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鹿門富春

    在古代中國,作為天子的皇帝駕崩後,要供奉在宗廟中並加上廟號。不同於尋常百姓家起個名字,皇帝的廟號可是大有講究的。

    除了開國皇帝成為“祖”以外,其餘的皇帝都只能稱“宗”。最典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儘管唐朝大部分疆土都是他打下來的,他也是唐朝實際上的建立者,但因為名義上的開國皇帝是唐高祖李淵,所以他的廟號中還是不會出現“祖”字。

    至於朱棣被稱為成祖,這跟嘉靖皇帝時大禮儀有關,嘉靖想讓其生父入太廟,此時天子九廟已滿,除非空出來一個地方才能讓他爸進去。為不讓大臣反對此事,就把朱棣的廟號從明太宗改成了明成祖,使其與太祖一樣萬世不祧。所謂“稱祖入廟”簡單來說只是嘉靖為了想把自己的生父抬進太廟而做的決定。與朱棣本人對於明朝的歷史貢獻沒有太大關係。

  • 2 # 筱原123

    嘉靖登基的禮儀之爭以及稱宗入廟之爭,均是朝臣與皇室進行拔河比賽的藉口,實質是權力之爭。透過這些,嘉靖牢牢地掌握了國家權力。

  • 3 # 慕容劍秋

    嘉靖皇帝並不是上一任皇帝武宗的兒子,而是他的堂弟,因為武宗無子嗣,時任內閣首輔楊廷和就根據《皇明祖訓》在藩王的兒子中選了一個當皇帝。嘉靖當上皇帝之後呢就想讓自己老爹也當皇帝入太廟,但是當時太廟供奉位置已滿,依據周禮親盡則祧,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外,關係最遠的就是明太宗朱棣了,理應把朱棣的神位祧出去。但明太宗朱棣何許人也,開創了永樂盛世的千古一帝啊,把他老人家神位祧出去,嘉靖還沒這個膽量,所以他就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朱棣的廟號升級到跟朱元璋一個級別,萬世不祧"。這樣既不用挪走永樂大帝的神位,又騰出了一個位置給自己老爹入廟。這就是"稱宗入廟"的全部過程了。

  • 4 # 南門嶺的柿子樹

    嘉靖是在正德帝死後無子繼承帝位的情況下以外藩親王身份入繼大統的,但是根據封建王朝的宗法禮儀制度:皇嫡長子為大宗,是帝統,是皇位的繼承者;其他皇子是小宗,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顯然嘉靖不屬於大宗憲宗——孝宗——武宗這一帝系,而是屬於小宗興獻王系……按照制度,嘉靖要想名正言順當皇帝,必須過繼給大宗,因為正德和嘉靖是堂兄弟關係,也就是說需要過繼給孝宗為子,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如何稱呼自己親生父母的問題。

    嘉靖是個天性至孝的人,同時性格倔強,他只願意繼帝統,不願意繼宗統,這樣就和朝臣們發生了禮儀之爭,歷史上稱為“大禮儀”;經過三年艱難的爭論,透過“左順門事件”打大臣屁股,嘉靖終於憑藉手裡的皇權戰勝了大臣,把自己沒有當過皇帝的父親追尊為“興獻皇帝”,但只稱帝還不行,按照封建禮制,皇帝生前為帝統,死後就得入廟統,稱祖稱宗,並按照昭穆序列入太廟,雖然被追尊為皇帝,但沒有“稱宗入廟”,嘉靖不甘心,然而朝廷裡阻力太大,嘉靖只好先放一放!

    這一放就到了嘉靖十七年嘉靖生母去世,這時有個浙江人叫豐坊的官員上疏皇帝,要求恢復古禮,修建明堂,尊興獻皇帝為宗,以配帝號……嘉靖欣喜若狂,批准實施;

    豐坊還大膽提出加尊嘉靖父親廟號,稱宗,在明堂秋祭時取代太宗朱棣,但是他的建議引起了朝臣們的普遍反對,皇帝只好把他貶謫;這時馬匹精禮部尚書嚴嵩上書《奉旨以獻皇帝配帝複議》更加堅定了嘉靖“稱宗入廟”的決心,他還親自寫了《明堂或問》,指出太宗“靖難”稱帝,其功如再造,廟號應由“宗”升“祖”,以皇權高壓與嚴嵩聯手,使“稱宗入廟”成為定局;

    嘉靖十七年九月,嘉靖改太宗為成祖;追加興獻皇帝以睿宗廟號,祔入太廟,在元極殿祭祀,睿宗興獻皇帝配祭,至此嘉靖父親“稱宗入廟”活動完成!

  • 5 # 帝國的臉譜

    “稱宗”是稱皇室之宗,“入廟”,是入皇帝太廟。嘉靖皇帝 “稱宗入廟”,就是嘉靖曾花3年半時間,想方設法將自己的父母封為太皇、太后之事,然後再透過20多年的努力,將自己的老爸的牌位捧進太廟,即歷史上有名的“大禮儀”事件。整個“大禮儀”事件過程,就是一個權力鬥爭的過程,鬥爭過程中,流放的很多人,廷杖打屁股的很多人,流血犧牲的很多人,大才子楊慎就是因為此事流放而死的。

    嘉靖帝朱厚熜繼位之前,並沒有皇位繼承資格。他只是皇室旁支,只是個藩王,當時的皇帝是他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有名的正德皇帝。正德皇帝的父親是孝宗,孝宗皇帝愛情專一,一生只愛張皇后一個人,從不花心,更不移情,二人生有二子,一個3歲夭折,另外一個存活下來的,就是後來繼位為皇帝的武宗朱厚照。

    武宗有個愛情專一的父母,他卻與感情專一的父親來了個完全對立,他15歲當上皇帝后,長期花天酒地,荒淫無度,最後30歲就死翹翹了。武宗沉迷女色,荒唐透頂,經常到民間把長得好看的民女搶到宮裡玩耍,但光打雷,不下雨,玩了那麼多女人,卻連個女兒都沒玩出來,甭說兒子。

    皇帝無後,他死之後,繼承人的選擇就成了大問題。朱厚照死後,他的母后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商量,按照太祖朱元璋《皇明祖訓》“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的規定,選擇了武帝的堂弟、興獻王朱祐杬的兒子朱厚熜為帝,是為明世宗,因年號為嘉靖,又稱嘉靖皇帝。

    相對於孝宗、武宗父子一脈來說,嘉靖的宗族不是皇統,不是大宗,只是藩王,小宗。按照規矩來說,嘉靖要來當皇帝,就得過繼給孝宗為子,與武宗同宗,要稱孝宗為父,稱張皇后為母,那麼稱自己的親生父母,就是皇叔父和皇叔母了。

    但嘉靖是個孝子,一開始就極力反對。他只要繼承帝統,不願意繼承帝宗。嘉靖為了實現自己的這個願望,在即將登上帝位之前,就與張太后和大臣們產生了摩擦。當了皇帝以後,更是通過幾年的時間,來協調和推進這個事情,在一幫大臣的幫助下,使張太后們不得不妥協,最後,嘉靖稱孝宗為皇伯父,稱張太后為皇伯母,稱自己的親生父親為太上皇,母親為聖母章聖皇太后。

    既然親生父母已為太皇、太后了,那麼按照規矩,自己的父親也要進太廟,接受自己和大臣們的祭祀和朝拜了。然而,帝有帝統,廟有廟統,要進太廟,得有一個廟號呀,明朝規定太廟正殿只能供奉九個皇帝,如果嘉靖父親要進正殿供奉,就得為“宗”,而且得挪一個人出來,即“親盡則祧”,想個天才的主意,把與現任皇帝關係早疏遠的人遷出來,安置於後殿供奉,這樣,他的親爸才能擠進太廟正殿。

    皇帝身邊最不缺少的就是出主意的人,因此,嘉靖和大臣們商量出了一個絕佳的辦法,因為仁宗朱高熾與朱厚熜的關係最遠,大臣徐階等人建議說:“今仁宗為皇上五世祖,以聖躬論,仁宗於禮當祧”,嘉靖便將朱高熾“祧”了出來,移到後殿,給自己的父親朱祐杬上號睿宗,於嘉靖29年升入太廟,時長近30年的“大禮儀”事件,到此才劃上了一個看似圓滿的名號,而此時,那些因“大禮儀”事件而死的人,估計屍骨都已經腐爛得差不多了。

  • 6 # 猴格大人

    明朝嘉靖帝的稱宗入廟簡單說就是朱厚熜想把親爹抬進太廟的一系列折騰,史稱大禮議。1,朱厚熜入繼大統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駕崩,慈壽張太后和大學士楊廷和定策迎興王朱厚熜入京繼位,四月,世宗朱厚熜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改元嘉靖。嘉靖二年(1523)三月甲寅,武宗神主祔太廟,遷祧仁祖朱五四。

    此時太廟九室格局為:德祖朱百六居中,太祖朱元璋居左(東)第一室,太宗朱棣居右(西)第一室,仁宗朱高熾居左(東)第二室,宣宗朱瞻基居右(西)第二室,英宗朱祁鎮居左(東)第三室,憲宗朱見深居右(西)第三室,孝宗朱祐樘居左(東)第四室,武宗朱厚照居右(西)第四室。

    自從大明開國至今,百餘年間宗廟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到了世宗在位時,卻幾經折騰,引起變革的原因就是因為明世宗是宗藩承統,這廝為了變更帝統,不停的變更調整宗廟制度,為老爹升祔太廟尋找機會。

    最初是為老爹爭身份和名分,正德十六年(1521)十月初一,世宗追尊生父興獻王朱佑杬為興獻帝。剛即位的小夥子胳膊扭不過大腿,在嘉靖元年(1522)正月,世宗稱伯父孝宗朱祐樘為皇考,伯母慈壽皇太后張氏為聖母,親爹孃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

    議尊興獻帝的同時,還在安陸為其立廟崇祀,嘉靖二年(1523)二月,定安陸興獻帝廟“儀同太廟,”“樂用八佾”。

    2,世宗的權宜之計

    嘉靖三年(1524)正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書請為興獻帝立別廟於京師,四月,吏部員外郎方獻夫也上書請求為獻帝立別廟。

    兩人的建議遭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大家紛紛上書請罷建室之議。世宗很不痛快,對反對者予以殘酷的打擊,執意按照桂萼等人的意見,立廟京師大內。

    專門在奉先殿修葺一間西空室,定名觀德殿,並追尊興獻帝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五月,遣使迎獻皇帝神主於安陸。七月,獻皇帝神主到京師,奉安於觀德殿。

    九月,在和群臣的鬥爭中取得勝利的世宗定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后張氏為皇伯母,獻皇帝為皇考,章聖皇太后蔣氏為聖母。

    這皇考也爭回來了,勉強也算立廟京師了,但奉安觀德殿明顯是暫時性的,世宗還是要想法子讓老爹入太廟,在禮儀上成為真皇帝,真正的實現帝統的轉移。

    嘉靖四年(1525),平涼主簿何淵改任光祿寺丞,到京後上書,請世宗立世室,崇祀皇考於太廟。

    何淵的上書是什麼意思呢?何謂世室?

    世室出現在周朝,到周懿王的時候,周文王當祧,周孝王的時候,則該祧周武王,周人以文、武二王並有功德,當立文世室於三穆之上,武世室於三昭之上,與始祖后稷之廟皆為百世不遷,文、武所居之位就叫世室。

    何淵的意思就是說可以為獻帝立世室,直接位列在始祖之下,百世不遷,這不是一步到位直接把獻帝弄進太廟,這是想一步登天啊!朱厚熜你臉有那麼大嗎?你爹有文、武的功德嗎?太不要臉了!

    這幾位新貴還沒有何淵那樣喪心病狂,再說他們已經進入權力中心,也不願意像以往那樣順從世宗,得先禮後君了。因此,他們斥責何淵無禮,“駭四海之人心”。

    張璁上書勸諫世宗說:漢朝的哀帝追尊生父為恭皇立廟京師都被人批評,獻帝別立廟都違禮了,要是奉入太廟,更是不合禮制的,“此臣所以昧死勸皇上不為之也。”

    禮部尚書席書也勸諫世宗:周以文、武有大功德,才立世室,與后稷百世不遷。我大明以德祖居中,要立世室也是太祖文世室,太宗武世室,獻帝沒有做過天子,只是以藩王追稱帝號,也沒有廟號,怎麼能和太祖太宗相比,立世室於太廟呢?實在是沒有依據啊!

    世宗很不爽,派太監去席書家裡傳話,讓他務必促成獻帝入廟的事,席書再三密疏世宗說不行,世宗生氣的責怪他“畏眾飾奸”。

    在廷臣集體的反對聲中,世宗不得不暫時作罷,君臣各退一步,嘉靖四年(1525)夏五月庚辰,在太廟外的環碧殿舊址上興建獻帝廟,並下令修《獻皇帝實錄》。

    次年(1526)九月建成,世宗親定廟名為“世廟“,祀獻皇帝,章聖太后蔣氏親自去世廟拜謁。

    3,遷祧德祖,太祖正位

    世室改世廟,只是世宗企圖將老爹奉入太廟失敗後的權益之舉,他並不會就此罷休。世宗生母蔣太后入京後沒有拜謁太廟的事,也讓世宗耿耿於懷,在拜謁過世廟後,世宗又出么蛾子,提出讓生母親謁太廟。

    在一番激烈的爭論後,禮臣做出讓步,聖母拜謁太廟可以,但必須皇帝同行,以皇帝為主祭進行,世宗也同意。當年十月初一,世宗終於讓老孃進入太廟拜謁,算是取得合法身份認證。

    接下來,世宗就要為太祖正位,把德祖祧出去。嘉靖十年(1531)正月,世宗把原來的天地合祀改為分祀,罷太宗配享,以太祖一個人配享,這是要獨尊太祖,為太祖正位做準備。

    “十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於太廟、世廟並祧廟三主。遷德祖神主於祧廟,奉安太祖神主於寢殿正中,遂以序進遷七宗神位。”(《明史》卷51)

    德祖被祧,太祖朱元璋正位,此時太廟九室變八室,格局為:太祖朱元璋居中,太宗朱棣居左(東)第一室,仁宗朱高熾居右(西)第一室,宣宗朱瞻基居左(東)第二室,英宗朱祁鎮居右(西)第二室,憲宗朱見深居左(東)第三室,孝宗朱祐樘居右(西)第三室,武宗朱厚照居左(東)第四室。

    至此,追尊四祖就全部祧盡了,宗廟九室只有八個神主,居右(西)第四室則空了出來,正好為興獻帝騰出來。4,恢復都宮別殿制

    太祖正位之後,世宗開始進行下一步計劃,廟制改革。當年九月,世宗御文華殿東室,召見大學士李時、翟鑾,尚書夏言等人,以“宗廟之制,父子兄弟同處一堂,於禮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專廟,南向。”提出恢復都宮別殿制度,但大家都反應冷淡,都表示恢復周制有點困難。

    只有中允廖道南支援世宗的意見:“第使列聖各得全其尊”,到時候皇上親自到太祖廟行禮即可,其他的遣親近之臣代獻,就如古時諸侯助祭之禮。

    得不到支援,世宗只好暫時擱置不議。沒過幾年,就遇到一個契機。嘉靖十三年(1534)六月,南京太廟被火焚燬。南京禮部尚書湛若水請暫時把南京太廟香火併於南京奉先殿,重建南京太廟,補造列聖神主。

    世宗召見群臣商議,這廝首先定下基調:今北都已經立萬世基業,就該考慮萬世之事,專一於此地,就算太祖在,也必然不會再建廟的。大臣們都表示沒意見,不再修建南京太廟,神主就合併到奉先殿了。

    善於逢迎的夏言知道世宗想恢復都宮別殿制度的心思,就說南京太廟之廢其實是吉兆啊!預示京師宗廟將要恢復古制,“殆皇天列祖佑啟默相,不可不靈承者。”

    嘉靖十四年(1535)正月,狡猾的世宗又提出他老爹的世廟應該為太宗的世室避諱,張孚敬這次沒領會到世宗的深意,直接說不用改世廟名,把文世室稱太宗廟就行,其餘群廟不用宗字,用本廟號,他日遞遷更換牌額就可以了。世宗只好依從。

    春二月,開始營建都宮別殿制九廟。並在太祖廟寢後建祧廟,以奉祧主。

    嘉靖十五年(1536)十二月,新太廟建成,世宗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四位祧主進祧廟,奉太祖神主於太廟。次日,奉安太宗以下七宗,列於群廟。

    此時太廟格局為:太祖朱元璋居中,太宗朱棣居左(東)文祖世室,仁宗朱高熾居左(昭東)第一,宣宗朱瞻基居右(穆西)第一,英宗朱祁鎮居左(東)第二,憲宗朱見深居右(西)第二,孝宗朱祐樘居左(東)第三,武宗朱厚照居右(西)第三。

    世宗隨即下詔更世廟為獻皇帝廟,消除追尊帝與正統皇帝的不同。又以避渠道為藉口,把獻皇帝廟遷居新址,距離太廟更近。5,稱宗入廟

    嘉靖十七年(1538)四月,致仕揚州府同知豐坊上書請求“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世宗大喜過望,瞌睡終於有人遞枕頭了,下詔群臣商議豐坊的上疏。

    禮部尚書嚴嵩不願意背上媚上的名聲,就給世宗打太極:恢復明堂大享之制是可以的,至於皇帝陛下你想讓誰配享還得你自己拿主意,要論功德,自然是太宗文皇帝,要論親親,肯定是你親爹,你爹生了皇帝陛下你,就是最大的功德,陛下你的功德也就是你爹的功德,當然也可以配享明堂。

    世宗對嚴嵩的模稜兩可很不滿意,讓繼續廷議,戶部侍郎唐胄駁斥了世宗的面子,強烈反對,惱羞成怒的世宗就把唐胄下獄了,嚇得嚴嵩趕緊改口奉命。

    六月,定明堂大饗禮,以獻皇帝配。同年九月,又以“文皇帝定鼎持危、再造鴻業、功莫大焉、槩以宗稱、於義誠若未盡、尊稱為祖”。更廟號為成祖,上獻皇帝廟號睿宗,並升祔睿宗神主於太廟,居武宗之上,與孝宗同廟異室。

    此時太廟格局為:太祖朱元璋居中,太宗朱棣居左(東)文祖世室,仁宗朱高熾居左(昭東)第一,宣宗朱瞻基居右(穆西)第一,英宗朱祁鎮居左(東)第二,憲宗朱見深居右(西)第二,孝宗朱祐樘、睿宗朱祐杬並居左(東)第三,武宗朱厚照居右(西)第三。

    6,為了老爹能享受單間繼續折騰

    世宗折騰這麼久,終於讓老爹擠進太廟裡,和正宗皇帝們一起接受祭祀。這下世宗滿意了?不,這廝還不滿意,對於親爹還要屈居伯父孝宗之下、不能獨享一廟太受委屈而耿耿於懷。

    嘉靖二十年(1541)四月,北京太廟再次被一場“及時”的大火燒燬,火是從仁宗廟開始的,蔓延群廟,都毀了,唯獨睿宗一室沒有毀,又得重新建太廟了。

    世宗就說,一定是祖宗們不願意分開祭祀,這是提醒我呢!因此,重修宗廟就又恢復同堂異室廟制。

    世宗恢復同堂異室制度的原因有二:

    其一,都宮別殿實在費錢,修建費錢,祭祀還費錢,特別是世宗繼位後一直折騰宗廟,財力睏乏,根本沒錢再興建都宮別殿。其二,還是為睿宗規劃,世宗真是孝子啊!非讓他爹享受單間待遇,讓他擁有獨立的位置。

    嘉靖二十四年(1545)六月,新太廟成,世宗心中早有計劃,卻仍讓廷議,看禮臣怎麼安排他爹。

    禮部尚書張璧提出:和都宮廟制一樣,太祖、成祖不論昭穆,為不遷之祖,其餘的仁宗為一穆,宣宗為一昭,英宗為二穆,憲宗為二昭,孝宗、睿宗為三穆,武宗為三昭。孝宗、睿宗並立於三穆,等他日該遷祧的時候,把孝宗遷入祧廟與諸帝合祀,睿宗仍遷回原來的獻皇帝廟中奉祀。

    面對張璧的建議,世宗真要氣死掉,合著我白忙活了,我把爹弄進太廟,最後祧廟又進不去了?還得回老地方蹲著?因此,大罵禮臣毫無竭忠任事之誠,“果皆非人。何謂非人,人而無父母是人歟!”

    大臣們不配合,世宗就赤膊上陣,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六月,新太廟竣工之前,親自制定廟議,“既無昭穆,亦無世次,只序倫理。太祖居中,左四序成、宣、憲、睿,右四序仁、英、孝、武。”

    此時太廟格局為同堂異室九廟制:太祖朱元璋居中,太宗朱棣居左(東)文祖世室左(昭東)第一,仁宗朱高熾居右(穆西)第一,宣宗朱瞻基居左(東)第二,英宗朱祁鎮居右(西)第二,憲宗朱見深居左(東)第三,孝宗朱祐樘居(西)第三,睿宗朱祐杬居右左(東)第四,武宗朱厚照居右(西)第四。

    7,兄弟異昭穆和老婆佔位

    透過這番不要臉面的操作,世宗終於讓老爹享受到單間待遇,不用屈居孝宗之下。熟悉昭穆制度的讀者大概能看明白,世宗為了讓老爹有獨立的位置,不惜把前朝早已拋棄的兄弟異昭穆又撿回來用,目的就是保證睿宗在太廟中的獨立廟室,讓沒做過皇帝的睿宗混進帝統的行列。

    把睿宗排序在武宗之上,恢復兄弟異昭穆,這些統統違背禮節,但是,面對不講理的皇帝,大臣們集體沉默了,雖然沒有聽說有什麼閒話,世宗自己也不免有心虛之感,專門下詔解釋說自己“實有不得已之情”。

    經過世宗二十四年的苦心謀劃,他爹睿宗終於盤踞太廟了,但他終究不是真皇帝,世宗就擔心自己千秋之後,後世子孫扛不住大臣們,首先把他爹給遷祧出去,那自己這二十多年不是白忙活了,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世宗又開始謀劃了。

    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大內火,方皇后宮也起火,世宗知道後也不派人搶救,導致方皇后燒傷嚴重而崩。老婆死了,世宗又說,啊!之前宮女們謀逆,多虧皇后救了我,應該以元后之禮安葬她,應該讓她升祔太廟接受祭祀。

    皇后先崩的,都是先奉於奉先殿,等皇帝駕崩了,在一起升祔太廟,世宗這會兒對妻子深情義重起來,非讓方皇后升祔太廟。

    大學士嚴嵩、禮部尚書徐階等人都不同意,但最後還是受世宗威逼,不能堅持禮法。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一月,升祔孝烈方皇后於太廟,仁宗那個倒黴蛋就被遷祧出來進祧廟了。

    此時太廟格局為:太祖朱元璋居中,太宗朱棣居左(東)文祖世室左(昭東)第一,宣宗朱瞻基居右(穆西)第一,英宗朱祁鎮居左(東)第二,憲宗朱見深居右(西)第二,孝宗朱祐樘居左(東)第三,睿宗朱祐杬居(西)第三,武宗朱厚照居右左(東)第四,孝烈方皇后居右(西)第四。

    按說,本不該祧仁宗的,因為孝宗、睿宗是兄弟,才八世,但世宗非讓他爹享受單間,來個兄弟異昭穆,就成了九世,仁宗只有被祧了。這樣的宗廟格局也真是奇葩,自己沒死先讓老婆去佔位置,就為了親爹不被祧,真是不要臉天下無敵啊!

    世宗這樣做也為後世子孫定下規矩:世宗自己遷祧仁宗,子孫自然依次遷祧宣宗、英宗,而不會去先遷祧睿宗,後來,穆宗繼位,把世宗方皇后移除太廟,以世宗元后孝潔陳皇后升祔,也沒有更改他爹定下的遷祧規則。

    就是這樣。

    圖片選自網路侵刪。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廟製圖考、皇明經世文編、圖書編、明代藩王繼統與廟制變革、嘉靖廟制變革等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後宮八卦。

  • 7 # 東風閣紫門紫英

    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明武宗病逝。明武宗生前既無子嗣,又無同胞兄弟,皇位的繼承人便只能從旁支中選擇。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依奉武宗生前“遺詔”,迎立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入繼帝位。他便是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

    依據《皇明祖訓》的規定,朱厚熜身為藩王,如果要繼承皇位,就得面對一個“尊親”的問題,在宗法面前,楊廷和等人主張嘉靖皇帝應尊孝宗為“皇考”,這樣,嘉靖在名義上就繼嗣為了孝宗、武宗一系的嗣子,繼承皇位便順理成章了。但是嘉靖皇帝堅決不肯,他認為“繼統不繼嗣”,自己繼承皇位理所當然,具有天然的合法性。他召集眾大臣討論他逝父的祭祀典禮,這一舉動拉開了“大禮儀”的帷幕。大禮儀的初衷和目的是“稱宗入廟”,即嘉靖帝想透過追贈自己父王興獻王為興獻帝,在京師建“世廟”奉嗣,繼而讓自己繼承皇統更具有合法性,但是世廟與太廟終歸有所不同,時人把“一個皇城兩個廟”的情況當做笑柄,嘉靖不得不把世廟併入太廟,達到“二廟歸一”。但這一想法剛一冒頭,就遭到大臣們強烈反對,嘉靖只能暫時擱置。

    (楊廷和)

    但嘉靖並未因此而放棄“稱宗入廟”這個想法,他利用禮制改革,達到“稱宗入廟”的目的。首先他在“大禮儀”之後,以“制禮作樂”自任,如皇后親蠶,議分祭天地,議罷太宗配祀,議朝日夕月別建東西二郊,議祧德祖、正太祖南向,議祈谷,議大禘,議帝社帝稷等。

    廟禮改制是嘉靖實現“稱宗入廟”的最大改革,先是郊禮,郊前“請配”須先行高廟禮,此前,明朝祭祀天地時以太祖、太宗並配,夏言依據周禮,認為郊祀配享應由太祖獨配,這個 提議正和嘉靖不謀而合,因此他支援夏言獨配之說,進一步抬高太祖在太廟的地位,隨後嘉靖又提議祧遷德祖,由太祖統領群廟,因為只有把德祖遷出去,太廟有一席空位,才能讓興獻帝祔廟。

    (皇明祖訓)

    要使興獻帝配享明堂,還需先稱“宗”,嘉靖又從《周禮》中尋找依據,舉行明堂秋享禮,以“明堂秋享,嚴父配天”乃聖人之言,令禮官制定相關禮儀,議定興獻帝配享明堂。至此,透過嘉靖帝的步步緊逼,興獻帝終獲“睿宗”之名,又嘉靖打破廟制昭穆、世次的限制,用“只序倫理”為基,透過對廟禮儀的改革,終使興獻帝完成“稱宗入廟”。

    參考文獻:

    1、嘉靖時代的祭禮大變革[J].趙克生.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ISSN:1001-9162

    2、明代國家祭祀體系研究[D].李媛.東北師範大學.2009

    3、明清以降關中祭祀系統興衰與社會互動(1368-1949)[D].凌富亞.陝西師範大學.2016

  • 8 # 雁城流浪僧

    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朝最能玩的皇帝朱厚照壽終正寢,其堂弟朱厚熜繼位,也就是嘉靖皇帝。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來到京城,想到自己即將成為這裡的主人,興奮的血液衝進了他的大腦。

    大臣的刁難

    可還沒等到他熱淚盈眶,旁邊的官員就說:“請殿下(此刻還沒登基)從東安門進宮,到文華殿暫居”,朱厚熜聽到這話立即就冒火了,因為這條路代表的意思是――皇太子即位。朱厚熜立即就說:“我要走大明門,走奉天殿!”但大臣的頑固超出了他的想象,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神態,你朱厚熜要想走大明門,得從我們屍體上邁過去。朱厚熜比他們更頑固說道:“要麼走大明門進,要麼不做皇帝了”,大臣們遇到這麼一個不怕事的主了,也就同意了。

    大禮儀事件拉開序幕

    他登基後的第六天,第一次攻擊開始。禮部尚書毛澄突然上書,奏疏中引經據典,但朱厚熜越聽臉色越難看了,怒目盯著毛澄。原來這封奏摺表達的意思是:皇帝陛下,我們認為您現在不能再管您的父親稱父親了,根據古代規定,您應該稱呼他為叔叔,您的母親也一樣,應該稱為叔母,從今以後,您的父親就是孝宗皇帝(朱佑樘),管他叫爹就行了。當個皇帝竟然連爹都當沒了,不能認自己的爹,還要別人給自己指定一個爹。但朱厚熜此時雖貴為九五之尊但朝廷並不是他說的算,而是楊廷和說的算。眼看父母的名分就要失去了,而朱厚熜卻無能為力,但天無絕人之路,在他最絕望的時候,一個人出現了――張璁。張璁嘔心瀝血、挑燈夜戰完成了一篇奏摺,奏摺向朱厚熜說明了一個觀點――你想認誰當爹都可以。

    朱厚熜如打了激素一樣,立馬召見了楊廷和,把這篇文章給他看,朱厚熜以為他會屈服,沒想到楊廷和答:“這人算什麼東西,國家大事哪有他說話的份兒?”朱厚熜氣憤到了極點,他沒想到皇帝竟然當的如此窩囊,決心和楊廷和對抗到底。雙方就這樣斗的不亦樂乎,直到朱厚熜的媽出現才解決了問題。這位第一母親本打算到京城去當太后,結果走到一半得知不讓她當太后了,她命令僕人:把車停在原地,大家都不要走了,名分未給之前,我絕不進京。嘉靖皇帝這件事知道後,立馬告訴楊廷和,如果你再不給我父母一個名分,我媽不來了,我也不幹了。加之張璁又寫了一篇文章,要求楊廷和讓步給個名分。無奈之下,楊廷和和各位大臣決定將他父母分別稱為興獻帝(以前叫興獻王)和興獻後,之後楊廷和又將張璁分配到南京去了,但第一母親要求加個“皇”字,卻被拒絕了,事情就這樣看似解決了。

    永不妥協的嘉靖

    嘉靖二年十一月,張璁聯合自己在南京的死黨桂萼向皇帝上書,表示現有稱呼並不適合,應該重新議禮。楊廷和實在是不想再摻和這些事了,畢竟年紀大了,於是他想辭官回家養老,嘉靖竟然同意了。於是各位大臣聯合上書討伐嘉靖,嘉靖知道不是對手,就召張璁、桂萼進京。看嘉靖動真格了,各位大臣也就同意加“皇”字,了,嘉靖終於笑了,他苦苦追求了目標終於完成了。但是嘉靖對這個稱呼還是不太滿意因為他爹現在還是隻能排老二,而且名號也不好聽――本生皇考穆獻皇帝。因為嘉靖在介紹他爹時比較麻煩,一個指著孝宗皇帝――這是我爹,然後指著興獻帝排位――我本生爹。張璁看嘉靖似乎不太開心,於是又上奏:“皇上你被騙了,這些大臣只是緩兵之計,如果你不堅持,天下後世仍不知道陛下的親生父親何許人也!”,嘉靖被點醒了,他打算把“本生”去掉,無奈這些大臣頑固不化,聯合二百多個官員集體示威,嘉靖被逼的走投無路了,於是給錦衣衛下達命令:把帶頭的抓起來。第二天,嘉靖開始了全面反擊,明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廷杖之一就此拉開序幕。總計一百四十餘人被打屁股,十六人被打死。這場風波終於平息了,嘉靖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這就是明代歷史上最著名的歷史事件之一――大禮儀事件。

  • 9 # 史海甄客百曉生

    1521年(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突然去世,年僅31歲。

    丙寅,武宗崩,無嗣,慈壽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遣太監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以遺詔迎王於興邸。

    由於其生前無子,同時也事發突然未留下明確傳位遺詔,故經時為慈壽皇太后的張氏(即武宗生母)與內閣首輔楊廷和計議,決定遵照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定的《皇明祖訓》當中的“兄終弟及”原則,令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承繼孝宗之宗祧,以此方可“名正言順”繼立帝位。本來計劃堪稱完美,但沒想到的是,這位當時年僅14歲的接班人朱厚熜,壓根不是一位好相與的主。

    嘉靖帝畫像

    生於1507年(正德二年)的朱厚熜,父親朱祐杬系憲宗朱見深的四子,乃孝宗皇帝朱祐樘的同父異母弟,按輩分算是武宗朱厚照的叔父,受封興王,就藩於安陸(今湖北鍾祥)。1519年(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朱祐杬去世,賜諡“”,次年四月初三以親王規制葬於安陸東北的松林山,年僅12歲的朱厚熜因此早早承襲興王之位。

    不符規制但又令人無可奈何的繼位之法

    按照常理,對這突如其來的皇位,朱厚熜應該是感恩戴德才是。但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位看似天真無邪的小皇帝內心有他完整的一套想法,乃至後來20年之內,都在為實現這套想法而奮鬥。

    在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禮部尚書毛澄等人的陪同下,朱厚熜由安陸於四月二十一這一天來到了京師,按照禮部大臣所擬定的流程,朱厚熜本應按照皇太子繼立帝位之禮,即從東安門入文華殿,而朱厚熜卻以“遺詔以吾嗣皇帝位而非皇子也”為由,概不接受以楊廷和為首的諸臣之議。

    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門,遣官告宗廟社稷,謁大行皇帝几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

    經過一番抗爭,最終還是在慈壽皇太后“天位不可久虛”的敦促下,諸臣妥協,朱厚熜於四月二十二這一天正午神氣百倍地按照嗣皇帝之禮從大明門、承天門(現天安門)的御路進入紫禁城,在祭拜完天地宗廟社稷、大行皇帝武宗以及拜見完慈壽皇太后之後,在奉天殿(現太和殿)登基繼位,且自作主張摒棄禮臣之前所擬定的年號,而採用自己所定之“嘉靖”,以次年為嘉靖元年,寓意勘亂圖治、破除弊政,因其在位的45年之內,始終使用此年號,故世人也稱其為“嘉靖帝”。

    明武宗劇照

    從繼位路線上,就可以充分看出朱厚熜是一位十分有自己想法甚至不惜違背規制之人,當然,如果終其一生僅此一事顯其內心,那就太小看這位少年天子了。

    此事一經宣佈,立時引起軒然大波。朝中一些安陸舊臣以及依附者極力擁護,而武宗老臣大多堅決反對,畢竟這是有違太祖皇帝所定之制的,因此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著名的“大禮議”之爭便由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朱厚熜已為皇帝,按照他的想法,生父朱祐杬即應同時被尊為皇考。但他似乎忘記了一點,他的皇位並非從其生父處而得來,且根據楊廷和等人的力諫,此舉也不合太祖皇帝所定之規制。因為按照《皇明祖訓》的說法,雖然有“兄終弟及”的規則,但繼位的前提,繼任者必須是嫡母所生,即出於慈聖皇太后,相當於嚴格意義上必須是武宗的親兄弟才能繼承皇位。

    明太祖畫像

    而朱厚熜本來就不具備法定的繼承權,其父朱祐杬的生母邵氏系憲宗朝妃子,邵氏雖在憲宗朝位至貴妃,但始終未能入主中宮,其後代按例自是不能承繼帝系,故在皇位的正統一事上,朱厚熜有著先天性的不足。而武宗的突然駕崩加身後無子,讓楊廷和與張太后不得不人為地硬將朱厚熜當做是武宗親弟弟來向“兄終弟及”這個規則靠攏,以此解決嘉靖帝皇位正統與否的問題,相當於是將其從興王一脈過繼到孝宗一脈,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皇宗正統繼續綿延。

    如此一來,嘉靖帝便需稱本為伯父的孝宗為父親、本為伯母的張太后為母親。雖然在當時過繼改稱謂一事不論皇家亦或民間屢見不鮮,但嘉靖帝本人卻並不樂意。按照他所想,自己入嗣了孝宗一脈,那興王一脈豈不斷絕?僅因繼承皇位便使本家斷了香火,他定然不會安心,於是堅決不同意。

    秋七月壬子,進士張璁言,繼統不繼嗣,請尊崇所生,立興獻王廟於京師。

    同年七月初三,新榜進士張璁進言,以嘉靖帝“繼統不繼嗣”為由,請對皇帝生父生母尊崇備至,立興獻王廟於京師。簡而言之,便是附和嘉靖帝力主稱興獻王為皇考,孝宗為皇伯考,以此彰顯陛下尊親之孝。此番言論正如嘉靖帝心意,故對張璁朱厚熜是讚許有加。兩個月後嘉靖帝生母蔣氏從安陸抵達京郊,以其位號未定誓不入京師,明顯是在向百官施壓令眾人妥協,嘉靖帝此時也向慈聖皇太后以退位讓賢與生母唱了一出雙簧,如此形勢之下張太后及百官只得妥協,令楊廷和代帝擬旨,言明嗣皇帝生父母為興獻帝、興獻後,詔旨頒佈之後,蔣氏方以皇太后之禮入宮。

    嘉靖帝劇照

    但這遠遠未達到嘉靖帝心中所願。1522年(嘉靖元年)初,心腹張璁再度以《大禮或問》一折,以皇帝“議禮立制應奮獨斷,揭父子大倫昭告中外”,嘉靖帝緊接著召集楊廷和等內閣諸臣,直接下令在生父生母尊號上另加“皇”字,此舉受到閣臣的一致反對,甚至直接當場退還朱厚熜的詔令。

    清寧宮後殿災。命稱孝宗皇考,慈壽皇太后聖母,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

    閣臣之所以如此明面反對,一方面來源於嘉靖帝本身要求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因為恰好同時興獻後蔣氏所居的清寧宮後殿起火,楊廷和等人以此視為祖先對如此不符禮教之事的不滿和示警。當時15歲的嘉靖帝一則確實理虧二則根基不穩,故只能將為父母加尊“皇”字一事暫時擱置,此回合雖未能如願加尊父母為皇帝皇后,承認承繼孝宗宗祧,但好歹堅持己見未改稱父母為“皇叔父、母”,也算是一種勝利。

    但好景不長,1522年底,隨著嘉靖帝祖母壽安皇太后邵氏的去世,嘉靖帝與內閣的矛盾再次被激化。

    起因源於內閣按照成例,擬定邵氏的喪期只辦一天,而事實上也確實按照此法而辦,但祖母喪儀上的種種簡略卻深深地刻在了嘉靖的心裡。1523年(嘉靖二年)六月三十,嘉靖帝再度令內閣擬旨為父母加尊“皇”字,此次內閣雖然當場未公開反對,但一退朝立馬拒絕執行此上諭,朱厚熜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又過了半年,羽翼漸豐的嘉靖帝在南京刑部主事張璁的“尊孝宗皇伯考、興獻帝皇考”的建議下,楊廷和直接以辭官來抗爭,沒想到嘉靖帝為一己之私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這位老臣的辭職申請。

    楊廷和畫像

    夏四月己酉,上昭聖皇太后尊號曰昭聖康惠慈壽皇太后。庚戌,上興國太后尊號曰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癸丑,追尊興獻帝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大赦。

    沒了首輔楊廷和的掣肘,嘉靖帝做起事來順遂了許多。1524年(嘉靖三年)四月,朱厚熜親自下旨,尊生父朱祐杬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生母蔣氏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三個月後,更是直接在左順門當著群臣百官之面,公開宣佈父母尊號去掉“本生”二字,這意味著在尊號上,其生父母已同以往帝后毫無差別。雖然沒了主心骨楊廷和,但在其子楊慎以及御史王元正的帶領下,百官還是在左順門、奉天門等地跪伏力諫,人數高達300餘人,且從早跪到晚也不倒班、不輪休,目的就是讓這位少年天子早日清醒收回錯誤的成命。

    戊寅,廷臣伏闕固爭,下員外郎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錦衣衛獄。癸未,杖馬理等於廷,死者十有六人。

    因聲勢浩大,一時力諫聲哭喊聲響徹京師,嘉靖帝最終還是按捺不住,將帶頭的八人及一眾大臣200餘人全部下獄。最終以涉事四品以上官員奪去俸祿,五品以下足足134人被施以廷杖,乃至其中有16位大臣扛不住而身死。在嘉靖帝的鐵血手段下,與此同時朱祐杬的神牌由安陸抵達京師置於觀德殿之內,兩個月後嘉靖帝下旨正式改尊孝宗為“皇伯考”、慈聖皇太后張氏為“皇伯母”,其父位於松林之墓也改名為“顯陵”,如此一來,其生父母終於成為皇帝皇后,其後代支系也歸於正統,至此,長達三年之久的“大禮議”在朱厚熜的鐵腕手段之下,暫告一段落。

    之所以說告一段落而不是結束,因為雖然外表看似已經全面地達到了嘉靖帝所想要的目的,但實際上,這僅僅是為其父母加了一個尊號而已,他想要的可遠遠不止這些,在其後的十幾年之中,關於自己和父母的相關禮儀爭論一直未曾停歇。

    獨建世廟,居諸廟之冠,表孝敬之情

    1528年(嘉靖七年),22歲的嘉靖帝對於父親神牌僅僅放在觀德殿還是不滿,不僅令史官修撰《獻皇帝實錄》,而且在太廟附近新建一座世廟來達到為父親專門祭祀的目的。建成後的世廟堪稱京師諸廟之冠,如此父親的神牌終於可以單獨一廟供奉,每逢正月大祭,嘉靖帝攜生母蔣氏必前往世廟拜謁,其所具禮儀與太廟如出一轍,故每逢此時百姓都會在前往世廟的必經之路上湊熱鬧瞻仰聖容,慢慢此舉竟成為了民間的習俗,京師“逛廟”一詞便出於此

    1530年(嘉靖九年),朱厚熜不顧禮部諸臣的反對,將天、地、日、月祭祀統統分開舉行。為了更好地施行此舉,他命人專門在大祀殿南面建造了圜丘臺,並命名為“天壇”,朱厚熜透過改變外表看似不可動搖的祖制來鞏固樹立自己高高在上的權威。

    天壇

    即便如此,通過幾年的時間嘉靖雖然為父母爭到了合法正統的地位,但父親的神牌依舊未能升祔太廟,而此時發生在南京的一件大事卻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1535年(嘉靖十四年)八月,位於南京的太廟被焚燬,禮部諸臣商討善後事宜,而嘉靖帝此時提出放棄重建南京太廟改為全部集中在京城祭祀。

    此舉得到諸臣的認可,而嘉靖帝為了讓父親朱祐杬不顯山不露水地升祔太廟,他又提出重建京師太廟和父親的世廟,並根據“父子兄弟同處一堂於禮非宜”,將本來同堂異室的大廟改為單獨分列的九廟。如此,每位皇帝和父親的世廟一樣都成了獨立的廟宇。1536年(嘉靖十五年)十月,兩廟皆建成。

    崇尚私親,自立皇系

    不僅如此,為了能讓父親真正擁有升祔太廟之後所得的廟號,嘉靖帝不惜在1538年(嘉靖十七年)十月將祖先朱棣的太宗廟號改為“成祖”成祖之稱自此開始)。眾所周知,對國家有開創定鼎之功的方可稱之為“祖”,朱棣皇位的得來我們都深知其中緣由,朱厚熜如此安排是為了宣示祖先皇位的正統,彷彿他“弟接替兄”一般合法合理。畢竟在嘉靖時期,世間對於朱棣皇位的來源早已不會(也不敢)懷疑,嘉靖藉此機會將父親朱祐杬追尊為“睿宗”,從未當過皇帝的父親也終於全方位地被兒子擠入了太廟。

    明成祖劇照

    就此,新的太廟和世廟便按照傳統的昭穆次序(太祖及先祖居中,仁英孝為昭,宣憲武為穆,成祖與睿宗各成一廟)落成。可如同清寧宮火災和南京太廟火災一般,剛建成四年多的新太廟便於1541年(嘉靖二十年)四月初五傍晚被毀,此時的嘉靖帝認為這是先祖不願分處各室以此示警,故決定放棄九廟分立而改回同堂異室,第二次改建的新太廟於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六月中旬建成。

    史海君說:

    按照明朝的祖制,太廟排序必須嚴格按照昭穆次序進行,而朱厚熜卻將“倫理”凌駕於昭穆之上。根據他擬定的神牌排序,太祖居中,成宣憲睿居左,仁英孝武居右,古以左為尊,將從未當過皇帝的父親置於武宗之上,即使輩分上說得過去,但在宗法嚴謹的那個時代,於理不合,實乃聞所未聞。

    至此,嘉靖帝終於實現“父入太廟”的目標,而從其內心來講,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彰顯自身皇位是來自生父一脈,既非伯父孝宗也非堂兄武宗,現在想來實在牽強可笑。長達20年之久的議禮之爭,自此畫上句號,直到1644年明朝結束,其父睿宗的神牌也未被撤出太廟。

    嘉靖的一生,雖然前半段有過改革也確有成效,但在宏觀上並未有令人稱道的豐功偉績,反而為人們所熟知的,是他晚年的篤通道教,寵信權宦,尤以長達20年之久的大禮議而著稱,此舉將他的“不按常理出牌,置宗法昭穆而不顧”體現地淋漓盡致。而因此成為世人所銘記之帝,實乃不勝唏噓。

    參考資料:

    《皇明祖訓》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

    【清】張廷玉《明史.世宗本紀》、《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金庸電視劇和電影中,讓你給劇中人的武功按照戰鬥力排名,哪些人能排前十,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