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2巖

    蒙古族的葬禮,早期是在喇嘛教的背景下形成的。

    蒙古人將死叫作“成神”、“歸天”,漢人所說的“去世”、“過世”等,他們也用。有時他們會說某人“去了陰間”。最通俗的還是“死了”、“沒了”、“走了”,這些恐怕全世界都一樣。父親寄給我的“原初”資料上說,那是沒有讀過書的人對死的稱謂。驍勇善戰的蒙古人特別強調,仇家死了,那叫“滾蛋了”。

    蒙古人死後,用的棺材型號大小,不根據身材和歲數制定,而根據權勢大小、貧富程度。

    有錢人死後,站立著埋葬的叫“立材”;坐者為“坐材”;躺者為“臥材”。阿拉善盟的蒙古人死後,用整匹布將屍體裹住埋葬,叫做“布材”;孕婦死後,只穿衣服埋葬的叫“衣材”;窮苦人死後光著身子埋掉的屍體叫做“裸葬”。

    蒙古人出殮用人抬棺材到墓地的叫“擔材”;兒侄、女婿將死去的老人“背對背”送到墓地的叫“背材”;還有一種“馱材”,用白布將屍體放在駱駝背上,無目的地走,屍體掉在哪裡,哪裡為墓地,並將駱駝陪葬。蒙古人送葬不用車拉,車拉是蒙古人最忌諱的一種方式。

    蒙古族的葬禮在埋葬這個環節也有四種方式:

    火葬:喇嘛、孕婦、輕生(不該死而死)者,死後燒掉;

    土葬:王公貴族、富貴人家,死後裝入棺材埋葬;

    野葬:大部分是窮苦人,將屍體扔在野外被狼、狗等野獸吃掉;

    水葬:很少用,個別人會用。

    葬禮的整個過程中,入殮是比較講究的。本地有威望的人將大操大辦一番。給死者洗臉,梳頭,穿衣,口含銀錢,請喇嘛唸經一到三天,以後到了第四十九天再念一次,到一百天念一次,甚至到第三年再念一次。入殮期間,親戚朋友參加時帶來繡花針九枚或二十一枚,穿各種絲線,還帶上“次哈達”(蒙古人稱“桑拜”)。而後親朋唸經、祈禱、死人昇天。蒙古族請喇嘛看好“風水”,指出“出殮方向”做出“出殮形式”。蒙古人概不請“鼓匠”(吹鼓手)之類的樂隊。

    前來哀悼的蒙古族親友,或來為蒙古族已故者哀悼的客人,他們也有哀悼的禮儀要遵守。

    1.哭喪時:禁止大聲哭叫,只能默默流淚,表示沉痛悼念。大聲哭叫會驚嚇死去的人,過多流淚會被認為淚多成河,死人過不了河,到不了天堂。

    2.唸經、求經、磕頭:按輩數排隊給死人磕頭。但不燒紙,只燒供品。

    3.哀悼:帶孝期間為7天、21天、49天、100天,甚至1年、3年。後兩種,用的人很少。

    哀悼7天者,在第8天“解孝”;哀悼21天者,在第22天“解孝”,總之是出了帶孝期之後的一天為“解孝日”。

    4.帶孝期間的清規戒律:不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不理髮,不剃鬚,不帶首飾,要穿黑衣服,罩黑紗,扎黑頭繩。

    蒙古人在送葬期間,飲食也與日常不同,這個時候是不喝奶茶的,只喝磚茶,只吃用胡油炸過的茶食(麵點),吃稀飯、塊肉,不吃“羊背子”,不吃整羊,不吃婚事的肉食。在吃喝之前,向天地敬食品,燒食品,忌諱喝酒,但祭典時,所燒的食品中必須有酒。

    葬禮的最後一道程式是謝恩。死人埋葬後,將死者的用物、衣物、騎乘等都交給喇嘛。另外,要送給前來幫忙的人和喇嘛一些牛、羊、帶鞍子的馬、駝、“現大洋”。現大洋根據當時的社會行情和貨幣流通行情定。還要送給幫忙者皮毛、氈和蒙古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各個方面比較,《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哪個劇更經典?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