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暗夜9527
-
2 # 經常用了
中途島,面積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該島距美國舊金山和日本橫濱均相距2800海里,處於亞洲和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故名中途島。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中途島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也將唇亡齒寒。中途島海戰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環礁的攻擊,還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所以這場仗可說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一些軍事學者也認為,如果日本海軍威脅或者真的攻擊美國西岸的話,便會迫使美國把急需送往歐洲前線的軍事配備轉移到美國西岸,會影響整個二戰結局。
中途島海戰簡介:美軍以弱勝強戰勝日軍聯合艦隊
位於太平洋“心臟地”的中途島,距離最近的大陸也有3200多公里。在人類到來前,這個因海戰而為世人所熟知的小島的主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飛鳥——信天翁。然而,1942年6月4日,這一天中途島天空的主人卻不屬於白色的信天翁——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戰鬥群對戰,在中途島周邊海域打響。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此後3個多月裡,日本佔領了東自威克島、馬紹爾群島,西至馬來半島、安達曼和尼科巴各島,幾乎完全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獲得了重大勝利,但美國航空母艦當時不在港內,一艘也沒有受到損失。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決心摧毀美國航母艦隊。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拿下位於夏威夷群島東北方的美國重要航空基地——中途島。
雖然攻擊中途島的計劃被列為日本最高機密,但美國海軍情報局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合作,於1942年5月——中途島海戰打響前夕——成功破解了日本海軍通訊系統部分密碼,並判明瞭日本下一步的行動目標。依靠這一情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大黃蜂”號以及因為參與珊瑚海海戰而正在珍珠港進行大修的“約克城”號,再加上約50艘支援艦艇,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方向,伏擊前往中途島的日本艦隊。
戰鬥過程驚心動魄,攜4艘航母之威來襲的日本航母編隊與以逸待勞的美軍航母編隊展開激烈對決,數百架戰鬥機、魚雷機、俯衝轟炸機交錯攻擊。然而,擁有情報優勢的美華人笑到了最後,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美國海軍首腦評價道:“中途島戰鬥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了日本的長期攻勢,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
“南雲艦隊中彈時,一航戰的換彈(炸彈換魚雷)尚未完成,攻擊隊正在準備起飛,第一架戰鬥機滑出甲板時中彈的說法雖然普遍,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架戰鬥機屬於艦隊直掩機,而不屬於對美特混艦隊的攻擊機隊的護航機。”
根據赤城艦橋上的瞭望員證詞,中彈瞬間,赤城飛行甲板上,連一架攻擊機都沒有。只有3架零式戰鬥機。其中1架似乎屬於為第2攻擊隊準備的掩護機,但無法斷定。因為當時為第2攻擊隊準備的護航戰鬥機,幾乎都在上空掩護艦隊。另外2架,可以斷定屬於剛剛降落下來,補充彈藥燃料的直掩機。
而據飛行員證詞,當時起飛的1架零式戰鬥機,是因為其飛行員發現了正俯衝下來的美軍飛機,而立刻跳上眼前飛機起飛。可以證實,赤城中彈前,其甲板上只有3架零式戰鬥機,而且都沒有飛行員。第2攻擊隊的97艦攻飛行員,正在待機室裡等待起飛。
實際上,赤城等航母飛行員的傷亡並不大,這也證實了他們當時應該不在飛機座艙裡,因為如果他們在整齊排列在甲板上的飛機座艙裡,中彈後,在極短時間內便被陸續引爆的飛機將會大批殺死其飛行員。
加賀航母中彈瞬間,甲板上是否已經排列滿第2攻擊隊的飛機,目前沒有準確說法,但有證詞說97艦攻在升降機的時候中彈。
蒼龍中彈瞬間,有證詞說“甲板上有10架左右艦攻”。這可能是第1攻擊隊返回的艦攻剛剛降落,或者是為第2攻擊隊準備的“99俯衝轟炸機”。不管怎麼說,都不能證明第2攻擊隊還有5分鐘就能起飛。
而且,如果1,2航戰是在“命運的5分鐘”內中彈,那麼沒有中彈的飛龍應該在5分鐘內起飛全部的第2攻擊隊戰機。但實際上,飛龍第2攻擊隊的開始起飛時間,是在3艘航母都中彈後的30分鐘。由此可見,至少飛龍也絕對不是還有5分鐘就能起飛其攻擊隊。
至少可以下一個結論——3艘航母中彈的時刻,蒼龍、飛龍的第2攻擊隊的起飛至少還需要30分鐘,而赤城、加賀則需要更多時間。
據赤城koto中尉證詞,“還有5分鐘,大概是還有5分鐘,機庫內的攻擊機隊就能完成其炸彈換魚雷的工作,然後要把一架架飛機,透過升降機提升到甲板上,在起飛位置排列好,完成試執行,然後起飛,這最少需要30分鐘的時間。”
當時第1航空艦隊第2航空參謀(第一參謀是源田)yoshioka少佐,在回答戰後委員會提問的時候,說“命運的5分鐘都是胡扯”。
即使有“命運的30分鐘”或者“命運的60分鐘”存在,“命運的5分鐘”也是絕對不存在的。這大概是日本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命運的5分鐘”意味著“本來我們能贏”,“只是一點點的厄運”的日本人的主觀願望的投影。
再三再四的提起,論證“命運的5分鐘”的日本生還將校,委員會曾經調查過他們在中途島戰役的戰鬥崗位,以及是否目擊等問題的回答,實際上,他們的崗位以及是否目擊的回答,決定了他們都不能支援“命運的5分鐘”一說。
中途島海戰日軍的目的:徹底控制整個西太平洋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開始,發動了太平洋戰爭,以後在3個多月的時間裡便佔領了東自威克島、馬紹爾群島,西至馬來半島、安達曼和尼科巴各島,南至俾斯麥群島地區,幾乎完全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
在這幾個月裡,日本軍隊每取得一次勝利,被戰爭狂熱煽動起來的東京市民就排著長隊,揮舞著紙製太陽旗,湧到皇宮門前舉行祝捷大會。然而,在這些熱鬧歡騰的背後,有一個人總顯得心事重重。此人便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後,他就曾冷靜而清醒地指出:我們只是喚醒了一個巨人,必須在巨人尚未起身之前,完成襲擊珍珠港未竟之事業,徹底擊毀美太平洋艦隊。因此,山本竭力贊成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少將提出的進攻中途島的計劃,認為若能佔領該島,則既可將該島作為日機空中巡邏的前進基地,威逼夏威夷,又可誘出美艦隊,在決戰中予以殲滅。
珍珠港事件後,羅斯福總統決定由切斯特.尼米茲接替金梅爾出任美太平洋艦隊的司令,他對尼米茲說:“到珍珠港去收拾敗局,然後留在那裡,直到戰爭勝利”。臨危受命的尼米茲到任後,很快組織了只有4艘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的艦隊。這支艦隊襲擊了在中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緊接著實施一項令人震驚的作戰計劃——轟炸東京。
1942年4月18日,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16架B25式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投下炸彈和燃燒彈後順風直飛中國。這次空襲震動了日本朝野,也刺激了山本,使他更加堅定了要進攻中途島的決心。4月28日,山本在其旗艦“大和”號巨型戰列艦上召開海軍高階將領會議,確定了進攻中途島的具體作戰計劃:先派遣一支艦隊進攻阿留申群島,在該群島的阿圖島、基斯卡島登陸,以此為誘餌,將美軍艦隊的注意力引到北面去,然後以主力艦隊趁機奪佔中途島。作戰日期初步定在6月初。5月5日,日本海軍軍令部發布了《大本營海軍部第18號命令》,正式批准中途島作戰計劃,並被命名為“米號作戰”。
正當山本謀劃此次行動時,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戰鬥爆發,這是人類歷史上航空母艦的首次大規模交鋒。日本艦隊在實施其佔領澳洲的第一個步驟——進攻莫爾茲比(新幾內亞首都)港口,途中遭遇弗蘭克·弗萊徹少將率領的兩艘美國航空母艦“約克城”號及“列克星頓”號,這兩艘航母由7艘巡洋艦護衛。美國擊沉了日本航空母艦“祥鳳”號,嚴重損傷“翔鶴”號,但失去了“列克星頓”號。珊瑚海戰鬥對於阻止日本入侵澳洲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也增強了山本徵服中途島的決心,他欲在那裡建立一個飛機場,作為打擊所有來自美國基地的船隻。山本從各個角度分析了他的戰略戰術。首先,對遠離阿拉斯加、由美國控制的阿留申群島進行了牽制性進攻,希望以此分散美國整個艦隊對中途島的注意力。但美國設法截獲了日本高階指揮官之間的通訊資訊,發現了山本的計劃,因此,尼米茲決定對阿留申群島不採取任何行動,而將3艘航空母艦及8艘巡洋艦派往中途島。
6月4日凌晨日本第一攻擊波機群36架俯衝轟炸機、36架水平轟炸機和36架零式戰鬥機開始從4艘航空母艦上同時起飛,108架艦載機在永友文市海軍大尉的率領下出發攻擊中途島。南雲中將命令偵察機搜尋東、南方向海域,第二攻擊波飛機提到飛行甲板上,準備迎擊美國艦隊。但是重巡洋艦利根號的2架偵察機因為彈射器故障,起飛時間耽誤了半個小時,築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生故障中途返航(這架飛機本應該正好搜尋美國特混艦隊上空),給日本艦隊埋下禍根。
6月4日拂曉
中途島派出的“卡塔林娜”式偵察機發回發現日軍航空母艦的報道,斯普魯恩斯少將立即做出反應,準備攻擊日軍航母(其實法蘭克·弗萊徹海軍少將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但是斯普魯恩斯首先發動空襲)。美國艦隊因為已經破解了日本海軍“JN-25”的通訊密碼,而對敵人的計劃瞭如指掌。
6月4日清晨
日本艦載機向中途島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駐紮在中途島的美軍戰鬥機也全部升空,迎擊來犯的日本戰機。美軍的轟炸機,包括了B-17型轟炸機也向日本艦隊發動還擊。
7時整
友永丈市大尉率第一攻擊波機群準備開始返航,並向南雲中將發出了需要進行第二次攻擊的電報。
7時06分
由戰鬥機、魚雷機、俯衝轟炸機所組成的117架戰機,從斯普魯恩斯少將所率領的第16特混編隊大黃蜂號及企業號升空,奔向200海里外的南雲艦隊。8時40分,15海里以外的弗萊徹少將率領的第17特混編隊約克城號起飛了35架戰機。
7時10分
首批從中途島起飛的10架美軍魚雷轟炸機出現在南雲艦隊的上空。美軍飛機排成單行,撲向日航空母艦。在日軍戰鬥機的截殺和日艦猛烈的炮火下,很快就擊落了7架。友永的報告和美機的攻擊,使南雲中將相信中途島的防禦力量還很強,於是決定把原來準備用於對付美艦的飛機改為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轟炸。此時,他仍然沒有發現美軍艦隊。
7時15分
南雲下令赤城號和加賀號將在甲板上已經裝好魚雷的飛機送下機庫,卸下魚雷換裝對地攻擊的高爆炸彈。
7時30分
南雲接到利根號推遲半小時起飛的一架偵察機發來的電報,距中途島約240海里的海面發現10艘美國軍艦。南雲命該偵察機繼續查明敵人艦隊是否擁有航空母艦,同時命令暫停對魚雷機的換彈。就在南雲等待偵察機的偵察結果時,空中再次響起了警報。40餘架從中途島起飛的美軍B-17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撲向南雲的艦隊。由於美軍的轟炸機沒有戰鬥機護航,結果很快的就被南雲派出的零式戰鬥機擊退。
8時15分
南雲終於接到了偵察機傳來的報告:美軍艦隊裡確實有航母的存在。南雲下令各艦停止裝炸彈,飛機再次送回機庫重新改裝魚雷,日本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片混亂,為了爭取時間,卸下的炸彈,都堆放在甲板上。
8時30分
空襲中途島的第一攻擊波機群返航飛抵日本艦隊的上空。還有那些保護航空母艦的戰鬥機也需要降落加油。南雲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司令山口海軍少將向南雲建議“立即命令攻擊部隊起飛”。第二批突擊飛機換裝魚雷還沒有完成,如果馬上發動進攻,也沒有戰鬥機護航。而且艦上的跑道被起飛的飛機佔用,那麼油箱空空的第一攻擊波機群會掉進海里。南雲決定把攻擊時間推遲,首先收回空襲中途島和攔截美軍轟炸機的飛機,然後重新組織部隊以進攻美軍特混艦隊。
8時37分,返航的飛機開始相繼降落在四艘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
9時18分
全部飛機的作業完畢。南雲命令艦隊以30節的航速向北航行,以避開再來攻擊的美機,準備全力進攻美軍特混艦隊。
9時20分,掩護日本艦隊的戰鬥機開始起飛。
中途島海戰的價值:成為整個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從事後的報道來看,美國轟炸機的這次打擊雖然沒有給日本航母艦隊造成損失,但給統轄這支艦隊的司令長官南雲中將嚇了一跳,他以後一驚一乍,指揮越來越亂。航空母艦最怕的是艦載機飛完一個輪次,回來續油或裝彈時,對方來轟炸,這時艦載機無法起飛,只有乾等著挨炸。也許只是湊巧,美軍轟炸機一批批的飛臨,尖厲的空襲警報一次次響遍整個艦隊。航母上的軍械士剛裝上魚雷,怕影響飛機起飛離艦,又匆匆卸下。這樣折騰了幾次,整個艦隊被調排得瘋狂暴躁,疲憊不堪。
當日本航母正在採取一系列緊急行動時,美國航母也在緊張地期待著。偵察機不斷提供準確情報,美華人按兵不動。他們知道,這是一場死亡遊戲,誰準確把握出擊時機,誰就能得分。
當從中途島返回的最後一架日軍飛機降落到航母甲板之後,美國的15架劫掠者魚雷轟炸機出現了。這是行將過時的機種,又沒有戰鬥機護航,是來送命的。50架零式戰鬥機迎上去,當15個小黑點中的最後一個化為一縷煙火消失殆盡時,日本水兵齊聲喝彩,采聲未絕,兩隊美國魚雷轟炸機又排成單列飛來。零式戰鬥機又撲上前去,美國轟炸機被猛烈密集的彈雨一架一架地擊毀,所施放的魚雷全部被規避,沒造成任何傷害。美國轟炸機群幾乎全軍覆沒,當僅存的幾架搖搖晃晃地飛走後,激戰的喧囂逐漸平息下來。零式戰鬥機回到母艦上加油,有功人員受到陣陣歡呼。但他們突然間聽到了不祥的聲音。
就在這時,從企業號和約克敦號起飛的轟炸機群悄悄地逼近了,它們恰恰在日本人無法還手的最佳時機來到。從空中望下去,龐大的日本艦隊排成一個環形,護衛圈的當中是4艘航空母艦。所有飛機都整齊地排在甲板上,它們剛打完勝仗,這是最安逸的時候。美國俯衝轟炸機從晴空呼嘯而下,沒有一架零式戰鬥機來得及起飛迎擊,艦上的高炮直到最後一分鐘才開火。
南雲的旗艦赤城號是頭一個報銷的。炸彈穿透了甲板,在艦體深處爆炸,引起艦內的炸彈爆炸,艦體由深處引起一陣陣顛簸,把燃燒的飛機抖落進大海。僅僅6分鐘,它就完了。接著是加賀號迅速下沉。與此同時,蒼龍號也成了一座爆炸燃燒的地獄,它的欲裂殘斷的巨大屍骸燃著熊熊烈火漂盪在波光粼粼的太平洋上。
僅存的飛龍號航空母艦上,飛行員聽到這樣的訓示:他們是日本國僅存的航母飛行員了。他們受命炸沉美國航母約克敦號。飛龍號找約克敦號拼命去了。約克敦號捱了幾顆致命的炸彈,卻還沒有沉沒,但艦長不得不發出棄船的命令。
就在飛龍號找約克敦號拼命時,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上的所有飛機都被調集起來,它們從午後的太陽中鑽出,衝向飛龍號。飛龍號上的零式戰鬥機與兩艘航空母艦的飛機戰鬥已是力不從心,不大會兒,從中途島飛來的空中堡壘也加入了戰鬥。隨後,更多的空中堡壘飛臨戰場,它們竟然是從遙遠的珍珠港趕來的。這時,空中已沒有零式戰鬥機,飛龍號只是個任由美國轟炸機擺佈的軀殼了。
隨著4艘航母的毀滅,山本知道拿下中途島無望了。日本艦隊已到達中途島的外圍,他卻連炮擊中途島的命令都沒有下,6月5日凌晨3時,他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取消中途島的佔領行動。”接著,日本艦隊便掉頭往回疾駛。美華人卻也沒有追。
此戰中,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1艘、飛機150架、兵員3500餘人。美軍損失航空母艦“約克敦號”1艘、驅逐艦1艘。
但對於日本軍國主義者來說,中途島之戰真正使他們痛心的,還不在丟了幾艘航母和幾百架飛機,而是損失了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機務人員。而對大日本帝國來說,威風被打掉了倒在其次,重要的是,在中途島前,它企圖稱霸太平洋的行徑被截止在中途!”從此,日軍被迫轉入守勢,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轉折。
中途島海戰的結果和意義:日軍失去了戰略主導權
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日本海軍從此走向了失敗。為了掩護自己的慘敗,避免挫傷部隊計程車氣,6月10日日本電臺播放了響亮的海軍曲,並宣稱日本已“成為太平洋上的最強國。”當慘敗的艦隊疲憊不堪地回到駐地時,東京竟舉行燈籠遊行以慶祝勝利。美國海軍首腦事後評價道:“中途島戰鬥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了日本的長期攻勢,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同時,此戰還給日軍高層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創傷,這一痛苦的回憶直到二戰結束一直揮之不去,使他們再也無法對戰局做出清晰的判斷。
美國著名海軍歷史學家塞繆爾·E·莫里森把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勝利稱之為“情報的勝利”。美國海軍提前發覺日本海軍的計劃,是日本海軍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莫里森還認為但是從中途島海戰日軍高炮沒有阻止一架轟炸機投彈,以及馬里亞納海戰中高炮僅造成了數架美機的損失來看,不宜對戰列艦編入航母編隊在防空中發揮的作用過高期待,公平地說,美華人的艦載高炮在換裝威力巨大的博福斯40毫米及配備近炸引信前也十分差強人意。而且日本和美國戰前都在進行戰列艦建造競賽.
日本海軍計劃最明顯的失誤是分散部署兵力,聯合艦隊各部隊在相隔很遠的距離上單獨作戰,而美國海軍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聯合艦隊的優勢被削弱了。日軍計劃另一個失誤是,進攻中途島本來是誘使敵艦隊決戰,可卻給航空母艦套上支援佔領中途島的任務,並一相情願的認為在中途島受到攻擊以前,敵艦隊不會離開其基地。日軍偵察搜尋計劃同樣不利。最後導致南雲遇到進退維谷的難題和來回換裝魚雷、炸彈的尷尬局面。
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實力對比。日軍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此次海戰的特點是雙方海上戰鬥編隊在艦炮射程之外,以艦載航空兵實施突擊。日軍失敗的原因是過高估計己方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同時在兩個戰役方向作戰,兵力分散;情況判斷錯誤,認為美國航空母艦來不及向戰區集結;通訊技術落後,缺乏周密的海上偵察,直至關鍵時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艦的位置;戰場指揮不當,決心多變。美軍獲勝的原因是掌握日軍進攻企圖,及時集結兵力待機;在魚雷機大部損失的情況下,轟炸機連續俯衝轟炸,導致日軍魚雷機連機帶雷爆炸,航空母艦被徹底摧毀。
中途島海戰中的南雲忠一:並無明顯的指揮過錯
中途島海戰,一向被認為是太平洋戰爭轉折點,本身就引人注意。尤其是該戰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二次航空母艦對戰,其規模大,作戰過程曲折,又是“以少勝多”,更是吸引了無數愛好者的研究探索。長久以來,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淵田美津雄以當事人、赤城號飛行隊長以及珍珠港空襲指揮官身份故意編造的若干謊言如“命運五分鐘”之類,導致大家長期受一些偏見和誤解影響,認為中途島海戰是美國在劣勢下,由於南雲的指揮失誤而打贏的,甚至認為如果南雲如果全聽山口的意見,可能中途島海戰日本就能獲勝。本來,南雲作為積極鼓吹對外擴張的日本侵略軍的指揮官,為他本人的名譽作若干辯駁並無太大意義,但中途島海戰作為一次重要海戰,其臨戰指揮的得失卻非常有研究價值,故而作此文章。
一、中途島海戰開戰前就註定日本必然遭受慘重損失的戰略戰術失誤
中途島海戰開戰前,日本聯合艦隊一系列戰略戰術決策出現嚴重失誤,註定了中途島海戰,哪怕南雲臨戰指揮非常得當,也必然遭受慘重損失。(注:美國破譯日本電報,從而獲悉日本作戰計劃,這一點雖然是中途島海戰日本勝敗的最關鍵因素,但此並非日本海軍的戰略戰術決策錯誤,在此要特別說明)
1、進攻中途島本身就是大錯
山本五十六寄希望進攻中途島,從而引出美國航空母艦艦隊,一戰消滅美國海軍有生力量,從而儘可能在短期內迫使美國求和。這個思路本身就很有問題。日本以往兩次賭國運的大戰,都是透過一次海戰的勝利(黃海、對馬)從而消滅對方海軍的主要有生力量,進而獲得優勢,在總體實力不如對方的情況下迫使對方求和,贏得了巨大的戰爭紅利。因此,日本海軍錯誤地總結經驗,一直寄希望於一、兩次決戰來消滅美國海軍,迫使對方求和。
但從實際情況看,如果美國事先不知道日本的作戰計劃,日本進攻中途島,美國未必派航空母艦來應戰。因為中途島遠離日本本土,日本無論是維持對中途島的後勤補給(這對日本來說,絕對是不可承受之重),還是派出艦隊在中途島周圍反覆和美軍角逐,都非常困難。而日本的軍力國力,又是根本無法進攻美國本土,甚至連進攻夏威夷都難以承擔(光夏威夷裝備的岸防火炮,日本出動所有BB和CA都打不過;而且日本海軍很難維持10多萬軍隊進攻夏威夷需要的兵員運輸和後勤補給)。故而美國完全可以等日本艦隊撤退後再來收復,或者以夏威夷的陸基空軍反覆轟炸,癱瘓中途島的作用。
如果要繼續打下去,其實日本軍令部傾向於進攻西南太平洋的決定更合理,沿西南太平洋諸島進攻攻略,可以有效切斷美國和澳洲之間的聯絡,而且可以得到附近日本陸基機場的支援。即使美國從中太平洋進攻,也很方便北上支援。而且,能更方便地獲得燃油支援。反之,如果美國來進攻,則其遠離母港,且無法得到夏威夷陸基機場的支援。與中途島相比,攻守之勢頓時逆轉。歷史上,以聖克魯斯海戰的戰況論,日美的軍事實力在此時其實相差不大,如果日本多4艘航空母艦,瓜島一戰美國就難以獲勝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日本海軍還是堅持錯誤的戰略方針,寄希望於一、兩次決戰來消滅美國海軍,迫使對方求和,每次都是和美國硬拼飛機、艦艇的話,戰敗的結局還是難以避免。畢竟雖然在前期作戰中日本在戰術上都能小佔便宜,但由於美國的軍力恢復能力遠非日本可比,所以日本的精銳艦隊和兵員越來越少,而美國雖然在戰鬥中損失可能比日本多,但軍力卻越來越強。長此以往,哪怕日本每戰必勝,美國靠熬時間也能戰勝日本。
從這個角度看,哪怕中途島是美軍慘敗,日本毫無損失而美國3艘航空母艦全沒,美國也能靠熬時間下餃子戰勝日本,所以真正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不在中途島,而在珍珠港。
2、戰前和戰時分兵進行其他作戰時重大錯誤
按照山本五十六的思路,既然認為中途島海戰是重中之重,必須一戰定乾坤,迫使美國求和,就不應該在戰前和戰時分兵進行其他作戰。
比如在戰前,分出五航戰到珊瑚海海戰,就是重大錯誤。如果五航戰在珊瑚海海戰出現了重大戰損,必不可免對中途島海戰的順利進行產生重大影響。即使沒有遭到重大損失,也會耽誤軍艦的正常保養、備戰和作戰人員的休息調整,實屬重大失策。最終果然是遇到最嚴重的後果——五航戰全體無法參加中途島海戰,南雲的臨戰用兵立即捉襟見肘。試想,如果五航戰參戰,進攻中途島的第一波將多50%力量,可能就不需要第二波補充攻擊,南雲的第二波就無須反覆換彈,能立即出動;另外,南雲艦隊的戰鬥機掩護力量也將多50%,美國的攻擊將無法取得歷史上的效果;哪怕是美國艦隊仍舊第一波擊中日本3艘航空母艦,面對日本3艘航空母艦而非1艘的反擊,美國艦隊很難像歷史上一樣只付出1艘航空母艦的損失就全身而退。
又比如在戰時,為了滿足軍令部的要求,又將2艘航空母艦和相當兵力調去攻擊阿留申,再次造成不必要的兵力分散(在此說明一個長期以來的謬誤:攻擊阿留申並非為了將美國艦隊調動到阿留申,待佔領中途島後再殲滅從阿留申趕來救場的美國航空母艦艦隊,而僅僅是日本海軍軍令部批准中途島作戰的附加條件。從日本作戰計劃中就可以明顯看出:進攻阿留申和進攻中途島的時間差距不大,根本不可能起到調動美國航空母艦艦隊到錯誤位置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即如果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為了支援阿留申而駛出母港,得到中途島被炸訊息後又趕赴中途島,將使美國艦隊達到中途島的時間大大提前,反而不利於日本進攻中途島和消滅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的作戰進行)。
中途島海戰日軍透露出的問題:航空母艦存在缺陷
昭和17年6月20日,在中途島作戰返回後停泊在柱島的戰列艦“大和”艦上,召開了此次作戰中日本航空母艦脆弱性的研究會。研究會由一航艦參謀長草鹿主持,除了聯合艦隊內的有關人員外,中央有軍令部第二部長鈴木、航本總務部長大西、艦本第四部計劃主任江崎等,以及多位軍令部、艦本、航本部員來到艦上,會議連續進行了三天。
在這次研究會上,來自一航艦的生還者,就此次親身體會的喪失航空母艦的教訓、戰訓作了詳細陳述,指出航空母艦對火災的脆弱性。
艦本方面作了迴應,對目前正在建造、改造中的航空母艦怎麼反映這次戰訓,因完成時期的問題束縛而不得不考慮。這時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作了發言,作為艦隊方面,要有脆弱的航空母艦也能自如運用的自信。因此闡述了希望不考慮變更目前正在實施建造的航空母艦計劃,專心致志於盡早完成。
山本長官的這個希望也很空泛,之後日本海軍完成的正規航空母艦隻有一艘“大鳳”,其他的航空母艦雖然完成了,但是也沒有應該搭載的飛行隊,連那艘“大鳳”只出擊了一次就沉沒了。
實際上無需用中途島作戰來證實,關於航空母艦的脆弱性,從其出現的初期就有問題。根本就是以飛機的航空燃料為首,裝備的炸彈和魚雷可燃性高,存在容易產生引爆的危險,搭載大量飛機的航空母艦,在軍艦中被認為是脆弱的。
如果看此後航空母艦的潮流,結果是航空母艦沿著大型化的道路前進,這是從航空母艦運用上的優點選擇了作為戰術單位最小兵力觀點,大體上是各國共同的結論。沒有經過實戰洗禮發展的航空母艦,不知不覺有冷淡脆弱性問題的傾向,經中途島海戰清醒時,已經為時已晚。
可另一方面,也有像英國海軍一樣,從第二次大戰前就開始計劃強化對炸彈防禦力的裝甲航空母艦卓越級的實際結果,各個國家對航空母艦的想法存在這個那個的差別,日本航空母艦在脆弱性這方面最差,從後來的實際結果看也很明顯。
日本的航空母艦基本出自英國式設計,不久有了獨自的計劃。因為把搭載機收容在艦內作為前提,從搭載機數方面採用多層式飛機庫,通常二層。大型改造航空母艦“赤城”、“加賀”採用三層,而且飛機庫普遍是密閉式。作為火災對策,把升降機、飛機庫為界用防火門隔斷,設定一般的二氧化碳的消防裝置,中途島喪失的四航空母艦,也全部有這個裝備。
英國與日本也同樣採用密閉式二層飛機庫方式,但大戰中成為主力航空母艦的卓越級以飛行甲板為首在飛機庫周圍鋪設裝甲,比日本航空母艦的防禦力明顯提高。
另一方面,美國採用開放式一層飛機庫方式,飛行甲板本身沒有防禦甲鈑,但在下部設定一層迴廊甲板,飛行甲板本身的構造也比日本堅固。
在中途島海戰的喪失原因,全都由於炸彈貫通飛行甲板在飛機庫內爆炸,引燃了周圍準備起飛中的搭載機,招致引爆了炸彈和魚雷,使飛機庫火燒得更旺,火焰透過通氣口和送氣孔蔓延到其他無傷的區劃;同時由於熱氣和毒性氣體使機關區劃受損,造成不能航行,上部結構燃燒後不得不放棄,最終是一面保持漂浮一面經已方手自沉。
由於惡劣條件而受到了命中彈,最壞產生了大或小的的火災,如何縮小到最小受害。作為這個對策,即航空母艦防止火災對策,正在建造或正在計劃的航空母艦上反映的是以下三項。
(1)消防設施的改善以前的二氧化碳消防設施由於中彈產生破孔的話,消防的效果就困難了,新消防設施採用了泡沫式撒水裝置。
本裝置在飛機庫的前中後部,有各自獨立的動力源的泵驅動,預備噴出壓力10公斤/平方釐米的200噸內燃機泵,特別是中央部有排煙用的冷卻泵(200噸或400噸電動)的軍艦要利用。
噴射口設定在飛機庫頂棚的話,由於中彈等可能被破壞,全部設定在飛機庫兩舷的壁面,上下二層,約三米間隔,這些導管為防禦彈片是DS鋼板覆蓋的構造。飛機庫兩側以50米間隔左右交替設定保護的消防監視所,從這裡能操縱消防作戰。
泡沫實驗了碳酸鋁和碳酸氫鈉的混合液和肥皂水,肥皂水被認為最好。將30%濃度的肥皂水放入到桶裡,與海水混合噴射,與空氣混合形成泡沫。
(2)不燃性塗料的採用實驗了種種不燃性塗料,以前使用的有機物因燃料溫度程度的差別,遇高溫得以燃燒,結果到現在為止作為備用水箱防滲用選用了金屬工藝漆。這個塗料是水玻璃與鋅粉末攙合,在使用時使鋅的含有量從60%降低為15%左右。
使用範圍以飛機庫、發動機調整所、輕質油泵室、輕質油庫等為首,還使用在船內通道、機艙、鍋爐艙、助機艙、工廠、彈火藥庫、居住區等吃水線上的各種倉庫等。這些舊油性塗料的剝離和新塗料的塗刷,不僅航空母艦,而且各艦總動員實施。與此相關,艦內的可燃物撤除也貫徹實施,也有極端的情況下,艦內居住區的傢俱等也被全部撤除,赤裸的鋼板當床鋪上席子居住的例子,但這樣過分的話,長期的艦內生活也是產生問題的。
(3)機艙、鍋爐艙送氣管道的改良以前的航空母艦,這些送氣管道幾乎普通設在煙囪舷的對舷,由於引起火災的話熱氣流入機關區劃,設立來自兩舷的送氣管道,能方便轉換了。
同時,在機艙和鍋爐艙的中央艙壁上部設定應急逃生口,使對舷的機關員的有可能逃生等,這是認識到防水上的缺點,實施了考慮人身安全的對策。
這些的對策全都被加入昭和18年以後服役的大小航空母艦上,中途島戰訓的確可以說很強烈,此後,日本航空母艦沒有因火災而失去。
海戰之後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攻防戰內發生的南太平洋海戰,實施運用了這個戰訓。貫徹始終的防火對策結果是,“翔鶴”儘管中彈四發,但短時間對滅火成功,機關可發揮全力,平安返回到特魯克。
中途島海戰影射出的日軍發展問題:方向出現偏差
關於“舊派”海軍人員過時的見解和他們的戰列艦至上論,在本書和其他文獻已經談得很多了。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去建造“大和號”、“武藏號”和“信濃號”超級戰列艦,使熱心航空事業的人大吃一驚。誠然,“信濃號”在建造中改成了航空母艦是明智的。不幸的是,1944年11月28日,“信濃號”剛剛下水十七天,在它服役和首航還不到二十四小時,便在東京灣被美國潛艇擊沉了。“信濃號”大概是歷來最短命的一艘軍艦了。
不論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好,還是由於科學技術發展引起的戰爭方式的變革也好,直到後來已經很晚的時候都沒有能影響“戰列艦至上論者”的思想。早在三十年代和中日戰爭時期,就已顯而易見,在現代戰爭中必須把航空兵當作一支實在的力量。太平洋戰爭開始後頭幾個月,日本航空兵獲得了了不起的成果和戰果,完全證實和加強了這種看法。但是,頑固派卻仍貶低飛機在戰鬥中的作用,他們認為,取得這些最初的勝利純屬僥倖。它們硬說,航空母艦的根本性質就是太經不起攻擊了。岸基航空兵航程有限,在廣闊太平洋上不能起重要作用,所以,海上戰爭的最後勝負仍然跟以往一樣要靠戰列艦。這些鼓吹者們相信,現代戰列艦的火力足以使他們能夠防衛自己對付敵機的空襲。
在天平的另一頭,那些鼓吹航空兵萬能論者說,他們把最初取得的空中戰果,作為單靠飛機和航空母艦就能打贏戰鬥和戰爭的證明。這種觀點也是很糟糕的,因為它完全不考慮戰列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本來應起的作用。結果是,飛行人員普遍認為戰列艦部隊完全無用,並引為笑料,把戰列艦部隊譏為“柱島艦隊”。
海軍航空兵確實已取代了戰列艦的地位,成了決定性的海上打擊力量。戰爭的最初兩天之內,日本海軍的艦載和岸基飛機分別在珍珠港殲滅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兵力和在馬來亞海上殲滅了英國遠東艦隊的戰列艦兵力,這些都有說服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美軍指向日本本土後,把日本打敗的攻勢作戰中所使用的也是艦載飛機和岸基飛機。在整個戰爭中都是如此。日本雖在戰爭初期取得勝利,使美國吃了虧,但後者卻從早期的痛苦經驗中吸取教訓,整頓了它的部隊,改變了舊有的東西,同時發展了他所沒有的東西,以贏得太平洋戰爭。
美國海軍與戰列艦使用,就是一個很生動的範例。海軍航空兵和航空母艦取得突出的重要地位,並不等於說擁有強大火炮的美國戰列艦就無所作為的,只能模模糊糊地盼望著能大模大樣打一仗。相反,在進攻日本島嶼之前,美國戰列艦巧妙地炮擊了日本的前哨島嶼。他們打得很猛,這是島上的日本守軍中任何人員還活著的人都能證實的。美國海軍還很好地使用戰列艦掩護航空母艦部隊。這些戰列艦的強大對空火網有效地阻止了日本飛機接近和攻擊美國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首腦並非不瞭解海洋戰爭中發生的變化,但他們似乎不願面對現實。例如,1942年3月1日,第十一航空艦隊參謀長大西瀧次郎海軍少將從南線調回東京,在途中曾向聯合艦隊司令部報告在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作戰的情況。他著重談到了在和敵人交戰中偏重面有了變化,說明水面炮戰比之空戰和空對海的作戰,退居次要地位。大西的意見遭到冷遇。這可從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海軍少將的反應中看到,他說,在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上,僅根據南線區域性作戰的情況作出結論,還為時尚早。宇垣的當天日記中的記載可以說明當時日本海軍上層對這個問題的思想。他在日記裡寫道:
“在廣闊太平洋上,只能小規模地使用岸基航空兵。我認為,單靠航空母艦不能為攻勢作戰提供足夠的航空兵力。福留(軍令部第一部部長)告訴我,島田(海軍大臣)主張停止建造“武藏號”,這個決定被他擱置了。大家都認為,戰列艦是有價值的作戰工具。除非我們有別的辦法制服別人的戰列艦,否則,我們必須保持自己的戰列艦實力。”
這就是戰列艦至上論者的堅定觀點。
.
中途島海戰中的心理博弈:日軍輸在狂妄自大上
從“滿洲事變”到1941年12月,日本除對弱敵取得輕易的勝利以外,沒有別的經驗。在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時候,它是有點擔心。開戰後的頭幾個月,日本接連獲得大勝,這使它自己和別的國家一樣感到意外。它最初對戰事的擔心於是很快便消失了。在繼續挺進的時候,國力的人民和前方計程車兵都歡欣鼓舞,沒有多久,他們就不再把敵人作戰和抵抗能力放在眼裡。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產生了一種輕敵的傲慢態度。到中途島海戰時,這種心理上狂妄自大的程度已達到了浸透作戰部隊的官兵的思想和行動中。這種過分自負的毛病就被很恰當地稱之為“勝利狂”,而它的流毒極廣,在計劃和執行中途島作戰的人員中都存在。
直到1942年春天,戰事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帆風順的。看來,制訂中途島作戰計劃的那些人完全是根據想象敵人大概會怎樣做,而不是敵人可能怎樣做或者有能力怎樣做來制定計劃的。進行艦隊決戰是我方追求的目標,而達到這個目標的辦法是攻敵要害。如果敵人不出來保衛中途島,那也很好,我們可以把該島和北面的阿留申群島幾處基地據為我方的前哨據點。這樣我方防禦圈可以延伸,我們可以沿夏威夷一線推進,直到敵人最後被迫出來決戰為止。可是,在這樣的設想中,我們卻沒有看到敵人的行動可能和我們所預料的不一樣。不光是聯合艦隊這樣盲目;軍令部發言人在一次中途島作戰陸海軍聯席會議上也宣稱:“在這次作戰中,我們最擔心的是敵人不願和我們的艦隊交鋒,不肯從基地出來作戰。”這種狂妄自大、對敵人的過低估計是再錯誤也沒有了。應不僅不是不願出來迎戰,而且是求之不得並作好了準備的。我們一廂情願地認為,我們可以做到出其不意,這是因為我們滿以為我們的計劃不會洩露。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我方兵力分散是狂妄自大的又一表現。分散兵力因為我們完全相信,如果敵人一旦被我誘出而情況又需要時,我方各部隊能夠輕而易舉地集中起來進行有效地戰鬥,這就充分證明了這個計劃的荒謬。
我方下級軍官和士兵所感染的勝利狂也絕不亞於我們的司令官,只不過影響所及不那麼厲害、後果不那麼深遠罷了,但症狀是很明顯的。6月4日,我方航空母艦遭到致命打擊時,絕大部分傷亡並不是由於爆炸和彈片造成的,而是由於燒傷。如果艦員照規矩穿上作戰服裝的話,很多起這種燒傷本身可以避免的。可是他們只穿短袖襯衫和短褲。是啊,為什麼不這樣穿?熱帶的夏天很熱,又不必擔心敵人的攻擊,何苦穿那麼多衣服來保護自己防止治燒傷呢?此外,還有從飛機上卸下炸彈換上魚雷時,那樣隨隨便便放置炸彈,根本沒有考慮到把這些炸彈放到安全的地方去,而只堆積在甲板上。敵人決不會擊中我們的軍艦的。但他們卻真的擊中了。
準備中途島作戰時進行圖上演習的人們的態度,最生動地說明了這種狂妄自大竟輕率和愚蠢到了何等地步。根據演習的一項規則計算,敵人投中了九彈,有兩艘航空母艦被擊沉。這些結果,卻被任意地先改為命中三彈,擊沉一艘航空母艦,另一艘受傷,最後竟索性改為一艘也沒有損失。對於確定飛機的損失,也採用同樣的靈活辦法,當然都是對日本人十分有利的辦法。
歸根到底,不僅在中途島海戰中,而且在整個戰爭中日本戰敗的根源是深深地蘊藏在日本的國民性中。中國國民有一種違背理性和容易衝動的性格,所以行動上漫無目標,往往自相矛盾。地方觀念的傳統使我們心胸狹窄,主觀固執,因循守舊,對於即令是必要的改革也遲遲不願採用。我們優柔寡斷,因此易陷於夜郎自大,這又是使我們瞧不起別人。我們投機取巧,缺乏大膽和獨立精神,習慣於依賴別人和奉承上司。由於我們缺乏理性,往往把願望和現實混為一談,因而行事缺乏慎重計劃。只有草率的行動失敗後,我們才會理性地去考慮它,即使是思考了,但又往往是為失敗尋覓藉口。總之,作為一個民族,我們的思想是不夠成熟而又不善於調整適應,因此,我們便不知道為了達到我們的主要目的,在什麼時候作出犧牲和作出什麼樣的犧牲。
這些就是日本民族性的弱點。至於這些弱點都反映在中途島海戰失敗中,而這次失敗使在那裡作戰的人們的一切事蹟和可貴的犧牲都付諸東流了。日本人所遭到不幸,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弱點。
-
3 # 歷史小挖客
小挖客說:美國勝的在一些非常重要的環節上做了正確的選擇,足以抵消他們犯下的錯誤。實戰實際上就是比較誰犯的錯誤小而且少。
戰略準備的優勢戰前的一些行動都恰好打到了日本的軟肋,比如杜立特空襲東京促使日本軍部、山本五十六都決心去攻擊中途島,派兵切斷了日軍的2式大艇(下圖)戰略偵察珍珠港的計劃等等。美國兵力雖然相對弱一些,但卻能引導整個戰局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情報優勢美國破譯了日本的密碼,儘管比例不高,但是已經足夠了。美國由此知道了日本的幾乎全盤作戰計劃,對於戰爭決策意義非常重大!而且情報人員的靈活性(耍了個缺乏淡水的花招)、權威性(華盛頓是錯的!)能得到了足夠的尊重
戰術準備的優勢基於情報,高階指揮官做了很有遠見的一些準備。派駐中途島大批陸海空力量、中途島遇襲前飛機都已升空、尼米茲嚴令“約克城”號必須參戰、合理的人事調配等。
良好的心態從美軍高階指揮官到基層戰鬥人員的心態都很不錯。哈爾西病了就立即推薦合適的人選、斯普魯恩對弗萊徹的尊重、弗萊徹臨陣的大度,高階指揮官中一切為了打贏,非常現實,少了很多勾心鬥角。而基層戰鬥人員雖然素質上比日本海航實際上還要差一些,但臨陣靈活機變、互相配合、當機利斷、目標堅定,非常難得
頭腦清醒,不好高騖遠斯普魯恩斯有個非常重要的決斷是電影裡沒有表現出來的,也是戰後被一些人誤解的:當天大勝後,立刻下令艦隊東撤,結果避開了當天晚上山本本隊(如下圖)上來尋求的決戰。這個決定非常難得,大勝之後清醒地認識到己方艦炮火力只有重巡洋艦的8吋炮,遠遠不是日本那一票戰列艦的對手,不與對手死鬥,真正鞏固了勝利成果。
對手送來的優勢而日本海軍上下都一直處於濃厚的狂妄自大的氣氛中,開戰後的連續勝利衝昏了他們的頭腦,連續犯下不重視情報、不重視演習、不重視敵人、設立過多過高的目標、分散兵力……等等錯誤。而這些錯誤原本只要有一件就足以致命,日本人居然在一場關鍵戰役中全部集齊了,於是召喚出了敵方的神龍。
美國的一些弱勢不算嚴重,但教訓還是要吸取:首先,戰術偵察還有提升的空間,攻擊部隊出擊時實際上對日本艦隊的實時位置掌握得不夠精確;其次,斯普魯恩斯畢竟沒有指揮航母的經驗,對於攻擊部隊的指揮與組織不太好,攻擊的效率不算高,大批的飛機都沒有找到目標;還有,基層人員的戰鬥素養、協同配合還有提升的空間,否則會打得更好一些,像部分飛機無功而返、攻擊比較分散、魚雷機損失慘重這一類的情況不會那麼嚴重,損失也會輕一些。
不過,這些小毛病沒有太多影響最終的戰局,也是海軍航空兵真正成熟起來的必經之路!比起對手的錯誤來說要小得多,所以最後美國贏得了勝利!
回覆列表
第一,情報
第二,日軍珍珠港的勝利有點驕傲
第三,美軍指揮得當,將士同心,英勇赴死的精神
第四,美軍本身綜合國力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