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長河裡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清朝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首先,在入關的緊急時刻,滿洲地位尚未穩定時,孝莊太后聽取了明朝降官洪承疇、范文程的建議,採用明朝政權設定模式,使用當時的文武將官,減輕農民稅收,頒佈了《大清國攝政王旨》。第二,個人生活作風上,孝莊比較節約。從順治的遺照中得知,“國用造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錢糧,盡給宮中之費,未嘗節約發施。作為政治女強人,站在國家高度,能夠拋棄女人享受的弱點,凡事皆以國事為重,可見其境界不同凡響。終某一生孝莊不修造園林,凡事能省即省。第三,在處理多爾袞死後問題上相當果斷及時。如沒有孝莊把控權力格局,順治年齡有限根本不能勤政或是掌握實際權力,“皇子即帝位,更復何言?惟以他人篡權為憂”,當時的多爾袞權勢熏天時,甚至毫不掩飾地說:“若以我為君,以今上(順治)居儲位,我何以有此病症?”多爾袞死後不滿百天即被宣佈十餘條大罪,即說明在孝莊的隱忍後的一次全面清算的爆發,不光解了多年心頭憤恨,也為進一步樹立順治權威起到關鍵作用。第四,在平定三藩時,康熙當時只有20歲,在整體戰略認識上,欠缺沉穩和決斷,孝莊在其背後給予強力支援成了康熙能夠最終平定“三藩之亂”的根本保證。如在三藩事變過程,內蒙古布林尼趁機作亂,孝莊第一時間任用圖海平定,可見用人非常具有眼光。

  • 2 # 明月照邊關

    孝莊太后,在康熙幼年至成年的這段時間裡,實際充當著康熙的背後老師,輔政者的角色。他對康熙自繼位以後,到康熙親政這段時間裡,起了很大的穩定朝局的作用。

    可以說,從順治帝的突然駕崩,到康熙的幼年繼位,再到親政,清朝的朝局是很不穩的,正是因為有孝莊的輔助,清朝才能完美的完成權利的交接。

  • 3 # 那些年那些人和事

    孝莊太后原名布木布泰(天降貴人的意思),出自蒙古博爾濟吉特氏,這個姓氏遠祖出自鐵木真黃金家族,蒙古的大汗幾乎都出自這個家族,說孝莊是金枝玉葉毫不為過。

    天命十年,十三歲的孝莊以側福晉的身份嫁給了皇太極,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是一樁十分搞笑的婚姻,因為孝莊的姑姑哲哲(即後來的孝端文皇后)先嫁給皇太極,也就是說,孝莊嫁給了自己的姑父!

    嫁了也就嫁了,由於是姑姑的輩分高,是正房,孝莊只能做小妾,但是後來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皇太極接二連三的做新郎,做一次新郎,孝莊的排名下降一次,雖然生了三女兒,但是在老公眼裡,她就是個添頭,尤其是後金天聰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親姐姐海蘭珠嫁給皇太極後,寵冠後宮。

    雖說地位不斷下降,但是皇太極對孝莊的評價是很高的,不僅讓她參與政治,許多疑難問題還主動徵求他的意見,大漢奸洪承疇據說就是被孝莊勸降的!

    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冊封五大福晉,孝莊排名第五,也就是從嫁過來時候的第二名變成了倒數第一名。好在崇德三年,孝莊生了一個兒子:福臨,為後來的命運埋下伏筆!

    1643年皇太極暴斃,死因不明,有陰謀論,有意外論,有疾病論,總之皇太極死了,而且由於死的突然沒有指定繼承人,大兒子豪格,弟弟多爾袞,哥哥代善等為了大位你爭我奪,最後一致決定:由六歲的皇九子福臨即位。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決定,歷史記載當時僵持不下,最後多爾袞提議立福臨,自己做攝政王,多方達成一致。但為什麼是福臨卻沒有定論,有說清朝推崇子以母貴,當時五大福晉的兒子中福臨年長,所以立他,但是當時滿清尚未入關,正處於關鍵時刻,單以這個原因似乎不充分,至於孝莊,在其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不得而知,但她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後世說她下嫁多爾袞多半也與此事蹊蹺有關。

    但不管怎麼樣,這事就這麼地了,福臨即位,滿清入關,江山一統,孝莊也功德圓滿,兒子一天天長大,儼然一副賢主的樣子,上上下下都對孝莊的教育很滿意,孝莊也打算把權力平穩過渡,頤養天年,結果飛來橫禍,兒子出家了。

    跟皇太極暴斃一樣,來的太突然了,攔都攔不住。歷史記載,由於董鄂妃的緣故,孝莊母子關係並不和睦,孝莊本以為一個女人死了就死了,時間長了兒子也就算了,沒有想到後果如此嚴重,權宜之下,立8歲的孫子玄燁登基。

    苦心孤詣十幾年培養出來的兒子一下子沒了,又的重頭開始,孝莊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好在康熙爭氣,在奶奶的教育下,刻苦努力,成為一代雄主。不同於順治,孝莊康熙祖孫兩人感情十分深厚,孝莊病重,康熙親自給奶奶祈福,自言: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曉莊皇后崩逝,享年七十五歲,死後遺願不入盛京與皇太極合葬,願意留在北京陪伴兒孫,這件事情讓康熙很為難,所以一直拖延沒有下葬,直到雍正三年(1725),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

    總體來說:孝莊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關特別困難的情況下,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而且保護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位歷史名君,造就了滿清三百年的江山和大一統的帝國,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始終處於幕後,這讓他遠遠超過了呂雉、胡太后、慈禧等貪權誤國的蠢貨,成為中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 4 # 幻中詩

    在清軍入主中原後,是孝莊太后凝聚了清皇室的力量,培養順治、教導康熙,極受敬重。對時代產生巨大的影響力,而且敢於放權,不留戀權位,是個聰明穎慧,賢達有為的傑出女政治家。

    皇太極死後,清朝最高權力的穩固,全是由於孝莊太后從中周旋調停得來的,正是由於她籠絡了多爾袞,幫助了順治帝,又培養了康熙皇帝,所以可以說它是清朝重要的締造者。

    康熙皇帝十分敬重這位祖母,因此在孝莊太后過世之後,先是於清東陵附近的昌瑞山下建造了”暫安奉殿”,並將孝莊皇后靈柩停靈於其中。公元1725年,雍正帝在“暫安奉殿”的原處,就地建造了地宮陵寢,孝莊皇后陵墓也於此時葬入了地宮。因陵寢位於皇太極的昭陵西方,所以又被稱為“昭西陵”。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日孝莊皇后的昭西陵規模格局上看,這座陵寢的級別是清代所有皇后陵墓中最高的。這也算是對孝莊皇后一生功績的一種肯定。

    孝莊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關特別困難的情況下,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而且保護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位歷史名君,造就了滿清三百年的江山和大一統的帝國,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始終處於幕後,這讓他遠遠超過了呂雉、胡太后、慈禧等貪權誤國的蠢貨,成為中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 5 # 君名盡風華

    孝莊太后,也就是孝莊文皇后,原名博爾吉吉特氏布木布泰,這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代賢后,長期被世人推崇。如果評論孝莊文皇后對清朝的貢獻,我個人總結為以下三點,並做詳細說明:一、從她的出身上說。

    孝莊太后出生於蒙古科爾沁草原,正兒八經的蒙古公主,之後便嫁給了清朝的開國之君皇太極(與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有所區別)。這次婚姻本身就對清朝產生了重要影響,那就是滿蒙之間的政治聯姻。雖然清朝在末年有諸多屈辱的條約,為人所不齒,但是有一點毫無疑問的是,清朝在處理民族關係方面確實是中國曆代王朝中最好的。尤其是在處理與蒙古貴族之間的關係,採用了滿蒙聯姻,將蒙古族成為了僅次於滿人的貴族,以至於後期的皇帝身上也流淌著蒙古人的血脈。實際上清朝一直都是滿蒙共治天下,在這一點上清朝就很好的處理了困擾中原王朝已久的北部遊牧民族問題。所以說,孝莊文皇后其婚姻本身對清朝來講就是一種巨大的貢獻。

    二、用自身的機智和果敢為清朝入關,創造了條件。

    皇太極在世時孝莊文皇后為莊妃,順治帝繼位以後成為聖母皇太后,逐步走上了清朝權力的中心。多次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收攏了一大批明朝降將,比如被稱為清廷入關第一功臣的洪承疇,甚至包括吳三桂,之後又在“三順王”之一的孔有德戰死之後,將他的女兒孔四貞收為義女封為和碩公主,成為了唯一一個漢人公主。據說現在北京的公主墳就是這位孔四貞公主的陵墓(存在爭議)。可能是女性天生就容易給人產生親切感的原因,孝莊文皇后很好的聚攏了漢人將領和滿族將領之間的凝聚力,恩威並施,為清朝18萬鐵騎入關便可一統天下,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三、走上權力中心之後,不貪權、敢放權、關鍵時候能掌權,對權力的運用達到極致。

    順治皇帝初登基之時只有六歲,黃口小兒哪有什麼韜略可言。在朝廷中大皇子豪格,睿親王多爾袞,種種勢力此起彼伏,暗流湧動。孝莊文皇后左右平衡,很快的扭轉了皇太極暴斃之後朝廷幾乎四分五裂的狀況,凝聚了國力和實力,最後成功入主中原。

    順治皇帝因為感染天花,年紀輕輕的便去世,孝莊太后來不及悲傷,趕緊讓八歲的玄燁繼位,也就是康熙帝。康熙皇帝未親政之前,朝廷之中,四大顧命大臣,實際上是三個朋黨組織,孝莊太后很好的利用了他們之間相互的制衡關係,平衡朝野上下矛盾,保證了康熙帝親政之前朝政的安穩。之後又出現三藩之亂,孝莊太后倡導後宮節儉,成為了年少的康熙帝平定叛亂的有力依託。

    孝莊文皇后的一生,經歷過權利的巔峰,但是她從不貪權,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繼承者的教育上,使得康熙帝年少有為,成為一代千古明君。不貪權,敢放權,輔佐三代明君,開創大清王朝近300年基業,也成為了她一生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都說大清興於孤兒寡母亡於孤兒寡母,拿慈禧太后與孝莊文皇后相比,實際上二人在集權的手段上不相伯仲,然而慈禧太后在對權力的貪戀上成為了一大敗筆,她不想放權也最後導致了大清王朝的衰亡。

  • 6 # 沙雅筆記

    孝莊皇后在清朝不同年間扮演不同的角色:

    皇太極年間:皇太極的莊妃;皇太極在位時莊妃的地位並不顯赫,但她是一位聰慧,端莊、知情達理的賢內助。對內在後宮聽從姐姐宸妃的一切安排;對外是皇太極的好幫手,如崇德七年,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皇太極想收為自己的手下,然而沒有能說服洪承疇投降,此時莊妃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以上等人參汁為接待,動之以情、喻之以理,經過幾天的努力,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終於投到清軍轅下,為皇太極解決心頭大患。

    孝莊皇后

    皇太極

    順治年間:聖母皇太后;皇太極死後繼承問題沒有留下遺囑,皇位的空缺引起權力角逐政局不穩,孝莊皇后力挽狂瀾,一波背後的操作把皇位傳到六歲的福臨身上,並順利即位。作為順治帝福臨的母親,順治帝福臨是不喜歡這位母親的,強硬給他冊封不喜歡的女人當皇后,引起母子間的隔閡;最後連太后病了,沒有一聲問候,真是遺憾。

    康熙年間:太皇太后;作為康熙的祖母,在康熙眼中是一位慈愛穩重感情至深,又頗具政治才能的女人,對他影響甚大。正是孝莊皇后的精心培育和扶持,才有康熙的好學、博古通今,成就康熙的豐功偉績。對內:孝莊太后生活內斂儉樸,不事奢華,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對外:扳倒鰲拜有她的一份功勞;平定三藩時,把宮廷的銀兩犒賞出征士兵。內蒙古布林尼趁機作亂,她第一時間任用圖海平定。每逢荒年,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並支援兒孫的事業。

    《聖祖仁皇帝聖訓》“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

    康熙帝

    對清朝歷史的影響:孝莊皇后維持皇室團結,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對中國統一起到重要作用,她沒有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始終處於幕後,讓皇帝成長起來,讓國家強盛,而個人沒有驕奢淫逸。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是康乾盛世開端的保證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

    後世評價:

    康熙帝: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帝: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

    孝莊皇后

  • 7 # 愛冬的文

    孝莊太后應該是清朝最偉大的女性,沒有之一。她是政治家。她有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高超的政治手段。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而且保護培養了順治、康熙歷史名君。

    後宮中地位穩固

    孝莊太后13歲嫁給皇太極,至皇太極死時30歲。在皇太極後宮十八年,雖然不是最受恩寵的,但也頗受寵愛。給皇太極生下了三女一男。雖然和她的家族強大不無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她頭腦聰慧,頗有心計。

    幫助兒子順治登基

    皇太極突然駕崩,由於沒有指定繼承人,皇太極第十四弟多爾袞與其長子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爭奪者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後來多爾袞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孝莊太后的兒子六歲的福臨即位。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為攝政王。

    後世沒有史料表明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達成什麼協議,但顯然是倆人和濟爾哈朗聯手使豪格出局。

    保住兒子的皇位

    從順治即位到多爾袞去世,長達八年的時間裡,多爾袞定都北京,消滅大順政權,打敗南明。多爾袞手握大權,卻沒有廢黜順治取而代之。全憑孝莊太后殫精竭慮,左右權衡,懷柔籠絡的結果。孝莊太后和多爾袞感情糾葛的事情,即“太后下嫁”,史學界爭議很大。

    培養順治和康熙

    順治六歲登基,十四歲親政。此時的政務應該大部是孝莊皇后在處理。言傳身教之下,順治時期的政務頗有建樹。順治十八年,順治得天花死亡。

    孝莊皇后最大的功勞應該是培養了皇孫康熙。首先是聽從湯若望建議,選擇了出過天花的康熙即位。其次在康熙剪除權臣鰲拜時默默助力。孝莊皇后還駁回了大臣要她垂簾聽政的建議。

    孝莊皇后生活儉樸,不事奢華。平定三藩時,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並支援兒孫的事業。

    孝莊皇后用自己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高超的政治手段。維持弱小的皇權和強大的權臣之間的平衡,保護年幼的皇帝。她對權力淡然,儘管大權在握,仍拒絕垂簾聽政。她品性賢德,生活簡樸,開後宮簡樸的風氣。她的所作所為奠定了清朝統一中國,開闢康乾盛世的基礎。

  • 8 # 老豬的碎碎念

    照例先認識一下孝莊。

    說之前,先糾正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就連歷史大劇《康熙王朝》中也搞錯了,在劇中孝莊本人竟然自稱“我孝莊”,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因為孝莊是死後的諡號,也就是說在她生前是沒有這個稱號的,電視劇中直接用這個稱呼可以說是致命的硬傷。

    孝莊是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她的老公是清代的第二任皇帝皇太極,但是眾所眾知,她的這位老公生前愛的是海蘭珠,對她的感情實屬一般,但她的政治智慧相當的高明,為老公一統江山出了不少力,後來皇太極死後,她又積極的聯合多爾袞把自己的兒子福臨推上了皇位,穩定了清初的政權,(野史中說孝莊是下嫁給了多爾袞,這事兒可能是真的),隨後福臨在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成了大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好不容易等多爾袞一命嗚呼後,這個少年天子順治卻隨他爹皇太極痴情,深深的愛上了董鄂妃,結果此女一死,順治也傷心過度身體誇了,後來年紀輕輕就駕崩了。

    此時的孝莊又成為了穩定江山社稷的重要人物,她輔佐不到十歲的康熙上位,朝廷內外都打理的井井有條,但她高尚的是,它沒有像後來的慈禧那樣搞個垂簾聽政,自己牢牢的把控權利,孝莊緊緊地守住了底線,成為了大清皇權忠實的捍衛者,她悉心的授以玄燁治國方略,指導其處理各種政務,終使康熙成為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康熙每每回憶其祖母,都感動的說: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可以說,沒有孝莊,就沒有大清朝這二百多年的江山,沒有孝莊就沒有康雍乾盛世!

  • 9 #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之妹。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1625年,年僅十三歲時嫁給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為妻,與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極為妻。婚後生有三女,固倫雍長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固倫淑哲長公主。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在個我認為,歷史上的孝莊太后是各朝代上的太后都無法比擬的,拼盡一生輔佐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為了大清朝基業什麼都可以犧牲,承受了常人沒法承受的苦和累,她的善良與英明值得我們尊重。

    康熙8歲時沒了父母,從小由孝莊撫養長大直至登基,孝莊一生為開創清朝鼎盛之局面,嘔心瀝血,費盡心血,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蒙古族女政治家。為清朝以後的繁榮盛世奠定了基礎,也可以說奉公至偉。

    孝莊一生經歷清初四朝,也是清朝入關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順治、康熙兩屆政權,對調和內部矛盾和內部鬥爭,穩定清朝朝局,促進國家的統一作出了重大傑出貢獻。對鞏固清朝的江山基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康熙對孝莊十分敬重並感情至深。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逝世,享年七十五歲。由於康熙對孝莊感情至深,因此在孝莊過世之後,先是於清東陵附近的昌瑞山下建造了”暫安奉殿”,並將孝莊皇后靈柩停靈於其中。公元1725年,雍正帝在“暫安奉殿”的原處,就地建造了地宮陵寢,孝莊皇后陵墓也於此時葬入了地宮。因陵寢位於皇太極的昭陵西方,又被稱為“昭西陵”。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孝莊太后是一個被譽為“清朝興國太后”的女人;一個忍辱負重,飽受非議,多情又絕情的女人;一個在權力場角逐中屢戰屢勝,在情場中屢受挫折的女人;一個孤獨寂寞,沒有人真正瞭解的女人。孝莊太后一生的淡泊名利和仁慈正義,才使得她在中國的歷史上名垂青史,受到很多人的敬仰。

  • 10 # 文城觀點

    在清朝歷史上,孝莊與慈禧太后類似,曾掌握著清王朝最高權力的皇太后,但孝莊對清朝的發展和壯大其積極的促進作用,而慈禧太后卻助長了清朝的衰落。歷來對孝莊太后的評價是肯定的、頌揚的;而對慈禧太后的評價卻是否定的、譴責的。

    孝莊是公認的清朝傑出女政治家,她的一生經歷了一次次激烈的政治鬥爭,但她卻能保持不敗,並多次力挽狂瀾,促使清朝朝前發展;她有著極為豐富的政壇鬥爭經驗,表現出令人讚歎的政治智慧。在歷次朝堂爭鬥中,孝莊常常成為協調各方、維護清王朝穩定、鞏固皇權的關鍵性政治人物。

    孝莊以其弱勢的力量和超常的智慧,調節了皇長子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的矛盾,成功扶持福臨即位;她在幕後支援康熙帝除掉了權臣鰲拜,讓康熙帝得以順利掌控皇權;她支援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維護清王朝的統一。她成了清王朝危機時刻扭轉危險局面的關鍵人物,而且,在危機解除之後,她又隱於幕後,不干預朝政,從不臨朝稱制,她在關鍵時刻善於用太后權力,但卻又敢於放權的明智的女政治家。

    孝莊培養和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君王,對於清軍入關、清除擅政權臣、平定藩王反叛等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有智謀、有膽略、有權術的了不起的政壇高手,又是肯放權、不專權、能治理好後宮的賢惠的皇后。孝莊是歷史上難得的一位女政治明星。

    孝莊皇太后(劇照)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為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之妹。

    孝莊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1625年,年僅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嫁給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為妻,而在1614年,皇太極已經娶了她的姑母額爾德尼琪琪格(即孝端文皇后)。布木布泰嫁嫁給皇太極之後,先是生有三女:固倫雍長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固倫淑哲長公主。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生下皇九子,起名福臨,寓意為“福從天降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福臨即位,為順治帝。順治尊布木布泰為聖母皇太后;尊額爾德尼琪琪格為中宮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尊布木布泰為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布木布泰為太皇太后。孝莊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於昭西陵。康熙皇帝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

    孝莊是傑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她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經驗,即便是與康熙、雍正、乾隆相比也毫不遜色,她既能隱身又善於運用權力,她既能掌控朝政大局又能退而在後宮閒居,而每當清王朝面臨著關鍵時刻,她總能該出手時就出手,輔佐皇帝挽救艱難局勢,使大清王朝轉危為安。她一生中屢次經歷過政治危機,但皆能力挽狂瀾,表現出傑出政治家的睿智和高明的政治策略。

    第一,年輕的后妃,勸戰敗的漢臣降清,助漢臣發揮作用。

    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寧遠之戰失敗因重傷並心情抑鬱而去逝,在諸貝勒爭奪汗位的過程中,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巧用計謀,在代善與其子嶽託及薩哈廉的擁戴下,繼承大汗之位,改年號為天聰。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至天聰四年(1630年)正月,皇太極因難以突破關寧錦防線,率軍從蒙古突入內地,攻打北京,但戰事失利。皇太極轉而以反間計除掉了明薊遼督師袁崇煥,清除了一位強有力的對手。皇太極繼位對於後金政權是一次政治躍進,皇太極自己很有文化素養,他重視政權建設,重視文化,重視文臣,一改努爾哈赤蔑視文化、文臣的野蠻策略。他重視振興文教,強調“以武功戡亂,以文教佐太平”的政治策略。在推行考試當年,便選取了滿、漢、蒙古生員二百人。他大力倡導學習漢族文化,任命儒臣翻譯漢字典籍。

    天聰六年(明崇禎五年,1632年)正月初一日,在元旦朝賀中,皇太極接受禮部參政李伯龍的建議,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只由他自己“南面獨坐”,藉此來突出汗位獨尊地位。接著,他剷除了威脅汗位的三大貝勒勢力,使汗權得到鞏固。之後,他仿明朝體制,設內三院、六部,“停王貝勒領部院事”,獨掌朝政,再後來,他又設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仿效漢族政權的較完備的政治制度。

    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平定察哈爾,獲得所謂“歷代傳國玉璽”。十月,皇太極下令統一族稱為“滿洲”。十二月,朝中群臣以察哈爾降服及獲得“傳國玉璽”為由,請皇太極“早正大號”,皇太極推辭,次年,皇太極以“早正尊號”徵詢漢官儒臣的意見,鮑承先、寧完我、范文程、羅繡錦等皆表示贊成;薩哈廉召集諸貝勒各書誓詞,表示效忠皇太極;外藩蒙古諸貝勒也請求上尊號,於是,皇太極於四月十一日在盛京天壇祭天,並“踐天子位”,受尊號為“寬溫仁聖皇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

    顯然,皇太極實施的一系列政治革新,一是仿效明朝體制,鞏固皇權,強化皇帝的統治力量;二是為了將來有機會時入主中原。而後宮的規制也逐漸仿效明朝。在皇太極登基時,他共有五位皇妃,而布木布泰被封為永福宮莊妃,位列五宮后妃的最後一位。皇太極冊封哲哲為皇后,排第一位;而排在第二位的是孝莊的親姐姐海蘭珠,她是皇太極最寵愛妃子,被封為宸妃;排在第三位的是貴妃娜木鐘,她是後來投靠皇太極的林丹汗遺孀;排在第四位的是巴特瑪璪,她也是投靠皇太極的林丹汗遺孀;莊妃布木布泰只能排在末位。

    不過,年輕的莊妃對努爾哈赤還是有一些影響的,她天資聰明、思想活躍,在皇太極倡導學習漢文化的過程中,莊妃年輕,應該是受到一定影響的。皇太極注重實行滿漢一體的政策,敢於使用和善待漢族官員,仿效明制改革中央機構,設立六部,注意緩和滿漢民族矛盾,此外,皇太極修訂《離主條例》《逃人法》等,改善了滿漢奴隸的地位,這為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條件。而莊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也是贊成皇太極提倡接受漢文化。後來,在入關之後,莊妃能與一些漢族大臣關係比較融洽,督促康熙學習漢族經典等,這表明她是能接受漢文化和能夠容納漢族大臣的。

    “大玉兒”與多爾袞

    野史曾有相關記載,傳言勸莊妃降洪承疇,這雖然沒有確實可考的根據,但還是有可能的。洪承疇是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曾任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後,因祖大壽出城投降,他因戰敗被清軍俘虜。洪承疇是明朝由進士而進入官場的,他在官場升遷順利,官至總督,深受明朝國恩,在骨子裡是忠於明朝的。當時,洪承疇是當時明軍與清軍作戰的最高將領,因而他的降否受明、清兩朝統治者的重視,而清朝統治者很想勸他歸降,若他能降,對於以後攻擊明朝軍隊意義重大。洪承疇素有忠義之心,起初他是不降清的,他一心求死,在獄中絕食數日,使皇太極無計可施,當時不少人去勸降,但都無效。據說,莊妃感到她能說服洪承疇投降,於是,她沒有上報皇太極,自作主張進入獄中,以滿漢一體等遵循大義的道理說服了洪承疇,使洪承疇放棄了絕食,改變求死的念頭,最後,又經先前降清的范文程的多次勸說,終於投降了清朝。

    這一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之前皇太極或清朝其他將領可能多是站在清朝的立場上或威逼或以擁戴清帝的大道理來動員洪承疇投降,而莊妃作為年輕女性,以比較溫柔、耐心的方法,從滿漢一體的大局出發去勸說洪承疇,讓洪承疇動心。當時,在後宮妃子中,莊妃比較年輕,接觸漢文化比較多,相對來說,對漢臣比較瞭解,她聰明機智,想法說通洪承疇是有可能的。至於她自作主張去獄中,可能因為蒙古族出身的莊妃不像長期受禮教影響的漢族後宮女子,比較開放不拘束,自己做主去勸降洪承疇也是說得通的。

    至於說莊妃以美女來色誘洪承疇投降,這屬於無稽之談,是傳說中為了故事的精彩而胡編的。洪承疇是進士出身的能臣,他一路升遷至薊遼總督,是邊疆統兵大將,怎麼可能因女色的誘惑改變忠心而投降呢?再說,布木布泰是皇太極的年輕妃子,即便是洪承疇有色膽也不敢有色心跟后妃扯上關係。還有,莊妃是非常聰明的,她不會揹著皇太極以色情來誘惑一位漢軍統帥,這不但無法向皇太極交代,而且也會害了洪承疇,把勸降的事搞砸。

    最大的可能是,皇太極等勸說無效,洪承疇決心求死,一直絕食,莊妃擔心他餓死了,所以她主動到獄中,溫和勸說,講了滿漢一體的道理,為洪承綬考慮,而洪承疇被她說動了,不再絕食。後來,清朝漢人文臣范文程勸說,發現洪承疇雖身居牢籠卻仍不讓灰塵落在衣上,知道他仍愛惜生命,用各種辦法繼續勸說,最終說服洪承疇投降清朝。

    第二,年幼皇子的母親,協調豪格與多爾袞,化爭儲矛盾,順利讓福臨繼位。

    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極突然在盛京清寧宮去世,可是,因為他死得太突然,在生前未能立嗣子,因而繼位問題成了當時的尖銳問題。關鍵時刻,軍事力量成了決定因素,當時,代善的兩正紅、鑲紅兩旗的勢力已有所削弱。代善年紀大了,不再過問朝政,在他的兒子中,很有才幹的嶽託和薩哈廉年輕時就已過世,碩託有些才能,但不為代善所喜歡,滿達海初露頭角,但尚無發言權,這使得代善退不出強有力的政治代言人,但是,代善的資歷和他掌握的正、鑲兩紅旗的實力,使代善對時局的發展仍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此外,還有一位強有力的競爭者就是多爾袞,多爾袞有雄才大略,文武兼備,戰國卓著。多爾袞不但是皇太極身邊能征善戰的得力干將,而且,他還有兩個同母弟阿濟格和多鐸,皆是勇猛彪悍的強勢戰將。多爾袞和他的弟弟掌管著兩白旗,在皇族中影響力較大,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援多爾袞,從綜合實力來看,多爾袞該是最強勢的。

    多爾袞(劇照)

    最後,還有一個人不容忽視的人物,這人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他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尋常,在他父兄反叛之後,他依然受到信任和重用。濟爾哈朗從青年時代起便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累封和碩鄭親王,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在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中是唯一非帝王直系的子孫,也是成為清朝歷史上除多爾袞之外惟一的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濟爾哈朗是鑲藍旗旗主,他同代善一樣,為人頗為沉穩,面對勢力強大的多爾袞集團和咄咄逼人的豪格,濟爾哈朗表面上持中立態度,但他對於皇太極極為忠心,他在內心深處多少傾向於豪格,至少是支援皇太子的兒子繼承皇位。

    多方勢力的爭奪最終集中到了豪格與多爾袞的競爭上。起先,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勸多爾袞自立為皇帝,但不久,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睿親王多爾袞等在崇政殿集中,舉行確定皇位歸屬的會議,最後,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與以多爾袞、多鐸為首的兩白旗兩股勢力上面,雙方爭執不下,各不相讓,很難定出個結果。

    睿親王多爾袞雖然強勢,但由於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並不支援他,他想自立為皇帝是十分困難的,原皇太極嫡系親信以及兩黃旗的人極力阻止多爾袞繼位,他們的目的是讓豪格繼位;而沒有多爾袞和多鐸的支援,多爾袞也無法繼位。

    此時,有一位不一般的人物在背後起了協調作用,這人就是莊妃布木布泰,雖然說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莊妃協調爭執雙方的關係,但莊妃與多爾袞關係很好,在皇太極去世後,莊妃與多爾袞的關係變得很密切,這應該是事實。莊妃說服多爾袞為攝政王,而多爾袞提議由莊妃的兒子、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承帝位。顯然,如果沒有莊妃與多爾袞的密切,以及多爾袞對於莊妃的信任,多爾袞是不會讓福臨繼位的。莊妃是福臨的親生母親,福臨年幼,大事將多由莊妃做主,而對此多爾袞才能放心得下;而且,莊妃對多爾袞很信任,能讓多爾袞輔佐福臨,雙方能很好合作,所以,無論是從莊妃與多爾袞的密切關係,還是從執政朝政來看,福臨的繼位對雙方都有利。

    從豪格陣營來看,多爾袞兄弟的阻力非常大,豪格很難繼位成功,而福臨是皇太極的兒子,是豪格的同父異母弟,也算是屬於皇室陣營的人,兩黃旗的人沒有充足的理由反對。而且,為了讓福臨繼位,莊妃很可能說服兩黃旗的人對福臨的支援,並勸說豪格支援福臨。

    豪格和多爾袞雙方陣營都同意了,中立派的代善為了避免局勢惡化,也支援,而表面中立其實忠於皇太極的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更是支援的,於是,由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成了各方贊同的方案。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臨登上盛京篤恭殿的鹿角寶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順治,由睿親王多爾袞和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

    福臨(劇照)

    莊妃當時是勢力最弱的後宮妃子,她能借助於多爾袞的勢力讓她年僅六歲的兒子福臨登上皇位,這顯示了她不一般的政治智慧,這對她、對福臨以及對於清王朝都是意義重大。

    首先,福臨即帝位,這使莊妃成了皇太后,她因此而成了後宮的主政者,同時,由於福臨年少,她便能借助於輔佐福臨而進入政壇的中心位置,展示她的政治才能;其次,她能讓多爾袞提議福臨繼位並在福臨即位後讓多爾袞成為輔政大臣,而有了強勢的多爾袞的扶持,莊妃的兒子福臨便能坐穩皇帝的之位;再次,莊妃的兒子繼位避免了豪格勢力集團與多爾袞勢力集團的矛盾激化,使大清王朝能保持大局的穩定,避免八旗內亂,穩定清朝統治力量的穩定性,為入關創造條件。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順治帝在篤恭殿拜多爾袞為大將軍,親賜大將軍敕印,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南明王朝開始了爭奪天下的宏大事業。

    第三,培養幼年的皇孫,支援孫兒除掉權臣鰲拜,為皇孫執掌皇權保駕護航。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福臨第三子,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佳氏在宮中不受順治恩寵,順治皇帝所專寵的是皇貴妃董鄂氏,因而,玄燁也不那麼受順治關注,而且,玄燁七歲時染上天花,而這天花不但沒有奪去他的性命,反而給他帶來天大的好運。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一直受莊妃呵護的順治帝福臨才二十四歲突然病逝,遺詔立年僅八歲的玄燁為太子。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之所以立玄燁為太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福臨在臨終時接受湯若望的建議,認為玄燁出過天花,有免疫力,冊立其為皇太子更安全。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燁在太和殿即位,頒詔大赦天下,並年號康熙元年。順治在遺詔中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小皇帝玄燁八歲喪父,而十歲時,他的母親佟佳氏病重去世,他成了沒爹沒孃的孩子。

    撫育玄燁長大的是他的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孝莊對玄燁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首先,她經常給玄燁講述祖父清太宗皇太極當年創立大清的故事,激勵他秉承祖先英烈之風,培養他樹立雄心壯志,繼承大清偉業;其次,她一直以帝王的標準來嚴格訓練康熙,要求他養成“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的品性,要求他行為應中規中矩;再次,督促玄燁勤奮學習、堅持不懈,指派蒙、滿、漢教師教育玄燁,如讓玄燁拜武藝高強的侍衛阿舒默爾根為師,刻苦練習騎射,跟著他縱馬射獵,至能百發百中;讓漢學名宿教他研習儒學經典,使玄燁熟知儒學的治國之道,使玄燁熟知漢文國學。康熙曾表示,若他不當皇帝,可以專門研究國學。玄燁一生既受到滿洲騎射技巧的嚴格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薰陶,而且還深研漢族儒家學說,這使玄燁養成了文武齊備、柔相濟的性格特點。而這主要歸功於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精心培育。可以說,是孝莊將玄燁培養成一位合格的皇帝。

    康熙(劇照)

    此外,皇帝年少,而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大臣輔政很強勢,若沒有孝莊坐鎮,主少國疑,朝政必亂,正是由於孝莊穩坐幕後,年少的康熙才能專心學習掌握帝王之術。可是,四大輔臣聯合輔政的局面並未能順暢維持,為了掌控權力,他們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後來演化為鰲拜專權擅政。眾所周知,皇權的鞏固主要靠大臣之間的互相制衡,當權臣專權,牽制失效,皇帝就危險了。鰲拜獨攬大權,日益表現出居功自傲、盛氣凌人的狂妄態度,輔政之初,尚能謹慎從事,履行誓言,而不到三年,隨著專權局勢出現,鰲拜逐漸暴露出他驕橫霸道和獨攬朝政的野心,他不甘居於人下的意圖昭然若揭。原本,孝莊依靠首輔大臣索尼牽制鰲拜,但是,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故,鰲拜變得不可一世。七月初七,14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大赦天下。但就在康熙親政的十天後,鰲拜竟然擅自殺了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幾天後,鰲拜與遏必隆一起硬是要求皇帝讓他們兩位進位一等公,索尼死了,蘇克薩哈被殺了,遏必隆追隨鰲拜,鰲拜成了權力熏天的人物,康熙其實已經無法掌控朝政。

    可是,鰲拜因狂妄而大意,因霸道而失去警惕,他沒有能認識到,康熙是睿智的女政治家孝莊親自培養生長起來的,他忘記了在站在康熙背後的太皇太后曾經在弱勢的狀態下襬平皇長子豪格和權臣多爾袞,成功讓她的兒子福臨繼位為皇帝。手握重權的鰲拜目空一切,輕視孝莊和康熙帝的實力和謀略。

    康熙畫像

    有孝莊在背後支援,有孝莊在清王朝宗室和朝臣們之間的影響力,對專權的鰲拜十分憤怒的康熙帝早就在做除掉擅權奸佞的準備。康熙帝為了讓鰲拜認為他年少好玩樂,他經常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作“布庫”遊戲,其實是在訓練他自己的“親兵”,他要利用他的少年“親兵”擒拿鰲拜。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康熙以太皇太后召見為由,令鰲拜進宮,鰲拜原本是一位能征善戰、驍勇無比的“滿族第一武士”,他根本不把小皇帝和他身邊的幾位“布庫”玩伴放在眼裡。遏必隆等勸他進宮要小心,最好帶護衛進宮,而鰲拜自以為是,不聽勸告,覺得康熙帝不能奈他如何。可是,鰲拜輕敵了,失算了,鰲拜進宮後,康熙突然令他的“布庫”親兵合力圍攻鰲拜,鰲拜雖然力大無比,但畢竟寡不敵眾,不久便被康熙的“布庫”玩伴們逮住了。事後,康熙令大臣商議,宣佈鰲拜犯大罪三十條,大臣們本來對鰲拜專權擅政十分不滿,請求康熙誅鰲拜全族,康熙帝念鰲拜以前的大功勞,赦其死罪,將其永遠拘禁,只誅殺了鰲拜的弟侄親隨及黨羽,不久,鰲拜死於禁所。而與鰲拜勾結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被削去太師、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真正進入了親政階段。康熙帝剷除鰲拜之後,為被鰲拜矯旨處死的蘇克薩哈等大臣申冤昭雪,獎勵百官上書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權。

    其實,年僅14歲的康熙帝之所以能順利地除掉鰲拜集團,並真正親征,是依靠孝莊在背後支援,如果沒有孝莊在皇室宗親和朝中大臣的影響力,14歲的年輕皇帝康熙即便是除掉了鰲拜,還有遏必隆等其他權臣,他的皇帝位依然坐不穩,孝莊有之前多爾袞勢力的支援,有原本福臨的班底,再有索尼等老臣家族的支援,特別是各旗旗主大都對孝莊是效忠的,所以,康熙帝才能逮捕了鰲拜之後順利掌控清廷的朝政。

    第四,支援康熙帝平“三藩”,維護皇權的統治體制,保證清王朝維持統一大局。

    康熙帝素有雄才大略,他在掌控朝政之後,下一步是削弱藩王的權勢。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曾有大功於清王朝,被封為藩王,但藩王的權力太大,他們鎮守一方,肆意妄為,對人權財權獨立掌控,朝廷還要撥銀糧給他們,而他們在封地不可一世,將封地變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這讓康熙帝難以接受,削藩成了他的重要目標。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同時,他請求留他的兒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而此事便引發了朝中大臣關於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朝臣們有的認為撤藩太冒險,有的主張維持現狀,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三藩”的領頭人是吳三桂,他勢力最大,也最有謀略。七月,吳三桂針對康熙想推行撤藩的政策,假裝奉迎,請旨撤藩,康熙帝高興地批准了,並賞給了吳三桂撤藩搬遷的錢糧。可是,後來康熙發現,他被吳三桂欺騙了,吳三桂表面上假裝撤藩,其實是在積極準備謀反。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亮出了反清復明的旗幟,他斬殺了雲南巡撫朱國治,祭旗反清。次年,他派戰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嶽州、澧州、衡州等地,同時,他派人使者,到處散佈檄文,鼓動各地勢力反清復明。隨後,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反清。緊接著,福建藩王耿精忠也跟著謀反。數月時間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皆被反清勢力佔領,康熙親征不久的大清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反叛熱潮迅速擴充套件,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舉起反旗,叛亂很快擴充套件至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省。

    康熙帝年少氣盛、很有雄心壯志,原本孝莊是不支援他這麼早撤藩的,她認為時機尚不成熟,但康熙帝很有自信心,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撤藩。當叛亂蔓延開來時,康熙帝還堅決推行撤藩政策,絕不向藩王妥協,不給藩王講和的機會。開弓沒有回頭箭,到了這時候,孝莊堅決支援康熙撤藩。

    在孝莊的支援下,康熙帝採取了一系列的撤藩措施,首先,他確定了孤立吳三桂,將其作為最主要的敵手,他削弱了吳三桂周邊的黨羽力量,對他們進行分化瓦解;其次,康熙帝將湖南作為軍事進攻的重點,控制湖南便能遏制廣西、雲南,他命勒爾錦等統領大軍進軍荊州、武昌,正面抵抗吳三桂,接著進攻湖南,同時,康熙又命安親王嶽樂由江西赴長沙,與勒爾錦形成夾擊湖南之勢;再次,康熙帝放手重用漢將、漢兵,讓他們率軍與叛軍作戰,以此來粉粹吳三桂的反清復明戰略方針。此外,康熙派能臣和善戰的將領,恩威並施,逼使陝西王輔臣和福建耿精忠歸降清軍,並威壓廣東的尚之信,使之也向清軍投降。在康熙帝的運籌和指揮下,陝、閩、粵以及江西等地的叛亂先後被平定。吳三桂陷入湖南一隅,外援被切斷,軍力日衰,而清軍已由江西進圍長沙,吳三桂的勢頭大大減弱,敗象已現。

    吳三桂試圖以豎起鮮明的反旗來激勵屬下戰將,他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在衡州稱帝,稱國號為周,為了鼓勵眾將奮勇殺敵,他大封諸將,但這也只是垂死掙扎,吳三桂已無力抵抗清廷大軍的圍攻,不久,吳三桂憂憤成疾,於八月病死。吳三桂死後,其部將迎立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繼位,撤軍退守雲貴。清軍隨後收復了湖南、廣西和四川。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軍攻破昆明,逼使吳世璠自殺,康熙帝最後成功地平定了“三藩”。

    在平定藩王的叛亂中,孝莊利用自己的資歷和影響力,號召朝中大臣支援康熙,甚至還親自召開滿蒙各族宗親會議,號令各家族的子侄和退休的將領們支援康熙平亂。在危機時刻,孝莊對康熙的支援可謂費盡心思、竭盡全力,在撤藩平亂中,清廷各種勢力在年輕皇帝的統帥下空前團結合力,這與孝莊在後臺對康熙的竭力支援是分不開的,沒有這位富有政治經驗、睿智而很有協調能力的太皇太后的支援,康熙帝的撤藩平亂重大舉措便很難取得成功。

    孝莊一生經歷清初四朝,她全力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朝皇帝,巧妙調清廷的內部矛盾和滿漢大臣的爭執,穩定清朝朝局,對促進國家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她在清廷在奠定基業時起了重要作用,她對康熙帝的培養和支援助成康熙帝奠定了康、雍、乾盛世的基礎,沒有孝莊,清朝難有後來的繁榮盛世。

    清史學家趙爾巽說:“世祖、聖祖皆以沖齡踐祚,孝莊皇后,當時無建垂簾之議者。殷憂啟聖,遂定中原,克底於昇平。”(《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外牆真石漆要不要噴清漆,工藝流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