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數評時代

    照例先說結論:這真是一個神一樣的事件;但除了事件本身太過誇張,從傳播的角度來講,沒什麼不可能的。

    資訊是如何流動的?必定是從資訊豐富的一方流向匱乏的一方。就以我這篇回答來舉例子,你知道我接下來該寫什麼的話,就會不屑於去看,但你不知道我會說什麼,所以才有動力一點點看下去。

    這是一切資訊存在的基礎。媒體靠這個吃飯,他有你不知道的爆料要販賣給你,所以他才有價值;作家靠這個謀生,他能寫出讓你抓心撓肝的故事走向,所以才有人追;知乎也是靠這個聚集了大量提問者與回答者,掌握答案的人把自己的資訊分享給需要他們的人。

    這個去提問的女生剛好就是某種資訊匱乏的一方,如果她所需要的東西蘊含商機,那必定就被提供者抓住。知乎在這其中扮演了一個平臺的角色,只是這個角色不太光彩——不光是因為作為平臺對資訊和提供者稽核出現了問題,更關鍵在於此前知乎的包裝,“分享彼此的經驗、知識和見解”,迷信在其中屬於哪一類呢?

    如果是對迷信的研究,尚且可以歸納為對民俗、心理學、傳統文化發展的歸納和探索,但用迷信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那就顯然不屬於任何一類了。舉個例子,下面這種,純粹當作是觀點和案例的分享,而不涉及利用迷信解決具體問題和操作方法,這樣還是可以歸納為“經驗、知識和見解”一類的。

    所以對比起來,問題中遇到的真的用迷信去解決具體問題,而導致發生了生命危險的,顯然已經超出這個範圍了。嗯,就是在一個平臺上,利用資訊不對等斂財,甚至危及性命。

    這個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到這就已經說完了。再多說一點關於知乎的。

    如果是以前,誰會想到在知乎會上當受騙呢?但知乎的內容也已經出現問題,背後暴露出知乎對內容管理的問題更甚。

    比如此前的知乎女神詐騙案,就讓知乎名譽受損,似乎知乎是受害者;但另一方面,“分享你剛編的故事”是在說誰呢?並不是針對某個知乎帳號或者作者吧,平臺真的可以置身事外甚至扮演受害者的角色麼?如果資訊平臺沒有公信力,那何來受害者,這是杯具發生的基礎……

    再聯絡到百度魏則西事件,相關部門要求百度進行整改並加以處罰,針對的也都不是具體釋出者,而是整個內容釋出平臺。顯然,平臺所扮演的角色已經很清楚了。

    同理,知乎上出現這種事情,知乎該回避責任嗎?

    最後澄清一點,迷信和宗教不一樣。很多迷信喜歡找宗教碰瓷,也是因為宗教有公信力可以供他們消費,甚至為他們背書,但迷信是迷信,宗教是宗教。

  • 2 # 後浪後浪

    先說求醫的問題。俗話說病急亂投醫,在前網際網路社會,如果得了很難治的病,人們往往會四處打聽“秘方”、“偏方”,西醫治不了找中醫,中醫治不了找“大仙”,這都是事實。而在網際網路時代,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得了病之後“上百度”、“問知乎”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有些人對網上的資訊深信不疑,很多網傳的故事也都是“有圖有真相”,一字一句信誓旦旦,令人深信不疑。

    再說平臺稽核的問題。網際網路的特點是開放,如果一項服務需要人工稽核、人工審批,那麼運營成本是相當高的,而如果開放給公眾,任何人都可以編輯、提問、回答,對平臺來說,短期內是“小投入、大回報”,使用者規模、訪問量等指標都會蹭蹭蹭往上漲。有些領域是可以這麼玩的,但是醫療不行。

    為什麼醫療不行?醫療資訊是涉及公眾生命健康的關鍵領域,如果簡單從上學時間來說,要培養一個醫生的成本,要高於培養一名演員。演員裡有童星、少年出道,醫生裡沒有——醫生,或者說提供醫療服務的人,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教育和臨床實踐,不是誰想當醫生就能當醫生。

    那麼問題來了,當開放的網際網路遇到醫療服務,就涉及使用者和資訊審查的問題。使用者關於醫療、健康方面的問題,應該由專業醫生或醫療機構進行解答,這個群體應該是經過認證的,而不應該是開放的、無管制的。

    就目前來看,很多平臺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們並不是不知道稽核不力的隱患,而是——不想為此承擔高昂的運營成本。

  • 3 # 大頭菜ooO

    有病要去醫院,去公立醫院,很多人吐槽醫生態度差,檢查多,甚至限於水平也會有誤診。但是請相信,每一個醫生都想治好患者的病。如果連這點基本的信任都沒有,那就自己想辦法吧!

    醫學分類很細,並且是一個學無止境的專業,可以自己查一些資料增加自己對疾病的瞭解,但是請看官方課本和一些專業的醫學文獻。不信廣告,不信大v,不信部落格。真正的醫生,絕對不會僅憑網上的三言兩語就給你用藥推薦治療方案的!

    或許,智商稅真的不僅存在於傳說中。

  • 4 # 請給我一個大大大的贊

    為什麼說知乎是下一個百度,大家首先還要了解一下魏則西事件。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魏則西罹患“滑膜肉瘤”,輾轉多家醫院,病情不見好轉,透過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醫生稱從國外引進的療法可“保20年”在接受4次治療、花費20餘萬元後,仍沒有明顯效果,魏則西於4月12日去世。這也是百度為什麼會一時間股價大跌,社會道德譴責的爆發點,也是為什麼知乎會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百度的說法。

    女子知乎求醫跳大神事件和百度魏則西相同。

    網路的發達,帶來的不止是各種醫學的開發和進步,但是同時也滋生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病人的弱點。經過網上包裝過度虛假宣傳自己。為了讓患者更加相信自己好讓其掏腰包,不得不吹噓自己的神丹妙藥,其實真正的療效一點也沒有,甚至可能還是致命的毒藥。但是各個平臺對於這樣的虛假宣傳卻是置若罔聞,沒有絲毫的監管行為。任其自由發展,瘋狂斂財。這不僅是對虛假宣傳的一種無形支援,還是對每一個生命的漠視。

    從源頭抓起才是最有效減少受害者的途徑

    百度過後就是知乎,就算不是知乎,下一個平臺也會爆料出同樣的新聞,終究而言是各大平臺監管的缺失,只有從源頭抓起才能最有效的控制虛假宣傳的假醫院,假醫生。狠抓很打一批,提供更多的舉報途徑。才會減少類似的事情發展,不能讓患者既去了錢,又去了身體,每個平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擔當,讓網路更加純淨起來。

  • 5 # 愛太陽的小番茄

    從客觀上來說,知乎和百度的性質和定位不同,兩者只是在某些功能上有重合的地方,不能做對比,也不能說知乎是下一個百度。

    百度的定位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其中很多內容還是真實的,很有參考價值的。

    百度的資訊量極大,因此內容也良莠不齊,也會出現很多廣告等等,因此大家在看的時候也不能一味的以此為標準或參考答案,應該有辨別真偽的能力。

    知乎的定位是知乎是網路問答社群,連線各行各業的使用者,使用者分享著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網際網路源源不斷地提供多種多樣的資訊。 準確地講,知乎更像一個論壇。

    在知乎剛盛行時,知乎被稱為“精英聚集地”,很多業界大咖在知乎分享經驗和知識,那時候的知乎精英內容還是有很多的,是學習漲知識的好地方。隨著知乎走進大眾的視野,越來越多人接觸,知乎上的故事越來越多的,知識越來越少。因此建議各位還是看看就好,不要太推崇。

    網路的發展確實讓人們接受資訊越來越迅速多樣,但是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應該擦亮眼睛,尤其是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先求證再決定自己相不相信,要不要有下一步的舉動。

    (此乃本人觀點,不喜勿噴)

  • 6 # 布衣神算

    她這是真遇到騙子了!如果人本身感覺不舒服,應該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確診病因,是不是本身病,如果是本身病就應該在醫院徹底治癒。之所以會被騙,就是因為患者有個概念根深蒂固:去醫院沒病的人也會檢查出來幾個毛病。所以才讓僥倖心理有機可乘!如果是那種明顯不正常的症狀,但是醫院也給檢查不出來什麼原因,這種情況下是可以去試試民間的“方法”的,畢竟還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但是像這種自制仙丹賣五千元,應該是騙人的!就算中了邪,也不是這樣治的-_-!!

  • 7 # 天太2

    女子知乎求醫遇“跳大神”患急性肝炎。這則訊息反映了一個網路醫療廣告問題。醫療廣告剛出現時,就引起醫學界的詬病,很多資深的,真正的醫界前輩是反對醫療廣告的,這主要是醫學的特殊性所決定的。這就是真正的醫療機構沒人做廣告,而一些似真似假的診所,私人醫療機構廣告滿天飛的原因。由於媒體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登上媒體的廣告一開始都很成功。不僅老百姓信,有很大一部分醫護人員也信。

    有一次領導派我出差去某地買一種膏藥,治癌症的,我一聽就笑。要這種藥的是辦公室的一個同事,他從一本雜誌上看到的。賣膏藥的診所設有一所衛校。我去了時正好碰上一個在衛校當老師的同學,一說,同學就說是騙人的。進去一看,賣膏藥生意平淡,就我一個買膏藥的人。拿回幾十帖膏藥不用說屁也不頂。

    後來這個辦公室的同事又拿出一張報紙,上面登著一個拿獎盃的人佔了一個版面,我又幫他去買。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農家院子,有個20多歲的人坐診,問專家呢?說去美國了。還是買藥,拿上藥出來上廁所,發現廁所是用玉茭杆圍起來的。廣告上登的那麼風光,全是騙人的,自然,辦公室的那位,也因為是食道癌要了命。如果不是這些騙人的廣告,也許還不至於死的那麼快。

    假如給假冒偽劣商品做廣告是騙錢的話,那麼,給醫騙,藥騙,“跳大神”騙就是騙錢和害命了。無論是誰,做這種有違良的廣告都是不對的。

  • 8 # 每日人物

    首先,還是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新聞事件。

    近期,在深圳打工的小郭在知乎上發帖,稱自己在某寺廟燒香之後經常被“鬼壓床”,希望有人能幫助。隨後,網友宋先生回覆小郭,稱小郭是“鬼上身”,並要求小郭聯絡他。小郭和宋先生在微信上進行了一系列溝通,宋先生認為小郭“附體很嚴重”,必須要吃藥,並且要求小郭用4.5g的鉛丹“兩倍藥量服用一週”。小郭在服藥過程中感到身體不舒服,詢問宋先生但是都被搪塞過去了。後來,小郭發現自己的症狀和鉛中毒非常相似,前往醫院後被確證為“急性肝損傷”。而宋先生在收取了小郭5千餘元法金後,拉黑小郭,並消失不見。

    我們非常容易由此次事件聯想到百度此前的魏則西事件,但是客觀來說,這次事件和魏則西事件屬於全然不同的兩種性質,知乎和百度也屬於兩種不同的運作模式。在魏則西事件中,讓魏則西最終上當的幕後推手是百度的競價排名體系。這套體系完全受商業邏輯支配,誰出價高誰就可以買到關鍵詞、拿到推薦位,而莆田系醫院恰恰包攬了當時相關關鍵詞的前幾條連結。在這個過程中,百度相當於一塊廣告牌,但在決定哪家的廣告可以登出時,必要的審查與平衡機制缺位了。而知乎始終作為一個網路問答社群而存在,平臺上的的提問與答覆均屬於使用者的個人行為,答覆的排序由答覆本身收穫的“贊同”和“反對”決定,並不存在收費排名的問題。

    那我們又為什麼會覺得兩起事件很像呢?

    因為他們都挑戰了我們心中對於一個“權威”平臺的信任度。它促使我們在心底提出疑問:如果不對UCG內容嚴化管理,知乎和“百度知道”的區別又在哪裡呢?

    和小郭一樣,許多網民對知乎的認知還停留在知乎剛剛起步的階段,當時知乎的定位是精英社群,“內容質量高”“乾貨多”。但實際上,隨著使用者數量的大幅增長,知乎已經完成了向大眾化知識平臺的轉型。而在這樣的轉型過程中,知乎始終沒有對使用者的註冊設限,魚龍混雜的現象也難免暴露出來。知乎上的提問大量重複、沒有營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一個“新聞APP”,充滿了“如何看待+新聞標題”組成的問題;而知乎上的回答質量更加良莠不齊,雞湯文、營銷文、抖機靈滿天飛,再加上“贊同”排名的激勵,也難怪知乎網友間會流傳這樣一句話: 知乎,與世界分享你剛編的故事。

  • 9 # 琉璃境界

    知乎沒有收費排名就沒有多大責任,雖然這位女生的遭遇挺讓人同情的,看心理醫生更好些吧,也可以讓家人晚間陪伴,度過這段時間

  • 10 # 忘不了那座山

    就事論事回答,於事無補,這類奇葩的悲劇過去曾發生,將來也可能再發生,知乎是不是下一個百度,全憑網站是純粹無德的商家,還是利國利民又適得其所的良心傳媒。

    網路給了一些精英展示才華的機遇,他們既要為千萬的網民憂世憂國的話語表達提供平臺,為他們解困難題提供資訊,又要維護平臺的正常運作,獲得適當的利潤。在這兩者之間,他們的側重點,決定了他們是短視還是致遠的命運。

    網站的信譽如企業產品的質量和售後,形同生命。生存和利潤也許是目標,社會責任是靈魂,堅守正義的靈魂,生存和利潤都不是問題,民心是萬能之本。

  • 11 # 才高八斗小智障

    其實怎麼說呢,也許很多人對受害人恨其不幸,可憐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吧。但是個人感覺其實除了受害人和大眾每個人反思外,某些沒有任何公德和良心的個人和組織更加應該負起責任。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每個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和環境下都有可能發生某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還是真誠的勸勸那個能力大的個人或組織,也許您自己不在乎,但是請為自己親戚朋友想一想,為自己的後人想一想。您的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這個社會給了您財富,也希望您善用這些財富,父母給了您智力,您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您自己付出了努力和辛苦也當思之不易,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多多幫助一些千千萬萬跟您當初類似的努力著和奮鬥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BC紀錄片有哪些系列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