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火槍手與老騎兵的故事

    在古代的中國歷史上,不同的朝代總有一份獨屬於它自己的氣度和風采。於是,在我們的口中,出現了強漢,出現了盛唐,出現了弱宋,但其實,那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缺少了對明朝的代名詞呢?

    強漢是怎樣的呢?我想,最經典的,那就是陳湯說過的那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說實話,因為血緣的關係,每次聽到這樣的話,總覺得內心是一陣澎湃,恨不得自己就在當時的漢朝,感受著這強漢的氣魄。

    最開始,秦始皇曾將其趕出黃河河套地區,但在之後,匈奴還是不斷侵擾著我們的生活。於是,韜光養晦多年的漢朝,在漢武帝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擊。經過七十年的休養,漢朝積蓄力量,從防禦變成了進攻。

    於是,在漢朝時期,我們看到了威風凜凜的衛青,看到了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還看到了難封侯的李廣。可以說,這些大將的存在,是強漢更有力的證明,也是值得我們瞭解的強悍的漢朝。從漢武帝之後,匈奴一度走向衰落。後來的匈奴,一部分人遠走西行或者北上,而另外一部分人則是依附東漢,逐漸融入中原民族。

    可以說,在對抗匈奴的方面,漢朝表現出的姿態,就是強漢的態度。

    而隨著歷史的流轉,我們也看到了所謂的盛唐。“盛”這個字,其實蘊含了很多意思,有興旺,有熾烈,有豐富,有廣泛,程度深的意思,還有熱烈規模大的意思。其實,從這些關於字的解釋上,我們就能夠感受到唐朝的氣概。在古代的中國歷史上,不同的朝代總有一份獨屬於它自己的氣度和風采。於是,在我們的口中,出現了強漢,出現了盛唐,出現了弱宋,但其實,那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缺少了對明朝的代名詞呢?

    強漢是怎樣的呢?我想,最經典的,那就是陳湯說過的那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說實話,因為血緣的關係,每次聽到這樣的話,總覺得內心是一陣澎湃,恨不得自己就在當時的漢朝,感受著這強漢的氣魄。

    最開始,秦始皇曾將其趕出黃河河套地區,但在之後,匈奴還是不斷侵擾著我們的生活。於是,韜光養晦多年的漢朝,在漢武帝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擊。經過七十年的休養,漢朝積蓄力量,從防禦變成了進攻。

    於是,在漢朝時期,我們看到了威風凜凜的衛青,看到了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還看到了難封侯的李廣。可以說,這些大將的存在,是強漢更有力的證明,也是值得我們瞭解的強悍的漢朝。從漢武帝之後,匈奴一度走向衰落。後來的匈奴,一部分人遠走西行或者北上,而另外一部分人則是依附東漢,逐漸融入中原民族。

    可以說,在對抗匈奴的方面,漢朝表現出的姿態,就是強漢的態度。

    而隨著歷史的流轉,我們也看到了所謂的盛唐。“盛”這個字,其實蘊含了很多意思,有興旺,有熾烈,有豐富,有廣泛,程度深的意思,還有熱烈規模大的意思。其實,從這些關於字的解釋上,我們就能夠感受到唐朝的氣概。

    唐人街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源於唐朝盛大的影響力。從宋代開始,唐就已經是東南海外祖國對中國的代稱,這之後,不管是元,還是明,都沒能扭轉這份歷史地位。於是乎,唐成為了中國的別稱,而唐人,則指的是我們。

    有人說,這強盛的時代是如何證明的,我想,瞭解唐朝的模樣,或許你就懂了。唐朝時期,國泰民安,邊疆穩固,所謂物華天寶,盛世景象,那大概就真的是在唐朝吧!從唐高宗到唐憲宗的那段歲月裡,唐朝是真正的有能力鎮得住四方的大國。

    而且,唐朝與其他朝代不同,是多元發展的。他不僅僅是軍事實力雄厚,就連社會穩定,以及外交來往,甚至於文化發展,都是榜上有名的。你說說,這樣多元化發展的唐朝,還配不上這一個“盛”字嗎?

    再來說說宋朝,宋朝對於我們最直觀的印象,那就是弱宋。宋朝曾兩度亡國,而且都亡於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這類事情的發展,也確實讓我們覺得它非常之弱。事實上,作為文治立國的宋朝,在軍事實力上的短板是有目共睹的,但即便是這樣,我們也不應該就斷然的將其歸納為弱宋。

    因為,明明軍事上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宋朝,在自己的文化和經濟領域,卻做出了不朽的成就,更是造就了古代精神發展中的史詩級記憶。而在國家治理的問題上,宋朝的多次改革,更是創造了政治文明的一個高峰。你說說,這樣的宋朝,當真就是弱到全無優點嗎?

    再來說說明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明朝的認知總是難以用一個字來概括。但是,當我們仔細的瞭解明朝,瞭解明朝的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不各地,我們似乎就明白了,原來大明,是真的很剛啊!

    有人說,明朝是剛明。其實這話也沒有說錯,在明朝的歷史上,他們確實處處強硬。如果不是官員腐敗問題日益嚴重,如果不是天災人禍接連發生,如果不是內憂外患不斷,他們未必會衰敗的如此快速。但儘管是如此的艱難,到了最後一刻,明朝的君主也還是讓自己以及家人與大明朝一同生死了!你說說,這是不是你心中的剛明呢?

    其實,對於不同的朝代來說,縱觀他們的歷史,總能發現他們與其他人與眾不同的特點。這些朝代在我們的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幕,所以我們紀念著他們,也懷念著那段歷史。你還知道其他那些朝代的代名詞呢?

    唐人街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源於唐朝盛大的影響力。從宋代開始,唐就已經是東南海外祖國對中國的代稱,這之後,不管是元,還是明,都沒能扭轉這份歷史地位。於是乎,唐成為了中國的別稱,而唐人,則指的是我們。

    有人說,這強盛的時代是如何證明的,我想,瞭解唐朝的模樣,或許你就懂了。唐朝時期,國泰民安,邊疆穩固,所謂物華天寶,盛世景象,那大概就真的是在唐朝吧!從唐高宗到唐憲宗的那段歲月裡,唐朝是真正的有能力鎮得住四方的大國。

    而且,唐朝與其他朝代不同,是多元發展的。他不僅僅是軍事實力雄厚,就連社會穩定,以及外交來往,甚至於文化發展,都是榜上有名的。你說說,這樣多元化發展的唐朝,還配不上這一個“盛”字嗎?

  • 2 # 不苟言笑55789172

    大家說起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多是漢唐並稱,主要是因為漢唐皆是文化昌明、武功強盛、國威遠播的大一統王朝,其文治武功均冠絕華夏諸代。然餘通讀漢書,嘆漢稱強漢,實至名歸;遍觀唐史,感唐為盛唐,名不符實;汝品一杯香茗,且聽秀才一一道來。

    一、立國

    漢起於高祖劉邦,終於獻帝,享國405年;秦末天下之民苦於暴政久矣,漢高祖以庶民之身,順應民心,斬白蛇起義;於沛縣興義兵,三載誅暴秦;提三尺劍入關中,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五載滅項籍。而後刑白馬與諸侯功臣盟誓天地,遂得天下正帝位,三代以來,得國之正,無過漢、明。唐始於高皇李淵,止於哀帝,立國289年;唐高祖為隋之貴戚,隋末雖行酷政,有害於萬民,然無損於李淵;隋朝建立之後,李淵倍受寵信,官高爵顯,皇親國戚,開鎮太原,受隋之恩無過李淵;然隋末戰亂一起,李淵父子不思報隋帝之恩,卻陰謀於暗室,稱臣突厥,興兵長安,逼迫隋帝,侵吞天下。故漢取天下得起正;唐吞中國失之謀;立國之正,唐不如漢。

    斬白蛇起義

    二、制度

    漢朝建立在天下苦秦的基礎上,因秦制嚴刑行峻法,二世而亡;漢不敢也不能全面採用秦制。只能一步步摸索,先行黃老無為以養天下,直至漢武帝時方建明堂,立衣冠,採用儒皮法骨以治天下,最終造就四百餘年的惶惶大漢,為後世王朝之表率。唐承隋制,無論是三省六部還是科舉取士,皆是隋朝建立完善,唐朝僅需修改調整即可,官制服飾,宮殿禮儀均在隋朝時就確認,唐朝只是承隋朝餘蔭而已。

    漢武大帝

    三、文化

    說起大唐,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李杜的詩篇,唐皇的風流,大唐混一華夷,博採萬國之長,終成大唐的華麗詩篇,但也造就了唐的骯髒,逼父殺兄,父娶子妻,種種亂象令人不忍直視。當我們沉浸到漢朝的書簡中,就會發現這裡有漢賦的華美,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班姬續史的風姿,有緹縈救父的感動,漢之文化亦不亞於唐,更有唐朝沒有的乾淨純潔。

    太史公著史

    四、武功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這句話是對漢朝武功的極大認可。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武帝時大規模奮擊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列郡祁連;張騫鑿通西域、開拓絲路;西漢南並南越夜郎,東定北韓四郡。後漢時竇憲勒石燕然,班超三十六騎重定西域。兩漢四百餘年,周邊列國皆為漢之臣妾, 犯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縱是漢末三國時亦有曹操北平烏桓,孫權南定山越,一漢當五胡,是漢家武功的自信。唐朝雖也有李靖北征突厥,西擊吐谷渾,

  • 3 # 搞笑君山藥

      漢盛唐”,真的強,真的盛嗎?,可說是沒有名副其實的。

    1)漢高祖劉邦率30萬大軍出征匈奴,在塞外白登山被匈奴包圍。兵敗之後漢朝進貢匈奴達60年之久,先後將10位公主送給匈奴做老婆。

    2)《漢書》記載呂后致匈奴王冒頓信:“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弊邑無罪,宜在見赦。”意思為:“單于沒有忘記敝國,還賞賜我們書信,我們害怕。敝國沒有做錯什麼,請單于寬恕。”

    3)漢匈之戰,漢朝大敗。”漢武帝釋出罪己詔:“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

    4)所謂的“匈奴剋星”飛將軍李廣一生出徵匈奴七十餘次,幾乎沒贏過,“每戰輒北”。司馬光說:“效李廣,鮮不覆亡!”

    李陵率軍進攻匈奴,全軍覆沒,李陵被匈奴降服。

    國舅李廣利率軍7萬進攻匈奴,全軍覆沒,李廣利被匈奴降服。

    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創造了傷敵8萬,自傷8萬,戰馬損耗11萬的輝煌戰績(敵我傷亡比例1:1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漢書》記載陳湯率軍4萬打敗匈奴一部族3千人。這是極端大漢族分子陳湯的唯一一次戰功。"大捷"後,陳湯上疏朝廷,揚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5)有人說“漢朝打跑了匈奴,匈奴打敗了羅馬”。可實際上漢朝不但沒有打跑匈奴,反而後來的中原王朝西晉被匈奴滅掉。五胡亂華時,匈奴在中原動則屠城略地千里,中原漢族為逃難大規模南遷,史稱衣冠南渡,當時中原漢族士族“十不存一”,匈奴把精蟲撒滿了整個中原。

    6)匈奴俘虜並殺掉了晉懷帝。晉懷帝被俘後當僕人,之後被殺。匈奴還俘虜殺掉了晉愍(音敏)帝,晉愍帝亦被俘後當僕人,之後被殺。西晉王妃裴氏被掠,輪姦後賣掉。晉元帝帶領漢族從中原逃到南方。宋高宗趙構說:“若(他)東晉元帝,僅能保區區之江左,略(全)無規取中原之心(的能力)”。

    7)匈奴被鮮卑打跑,漢朝改為每年進貢鮮卑歲幣2億7千萬,達數十年。鮮卑入軍漢朝,大批漢人被殺,張顯等各地太守連線被殺。夏育等三位將軍率兵3萬進攻鮮卑,漢軍全軍覆沒,《後漢書》記載“僅將數十騎奔還”。

    漢朝一開國就給匈奴進貢長達60年,待匈奴被自然災害和內鬥折磨得奄奄一息時,如日中天的漢武帝對匈奴宣戰,結果匈奴只死了十幾萬,而漢朝開戰前戶籍6000萬,打完後“戶口減半”。漢匈大戰後,匈奴仍有左右漢朝命運的實力,漢武帝和之後的漢朝皇帝繼續給匈奴大人送錢送女人(王昭君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送得比原來更多了。

    北匈奴西遷的原因是內亂、自然災害,匈奴人死亡無數,十不存一,加上四周的敵人輪翻打殘廢的,擊敗匈奴的主力是鮮卑和烏桓。匈奴被鮮卑、烏孫、丁零、烏桓等敵人四面圍毆,雙拳難敵七手八腳,匈奴慘被群毆,烏孫聯軍共斬獲匈奴4萬多人,並奪取了很多牲畜。天災人禍,倒黴的匈奴人屋漏偏逢連天雨:一場百年罕見的暴風雪席捲了匈奴的心臟地區,使人口與畜產都蒙受了巨大損失,令敗局頹勢雪上加霜,霜外冰雹砸頭。連遭沉重打擊的匈奴愈益衰弱,屬國幾乎全部脫幅自立。受盡匈奴欺辱的種族熱火朝天地進行反攻清算,精明的鮮卑人在 其身上發現了無盡的商機,他們以匈奴人首級向漢王朝換取銀兩,後來因為首級太重又容易腐敗發臭,遂改用兩隻耳朵代替。後來有些鮮卑連放牧都不願意了,專門攻殺匈奴向漢朝換銀兩為業。鮮卑人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殺死了匈奴單于並“取其皮而還”,賣了個好價錢。鮮卑成為攻擊匈奴的主力軍。

    公元46年,由於鮮卑和其他民族長年地進逼,加上內亂不斷災荒不絕,曾經雄踞朔原的北匈奴被迫敗退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和阿爾泰山地帶。其後北匈奴又屢屢慘敗,其中一支窮惶失措向西逃竄。匈奴西遷根本沒有漢朝什麼事。

    “強漢”向鮮卑上貢歲幣2億7千萬,向南匈奴上貢歲幣1億多,向西域歲幣,總和加起來,每年歲幣高達7億,佔全年40億收入的17.5%以上。大大的超越了北宋歲幣的數字。相比之下,宋朝向契丹歲幣區區30萬貫(也就3億),後期增加到5億,加上西夏,看商業也近7億,但是宋朝每年財政收入4000-6000萬貫。合400-600億,歲幣7億,只佔財政的不到2%。而漢朝的歲幣卻高達財政的17.5%。

    華人非常喜歡用一場戰役的勝利來替代整個戰爭史的勝利。西漢與匈奴開戰後,漢朝人口減少一半。當時人口多少?6000萬!就說一個霍去病?其他失敗戰死的就不是華人?整個南北朝期間北伐數十次,有贏過幾次?劉裕是贏了,他兒子?孫子呢?後面的齊、梁、陳各朝呢?至於唐朝,吐蕃、回鶻都曾經佔領過長安,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胡人。為什麼都不說史思明的2萬騎兵大破九節度60萬大軍呢?

    至於另一種類似的說法“中國打敗了突厥,突厥打敗了歐洲人,所以中國比歐洲厲害”也是牛頭不對馬嘴了,中國古代與突厥的戰爭也是敗多勝少,從隋朝時,突厥圍困雁門險些俘虜隋煬帝,並曾數次進逼長安,到唐高宗,武則天兩朝,東突厥一直在不斷侵入山西,河北一帶。只有唐太宗時破頡利可汗取得過對突厥的一些階段性勝利,以及在西域對西突厥的一些零星勝利。唐朝一開國就對突厥稱臣,公元618(武德元年)篡位成功正式登基後,李淵就迫不及待的派人給突厥主子進貢大批美女,“以女妓遺始畢可汗”。不久突厥派使者來,唐高祖李淵竟“升御座以寵之。”整個唐王朝時期,東突厥和西突厥一度都很強盛,並曾數度統一,其間的幾次衰敗基本上都是由於雪災或內亂,後來被同屬突厥的回紇代替。而安史之亂後(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突厥人),唐王朝已經不得不依賴突厥的勢力來平叛和鞏固邊防。唐王朝滅亡後,突厥族沙陀部(李克用,石敬塘)遂奪取了中原政權。

    而打敗東突厥也不是唐朝軍隊如何牛,而是東突厥連續三年大雪災,突厥人死亡無數,十不存一。而且薛延陀叛亂,成為打敗東突厥的主力。這時候唐朝撿了一個便宜,把滅亡東突厥的功勞算到自己牛皮上。最後武則天時期,突厥人又重新強大起來,成為新的威脅。

    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登科元年),曹仁師等二十八將攻打契丹,全軍覆滅,大將都成了俘虜。公元696—697年,契丹起兵,對河北發動大規模進攻,深入唐境,攻佔了幾座大城市,重創唐軍。公元697 年(神功元年)三月,唐朝又遣夏官尚書王孝傑、羽林衛將軍蘇宏暉率兵17萬往討,戰於東硤石(今河北盧龍附近)。契丹將孝傑軍引至懸崖,回兵猛攻,孝傑墜 崖死,宏暉逃遁,將士死亡殆盡,萬榮乘勝入幽州。“萬榮進屠幽州。”唐朝又以河內郡王武懿宗為神兵道大總管,右肅政臺御史大夫婁師德為清邊道大總管,右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率兵二十萬擊契丹。懿宗軍至趙州(今河北趙州市),不敢進,退至相州(今河南安陽)。萬榮領軍鼓行而南,兵勢甚銳。“萬榮乘銳,鼓行而南,殘瀛州屬縣。”契丹深入河北腹地狂屠包括今北京在內的數城,唐軍無能為力被嚇得了逃竄到河南安陽。

    漢唐對外的“勝利”背後,都有著注水成分,也就是遊牧民族自相殘殺,漢唐把功勞算到自己的牛皮上。而真正名義上的“勝利”也是非常短暫的。漢唐與宋朝比,簡直就是難兄難弟。

    在李家成立之初就是充滿恥辱的,公元618(武德元年)篡位成功正式登基後,李淵就迫不及待的派人給突厥可汗進貢美女,“以女妓遺始畢可汗”。李淵為自己奪得政權,出賣祖國的利益無恥的對突厥稱臣:“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李淵時代 的唐朝就是給突厥稱臣朝貢不斷,突厥人還閒不夠親自又掠奪中度過。“及高祖即位,前後賞賜,不可勝紀。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優容之。”“賞賜”這詞用得很妙,下級給上級應為進貢,上級給下級才為賞賜。李淵是臣子,突厥始畢可汗是君王。雖然唐書顛倒主次混淆黑白,但掩蓋不住李淵稱臣納貢的事實。李淵時代的唐朝整個都是恥辱的。

    突厥大軍兵臨長安,李世民被迫在渭水便橋受辱簽了城下之盟,此時唐朝要“空府庫”把財寶(不是李家自創的而是隋朝遺留的)進貢給突厥,李世民親口承認唐朝要給突厥進貢:“吾與汝可汗面結和親,贈遺金帛,前後無算。 ”李世民也自稱為“渭水之辱”。

    武則天時代突厥國再次強大,“默啜負勝輕中國,有驕志,大抵兵與頡利時略等,地縱廣萬里,諸蕃悉往聽命。”唐軍根本不是突厥的對手,“(突厥)取趙、定所掠(唐朝)男女****萬悉坑之,出五回道去,所過人畜、金幣、子女盡剽有之,(唐)諸將皆顧望不敢戰。“唐中宗時”中宗始即位,(突厥)入攻嗚沙,於是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與戰,不勝,死者幾萬人,虜(突厥)遂入原、會,多取牧馬。”被坑殺八、 九萬,被掠奪無數。

    唐玄宗進貢給契丹人的幾個和親公主都被契丹給宰殺了,《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745年,唐廷試圖用建立新通婚聯盟的辦法來恢復和契丹的關係,但是沒有成功,送去的 唐玄宗時代兩次慘敗在南昭蠻手裡,第一次唐軍死6萬人,第二次戰死7萬人。“侍御史、俞南留後李宓將兵七萬擊南詔。閣羅鳳誘之深入,至太和城,閉壁不戰。 宓糧盡,士卒罹瘴疫及飢死什七八,乃引還;蠻追擊之,宓被擒,全軍皆沒。”唐朝對小小的南詔都勝少負多,屢次被南詔打得大敗。雖說南方多瘴氣,但中國曆代只有常不敵於北方民族,很少有敗於南方民族的,在宋朝時的宋軍也打敗了現在的越南,越南的地理環境不會比南詔好多少的。這些都是安史之亂以前。安史之亂以後就更不用說了,成都居然被南詔淪陷,公元831年(大和五年),南詔犯四川,陷成都外城,掠子女、百工數萬人後撤退,幾萬唐人被掠去成為亡國奴。

    唐朝不止被南詔蠻欺負竟還被西原蠻欺負,公元763年(廣德元年),西原蠻攻入湖南道州城,佔領道州城一個多月。“癸卯歲西原賊入 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西原蠻掠居人萬數去,遺戶裁四千。”第二年七月“西原蠻”又攻破了永州(今湖南零陵)和邵州(今湖南邵陽)。

    唐軍屢次大敗於突厥安祿山的軍隊,不得不求助於同屬突厥的回紇部。唐肅宗竭力討好回紇不惜與回紇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唐朝還答應每天供給回紇軍羊二百頭,牛二十頭,米四十斛。東京洛陽被回紇人大掠三日,無數美女財寶被回紇人掠走。“回紇至東京,以賊平,恣行殘忍,士女懼之, 皆登聖善寺及白馬寺二閣以避之。回紇縱火焚二閣,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及是朝賀,又縱橫大辱官吏。”後來唐肅宗竟又答應每年給回紇進貢“歲遺回紇絹 二萬匹”,還把自己肅宗的親生小女兒寧國公主進貢給回紇60多歲的老可汗為妾。

    唐朝絕大多數時間國家處在被異族凌辱的時期,唐朝東北打不過還契丹,被原始契丹蹂躪了河北,唐朝諸將不敢戰,丟人丟到家了。為了讓回鶻幫忙,答應回鶻何以任意搶劫洛陽財物,凌辱洛陽婦女。回鶻來了3000人,唐朝每天要送二百頭羊,二十頭牛,以及其他許多貢品。結果這3000回鶻人就嚇的叛軍丟了長安,丟了洛陽,可見唐軍是多麼的無能。3000回鶻兵辦到的事情,唐軍無可奈何,出賣洛陽婦女讓回鶻凌辱作為條件。之後回鶻以幫助唐朝平定叛亂的功臣自居,氣焰囂張的逼迫唐朝給歲幣,每年2萬匹,並且把劣等馬按照最便宜時期50倍的價錢逼迫唐朝收購,唐朝不敢不要,每年被勒索幾十萬。並且回鶻使者在長安殺了人,唐朝皇帝也不敢管。

  • 4 # 初酒

    一杯香茗,一卷古書,翻開這部貫穿中華民族的簡牘。撲面而來的不僅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還有千年文化薰陶下的絲竹琴瑟,繞樑三日不絕。耳畔彷彿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將士們的廝殺聲和莊嚴肅穆的禮樂奏鳴。這傳承五千年的大國從來不缺乏耐心,彷彿一個平和的老者,緩慢的行走在時間的旅途中。在這漫長的歷史中,雖然有烽煙四起的征戰不休,但也有高山流水的田園安逸;雖然有家徒四壁的茅屋草廬,但也有富麗堂皇的亭臺閣樓。這就是五千年大國的底蘊,我們從來不缺少值得驕傲的文化和讓世界羨慕的古老傳承。

    談到中華文明的鼎盛時期,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漢唐”,也只能是“漢唐”!這兩個偉大的朝代,代表著中華民族兩種不同巔峰時期,我們稱它為“強漢盛唐”。說起漢朝,人們印象中的就是武帝的雄才大略,開疆拓土,這是真正的“卻匈奴七百餘里”,解決了匈奴對大漢的威脅。以至於在我們印象中的大漢就是一個字——強!

    與之相對的就是唐朝,大唐的正楷相對於漢隸少了一些剛強,多了一些雍容。他給我們的感覺好似從容不迫的仕女,亦或是開明包容的帝王。盛唐用它寬廣的懷抱迎接世界各國的朝拜,這是一個大國的氣度,文化思想在這個時代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仙氣飄逸的太白、寫盡蒼生的樂天、參悟時光的張若虛揮毫潑灑間,描繪出大唐盛世的畫卷。這樣文化開明的朝代只能用“盛”字詮釋。

    亂世出名將。在經歷了“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後,這個年輕的王朝迎來了和它同樣年輕的君主。韜光養晦的大漢王朝將在他的帶領下開啟新的時代篇章。而此時飽受匈奴欺凌的漢朝,將用更加強勢的姿態展現大國的雄風。一代代名將走上歷史舞臺,大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這一個個名字宛如匈奴人的噩夢一般,將匈奴人徹底趕出大漠,再也無力南侵。穩定北方的漢武帝劉徹並沒有就此滿足。秦末亂世,南方諸國逐漸脫離了中央的控制,在漢朝強大的威勢面前,紛紛開始歸附,大漢的版圖已經出具規模。強大國力向世界宣告著“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盛世出文豪。大唐的風骨正如仕女圖上豐腴雍容宮裝麗人,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各國。盛唐是包容的,他接受各國使臣帶來的橄欖枝,用大國獨有胸懷接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李白可以“貴妃研磨,力士脫靴”,可以狂放的說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更可以拂袖而去,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嶙峋。斗酒詩百篇,盛唐一半的靈氣在謫仙一身。這樣的大國風采讓長安出現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遣唐使。渴望將這珍貴的寶藏帶回自己的國家。

    盛唐同樣是經濟繁榮的搖籃,帝王開明的制度,讓小國紛紛前來朝賀,於是繁榮的長安城,成為了整個亞洲的經濟交流中心,人們在這裡交換珍寶玉石,交流學異域他鄉的文化,此時的唐朝人是驕傲的,他們甚至不屑用正眼看這些來自小國的蠻夷。這就是盛唐的傲氣,盛唐最普通的百姓都能理直氣壯的驅使外國的富商,就因為他是大唐的子民,這樣的強大並非是武力的威懾,而是來自一個大國的自豪和驕傲,這就是盛唐的風采。

    “強漢盛唐”是華夏曆史上兩種不同形式的強大,威武的大漢鐵蹄用刀劍征服了遼闊的疆域;璀璨的盛唐文化用魅力征服諸國的思想。我們常說“強漢盛唐”,這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代名詞,更是中國歷史鼎盛的詮釋,區區四字讓每一個讀出它的華人為之驕傲。輕嗅茶香,這歷史餘韻久久不能平息,古樸泛黃的書頁字字透露著滄桑,那個強盛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又彷彿融入我們血脈之中,令心臟為之顫動。

  • 5 # 小猴子拉呱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無數的朝代,對於這些朝代,有人曾給出過這樣的評價:暴秦、強漢、士晉、雄隋、盛唐、富宋、蠻元……許多人都認為漢朝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兩大王朝,所有便有了“強漢盛唐”的說法。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萬邦來朝的王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開創了多個盛世的王朝,因此對於唐朝的強盛,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

    一、那麼有“強漢”之稱的漢朝又有多麼強大呢?

    1、“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西漢名將陳湯大勝北匈奴郅支單于後,寫給漢元帝的奏摺之中出現。正是因為這句話,陳湯的這道奏摺堪稱漢朝歷史上最霸氣的一道奏摺,至今難以被超越。2、““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西漢最著名的將領之一,曾數次大破匈奴,為漢朝雪恥。 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績,漢武帝曾為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宅,但卻被他的一句話給斷然拒絕了,這句話就是足以彰顯強漢軍魂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3、“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西邊日逐王向漢宣帝投降,漢朝才能夠在西域設立“都護府”,正式將西域地區納入漢朝版圖。 徹底擊敗匈奴並將西域納入漢朝版圖,這是漢武帝都沒有完成的豐功偉績,為了紀念,漢朝設立了一個“定胡碑”,其中便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這句霸氣無比的宣言。

    透過這3句話可以看出漢朝在軍事上的強大和氣魄是其他朝代不能比的。後世有一句話形容漢朝:國恆以弱滅 而漢獨以強亡。

    二、唐朝有多鼎盛呢?

    隋朝統一天下後,二世而亡,李淵建立唐朝。後李世民登基開創了貞觀之治,當時李世民選賢任能,對內休養生息,完善科舉制度,對外開疆拓土,威震四方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唐高宗秉承他父親的制度開創了永徽之治,他在位時期唐朝的領土是最大的。但是之後武則天改年號為周,成為了唯一的女皇帝,任用狄仁傑、張柬之、張仁願、姚崇等名將。之後就是李隆基登上皇位,就是著名的唐玄宗。在唐玄宗的勵精圖治之下唐朝進入盛世,史稱“開元盛世”,被認為是繼孝宣中興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這時的唐朝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唐朝是古代封建社會的豐碑,在唐朝統治時期古代封建社會也達到了巔峰。

  • 6 # 貓員外

    主要說強漢。

    和後世很多王朝不同,東漢直到滅亡,整個中原王朝依然保持比較強大的戰鬥力。但是,這些戰鬥力和中央王朝沒半毛錢關係。實際上,東漢中央王朝早就是繡花枕頭了,軍事和經濟實力完全被門閥所壟斷。

    導致這種現象的是因為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生產關係方面的嚴重滯後。

    相對於秦代純粹的郡縣制,漢的政治制度明顯倒退,甚至帶有深重的奴隸制度元素。同時,人才完全缺乏上升通道,只能依附於門閥,知識也相應被壟斷。帶來的現象就是三國時期名將滿地走,謀士不如狗呢局面。

    在經濟上,政府對經濟,尤其是手工業的掌控,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鐵器等作坊匠人是不允許私營的,完全由政府另行統購統銷。導致漢代武庫異常龐大,但是品質卻遠遠達不到秦的高度。

    漢代政治基本被門閥掌控,尤其是東漢。導致軍功成為官員主要評定指標。帶來的惡果就是當遇到民族糾紛問題,官員們除了操刀子就是操刀子。經常對少數民族展開毫無意義的種族滅絕式的軍事行動。兩漢期間,尤其是東漢中後期,邊境幾乎無日不戰。在這個過程中,國庫被續耗一空,中央力量逐步下降,民族矛盾日益尖銳,而門閥則一步步成長。正是兩漢極端的民族政策和瘋狂的滅族戰爭,埋下了五胡亂中華的禍根。

    所以說,強漢,其實並不是褒義詞,起碼在王夫之那裡不是。

  • 7 # 人生如詩14

    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西漢王朝是中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透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尤其是武帝時期,大將衛青和霍去病開疆拓土,使匈奴多年不敢再犯,並主動與漢庭聯姻,甘願做漢庭的女婿。

    西漢昭帝時期漢朝發展達到鼎盛。

    唐朝自太祖李淵建立以來一直蓬勃發展,經唐太宗貞觀之治、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到唐玄宗開元年間,唐朝已進入了全盛時代。可謂“萬國來朝”,唐朝歷二十二代,前後共二百八十九年,其與漢朝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開元年間國家一直處於大發展階段,從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榮。在此期間出現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構成了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氣象。從而,使中國的世界地位顯赫一時。一直到現在,一些國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稱中國為唐山,稱華人為唐人,華人聚集地多稱唐人街。

  • 8 # 知未是也

    謝悟空!中國歷史上震驚世界享譽全球的兩個朝代,莫不過西漢和唐朝,現在的漢人和唐人不是自封的,是世界其他民族對我們民族的稱呼,這個稱呼也不是隨便就能得到的,它充滿了世界其他民族對我們這個民族的敬仰和臣服,更體現了我們中國古代在西漢和唐朝的偉大,之所以人們常說強漢盛世,我想原因就在於此。

    當然漢朝不是剛一建立就那麼受人尊敬,漢武帝以前,漢朝一直奉行的是和親進貢外交政策,這一政策從白登之圍失敗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初年,可以說,這一政策讓漢朝充滿了無奈和屈辱,最大的屈辱莫過於匈奴單于拿漢朝皇后開玩笑,堂堂大漢每年向匈奴進貢,並把皇家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作女人,就這經常還換不來邊疆穩定和安全,匈奴軍隊常常越過漢界燒殺搶掠,為了改變這一被動局面,漢武帝決定對匈奴開戰,用武力來教訓這個不知好歹的民族,河南、河西和漠北三大戰役,漢朝軍隊在衛青、霍去病等率領下,徹底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讓匈奴人從此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從根本上穩定了漢朝北方的局勢,同時漢武帝開闢絲綢之路,加強漢朝和西域諸國乃至歐洲各國的經濟文化貿易往來,使漢朝名聲遠播,在世界上留下了漢人的美名。

    漢武帝立國強漢之戰,雖然打空了當時國家經濟,但漢武帝薄古厚今,從此讓中原王朝不敢有外族虎視眈眈,有非凡之想,這一局勢,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儘管漢人在中原打的熱火朝天,但沒有那個外族敢對中原有非份之念,因為強漢這一稱呼不是浪得虛名。

    如果說強漢主要體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那麼盛唐則體現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各個方面全面發展上。唐朝的經濟和軍事自不必說,先說政治,可以說說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最開放和最文明時期。李世民繼承和發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延續了隋文帝建立的封建科舉用人制度,政治上實行廣泛的民主,善於採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注重休生養息,發展和改善民生,開創了唐朝初年有名的貞觀之治。武則天時期更是把任人唯賢推到極致,她不但大膽使用年輕有為之士,還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武舉制度,為唐朝發展網路了一大批治國理政幹才,狄仁傑、張柬之、姚崇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唐初之所以得到迅速發展,以致後來出現了開元盛世,這與唐初政治上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很大關係,政治上敢於放權,鼓勵所有人參與到國家建設上來,這是後來王朝沒有做到的。

    盛唐還表現在文化上比較先進。政治文明來自文化開放。這一點可以從唐朝女人的著裝上看出一二,這是古代中國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唐朝文化先進主要體現在唐朝社會不但自身比較開放,更重要的是唐朝還能容納人類社會其他文明,這也是唐朝之所以稱為盛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同世界其他各民族和睦相處,相互學習,共同發展,不排外,不自閉,這是後來中國封建王朝所沒有的。唐朝文化繁榮,體現在唐長安街上,到處都能看到外華人的身影,這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最好的見證。

    總之,強漢盛唐是全世界對西漢和唐朝的肯定和褒獎,強漢盛唐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突出的代表,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偉大和輝煌!

  • 9 # 六愛八卦

    我來回答: 漢朝與唐朝,是中國古代兩個非常重要的朝代,西漢和東漢在中國歷史上統稱漢朝。

    西漢開國皇帝--高祖帝劉邦以“休養生息”為國策,從而在全國大力發展經濟,“釋放奴婢”從而一定程度上打擊奴隸制度、解放生產力,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實行“十五稅一”低稅率,以孝治理天下。到漢文帝劉恆——開創“文景之治”,實行“三十稅一”,獎勵農桑。漢景帝劉啟在位期間,繼承父親的“文景之治”,輕徭薄賦,削減稅收,國力得以恢復並不斷髮展,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成功平叛吳楚七國之亂,穩固皇權。

    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設立中朝 抑制外朝,進一步鞏固了皇權。鹽鐵官營加大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發動對匈奴戰爭,打的匈奴節節敗退,西漢曾有“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的豪言壯語。施行開拓疆土擴充人口,開通絲綢之路等手段,成就了漢武盛世。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

    唐朝是中國公認最強的王朝,太宗開創“貞觀之治”,還被尊為“天可汗”、高宗承貞觀遺風,史稱“永徽之治”、玄宗亦有作為,開創“開元盛世”,唐朝進入鼎盛。

    唐皇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更是被尊為天可汗,其次就是李世民將東漢時期的三省六部制進行了改革,可以叫東突厥可汗下場跳舞,還可以命令南蠻首領賦詩。將領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獎勵也不過是升半級官職,畢竟在大唐那都是再尋常不過的戰績,現今大唐已去千年,整個東亞文化圈卻還藏著大唐遺風,這也是大唐盛世的魅力!

    而且唐代的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方面湧現了大量名家: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連紀曉嵐都說過:”明清的一流詩人放在唐朝只能算二流“。唐朝與當時阿拉伯帝國,被稱為世界上最強的帝國,聲譽遠揚名外,與亞洲歐洲等國家均有往來,所以唐朝以後海外多稱華人為唐人。這也是為什麼外國會有“唐人街”的原因吧。

  • 10 # 大國史趣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漢唐一直以來都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朝代。逢言盛世必漢唐。兩個朝代都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強大國家,也是同期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是,漢和唐又不盡相同。我們拋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以及享國時間、開疆拓土等諸多方面,僅從關係普通百姓生活的民生入手,即哪個朝代的百姓更為安居樂業,生活的幸福指數高。兩個朝代本身都有盛有衰,為便於比較,我們僅選取其中被認為最強盛階段即“漢武盛世”和“開元盛世”,比較一下就會得出答案:

    漢朝:

    漢朝的實行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交耕地稅,稅率為畝產的1/15或1/30。人口亦收稅,人口稅分為算賦和口賦。算賦是丁稅,15至56歲的男女每年每人納120錢。口賦是兒童稅,7至14歲的兒童每年每人納20錢。

    漢武帝採取重農抑商政策,使用“算緡”和“告緡”手段抑制商業發展。“算緡”是對商人及手工業者所徵的賦稅,隱瞞不報或漏報少報,將被處罰戍邊一年,同時沒收其財產。“告緡”則是鼓勵民間相互告發違反“算緡”令的行為,告發的將獲得所沒收的資產一半為獎勵。“算緡”和“告緡”推行,使商業受到沉重的打擊。對商業的打擊迫使人們減少流動並回歸農田,只能依靠種田為生成為世代耕作的農民,從而完成為國家繳稅。

    漢武帝連年征戰,北伐匈奴、征討四方,支出巨大;商業又受禁錮,戰爭所需要人、財、物最終還是轉嫁到百姓頭上,稅賦增高,致使百姓入不敷出,生活困窘。統計顯示,漢武帝末年的全華人口,比初年的3600萬減少了400萬人。

    漢武帝本人生活上窮奢極欲,曾多次巡遊全國,所到之處,大肆鋪張、奢侈浪費,給當地的官府與民眾造成沉重負擔;另外其大興土木,擴建甘泉宮,興建章宮、桂宮、明光宮、北宮,規模宏大,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加重了全國百姓負擔。

    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漢武帝與民爭利,將鹽和鐵實行國家壟斷專營;政府可出賣爵位官職;允許民間用錢贖罪。這些措施在給政府帶來一定收入的同時,卻加劇了官吏腐敗,買來的官當然要抓緊收回成本,因此,官吏貪汙風氣盛行,社會不公加劇。

    在人才使用上,漢朝實行察舉制度。西漢以舉薦賢良為盛,社會不公導致造假嚴重,“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普通百姓家子弟幾乎沒有入仕的可能性。

    漢武盛世,歷史學家如司馬遷、班固和司馬光均認為,漢武帝力行中央集權、開疆拓土、獨尊儒術、設罝五經博士等政策,雖然在歷史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在位中期之後,由於武帝本人好大喜功、放縱享樂、荒誕迷信、殘暴多疑、窮兵黷武等種種行為,造成西漢國力、社會經濟、人口數量大幅衰退,當時人民承受這些現象的苦果,生活陷於水深火熱,因此他們稱所謂的“漢武盛世”,不過在文治學術方面尤為人稱道,至於武功方面則通常同情於對人民財貨與生命付出過度的損失與犧牲。據百度·《漢武盛世》

    結論,所謂的漢武盛世,說到底僅是帝國的強勢卻是民眾的弱勢,普通民眾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唐朝:

    唐朝從立朝之初,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思想和文化,均比較開放和包容。因此,後世學者評價“開元盛世”的成因,均認為在於唐朝的改革和開放的統治政策。

    唐玄宗非常重視農業,為發展農業,輕徭薄賦,均田制,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史書記載:“開元、天寶之際,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根據史料推算,當時全國實際耕地面積高達6.6億畝,是今天全國18億畝耕地面積的1/3強。

    據《資治通鑑·唐紀三十》記載,開元二十四年十月,唐玄宗準備行幸西京長安,但張九齡等人說秋收還沒有結束,這樣上路會騷擾百姓,影響生產。這事例從側面說明重視農業生產是當時的社會共識。由此,農民沒有理由不樂於守田和耕種。

    唐玄宗設定四監管理手工業,出現了最早的公私兼營;基本不徵工商業稅,因此民間手工業也發展迅速,紡織絲織業技術高超,陶瓷業異常發達;金融機構櫃房出現在城市;互市與海外貿易發達。工商業的發展增加了普通百姓謀生機會。

    唐玄宗整治吏治,精簡機構,裁減官員,減少政府支出。此舉減輕了百姓的賦稅負擔。

    唐玄宗時期,實行科舉選拔人才。普通民眾也有走入仕途和改變命運的機會。

    開元時期飲茶之風興起,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市場物價“十分廉宜”。

    杜甫親歷了開元盛世,曾賦詩寫道: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據記載,開元時期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主要分佈在中國,例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等。盛唐時居住在都城長安城的,除了漢族人以外,還有突厥人、回鶻人、龜茲人、吐蕃人、南詔人、日本人、北韓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長安就是當時的國際一線大城市。

    學者們綜合各方面史料分析,公元8世紀中葉,唐朝全華人口約8000萬。而同一時期整個歐洲的人口也不過幾百萬人。這在農耕為主的時代,人口繁盛反映了當時中國綜合國力是獨步於世界的。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漢朝的強盛更偏重於對外表象,也可認為是軍事和武力上的強悍;而唐朝的強盛顯然包括了普通百姓在內的社會各個方面,是內外一致的“盛”,有了這一實質的不同,因此後世往往稱之為強漢盛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的女兒,原文(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