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周至逛吃逛吃哥

    與其說人生如戲,不如說戲如人生。

    演戲就是活著。

    為什麼說演戲是活著?要把戲演好,這要帶入其中,活成你要演的那個人。比如周潤發演小馬哥時,然後很長一段時間,看到周潤發,人們就會想到小馬哥。

    類似的例子還有。比如看到周星馳,人們就會想到至尊寶。看到朱茵,我們就會想到紫霞仙子。看到林青霞,我們會想起林東方不敗。

    而一些演員,我們看到了他們,卻想不起他們演過誰。他們的表演要麼演技太爛了,爛的讓觀眾除了吐槽後只剩下齣戲。要麼他們太在乎演藝技巧了,給人一種很裝的感覺。

    這裡面有新出道的演員,也有已經成名的一線明星。

    要麼他們太在乎個人形象了,表演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開,沒有盡全力去演活那個角色。

    所以爛戲才會層出不窮。

    儘管現有的電影電視宣傳多種多樣,各種各樣為電影和電視劇打廣告的方法數不勝數,就算是爛片,發行方透過網路營銷、事件營銷、明星炒作等等方法就可以帶火一部電影或電視劇。

    有追求的演員或者準備開啟演藝生涯的演員們要注意了。

    那麼怎麼樣才算活著,這是個問題。

    你不能說我長得漂亮身材好,我長得帥氣八塊腹肌,我就可以在演戲的時候活著了。第一個建議,先要熟悉劇本。

    你要想一想你是否與你演的那個人是否有類似的經歷。不妨把這些經歷帶入到你的演繹中。

    這是最基本的一條,也是最核心的一條。如果你自己都沒有入戲太深,觀眾怎麼可能為你的演出而著迷呢?

    最好的演藝自然是沒有斧鑿的痕跡,甚至說沒有經過剪輯。演藝本身就是一出好戲,讓人慾罷不能。你不想出名都不行。

    如果你看了劇本,仍然覺得自己沒有類似的經歷,是不是就演不好了呢?

    我覺得這不對。

    就像《山楂樹之戀》裡面的周冬雨,《色戒》裡面的湯唯,《胭脂扣》裡面的梅豔芳,她們肯定沒有經歷過電影裡的故事。

    但是沒有經歷,並不代表就不能演好了。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角色。這是演好一部戲的第二個建議,也是最後一個建議。

    為什麼你的角色會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你完全可以假設自己就是那個人物,把你思考到的東西在戲裡表演出來。

    比如李小龍思考出了巷戰和截拳道或者說功夫應該是個什麼樣的存在,那麼雖然李小龍一共也沒有演幾部電影,但每部電影都深入人心。仔細去看每一部電影,你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功夫對戰技巧。你在別的武術電影裡是看不到的。

    為什麼你看不到呢?因為這都是李小龍自己的獨立思考。

    一個演員獨立的思考之後,所表演出來的人物形象自然會非常特別,彷彿直接引燃了火,而絕不是原先的那個木頭。

    再比如成龍。同樣是功夫,成龍也走了一條自己的路。他的功夫更加生活化,更加喜劇化。這是成龍的思考。

    而馬雲呢?哈哈,我不得不吐槽一下,馬雲還是把功夫用於演講吧。他在的功夫表演既既沒有實戰經歷,又沒有融入自己對功夫的思考。兩者都沒有的情況下,只能讓人觀看時齣戲和觀看後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希望演員們可以吸取經驗,這樣你們演的戲不再是戲這麼簡單,而是上升到了藝術作品的高度了。

  • 2 # 影視剪讀

    著名喜劇演員《老友記》中的joey曾經講述過許多種小竅門,對於初學者很有入門效用(高手勿看)。

    1. “噴口水臺詞法”——說話衝而有張力,不計較哪怕口水噴溼了對手。這樣能讓觀眾更能入戲。

    2. “聞屁演技法”——當太多臺詞需要回憶一下時,想象自己在聞屁。

    3. “現實演繹法”——比如藉著便意演急切的場景。

  • 3 # 音符遺蹟錄

    其實就是放開自己是最重要的 不要為了鏡頭面前的形象刻意去讓整個表演看著不自然 好的演技是拋開自我 融入角色 電影來源與生活 用你生活中最真實的表情動作融入電影 置身在其中 將現實與虛擬慢慢融合 表演的時候想想最真實的一切應該怎樣表達合適

  • 4 # 老畢美食

    小品,一般指短小的表演動作作品,種類有很多,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舞臺小品和影視小品,這裡主要談的是舞臺小品。另外舞臺小品中又不同,有專為觀眾欣賞而編排的小品,如電視晚會上的小品,以及目的是為了訓練演員、提高演技幫助把握人物的表演小品,如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教學小品等。二者由於目的不同,具體組織、表演時也不同,這裡主要談的是後一種小品。演員必須要有一定的編導能力才能很好理解劇本與導演,現在的表演教學一般都讓學生自己組織編劇本小品,就是為了培養演員的這些能力。

    一、 如何組織小品

    小品有四個要素:主題、事件、規定情境、相對的完整性。總的說來,要組織好一個小品,就要注意四個方面:1、主題鮮明、寓意深刻;2、事件典型;3、結構精巧;4、規定情境清楚。

    組織小品一般可以回想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回想直接、間接觀察或體驗到的材料,回憶自己以前獲得的種種啟發、經驗、教訓等等,展開豐富想象,透過對上述材料的整理,從而編出一個故事,再不斷豐富、細化,經過反覆的排練最終形成成熟的小品。當然加工組織小品不見得都是按照從主題到結構再到事件、細節這樣一個順序,常常是從一箇中間步驟、一個有趣的點出發發展為一個小品,如從一個有趣的動作、一個事件、一段舞蹈發展開去,增加別的事件,設計別的動作等等最終也能形成完整的小品。

    (一)主題鮮明、寓意深刻

    主題鮮明就是要求小品中的事件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為一個主題服務,要求小品組織者一開始就確定好自己要表現什麼,並且執著的走下去,去選取事件、人物、細節進行編排,主題鮮明並不是很簡單就做到的。那麼如何去設立一個有深刻寓意的主題就變得很重要?藝術來源於生活,這裡主要是一個小品組織者的知識、經驗積累問題。通常一個歲數較大的人想到一個作品揭示的寓意會比年輕人要深刻,但年輕人也能想到包含深刻寓意的主題,比如從自己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較多的方面來設定。我們應注意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培養自己細緻的觀察力,經常能夠去各種場合體驗生活,必要時可以用筆記下自己的感受,另外要注意多閱讀、多看好的影視作品、多學習各種方面的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等。日積月累當我們要編排一個小品時就不會因為沒有素材而抓耳撓腮,很多學生在組織小品時感覺無從下手就是因為平時的積累不夠。

    (二)事件典型

    有了深刻的主題之後,就要選擇那些能很好揭示主題的事件。並且選取的事件最好能觸動人物的情感,讓人物產生較大的行動及行動的變化,這樣才有利於舞臺塑造人物。事件,就是能夠改變在場人物動作的事實,而現實中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稱之為事實。每一個小品都必須有事件,且事件要有開始、發展、結束的全過程。主題與事件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主題是透過事件揭示出來的,事件是圍繞著主題的。首先組織小品過程中對事件的選擇是很考驗組織者的功力的,一定要選擇典型事件。什麼是典型的事件呢?就是那些有代表性的,在同一類的事件中突出的,比較能說明問題,更能給人遐想的事件,如貓和老鼠的鬥爭事件就是兩個矛盾雙方鬥爭這一類事件中的典型事件。

    (三)結構精巧

    有了一個深刻的主題,並選擇了典型的事件後,就要設立一個精巧的結構-組織事件的敘述順序,設計哪些重點突出、哪些一筆帶過等等來很好的表達這個主題,也可以說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形式來很好的為內容服務。形式要從內容出發並且為內容服務。結構對於小品很重要,好的結構有利於表達主題,可以吸引觀眾,同時便於事件的展開。結構好像一個人的骨架,事件、細節這些筋脈血肉是附著在結構之上的,選對結構也是小品成功的基礎條件。

    小品的結構與一個大的影視作品的結構在實質上是一致的,傳統的衝突式劇作結構是三段式:開端-發展-結局,好多小品也是這樣的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是傳統結構的時候,人們總會渴望看到新的結構,與眾不同的結構,如開放式結尾的結構,時空交錯的結構等等,新鮮的東西總是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採用新穎結構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採用獨特的結構的前提是不影響並且有利於主題的表達,如可用舞臺手段等幫助設計倒敘式、插敘式結構等等,設計好如何抖一個好的包袱很關鍵,採取倒敘這樣的結構要求較高,經常需要巧妙的舞臺設計,如轉場的設計等等。

    規定情境是角色展開行動的依據和條件,它制約著角色行動的性質、樣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動。其實一切與人物的行動有關的規定都是規定情境的範疇。

    表演藝術是行動的藝術,行動的鏈條是:感覺-判斷-行動告訴我們是先接受資訊經過思考判斷才去行動的,而這個資訊就是規定情境中的一部分,思考判斷時是結合全部的規定情境來思考的,行動也是在規定情境中行動的。行動的三要素是:做什麼,怎麼做和為什麼做,這三個要素也都要受到規定情境的制約。人的動作都是以內心為依據的,內心有一條動作線,演員在內心中對規定情境進行分析,以角色思維邏輯去思考判斷,然後意志去發生行動。好的表演細膩,有大量精彩而又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徵個性化的細節,而這些都需要從規定情境中去開掘,演員的行動必然要依據於規定情境,如在學校大會上或法庭上,人就不能大聲喧譁,距離很遠的朋友揮手打招呼必然會加大揮動的幅度。規定情境越清楚、細緻,演員就越知道如何行動,就越能組織出真實而又精彩的動作細節。

    組織小品一定要注意多排練,反覆實踐,表演本來就是實踐的藝術,是行動的藝術。認識論告訴我們,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充分注意實際排練中的感覺,有時在排練中會突然產生靈感,找到好的處理表達髮式。可以找人看排練,或找一個導演來導這個小品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反覆排練可以對小品進行不斷的豐富和細化,許多細節都是在實踐排練中自然湧現的,透過反覆排練還可以修改和完善小品中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幫助演員獲得正確的感覺,許多小品是從一個點、一個事件在不斷排練中逐漸發展為一個完整的小品的。

    二、如何表演小品

    從表演角度來看優秀的小品人物塑造一定有兩個特徵:1、性格飽滿,個性色彩濃;2、有豐富的細節。當然這是經過大量實踐學習才能達到的,每一個表演者都應向這方面不斷努力,在這裡我想主要針對初學表演者去談談如何去表演小品。

    小品教學時表演教學中的第一個階段,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較簡單、相對較自由的表演練習入手,學習表演的基本技巧基礎,能夠當眾完成人物的行為,達到解放天性、恢復本能的目的。這是學習表演的初期階段,表演者當然要充分重視,學會表演小品是以後塑造完整的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但往往表演者容易給自己定下過高、不切實際的目標,以至總是體會不到表演的樂趣,看不到自己的進步,這對自信心的建立是極為不利的,對自己以後的表演學習是不利的。表演者不用給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也不要一開始就選擇難度較大的小品去演,應該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往前走。演員的四大素質是:信念、理解力、想象力、激情,這之中信念又是首中之首,我認為每一個初學表演者都應透過表演小品建立起自己強大的信念,敢於當眾大膽的表演,完成人物的行動,以至於敢於展現自己的激情,這是表演者應明確的小品表演練習階段要達到的首要目標,即解放自身的素質,特別對於電影演員來說是更重要的,要知道人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表演者多積累成功的經驗。

    要表演好一個小品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小品劇本,這跟演大的影視是一樣的道理,正如前面講的學會如何組織小品非常重要。表演者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藝術感覺,要有對自己的正確的認識,能夠編出好的小品、鑑別出好的小品以及自己的水平能力所能勝任的小品。在這一階段同學都會組織自己的小品並邀請其他同學與自己一起演,表演者可以多選擇自己平時較熟的合作者,畢竟表演是眾人配合的藝術,彼此之間較熟悉的一撥人合作由於互相比較瞭解,不容易緊張,配合也比較有默契,容易獲得成功。另外接到別人的邀請應該仔細考慮自己的情況,分析對方的小品本子,看本子好不好,自己能否勝任,是否感興趣,自己的時間是否允許等等,表演者不可貪多,應該選擇好本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本子,然後去深入鑽研、排練。另外接了別人的本子後,就應該與大家真誠合作,在排練過程中要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討論。表演者只有學會跟大家如何很好的配合才能演好小品,找到幾個好搭檔是很有益處的。下面我談談表演小品中要注意的四個方面:

    (一)探索克服自己緊張心理,恢復本能的方法

    緊張、不自信是初學者的頭號大敵。表演者在表演中應該努力找到克服自己緊張心理、恢復本能並建立起信念感的方法,這可以透過各種途徑,如用“恢復童心”做引路,在小品表演中減少自我批判、增強遊戲感,再如練習注意力的集中、練習擺脫雜念,組織一系列行動,利用熱身法等等,方法就是要在實踐中去不斷摸索,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實現,這也是“我的技巧”中的一部分。這是表演小品最重要的前提,解放了自身的素質才能去演活生生的人。當我緊張時我總是努力強制自己將注意力放在對規定情境的感受上,對對手的感受上,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二)學會如何組織行動

    表演是行動的藝術,學習表演就是要學習如何組織行動。表演者在小品階段要起碼學會組織簡單的行動,行動來自對規定情境的細緻分析,來自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的分析。嚴格按照行動的三要素-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去組織行動,以角色的思維、邏輯對規定情境進行充分的感受去行動,對規定情境缺乏足夠的理解,沒能按行動的三要素去詳細分析就會出現錯誤的組織行動,讓人不相信,這是初學者易犯的毛病。另外表演初學者還常會犯表演結果、表演情緒的錯誤,如還沒看到遠方來的朋友就已經打起了招呼,好多演員“未卜先知”,就是因為沒能按照行動的鏈條去行動,表演的重點是展現過程,在感覺-判斷-行動這個鏈條中,初學者往往拋棄了感覺和判斷,只奔結果,要有意識的鍛鍊自己按照行動的鏈條去行動,真聽真看真感覺到,在頭腦裡進行思索判斷後,由意志交給肌體去執行動作,可以適當的拉長行動的鏈條進行訓練。

    (三)注意力集中在對手身上

    演戲經常是兩個人或兩個以上的人在搭戲,表演者不能一直想自己的排程和臺詞,好多初學者易犯不跟對手交流的毛病,只是一味自己演自己的,以至於偶爾有時對手臨時臺詞說錯了或排程錯了,有的演員仍然按以前的去行動,招來觀眾的鬨堂大笑和不理解,還有的演員就呆立在舞臺上手足無措。演員應該牢記自己的戲在對手身上,任何時候都要按照對手的戲去行動,那些比如生氣故意不理對方自己一味行動的戲其實也是給對手的反應。演員時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手身上,這才是真正的表演,這樣也可以使演員不費力就背下臺詞和排程,這樣演員之間才能真正搭上戲,實現交流。對手由於某些原因臨時改戲初學者經常會遇到的情況,要靈活的去應對,讓觀眾看不出痕跡,甚至比以前效果更好,這才是合格的演員。

    (四)多練習、多上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表演是實踐的藝術,好多沒有上過專門藝術院校的人,也能成為優秀的演員,這裡固然有一個天賦的問題,但與大量的實踐是分不開的,這在表演學院學生的身上更是體現得非常鮮明,一年級與畢業時的表演天壤之別。何況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只有具備大量的切身體驗,才能說真正的學會表演。另外表演者應儘可能多的參加正式的小品演出,在正式的演出中的感覺與排練中的是絕對不同的,肌體與精神的緊張度和興奮度要大大增強,往往一場正式演出得到的提高比起十場排練得到的還要大。

    以上我對如何表演舞臺小品做了自己一些很不成熟的闡述,希望老師們和同學們批評指正,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人只有透過大量的小品的表演練習和總結,才能學會表演好小品。

  • 5 # Jenny小牧

    雖然我不是演員,但是看過的電視劇蠻多的,有點自己的一點小心得!

    我認為應該先將你要演的角色瞭解透徹,然後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人,從他的角度出發,再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他又會怎麼樣,還有就是我覺得那個度比較難把握,太過了就假了!

  • 6 # 英展影視剪輯

    作為觀眾的角度,初學者想演好一部戲,第一多看,多學,多問,多實踐,要融入該角色要神情等方面演繹出來,要讓觀眾覺得他所演角色跟貼切該人物設定,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衝擊感。像現在的小鮮肉主演的電影及電視劇讓觀眾很容易跳戲。

  • 7 # 人生越來越清晰

    演戲我是門外漢,我就從一個普通觀影人的角度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所謂表演,顧名思義,在電影中表達演示一個個不同角色,演戲就是在模仿,在電影裡模仿現實中的人物和事件,所以常聽藝術家們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就是還原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社會是最好的大學,一個學生,推銷員,大服便便的商人,為生活奔波的下崗工人,斤斤計較的市場菜販。。。電影中的任何角色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所以,生活中多觀察多學習普通人物的生活習性,比在大學課堂研究表演理論更有實際意義。

    演戲的第一步是模仿,等你各種角色都能駕馭拿捏的很有分寸時,你就可以在表演的角色加人自己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創作,所以有的藝術家把演戲說成是藝術創作,這是一種發揮,但能真正做到這點的很少。內地有很多表演功力很深厚的演員,演繹的角色形象生動飽滿,很貼近生活,即所謂演什麼像什麼,戲路寬泛,比如老一輩的有劉威,張國立,中生代的黃渤等,港臺演員裡演技超群的屬梁朝偉梁家輝,相對於梁朝偉,梁家輝的戲路是天南地北隨心所欲,內地我最佩服的就是劉威,演起戲來,自然,投入,絲毫無表演的痕跡,一個演員最忌諱的就是把自身的個性揉雜到人物的性格里去,最高水平的表演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展示過程,好的演員會讓你忘記他本身的名字,而只會記住角色的名字,會讓你跟角色一起嬉笑怒罵,而忘了這是在演戲,這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好演員。

  • 8 # 魚民99804950

    小品,一般指短小的表演動作作品,種類有很多,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舞臺小品和影視小品,這裡主要談的是舞臺小品。另外舞臺小品中又不同,有專為觀眾欣賞而編排的小品,如電視晚會上的小品,以及目的是為了訓練演員、提高演技幫助把握人物的表演小品,如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教學小品等。二者由於目的不同,具體組織、表演時也不同,這裡主要談的是後一種小品。演員必須要有一定的編導能力才能很好理解劇本與導演,現在的表演教學一般都讓學生自己組織編劇本小品,就是為了培養演員的這些能力。

    一、 如何組織小品

    小品有四個要素:主題、事件、規定情境、相對的完整性。總的說來,要組織好一個小品,就要注意四個方面:1、主題鮮明、寓意深刻;2、事件典型;3、結構精巧;4、規定情境清楚。

    組織小品一般可以回想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回想直接、間接觀察或體驗到的材料,回憶自己以前獲得的種種啟發、經驗、教訓等等,展開豐富想象,透過對上述材料的整理,從而編出一個故事,再不斷豐富、細化,經過反覆的排練最終形成成熟的小品。當然加工組織小品不見得都是按照從主題到結構再到事件、細節這樣一個順序,常常是從一箇中間步驟、一個有趣的點出發發展為一個小品,如從一個有趣的動作、一個事件、一段舞蹈發展開去,增加別的事件,設計別的動作等等最終也能形成完整的小品。

    (一)主題鮮明、寓意深刻

    主題鮮明就是要求小品中的事件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為一個主題服務,要求小品組織者一開始就確定好自己要表現什麼,並且執著的走下去,去選取事件、人物、細節進行編排,主題鮮明並不是很簡單就做到的。那麼如何去設立一個有深刻寓意的主題就變得很重要?藝術來源於生活,這裡主要是一個小品組織者的知識、經驗積累問題。通常一個歲數較大的人想到一個作品揭示的寓意會比年輕人要深刻,但年輕人也能想到包含深刻寓意的主題,比如從自己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較多的方面來設定。我們應注意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培養自己細緻的觀察力,經常能夠去各種場合體驗生活,必要時可以用筆記下自己的感受,另外要注意多閱讀、多看好的影視作品、多學習各種方面的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等。日積月累當我們要編排一個小品時就不會因為沒有素材而抓耳撓腮,很多學生在組織小品時感覺無從下手就是因為平時的積累不夠。

    (二)事件典型

    有了深刻的主題之後,就要選擇那些能很好揭示主題的事件。並且選取的事件最好能觸動人物的情感,讓人物產生較大的行動及行動的變化,這樣才有利於舞臺塑造人物。事件,就是能夠改變在場人物動作的事實,而現實中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稱之為事實。每一個小品都必須有事件,且事件要有開始、發展、結束的全過程。主題與事件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主題是透過事件揭示出來的,事件是圍繞著主題的。首先組織小品過程中對事件的選擇是很考驗組織者的功力的,一定要選擇典型事件。什麼是典型的事件呢?就是那些有代表性的,在同一類的事件中突出的,比較能說明問題,更能給人遐想的事件,如貓和老鼠的鬥爭事件就是兩個矛盾雙方鬥爭這一類事件中的典型事件。

    (三)結構精巧

    有了一個深刻的主題,並選擇了典型的事件後,就要設立一個精巧的結構-組織事件的敘述順序,設計哪些重點突出、哪些一筆帶過等等來很好的表達這個主題,也可以說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形式來很好的為內容服務。形式要從內容出發並且為內容服務。結構對於小品很重要,好的結構有利於表達主題,可以吸引觀眾,同時便於事件的展開。結構好像一個人的骨架,事件、細節這些筋脈血肉是附著在結構之上的,選對結構也是小品成功的基礎條件。

    小品的結構與一個大的影視作品的結構在實質上是一致的,傳統的衝突式劇作結構是三段式:開端-發展-結局,好多小品也是這樣的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是傳統結構的時候,人們總會渴望看到新的結構,與眾不同的結構,如開放式結尾的結構,時空交錯的結構等等,新鮮的東西總是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採用新穎結構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採用獨特的結構的前提是不影響並且有利於主題的表達,如可用舞臺手段等幫助設計倒敘式、插敘式結構等等,設計好如何抖一個好的包袱很關鍵,採取倒敘這樣的結構要求較高,經常需要巧妙的舞臺設計,如轉場的設計等等。

    規定情境是角色展開行動的依據和條件,它制約著角色行動的性質、樣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動。其實一切與人物的行動有關的規定都是規定情境的範疇。

    表演藝術是行動的藝術,行動的鏈條是:感覺-判斷-行動告訴我們是先接受資訊經過思考判斷才去行動的,而這個資訊就是規定情境中的一部分,思考判斷時是結合全部的規定情境來思考的,行動也是在規定情境中行動的。行動的三要素是:做什麼,怎麼做和為什麼做,這三個要素也都要受到規定情境的制約。人的動作都是以內心為依據的,內心有一條動作線,演員在內心中對規定情境進行分析,以角色思維邏輯去思考判斷,然後意志去發生行動。好的表演細膩,有大量精彩而又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徵個性化的細節,而這些都需要從規定情境中去開掘,演員的行動必然要依據於規定情境,如在學校大會上或法庭上,人就不能大聲喧譁,距離很遠的朋友揮手打招呼必然會加大揮動的幅度。規定情境越清楚、細緻,演員就越知道如何行動,就越能組織出真實而又精彩的動作細節。

    組織小品一定要注意多排練,反覆實踐,表演本來就是實踐的藝術,是行動的藝術。認識論告訴我們,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充分注意實際排練中的感覺,有時在排練中會突然產生靈感,找到好的處理表達髮式。可以找人看排練,或找一個導演來導這個小品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反覆排練可以對小品進行不斷的豐富和細化,許多細節都是在實踐排練中自然湧現的,透過反覆排練還可以修改和完善小品中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幫助演員獲得正確的感覺,許多小品是從一個點、一個事件在不斷排練中逐漸發展為一個完整的小品的。

    二、如何表演小品

    從表演角度來看優秀的小品人物塑造一定有兩個特徵:1、性格飽滿,個性色彩濃;2、有豐富的細節。當然這是經過大量實踐學習才能達到的,每一個表演者都應向這方面不斷努力,在這裡我想主要針對初學表演者去談談如何去表演小品。

    小品教學時表演教學中的第一個階段,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較簡單、相對較自由的表演練習入手,學習表演的基本技巧基礎,能夠當眾完成人物的行為,達到解放天性、恢復本能的目的。這是學習表演的初期階段,表演者當然要充分重視,學會表演小品是以後塑造完整的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但往往表演者容易給自己定下過高、不切實際的目標,以至總是體會不到表演的樂趣,看不到自己的進步,這對自信心的建立是極為不利的,對自己以後的表演學習是不利的。表演者不用給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也不要一開始就選擇難度較大的小品去演,應該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往前走。演員的四大素質是:信念、理解力、想象力、激情,這之中信念又是首中之首,我認為每一個初學表演者都應透過表演小品建立起自己強大的信念,敢於當眾大膽的表演,完成人物的行動,以至於敢於展現自己的激情,這是表演者應明確的小品表演練習階段要達到的首要目標,即解放自身的素質,特別對於電影演員來說是更重要的,要知道人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表演者多積累成功的經驗。

    要表演好一個小品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小品劇本,這跟演大的影視是一樣的道理,正如前面講的學會如何組織小品非常重要。表演者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藝術感覺,要有對自己的正確的認識,能夠編出好的小品、鑑別出好的小品以及自己的水平能力所能勝任的小品。在這一階段同學都會組織自己的小品並邀請其他同學與自己一起演,表演者可以多選擇自己平時較熟的合作者,畢竟表演是眾人配合的藝術,彼此之間較熟悉的一撥人合作由於互相比較瞭解,不容易緊張,配合也比較有默契,容易獲得成功。另外接到別人的邀請應該仔細考慮自己的情況,分析對方的小品本子,看本子好不好,自己能否勝任,是否感興趣,自己的時間是否允許等等,表演者不可貪多,應該選擇好本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本子,然後去深入鑽研、排練。另外接了別人的本子後,就應該與大家真誠合作,在排練過程中要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討論。表演者只有學會跟大家如何很好的配合才能演好小品,找到幾個好搭檔是很有益處的。下面我談談表演小品中要注意的四個方面:

    (一)探索克服自己緊張心理,恢復本能的方法

    緊張、不自信是初學者的頭號大敵。表演者在表演中應該努力找到克服自己緊張心理、恢復本能並建立起信念感的方法,這可以透過各種途徑,如用“恢復童心”做引路,在小品表演中減少自我批判、增強遊戲感,再如練習注意力的集中、練習擺脫雜念,組織一系列行動,利用熱身法等等,方法就是要在實踐中去不斷摸索,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實現,這也是“我的技巧”中的一部分。這是表演小品最重要的前提,解放了自身的素質才能去演活生生的人。當我緊張時我總是努力強制自己將注意力放在對規定情境的感受上,對對手的感受上,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二)學會如何組織行動

    表演是行動的藝術,學習表演就是要學習如何組織行動。表演者在小品階段要起碼學會組織簡單的行動,行動來自對規定情境的細緻分析,來自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的分析。嚴格按照行動的三要素-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去組織行動,以角色的思維、邏輯對規定情境進行充分的感受去行動,對規定情境缺乏足夠的理解,沒能按行動的三要素去詳細分析就會出現錯誤的組織行動,讓人不相信,這是初學者易犯的毛病。另外表演初學者還常會犯表演結果、表演情緒的錯誤,如還沒看到遠方來的朋友就已經打起了招呼,好多演員“未卜先知”,就是因為沒能按照行動的鏈條去行動,表演的重點是展現過程,在感覺-判斷-行動這個鏈條中,初學者往往拋棄了感覺和判斷,只奔結果,要有意識的鍛鍊自己按照行動的鏈條去行動,真聽真看真感覺到,在頭腦裡進行思索判斷後,由意志交給肌體去執行動作,可以適當的拉長行動的鏈條進行訓練。

    (三)注意力集中在對手身上

    演戲經常是兩個人或兩個以上的人在搭戲,表演者不能一直想自己的排程和臺詞,好多初學者易犯不跟對手交流的毛病,只是一味自己演自己的,以至於偶爾有時對手臨時臺詞說錯了或排程錯了,有的演員仍然按以前的去行動,招來觀眾的鬨堂大笑和不理解,還有的演員就呆立在舞臺上手足無措。演員應該牢記自己的戲在對手身上,任何時候都要按照對手的戲去行動,那些比如生氣故意不理對方自己一味行動的戲其實也是給對手的反應。演員時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手身上,這才是真正的表演,這樣也可以使演員不費力就背下臺詞和排程,這樣演員之間才能真正搭上戲,實現交流。對手由於某些原因臨時改戲初學者經常會遇到的情況,要靈活的去應對,讓觀眾看不出痕跡,甚至比以前效果更好,這才是合格的演員。

    (四)多練習、多上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表演是實踐的藝術,好多沒有上過專門藝術院校的人,也能成為優秀的演員,這裡固然有一個天賦的問題,但與大量的實踐是分不開的,這在表演學院學生的身上更是體現得非常鮮明,一年級與畢業時的表演天壤之別。何況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只有具備大量的切身體驗,才能說真正的學會表演。另外表演者應儘可能多的參加正式的小品演出,在正式的演出中的感覺與排練中的是絕對不同的,肌體與精神的緊張度和興奮度要大大增強,往往一場正式演出得到的提高比起十場排練得到的還要大。

    以上我對如何表演舞臺小品做了自己一些很不成熟的闡述,希望老師們和同學們批評指正,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人只有透過大量的小品的表演練習和總結,才能學會表演好小品。

  • 9 # 西瓜小胡

    我認為初學者應該先將你要演的角色瞭解透徹,然後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人,從他的角度出發,再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他又會怎麼樣,還有就是我覺得那個度比較難把握,太過了就假了!

    戲我是門外漢,我就從一個普通觀影人的角度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所謂表演,顧名思義,在電影中表達演示一個個不同角色,演戲就是在模仿,在電影裡模仿現實中的人物和事件,所以常聽藝術家們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就是還原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社會是最好的大學,一個學生,推銷員,大服便便的商人,為生活奔波的下崗工人,斤斤計較的市場菜販。。。電影中的任何角色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所以,生活中多觀察多學習普通人物的生活習性,比在大學課堂研究表演理論更有實際意義。

    演戲的第一步是模仿,等你各種角色都能駕馭拿捏的很有分寸時,你就可以在表演的角色加人自己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創作,所以有的藝術家把演戲說成是藝術創作,這是一種發揮,但能真正做到這點的很少。內地有很多表演功力很深厚的演員,演繹的角色形象生動飽滿,很貼近生活,即所謂演什麼像什麼,戲路寬泛,比如老一輩的有劉威,張國立,中生代的黃渤等,港臺演員裡演技超群的屬梁朝偉梁家輝,相對於梁朝偉,梁家輝的戲路是天南地北隨心所欲,內地我最佩服的就是劉威,演起戲來,自然,投入,絲毫無表演的痕跡,一個演員最忌諱的就是把自身的個性揉雜到人物的性格里去,最高水平的表演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展示過程,好的演員會讓你忘記他本身的名字,而只會記住角色的名字,會讓你跟角色一起嬉笑怒罵,而忘了這是在演戲,這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好演員。

    小品,一般指短小的表演動作作品,種類有很多,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舞臺小品和影視小品,這裡主要談的是舞臺小品。另外舞臺小品中又不同,有專為觀眾欣賞而編排的小品,如電視晚會上的小品,以及目的是為了訓練演員、提高演技幫助把握人物的表演小品,如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教學小品等。二者由於目的不同,具體組織、表演時也不同,這裡主要談的是後一種小品。演員必須要有一定的編導能力才能很好理解劇本與導演,現在的表演教學一般都讓學生自己組織編劇本小品,就是為了培養演員的這些能力。

    一、 如何組織小品

    小品有四個要素:主題、事件、規定情境、相對的完整性。總的說來,要組織好一個小品,就要注意四個方面:1、主題鮮明、寓意深刻;2、事件典型;3、結構精巧;4、規定情境清楚。

    組織小品一般可以回想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回想直接、間接觀察或體驗到的材料,回憶自己以前獲得的種種啟發、經驗、教訓等等,展開豐富想象,透過對上述材料的整理,從而編出一個故事,再不斷豐富、細化,經過反覆的排練最終形成成熟的小品。當然加工組織小品不見得都是按照從主題到結構再到事件、細節這樣一個順序,常常是從一箇中間步驟、一個有趣的點出發發展為一個小品,如從一個有趣的動作、一個事件、一段舞蹈發展開去,增加別的事件,設計別的動作等等最終也能形成完整的小品。

    (一)主題鮮明、寓意深刻

    主題鮮明就是要求小品中的事件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為一個主題服務,要求小品組織者一開始就確定好自己要表現什麼,並且執著的走下去,去選取事件、人物、細節進行編排,主題鮮明並不是很簡單就做到的。那麼如何去設立一個有深刻寓意的主題就變得很重要?藝術來源於生活,這裡主要是一個小品組織者的知識、經驗積累問題。通常一個歲數較大的人想到一個作品揭示的寓意會比年輕人要深刻,但年輕人也能想到包含深刻寓意的主題,比如從自己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較多的方面來設定。我們應注意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培養自己細緻的觀察力,經常能夠去各種場合體驗生活,必要時可以用筆記下自己的感受,另外要注意多閱讀、多看好的影視作品、多學習各種方面的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等。日積月累當我們要編排一個小品時就不會因為沒有素材而抓耳撓腮,很多學生在組織小品時感覺無從下手就是因為平時的積累不夠。

    (二)事件典型

    有了深刻的主題之後,就要選擇那些能很好揭示主題的事件。並且選取的事件最好能觸動人物的情感,讓人物產生較大的行動及行動的變化,這樣才有利於舞臺塑造人物。事件,就是能夠改變在場人物動作的事實,而現實中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稱之為事實。每一個小品都必須有事件,且事件要有開始、發展、結束的全過程。主題與事件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主題是透過事件揭示出來的,事件是圍繞著主題的。首先組織小品過程中對事件的選擇是很考驗組織者的功力的,一定要選擇典型事件。什麼是典型的事件呢?就是那些有代表性的,在同一類的事件中突出的,比較能說明問題,更能給人遐想的事件,如貓和老鼠的鬥爭事件就是兩個矛盾雙方鬥爭這一類事件中的典型事件。

    (三)結構精巧

    有了一個深刻的主題,並選擇了典型的事件後,就要設立一個精巧的結構-組織事件的敘述順序,設計哪些重點突出、哪些一筆帶過等等來很好的表達這個主題,也可以說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形式來很好的為內容服務。形式要從內容出發並且為內容服務。結構對於小品很重要,好的結構有利於表達主題,可以吸引觀眾,同時便於事件的展開。結構好像一個人的骨架,事件、細節這些筋脈血肉是附著在結構之上的,選對結構也是小品成功的基礎條件。

    小品的結構與一個大的影視作品的結構在實質上是一致的,傳統的衝突式劇作結構是三段式:開端-發展-結局,好多小品也是這樣的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是傳統結構的時候,人們總會渴望看到新的結構,與眾不同的結構,如開放式結尾的結構,時空交錯的結構等等,新鮮的東西總是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採用新穎結構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採用獨特的結構的前提是不影響並且有利於主題的表達,如可用舞臺手段等幫助設計倒敘式、插敘式結構等等,設計好如何抖一個好的包袱很關鍵,採取倒敘這樣的結構要求較高,經常需要巧妙的舞臺設計,如轉場的設計等等。

    規定情境是角色展開行動的依據和條件,它制約著角色行動的性質、樣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動。其實一切與人物的行動有關的規定都是規定情境的範疇。

    表演藝術是行動的藝術,行動的鏈條是:感覺-判斷-行動告訴我們是先接受資訊經過思考判斷才去行動的,而這個資訊就是規定情境中的一部分,思考判斷時是結合全部的規定情境來思考的,行動也是在規定情境中行動的。行動的三要素是:做什麼,怎麼做和為什麼做,這三個要素也都要受到規定情境的制約。人的動作都是以內心為依據的,內心有一條動作線,演員在內心中對規定情境進行分析,以角色思維邏輯去思考判斷,然後意志去發生行動。好的表演細膩,有大量精彩而又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徵個性化的細節,而這些都需要從規定情境中去開掘,演員的行動必然要依據於規定情境,如在學校大會上或法庭上,人就不能大聲喧譁,距離很遠的朋友揮手打招呼必然會加大揮動的幅度。規定情境越清楚、細緻,演員就越知道如何行動,就越能組織出真實而又精彩的動作細節。

    組織小品一定要注意多排練,反覆實踐,表演本來就是實踐的藝術,是行動的藝術。認識論告訴我們,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充分注意實際排練中的感覺,有時在排練中會突然產生靈感,找到好的處理表達髮式。可以找人看排練,或找一個導演來導這個小品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反覆排練可以對小品進行不斷的豐富和細化,許多細節都是在實踐排練中自然湧現的,透過反覆排練還可以修改和完善小品中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幫助演員獲得正確的感覺,許多小品是從一個點、一個事件在不斷排練中逐漸發展為一個完整的小品的。

    二、如何表演小品

    從表演角度來看優秀的小品人物塑造一定有兩個特徵:1、性格飽滿,個性色彩濃;2、有豐富的細節。當然這是經過大量實踐學習才能達到的,每一個表演者都應向這方面不斷努力,在這裡我想主要針對初學表演者去談談如何去表演小品。

    小品教學時表演教學中的第一個階段,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較簡單、相對較自由的表演練習入手,學習表演的基本技巧基礎,能夠當眾完成人物的行為,達到解放天性、恢復本能的目的。這是學習表演的初期階段,表演者當然要充分重視,學會表演小品是以後塑造完整的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但往往表演者容易給自己定下過高、不切實際的目標,以至總是體會不到表演的樂趣,看不到自己的進步,這對自信心的建立是極為不利的,對自己以後的表演學習是不利的。表演者不用給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也不要一開始就選擇難度較大的小品去演,應該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往前走。演員的四大素質是:信念、理解力、想象力、激情,這之中信念又是首中之首,我認為每一個初學表演者都應透過表演小品建立起自己強大的信念,敢於當眾大膽的表演,完成人物的行動,以至於敢於展現自己的激情,這是表演者應明確的小品表演練習階段要達到的首要目標,即解放自身的素質,特別對於電影演員來說是更重要的,要知道人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表演者多積累成功的經驗。

    要表演好一個小品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小品劇本,這跟演大的影視是一樣的道理,正如前面講的學會如何組織小品非常重要。表演者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藝術感覺,要有對自己的正確的認識,能夠編出好的小品、鑑別出好的小品以及自己的水平能力所能勝任的小品。在這一階段同學都會組織自己的小品並邀請其他同學與自己一起演,表演者可以多選擇自己平時較熟的合作者,畢竟表演是眾人配合的藝術,彼此之間較熟悉的一撥人合作由於互相比較瞭解,不容易緊張,配合也比較有默契,容易獲得成功。另外接到別人的邀請應該仔細考慮自己的情況,分析對方的小品本子,看本子好不好,自己能否勝任,是否感興趣,自己的時間是否允許等等,表演者不可貪多,應該選擇好本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本子,然後去深入鑽研、排練。另外接了別人的本子後,就應該與大家真誠合作,在排練過程中要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討論。表演者只有學會跟大家如何很好的配合才能演好小品,找到幾個好搭檔是很有益處的。下面我談談表演小品中要注意的四個方面:

    (一)探索克服自己緊張心理,恢復本能的方法

    緊張、不自信是初學者的頭號大敵。表演者在表演中應該努力找到克服自己緊張心理、恢復本能並建立起信念感的方法,這可以透過各種途徑,如用“恢復童心”做引路,在小品表演中減少自我批判、增強遊戲感,再如練習注意力的集中、練習擺脫雜念,組織一系列行動,利用熱身法等等,方法就是要在實踐中去不斷摸索,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實現,這也是“我的技巧”中的一部分。這是表演小品最重要的前提,解放了自身的素質才能去演活生生的人。當我緊張時我總是努力強制自己將注意力放在對規定情境的感受上,對對手的感受上,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二)學會如何組織行動

    表演是行動的藝術,學習表演就是要學習如何組織行動。表演者在小品階段要起碼學會組織簡單的行動,行動來自對規定情境的細緻分析,來自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的分析。嚴格按照行動的三要素-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去組織行動,以角色的思維、邏輯對規定情境進行充分的感受去行動,對規定情境缺乏足夠的理解,沒能按行動的三要素去詳細分析就會出現錯誤的組織行動,讓人不相信,這是初學者易犯的毛病。另外表演初學者還常會犯表演結果、表演情緒的錯誤,如還沒看到遠方來的朋友就已經打起了招呼,好多演員“未卜先知”,就是因為沒能按照行動的鏈條去行動,表演的重點是展現過程,在感覺-判斷-行動這個鏈條中,初學者往往拋棄了感覺和判斷,只奔結果,要有意識的鍛鍊自己按照行動的鏈條去行動,真聽真看真感覺到,在頭腦裡進行思索判斷後,由意志交給肌體去執行動作,可以適當的拉長行動的鏈條進行訓練。

    (三)注意力集中在對手身上

    演戲經常是兩個人或兩個以上的人在搭戲,表演者不能一直想自己的排程和臺詞,好多初學者易犯不跟對手交流的毛病,只是一味自己演自己的,以至於偶爾有時對手臨時臺詞說錯了或排程錯了,有的演員仍然按以前的去行動,招來觀眾的鬨堂大笑和不理解,還有的演員就呆立在舞臺上手足無措。演員應該牢記自己的戲在對手身上,任何時候都要按照對手的戲去行動,那些比如生氣故意不理對方自己一味行動的戲其實也是給對手的反應。演員時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手身上,這才是真正的表演,這樣也可以使演員不費力就背下臺詞和排程,這樣演員之間才能真正搭上戲,實現交流。對手由於某些原因臨時改戲初學者經常會遇到的情況,要靈活的去應對,讓觀眾看不出痕跡,甚至比以前效果更好,這才是合格的演員。

    (四)多練習、多上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表演是實踐的藝術,好多沒有上過專門藝術院校的人,也能成為優秀的演員,這裡固然有一個天賦的問題,但與大量的實踐是分不開的,這在表演學院學生的身上更是體現得非常鮮明,一年級與畢業時的表演天壤之別。何況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只有具備大量的切身體驗,才能說真正的學會表演。另外表演者應儘可能多的參加正式的小品演出,在正式的演出中的感覺與排練中的是絕對不同的,肌體與精神的緊張度和興奮度要大大增強,往往一場正式演出得到的提高比起十場排練得到的還要大。

    以上我對如何表演舞臺小品做了自己一些很不成熟的闡述,希望老師們和同學們批評指正,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個人只有透過大量的小品的表演練習和總結!

    這就是我總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克蘭發動試探性進攻,反遭沉重打擊,北約為何還不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