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通史
-
2 # 歷史密探
話說1627年,崇禎皇帝上位後,意氣風發,信心滿滿。他先是把為禍朝廷的大宦官魏忠賢剷除,然後又重用被閹黨長期打壓的東林舊部。崇禎最欣賞的一個人,應該就是袁崇煥了,崇禎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厚望。當然,他也不負所托,忠於朝廷,屢次立功。
一次,袁崇煥像崇禎彙報工作,崇禎問到遼東之事時,袁崇煥說:“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袁崇煥說的信誓旦旦,許多大臣都對此嗤之以鼻,表示不相信,但是崇禎信了。
其實,袁崇煥誇下這個海口的時候,也是有些底氣的,因為當時的後金正在鬧饑荒,人口數量銳減。崇禎元年開始,便有不少八旗和女真士兵嚮明朝投降,所以,在那種情況下,實際上後金的情況也很危險。如果袁崇煥與他們議和,倒也不失為一種“平遼”的方式。但是,他其實也只是有五分把握而已。
崇禎聽到五年平遼這句話,自然十分高興,說等你五年平遼之後,朕不但要給你加官進爵,你的子孫後代都會享受你的福廕。有同僚問袁崇煥為何如此自信,袁崇煥說,皇上整天這麼緊張,為此時擔憂,反正五年還早,我先安慰安慰他!這大臣一聽,說你這不是胡鬧嗎?我們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認真,你說了他可就信了!
袁崇煥這才意識到自己這牛皮有點吹大了,明朝後期,戰事四起,別人不容易,自己更艱苦啊!五年可是轉瞬即逝啊。袁崇煥於是又找皇上解釋,說我一定在五年內盡力平遼。崇禎說,愛卿不必擔心,只要你五年能平遼,你要什麼,朕給什麼。來人,賜尚方寶劍。從此,袁崇煥的兵馬排程等,都享有優先權。但是,幾年過去了,平遼之事毫無進展,最後皇太極還是代領大軍,一鼓作氣,突破了明朝的邊防關口,掠奪了大量財物,袁崇煥五年平遼的大話,也終究變成了一個笑話。
-
3 # 歷史茶坊
答案簡單明瞭,袁崇煥吹牛前沒打草稿。事情發生於崇禎元年(1628)七月十四日,崇禎在紫禁城第一次見到了聞名已久的袁崇煥,史稱平臺詔對。當時的袁崇煥早已憑藉一年前的兩場硬戰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譽滿天下,可就在寧錦大捷之後不到一個月時間,身為主將的袁崇煥卻上書朝廷提出了辭官養病的請求並獲得批准,回到廣東東莞的老家。直到崇禎帝登基之後,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國防部長),都察院右都御史(最高檢副檢查長),督師薊遼(高階特派員,明朝權力最大的官員),可見崇禎對袁崇煥是報有極高期望的,任職書還令袁崇煥即刻啟程,趕赴京師,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這次詔見。
崇禎高度讚揚了袁崇煥的功勞,受到皇帝誇獎的袁督師頓時熱血沸騰,表示不惜肝腦塗地以報皇恩浩蕩,說出了“計五年,全遼可復”的豪言壯語,崇禎聽聞後非常高興,連聲誇獎袁崇煥,說你只要給我好好幹,我也不吝惜賞賜,除了江山社稷,其它的我都能賞給你。當時在場的文武大臣中也有明白人,但看到皇帝如此興奮,都不敢拂逆聖意。
中場休息時間,兵科給事中許譽卿報著學習的態度,向袁崇煥討教五年平遼方略,可袁崇煥給出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聊慰上意”意思就是說隨便說說,安慰皇上的。許譽卿驚愕之餘,小聲說道“上英明,豈可浪對?異日按期責功,奈何?”意思是說皇上辦事較真,你現在忽悠他,到時候他按時驗收工作,怎麼辦?袁崇煥的表現是憮然自失,開始意識到了吹牛皮不打草稿的問題嚴重性。
牛皮吹過了,就要往回拉。第二次召對時,袁崇煥就開始提要求了,兵餉糧草,要求戶部支援,武器裝備,要求工部支援,人事任免,用兵選將,吏部、兵部不得干涉等等,崇禎也很認真,當場召集六部尚書開現場辦公會,逐條逐件指定責任人切實辦理和落實。一切談妥之後,袁崇煥在崇禎期望的目光中,走向了遼東。
後來,袁崇煥還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撤銷遼東巡撫,登萊巡撫,由他一人獨掌大權;向戶部索要八十萬兩軍餉(最後給了三十萬);提拔親信何可綱,趙率教,祖大壽,並聲稱“臣選此三人,願與此三人共始終,若到期無果,願殺此三人,然後自動請死。”崇禎不僅全都批准了,還認可了袁崇煥先斬後奏,斬殺毛文龍的事件,可最後的結果是:僅僅一年之後的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極率領十餘萬大軍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包圍京師,袁督師率軍回援,入京師後被崇禎帝逮捕下獄,最後凌遲處死。
袁崇煥五年平遼的戰略先不說最後能不能成功,單憑他斬殺毛文龍之後僅僅五個月後,後金軍就大舉侵入關內,包圍京師,崇禎就算是再老實的人也不能讓人這麼糟踐,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說,袁崇煥說的五年平遼,純屬大話,吹牛前沒打草稿,用現在的話來說,不給人希望就不會產生失望,話不要說死,事不要做絕,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
4 # FattyRabbit
其實這就是袁崇煥的人格缺陷,好吹牛皮!但是他也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十六、七歲的新皇帝對他如斯信任;一下子要權有權要錢有錢,還有尚方寶劍在手,信心膨脹到極點。
-
5 # 史論縱橫
崇禎上臺後,袁崇煥敢口出:五年平遼,對於袁崇煥來說,本身說話就自帶誇張性質,而且,針對當時敵我力量對比,袁崇煥五年平遼雖然是大話,但是也未必不可行。
為什麼說袁崇煥好說大話呢?
袁崇煥進士出身之後,在地方任職三年,然後就被人舉薦其有軍事才能,從地方系統調到軍政系統中任職,你認為他是怎麼做到的,要知道他之前並沒有打過仗,就被人認為有軍事才能,只能有一點,哪就是輸出全靠吼!透過跟別人談話,或者著述寫時評。
在兵部任職期間,袁崇煥單騎閱塞,考察山海關等地的情形,並且回朝後說:“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這是袁崇煥第一次放豪言,結果就是,從文官開始走向武官。
要說袁崇煥也真是一個漢子,在明廷對後金戰事不利的情況下,硬是創造出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很多人都認為這兩次大捷有水分,比如寧遠大捷雖然勝利,但是覺華島物質被搶,寧錦大捷也是,雖然後金撤兵,但是棒子和明朝解除了外交關係。
就是,無論你承認不承認,這兩次戰役是有袁崇煥才取得的一定程度上的勝利,要知道,此前,明軍與後金的一系列軍事對抗,那才叫一個慘呢!經過袁崇煥的努力,明朝和後金之間形成了一道寧錦防線,這條防線至少阻擋了後金十五年。
也就是說,崇禎召袁崇煥平臺策略時,不止是崇禎意氣風發之時,更是袁崇煥意氣風發之時,兩戰連捷,極大的提升了明軍計程車氣,原來,後金不是不可戰勝的啊!最重要的一點,寧遠大戰是努爾哈赤指揮的,在寧遠大戰後的第二年努爾哈赤身死,要知道努爾哈赤在明朝那就是無敵般的存在;寧錦大戰是皇太極指揮的,結果也是傷亡慘重,退兵而走。
後金兩個大漢都是自己的手下敗將,而且皇太極也並不是很厲害的樣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後金挫敗並且易主,很容易發生內亂,尤其是後金這樣的部落性的政權。
最最重要的一點,當時袁崇煥在寧遠大戰時,首次使用紅衣大炮,可以說是武器的一次更新,當時的後金部隊還沒有重火器,紅衣大炮也標誌著明軍軍事裝備開始超過後金(只是火炮),明軍和後金最後就差馬了,後金騎兵佔優,只要明軍也打造騎兵,那麼,就是堆人頭也把後金幹掉了。
所以,在五年平遼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足夠搶糧兵馬!在軍事已經領先後金的情況下,只要足夠兵強馬壯,哼哼,後金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在袁崇煥看來,從1928年的崇禎元年到1929年崇禎二年的“己巳之變”,袁崇煥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搞一搞了。
但是,袁崇煥千算萬算,沒想到皇太極在當時的情況下,竟然率領十幾萬清兵從蒙古打到北京,京師震動,崇禎也沒想到剛登基兩年就遇到如此變故,為了避免步宋徽、欽二宗,明英宗的後塵,崇禎詔令天下兵馬入關勤王。
後金撤兵之時,其實就是袁崇煥身陷囹圄之日,在崇禎看來,五年平遼,你TM的平哪去了!
-
6 # 楞怔
為了政府撥款。他自己也明白,贏了會成岳飛。只有自立門戶,或投降遼。國家以被內部,利益瓜分了。而他還要養兵。
-
7 # 陳陳說歷史
(崇禎皇帝與袁崇煥)
為什麼袁崇煥敢立下五年平遼生死狀?
崇禎皇帝和明朝後期體制逼得袁崇煥立下生死狀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
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其生性多疑,在位17年,有人統計過,他換了50位內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殺死兩個內閣首輔,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或總督多達11人,殺死巡撫11人、逼死1人。這還都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抓進監獄關押、毆打、間接逼死、戰死、自殺、判刑的相當於現在省部一級的官員可能多達幾十人。(網路配圖)
魏忠賢被滅後,朝廷只剩東林黨,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東林人士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以至崇禎煤山自縊時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
為什麼要說崇禎皇帝和朝臣“東林黨”呢?因為崇禎皇帝是一個有能力、想做事、但多疑的人,而東林黨是隻要皇帝提出什麼事就是抓住弊端加以參劾。所以袁崇煥是沒辦法只有硬扛下,五年平遼。
過於自信引得袁崇煥簽下軍令狀袁崇煥,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網路配圖)
袁崇煥在天啟皇帝在位時,己取兩次勝利。並打得後金努爾哈赤落花流水。
為什麼袁崇煥會被崇禎殺天啟七年(1627年)袁崇煥任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立下五年平遼軍令狀。但此時的後金主皇太極,極力學習漢族文化,命儒臣翻譯漢字書籍。收拾了北韓解除了後顧之憂。裝備紅夷大炮,從文略武攻後金優於明軍。此後袁崇煥又犯了兩個巨大錯誤:擅殺高品武將毛文龍和軍事失誤統兵守據點放任後金兵攻至北京城下。(史稱己巳之變)(己巳之變路線圖)
袁煥崇的失敗被殺是偶然也是必然 -
8 # 使用者94738516596
其實現在的人對於袁崇煥過於推崇,主要是受金庸老爺爺的影響。
真實的袁崇煥個人覺得完全被誇大了,但是不是說否認袁崇煥的功績,袁崇煥確實很強,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這些就足以說明了袁崇煥的能力,但是袁崇煥完全沒有達到崇禎要求。而且袁崇煥五年平遼本來就是有點誇大和討好或者麻痺崇禎的意思。袁崇煥從一個地方官員,被崇禎直接升到國防部長,這樣的器重,袁崇煥能不有所表示嗎?當然袁崇煥是沒有做到五年平遼的,相反滿清直接到達北京城下,沿途燒殺搶掠。也讓崇禎對袁崇煥失去了信任。
很多人覺得滿清到達北京城,沒有從袁崇煥的關寧鐵騎鎮守的地方過去,所以不是袁崇煥的責任。先看一下袁崇煥,在崇禎上臺之前主要就是魏忠賢,袁崇煥沒有得到魏忠賢的重用,就辭官回鄉了,崇禎上臺以後開始重用袁崇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薊遼督師、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又加封太子太保,賜尚方寶劍。而且崇禎把大明的很大一部分財政都用於遼東軍務。崇禎如此重用袁崇煥,給袁崇煥的職位在整個大明歷史上沒有幾人。那麼袁崇煥肯定是要表示一下的。
但是袁崇煥確實能力有限,說袁崇煥是一個大將是可以,可以掌管一方軍務,但是說有治國安邦之才還是有點過了。滿清雖然沒有從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坐鎮的地方越過去,但是要知道袁崇煥此時的職務就是國防部長,沒有拒敵人於國門之外,相反還讓他們到了帝都城下,對於這樣的人,放在任何一個帝王都是很難接受的,如果你袁崇煥只能守一方城池,那我要你坐鎮遼東干什麼,一個國防部長只能守一座城池,那我隨便派一個大將過去就可以代替你,要你有何用。
關寧鐵騎也確實是大明最後一支能打的騎兵了,所以袁崇煥的實力還是有的,但是和網上說的一些袁崇煥不死可以保大明不亡,或者讓大明中興則是不可能的。
-
9 # 昨日之我非我
魏忠賢一度中興大明,要不是天啟死掉早,大明在魏忠賢撐控下定會中興。現在指責魏忠賢除了說他是太監是九千歲外,有沒有說他的文治武功,他撐五年權 清除外犯戰場打死清太祖努木哈赤 重徵貴族士大夫商人稅 免老百姓稅 重用能臣武將,因他的功勞巨大全國都在為他建生祠。崇禎一臺就把他處死了。
-
10 # 明朝的歷史
當時的客觀環境是:在范文程(漢奸一個,據說還是范仲淹的後代,估計要是范仲淹泉下有知的話,會氣的活過來的)的幫助下,
皇太極
皇太極建立了朝廷(完全仿照明朝),開始組建國家機器,對原本是奴隸制社會的後金大改造,努力使後金邁入進入封建社會。
此時,遠在紫禁城裡的
崇禎皇帝尋思著如何對付這個可怕的敵人,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崇禎立刻採取了行動,並第一次召見了袁崇煥。
袁崇煥
公元1628年農曆七月十四日,即崇禎元年七月十四日,君臣第一次相見了。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召見,史稱平臺召對。
君臣相見後,崇禎先寒暄了幾句,並大大地讚美了袁崇煥,把袁督師說得心潮澎湃,此起彼伏。於是,袁督師激動地說出了下面的話:“計五年,全遼可復。”(後來事實證明,袁督師牛吹大了,事實再次證明衝動是魔鬼啊)這下吹牛吹上天了,但是如果落下來的話,那一定是摔得粉身碎骨。
實際上,在百年之後的清朝史官們,在經過時間的磨礪和洗禮後,認為此時此刻,唯一能夠裡瓦那狂瀾、挽救大局的人而是孫承宗(袁崇煥的老師,或者師父),並給予了公正的評價。
袁崇煥是一個將才,是戰術家,但他並不是帥才,不是戰略家,並且他也不是一個能正確定位自己的人。
史實證明,所有的悲劇,即由此言而起。
可是,崇禎聽了後很興奮,興奮得連聲誇獎袁崇煥,並表示只要你能平定皇太極的清朝,就大大的賞賜你,封官加爵那都不是事兒,旁邊大臣也猛添柴火,歡呼雀躍,氣氛如此熱烈,以至於皇帝陛下決定,休會。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暈了頭的,腦袋清醒的人還是有的,比如兵科給事中許譽卿。他抱著學習的態度,找到了袁崇煥,向他討教五年平遼策略。照許先生的想法,袁督師的計劃應該非常嚴密。
然而袁崇煥的回答,卻讓人大跌眼鏡,只有四個字:聊慰上意!翻譯過來就是,隨口說說,安慰皇上的。差點拿筆做筆記的許譽卿當時就傻了。他立刻小聲(怕旁邊人聽見)地對袁崇煥說:“上英明,豈可浪對?異日按期責功,奈何?”這句話意思是,皇上固然不懂業務,但是比較較真,現在忽悠他,到時候他按日期驗收工作,你怎麼辦?
袁督師的反應,史書上用了四個字:憮然自失。意思就是沒事,牛吹過了,就往回拉。
於是,當崇禎第二次出場的時候,袁督師就開始提要求了。什麼錢、糧、武器、將士,都得我袁督師說了算。外加一條,就是言官,我在外打仗,言官唧唧喳喳難免,不要讓他們煩我。(明朝的言官那可是相當的牛逼,急了眼連皇帝也罵,比唐朝的魏徵還要魏徵,但更要命的是,言官有時候一兩句話就會要了他人的命。)
以上要求全部得到了滿足,並且是立刻滿足,百分百到位。
崇禎確實是個很認真的人,他馬上召集六部尚書,開了現場辦公會,逐個落實,保證兌現。會議就此結束,雙方各致問候,散夥。
從這場召對過程來看,崇禎是很真誠的,袁崇煥是很不真誠的,因為當時的遼東局勢已成定論,後金連衙門都修起來了,能夠守住就算不錯。而袁崇煥看崇禎兄才剛二十,又不懂業務,就敢糊弄他,是很不厚道的。就這樣,袁崇煥胸懷五年平遼的口號,在崇禎期望的目光中,走向了遼東。
但是,公元1630年農曆八月,袁崇煥被押赴北京西市,行刑。從公元1628年農曆七月十四日第一次召見算起,到公元1630年農曆八月,約好的五年平遼,可是才過去三年,卻把袁崇煥自己的性命給平了。
說實話,吹牛不死人,我看不一定,牛可以吹,但要看物件、看時間、看地點,要不然吹出來的牛可能真會要了自己的老命。
回覆列表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一次,袁崇煥回京上疏陳述兵事。崇禎帝親自召見他,詢問平復遼東之策。袁崇煥回答:“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
這就是著名的明史公案“五年平遼袁崇煥”。
袁崇煥竟然誇口“五年平遼”。會間休息時,給事中許譽卿找到袁崇煥,詢問“五年平遼”的詳細方略。
沒想到袁崇煥回答,是用這種話來安慰皇上,“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許譽卿大驚:“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袁崇煥也自覺不妥。但是,話說出去了,是不可能收回來的。怎麼辦呢?那就提足條件!
等崇禎帝回來,袁崇煥補充彙報,大意是,五年平遼不容易,不過既然陛下交給我,一定不敢推辭。以後請戶部、工部、吏部、兵部在軍餉、器械、用人、調兵方面多多配合。
只要能五年平遼,什麼事情都好說。崇禎帝一律照準。
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戲言,畢竟袁崇煥對於遼東還是比較有熟悉的(還在寧遠之戰和寧錦之戰中兩次擊敗後金軍隊),只要戰術得當,後金軍隊並非不可戰勝。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天不遂人願,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固守有功,但對於整個“五年平遼”程序,卻無寸進。最後落個泯滅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