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山坡前的coder
-
2 # 歷史小昆蟲
光緒皇帝的一生就是個悲劇,胸懷大志卻生不逢時,一心想要變法圖強卻遭受以慈禧老孃們為首的頑固派的打壓,這的有多麼無奈多麼壓抑多麼痛苦。一心想要拯救民族,到頭來卻連自己都拯救不了,還被慈禧送上了西天!光緒皇帝是個讓人同情的皇帝!
他能夠接受新鮮事物,有一定的遠見;但是他性格懦弱,缺乏政治謀略,又遇到慈禧這樣一個強勢的人物,所以他在政治上始終不能有所作為。作為一個年輕發奮的君主,光緒皇帝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不輕易退縮妥協,以求自保;在關鍵時刻,為了變法信念,置生死安危於度外。已經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身為帝王,百年來他受盡冷落和責難,甚至有人指責他“懦弱無能”,但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他的人格是顯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諱言的。
變法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了,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禁錮,啟開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先河;經濟上,光緒接受了維新派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主張,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文化教育方面,開辦學堂,改革科舉制度,派人出國留學、遊歷等,使知識分子擴大了眼界,給長久封閉的國家帶來了一些西方的先進思想、理論和技術。政治上,透過維新變法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在中國的發展,迫使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在“庚子事件”之後實行所謂“新政”,客觀上大大推進了中國的民主程序,加速了封建專制的崩潰。光緒皇帝不愧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效仿西方來變革中國的開明皇帝。
-
3 # 文儒風
愛新覺羅·載湉: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德宗,年號“光緒”。他是大清帝國第十一代皇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年僅十九歲的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駕崩於紫禁城養心殿。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在東暖閣召開御前會議。由於惇親王愛新覺羅·奕誴一句“殊屬不可”而導致慈禧太后否決了按照宗法應當繼位的愛新覺羅·溥侃和愛新覺羅·溥倫。並且巧妙地把為清穆宗立皇太子(立皇帝)改為為清文宗立嗣,徹底讓軍機大臣閉嘴。在短暫權衡利弊之後,慈禧太后宣佈“嗣皇帝唯幼者乃可教育”,遂傳懿旨令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之子,年僅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嗣皇帝,年號光緒,是為清德宗。於是年幼的德宗皇帝就這麼接了穆宗的班。
但是,飛來的CROWN帶來的不是一國之君的威嚴和榮耀,而是一輩子的苦難。光緒七年,東太后慈安駕崩。年幼的德宗皇帝失去了在宮中唯一的保護傘,慈禧太后開始一人垂簾聽政。太后的嚴厲促使幼帝“積威日久,膽為之破”。隨著德宗皇帝慢慢懂事,他學會了逆來順受。儘管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上書房生涯,但是畢竟是一國之君,是皇帝啊。他在帝師翁同龢的教導下學習治國之道 ,帝德和帝才都有極大提高,幾乎每天都在進步。
但是隨著清德宗年滿十四歲並且越來越懂得“察納雅言”的為政之本,慈禧太后擔心大權旁落後徹底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皇太后而無法繼續操縱國政。於是,慈禧太后借“甲申易樞”換掉了恭忠親王愛新覺羅·奕訢,讓隱居多年的皇帝生父愛新覺羅·奕譞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兼總理海軍事務大臣。於是皇帝的父親親自為後黨站臺,政治影響力可見一斑。
光緒二十二年甲午戰爭爆發前夕,適逢慈禧皇太后六十大壽,按例普天同慶。可是,在東方的日本,隨著明治維新初見成效,明治天皇睦仁打著“布國威於四方”的軍國主義旗號吞併了琉球群島(琉球是個國家,明朝以來就是中國的附屬國。明治天皇命令日本陸軍強行登陸,並且闖進那霸王宮把以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九代國王尚泰為代表的琉球皇族帶回東京,並把尚泰軟禁至死)。之後,又借“漂流民事件”攻佔臺灣(沒辦法此時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事顢頇無能,以“生番為化外之民”告日本駐華公使。於是日本以有機可乘,吞了臺灣)。在這種情況下,德宗皇帝憂心如焚,但是慈禧太后的萬壽慶典和頤和園修繕工程要耗費大筆白銀,於是不得不無視李鴻章和丁汝昌的奏摺傳聖旨:
停購外洋槍炮船隻機器兩年,並著各省督撫籌辦海防捐以備昆明湖水操(這一點雖未在聖旨中明說是為了頤和園,但是封疆大吏全聽得懂)
就這樣,清德宗一道上諭徹底斷送了北洋艦隊的生命線,使得北洋海軍徹底落後於日本海軍。光緒二十六年,清軍戰敗。德宗皇帝不得不忍痛傳聖旨開復李鴻章一切處分並賞還黃馬褂,要他東渡日本乞和(臨別慈禧皇太后不出面接見,由清德宗負責召見。德宗皇帝只好委李鴻章以“土地商讓之權力”)。
《中日馬關條約》(日方稱之為《日清下關條約》)簽訂後,清德宗悲憤難忍。於是在吏部主事康有為、軍機章京楊銳、劉光第、林旭以及康有為之弟子梁啟超輔佐下,詔令翁同龢起草《定國是詔》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這一舉動到現在來看都是非常值得稱道的。然而由於慈禧太后和整個後黨勢力太過強大以及皇帝本人操之過急任人非賢等各種因素,變法失敗。康有為、梁啟超外逃日本,林旭、劉光第、康廣仁、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灑北京菜市口。帝黨勢力得到了毀滅性打擊(帝黨靈魂翁同龢被開缺回籍)。同時,清德宗因為“圍園殺後”的密謀而導致慈禧太后雷霆大怒,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
後來,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被慈禧太后挾持西逃,一路上戰戰兢兢風餐露宿,過著“無枷囚徒”的皇帝生活。由於精神上的過度摧殘(也可能是韜光養晦以圖東山再起),召見地方官也好、朝臣奏對也好不發一言。有時候慈禧太后示意皇帝表態也不過是象徵性一兩句罷了。
迴鑾後,照舊囚禁在瀛臺。此時因為和慈禧皇太后共患難而地位穩中有升,但是待遇依舊好不到哪去。囚禁期間經常管內務府索要鐘錶來把玩,並且大量閱讀關於西方醫學、政治、法律方面(尤其是君主立憲制實行方面)的書籍文刊。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一日,突然駕崩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年僅三十八歲。
總結:清德宗這一輩子,陰差陽錯做了皇帝之後,有名無實。因為長期生活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導致性格過於懦弱,優柔寡斷。沒有帝王應該有的殺伐決斷和剛毅果敢的性情與品質。在戊戌變法中任用非人(如書生出身無治國施政經驗的康有為、梁啟超等),而且沒有在手中有有限皇權時插手軍界(居然不得不任用正在天津小站練兵的大投機家袁世凱來為新政保駕護航)。但是必須指出的是戊戌變法促進了華人民的進步,也讓國民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不可救藥。同時也帶給了中國新鮮血液和新的思想風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前,在自身身陷囹圄的情況下,本著對帝國的責任感和文華殿大學士剛毅、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等頑固派大臣以及皇族親貴辯論極力主和,也是有很大勇氣的。單憑這一點就勝過清代歷朝先帝很多倍。他是個功大於過的皇帝,在他的心裡,江山大過一切。而珍妃他他拉氏則是他唯一的紅顏知己(可惜也死在八國聯軍進京前夕)。總體上說,他晚清政壇上的一抹亮色,是曾經出現在中國天空中的一道絢麗而悲情的閃電,他是一個失敗的英雄!
-
4 # 正月三草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援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
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光緒帝雖然經歷了中法戰爭、洋務運動、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和籌備立憲等晚清重大的政治事件,但前期年紀尚小,後期被軟禁瀛臺,因此,他實際參與並主持的只是一個戰爭和一個運動,前者即中日戰爭,後者即戊戌變法。 光緒帝親政僅5年,於1894年,日本侵略中國,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24歲的光緒帝堅決主戰,積極備戰,表現了他的愛國情操。但終因制度落後,國力不濟,打了敗仗。在簽訂條約時,光緒帝旨命李鴻章同日本據理力爭,以圖儘量降低損失。但還是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光緒帝發動的維新變法,觸動了守舊派的既得利益,引起慈禧太后的不滿;維新派“圍園劫後”計劃的暴露,使二者關係惡化 《馬關條約》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喪權最多、損失最大的空前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給華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鎖,給中國社會造成了新的災難,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化的程度。
中國面臨四大危機:瓜分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中國面臨滅亡的危險,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面對此情此景,國內的思想精英從各自的角度思考民族的前途和救國的出路,發出了“救亡圖存”的呼聲,進而導致戊戌變法。 在康有為等維新派的推動下,光緒帝決定變法圖強。在慈禧太后的允諾下,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召集全體軍機大臣,釋出上諭,明定國是,決定變法。這道上諭,實際是光緒帝決心變法的誓言書,也是實行變法的動員令。
四月二十七日,政治經驗豐富的慈禧太后對光緒帝的變法採取了嚴密的防範措施。慈禧太后脅迫光緒帝釋出4道上諭:第1道諭旨是罷免光緒帝的變法助手翁同龢;
第2道諭旨是重申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權;
第3道諭旨是慈禧準備秋天到天津閱兵;第4道諭旨是任命親信榮祿為署直隸總督。
這4道諭旨是慈禧太后給光緒帝套上的四條枷鎖。光緒帝的變法一開始就舉步維艱。光緒帝在準備倉促的前提下,匆忙地進行了“百日維新”。在103天中,他釋出了184道諭旨。這些改革諭旨包括很多方面,有文教改革、財政改革、軍事改革和****。 改革遭遇到了嚴重的阻力。光緒帝的雖然大膽然卻輕率的官制改革遭到了守舊派的猛烈攻擊和極端仇視。對光緒帝的上諭,守舊派們或是模稜不奉,或是陽奉陰違,或是避重就輕,或是造謠阻格。詔旨雖連篇累牘地發下,但守舊派大臣們不為所動。 光緒帝決定予以反擊。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十九日,光緒帝發下了百日維新以來的一個最重要的上諭,罷免禮部6堂官,即罷免了2位部長和4位副部長。七月二十二日,光緒帝又命李鴻章、敬信無庸在總理衙門行走,罷免了他們總署大臣之職。 光緒帝的以上諭旨觸及了慈禧的二品以上高官的任命罷免權由她收回的底線。為了推行變法,光緒帝釋出上諭,又任命四位軍機章京,成立了一個新的軍機處。他們實際就是光緒帝的宰相。這些堅決的舉措,觸動了整個頑固守舊的營壘,“守舊大臣皆恐,至是鹹懷震動之心”。梁啟超分析道:“於是禍變促矣。” 此時,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守舊派和以光緒皇帝為代表的變法維新派處於你死我活的尖銳對立之中。雙方壁壘森嚴,形同水火,刀光劍影,一觸即發。光緒帝感到自身難保,向維新派康有為們發出了求救的秘密諭旨,請求保護。但幼稚的維新派毫無良策,反而派出譚嗣同向擁有兵權的兩面派袁世凱求救。天真的譚嗣同魯莽地向袁世凱洩露了“包圍頤和園,劫殺皇太后”的密謀。 奸詐的袁世凱向直隸總督榮祿告密,將康有為等的“圍園劫後”的密謀,和盤托出,出賣了維新派。在天津的榮祿當夜將這個重大資訊電告北京的慈禧。慈禧勃然大怒,於翌晨從頤和園匆匆返回皇宮,召見光緒帝並憤怒地斥責道:“我撫養你二十多年,你竟敢聽信小人的話謀害我嗎?”當天發動政變,收回皇權。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於清西陵之崇陵。
總的來說,在百日維新中,光緒皇帝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方面,基本上都力所能及地接受了康有為他們的變法主張和建議,並且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努力,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高潮才得以出現。光緒皇帝打開了中國百年變革大潮的閘門,雖然失敗了,但是閘門給打開了,他邁開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第一步,這一步邁出去了光緒就倒下去了,但是今後中國的統治者只能按照這一條路走下去,偉大就偉大在這。尤其讓我們感慨的是光緒是以失敗者的身份完成這個偉業。②光緒搞得變革很大程度上是豁出去的舉動,如果成了中國就被挽救了,不成也比亡國強,所以他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用自己的失敗為中國打開了必由之路。所以光緒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先驅者和獨立富強大業的獻身者,所以我們說他是一位失敗的英雄。
-
5 # 蜀北一
1874年,年僅19歲的同治帝駕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因同治皇帝無後且咸豐皇帝僅同治帝一子,遂在同治帝駕崩後咸豐帝一脈絕嗣。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同治帝駕崩後不到兩個小時,清皇室內部就召開了會議,來商討新的帝位人選。為了能夠長期把持朝政,年僅四歲的愛新覺羅.載湉被慈禧太后推上了帝位,據說當慈禧宣佈載湉為新的帝位繼承人後,載湉的父親醇親王奕譞瞬間一聲哀嚎癱倒在地,大哭不止。
因為奕譞知道,慈禧太后故意選擇年僅四歲的載湉為帝不就是為了長期把控朝政,以便於自己垂簾聽政嘛,這樣的皇帝,只是一個象徵而已,以後的命運,都難以自己做主。
很明顯,奕譞的擔心是正確的,因為後來的光緒皇帝,確實沒有能力來左右自己乃至整個國家的民運。光緒帝幼時,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在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期間,經歷了左宗棠收復新疆,中法戰爭,日本吞併琉球等事件。
1887年,光緒皇帝親政,但慈禧並沒有完全放手,為了控制光緒,她將自己的侄女嫁給光緒帝做皇后。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光緒帝力主抗戰,但由於清王朝的腐朽,甲午戰爭戰敗,戰敗後的光緒帝深感清庭改革圖強之必須。因此開始重用譚嗣同,康有為等改革派進行改革,但維新派的變法,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受到不小的阻力。
光緒帝本希望藉助袁世凱的新軍來抗衡慈禧太后,沒想到被袁世凱出賣,慈禧太后重出江湖,軟禁光緒帝,逮捕維新派,持續一百多天的維新變法失敗。
最後,戊戌六君子英勇就義,而光緒帝也神秘死亡,年僅38歲。光緒帝其實是一個想要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的心中其實是真正的有國有天下的,奈何生不逢時。
-
6 # 山頂的太陽
四歲登基,懵懂無知,太后聽政,唯命是從,帝師教導,勤學謹記,一十三年,開始親政,名為皇帝,實則傀儡。
甲午主戰,盡皆失利,《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康梁維新,光緒推行,慈禧畏懼,鎮壓新黨,戊戌六君,喋血街頭。皇帝被囚,瀛臺苦嘆。
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光緒,倉皇西逃,受盡苦難,輾轉回京,三十四年,暴病西歸。
-
7 # 書史煙雲
光緒帝載湉,清王朝第十位皇帝,他的一生波瀾起伏,從他登上皇位的那刻起,中國的政治形勢就已經非常嚴峻了,兩次鴉片戰爭讓清王朝的統治遭受嚴重打擊,尤其是他在位期間甲午戰爭的慘敗,徹底讓中國走向了積貧積弱的深淵,清朝的統治汲汲可危。
所有的一切,載湉都看在眼裡,於是變法圖強的思想開始在他腦海中生根發涯,適逢國內有識之士康有為等人與他不謀而合,一場變法運動隨之展開,史稱“戊戌變法”。
然而,由於當時清王朝最高掌控權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手中,這場即將改變中國命運的變法運動僅僅一百天便宣告失敗,載湉本人隨後也被幽禁在瀛臺之中,在幽禁的歲月裡,載湉仍堅持不懈的閱覽世界各國法律,意圖從中領悟中國變法之道。
公元一九零零年,慈禧對外宣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打響,中國慘敗,慌亂之下,慈禧帶領光緒從北京逃往西安,《辛丑條約》簽訂後返回北京。返回北京後,雖然不再被幽禁,但是慈禧仍牢牢地將他控制,大小政務均由她一人決斷。經過連續慘敗,慈禧有意推行新政,然保守思想根深蒂固,新政未能全部實施,中國從此錯過了改革良機,民主主義熱潮開始襲捲全國,清朝統治已然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
公元一九零八年,載湉逝世。同年,慈禧令溥儀繼承大統,隨後逝世。
評價:載湉時值中華文明與西方各國文明交融之際,他能夠拋卻“祖制”,毅然決定發動“戊戌變法”,試圖將中國引向資本主義道路,極大的促進了華人思想的解放,可以說對中國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
在變法中,當大學士孫家鼐提出“若開議院,民有權而君無權”時,光緒回答:“吾欲救中國耳,若能救國,則朕雖無權何礙?”
從這段記載來看,載湉為了能夠使中國強大,不惜自己的權位,說明光緒還是一個非常愛國的皇帝。
-
8 # 白玉湯1975
清同治帝死後無嗣,慈禧太后選定醇親王次子載湉,來繼承皇位。醇親王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夫,載湉是慈禧的親侄子,與同治帝平輩,當時只有四歲,慈禧下㦤旨,迎他進宮入繼大統,這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
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光緒帝開始在毓慶宮讀書。他讀書十分用功,慈禧曾誇讚他:"實在好學,坐、立、臥皆誦書及詩。"
與此同時,慈禧也對光緒嚴加防範和控制,派心腹太監寇連材前去監視光緒,誰料寇連材為聰明好學的光緒所感動,竟冒死進諫,極言皇上英眀仁孝,請求太后寬容相待。慈禧聞言震怒,將其仗刑後斬首。寇連材生前記有筆記,其中一段話可見慈禧太后是如何處心積慮地控制和操縱光緒帝的。
此文如下:"西后待皇上無不疾聲厲色,少年時每日呵斥之聲不絕,稍不如意,常加鞭撻,或罰令長跪。故積威日久,皇上見西后如對獅虎,戰戰兢兢,膽為之破。"
由此可見,光緒帝的童年、少年時期是如何渡過的。貴為天子,當然衣食無憂,但他的精神和肉體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傷害。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的光緒帝成人之後,迎接他的又是什麼樣的人生呢?
光緒十三(1887)正月十五日,光緒帝開始親政。表面上慈禧退居頤和園頤養天年,實際上仍把持著國家政務,光緒帝每日必須親自向她奏報政務,聽候訓示,如遇大事,更要隨時請旨。慈禧太后一方面處處限制光緒帝的權力,國家大事她一人獨攬;另一方面又透過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其親信太監李蓮英等人,暗中監視光緒帝的言行和行蹤。
光緒帝在位三十四年,名為皇帝,實際上做了慈禧三十四年的傀儡。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光緒帝堅決主戰,但實力不濟的大清帝國最終還是己失敗告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巜馬關條約》,割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甲午戰爭的慘敗,讓這個有名無權的皇帝十分憤慨,然而又是多麼的無可奈何……
中日戰爭失敗後,光緒帝確實想幹一番事業,他要透過變法讓國家富強起來。同時也想透過變法掌握國家實權,他太想太想擺脫慈禧太后的控制了。
在慈禧太后答應在"不違背祖宗"的前提下,可以實行變法。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意氣勃發地頒佈《定國是詔》,宣佈推行維新變法。
然而,從變法己始反對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所有的措施都不被守舊派所接受。為推行新政,他允許士民上書言事,極力任用維新人才,裁併機構,改革臃腫的官僚體制。正當光緒帝放開手腳,大張旗鼓地施行改革時,慈禧太后卻認為他"鬧得太大了",已經對她的權力構成了威脅,必須有所制約。
在慈禧太后的打壓下,歷經一百零三天的維新變法徹底失敗。康有為、粱啟超外逃日本,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斬於北京菜市口,光緒帝被囚瀛臺,所有新政措施,除京師大學堂外,全部都被廢止。
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重新出面訓政,多方凌辱折磨關在中南海西苑瀛臺內的光緒帝。並欲廢掉光緒帝,被迫於外交壓力,未能實施。然而光緒皇帝也深知慈禧的險惡用心,日夜提心掉膽,對天長嘆道:"我連漢獻帝都不如啊!"
十年後,既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在瀛臺孤獨地死去。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了,他們先後死去,引起了人們廣泛的猜測。他的死因也成了歷史謎團。不過隨著近年來考古專家對光緒遺骨進行的鑑定,發現其頭髮中含有砷化物,最終證實光緒皇帝是中毒而死的。
光緒的一生,如此悲慘淒涼。幼年進宮,少年既被鉗制束縛,青年有心治國,卻無力迴天,中年被囚,終日仿偟,生不如死。太想有所做為的他重用一群無權無勢的文人變法,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壓在一個投機者袁世凱身上。註定是個悲劇。他太急於擺脫慈禧的控制,他太急於掌握政權,來打壓朝庭上與他做對的大臣,他太急於變法強國,抵禦列強了。然而這個積弱太久的大清帝國,不是一劑猛藥能治療好的。如果歷史能讓他緩一緩,再給他點時間,讓他韜光養晦,隱忍變通……歷史能否有另一翻格局……。
光緒"走了",北京的百姓夾道為他們的皇帝送行。他帶走了自己一生的苦痛淒涼,百姓們也送走了帝國復興的最後一點希望光明。
-
9 # 三天魚頭
先來說說光緒的的出身
光緒帝的父親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豐異母弟,母親是慈禧的胞妹。正因為這個關係,他才能當上皇帝。一個傀儡皇帝。
再講講他的經歷
光緒帝在執政期間簽訂過好多喪權辱國的條約。著名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都出自他的時期。
雖然他不是決策者,但當為一國之君,心裡有又多痛,有多無奈。作為一個丈夫,保護不了自己的妻子,這又是一種悲劇。
自己的國家簽訂無數條約,自己只能當作一個替死鬼,被百姓唾棄。直接的妻子被投入井中,沒有選擇反抗,因為自己反抗不了。
後來,想洗刷自己名聲或者是為了振興中國,來進行改革。自己一個信了兩個人,一個是袁世凱,一個是康有為。袁世凱臨陣倒戈,誰都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何況袁世凱呢?
康有為逃亡國外過著奢靡的生活,何時想起振興中華。
光緒帝,無人可信,無人可用。這又是這麼樣的心情。或許如果慈禧專政,他可能是一個偉大的帝王。雖然清朝落敗已成定局,但我相信他有扭轉乾坤的能力。
時勢多艱,憂勤尤亟
-
10 # 玩玉共賞
光緒皇帝(1875年一1908年),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親王奕環的兒子載湉,也是慈禧的親外甥。
道光皇帝沒有子嗣,由慈禧作主,把載湉作為皇位繼承人。
載湉四歲入宮,1875年1月被立為帝,年號光緒,由慈安和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並由慈禧親自撫養,十分喜歡疼愛、視為已出。
1889年,光緒帝16歲,慈禧歸政於光十緒帝,但大權仍在握。光緒帝19歲大婚,一後二妃,隆裕皇后是慈禧弟弟的女兒,這是一樁政治聯姻,目的是為了掌控光緒皇帝。
慈禧跟武則天一樣有貪婪的權力慾,只是欠缺武則天的治國才能,更象一個笨拙的駝手,一步步把大清皇朝這艘巨輪駛向深淵!
慈禧的目的只是要把光緒皇帝變成傀儡,完全聽命於她,於是她一早就做了緻密的佈局,使光緒皇帝的帝位有名無實,在很多事務並沒有多少的發言權!
直到甲午日戰爭爆發,北洋水師不堪一擊被日本覆滅,清廷被逼簽訂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於是,光緒皇帝內心受到"落後就要捱打"的強烈震撼!認識到要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必須變革!
以康有為、梁啟超等少壯派為首的知識分子階層,視野寬闊,支援光緒帝進行變革!一致認為只有效法西方發展科學文化、改革政治、發展士農工商進行資本主義改良才能救中國!
說幹就幹,1898年,戊戌變法開始實施。
變革的理想是很好的,但現實很骨感!清朝積弊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就象一個要死了的病人,用藥太猛,效果適得其反!
在不足三個月的時間裡,光緒帝就下了兩百多道改革詔書,平均每天三四部新法,這明顯違反客觀規律。對於新事物,下面的官員根本無法學習消化,手足無措,更不要說如何執行了。
而且,歷史上所有的變帶革必然會損害一些人的利益,是一件高風險的事。必然會帶來巨大的阻力!
所以,改革要成功必須有強大的力量作支撐。
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理論水平很好,但缺少歷練,對變法的客觀環境過於樂觀,忽視現實的殘酷,在政治上還是比較幼稚,不懂得爭取地方勢力的支援。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代表,其實是天然的盟友,不僅不懂得爭取利用,還加以排斥,這不能不說很傻!
吏治改革首先衝擊了慈禧太后的勢力範圍,她扶持的官員遭到排擠,這就引起了慈禧集團的不滿,於是後系和帝系進行了激烈的或明或暗的鬥爭。
事件走向攤牌是光緒帝集團準備暗殺榮祿和慈禧,光緒帝託付袁世凱進行暗殺行動,但老奸巨猾的袁世凱最後選擇支援慈禧,並把光緒的計劃上告慈禧,都到這份上了,母子關係於是走向破裂!
1898年9月21日,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皇帝,康有為和梁啟超逃亡國外,譚嗣同戊戌六君子被殺,百日維宣告失敗!
光緒皇帝很不幸,在慈禧死前二十小時暴亡,歿年38歲,據說是被慈禧命人毒死,一個有宏大抱負的青年皇帝的人生被強逼拉下帷幕!
縱觀光緒帝一生,雖貴為帝王,但沒有多少幸福可言,四歲入宮,還依偎在母親懷裡的幼童自此被生生隔離,皇宮的規矩不比平常百姓,無比森嚴,母子自此不能隨便相見。思念母愛的痛苦只能由時間慢慢去淡化直至忘記!
他的婚姻也不幸福,不能自已做主,隆裕皇后和另一妃子是慈禧安排的,自己一點都不喜歡,自已喜歡的珍妃不受慈禧喜愛,自已夾在中間也很尷尬。作為一國皇帝,沒有多大的權力,甚至找一個知心的人講話都不容易,內心的空虛和落寂是難以言說的!
但就是長期被壓制的一個,也不自甘沉倫,面對天下蒼生的困苦,、他還有振臂一呼,試圖改變一切的皓然正氣…
光緒帝一生始終籠罩在慈禧太后的權力和淫威之下,他的政治生涯實際只經歷了一個戰爭和一個運動,即中日戰爭和戊戌變法。
中日戰爭中,24歲約光緒帝堅決主戰,積極備戰,甲午中日戰爭戰敗,但表現了他的愛國情操!
戊戌變法由於歷史的侷限雖然失敗,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但體現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在思想上的前瞻性和一種真正想為國為民做事的愛國情懷!
光緒皇帝一生雖然短暫,但他愛國愛民的高貴情操必為後人永遠銘記,名垂青史!
回覆列表
在清朝歷史上,光緒皇帝是倒數第二個皇帝,在封建歷史上,光緒皇帝也是倒數第二個皇帝,同治皇帝死後,作為慈禧太后的侄子,光緒皇帝當上了新的皇帝,他4歲登基,在位34年,38歲去世,他的一輩子是一個典型的悲劇,關於光緒皇帝,後代史學家們有很多的評價,一生籠罩在慈禧太后的權力與淫威之中,經歷了各種變法活動,卻最後死在了慈禧太后的手中,簡直是讓人唏噓不已!
那麼,史學家到底是如何評價光緒皇帝的呢?其實,關於光緒皇帝的評價,看了之後你就會知道,他的評價相當高,說了大家可能不信,大家都認為他的貢獻非常大。
史學家李時嶽先生說:“從百日維新中他已經做到的和正在做的、想要做的來看,確實是力圖做一個資產階級的維新皇帝。”
也有學者說:“那麼對於實際推行並公開領導這一革新運動的光緒帝,說他是一個維新皇帝理所當然。”
“光緒皇帝,不愧為一個在特定的內外環境中出現的愛國開明皇帝”。
為什麼光緒皇帝的評價如此之高呢?其實,這跟光緒皇帝在變法之中的作用體現的淋漓盡致,他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皇帝,雖然被慈禧太后控制著,卻仍然在親政10年之後,銳意創新,他意識到“落後就要捱打”,所以,痛定思痛,決心進行變法,他釋出上諭,認命了四位軍機章京,成立了新的軍機處,嚴重觸動了封建頑固守舊派的利益,雙方鬥得你死我活,刀光劍影,一觸即發。
按照光緒皇帝的變法內容,他銳意創新,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打破了兩百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而且,派遣中國學者前往西方,學習先進經驗,籌建軍校,效仿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更關鍵的是,籌建了北京大學,這可是光緒皇帝不得不提的一個成就,直到現在,北京大學都是中國的超一流大學,全都仰仗於光緒皇帝,正因為有這些變法舉措,華人民覺醒了!
他喚醒了華人民,最終,卻被封建老頑固慈禧太后所不喜,在臨終之前,也要弄死光緒皇帝,這一位“向西方學習的青年皇帝”最終死在了砒霜毒中,是中國的一大遺憾。
試想一下,如果光緒皇帝沒有死,中國會有什麼樣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