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封椅青年
-
2 # 雲淡風輕78199
從小家裡很窮,等工作結婚後一直過得很節儉,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結婚時候因為沒有很多錢,所以買了個七樓的房子,因為是老樓,沒有電梯,沒有供暖,都是自己燒爐子用暖氣,所以冬天還要準備木頭和煤炭。
冬天還有幫忙往樓上扛煤炭的一袋子是3元錢,當時就是15袋子煤炭,算了一下要46元錢,所以就沒有捨得找人給搬煤炭,自己用鐵通半桶半桶的往上提,下午的時候把煤炭渣子在捎下去。家裡都是髒兮兮的,因為燒煤炭,所以到處都是灰,手上也是黑黑的,因為家裡事最頂上一層,溫度也上不去,一直是16度左右,也不捨得開空調。
這樣的日子過來了九年,在有了二寶後,怕夜裡起來給二寶把尿,在凍著他,所以就按上了採暖爐。溫度也是達不到20度,已經很滿足。畢竟不用每天點爐子了,不用往上提煤炭了。
-
3 # 塵世雜談DQ
好心酸的一個問題啊。
大學二年級,也不是完全為了省錢,是真的想下決心減肥。但是我採用的方法不是運動和合理膳食,而是不吃,對基本不吃。
早飯不吃,中飯和晚飯各半個饅頭。真的,持續了一個半月,體重驟減了50斤吧。
錢是真省了!省大了!那個錢我還買了sony walkman 呢
後來?後來.....
我病了,住院了。
後來?後來.....
恢復正常生活和吃飯後,又回來啦。
我驕傲了嗎,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啊
我的經歷告訴你,不作死就不會死
-
4 # 每天分享新鮮事
1、外出吃飯吃蔬菜比較多,因為肉菜貴一些。
2、去超市買東西也會對比好幾家超市哪家更便宜一些。
3、能自己做飯就儘量自己做飯,便宜又實惠。
4、外出能坐公交儘量不坐地鐵,公交便宜。
-
5 # 談天衍道
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是2011面。
我和前女友租住在閣樓,又小又暗,只有一個老式的黃色吊燈。
閣樓是三角形△的,最高點只能彎著腰,只有一個床墊是我們唯一的傢俱。
這閣樓月租400。水電平分。兩室一廳,住三家人。
當時我們都在鏈家地產工作,底薪1200,當時還分買賣和租賃經紀人,我們是買賣。提成買房子才有。
我唯一賣出去的一套是我剛入職不久撞大運撞來的,提成不到2000,用來交房租了。
一個月的時間,兩個人手裡加起來不到200塊錢,好在單位就在家樓下,省下了車費。
每天早上吃晚上剩下的麵條糊糊,中午吃醬茄子泡麵條,晚上吃醬茄子泡麵條。吃了整整一個月,連大蒜都捨不得買。現在看掛麵心裡還有陰影。反胃、頭暈噁心。
現在回想,都不知道當初是怎麼堅持過來的,只有一股懷念縈繞心懷。
不是懷念麵條,而是懷念人。
發工資那天,我們在蒼蠅館吃了兩碗肉絲麵,淚流滿面的承諾她以後一定要讓她過上好日子。
遺憾的是,熬過了共苦,卻沒等來同甘。
跟我受了所有的苦,卻因拿不出二十五萬彩禮各奔天涯。
現在我有二十五萬了,但我已經為人夫,她也已經為人婦。
-
6 # 花影愛花
為了省十幾塊錢,
公交車都不捨得坐,
愣是用腳走了20多公里,
碰見超市打折,
就跟餓狼撲食一樣。
有一段時間甚至就光喝水,
連續兩三天吧,
那個時候才發現,
原來人不吃飯,
是會暈的。
用手使勁擠,
硬是把牙膏管裡的一點點殘渣擠出來了,解決了一天的刷牙問題。
其實談起省錢,
我有些朋友更奇葩,
用洗衣粉洗臉,
用洗衣粉洗頭,
用洗衣粉洗腳,
就為了省幾瓶洗髮水的錢,
連續幾天不吃飯,
然後一頓吃到飽,
在食堂加飯,或者去自助餐(不過千萬不要這樣做,這樣對身體不好喲)
餓了幾天,別人問有沒有吃飯?
摸著肚子跟別人說,
吃了吃了,
假裝很飽的樣子,
總之,在成年人的世界裡,
有很多心酸是看不見的,
但往往這些心酸,
只有自己才知道。
-
7 # 栗子洲道
我窮急了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❶衣服只能在網上看看,根本沒錢下單
❷飯是什麼?我都沒見過米飯什麼樣子
❸和三四個朋友一起擠個兩百塊的單間
❹能走路去上班絕不坐公交地鐵,哪怕早起一小時
-
8 # 亂七八糟的鄧小胖
2006年的時候,我讀大一(一不小心暴露年齡了),為了省錢我每個月的生活費節省到開銷50元(包含所有開支)
-
9 # 寶媽劉姐
為了省錢,你自己做過哪些事?
我的初中4年1996-2000年,我們那時是五四制,小學5年初中4年。為了省錢,新洋芋上市的季節,會煮上一鍋背去學校當飯吃,配上媽媽做的辣椒醬很香。只是洋芋是冷的,會噎著。一般要吃2,3天。直到餿了也不捨得丟掉。
還會炒油辣椒或者幹酸菜拌飯吃不用打菜。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生活很艱辛。但是學習氛圍很好,同學之間比的是學習
我們班同學很多和我一樣,非常的節省。半個月的零用錢只有10元
非常的懷念我的中學時光,那是我一生中最開心幸福的幾年
-
10 # 過分美麗的小吳
12年大學畢業,剛來成都的時候,租完房子,身上只有700塊錢,但是發工資要等到第二個月月底。沒有熟人在成都,無法借錢,也不好意思找爸媽要錢。連續一日三餐吃饅頭,吃了一週時間。週末實在受不了了,去吃了一餐冒菜,把我香的。後面繼續節約省錢,能走路絕不坐公交,能吃飽絕不奢望吃好。
這種生活持續了快一個月,才慢慢好轉起來。
-
11 # 看人行看彩票不行
自己剪頭髮
衣服舊了改一改再穿三年,三年後用來當抹布
從不買垃圾袋,超市袋就最好
從不買牙籤,縫衣針也能用
從不買飲料,白開水最好
-
12 # 創業富能量
我曾經治牙為了省2000塊錢,後面反而多花了2萬塊。
2019年夏天,說來也是奇怪,從小到大都沒犯過什麼牙病的我,突然間下面兩顆門牙痛得我睡不著覺。在之前,我連智齒是什麼,牙痛是什麼感覺都不知道,看到別人有的時候說長智齒,喊牙痛還有點難以理解。
但這一次,下面的兩顆門牙就讓我第一次體驗到了牙痛的感覺,要說特別痛嘛也不是,只是微痛的感覺,但能讓你吃飯喝水都難受,吃飯筷子一碰到牙次就痛,喝水一碰涼水就痛,到了晚上,也會有種微痛的感覺讓你久久無法入睡。
在一開始我都不相信是自己得了牙病,畢竟之前就從來沒犯過這方面的病,但後面痛了兩三天,一直沒有好轉,我就到樓下的牙科診所去看了下。
到了診所,醫生先是問我是不是一碰熱水就痛,我說是,然後他又用燈光照了下我的牙齒,用鐵質治牙工具輕輕地敲了下我的牙齒,在他敲打我的牙齒那一刻,我痛得嗷嗷叫,那種疼痛感就像是一下子如潮水般湧上來一樣。
醫生看到我的反應,就跟我說是牙髓炎,需要根管治療。我說那就治唄,不治也不行啊,痛得晚上都沒法睡覺。
然後醫生就給我安排根管治療手術,先是給我的口腔消毒,然後給我上麻藥,接著就用根管在兩顆門牙的根部打孔,孔打好了之後,再就是用針筒插到孔裡面去,對牙齒的根部進行清洗,最後才是用針筒往牙齦根部上藥。
這就是第一次治療就診,然後醫生給我開了點口服的消炎藥,讓我三天後再過來上一次藥。總共的治療費花了1000塊錢,當時就感覺這治牙也太貴了,這麼搞一下就要花上千塊錢。
在我第二次去診所給牙上藥的時候,醫生就問我要不要做牙冠,說一般做了根管治療的牙齒,都要做牙冠,不然容易壞,就比如樹的根部被人損壞之後,也很容易壞。
然後我問他做牙冠要多少錢,他說他們店裡有1000塊錢一顆的烤瓷冠,也有日本進口的,1500塊錢一顆,要做的話就兩顆牙都要做,也就是說最少都要花2000塊錢。
我聽到這價格就有點迷糊了,之前從來沒看過牙,這一下子突然要將花這麼多錢在牙齒上,心理上有點無法接受。後面我就問醫生,如果不做會有啥後果,他說不做的話,也不是說牙次就一定就會壞,只是可能這兩顆牙沒之前那麼耐用了。
聽了醫生這話,最終我還是選擇了不做牙冠。因為我當時正在離職期間,沒有經濟收入,找工作也比較迷茫,想著儘可能地節省開支,就省下了這2000塊錢。
後面總共去診所上了三次藥,牙髓炎總算是治好了,我也恢復了正常的生活,不用再飽受牙痛的痛苦了。
然而到年底過年回家,在春節期間,一次在親戚家吃飯,我吃了一個雞爪子,在啃雞爪子的時候,直接把兩顆門牙給啃掉了,場面十分尷尬,親戚都笑話我說,你這是用了多大的勁啊。
兩顆門牙掉了,在家裡也根本就沒有種牙補牙的地方,就一時補不上了。但嘴上說話就明顯感覺漏風,讓別人看到也總感覺形象不好,所以後面幾天我就儘量少說話了。
後面從家裡出來工作之後,我就立馬請假去了醫院,考慮種牙,但一問才知道,種牙更貴了,要1萬塊錢一顆。但也得種啊,不能讓兩顆門牙的位置一直在那空著啊。
後面真就是花了2萬塊錢,種了2顆金牙,還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工資也扣了不少。
這時我就後悔了,當初為了省那2000塊錢,沒想到半年後讓我花了兩萬。
透過這次省錢吃虧的經歷,我總結出了三類不應該省錢的事。1.關係身體健康,需要和醫生打交道的事,最不應該省錢。
醫生是個比較特殊的職業,和他們打交道,你根本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權利,因為你的性命和健康握在人家的手裡。就算在有些環節你有選擇權,比如選擇大醫院還是小醫院,用不用高價藥,做不做養護等等,也儘量不要想著省錢,照他們推薦的去做就可以了。省錢的結果,很有可能會讓你花更多的錢,我治牙就是最好的例子。
2.和律師打交道的事,也不應該省錢。
和律師打交道,也是一件比較嚴肅的事,他們決定著你在法律糾紛中的勝敗,所以不要跟他們討價還價,更不要省錢,順著他們辦事就可以了。
3.錢和時間相沖突的事,儘量用錢解決,不要用時間。
有句話叫:富人花錢買時間,窮人花時間省錢。有的人為了省錢,本來用錢能夠解決的事,非得要自己花時間去做,這樣可能就得不償失了。而富人的做法往往是相反的,能用錢解決的事,就絕不自己花時間去做,在他們的眼裡,時間的重要性,是要比金錢重要得多的。
綜上所事,省錢本來是一種節儉,是一種優良品德,但並不是所有的省錢都是好事,省錢也要講究一定的章法,該省的錢就省,不該省的錢,千萬不要省,不然極有可能讓你吃大虧。
-
13 # 小手膘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沒有特意去為省錢做什麼舉動。不過,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為了摳個一分幾毛,倒是下了不少功夫,現在想想還有些好笑(辛酸)。
1.作業本,正面用完,反面打草稿,字還寫得特別小。
2.鉛筆快用完了,手抓不住,折了棍子用膠紙纏上接著用。
3.水龍頭水閥擰到剛好有水細細流出來,每次做飯前,先淘米,然後洗菜,洗完菜的水再衝廁所。
4.買不起風箏,用舊的報紙自己做一個,撿的人家不要的草帽,拆上面的線來當風箏線。
5.小學有篇課文寫葉劍英小時候為了省蠟燭錢,用竹子沾蠟借光讀書的故事,效仿過。
6.為了省理髮的兩塊錢,頭髮基本都是自己剪的,還連帶禍禍過兄弟姐妹們。
7.學習資料那些基本都是借別人的看的。
8.買菜的時候一定會嚷嚷賣菜阿姨送個一兩根蔥,這樣第二天下面的配菜就有了。
9.為了省電費,去蹭別人家的電視看。
還有好些,想不大起來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也不曾抱怨過什麼,能想起來的,也多是歡樂的事情。大抵當年忙於解決生活的拮据,無暇憂傷,而現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吧!
-
14 # 韭菜番茄炒雞蛋
當年卡里只剩下兩百塊錢。
面對著初二時期的我,面對癱瘓的父親,索性他是半邊身子癱了而已,還可以自理,面對著年邁的奶奶。
我選擇了在放學在學校裡面撿塑膠瓶子賣,當時買了五毛一條的紅領巾蒙面。
當時同學們還好,老師還好,校長還好,飯堂阿姨還好!!!
一條內褲穿了一年半,爛的全是洞洞。一條毛巾從初二開始用到畢業!
到現在為止不敢忘記自己吃過的苦,一分一毫都省著用!!!
我不知道這是喜劇還是悲劇!!!
也只有自己夜裡對著星空發呆許久許久!!!
-
15 # 元氣女孩在讀書
一個95後轉型“省錢主義者”的兩年:買平替、二手,照樣活出高階感
送你我看過的最美的天空
《中國青年消費報告》的資料顯示,年輕人消費前三的領域分別是教育培訓、住房和保健養生。
在受訪的年輕人中,近六成表示只把錢花在剛需上,而四成則表示要少買點、買好點。(12月26日《光明日報》)
從這次調查的大資料來看,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在面對“消費誘惑”的時候,更加趨於理性、成熟化。
隨著“價效比為王”的情緒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得到了充分釋放後,一波“平替熱”接踵而至,新一代的「省錢主義者」大大降低了消費的頻率,但這意味著他們變摳門了嗎?
那麼,筆者作為95後「省錢主義者」,可以用我這兩年的成功轉型告訴你:我們省錢但是不省生活,省錢不省品味,省錢不省體面。
轉型前的我
2020年初春,那個時候我剛考完全國研究生的初試,國家線一出來,我當時的分數大概超過了10分左右,一戰成碩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一戰成碩
這個時候的我消費觀還並不成熟,我所認為的省錢就是不消費,購物的頻率大概是一年三四次左右,而一買東西就要到京東去買,也不看價格。我討厭拼夕夕和淘寶,因為我覺得那上面買不到好貨。
你可能還以為這個時候的我消費不多吧,其實不是,你看到的表面僅僅是假象,我買東西買回來之後百分之八九十就閒置了。
再加上自己平時壓抑自己購物慾望,等到了買東西的時候,這種消費慾望就會如同洪水猛獸一樣襲來,還記得有一年雙十一我總共就消費了大三千左右,但是呢,買來的衣服鞋子到了自己的手裡卻失去了擁有它們的慾望,剩下只有後悔。。。
我會為了自己能擁有一款撞香率小到0.000000001%的香水(芒果糯米飯香味,特別清新),在泰國的一家網紅香水店裡跨境支付了五百多軟妹幣,這瓶香水放在書桌上一年也就用那麼幾次。
泰國香水(真的不撞香)
來到南京讀研之後,我已經不知不覺邁上了轉型「省錢主義者」的成長之路,和之前最大的變化就是:我的消費重心放在生存資料和學習資料的消費上,而在享受資料的消費上合理分配一定的額度。
因為我意識到,過去的消費主義在消耗著自己的金錢、時間,再到精力、情緒,催著我去追求一個應有盡有的“完美世界”,但是回過來仔細想想,壓根就沒必要!
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平平凡凡的簡單生活才是真實的,而以往的消費主義恰恰矇蔽了我的眼睛,讓我看不清自己的生活需要什麼,還為此付出了極高的成本,卻沒有一點點回報。
可以說,做「消費主義者」那幾年的我一直都在貶值。
轉型「省錢主義者」後的我
那麼你會好奇,是什麼誘使我轉型成為「省錢主義者」吧?
是我來到南京讀研的半年後,我因為課題研究的需要不得不在外面租房,也正是因為租房的生活壓力讓我重新去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反思的夜晚
房租一個月1200元(還沒包括水電燃氣費、物業費這些),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在這個經濟拮据的至暗時刻,我想了無數遍自己以前本科在學校裡衣食無憂的時光,依靠自己拿的獎學金都夠自己用一整年,可是現在呢,環境不一樣了,我是在外面,不是在學校的保護傘下面。
末班車的空虛和迷茫
在外租房的日子捉襟見肘,你沒有見到過我多少次路過水果店只能看著卻不能買的失落;
你也沒有見過我在早上出門的時候,去早餐店買了三個人的份量,第一份早上吃,還有兩份留著中午和晚上吃,每一頓就兩個蘿蔔絲餅或者韭菜餅,這樣下來一天吃的費用不超過10塊錢,如果能一個月做到這種程度,那還能省下300不到一點。
當然,這麼點錢和房租相比還是杯水車薪,所以我還在週日去做了好幾份兼職,每小時16元的酒店服務員、發傳單拉訪一個下午200元的地推、一整天引導病患的導醫(150元左右)、還有騎車跑遍街巷拉提成的活……這些能做的我都去做了。
地推
每次兼職做完以後回來就心力交瘁,深感賺錢的不易,在花錢的時候倍加小心翼翼,問自己:這個東西是必需的嗎?如果不買可以嗎?
讀到這裡你就會發現,這個時候的我已經把消費側重在自己的剛需上了。
我不像以前一樣不去做任何關於購買物品是否具有長期利用價值的判斷,所以這就是我邁向“省錢主義”成功的第一個轉變。
第二個轉變就是我能淡然地去接受使用平價替代的物品(下文簡稱“平替”)和二手貨,還有會透過拼團、優惠券選擇最合適的省錢方案。
比如美妝護膚類產品,女生都知道這個領域大牌的化妝品價格就是貴,比如雅詩蘭黛、海藍之謎、後等等基本就要幾千一套,但是我選擇“平替”,比如卸妝膏我會買便宜大碗的ukiss,粉底液選擇百元以內持妝效果好的。
大牌化妝品是真的貴
還有口紅啊,不塗口紅很難提氣色,有一款心儀的口紅一支大概三百多,一看價格我就捨不得,所以我選擇買小樣的,當時買了1.1g膏體的,也夠我用大半年,還省了不少錢,生活的品味也是一點沒落下,該化妝化妝,該護膚護膚,也不將就湊合。
口紅小樣也夠用啦
買衣服的話我已經不在淘寶上看了,淘寶上的選擇太多,也浪費自己的精力,所以我習慣在實體店買,價格貴了點,但是確是真的適合自己,我往往會選擇在五年內都不容易過時的衣服,只固定買幾個大牌的。
這裡可以悄悄和你說哦,一般大牌的衣服分成正價店和奧萊店,新款在正價店先上架,等到過季下架之後,就會轉到奧萊店去賣,這個時候的價格是正價店的一半哦,所以如果你有耐心的話,完全可以等到一個好價格在奧萊店買到你想要的衣服。
平價好看的包包不廉價
我也就是透過這個途徑能讓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這種生活的高階感是沒有辦法用淘寶上某些小眾品牌的廉價物品來襯托的。
就是因為衣服貴,才會讓我下意識減少買衣服的次數,畢竟東西貴精不在多。
和我同寢室的姐妹相比,我現在的消費習慣其實更有利於控制自己的消費慾,她們喜歡在淘寶上買,就是因為便宜所以一件接著又買了一件,這個過程中她們的消費慾望也在不斷膨脹。
有些衣服我也能接受在某一交易平臺上轉二手買入(八九成新,主流品牌),畢竟衣服這個東西是一種外在的形象體現,它是必需的,但它本身卻不能帶來實在的價值,也就是耗錢資產。
除此之外,一些學習、生活用品也可以透過校園的二手市場獲取,這樣下來,零零散散也能省下好幾百。
原來我不太能接受拼夕夕,後來我發現貨比三家,有時候在上面買也是不錯的選擇呢。
至於第三個轉變,就是心裡有了自己的算盤吧。
在碼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鼻子嗅到了身後那家“東德林”甜品店裡蛋撻、糕點的香味,很是誘人,但是這個時候我心裡的算盤滾動著,那聲音告訴我:買一頓甜品,兩頓飯就打了水漂,值得嗎?
於是我選擇還是碼自己的字,延遲滿足,才能讓自己獲得更美好的人生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就沒有了自己的享樂消費,省錢但不能省生活,真實的生活是和人有連結的,所以我也會定期和朋友聚餐,在友情賬戶裡“存錢”;給家人買禮物,在親情賬戶裡“存錢”……
寢室聚餐
難得一吃的“曹丞相”地鍋雞
外出聚餐也要合理規劃,通常我和朋友會在美團或者口碑上團券,能薅羊毛為啥不薅呢?
前面那麼長的篇幅都在講消費了,基本都是純粹的支出,也該講講兩項特殊的消費(能帶來成長價值):
1、知識付費:
以今年1-3月為例,知識付費的金額超過了3000元。向有結果的人學習,能少走彎路。
千萬不要小看知識付費哦,你要想有收穫,自己就先得有付出。比如去年我付費諮詢知乎變現才50元不到,到今天為止我就在知乎成功變現了將近五千。
其中一筆知乎收益
2、基金定投:
目前在支付寶每週定投某個基金10塊錢,收益也還比較可觀。
畢竟還是學生,閒錢並不多,能有幾百的收益就比較知足了。
目前的定投收益
以上就是我轉型“省錢主義者”的兩年成長曆程,摳門嗎?
有點點摳門但是消費更理性嗷,省錢但是不省生活,不省品味,也不省體面。
接觸我的人都以為我是一個小富婆,所以不要以為省錢有失體面,只重剛需的消費就不能有享樂的消費,其實不是,如果你能把握好分寸,你完全可以在省錢的同時還能活出別人眼饞的“高階感”。
最後,自我介紹一下吧:
如果想進一步認識我,可以移步閱讀:讓你離元氣女孩Krystal更近一點的說明書v1.0
以及我的租房故事:我的成熟獨立從來寧半年的租房生活開始......
回覆列表
剛開始在外面打工的時候,為了省錢,拖著巨大的行李箱,去擠公交,如果是一兩站的路程,直接用走路。
沒有錢吃飯,就吃饅頭喝涼水。
半夜到了火車站,網咖太貴,旅館不敢住,車站進不去,大冷的天,只能找個牆角待著。
唉,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