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侯媽家庭教育

    現在的孩子由於父母的溺愛,大多都比較有個性,主要表現出來了不聽話難管教,對於孩子不聽話,父母如何去教育和引導他呢?

    孩子不聽話,溝通是最好的方式,父母要多幫助孩子,把他當做朋友來看的,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自然就會聽話了;孩子不聽話,父母要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給予解決,平時在家裡要和孩子制定好規則,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不能做,這樣就減少孩子犯錯不聽話。

    父母平時不要打罵孩子,教育孩子要當著別人的面,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在教育孩子失效的情況下,要轉移話題,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再教育孩子。

  • 2 # 豪車東站

    那你就讓他去做就好了,做完之後和他分析他做的這件事的對與錯,有哪些好壞。必要時,可以將壞處放大讓他知道後果。不要抹殺孩子的天性,大人有時做的也不一定都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明辨是非能力。

  • 3 # 翔子的祝福

    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家長的狀態。

    首先,先反省一下自身,近期有沒有焦慮,夫妻間氣氛是否融洽,對孩子的態度有沒有轉變。

    第二,孩子在三四歲階段,開始有了自我獨立的意識形態,思想上偏重自我,家長不能在孩子沒有嘗試的情況下就否定孩子的想法,應該讓孩子進行實踐,再給出合理化的建議

    第三,以身作則,不能教育孩子一套,自己做起來是另外一套,做好孩子的榜樣,才能讓孩子認可

  • 4 # 職場爸媽

    題目貌似是一個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但這個問題背後真實的原因卻是家長。

     

    1. 在怎麼管教都不聽之前呢?

     

    在怎麼管教都不聽之前,一定是有段時間被家長忽略的。

     

    孩子不是一下子就長大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變得叛逆的。有時候,叛逆是被長期忽略的結果,有時候,叛逆也是希望得到關注。

     

    父母是一個不需要考核就可以上崗的職位,這其實是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孩子的成長需要全身心的陪伴和關愛,稍有疏忽都有可能會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

     

    不能說,我生了你養了你,你就應該聽我的。愛可以順從,但順從卻不一定是愛。養育不易,有了孩子,的確多了很多細碎的事情,很難有自己的時間。

     

    你可能希望他自己能玩一會兒,這樣你也可以自己看看手機,有點自己的時間放鬆一下。他跑去看電視的時候,你心裡可能是輕鬆的,他讓你不要看手機的時候,你可能是非常煩躁的。

     

    然而,所有的壞習慣都是當父母的自覺和不自覺的帶給孩子的。

     

    2. 怎麼管教都不聽是怎麼管教的?

     

    每個父母都有特別崩潰和抓狂的時候,幾乎沒有不吼過孩子的父母。所以我想問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你是怎麼管教孩子他才不聽的?

     

    如果是吼的,苛責的,他聽才怪呢。越這樣他越會牴觸,即使你忍不住動了手,他依然不會聽。只會讓矛盾升級,破壞親子關係。

     

    棍棒出孝子,這並不科學,極容易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

     

    有些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句話,做為家長一定要重視。我們應該給孩子可以治癒一切的童年,而不是讓他們一生都活在童年的陰影之路。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對我們大吼大叫、出言不遜,即使你知道自己錯了,你會願意聽嗎?你會願意認錯嗎?

     

    3. 怎麼管教才能聽呢?

     

    心平氣和地去溝通,我知道不太容易,畢竟很多事情講道理很簡單,身體力行卻真的很難,但卻是每個家長必須要經歷的成長。

     

    如果他還不聽,不妨先放放,等他不那麼牴觸的時候,再去說一說這件事,分析一下利弊對錯。

    對於父母來講,有困難和危險的時候,要把孩子當成孩子,呵護和照顧。其他時候,請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我們居高臨下對他頤指氣使的時候,即使你是家長,他的心裡也是討厭和牴觸的。

     

    而當我們能夠蹲下來跟他心平氣和的講話的時候,相信孩子是能感受到平等和關愛的。

     

    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愛我們,比我們想像中更懂道理。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個熊父母,或者是不作為的父母。

     

    回答只做參考,不喜勿噴。

  • 5 # 朵言三衛117

    希望採納,首先接觸弟子規,把其中的道理故事,圖文並茂的講給他,這個在弟子規網站上都有。然後接觸畫畫或者寫字,讓他專注一個興趣愛好 ,把多餘的精力放在上面,就沒有空和你鬧矛盾了,也同時可以結交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和同齡人之間最容易開啟心扉。最後要和他們保持距離 不要什麼都管,給小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 是很重要的。讓他們在實際理解弟子規的含義,傳統文化很多地方還是很實用的。希望滿意

  • 6 # 2019小二談育兒

    孩子不聽話,對於父母在管教孩子確實是件頭疼事,針對題目中所說情況,那麼父母該如何去管教呢?

    一、分析五歲小孩的身心特點。

    小孩天性喜歡玩耍、好動,不管父母怎麼管教,都難改這特性。正是這一特性影響下,任憑父母怎麼“打罵罰”,依然還是那麼調皮那麼任性那麼喜歡玩耍那麼好動。

    二、小孩缺乏安全防範意識。

    小孩在上躥下跳玩耍過程中,對上躥下跳帶來的安全危脅,以及存在的安全隱患,缺乏安全認知以及安全防範意識,且不懂得安全防範下依然繼續上躥下跳,很容易發生安全意外,容易傷及身體。

    三、不聽勸阻,助長了更調皮。

    面對小孩的調皮,父母從安全防範角度出發進行勸阻,但孩子在貪玩性格的影響下,並不聽父母勸阻。孩子不聽勸阻,一方面反應出孩子調皮至極;一方面反應出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成效不大;還反應出孩子不服父母管教,助長孩子“囂張氣焰”。

    四、意見及建議。

    1、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小孩參與一些有益的活動,引導小孩參與一些不存在安全隱患的活動。從多引導經常引導中幫助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習慣,從而有效減少不安全係數,確保小孩玩耍安全。

    2、小孩不聽從勸阻,繼續上躥下跳的,因小孩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及缺乏安全防範能力,父母必須做好陪伴,從陪伴中充當孩子安全玩耍的“保護神”,確保孩子在玩耍中不受傷害。

    3、平常時,父母要多向孩子傳授安全防範常識,切實抓好孩子安全防範教育,並以模擬教育方式傳授孩子安全防範能力。

  • 7 # Allpsych

    看到了你的提問,我想從問題的解釋與矯正兩個方面來交流。

    第一,從孩子的氣質方面講。

    氣質是每人都具有的、與生俱來的行為方式,是以生活活動中的情緒反應和穩定的行為風格為基礎的。大多是由遺傳決定的。氣質是天生的一種行為反應方式,是除了高矮胖瘦等生理上的差別和智力差別之外的另一種個體差異。

    兒童時期的氣質就是個性。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不能說一個哭聲大的小孩,氣質不好,另外一個哭聲小的孩子氣質好。氣質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照顧,不同氣質特點會影響親子關係。

    氣質的維度包括以下九個方面:

    1:活動水平:在活動時,兒童動作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 (吃飯、睡覺、穿衣、洗澡、洗頭、剪指甲、遊戲、學習)2:節律性: 飢餓、睡眠和排洩等生理機能是否規律3:趨/避性: 對新刺激的最初反應特點是趨近還是躲避。4:適應能力:兒童對新環境或新刺激的適應過程5:反應閾限: 指能夠引起兒童注意和反應的最小刺激強度。(視、聽、觸、味、嗅、社會覺)6:反應強度: 表達情緒反應的能量水平7:心境: 指兒童睡醒後幾小時內的優勢情緒。8:注意力分散度: 指兒童的注意力是否容易從正在進行的活動中轉移。9:注意廣度和永續性 : 指兒童從事某種單一活動時穩定注意時間的長短。

    對於父母來說,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標往往並不是要家長們都成為完美無缺的父母,而是希望父母能夠正確瞭解孩子的行為表現,並且儘量滿足孩子在早期環境的豐富刺激、教育、愛和社會化等方面的實際需要,使孩子能夠健康順利地成長。

    第二,從感覺尋求的感念講。

    感覺尋求是一種人格特質,是對變化的、奇異的、複雜的、強烈的感覺和體驗的尋求,為了獲得這些體驗情願承擔生理上、社會上、法律上和經濟上的風險。

    感覺尋求高的兒童,閾值高,需要大量的刺激才能獲得足夠的感覺。

    應對策略是增加兒童對感覺刺激的需求:盪鞦韆,跑步等。

    感覺尋求低的兒童,閾值低,稍微有點刺激就能滿足,表現敏感,可能反應過度。

    應對策略:應該讓兒童慢慢適應。或者是設計多感覺的活動,分散兒童對此反應過度的注意力。

    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潛能,因此,應該以兒童的個體差異為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綜上,對於你的孩子來說,他可能是感覺尋求高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他創設更開放,多樣,複雜的環境,這樣更能促進他的發展。

  • 8 # 的盧飛雪

    小孩不聽教育有四種原因:

    1、兒童的內在裡,愛玩、凡事好奇是其天性:在牆上畫畫、將鐵絲向插座裡伸、摸暖瓶、給自己化妝化得滿身都是等等。

    2、父母不分原則的“一概不許”,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凡是父母認為打亂室內擺設的,弄髒沙發、床墊或衣服的等等,一概不讓做,孩子內心憤懣不平,卻無法表達,只好採用“你不讓碰我偏碰”的方式來表達抗議。

    4、父母喜歡講大道理,可是小孩子還沒有發展出邏輯分析能力,對大道理理解不了也無法接受,給父母造成孩子不聽教育的表象。

    針對第一、二種情況,必須為孩子立規則:鐵絲伸向插座、摸暖瓶、玩刀和剪刀此類對生命有危險的行為一概不許,這是基礎。除此之外,可以允許孩子放開了玩,過分了之後適當進行提醒。

    以我自己為例,我家沒有乾淨的牆面,在家裡所有的牆面上,歪歪扭扭全是倆孩子的塗鴉,各式各樣、琳琅滿目。但孩子們從不去摸插座、碰暖瓶、玩刀。孩子們甚至約來鄰居家幾個孩子,從二層床跳到旁邊的大床上做遊戲,每天將被子褥子疊放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對此我不加阻止。

    只要不出危險,可以充分釋放孩子的天性。玩得開心有創意,本質上就是成長。

    針對第三種情況,我不抽菸,喝啤酒時閨女想要來一杯,我就給她倒一杯,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我給她表明,任何時間要適量)。家裡的電視早被我撤了(孩子3歲時),我和她們媽媽從來不看電視。

    針對第四種情況,除了出現緊急情況,我從來不用命令的方式,即使講道理,也是針對出現的事情而講,力圖讓孩子理解。凡事以身作則,孩子很少會出現對著幹的情況。

    各位父母的孩子倘若不聽教育,可以從上述四點來找找原因,並首先要試著改變自己。

    孩子永遠不會是完美的,需要我們父母作出一些犧牲、作出一些努力,以身作則,陪伴和引領孩子。

    父母倘若不能從精神、學識、力量、行為、新的看法思想上引領孩子,孩子就不會心服口服,肯定會有忤逆產生。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是終身的,也需要有職業化的表現,不學習、不努力、不提升、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並從書中找到答案,就想教育好孩子,就跟老母雞沒有什麼分別。

  • 9 # 安安-_-

    題主說:小孩不聽教育,其中沒有過多描述,所以不知具體情況,那麼我就從三個點來說說。

    一、小孩

    什麼是小孩?

    對於教育而言,切記不要經常以小孩的態度看自己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發展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無論是身體還是心裡每天都在發展,每天都在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每天都是不同於昨天的一個人。孩子在成長,同時也就要求家長也要成長,跟隨上孩子成長的速度。一味地以自己是成人,而自己孩子不過是小孩的角度很容易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表現較為明顯的是中學時期,孩子身理心理快速發展,逐漸形成獨立的人格,而家長卻以小孩視之,便會造成父母孩子之間隔閡嚴重,孩子形成逆反心理。

    二、不聽

    為什麼不聽父母教導呢?

    這個方面的話,作為父母更應該仔細思考: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夠好?常見的問題有一下幾種:

    1、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應該做的事情。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形成自己的習慣方法和處世態度。一些事情他們要學著自己去做,自己去處理。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只需要及時關注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干涉。

    2、好為人師,自以為是。

    3、總喜歡指導、教導、干預、打斷、制止、批評、訓斥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歡以自己的經驗,想著讓自己孩子少走彎路,少撞南牆,可是回過頭想想,當年我們父母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可是我們撞的南牆少了還是走的彎路少了?世界在發展在變化,該我們撞的南牆,走的彎路一樣也沒少。他們也一樣,該撞南牆的總會撞,該走的彎路同樣會走。而在孩子做一些你看來“傻乎乎”的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做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更好的處理事情的建議,而不是一味地打斷制止孩子。在做的不好的時候,需要靜下心和孩子一同回憶事情的發展,分析哪裡做的不好,怎樣做更加螚處理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切忌不要張口閉口“我早就告訴你如何如何”這樣的話,需要潛移默化讓他覺得父母的建議行之有效,那麼在以後他才會更多和你商量,考慮你的建議。

    4、不是處理事情,而是在發洩情緒。

    這樣的事情我無需多說,各位也深有體會。無論是為人子,亦或為人父母,多少都有帶著情緒回到家裡。父母在家庭以外的情緒帶回到家裡,如果孩子過小的話,他會很不理解,造成對父母情緒的認知出現問題。

    5、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上年四條都是在講更多的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交給孩子更多的權利,那是不是完全以孩子決定為主呢?並不盡然,咱們已經知道孩子是發展中的人,那麼必然是一個心理發展還不夠健全的人,受認知和經驗所限,他們極易收外界影響做出錯誤的決定,或走向錯誤的發展方向,那麼父母就需要在孩子的教育中做出積極的引導。

    三、教育。

    1、什麼是教育?

    教育學上是這樣說的“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鍾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髮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Sunny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什麼是教育?這是一個看似簡單 但卻很難回答的問題,這裡我不敢多說,給出現行教育得定義和一些名家的理解,各位自己體會。

    2、怎樣教育?

    怎樣教育也是一個很宏大的話題,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 而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經驗見識,和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在這裡簡單說幾點:

    (1)聆聽

    孩子在四五歲入幼兒園,然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接著就走向社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時間在學校度過,而家長因為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原因,要做到隨時瞭解孩子的狀態,很難。

    對孩子進行了解,不僅僅是從老師的嘴裡,別人的嘴裡去了解,也不僅僅事看。最好的是讓孩子自己說出來,交流的過程中,適時的指出一些問題,給出一些建議。其餘時間安安靜靜當好一個聽眾就好,不要急於否定、評價喝訓斥。當他說完再回顧的時候,家長積極引導發現問題,讓他去理解,去思考。

    (2)交流

    先學會聆聽,再理解孩子的狀態,想法之後,基於此仔做出有效的交流,一和孩子同樣的視角,共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審視,評價,否定。以平等的姿態,對等的人的角度來交流。

    (3)言行一致

    在對孩子教育中,不要雙重標準,自己一套,孩子一套。比如,強調孩子什麼時間點不要玩手機,強調完,自己在沙發上一躺就開始玩手機。對孩子做出怎麼的規定,就應該也對自己做出規定並嚴格堅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首先要父母以身作則。

    (4)知行統一

    講大道理一大堆,真正去做的時候又做不到。一些父母給孩子講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當帶著孩子得時候,又是闖紅燈,橫穿馬路。邊隨手扔垃圾邊教育孩子要保護衛生的人也大有人在。道理給孩子講樂,自己首先就要遵守,去遵循。

    在教育孩子得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我們要學著正視孩子,給予平等的人格,積極聆聽、交流,在學習中於孩子共同成長。

  • 10 # 奶爸戴老師

    關於小孩不聽教育這個問題,我想需要明確幾個前提:

    1、孩子現在年齡多大,會不會表達,還是已經進入了叛逆期?

    2、孩子是關於什麼不聽教育,是大人的無理要求,還是孩子自己的無知和叛逆?

    3、對於孩子的教育,家長日常採用的是什麼方式和方法,放養式還是系統科學的教育?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是從一片空白到裝滿了情感和性格。孩子自己出生的時候,並沒有帶著任何對家長的敵意和仇視,而是更多的期待,期待遇見幸福,期待遇見溫暖。

    因此,希望您對於孩子現在出現的“不聽教育”這個問題,好好的分析以下幾個問題:

    1、您的孩子為什麼不聽?是不想聽還是聽煩了?

    2、您的孩子是不聽還是想您傾聽他的訴求?他也有自己的世界和想法,同樣需要人去傾聽

    3、您的教育方式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孩子目前的需求,又是否科學。

    相信透過這些問題的分析,您會找到您要的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靠跑步降低體脂率其實不是好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