回覆列表
  • 1 # tiank49934957

    能說出“雅克薩大捷是比失敗更糟糕的勝利”的人,我能想象得到,十有八九是那些高喊“滿清誤國”三百年之人。如果我是在中學階段,我也很可能加入其中高喊“滿清誤國三百年”!因為近現代是高考範圍是必修內容,所以大部分人對清朝的最初認識源於高中的歷史課——中國近現代史。而在中國近現代史中,滿清就是腐朽,反動,落後,愚昧無知,頑固不化,喪權辱國,割地賠款,水深火熱的形象。這當然會讓人對滿清深惡痛絕!但我要說的是,不能因為商鞅最後被車裂就全面否定商鞅變法,不能因為趙武靈王后期的錯誤制其下場悽慘就全面否定胡服騎射,不能因為隋煬帝的橫徵暴斂窮兵黷武就全盤否定大運河和科舉制的歷史貢獻,不能因為滿清後期喪權辱國就否定滿清前期開疆擴土的歷史貢獻。

    我也知道肯定會有人說,如果不是滿清僥倖入關運氣爆棚撿漏得了天下,明朝後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面對列強入侵時一定不會像滿清那般喪權辱國。但我卻不得不很遺憾的告訴這些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一,資本主義萌芽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假概念,歐洲列強能開啟資本主義是有諸多先決條件的,歐洲有文藝復興的啟蒙運動奠定的思想基礎,有天賦人權理念奠定的群眾基礎,有航海貿易和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奠定的資本基礎,有科技大進步奠定的技術基礎,有社會化大生產奠定的階級基礎,還有全球貿易體系為資產階級發展壯大創造的發展空間。離開以上這些基礎和先決條件就把資本主義的標籤硬貼在明朝身上,那是妥妥的空想資本主義。要啥沒啥就能憑空出現實力強大的資產階級?

    第二,明朝已經腐爛透頂腐朽不堪,連滿清都不能抵禦,後期四分五裂、陷入內戰,到處是反王和傀儡王的明朝又憑什麼來抵禦更加強大的歐洲列強?

    借用前國防大學上將政委在其文章《甲申再祭》裡的一段話“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壞的一個朝代。朱元璋家族的血統中有著最無恥的基因”。且不說明朝大殺開國功臣,大肆製造文字獄,重啟陪葬制度,建立特務統治,明朝皇帝大多不務正業,閹黨治國,開啟全民養朱吸全國的血供朱明皇室揮霍……就說明朝開創八股文提倡裹小腳,禁錮其精神,摧殘其肉體,一代一代禁錮和摧殘下去,這樣的國家能不倒退?被這樣摧殘的民族能不衰敗?

    中國近代史始於1840年,而世界近代史始於文藝復興(14世紀至16世紀),這中間差的可不僅僅是半個清朝,還有幾乎一整個明朝!

    第三,明朝後期的周邊形勢已經是非常糟糕,內憂外患,岌岌可危了。實際上這就是中國面臨的第一次亡國滅種危機!北方的沙俄在明朝後期已經開始入侵黑龍江,東南亞早已經被西班牙與荷蘭瓜分,甚至早已瓜分了臺灣,英國正在入侵印度。如果沒有滿清迅速崛起統一中國,那麼大順,大西以及一盤散沙已經軍閥化的南明打成一鍋粥陷入持久內戰那是一定會出現的局面,一旦中國短時間內不能統一陷入混亂,那麼印度就是前車之鑑!

    最後,回到提問的主題上來,雅克薩大捷是否如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是“比失敗更糟糕的勝利”?

    借用毛澤東的話:“康熙皇帝打下了今天我們國家所擁有的這塊領土,我們今天繼承的這大塊版圖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時牢固地確定了的。他三徵噶爾丹,團結眾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進兵西藏,振興黃教,尊崇達賴喇嘛,護送六世達賴進藏,打敗準噶爾人,為維護西南邊疆的統一,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他進剿臺灣,在澎湖激戰,完成統一臺灣的大業。他在東北收復雅克薩,組織東北各族人民進行抗俄鬥爭,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保證我永戍黑龍江,取得了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為鞏固東北邊疆做出了重大貢獻”

  • 2 # 北洋海軍炮手

    提問者實在是搞笑,不就是想否定清朝透過雅克薩之戰以及尼布楚條約開拓黑龍江流域的歷史貢獻嗎。不過,這不是你想否定就能否定的了的。

    雅克薩之戰總共分為兩次,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雅克薩城就是一個小堡子,還不具備城防要塞的條件。清軍除了炮兵和藤牌手等少量部隊是從盛京和關內前去支援之外,主力部隊是黑龍江索倫八旗,而且清軍一共動員三千人左右。清軍還是慣用手段,圍城之後炮轟,俄華人被清軍用炮轟成狗,而且,俄華人還說清軍炮轟的結果是令人驚懼的。所以,為了防止全軍覆沒,俄華人托爾布津開城投降。清軍允許托爾布津帶人離開,並燒燬了城堡返回黑龍江城。

    但是俄華人出爾反爾,清軍撤軍之後再次回到雅克薩舊址,而且這次托爾布津帶來了援軍,並在舊址上建立了歐洲才有的稜堡。清軍再次動員兩三千人包圍了雅克薩,但是強攻不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即便是在歐洲戰場,稜堡也不是能輕易就拿下的,只能長圍久困逼迫守軍出城決戰,或者是餓死守軍。所以清軍立刻調整戰術,改強攻為圍困,並在城外挖掘三道壕溝作為封鎖線,選擇高地作為炮臺不斷地炮轟。效果也不錯,俄軍不敢出城野戰,只能困守城堡和清軍互相炮轟,但是又有什麼用呢?雅克薩和尼布楚的聯絡被切斷,敵酋托爾布津被清軍擊斃,哥薩克們只能躲在地窖裡躲避清軍的炮擊,而且缺乏食物和藥品導致疾病肆虐,只剩一百多人還能堅持戰鬥。別伊頓曾經如此哀嘆,即便是葬禮,也沒有人主持。當然,俄方的資料只會說俄華人如何英勇,還誇大了清軍的兵力,試問嘴炮誰不會,你既然英勇為何連出城野戰,哪怕是突圍的勇氣都沒有?不過哥薩克的戰鬥意志確實不錯,揆一還剩八百多人就榮譽投降了,別伊頓還剩一百多人還堅持不投降。

    不過這次清朝學明白了,不和駐軍談,除非莫斯科派使節過來,雙方才有談判的可能。所以中俄雙方在尼布楚展開了談判,而且清朝派去了武裝使團。不過俄國佬的老毛病,為了掩飾自己在軍事個外交方面的失敗,故意誇大清軍人數。最後,由於清軍的軍事壓力,俄國不得不在談判桌上讓步,同清朝締結《尼布楚條約》。而且,《尼布楚條約》不僅規定俄國向中國交割雅克薩城堡,而是把俄華人經營了幾十年的黑龍江流域降低清朝,所以俄華人覺得自己虧成狗。怎麼看怎麼都是俄國再向中國割地。

    所以,魏源也激動的說,東北數千裡化外不毛之地盡入版圖。話說這就是實實在在的開疆拓土的武功,不過我懷疑魏源是不是抄史料的時候抄錯了。另外,清朝兩攻雅克薩、簽訂《尼布楚條約》根本就沒有割地的說法,所謂的割地不過是清朝滅亡後有些糞青腦補的結果,併為今日的鍵盤俠們完美的繼承。

    第一、黑龍江流域在戰前屬於無主之地,《尼布楚條約》的性質屬於瓜分無主之地。無主之地簡單點說就是處於無政府管轄的地區,不管有沒有原住民。而當時的國際社會對於無主之地的歸屬只有兩個條件:要麼是先到先得,要麼是誰能打。最先向黑龍江流域施加影響力的是俄國,俄華人利用黑龍江流域水網密集的特點,以伊爾庫斯克等地作為跳板,頻繁的出入黑龍江流域。

    而清初重點地區在關內,在東北方向最遠只到了寧古塔一帶,而沙俄在黑龍江流域頻繁出沒引起了清朝的警覺。出於國土安全的目的,清朝必然要同俄國爭奪黑龍江流域,以維護東北方向的邊境安全。最終,清朝把俄國從黑龍江流域打了出去,幾乎整個黑龍江流域被清朝納入版圖。第二、《尼布楚條約》規定的是中俄東段邊界走向,根本不涉及貝加爾湖。整個條約的檔案當中沒有一個字涉及到貝加爾湖,而且沙俄早在明朝時期就從蒙古人手裡奪走了貝加爾湖,向該地區派遣駐軍和官吏,建立城堡,並向當地的布里亞特人收實物稅。可以說,俄國早已在貝加爾湖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統治,這一點雙方都是心知肚明的。而清初清朝在整個北方的邊界最遠也就是寧古塔,所以清朝從來沒有總有過貝加爾湖。更何況,清朝當時連喀爾喀蒙古都沒有統治,又談什麼一個從來沒有擁有的貝加爾湖?

    而且,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的意義在於,俄華人在中國東北方向上的擴張不得不中止,保障了中俄邊境一百多年的和平。同時,中俄邊境貿易的開啟對兩國來說是一個互利互惠的方式。所以,兩次雅克薩之戰以及《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對中國來說是開疆拓土以及開啟邊境貿易,中國可謂是獲得了巨大的好處,請大聲告訴我哪來的失敗!

    所以還是開頭那句話,這不是你想否定就否定的了的。

    全文完

  • 3 # 薩沙

    雅克薩大捷是一場很可笑的所謂勝利,這要分為幾點來說。

    第一,就是慘勝。

    兩次雅克薩之戰,打的都是一塌糊塗。

    第一次,3000清軍圍攻木寨雅克薩,俄軍只有450人,最終用大炮轟破了木寨,俄華人投降。

    這次屬於兩國的序幕戰,真正的大戰是第二次。

    第二次,2000多清軍圍攻俄軍826人及12門大炮的雅克薩土城,結果打了10個月俄華人彈盡援絕這才投降。

    對於這些半軍半民的俄國毛子,尚且打的如此艱難,可見滿清軍隊只能打弱敵,遇到強敵就得尿出來。

    第二,毫無擴張領土意識的滿清

    滿清當時畢竟是野蠻民族,對於領土沒有太多的意識。

    胡裡改人也就是努爾哈赤所謂的祖先,本來就是在外東北長期遊牧,然而自己的故土他也說放棄就放棄。

    在俄華人入侵遠東和西伯利亞之前,當地根本就沒有什麼實力。西伯利亞太遠不說,遠東地區當時只有散居的雅庫特人,人數極為稀少。

    只要滿清願意,完全可以在沙俄沒有到來之前,就佔領整個遠東地區,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當時皇太極的八旗兵正是全盛時期,但根本沒有這個意識,任由區區幾個哥薩克在遠東建立雅庫茨克。

    只要雅庫茨克距離莫斯科有5000公里以上距離嗎?

    然而接近20年,滿清毫無動作,坐視沙俄在1657年在滿清龍興之地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

    這如果不算誇張,還有更誇張的。

    根據滿清和沙俄毛子的協議,庫頁島等地都是滿清領土,然而滿清根本就沒有對庫頁島等地進行實際的慣例。

    在尼布楚條約簽訂當年,俄軍就登上庫頁島,隨後沙俄和日本分別佔領庫頁島南北,滿清熟視無睹,視而不見。

    直到清末正式簽訂賣國條約,丟掉了庫頁島。

    一群土包子,條約給你的領土也不要。

    第三,不籤條約遠東、貝加爾湖甚至西伯利亞大家都有份,簽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試問,沙俄當時控制的那些地方,哪一塊不是他搶來的?

    你可以搶來,我也可以搶過去。

    當時沙俄無力在遠東大規模作戰,不然也不會坐視雅克薩被圍攻10個月。

    甚至,面對尼布楚附近遊牧民族騷擾,沙俄一度也無可奈何。噶爾丹百萬之前,再三懇求沙俄出兵援助,後者也裝聾作啞。

    沙俄征服中亞,還是19世紀後期的事情,是接近200年後。

    由此可見沙俄在東方實力的弱小!

    在西伯利亞鐵路沒有開通之前,沙俄對於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統治都是非常弱的。

    從沙俄首都聖彼得堡到遠東,直線距離有接近6000公里。其中是大面積的無人區,沙漠、戈壁、草原、荒山,到了冬季更是冰雪覆蓋之地,任何人難以行走。

    一支大軍從聖彼得堡出發,在這種地形一天走二三十公里就算很不錯了。

    拋去其他因素,即便都是平原走到遠東也有大半年時間,這還打個屁的仗。

    至少滿清隨便和他拖一拖,就算沙俄有100萬大軍,糧草斷絕了也得跪著投降。

    實際上,如從貝加爾湖一直到額爾古納河一帶,根本就是布里亞特人的地盤,沙俄之前建立了幾個據點而已。這些據點面對布里亞特人尚且束手無策,何談滿清正規軍。

    如果滿清有這個意識,像打吳三桂一樣擊中主力大舉進攻,就可以最大程度擴大自己的領土。

    當時沙俄是無力在這裡和滿清決戰的!

    然而,滿清根本對這些領土沒興趣,所以打完雅克薩立即要求談判。

    實際上,這等於把沙俄剛剛用武力征服的地區,全部透過正式條約確定是沙俄所有。

    中國只是得到了,本來就屬於我們的黑龍江中下游廣大地區!

    根據國際法,既然條約承認是沙俄領土,以後再向改變可就難了,要麼就像沙俄一樣使用武力。

    當時沙俄那麼弱,滿清那麼強尚且沒打,何談以後!

    這就等於將本來我們可以控制的領土,全部合理合法的送給沙俄。

    那麼問題來了,滿清為什麼要爭取雅克薩和庫頁島呢?

    很簡單,黑龍江南北沿線有不少女真部落。作為全體滿洲人的大汗,康熙覺得他對於女真人負有保護義務。

    雅克薩早在皇太極時代,就因地方叛亂被皇太極攻克過了。

    至於庫頁島,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出兵征討過。

    這些領土是丟不得的,不然對不起列祖列宗,所以這才要了。

    其他能不要的,全部都放棄了!

    所以,雅克薩大捷是比失敗更糟的勝利,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有錯。

    這個大捷本身,就是滿清一種示弱的表現。

    大家注意,沙俄是一路高歌猛進,攻城略地,一直殺到滿清眼皮下。滿清躲不了,這才窩窩囊囊打了一仗,贏了以後既沒有乘勝追擊,又沒有獅子大開口,而是竟然透過條約確定了沙俄所有搶來的領土都是他所有,完全放棄了爭奪的權力。

    甚至,已經透過條約確定的土地,滿清也沒有興趣好好佔領。

    沙俄即便再愚蠢,也會明白滿清對外是軟弱的,試圖儘量息事寧人。

    而沙俄當時是沒有實力繼續攻打滿清,到了實力逐步增強以後就在清末毫不留情的把滿清胖揍一頓,搶走了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滿清誤國300年也沒有問題。

    為滿清歌功頌德的那些人,看看1840年以後滿清的德性,還有臉唱讚歌嗎?

  • 4 # 子屠龍

    你是你,既不是我,也不是他,大家的共性體現在“人”這概念上。看待朝代也一樣,清朝有清朝的時代性,既不要指望它能像元朝一樣有廣闊的領土,也別因它而鄙視明朝的漢地十八省。

    清朝守住中原王朝的“基本盤”,加上各處塞外之地,對於這個少數民族政權來說,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為守護這些國土,滿清統治者那是拿著家底在拼,幾十萬八旗兵忙著在各地駐守、平叛,東北之空虛令人震驚。

    “雅克薩大捷”是比失敗更糟的勝利?這是有點不負責的話,在當時的東北亞局勢下,雅克薩大捷還是具有相當大的歷史意義,當然也有不良的後果存在。

    截止1650年左右,八旗兵的主力隨龍進關,關外滿蒙漢八旗軍總兵力已經不足1000人,其中呆在盛京人數最多為770人,邊陲重地寧古塔有120人,其他各地零零散散有100多人。雅克薩所在的黑龍江流域,壓根就沒有八旗軍的存在,俄國老毛子早就闖進來了……

    話說17世紀30年代,沙皇俄國已經將勢力擴充套件到西伯利亞的土地上,新徵服土地的寒冷氣候讓俄國的統治成本居高不下。俄華人需要趕緊找到1塊氣候溫暖的肥沃土地,種植大量的糧食,以養活西伯利亞的移民。40年代初,打前鋒的哥薩克部隊,就出現在黑龍江流域……

    清朝在黑龍江流域的統治力量薄弱,只有幾十名收稅的官員在那裡,並沒有王師的存在。當地的達斡爾人、赫哲人,根本不是武裝哥薩克的對手,他們請來朝廷兵馬。可惜,清兵小打小鬧幾回都沒佔什麼便宜,還損失掉不少軍事力量。

    當時清朝在內地的統治並不安危,出於一時應急的需要,就出臺大量優惠政策吸引大量的黑龍江土著內遷到嫩江流域。到康熙年間,這些土著人口有了大幅度的增長,1667年被編為40個佐領的“索倫八旗”,成為抵禦沙俄入侵的重要邊防力量。

    而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他馬上將目光集中到雅克薩,他要調兵遣將驅逐俄華人。雅克薩的勝負對於清朝特別重要,康熙必須要打勝仗,否則後果難以承受,這是為什麼?

    原來大清帝國的邊疆還潛伏著巨大的危機:東北是俄華人的蠶食,西北是咄咄逼人的準噶爾汗國、北面是心懷鬼胎的喀爾喀蒙古各部。如果清朝在雅克薩的戰爭落敗,那麼康熙將面臨棘手的局面,沙俄將繼續東進、準噶爾會提前動兵,而喀爾喀蒙古各部的忠誠會重新洗牌。

    1684年,清朝水師將領施琅征服臺灣鄭克塽,關內再無戰事糾結。康熙終於可以跟俄華人攤牌了,其實早在1683年12月,清朝在東北零星的軍事行動已經開始……

    驅逐俄華人的戰鬥,最著名、決定性的戰役就是“雅克薩之戰”,雙方一共進行2場對決,結果清軍全部獲勝。第1次雅克薩之戰結束,殘存俄華人要麼歸附清朝、要麼返回尼布楚,“四十年盤踞之眾,數日而行擊破”。可惜,俄華人不甘心,趁著清軍沒有駐防,重新回到雅克薩……

    第2次雅克薩之戰不可避免,從1686年7月到11月持續4個月,儘管俄華人依靠新建稜堡守住雅克薩,但在清軍的圍困下大量減員。最終沒有爆發殲滅戰的原因,倒是非常的友善,雙方的君主在現實面前希望保持良好交往。這是什麼鬼呢?

    清朝這邊,時刻要提防不安分的準噶爾汗國;沙俄那邊,這時候忙著跟土耳其爭奪黑海出海口……2個國家為避免陷入兩線作戰,忽然決定派代表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條約》簽訂,雙方都做出讓步。條約具體規定啥呢?從黑龍江到外興安嶺到鄂霍茨克海峽,南面屬於清朝,北面屬於俄國;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東面屬於清朝,西面屬於俄國。

    因為條約的存在,俄國可以理所當然佔據新徵服的亞洲土地,中國在後世難以再提出領土要求;清朝的讓步以軍事勝利打底,這在很大程度上威懾住俄國的胃口,能夠集中有限的八旗兵力來對付西北威脅。對這個條約,現在的華人會覺得異常惱火,同樣俄華人也是滿腔怒氣,都認為自己這方吃了虧。

    但是,“雅克薩大捷”不是比失敗更糟的勝利,它為清朝的東北地區贏得將近200年和平。假如沒有大捷,不說引發連鎖效應,僅僅是中俄對峙就是1件令清朝很頭疼的事情……

  • 5 # 靜夜史

    因為雅克薩之戰是“清朝”打的,就這麼簡單。

    如果這場戰爭是明朝或者其他漢家王朝打的,那必然和漢武帝反擊匈奴,唐太宗橫掃突厥一樣,不說彪炳千古,起碼也會大書特書。

    但問題是:他們能打贏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黑清儼然成為一種潮流,但凡清朝的功績,首先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然後顛倒黑白,徹底否定,幹得那叫一個行雲流水,末了還不忘加上一句“明亡之後無華夏”,被賣了還沉浸在自娛自樂中無法自拔。

    這樣的人,比裝睡的人還難叫醒。

    雅克薩之戰,作為中國和俄羅斯的第一次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無論對中國還是俄羅斯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對於俄羅斯而言,這是在亞洲南下遭遇的第一次重創,從此他們不得不繼續等待150多年;而對於中國而言,此戰是中國首次和中華藩貢體系之外的國家交戰,標誌著清朝開始融入國際社會,同時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也標誌著清朝從古典王朝開始向近代政府轉變。

    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對這場戰爭的意義充滿質疑,要麼就是不承認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理由是丟了西伯利亞4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要麼就是勉強承認勝利,卻將其形容為慘勝,例如3000多人圍城九個月打不下來,傷亡還比沙俄大。

    不得不說,就和某些磚家學者質疑夏朝的存在比外華人還積極一樣,總有一些所謂的“理性”聲音,滅自家志氣,漲別人威風。

    連俄羅斯都承認的失敗和挫折,到咱們這裡還不敢承認了,就為了否認清朝的功績,有意思嗎?

    當然了,如果你把雅克薩之戰的目標定為奪取西伯利亞全境、消滅沙俄甚至統一世界,那清朝何止是慘勝,簡直就是敗得一塌糊塗,康熙不自殺都不足以謝其罪。

    歷史虛無主義最可笑的地方就在於,把自己的所謂觀點強行加到古人身上,然後得出古人確實不如自己的可笑結論。

    雅克薩之戰糟糕嗎?就因為清軍沒有乾脆利索地拿下雅克薩?傷亡人數比沙俄多?但是誰有想過雅克薩是個什麼樣的環境?

    北緯53度的雅克薩城,是中國古代最靠北的作戰區域,這樣的區域,漢唐兩朝橫掃漠北時最遠到達的貝加爾湖勉強可以相比,但他們面對的遊牧民族要遠遠比武器裝備精良的沙俄好對付。

    和沙俄自西向東的擴張方式不同,清朝是自南向北,其困難程度自然要遠遠大於沙俄。而且,沙俄敗了可以向西向北逃竄,清朝卻無法深入西伯利亞窮追猛打,因為小農經濟難以支撐這些區域的持久作戰。

    正因為如此,康熙皇帝才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圍城九個月,是為了迫使沙俄接受城下之盟,《尼布楚條約》作為邊界條約,將沙俄自1643年就侵佔的黑龍江南北區域吐出來,全部撤往北緯55度外興安嶺以北的區域,確定了清朝對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在內廣大地區的主權,還要怎樣呢?

    責怪清朝沒有收復西伯利亞的,麻煩先去冰箱待上一週再回答這個問題。連武器裝備相當先進的德軍都折戟莫斯科了,小農經濟時代的清軍打贏了沙俄,迫使其吐出了土地,還要怎樣?收復西伯利亞,你怎麼不去?再說了這片冰櫃一樣的地區對小農經濟的清朝有什麼價值?

    歷史一再證明:說風涼話永遠比干活更輕鬆。雅克薩大捷糟糕不糟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雅克薩之戰時的清朝確實相當糟糕。雖然消滅了三藩叛亂、收復了臺島,但中原地區的反清復明運動始終此起彼伏。更可怕的是,此時的噶爾丹已經統一了衛特拉蒙古各部,建立了空前強大的準噶爾汗國,對清朝和喀爾喀蒙古都形成了巨大威脅。

    可以說,清朝是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遠赴千里打贏的雅克薩之戰,穩定了東北方向邊境,為騰出手來解決準噶爾汗國問題創造了條件。除了沒有完成某些磚家學者所謂的收復西伯利亞的目標,清朝的勝利是空前的,是名副其實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6 # 小鎮月明

    “雅克薩大捷”的確是清朝抗擊外來侵略的一次“大捷”,但是這次大捷主要還是從其歷史意義來講的,“雅克薩大捷”也只有從其所產生的歷史意義來說才能稱得上為“一次大捷”,因為歷史上的“雅克薩之戰”雖然勝利,但從雙方傷亡來講,不能算是大捷,而是勉強勝利,也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的“慘勝”吧!但是不管怎麼說,或者是從任何角度來看待雅克薩大捷,我們都不應該對之所持有“有色眼鏡”。

    雖然此次戰役是滿清王朝對外的一次勝利,但是滿清在很大意義上也屬於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待雅克薩大捷,我們更應該站在一名華人的角度上來客觀分析。

    不知道大家可曾記得,早在180年之前的鴉片戰爭之際,當時滿清面對著張牙舞爪的堅船利炮,狂呼“此乃三千年絕無僅有之變局”,公元1842年,清廷戰敗,後世人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輸敗原因歸結為滿清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是的,我們也是這樣認為,難道在1842年之前的中國在面對外來侵略勢力之時就從中絲毫沒有體會出些許教訓和侵略戰爭的經驗嗎。其實百年之前的雅克薩之戰就早已從某種程度上在間接性地給了當時華人之經驗和教訓了,只不過夜郎自大、封建自專的清政府卻依舊沉浸在“雅克薩慘勝”的愉悅當中。

    那麼我們怎麼看待題目當中“雅克薩大捷”是比失敗更為糟糕的勝利之說法呢?

    第一點:清軍以多勝少

    公元1683年,面對沙俄的多次武力侵擾,康熙帝派遣郎坦北上考察沙俄勢力,同年三月郎坦上書陳情指出“沙俄久據雅克薩,恃有木城,若發兵三千,攜紅衣大炮二十具,即可攻取”,於是康熙帝在半信半疑之下,毅然發兵三千,攜清朝神器——紅衣大炮20門北上平定沙俄蠻夷。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3000清軍攜帶大炮圍攻僅僅手持“拉繩手槍”的450名沙俄士兵,此次圍攻戰共先後持續近三天,最終沙俄因體力不支、水糧睏乏而投降,但是這只是沙俄的緩兵之計,也就是佯敗吧!面對沙俄的敗退,清軍信以為真,隨即撤出雅克薩。不久之後,沙俄捲土重來,第二次雅克薩大戰拉開序幕。此次雙方參戰人數之比為清軍2100人:沙俄800人,但是硬是打了足足十個月之久,最終沙俄在糧草斷絕、天氣嚴寒之下再次投降。

    第二點:清朝仍舊沒有被雅克薩之戰所打醒,繼續沉浸於天朝上國的美夢當中

    恐怕這一點才是清廷最為“慘敗”的一點吧。即便清朝打贏了沙俄,但是戰爭之過程、雙方之武器配備的懸殊,難道清廷沒有看出來嘛。當時清王朝已經是深層次地落後於世界了,雅克薩之戰雖然清朝勉強勝利,但是那也是硬憑藉著人數才贏得優勢的。更何況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看似是為中國換取了和平,但是和平是短暫的,並且實際上是為日後夜郎自大的清朝埋下了一顆後患無窮的炸彈。

    按你以上兩方面得出結論:這便是清廷在“康熙盛世”下即便贏得勝利,但卻是比失敗更糟的勝利!

  • 7 # 無根樹花正孤

    這個問題主要是你站在民族層面來回答的,從明末季世以後,漢族就失去了對廣大中國地區的統治權利,取而代之的是東北邊上的滿清政權,這其實本來也沒什麼。因為早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少數民族統治漢族的慣例。然而滿清卻一反常態的要滅絕漢族文化和衣冠服飾制度。這使得很多華人憤怒了。一向推崇夷狄人華夏則夏之的華人被顛覆了。這次不是夷狄華夏化了,而是華夏夷狄化。在這種情形下面的漢人又怎麼能不說雅克薩大捷是比失敗更糟糕的勝利呢?

    一以夷變夏,逆天下人心。

    明朝滅亡和滿清取而代之本來就是中國大歷史中相當平常的一部分罷了。早已經見慣了改朝換代的華人不過是頭上換了一個收稅的主人罷了,至於誰當皇帝和誰統治他們都無所謂,還不是照樣收稅,可恨的是滿清一系列滅絕漢文化的舉措,剃髮易服使得人們心裡想當不舒服,華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一種習慣民族,從虞夏商周傳下來的文化制度豈能說變就變,而且是變的醜陋不堪,在這種民族不滿情緒的主導下面,漢人其實是一直對滿清對外征伐不滿的,所以到了現在滿清覆滅以後,大家普遍覺得雅克薩是一場比失敗更糟糕的勝利。

    二損失大量領土,中國四海疆域不整。

    在清以及康熙前期長達五千年的漢人王朝裡面,在疆域方面一直是存在四海意識的,也就是東到東海,西到巴爾喀什西湖(西海),南到南海,北到貝佳爾湖(北海)。在漢人王朝統治時期,無論國家如何衰落,這四海至少沒被官方正式捨棄過。可是雅克薩之戰後,廣大西伯利亞地區和貝加爾湖以及外興安嶺被割讓給俄國。這使得後來中國讓十分痛心。畢竟在現代社會里面,要想從新獲得這些地區除了爆發世界大戰之外絕不可能。後世的難以收復以前清的隨意捨棄形成鮮明對比,因此這次戰爭勝了也不過是割地不賠款罷了。

    我們處於強盛的新時代,自然要更加努力,學會明辨是非。當知其所以然。

  • 8 #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這種說法也沒錯,因為雅克薩之戰,清軍實在贏得太難看了,稱不上“大捷”。

    1、從戰爭過程來看,清朝是慘勝;

    雅克薩之戰是從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間,清朝與沙俄之間的戰爭,前後爆發了兩次。當時的清朝正值強盛,而沙俄的勢力又正好向東擴張到清朝北端的地界一帶,於是中俄兩國便爆發了戰爭。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清軍一共投入了約3000的兵力,並且事先還做了相當多的準備,比如在璦琿和呼瑪爾兩地屯田貯兵備、糧食,修理船隻,開闢驛站等等。

    而反觀當時的沙俄守軍,他們嚴格來說還算不上是軍隊,只不過是一支由農民、商人和獵戶等組成的開拓團而已,人數不過450人。也就是說,第一次交戰,清俄軍力比差距接近7:1。清軍準備充分,還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因此清朝僅用了三天就取得了勝利。

    然而到了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清軍就打得相當的艱辛了。首先是因為,捲土重來後的沙俄,增加了兵力和火力配備,其中還調來了一支強悍的哥薩克騎兵,總兵力也增加到了826人。此外,俄軍還重新修築了更為堅固的雅克薩城堡。

    所以,此次進攻,俄軍讓清軍吃了不少苦頭。第二次雅克薩之戰,清軍投入了2000多人,雖然比第一次少,但兵力仍舊是俄軍的兩倍多。然而,清軍最終卻需要耗時長達十個月之久的漫長圍城戰,才勉強迫使城內的俄軍投降。

    儘管,兩次雅克薩之戰都以清軍的勝利告終,但畢竟清軍在人數上都始終佔有絕對的優勢,因此贏得並不光彩。此外,我們透過雅克薩之戰中某些細節的對比,還能看出即便是強盛時期的清朝,其軍事水平也還是落後沙俄很多。比如,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雖然俄軍只是一支450人的雜牌軍(開拓團),卻還是裝備了300支鳥槍,3門火炮,這一比例遠遠高於清軍。

    2、從戰爭結果來看,清朝其實也難說獲勝;

    兩次雅克薩戰爭,雖然都以清朝勝利而告終,並最終迫使沙俄坐下來談判。然而,最終卻是我們贏了戰爭,丟了領土。

    原來,在與沙俄談判的過程中,清朝代表索額圖向沙俄作出了讓步,那就是沒有把被沙俄侵佔的尼布楚地區收回來。也就是說,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實際上也就標誌著清朝自動放棄了尼布楚這塊領土。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清朝實際上也是贏得窩囊,典型的打贏了戰爭,卻輸了領土。

  • 9 # 從557234846378

    康熙命彭春擊敗以雅城為據點進攻黑龍江搶掠俄兵後竟然不駐防而是把城焚毀、退兵、俄二次佔領雅克城重修、進可攻退可守、可見康熙對苦寒地毫無興趣、乾脆簽約奉送以免俄再進攻嘿龍江!又在三藩之亂重用傳教士造出神威無敵巨砲滅了吳三桂軍!卻又被狹帝自重傳教士強取民間瓷器製法!失去白金從此中國窮困不堪、明長城靠著白金才能夠建造!直到1860引進機器工業生產才又有起色!

  • 10 # 秋媚讀史

    明朝年間,沙俄的勢力已經延伸到東北。清朝初年,迫於形勢,朝廷儘量剋制,並對沙俄以禮相待。康熙曾兩次接見沙俄使者,召至御前賜酒賜茶,期待與沙俄握手言和。

    但是,沙俄將康熙的和平努力看成了軟弱,氣焰越來越跋扈,對東北的威脅越來越大。在同沙俄多次交涉的過程中,康熙也認識到,僅靠和平談判解決不了問題,並得出結論:

    “若輩非創以兵威,則罔知懲畏,將至蔓延,遂決意征剿——《朔方備乘》”

    所以,在談判的同時,康熙根據國內形勢的變化和沙俄侵略的加深,也在為反擊沙俄做軍事準備。他曾對身邊臣子做動員工作時說:

    “羅剎擾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餘年,其所竊據,距我朝發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邊徼之民,不獲寧息。朕親政之後,即留意於此——《清聖祖實錄》”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清軍將領薩布素向朝廷建議:割取俄方田禾,然後“量遣輕騎剿滅似易”。康熙批准。七月,康熙命薩布素領兵,向雅克薩開進,先將俄軍的田禾踏毀,再派遣少量精兵往剿。

    第二年,康熙命滿、漢、蒙、達斡爾等族組成的三千人軍隊,從璦琿出發,進取雅克薩。清軍兵臨雅克薩城下也不忘先禮後兵,當即給俄軍發出康熙的國書,敦促俄軍撤離。

    與此同時,康熙特遣隨從侍衛關保前往雅克薩軍營,穿諭諸將:

    “兵,兇器;戰,危事,古人不得已用之。朕以仁治天下,素不嗜殺,爾其嚴諭將士,毋違朕旨,以我兵馬精強,器械堅利,羅剎勢不能敵,必獻地歸誠,爾時勿殺一人,俾還故土,宣朕柔遠之意——《清聖祖實錄》”

    秋媚說:康熙在對沙俄時,真的是仁至義盡了。即使在戰時,一邊鼓舞士氣,一邊還不忘優待對方。

    但是,俄軍仗著城池堅固,拒絕後撤,甚至出言不遜,“施放槍炮”。於是,清軍不得不列陣,包圍雅克薩。各路清軍相互配合,槍炮如雨,俄軍損失嚴重。

    雅克薩的俄軍頭目託布林津眼看守不住了,再抵抗下去就會全軍覆沒,因而只得向清軍“稽顙乞降”,並保證絕不再來雅克薩。

    清軍遵照康熙的意圖,善待俄軍,將俄軍官兵以及婦女兒童六百多人放還。其中有數十人願意歸順大清,也被批准。於是,被俄軍佔領二十多年的雅克薩迴歸故土。

    收復雅克薩的訊息,由理藩院尚書阿喇尼稟報正在古北口巡視的康熙。康熙聽聞後,滿心喜悅,但也沒有忘乎所以,依舊指示:

    “雅克薩城雖已克取,防禦工作決不可疏。”

    遺憾的是,清軍趕走俄軍後,並沒有在雅克薩駐防,連先前康熙關於設斥堠於雅克薩的命令也沒有執行,就將士兵撤回璦琿等處。這也給了俄軍可趁之機。

    托爾布津帶領殘兵敗將撤回的途中,碰到援軍趕來,這點燃了他重返雅克薩的心思。後來,俄軍探查到清軍全部撤退的資訊。托爾布津馬上帶人再次佔領了雅克薩,並構築城防,準備長期駐守。

    清軍的反應比較遲鈍,直到第二年(1686年)才探知俄軍捲土重來。薩布素馬上稟報康熙,並請求再次驅逐沙俄。康熙同意。

    七月,清軍兩千餘人水陸並進,抵達雅克薩。薩布素致書俄軍頭目托爾布津,警告其趕緊“速回本土”,否則,將以武力消滅。

    托爾布津仗著糧草充足,加上堅固的城防,而清軍只有少量火器。於是,他不僅對清軍的警告熟視無睹,而且主動出擊。但清軍士氣高昂,多次擊退俄軍進攻。

    後來,清軍改變作戰方針,決定不再攻城,而是周密部署長期圍困俄軍的軍事設施。清軍在城牆三面挖掘戰壕,壕外設定木樁、圍欄,防止敵人逃竄,並扼制住俄軍增援的路線。

    在清軍的包圍之下,俄軍坐困愁城,雖屢次突圍,均被清軍擊退,連頭目托爾布津也被擊斃。俄軍與外界斷聯,補給跟不上,彈盡糧絕,原有的八百多人,只剩下一百多人,完全失去抵抗能力。

    眼看收回雅克薩城指日可待,這期間,噶爾丹又蠢蠢欲動,並與沙俄相勾結,對大清構成嚴重威脅。

    為了粉碎噶爾丹與沙俄串聯的圖謀,穩定邊疆,康熙希望儘早與沙俄達成協議,多次向沙俄丟擲橄欖枝。

    兵部遵從康熙的旨意,委託傳教士給沙皇送去一份諮文,要求沙俄撤兵,以雅庫為界,“各於界內打牲,彼此和睦相處”。

    沙俄眼看雅克薩俄軍抵抗不住,繼續武力南下的圖謀已經破碎,為了防止失去既得利益,只好接受清軍和談的要求。1686年,沙皇派人通知康熙,俄國派遣戈洛文為代表,與大清舉行邊界談判,“乞撤雅克薩之圍”。

    1687年,康熙下令,清軍主動後撤二十里,停止對雅克薩的封鎖和進攻。這樣,雅克薩之戰也宣告結束。

    雅克薩之戰,是大清的保衛戰,也是當時的一場區域性角逐。對於大清,無疑是正義性質的戰爭。從戰況和戰果來看,清軍以打促談,始終保持克制友好,付出的戰爭成本也更加高昂。一來是體現康熙的“仁”,二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時的大清,內憂外患,康熙不可能將戰略資源全部投放到東北,他要考慮的是整盤棋。所以,對沙俄也就沒有放手一搏。

    從戰爭的目的來看,康熙是為了驅逐沙俄,穩住東北邊疆,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

    戰後,雙方簽訂的《尼布楚條約》,這可以看做是雅克薩之戰的成果,清朝在談判中作出不小的讓步。這種“讓步”也給後世留下爭議:

    一種說法是,雅克薩之戰,大清不敗而敗。尼布楚完全沒必要讓,因為大清是勝利者,在尼布楚附近的軍事存在也比俄軍強,而且當時沙皇的重心在歐洲,沙俄遠征軍剛在克里米亞吃了敗仗,國內不穩。

    另外一種說法是,談判就是討價還價,大清有讓步,但也收回被沙俄佔領的部分領土,制止了沙俄對黑龍江的進一步侵略,也為大清集中全力征討噶爾丹創造條件。

    秋媚說:雅克薩之戰,是大清付出相當沉重代價下的勝利。後來的尼布楚談判,放在當時的環境中算平等雙贏,康熙趕走沙俄,穩住東北,覺得大清贏了,還獎賞了談判代表索額圖;沙皇得到重大利益,也覺得贏了,還特地嘉獎俄方談判代表戈洛文。

  • 11 # 疑意相與析

    有道理。打勝了棄而不守,還放跑了殘敵,而且還割讓了上游的尼布楚,100餘年之後。沙皇俄國刨了滿清的老根,也是他們自作自受。滿人出了這樣窩囊的近視眼兒皇帝,也算他們祖宗的不幸。

  • 12 # 快樂的清泉Y6

    有一定的道理。當時的清朝統治者玄燁及其子孫,缺少全球視野,因閉關鎖國,對當時世界局勢缺乏一定的瞭解,對歐洲的工業革命無感,對當時俄羅斯發展狀況和野心缺乏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呼籲塞爾維亞對科索沃戰爭“看開一點”,要原諒美軍轟炸南聯盟,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