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諮詢師天生

    我在之前的文章曾經有過同樣的分析,美國經濟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通縮風險而不是通脹,鮑威爾的發言只不過把這個問題客觀的表述了出來;基於這個觀點,可以預期美聯儲未來會採取降息,而不是其他手段來對抗經濟下行與國債利率倒掛的問題。

    一、低通脹是美國經濟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本輪經濟增長的特點

    2009年以來,美國經濟在頁岩氣革命的推動下,實現了一波長達十年的持續經濟擴張,並且增長十分健康,這是因為這波經濟增長動力源自於頁岩氣革命拉動的製造業增長。

    這種增長的典型特徵是,由於主要增長來自於生產端的投資,因此供應一般大於需求和消費市場,因此通脹壓力不大。從過去十年的經濟情況來看,美國通脹一直保持著較低水平,就是製造業增長的實證。直到2015年美聯儲開始加息週期,以收回寬鬆週期釋放的流動性,美國通脹仍然保持在了1-2%之間的位置,可以說仍然是低通脹環境。今年以來,美國通脹保持了1.5%左右的水平,可以說通脹風險幾乎沒有,並且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存在通縮風險。

    (二)低通脹帶來的問題

    很多人對於通脹有所誤解,認為通脹一定是不好的,因為會推升物價。實際上在正常健康的經濟增長中,通脹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為只有物價的適度上升,才可能刺激投資者在生產端進行投資從而擴大生產,進一步增加供應。但是低通脹環境下,生產者投資熱情降低,經濟增速從而受到影響。歐洲經濟一直低迷,也就是這個原因。

    美國經濟現在面臨的問題也就是這樣,根源主要來自於在過去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中,勞動力市場薪資上漲一直停滯,導致消費非常疲軟,通脹上不去。這樣反饋就是生產端動力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這樣更加制約了薪資上漲,從而導致惡性迴圈,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因此現在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說就是通脹太低引發的,甚至面臨通縮壓力,但是這並不是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因為根源來自於勞動力市場的結構失調,一般需要經濟衰退週期的重新調整。

    二、通縮壓力決定了降息是美聯儲最佳選擇

    目前為止,美國經濟至少在經濟資料上還保持著堅韌,但是仍然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就是工業pmi下降,第二就是國債收益率倒掛嚴重。

    (一)降息推升通脹提升投資意願

    美國pmi數值從2017年開始就持續下滑,直到剛剛,美國pmi數值下降到了50以下,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增長週期正在向下行週期過渡。引發pmi持續下滑的因素又很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來自於通脹的壓力不夠,引發生產端的企業不願意擴大投資增加生產,因此投資意願下降,引發未來經濟增長下行的擔憂。而降息卻恰恰是解決通縮的最直接方法。

    降息可以直接加強市場流動性,推升通脹和物價,在一定條件下,是解決投資意願低迷的最簡單方法。

    (二)降息降低短期利率解決收益率倒掛問題

    美國經濟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倒掛的問題,這一方面體現了市場悲觀預期,並且還會加重預期更加悲觀;另一方面,長短期利率的倒掛將傳遞到銀行利率市場,對金融系統產生衝擊。解決國債利率倒掛,有幾個途徑:

    首先是透過縮表抬升遠期收益率,但是在目前通縮壓力下,繼續縮表實際上加速了流動性的枯竭。

    其次是反向扭轉操作,買短賣長,但是在悲觀預期下,遠期國債仍然會被市場購買,對流動性進行虹吸。

    第三是擴表定向寬鬆,壓低短期收益率,但在利率尚未壓低的前提下,現在擴表操之過急。

    最後就是降息,簡單直接的降低短期利率,緩解收益率問題。

    可以發現,現在的背景下,降息是最直接有效的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方式。

    三、鮑威爾發言透露出的資訊

    鮑威爾的發言實際上還是比較謹慎,在適當釋放了偏寬鬆的預期後,實際上並沒有新的發言內容;但對美國經濟定義為通縮壓力,實際上給予了我們很多暗示。

    第一,降息機率增加

    正如我上面分析的,降息是解決通縮壓力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如果美聯儲定義現在情況為通縮,那麼至少證明維持現有利率的其他操作都不如降息更有針對性。

    第二,美聯儲決策向寬鬆週期轉變

    將美國面臨問題,確認為通縮而不是通脹,即決定了未來貨幣政/策的週期從緊縮正式轉向了寬鬆。在去年12月,美聯儲還在進行加息;而7月的降息既然強調了是單次事件,這最多代表的是緊縮週期結束,那麼現在這次發言可以認為是寬鬆週期開始的分界線。

    第三,美元弱勢時代來臨

    降息和寬鬆週期無疑都是壓低美元價值的,而在鮑威爾發言中,明確表示會採取適當手段,維持美國經濟擴張,這個表述加上對通縮壓力的擔憂,實際上是在指向弱勢美元的暗示。因此未來美元的絕對價值可能會迅速下降,黃金等貴金屬上漲的預期可以被看好。

    綜上,鮑威爾對通縮風險的表述是基於對美國經濟面臨風險的正確認識而發表的,為了對抗通縮風險,可以預期未來美聯儲政/策週期向寬鬆進行轉變,並大機率開啟進一步的降息;美元弱勢時代即將來臨。

  • 2 # 淡淡禪風

    低通脹是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發展中國家高通脹的問題很難解決,美聯儲如此說,只是在說美國,類似的還有歐洲、日本和南韓等發達國家。

    低通脹為何只是發達國家的問題

    1.發達國家對外投資多

    發達國家之所以有發達兩個字,是因為各方面都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各行各業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如果想創業的話,再加入傳統盈利的行業很難開啟市場,所以,大多數財團選擇對外投資。既然對外投資,就會抽離國內的資金到國外去,如果對外投資多的話,國內資金自然就會減少,錢少商品多,自然形成通縮。

    2.發達國家工資高物價低人口基本恆定

    發達國家普遍的是高人工費,低物價,人口數量恆定,這決定了消費飽和後很難再有發展,但是,技術在發展,生產的商品數量在增加,工資在增加。人口數量決定了消費的能力,一個國家的消費水平從低到高會有一個過程,但是,當消費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時,人口數量決定了經濟的增長。對發達國家人說,消費水平早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再抬高也沒有多少空間,人口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在增加,通縮自然逐步形成。如下圖所示,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基本都保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

    3.發達國家普遍面臨製造業空心化的問題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普遍面臨這個問題,沒辦法,國家發展了,人工費就高,交的稅就多,低附加值的製造業在發達國家沒有利潤可言,只能遷往發展中國家,而發達國家自己保留著附加值高的產業,以及金融業,也就是玩錢的行業,這種情況在美國和英國最為突出。當附加值高的製造業被其它國家追上替代時,發達國家將面臨完全空心化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對我們高科技打壓的原因。簡言之,發達國家中低端製造業商品完全靠進口,只有附加值高的商品出口,這必然導致貿易逆差的產生,又是商品進入,資金流出,形成通縮再所難免。如上圖所示,美國的通脹率基本都保持在很低水平,這在發達國家算是高的。如下圖所示,日本的通脹率更低,甚至成為負值。

    總結:低通脹是發達國家一直要面對的問題,日本的安倍經濟學就是要解決低通脹的問題,但實際效果來看一般,美國同樣面對這個問題,而且當下更加突出,因為,美元資產都處在高位,美國要面對大量熱錢抽離美元資產的風險,因此,解決低通脹是美聯儲最關鍵的問題。

  • 3 # Roseview財經

    謝誠邀。

    通脹在某種意義上與經濟強弱情況息息相關,通常經濟增長強勢背後,都伴隨著著通脹的走高,適當的高通脹可以促進經濟,當然,也不能任由通脹走高,造成惡性通脹,那就過猶不及了,委內瑞拉就是前車之鑑,貨幣失去公信力,錢不如紙,居民甚至開始以物以物。

    鮑威爾之所以說,在這個時代,低通脹才是問題,而不是高通脹。背後是因為儘管此前美國經濟強勢復甦,失業率維持的3.7%左右的歷史地位,就業市場繁榮,近乎完全就業,然而,核心通脹一直處於2%的預期目標之下,按照常理來講,經濟走強的背後勢必會帶來通脹的走高,而美國的通脹資料一直不及預期,這也是此前美聯儲加息中一直困惑的問題,許多經濟學家也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把它稱為美國低通脹之謎。

    就美國當前經濟情況來講,雖然經濟強勢減緩,但是依然保持溫和增長,無論是從非農就業資料還是GDP增速都符合預期,甚至有時候超預期,客觀來講,美國經濟情況尚可,完全沒有市場預計的那般悲觀,美股的震盪並不能代表美國經濟出現問題,美債長短期收益率出現倒掛,與此前美聯儲縮表情況有關,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實際利率可能高於現在我們看到的水平。

    最近,鮑威爾在最近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會議上講話,並未明確指出下一步的貨幣政策,是因為美聯儲當前內部存在很大的分歧,許多聯儲理事並不贊同繼續降息,他們認為降息應該放在真正關鍵需要的時刻,當前的經濟情況對於降息並不那麼緊迫。市場過於風聲鶴率對美聯儲的降息期待過高,七月份,美聯儲降息內部就有反對票,九月份可能反對降息的人會更多。美聯儲更看重的是經濟的長久平穩執行,而不是短期金融市場的表現,美股不應該成為左右美聯儲降息的砝碼。只要通脹,慢慢的迴歸到2%的預期目標,美聯儲9月份利率完全可以不變。

  • 4 # 浮雲財經觀

    美國通脹水平一向很低,幾十年時間貨幣貶值的速度都較為緩慢,貨幣購買力水平比較穩定。不少國內的投資者也會趨向於持有美元應對本國貨幣的縮水問題。

    在大部分朋友看來,低通脹是最好的狀態,居民的腰包不會遭遇較大幅度的縮水,民眾的消費能力可以得到較大的保持,有利於經濟的平穩執行。

    低通脹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商品的價格上不去,企業投資的意願就會低迷

    通貨膨脹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物價普遍性上漲,對於商品的提供者,企業而言,他們樂於看到這樣的情形,意味著他們製造的商品能夠賣出更高的價錢。在市場熱錢的助推之下,經濟也能得到更快、更紅火的發展。

    而中國就是受益於通脹最顯著、最具代表性的例子。20 - 30年來,我們貨幣的購買力水平少說縮水了 10 倍有餘,幾十年前的萬元戶到了今天就是買不起房、結不起婚的“窮光蛋”,落差就是這麼巨大。

    但是,經濟發展所獲得的成就確是令世界所矚目的,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 :國際化的大都市拔地而起、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GDP總量高速增長、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而與美國通脹情況相類似的歐洲,也面臨著經濟發展增速緩慢、甚至是停滯的問題。低通脹,未必就一定是好事,反而適度的通脹能夠刺激資本的投資熱情,給社會注入更多的活力

    美聯儲認為低通脹才是他們當下的問題所在,也就是說未來降息的空間和機率還有很大的展望機會。

    這個訊息對於國際黃金的走勢而言,絕對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在美聯儲降息、美元貶值的強大預期之下,在未來 2 - 3 年,伴隨著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黃金突破 1900 美金歷史大頂也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

  • 5 # 白刃行走

    通脹都說是壞事,其實不然,因為經濟增長也伴隨著通貨膨脹,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往往帶有通貨膨脹,但是一個通貨緊縮的經濟體通常經濟都不太好。

    因為通貨緊縮意味著市場對於外來十分悲觀,或者是市場手裡沒錢,需求大幅度降低,投資也大幅度降低,導致經濟萎靡不振。因此,過低的通貨膨脹也不是好事,通常也是經濟逐步走向蕭條的一種象徵。

    美聯儲此次表態就是一種對此觀點的重複,但是更多的是為了未來降息提供理由。美國總統之前多次對美聯儲施壓,要求美聯儲降息,特別是當前美國的失業率和通脹雙雙出現相對較低的階段。此時本應該是加息或者是維持利率不變的好時機,可是美國的經濟已經出現了疲態,為了預防這種情況,在美國減稅之後,美國又要進行降息,其實都是一些打強心針的手段。

    可是,我們看到,在美國減稅之後,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加息才讓通貨膨脹率有所下滑,重回2%。

    可是目前美國降息以後,通貨膨脹率將會再次上升,同時由於對中國加徵關稅,其進口商品價格將會出現大幅度上漲,進口通脹會再次發生,這種情況下,降息的阻力還是有的,美聯儲此番表態,有點為未來降息打預防針的意思。

  • 6 # 財商路人蟻

    結論:溫和的通脹有利於經濟發展,通脹的高與低背後是貨幣的信用擴張與收緊過程,貨幣信用擴張創造的財富能夠覆蓋通脹產生的泡沫,帶來經濟的增長,那麼這個通脹就有積極作用和價值。

    什麼是通脹?

    1如果從商品的角度看,我們花的錢就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一種信用憑證。不是憑空而來,也是需要專門的機構,批次定製化生產出來的,簡單的說我們的錢生產來自印鈔機構。

    那麼從商品供需,也就是從貨幣供給和需求來看,當發行的貨幣超過實體經濟流通所需,就會造成物價上漲和貨幣貶值,使得我們手裡的錢購買力下降,貨幣供過於求,帶來的一種經濟現象就叫做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是相對的兩個概念。

    通脹對於我們來說,最直觀的體驗,就是生活消費中物價上漲。看似我們的收入高了,但是手裡的錢的實際購買力卻被稀釋掉了,錢不值錢的感覺。

    通脹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需求型通貨膨脹,成本型通貨膨脹,結構性通貨膨脹;貨幣供給超過需求,就屬於需求型。成本型通脹主要表現為輸入性通脹,比如國際油價上漲給非產油國帶來的輸入性通脹。結構性通脹則是經濟結構上存在的不足,比如委內瑞拉過渡依賴石油能源,沒有其他產業結構支撐,造成如今惡性通脹,國內貨幣濫發,變廢紙的情況。

    如果我們把通脹和緊縮放在一個債務危機週期來看,你會發現美聯儲在信用擴張期,更喜歡維持低利率,維持經濟增長,忽略債務堆積的資產泡沫。

    美聯儲長期關注通脹水平,而不是投資市場資產價格

    美聯儲就是美國的央行,在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時代,曾經在面對2008年次貸危機前,房地產泡沫的辯論中,這樣描述美聯儲的作用:他認為美聯儲的職責不是影響資產,不管是股市泡沫還是房市泡沫,美聯儲的職責是維持低通脹率,在最大化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同時,避免出現高通脹的經濟狀態。

    我們以最近的2008年的金融危機來看看美聯儲的如何幹預市場:

    1資產價格的上漲和泡沫化階段

    當時的美國處於典型的債務週期裡,緊縮的貨幣政策下,在經歷了恐襲和網際網路科技泡沫後,美國經濟經歷短期衰退,這時候美聯儲把利率調整到接近零的地步,大幅降息,透過信用擴張刺激經濟復甦。

    2004-2006年,這是美國是經濟高速發展,債務同步上升的階段,這個階段各類資產價值得到增長,早期處於信用擴張帶來的債務低於信用擴張帶來的收入增長,還在一個正迴圈裡。GDP保持增長,失業率處於低位水平。這段時間信用擴張帶來的通脹問題完全被高速經濟增長覆蓋。美國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表現最好,也在2006年把資產的泡沫化推到一個最高值。

    2 美聯儲對債務堆積選擇性忽略

    由於美聯儲對於資產泡沫的選擇性忽略,在金融和地產市場泡沫的堆積的時候,美聯儲選擇了加息,把利率水平調高到5%以上,繼續維持著經濟增長和GDP資料。標普指數在三年的時間裡回報率達到了35%。這個時期沒有人覺得危機到來,而是覺得經濟處於黃金髮展期。

    這種情況類似於當下美國經濟資料表現良好,但是債務堆積,股市泡沫問題經不起外部風險帶來的衝擊的情況。

    美聯儲刻意維持著經濟增長水平和通脹水平,忽略了債務堆積已經遠超經濟增長帶來的貢獻,市場不斷的加槓桿,房地產市場繼續狂熱,家庭債務中在三年時間從收入佔比12%,到2006年達到85%。

    最後的結果就是:美聯儲盯著利率和通脹,經濟資料,卻忽略了信用擴張帶來的債務堆積,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發生。然後為了走出危機,又進入了量化寬鬆的貨幣信用擴張狀態。

    3溫和的通脹,更有利於經濟發展

    如果回看2008年的危機,你會發現在2004-2006經濟發高速增長的階段,美國都一直維持著低通脹水平。溫和的通脹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

    這個信用擴張階段,美國的通脹水平維持在2%-3%,從而實現持續的經濟刺激,來保持經濟的增長。美聯儲在維持溫和低通脹的同時,也保持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並且讓短期借貸利率長期低於通脹。

    美聯儲當下認為低通脹才是問題,表達的是低通脹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由於美國長期維持低通脹,讓經濟維持經濟表面良好,在危機面前,利用美元世界貨幣屬性,採用寬鬆貨幣政策,稀釋風險,也能快速從危機中走出,但是隻是延緩風險,沒有解決問題。

    美國內部的消費卻是疲軟的,內部增長動力不足,債務和資產泡沫堆積。也忽略了外部風險帶來的衝擊,近期美股過山車式的行情就是美國長期低通脹下的問題反映。而鮑威爾在美聯儲的近期表態更是跟特朗普打太極,傾向於保持美聯儲的獨立性政策,發表維持經濟增長的鴿派言論。

    小結:美元是世界貨幣,高通脹是對外而言的,低通脹才是美國內部經濟狀況

    綜上所述:溫和低通脹確實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要平衡好-經濟增長和債務水平。美聯儲市場一直刻意維持低通脹,是當下美國經濟內部的風險沒有得到解決的原因,同時也讓美國在面對外部風險衝擊的時候變得脆弱。

  • 7 # 大方妹幾

    20年前,日本經濟陷入通縮陷阱無法自拔。5年前,歐洲國家也開始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多年來,美國的通脹水平持續低迷而美聯儲卻對此無能為力。2012年美聯儲設立了2%的目標通脹率,這些年來卻一直沒有實現過。這不免讓人們擔憂,美國會不會也將陷入日本式通縮陷阱。

    高通脹對經濟的危害大,通縮同樣也會對經濟產生很大危害。通縮會導致企業和消費者減少借貸和支出,需求下降,需求下降和價格下跌的相互自我強化,很容易使經濟陷入螺旋式下跌通道。

    鮑威爾認為美國的低通脹是一項挑戰,他說“超低的通脹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西方國家低通脹形成根源是什麼?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為何在低通脹面前無能為力?

    直觀來看,低通脹形成的原因就是供給過剩而需求不足。西方國家存在勞動力供給過剩以及資本過剩,這些都是因貧富差距擴大所致,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當然對此無能為力。

    西方國家存在勞動力供給過剩?人們不是通常都認為,現在西方國家因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而面臨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麼?其實鮑威爾也承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可能不像美聯儲官員認為的那麼緊張。近年來,西方國家的失業率在不斷下降,曾經長期困擾一些歐洲國家的高失業率問題已經消失,日本的失業率已經降至了2%左右,美國的失業率也降至了3%左右。失業率在不斷下降,怎麼可能存在勞動力供給過剩?

    如果我們不將失業率下降看作是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而是看作是勞動力的供給增加,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其實在西方國家失業率不斷下降的同時,人們也可以看到勞動者的工作時間被大大延長了。人們所願意或者說不得不付出的勞動量增加,當然也會表現為失業率下降。個人認為,西方國家失業率下降以及工作時間延長,是因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的相對下降導致普通勞動者所不得不付出的勞動量增加所致。勞動者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是為了獲得工資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在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相對下降的情況下,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滿足的程度下降,勞動者所不得不付出的勞動量就會增加。人們可以看到,高福利國家勞動者的工作時間要遠短於其它國家。這樣,失業率越低,可能意味著勞動力供給越是過剩。

    多年來,西方國家一直在不斷削減社會福利,由此造成了勞動供給的過剩,也造成了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貧富差距過大時,投資相對消費就會產生過剩。勞動力供給過剩,以及投資過剩導致了低通脹甚至是通縮。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日本政府大幅削減社會福利,導致了貧富差距的擴大。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日本開始陷入通縮陷阱。2000年以後,歐洲國家削減社會福利的力度也開始增大,近年來歐洲國家也不得不同通縮作鬥爭。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依靠將其一般製造業不斷轉移海外,才暫且得以避免因嚴重生產過剩所導致的通縮問題出現。

    雖然就目前來說,美國的情況比日本和歐洲國家要好些,但是如果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不能得到改善,勞動供給和資本供給的過剩遲早會使美國陷入日本式通縮陷阱。

  • 8 # 馨月說財經

    美聯儲關於低通脹與高通脹問題的看法,我認為是含有錯誤觀念的,因為不論從美國本輪的經濟增長來看,還是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來看,事實證明中速發展與低通脹組合,以及高速發展與低通脹組合,都是兩國經濟發展的最穩健週期,利於經濟的長期發展。

    次貸危機之後,全球因貨幣爛溢而出現了惡性通脹,2011年之後,因美歐經濟走穩、美元升值、各國央行的貨幣緊縮等影響,全球通脹率開始不斷走低,美國的核心通脹率控制在2%以內,長期低於美聯儲的通脹目標,但是美國經濟卻出現了長期性的增長,去年美國季度經濟增速一度超過了3%,這對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來說是一個非常優良的增長資料。

    美國經濟這些年來之所以出現較好的增長勢頭,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與低通脹率分不開的,低通脹不僅節約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重要的是減輕了居民消費負擔,對居民的實際收入提高有利,這使居民消費更有持久力,利於經濟的長期穩健發展。

    美國的GDP中消費佔比為70%,可以說是非常高的,這即是過度超前消費型經濟的代表,同時也是美國債務擴張的重要來源,正常來說美國的消費如果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是不需要透過溫和通脹來刺激消費的。通脹水平不高且不導向通縮,消費水平保持平穩,這將是一個比較有利的經濟局面,但問題出在美國的高度金融化與國際化上。

    美國高度的金融化與國際化強調它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華爾街要透過國際商品價格的波動來獵取國際利益,所以必須要求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高波動,只有如此他們才能透過金融槓桿獲取暴利,所以在金融化的前提下,美國強調了通脹水平。因此當美國強調通脹率尤其是有高通脹傾向時,往往都是國際現貨與期貨市場進入高投機的階段,後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會留下嚴重後遺症,會長期遲滯全球經濟發展。

    近些年來,全球貨幣超發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但是為何通脹卻比較低呢?一是2015年後美聯儲的緊縮政策;二是發達國家實體經濟的空心化與競爭力下降;三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體上萎靡不振;四是歐盟、日本等國家由於資源匱乏,所以畏懼高通脹,對通脹控制比較嚴格;五是中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處於逆週期。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實體經濟總體減速,使通脹水平得以有效控制。

    低通脹是全球實體經濟現狀的具體反映,由於發達國家的超發貨幣基本上都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空轉,做貨幣——貨幣的投機遊戲,所以全球實體經濟被虛擬經濟過度侵佔,實體經濟因得不到資本支援而發展緩慢,在這種情況下強調通脹上行,並不會解決全球產業結構問題,更不會對全球經濟增長有太大的幫助,只會加速國際資本的投機性,這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很不利,對實體經濟發展很不利。輸出通脹是美國與一些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利益擄掠的手段,往往是“剪羊毛”運動的一部分,所以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通脹若不可控,那麼實體經濟的成本基礎會被打破,價格的大幅波動會讓企業失去價格準繩,找不到市場產銷兩者的價格座標,企業經營很容易出現嚴重問題。企業若因通脹需求擴大再生產的話,由於通脹往往是貨幣現象,若貨幣現象消退又會產生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所以通脹的度非常重要,脫離溫和通脹範疇而走向高通脹對發展中國家弊端非常大,對發達國家也同樣如此。

    而高通脹會造成居民財富縮水,不利於居民財富的累積,同時通脹經濟會加速社會剪刀差,會造成消費遞減,從經濟長期發展來看是非常有害的,而且還是社會矛盾問題形成根本原因之一。嚴格來說通脹經濟是現代經濟中的矛盾集中點,是經濟危機的重要成因,是宏觀調控與貨幣調控中的高難度問題,一旦調控手段失誤,對經濟發展損害嚴重。

    因此我認為美聯儲的通脹論是存在問題的,是從自身利益考慮的,也是從佔有全球利益的角度來考慮的,隨著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的金融手段認識越來越深刻,如果美國不能利用輸出型通脹有效地向國際轉嫁債務與掠取利益,美國經濟將會因通脹上行而出現大問題。

  • 9 # 菩提fei0598

    低通脹才是問題,而非高通脹。這個話,從經濟學家和經濟學角度看完全正確。但是,從百姓角度看就非常難以容忍。

    要說,低通脹才是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日本,日本首相安倍的執政目標之一,就是要提升日本通脹達到2%以上,近十年,都做不到。對於日本和安倍來說,“低通脹”的痛苦,一般百姓是無法理解的。

    這要首要看,“通脹”究竟是什麼?怎麼形成的。通脹,本質上是一個貨幣現象。即貨幣供應量決定了是否通脹和通脹的高低。這很好理解,即貨幣供應量大了就會通脹,貨幣供應量不足,就會通縮。

    而從經濟規律角度來看,經濟增長,就必然會有通脹,經濟衰退,則出現通縮。

    搞清楚這些關係之後再來看通脹和美聯儲上述講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當然,通脹存在不同的形態,即良性的通脹和惡性的通脹。所謂良性的通脹,就是通脹維持基本穩定,“有通脹”,但是“穩定”在合理的區間。而所謂惡性通脹,就是“通脹水平”極不穩定,且持續瘋狂飆升,典型的就是辛巴維(威)和阿根廷以及土耳其和伊朗。其中,辛巴維(威)的通脹水平能夠達到1000%以上。

    而惡性的通脹是怎麼產生的?一般都是受到國內經濟紊亂,政權紊亂或者貨幣紊亂而產生。比如阿根廷和辛巴維(威)。當阿根廷出現政權更迭(選舉)前後,因為競選者的執政目標非常極端和差異巨大,經濟的預期就非常極端,從而導致一天之中,兩個小時內貨幣貶值36%。而辛巴維(威)則是貨幣濫發到失控的程度,導致貨幣不如紙,我們的過程單位是“元”,而辛巴維(威)的過程單位是“億元”。數學不好的人看到其貨幣,都無法算出這張貨幣就是是多少億?

    而美聯儲和特朗普,目前最憂慮的不是通脹,而是經濟衰退,對於美國而言,通脹可以向全世界“輸出”,而經濟增長則不能由全世界向美國輸入——反而是美國經濟增長向全世界輸出增長。

    反之,對於中國來說,通脹因為計算權重和構成的因素,豬肉是很大的權重,導致了豬肉漲價對通脹持續拉昇作用,從而導致中國央行無法跟隨世界降息週期進行降息(當然,不能降息的其他原因,比如匯率等也是主要制約因素),而中國物價指數最大的問題,還是“住房”和“租房”沒有進入物價指數或者進入指數的權重不符合社會現實。而社會現實是住房和租房佔到家庭支出的“65%”以上。而沒有計入住房因素,也導致中國通脹沒有顯示真實的水平。如果計入住房因素,中國的通脹水平應該長期保持在13%以上, 而不是“3%”。

    因此,不同國家的通脹水平和各自國家的問題有關。對於美國來說“低通脹才是問題”,對於日本來說“高通脹”是難以企及的夢想,對於中國來說,通脹的真實水平則是一個複雜的學術問題!

  • 10 # 老黃看財經

    美聯儲主席最近對外的表態比較模糊:既沒有像特朗普期待的明顯的鴿派,也沒有表現的十分鷹派。但就這句話來說,還是暗示了美聯儲有進一步降息的可能。

    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都有兩個相互制約的目的:促進經濟增長和保持物價穩定定。要達成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就要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要降息放水。但這樣做過了頭就可能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相反的,如果要抑制通貨膨脹,就要加息縮表,實行收緊的貨幣政策。鮑威爾既然說:當前這個時代,低通脹才是問題,而非高通脹。這實際上暗示現在的通貨膨脹還不嚴重,通脹太低可能引發經濟萎縮,現在要防止的重點是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這也可以解讀為美聯儲下一步可能為了防止經濟衰退而進一步降息。這說明鮑威爾還是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特朗普的減息喊話。當然,美聯儲的議息會議是集體投票決策,鮑威爾也不敢明確表態會在9月的議息會議後降不降息、降息多少。

    一般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大低的通脹或者通貨緊縮反而不利於經濟增長。美聯儲既要防止過高的通脹(cpi達到或超過3%),也要防止通貨緊縮,理想的是保持溫和的通貨膨脹(cpi在2%左右)和適度的經濟增長才是美聯儲的政策目標。從目前的形勢看,美聯儲9月再降息25個基點是很有可能的。但要達到特朗普希望的降息100個基點可能性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時,雍正真的只有老十三一個“盟友”嗎?有何歷史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