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修行者1111

    我的理解可能有點不一樣,這句話出自心經。色代表物質,空就是代表佛教中的空,意思是物質的本質是不存在的,是空的,我們看到的都是假象,虛幻的。這是現在的主流觀點。色是物質沒錯,空真的就是空嗎?宇宙本身就是由物質與暗物質構成的,物質是我們看得見摸不著的,暗物質是我們目前還觀測不到的,像能量一樣,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但它的確存在。物質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質。兩者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我們這個宇宙是很多空間並存的,有物質世界就有能量世界。人可以把物質轉換成能量。神可以把能量轉換成物質!!

  • 2 # 村裡邊

    空空如也是大千,大千世界觀心田,空處不空道至簡,色中自有真相顯。看破放下才智顯,修心見性才知難。無得見性成佛道,一念之間渡貪婪。緣分還是真心歡,開心才能妙心念。苦惱願是心雜念,苦中無數空在前。要知色空道至簡,妙處修心智慧顯。

  • 3 # 刀刀22983197

    色是指物質和物質現象。即佛說,四大及四大所造色。它們是因緣和合而生。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滅盡,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當下即是空。~參閱雜阿含經之第一義空經。

  • 4 # 手機使用者50241406162隨緣

    色,萬物為色,空,萬物皆是因緣合合而成,本身沒有自性(獨立存在)。因緣合合而生,因緣分散而滅,就像一輛汽車由多種零部件組合,在有工廠,工人等因緣而成。各種零部件都會在時間過程中損壞而汽車消失,就是說色(萬物)沒有永恆不變的,所以說空!意在讓人們不要執著,萬事萬物都在時時變化,得到珍惜,失去自在,才能幸福快樂!

  • 5 # Alfred_Yee

    色即是空來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觀世音菩薩成道的心得,尤為珍貴。所謂色,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的概括。

    所謂色即是空,是無常,無自性的意思。舉個通俗點的例子,我們眼前的一個桌子,它究竟是什麼?只要認真思考,就會知道,桌子是木頭做的,木有來自大樹,樹木來自種子......那將來呢?這個桌子必然會壞,又變成木頭,變成泥土。所以這個世界上你看到的任何事物,其實都在無常變化,這個就是空。

    那空即是色呢?這裡的色指的是因緣際會。再拿剛才的桌子來講,種子要成為樹木,要有土壤和水、Sunny,這些就是緣。我們六道眾生之所以不停輪迴,那也是我們的共業所致,是緣。所以色即是空告訴我們凡是無常,空即是色告訴我們因緣際會,因果迴圈。觀自在菩薩用心經度化大家,望有緣人能明心見性,究竟成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 6 # 般若波羅蜜多25

    色,乃人類直接依於感官或經驗或工具對存在作出判斷的心裡感受。有色即有相,遂起分別之念。空,乃覺者於內證的境界對於存在的認識的人類語言表述(準確說是漢語的翻譯)。之所於這麼說,是因為在正覺裡無相,無法用相和想像來使人產生直接的感受。人類語言因相而生因分別而起,是無法直接描述的。用“空”字,可能是空字引發的色相的聯想最少,因而比較恰當。色和空代表是相同的存在,不同的認識和表達。

  • 7 # 緣來是個空

    空色我不喜歡用知識去理解,應該用感知去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代表什麼?代表人是主宰之王,我們每個人都是主宰 ,你可以是空,也可以是色。知識只是表面,文化是需要去挖掘。而我們都是有一點知識,就以為了解了佛。

  • 8 # 心勤1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門心經裡的名句,色指器世界,就是物質世界。空即是色,是說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中含有物質世界的一切本源資訊,物質世界的本來面目就是控。這個空是實相,實相無相,它是物質世界的本源,基礎。包括我們人類,我們人類的生命本源不是基因,是心內含藏的資訊,稱之為心性。中國古人留下的“陰符經”就說到這個問題,,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佛門唯識論,把眼識,耳識,鼻識,舌(味覺)身“觸覺”稱之為五賊,所謂賊就是汙染五塵了,如果不染塵,五賊清淨,就是見到本源了,所以陰符經所說的與唯識論如出一轍,見之者昌,就是見到清淨無染的本源了,昌盛大吉,得了大智慧了,施行於天,與宇宙溝通了,個人理解就是超出了人類活動的三維空間,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超出這個範圍。仍然是在色界,就是物質世界裡。

  • 9 # 廬山百龍霸1

    色即是空,因為色無固定的相,因色無常性,所以說是空,空即是色,因為從不固定的相迴歸到自己,自己的相,即是色了,即從萬千六道中迴歸到自性,就是空即是色了。這兩句就是觀音菩薩的境界。

  • 10 # 文定天下武蕩乾坤

    其含義就是虛無和真實之間的轉化,心是萬境的橋樑,就像有和無一樣,認為沒有的卻在不同情況下是可以存在的,認為有的卻可以忽略不計就像質點,這是個人理解,不管空相或是實相,凡事作用於自身的便即為真,心魔困惑即為假,假不僅不能逃避還要面對,所謂無限幻化,借假修真,越是畏懼,越會發生,假的會有可能成真,就好比鬼本存在於創作人,然後到書中,作用於人的思想,面對黑暗的本能恐懼,於黑暗中的風吹草動,都會由假而幻化成真,不是真有,而是有替代物,仿若出現腦海的視覺裡,所以必須面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沙特宣稱對第一支衝入荷臺達的部隊獎勵一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