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獅虎養龜
-
2 # 齊哥在天津
你應該問的是大蔥萎縮病!
大蔥萎縮病毒病
症狀
症狀分為花葉形和黃化形,以花葉形居多。花葉形首先在新葉基部出現淡黃綠色紡錘形花葉病紋,有時形成明顯的條斑。嚴重時,斑紋和條斑佈滿葉面,葉片扁,凹凸不平。黃化形症狀為全株黃化萎縮,分櫱多,片細。
病因
主要以桃蚜和玉米蚜為媒介,除大蔥外,還浸染洋蔥、韭菜、火蔥等。春播大蔥,主要在有翅蚜蟲大量飛來的4一6月發病,而秋播大蔥則在4-6月和9-11月發病。由病株帶毒的蚜蟲飛到苗床和定植後的田間浸染健株,經過 15~20天的潛伏期後發病,植株越幼小越易染病。
防治方法
4—6月和9—11月高溫乾燥時期。正值有翅蚜 蟲大量發生期。苗床如果設在裸地,容易發生病害。病菌一旦植入本田,為害十分嚴重。分株大蔥不經仔細篩選,也可能導致病害發生。播種前,應巡視蔥地,發現病株,及時剔除。育苗期可以覆蓋紗網,移栽時,要仔細選擇無病苗。
2大蔥枯萎病
症狀
常發生於青苗期至移植後15—60日期間。苗床病株呈立枯狀,後期發病,莖盤側部褐變,向一側彎曲。移植後2-4周後,開始在本田發病。病株地上部的下葉彎曲、黃化、萎蔫,地下葉鞘側部腐爛。縱向剖開,可見莖盤褐變。
病因
1大蔥萎縮病毒病
症狀
症狀分為花葉形和黃化形,以花葉形居多。花葉形首先在新葉基部出現淡黃綠色紡錘形花葉病紋,有時形成明顯的條斑。嚴重時,斑紋和條斑佈滿葉面,葉片扁,凹凸不平。黃化形症狀為全株黃化萎縮,分櫱多,片細。
病因
主要以桃蚜和玉米蚜為媒介,除大蔥外,還浸染洋蔥、韭菜、火蔥等。春播大蔥,主要在有翅蚜蟲大量飛來的4一6月發病,而秋播大蔥則在4-6月和9-11月發病。由病株帶毒的蚜蟲飛到苗床和定植後的田間浸染健株,經過 15~20天的潛伏期後發病,植株越幼小越易染病。
防治方法
4—6月和9—11月高溫乾燥時期。正值有翅蚜蟲大量發生期。苗床如果設在裸地,容易發生病害。病菌一旦植入本田,為害十分嚴重。分株大蔥不經仔細篩選,也可能導致病害發生。播種前,應巡視蔥地,發現病株,及時剔除。育苗期可以覆蓋紗網,移栽時,要仔細選擇無病苗。
2大蔥枯萎病
症狀
常發生於青苗期至移植後15—60日期間。苗床病株呈立枯狀,後期發病,莖盤側部褐變,向一側彎曲。移植後2-4周後,開始在本田發病。病株地上部的下葉彎曲、黃化、萎蔫,地下葉鞘側部腐爛。縱向剖開,可見莖盤褐變。
病因
病原菌生成菌和大型及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病菌發育適溫為25—28℃,也可在5~34℃之間發育。病原菌以厚垣抱子形態在土壤中存活,形成感染源,也可以經由種子傳染。病原菌在莖盤附近死組織(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蔥內部。根際附近的腐爛部位,有刺足根蟎兩次繁殖。
防治方法
23~28℃高溫下病害最為嚴重。沙質土壤、土壤PH值低的地塊均容易發病。有苗床感染和大田感染 品種間感病性有差異。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種子和土壤要消毒,個可連作。用石灰將土壤pH值凋至6 5以上。育苗期避免過度乾燥和高溫。
3大蔥紫斑病
症狀
葉片和花梗上出現橢圓形或紡錘形淡褐色小斑點。斑點擴大後,形成長3~5cm稍有凹陷的褐色至暗紫色病斑。病情發展後,呈黑色同心輪紋病斑,十成煤狀黴層。
病因
孢子和菌絲殘留在病株上形成侵染源,藉助氣流傳播。孢子萌發芽管和孢子形成適溫為24~27℃。
防治方法
高溫多發病,尤其是梅雨期常有發生。脫肥時易發病,應加強肥水管理。病葉要及時剔除,燒燬或深埋。
1大蔥萎縮病毒病
症狀
症狀分為花葉形和黃化形,以花葉形居多。花葉形首先在新葉基部出現淡黃綠色紡錘形花葉病紋,有時形成明顯的條斑。嚴重時,斑紋和條斑佈滿葉面,葉片扁,凹凸不平。黃化形症狀為全株黃化萎縮,分櫱多,片細。
病因
主要以桃蚜和玉米蚜為媒介,除大蔥外,還浸染洋蔥、韭菜、火蔥等。春播大蔥,主要在有翅蚜蟲大量飛來的4一6月發病,而秋播大蔥則在4-6月和9-11月發病。由病株帶毒的蚜蟲飛到苗床和定植後的田間浸染健株,經過 15~20天的潛伏期後發病,植株越幼小越易染病。
防治方法
4—6月和9—11月高溫乾燥時期。正值有翅蚜蟲大量發生期。苗床如果設在裸地,容易發生病害。病菌一旦植入本田,為害十分嚴重。分株大蔥不經仔細篩選,也可能導致病害發生。播種前,應巡視蔥地,發現病株,及時剔除。育苗期可以覆蓋紗網,移栽時,要仔細選擇無病苗。
2大蔥枯萎病
症狀
常發生於青苗期至移植後15—60日期間。苗床病株呈立枯狀,後期發病,莖盤側部褐變,向一側彎曲。移植後2-4周後,開始在本田發病。病株地上部的下葉彎曲、黃化、萎蔫,地下葉鞘側部腐爛。縱向剖開,可見莖盤褐變。
病因
病原菌生成菌和大型及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病菌發育適溫為25—28℃,也可在5~34℃之間發育。病原菌以厚垣抱子形態在土壤中存活,形成感染源,也可以經由種子傳染。病原菌在莖盤附近死組織(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蔥內部。根際附近的腐爛部位,有刺足根蟎兩次繁殖。
防治方法
23~28℃高溫下病害最為嚴重。沙質土壤、土壤PH值低的地塊均容易發病。有苗床感染和大田感染 品種間感病性有差異。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種子和土壤要消毒,個可連作。用石灰將土壤pH值凋至6 5以上。育苗期避免過度乾燥和高溫。
3大蔥紫斑病
症狀
葉片和花梗上出現橢圓形或紡錘形淡褐色小斑點。斑點擴大後,形成長3~5cm稍有凹陷的褐色至暗紫色病斑。病情發展後,呈黑色同心輪紋病斑,十成煤狀黴層。
病因
孢子和菌絲殘留在病株上形成侵染源,藉助氣流傳播。孢子萌發芽管和孢子形成適溫為24~27℃。
防治方法
高溫多發病,尤其是梅雨期常有發生。脫肥時易發病,應加強肥水管理。病葉要及時剔除,燒燬或深埋。
4大蔥鏽病
症狀
主要在葉片和花梗上形成橢圓至紡錘形、隆起的小瘡皰,中部呈桔色,周圍為黃白色,有光澤。後期縱裂,周圍表皮翻起,散出鐵鏽色粉末(夏孢子)。隨著病害進展,與病斑相鄰處出現新的長橢圓形至紡錘形斑點。斑點隆起後縱向破裂,散出紫褐色粉末(冬孢子)。重症植株的葉片和花梗,呈麥稈色乾枯。
病因
該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態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藉助氣流傳播,侵入大蔥發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圍植株蔓延。
防治方法
春播大蔥在秋冬之間,秋播大蔥在春季開花期至梅雨期等氣溫較低時期病害較多。氣溫在22~23℃以下的多雨時期及脫肥時亦常發病。要注意早期發現,早期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切實加強肥水管理。
5大蔥霜黴病
症狀
全株染病的越冬大蔥,停止生長,株高降低;葉片加厚、黃變而彎曲。春秋陰雨連綿時,可形成白色黴層,黃變枯萎。再感染的大蔥,葉片和花梗上出現黃白色長橢圓形大病斑,表面上有白色黴層,後變為綠色或暗紫色。嚴重時,病株呈淡黃色枯萎。該病斑上生出雜菌後,有時還形成黑絨狀黴層。
1大蔥萎縮病毒病
症狀
症狀分為花葉形和黃化形,以花葉形居多。花葉形首先在新葉基部出現淡黃綠色紡錘形花葉病紋,有時形成明顯的條斑。嚴重時,斑紋和條斑佈滿葉面,葉片扁,凹凸不平。黃化形症狀為全株黃化萎縮,分櫱多,片細。
病因
主要以桃蚜和玉米蚜為媒介,除大蔥外,還浸染洋蔥、韭菜、火蔥等。春播大蔥,主要在有翅蚜蟲大量飛來的4一6月發病,而秋播大蔥則在4-6月和9-11月發病。由病株帶毒的蚜蟲飛到苗床和定植後的田間浸染健株,經過 15~20天的潛伏期後發病,植株越幼小越易染病。
防治方法
4—6月和9—11月高溫乾燥時期。正值有翅蚜蟲大量發生期。苗床如果設在裸地,容易發生病害。病菌一旦植入本田,為害十分嚴重。分株大蔥不經仔細篩選,也可能導致病害發生。播種前,應巡視蔥地,發現病株,及時剔除。育苗期可以覆蓋紗網,移栽時,要仔細選擇無病苗。
2大蔥枯萎病
症狀
常發生於青苗期至移植後15—60日期間。苗床病株呈立枯狀,後期發病,莖盤側部褐變,向一側彎曲。移植後2-4周後,開始在本田發病。病株地上部的下葉彎曲、黃化、萎蔫,地下葉鞘側部腐爛。縱向剖開,可見莖盤褐變。
病因
病原菌生成菌和大型及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病菌發育適溫為25—28℃,也可在5~34℃之間發育。病原菌以厚垣抱子形態在土壤中存活,形成感染源,也可以經由種子傳染。病原菌在莖盤附近死組織(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蔥內部。根際附近的腐爛部位,有刺足根蟎兩次繁殖。
防治方法
23~28℃高溫下病害最為嚴重。沙質土壤、土壤PH值低的地塊均容易發病。有苗床感染和大田感染 品種間感病性有差異。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種子和土壤要消毒,個可連作。用石灰將土壤pH值凋至6 5以上。育苗期避免過度乾燥和高溫。
3大蔥紫斑病
症狀
葉片和花梗上出現橢圓形或紡錘形淡褐色小斑點。斑點擴大後,形成長3~5cm稍有凹陷的褐色至暗紫色病斑。病情發展後,呈黑色同心輪紋病斑,十成煤狀黴層。
病因
孢子和菌絲殘留在病株上形成侵染源,藉助氣流傳播。孢子萌發芽管和孢子形成適溫為24~27℃。
防治方法
高溫多發病,尤其是梅雨期常有發生。脫肥時易發病,應加強肥水管理。病葉要及時剔除,燒燬或深埋。
4大蔥鏽病
症狀
主要在葉片和花梗上形成橢圓至紡錘形、隆起的小瘡皰,中部呈桔色,周圍為黃白色,有光澤。後期縱裂,周圍表皮翻起,散出鐵鏽色粉末(夏孢子)。隨著病害進展,與病斑相鄰處出現新的長橢圓形至紡錘形斑點。斑點隆起後縱向破裂,散出紫褐色粉末(冬孢子)。重症植株的葉片和花梗,呈麥稈色乾枯。
病因
該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態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藉助氣流傳播,侵入大蔥發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圍植株蔓延。
防治方法
春播大蔥在秋冬之間,秋播大蔥在春季開花期至梅雨期等氣溫較低時期病害較多。氣溫在22~23℃以下的多雨時期及脫肥時亦常發病。要注意早期發現,早期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切實加強肥水管理。
5大蔥霜黴病
症狀
全株染病的越冬大蔥,停止生長,株高降低;葉片加厚、黃變而彎曲。春秋陰雨連綿時,可形成白色黴層,黃變枯萎。再感染的大蔥,葉片和花梗上出現黃白色長橢圓形大病斑,表面上有白色黴層,後變為綠色或暗紫色。嚴重時,病株呈淡黃色枯萎。該病斑上生出雜菌後,有時還形成黑絨狀黴層。
病因
該病菌生成卵孢子和分生孢子。卵孢子在乾枯的病葉組織內,而分生孢子在葉表面形成。病菌以卵孢子和菌絲形態附在葉片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後,成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在夜間形成,白天飛散。泡於從葉片氣孔處侵入,經5~10日潛伏期發病,葉表面形成許多分生孢子,成為再侵染源。
防治方法
冬季高溫多雨或3—4月高溫多雨年份常有病害發生。平均氣溫15℃時,春秋各發生一次病害,尤其在4-5月降雨多時,容易發病。連作、徘水不暢、低窪地、陰地等通風不良的地塊病害較多。厚播、施肥過多的苗床,由下溼度大,有利於病害發生。 病害嚴重的地塊,應停止種植大蔥,種子要經過水洗後播種。苗床要稀播,適量施肥。
6大蔥小核菌莖腐病
症狀
接近地面的蔥白色水漬狀,由米黃色變為茶色,病害嚴重時蔥白外側表皮破裂,裂痕是灰黑色或褐黃色,內部變色腐爛。輕症株,表皮略有變色,內部健全,但綠色葉鞘接近地面部位染病後易倒伏,尤其大風時,葉鞘折斷。
病因
病原菌有兩種,均由病斑部形成的菌核直接生出分生抱子,形成初侵染。
防治方法
1大蔥萎縮病毒病
症狀
症狀分為花葉形和黃化形,以花葉形居多。花葉形首先在新葉基部出現淡黃綠色紡錘形花葉病紋,有時形成明顯的條斑。嚴重時,斑紋和條斑佈滿葉面,葉片扁,凹凸不平。黃化形症狀為全株黃化萎縮,分櫱多,片細。
病因
主要以桃蚜和玉米蚜為媒介,除大蔥外,還浸染洋蔥、韭菜、火蔥等。春播大蔥,主要在有翅蚜蟲大量飛來的4一6月發病,而秋播大蔥則在4-6月和9-11月發病。由病株帶毒的蚜蟲飛到苗床和定植後的田間浸染健株,經過 15~20天的潛伏期後發病,植株越幼小越易染病。
防治方法
4—6月和9—11月高溫乾燥時期。正值有翅蚜蟲大量發生期。苗床如果設在裸地,容易發生病害。病菌一旦植入本田,為害十分嚴重。分株大蔥不經仔細篩選,也可能導致病害發生。播種前,應巡視蔥地,發現病株,及時剔除。育苗期可以覆蓋紗網,移栽時,要仔細選擇無病苗。
2大蔥枯萎病
症狀
常發生於青苗期至移植後15—60日期間。苗床病株呈立枯狀,後期發病,莖盤側部褐變,向一側彎曲。移植後2-4周後,開始在本田發病。病株地上部的下葉彎曲、黃化、萎蔫,地下葉鞘側部腐爛。縱向剖開,可見莖盤褐變。
病因
病原菌生成菌和大型及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病菌發育適溫為25—28℃,也可在5~34℃之間發育。病原菌以厚垣抱子形態在土壤中存活,形成感染源,也可以經由種子傳染。病原菌在莖盤附近死組織(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蔥內部。根際附近的腐爛部位,有刺足根蟎兩次繁殖。
防治方法
23~28℃高溫下病害最為嚴重。沙質土壤、土壤PH值低的地塊均容易發病。有苗床感染和大田感染 品種間感病性有差異。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種子和土壤要消毒,個可連作。用石灰將土壤pH值凋至6 5以上。育苗期避免過度乾燥和高溫。
3大蔥紫斑病
症狀
葉片和花梗上出現橢圓形或紡錘形淡褐色小斑點。斑點擴大後,形成長3~5cm稍有凹陷的褐色至暗紫色病斑。病情發展後,呈黑色同心輪紋病斑,十成煤狀黴層。
病因
孢子和菌絲殘留在病株上形成侵染源,藉助氣流傳播。孢子萌發芽管和孢子形成適溫為24~27℃。
防治方法
高溫多發病,尤其是梅雨期常有發生。脫肥時易發病,應加強肥水管理。病葉要及時剔除,燒燬或深埋。
4大蔥鏽病
症狀
主要在葉片和花梗上形成橢圓至紡錘形、隆起的小瘡皰,中部呈桔色,周圍為黃白色,有光澤。後期縱裂,周圍表皮翻起,散出鐵鏽色粉末(夏孢子)。隨著病害進展,與病斑相鄰處出現新的長橢圓形至紡錘形斑點。斑點隆起後縱向破裂,散出紫褐色粉末(冬孢子)。重症植株的葉片和花梗,呈麥稈色乾枯。
病因
該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態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藉助氣流傳播,侵入大蔥發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圍植株蔓延。
防治方法
春播大蔥在秋冬之間,秋播大蔥在春季開花期至梅雨期等氣溫較低時期病害較多。氣溫在22~23℃以下的多雨時期及脫肥時亦常發病。要注意早期發現,早期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切實加強肥水管理。
5大蔥霜黴病
症狀
全株染病的越冬大蔥,停止生長,株高降低;葉片加厚、黃變而彎曲。春秋陰雨連綿時,可形成白色黴層,黃變枯萎。再感染的大蔥,葉片和花梗上出現黃白色長橢圓形大病斑,表面上有白色黴層,後變為綠色或暗紫色。嚴重時,病株呈淡黃色枯萎。該病斑上生出雜菌後,有時還形成黑絨狀黴層。
病因
該病菌生成卵孢子和分生孢子。卵孢子在乾枯的病葉組織內,而分生孢子在葉表面形成。病菌以卵孢子和菌絲形態附在葉片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後,成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在夜間形成,白天飛散。泡於從葉片氣孔處侵入,經5~10日潛伏期發病,葉表面形成許多分生孢子,成為再侵染源。
防治方法
冬季高溫多雨或3—4月高溫多雨年份常有病害發生。平均氣溫15℃時,春秋各發生一次病害,尤其在4-5月降雨多時,容易發病。連作、徘水不暢、低窪地、陰地等通風不良的地塊病害較多。厚播、施肥過多的苗床,由下溼度大,有利於病害發生。 病害嚴重的地塊,應停止種植大蔥,種子要經過水洗後播種。苗床要稀播,適量施肥。
6大蔥小核菌莖腐病
症狀
接近地面的蔥白色水漬狀,由米黃色變為茶色,病害嚴重時蔥白外側表皮破裂,裂痕是灰黑色或褐黃色,內部變色腐爛。輕症株,表皮略有變色,內部健全,但綠色葉鞘接近地面部位染病後易倒伏,尤其大風時,葉鞘折斷。
病因
病原菌有兩種,均由病斑部形成的菌核直接生出分生抱子,形成初侵染。
防治方法
該病害的發生,因年而異,一般發生於3—4月和9—10月。夏播冬收人蔥病害較多,秋季降雨多的年份、排水不良地塊都容易發生病害。 消毒土壤、改善排水條件、避免連作、及時清除病林,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措施。
7蔥蚜
症狀
聚生於蔥類葉片吸汁。有時可寄生於花中,影響結實。受害株,易髮霜黴病。
病因
年生數代,以夏季為多。無翅成蟲體長1.7mm。有翅者稍微小些。幼蟲體色微淡。
防治方法
初發時期,及時防治,防止蟲害蔓延
8蔥斑潛蠅
症狀
幼蟲潛入大蔥葉背的表皮下或附在葉內壁取食葉肉,食痕呈白條紋狀。幼蟲為白色小蛆,長大後體長可達4mm。春季的大蔥苗,常有枯死。生長期的大蔥,生長受阻。
病因
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蟲於5月份出現,直到秋季,可營5~6代。成蟲在蔥類葉組織上:分散產卵。卵色白,為長橢圓形,數日後孵化。幼蟲取食葉肉,老熟後在土中蛹化。
防治方法
早期發現,及時防治,防止蔓延。在大田,兼防刺足根蟎,土壤可施滲透粒劑,同時,兼顧蔥薊馬和蔥芽的防治,適期噴施藥劑。
1大蔥萎縮病毒病
症狀
症狀分為花葉形和黃化形,以花葉形居多。花葉形首先在新葉基部出現淡黃綠色紡錘形花葉病紋,有時形成明顯的條斑。嚴重時,斑紋和條斑佈滿葉面,葉片扁,凹凸不平。黃化形症狀為全株黃化萎縮,分櫱多,片細。
病因
主要以桃蚜和玉米蚜為媒介,除大蔥外,還浸染洋蔥、韭菜、火蔥等。春播大蔥,主要在有翅蚜蟲大量飛來的4一6月發病,而秋播大蔥則在4-6月和9-11月發病。由病株帶毒的蚜蟲飛到苗床和定植後的田間浸染健株,經過 15~20天的潛伏期後發病,植株越幼小越易染病。
防治方法
4—6月和9—11月高溫乾燥時期。正值有翅蚜蟲大量發生期。苗床如果設在裸地,容易發生病害。病菌一旦植入本田,為害十分嚴重。分株大蔥不經仔細篩選,也可能導致病害發生。播種前,應巡視蔥地,發現病株,及時剔除。育苗期可以覆蓋紗網,移栽時,要仔細選擇無病苗。
2大蔥枯萎病
症狀
常發生於青苗期至移植後15—60日期間。苗床病株呈立枯狀,後期發病,莖盤側部褐變,向一側彎曲。移植後2-4周後,開始在本田發病。病株地上部的下葉彎曲、黃化、萎蔫,地下葉鞘側部腐爛。縱向剖開,可見莖盤褐變。
病因
病原菌生成菌和大型及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病菌發育適溫為25—28℃,也可在5~34℃之間發育。病原菌以厚垣抱子形態在土壤中存活,形成感染源,也可以經由種子傳染。病原菌在莖盤附近死組織(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蔥內部。根際附近的腐爛部位,有刺足根蟎兩次繁殖。
防治方法
23~28℃高溫下病害最為嚴重。沙質土壤、土壤PH值低的地塊均容易發病。有苗床感染和大田感染 品種間感病性有差異。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種子和土壤要消毒,個可連作。用石灰將土壤pH值凋至6 5以上。育苗期避免過度乾燥和高溫。
3大蔥紫斑病
症狀
葉片和花梗上出現橢圓形或紡錘形淡褐色小斑點。斑點擴大後,形成長3~5cm稍有凹陷的褐色至暗紫色病斑。病情發展後,呈黑色同心輪紋病斑,十成煤狀黴層。
病因
孢子和菌絲殘留在病株上形成侵染源,藉助氣流傳播。孢子萌發芽管和孢子形成適溫為24~27℃。
防治方法
高溫多發病,尤其是梅雨期常有發生。脫肥時易發病,應加強肥水管理。病葉要及時剔除,燒燬或深埋。
4大蔥鏽病
症狀
主要在葉片和花梗上形成橢圓至紡錘形、隆起的小瘡皰,中部呈桔色,周圍為黃白色,有光澤。後期縱裂,周圍表皮翻起,散出鐵鏽色粉末(夏孢子)。隨著病害進展,與病斑相鄰處出現新的長橢圓形至紡錘形斑點。斑點隆起後縱向破裂,散出紫褐色粉末(冬孢子)。重症植株的葉片和花梗,呈麥稈色乾枯。
病因
該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態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藉助氣流傳播,侵入大蔥發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圍植株蔓延。
防治方法
春播大蔥在秋冬之間,秋播大蔥在春季開花期至梅雨期等氣溫較低時期病害較多。氣溫在22~23℃以下的多雨時期及脫肥時亦常發病。要注意早期發現,早期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切實加強肥水管理。
5大蔥霜黴病
症狀
全株染病的越冬大蔥,停止生長,株高降低;葉片加厚、黃變而彎曲。春秋陰雨連綿時,可形成白色黴層,黃變枯萎。再感染的大蔥,葉片和花梗上出現黃白色長橢圓形大病斑,表面上有白色黴層,後變為綠色或暗紫色。嚴重時,病株呈淡黃色枯萎。該病斑上生出雜菌後,有時還形成黑絨狀黴層。
病因
該病菌生成卵孢子和分生孢子。卵孢子在乾枯的病葉組織內,而分生孢子在葉表面形成。病菌以卵孢子和菌絲形態附在葉片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後,成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在夜間形成,白天飛散。泡於從葉片氣孔處侵入,經5~10日潛伏期發病,葉表面形成許多分生孢子,成為再侵染源。
防治方法
冬季高溫多雨或3—4月高溫多雨年份常有病害發生。平均氣溫15℃時,春秋各發生一次病害,尤其在4-5月降雨多時,容易發病。連作、徘水不暢、低窪地、陰地等通風不良的地塊病害較多。厚播、施肥過多的苗床,由下溼度大,有利於病害發生。 病害嚴重的地塊,應停止種植大蔥,種子要經過水洗後播種。苗床要稀播,適量施肥。
6大蔥小核菌莖腐病
症狀
接近地面的蔥白色水漬狀,由米黃色變為茶色,病害嚴重時蔥白外側表皮破裂,裂痕是灰黑色或褐黃色,內部變色腐爛。輕症株,表皮略有變色,內部健全,但綠色葉鞘接近地面部位染病後易倒伏,尤其大風時,葉鞘折斷。
病因
病原菌有兩種,均由病斑部形成的菌核直接生出分生抱子,形成初侵染。
防治方法
該病害的發生,因年而異,一般發生於3—4月和9—10月。夏播冬收人蔥病害較多,秋季降雨多的年份、排水不良地塊都容易發生病害。 消毒土壤、改善排水條件、避免連作、及時清除病林,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措施。
7蔥蚜
症狀
聚生於蔥類葉片吸汁。有時可寄生於花中,影響結實。受害株,易髮霜黴病。
病因
年生數代,以夏季為多。無翅成蟲體長1.7mm。有翅者稍微小些。幼蟲體色微淡。
防治方法
初發時期,及時防治,防止蟲害蔓延
8蔥斑潛蠅
症狀
幼蟲潛入大蔥葉背的表皮下或附在葉內壁取食葉肉,食痕呈白條紋狀。幼蟲為白色小蛆,長大後體長可達4mm。春季的大蔥苗,常有枯死。生長期的大蔥,生長受阻。
病因
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蟲於5月份出現,直到秋季,可營5~6代。成蟲在蔥類葉組織上:分散產卵。卵色白,為長橢圓形,數日後孵化。幼蟲取食葉肉,老熟後在土中蛹化。
防治方法
早期發現,及時防治,防止蔓延。在大田,兼防刺足根蟎,土壤可施滲透粒劑,同時,兼顧蔥薊馬和蔥芽的防治,適期噴施藥劑。
9蔥菜蛾
症狀
幼蟲最初潛在葉肉內,逐步取食葉內側,只留下表皮,呈白條紋狀。成蟲為灰黑色上有白點的小型蛾,體長約4mm。幼蟲為黃綠色,有小黑點,體氏9mm。繭通常附在葉表,很容易發現。
病因
以成蟲越冬,年生數代。卵產於葉片,幼蟲在葉片上作繭化蛹。
防治方法
可結合蔥薊馬的防治,採取各種防治措施。
10蔥薊馬
症狀
成蟲和幼蟲寄生於蔥類葉片,舔食葉表層或吸汁,傷害葉組織。受害部位常出現黃白色斑點。成蟲體長1.5mm,體色淡黃至淡褐色。幼蟲近似成蟲,但無翅。害蟲主要出現於夏季,嚴重時,全葉受害,葉片幾乎無綠色。
病因
主要以成蟲潛在蔥類根際或草叢越冬。年生10代以上,夏季在2~3周之間便可完成1代。卵產在寄主植物的組織中。幼蟲成蟲化後,在根際化蛹。除蔥類外,還寄生於菸草、番茄、甘藍及大而花、康乃馨等花卉的莖葉及花中。
防治方法
全年發生次數,應適時噴施藥劑。
-
3 # 民農歌者
應邀回答:人們在挖蔥秧時出於省工省事,用手拔蔥。用力猛容易把蔥拔斷,外表看似沒斷。但是當栽培後幾天就枯竭了,從根部重新長芽。這種現象稱謂假死亡。所以蔥苗必須挖出不能傷根。
-
4 # 努力就好
大蔥的適應性強,但忌連作,也不宜與其他蔥蒜類蔬菜重茬,輪作年限為3–5年。大蔥皆為育苗移栽,可分為春育苗和秋育苗,定植時間為5月上旬至7月上旬,收穫期為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你也可以越冬後春季收穫。
大蔥在生長過程中出現萎蔫症狀,如果不是因為肥水的問題,那就從病蟲害上找原因,或是根部病蟲害的危害,或是地上部病蟲害的危害。下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哈。
一,病害大蔥生長髮育過程中發生的病害有很多,能夠造成大蔥萎蔫症狀的病害主要有:
1,霜黴病
霜黴病是大蔥的重要病害,南北各地普遍發生。在低溫多雨的年份,病害發生重而快,葉片大量乾枯而亡,造成嚴重減產。
大蔥霜黴病有土壤帶菌傳播的系統性侵染,可造成全株發病,第二是系統性侵染所產生的孢子再度傳染的區域性性侵染,只在被侵染的部位出現症狀。
大蔥的系統性侵染會導致植株矮化,葉片扭曲畸形,而區域性性侵染的大蔥葉片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淡黃色病斑,在葉片的中下部發病時,會造成病斑上方的葉片枯萎下垂,整株出現萎蔫現象。
大蔥霜黴病的發生與氣象條件有密切的關係。涼爽高溼有利於病原菌的發育和病害的發生,病菌孢子可在潮溼的氣流中短距離傳播。地勢低窪,大水漫灌,密植和生長髮育不良的大蔥地塊發病特別嚴重。秋季發病程度與降雨量呈正相關,多雨或灌水過度,田間高溼則發病重。秋季發病重的地塊,第二年的春季發病也重。
防治方法
發病地塊避免連作,與穀類或其他蔬菜進行3–4年的輪作。保持田間衛生,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殘株爛葉,及時深耕。
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大蔥品種。並且要注意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作苗床和栽植地。雨後及時排水,土壤溼度大時進行淺中耕散墒。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定植時淘汰劣苗,大田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外燒燬。
藥物防治注意發病初期用藥,常用藥有甲霜靈,甲霜靈-錳鋅,惡黴-錳鋅,霜黴威水劑,霜脲-錳鋅等。一般每10天左右噴施一次,連噴3–4次。
2,白腐病
大蔥白腐病是一種土傳病害,早期發病會造成大量亡苗,發病較晚的可造成大蔥根部葉莖部腐爛,地上部枯萎。
白腐病的發病主要症狀是,大蔥鬚根軟化腐爛,很莖部初生水漬狀病斑,迅速軟化腐爛,潮溼時會出現一層白色絨狀菌絲體,稱為白腐,後密生黑色的菌核,所以又稱為黑腐小菌核病。病發後的大蔥地上部分通常是外葉先發病枯亡,隨後內葉發黃,嚴重時整株葉片全部枯黃。因根部出現軟化腐爛,可以很容易地從土壤中拔出或折斷植株。
此病因病菌可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可隨灌溉水,有機肥,農機具等在田間傳播。一般春末夏初發病重,夏季高溫病情有所緩慢。多年連作蔥蒜類作物,地勢低窪,長期積水和缺肥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實行輪作可減少菌源,避免同蔥蒜類蔬菜連作。老病區田間病殘體要集中銷燬,病田要深翻,對不能輪作的地塊要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可在土壤深翻後噴施福美雙,並耙嚴土壤。初發病株要及時連根拔除,移出田間燒燬或深埋,病株周圍的土壤也要一併挖出深埋,客以無菌土壤。
藥物防治要趁早,當有零星病株出現的時候,及時噴藥防治。可選擇的藥物主要有多菌靈,百菌清,甲基硫菌靈,異菌脲,腐黴利等,選擇上午露水乾後噴施,一般7–10天來一次,連噴3–4次。噴藥時加入適量的磷酸二氫鉀,可起到增效作用。
3,軟腐病
大蔥軟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不但可在蔥田中發生,就是在貯藏期也常會繼續發展,造成嚴重損失。
大蔥感染細菌性軟腐病,會蔥稈基部,鬚根,葉片等的萎縮腐爛,新葉難以抽出,植株矮小,葉片因失水而呈萎蔫狀,最後重病植株地下部腐爛殆盡,地上部枯亡。
各種作物軟腐病的發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從植株的傷口處首先開始發病,病部呈浸潤狀半透明,以後黏滑軟腐,有惡臭味,出現汙白色細菌濃液。
軟腐病細菌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也能在大蔥植株中越冬。在大蔥的生長季節,病菌可以透過雨水,灌溉用水,帶菌肥料,土壤,昆蟲等多種途徑進行傳播,由傷口侵入。栽植管理粗放,植株生長不良或徒長,生育期延遲,病蟲害危害嚴重時,很容易發病。低窪地,連作地發病重。
對於大蔥軟腐病的防治,可以透過輪作,改種糧食作物,清除田間病殘體,精耕細作土壤,暴曬土壤等,促進病殘體的分解。再就是選用無病蔥種進行育苗,並做好種子的消毒工作。土壤施淨肥,及時追肥,培育壯苗。不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溼度等。
藥物防治可選用新植黴素,加瑞農,噻菌銅,氫氧化銅等細菌性殺菌劑噴霧防治。同時注意做好蔥薊馬,種蠅等蟲害的防治工作。
除以上常見的病害可造成大蔥植株萎蔫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病害也能造成萎蔫現象,如大蔥白絹病,可造成大蔥根和蔥稈的變褐腐爛,從而導致大蔥葉片幹尖變黃,外葉脫落,後期整株萎蔫倒伏。
對於此病的防治,可透過輪作,使用不帶菌的種子進行育苗,透過使用淨肥,拔除田間發病植株,撒施生石灰消毒處理外,藥物可選用三唑酮,丙環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異菌脲等來防治。還有大蔥的黃矮病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病毒病,也會造成大蔥植株的萎蔫枯亡。
大蔥植株萎蔫不單是病害的危害,也許還與蟲害有關係,下面我們再來找找有什麼樣的害蟲可導致大蔥植株萎蔫。
二,蟲害大蔥最主要的害蟲有蔥地種蠅,灰地種蠅,遲眼蕈蚊等,這類害蟲俗稱為根蛆,及螻蛄,蠐螬,薊馬,蔥須鱗蛾等,都有可能造成大蔥植株的萎蔫。
1,根蛆
大蔥蔥地種蠅,灰地種蠅及遲眼蕈蚊是有很大區別的,在這裡就不再一一介紹了,就把它們統稱為根蛆吧,反正對大蔥造成的危害很大。
根蛆主要危害大蔥植株的根部,根莖和蔥稈,受害的須狀根脫落,成為禿根,蔥稈被害後,嚴重者腐爛發臭。凡是發生根蛆危害的大蔥植株,葉片會出現發黃,萎蔫,停止生長,甚至枯亡等現象。受害嚴重的地塊缺苗斷壟。
大蔥根蛆在各地的發生代數不一樣,如蔥蠅,在我們這裡一年發生3代,而有的地區一年僅發生1–2代。根蛆的生活史可劃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越冬階段,春季危害階段,越夏階段和秋季危害階段。
根蛆的發生程度與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寄主植物等有關。根蛆除成蟲外,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土壤中生活,因此應以防治成蟲為主,防治幼蟲為輔,把絕大數的成蟲消滅在產卵之前。
可以透過一,耕翻和土壤處理,在收穫大蔥後或播種前深翻土壤,同時增施阿維菌素,敵百蟲等,可殺滅土壤中的蟲卵和蛹。二,施肥和肥料處理,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均勻深施,種子與肥料隔離。糞肥可以混拌藥劑,如敵百蟲,阿維菌素,噻唑膦等殺蟲劑。三是誘殺成蟲,糖醋液內加敵百蟲,與每天上午放置,每10天左右更換一次,還可以用腐敗的洋蔥頭,蒜瓣或韭菜等做誘捕劑。四可在成蟲的盛發期,用菊酯類農藥,甲維鹽等噴灑在植株和株間地面上,間隔7–10天噴灑一次,抓住有利時機,連續噴灑2次,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五可在幼蟲盛期施藥防治,可選擇阿維菌素,菊酯類農藥,滅蠅胺,噻蟲嗪等灌施。
2,螻蛄
螻蛄是一種常見的地下害蟲,它可以咬食剛播下的,特別是剛發芽的大蔥種子,也可咬食植株根和嫩莖,導致幼苗枯亡,大苗枯黃萎蔫。螻蛄在土中穿行時,所造成的中空隧道會使幼苗吊空萎蔫而亡。
對於螻蛄的防治,可以採用黑燈光誘殺,毒餌誘殺,地下灌藥殺之等。
3,蠐螬
蠐螬多危害大蔥的幼苗,咬斷幼苗的根,剛萌發的種子,大蔥的蔥稈等。防治方法主要是深翻土地,在施用糞肥時要完全腐熟,因為蠐螬對糞肥有喜好性,喜在上產卵。所以最好是在糞肥上噴灑敵百蟲等殺蟲劑。嚴重發生的地塊要注意輪作。
利用蠐螬成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也可以用帶葉的樹枝浸泡殺蟲劑集殺。或拌毒土殺之。
4,蔥須鱗蛾
蔥須鱗蛾是大蔥上的常見蟲害,大齡幼蟲可從心葉鑽入蔥稈中,被害後的大蔥心葉變黃,嚴重時整株枯萎。
蔥須鱗蛾在北方蔥區一年可發生5–6代,6月份之前發生量少,6月份之後蟲口逐漸增多,至8月份達到高峰,世代重疊,發生不整齊,9月份以後逐漸降低,11月份後逐漸以蛹的形態進入越冬期。
對於此種害蟲應抓住小齡幼蟲還沒有鑽入莖內之前噴藥防治,效果最佳。可結合防治蔥薊馬和其它害蟲進行防治。可選擇的農藥主要有,菊酯類農藥,甲維鹽,氯蟲苯甲醯胺等殺蟲劑。
5,蔥薊馬
蔥薊馬以銼吸式口器危害大蔥的葉片,嫩芽,葉鞘,花序等,受害處形成小白點,數量多時,斑點密集形成大斑點,葉片發黃萎蔫,嚴重發生時,被害葉片畸形,扭曲甚至枯萎而亡。
薊馬很小善飛,可孤雌生殖,繁殖能力強,地上植株,地面都有它們的身影,危害非常嚴重。
對於蔥薊馬的防治,可以透過播前翻耕土壤,殺滅越冬蟲體。生長期中耕,殺滅在土壤中的蟲體,清除雜草,減少野生寄主,降低蟲口數量。
第二是加強水肥管理,當發生數量較多時,可增加澆水的次數,或加大灌水量,淹滅一部分蟲體,並提高小氣候溼度,創造不利於薊馬的生活環境。
第三可結合其他害蟲的防治,選用吡蟲啉,阿維菌素,多殺菌素,啶蟲脒,噻蟲嗪,噻蟲胺,螺蟲乙酯等殺蟲劑來噴施。每隔7–10天防治一次,連續用藥2–3次。採收前15天停止用藥。
我所瞭解的可造成大蔥萎蔫的原因就是這些,可能有不對之處,絕對有落漏之處,希望您加以補充。
總之,可造成大蔥植株萎蔫的原因眾多,你可根據我所列的情況對症處理。但在大蔥病蟲害防治方面,因病蟲害種類多,發生與危害的態勢十分複雜,往往同一種作物上有多種病蟲害同時發生或先後發生,而同一種病蟲害又可能同時或先後危害多種作物,在實際防治中,必須講究策略,措施配套,實行綜合防治,不可按照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的策略防治。 -
5 # 小二郎玩遊戲
1.凍害問題或乾旱引起的
冬季氣候溫度低,而有些地區採用的是露地栽培,很容易發生冷害問題。大蔥的生長髮育的溫度範圍是7-35℃,一旦溫度持續低於7℃,就容易發生冷害,葉尖變白,幹尖失綠。另外,缺水乾旱也會出現葉片捲曲枯黃,失綠萎蔫。
防治方法:對於露地栽培的大蔥注意保溫保墒,覆蓋地膜或小拱棚;棚室的注意補充水分,溫度溫度要求適宜。
2.病害問題
導致大蔥的霜黴病和灰黴病都有一定可能導致葉片發白,灰黴病起初是白色斑點,後逐漸擴大;霜黴病後期病斑呈灰白色,溼度大時有白色黴層,對植株的危害較大,一般出現在溫室裡的的情況較多。
防治方法:在灌溉之後,加強通風、透光排溼,之後做好保溫、增溫的措施,降低棚內晝夜溫差,降低溼度,對殘葉病葉及時清除,必要時用藥劑防治,煙燻、噴藥均可。
3.藥害和缺肥的影響
土壤殘留以及噴藥的濃度過高,使用不當會造成葉片發白乾枯;另外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鈣、鎂等,也會造成葉片的失綠。
防治方法:使用一些解藥害的藥劑,配製合適的濃度,在清晨和傍晚噴灑,幾天就有效果,比較明顯。再者就要增施微肥,有條件的可以測土施肥,針對補給。
-
6 # 鄉里鄉韻
首先就是大蔥的紫斑病,它在苗期、生長期和採收期均可能發病,主要危害成齡葉片、葉鞘和花薹的地上部分。危害症狀開始出現白色的小斑點,後期發展成淡褐色和紫色病斑,併發生同心輪紋黑色黴層,多在日平均溫度為20度到30度發生嚴重。防治方法建議大蔥進行輪作,以減少病菌的源源,防治方法要及時防治薊馬可以降低發病率,在初期可以使用50%代深錳鋅水劑800倍液或者80%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灑,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其次就是大蔥的霜黴病,它主要危害葉片花薹和花柄,病發的時候出現圓形的淡黃色病斑,表面呈現白色黴菌,幼苗感染可導致全株死亡,成株造成減產。日氣溫在15度左右是霜黴病的流行季節,在防治上和紫斑病相同。
第三就是大蔥黃萎毒素病,主要有蚜蟲傳播,感染以後嚴重影響大蒜的產量,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藥物防治,主要透過輪作和防治蚜蟲、倒茬的辦法控制該病的發生。
-
7 # 寧寧說的話
大蔥出現“萎蔫”症狀,要麼是根部“完了”,要麼是“蔥白”完了。造成的原因也是比較多的,從最直接的病蟲害、到肥害、乾旱、人為干預到大蔥地種植重茬出現的隱性不良發展,這在農村裡面的大蔥在多是在剛移栽後不久出現這種情況的。
1、我記得是我在上高中的時候一個暑假,在家裡面幫助鄰居家大叔給移栽大蔥,剛好那幾天下雨了,因此這蔥根上面的泥土就比較多,因此在鏟和拔的時候蔥須就會斷掉很多,那麼在移栽後,快10天了,蔥還是長不起來,看起來蔫蔫兒的,長起來的零零散散。
那麼這個原因很直接了,就是由於移栽時候根部蔥須斷裂太多所造成了,對於解決措施就是在下次挖小蔥移栽的時候儘量選擇在土壤比較疏鬆的時間段,並且多一些耐心就可以了。
2、大蔥生長期間的黴霜病、白腐病、軟腐病、這3種最主要的病害就會很明顯引起這樣的“萎蔫”現象。這3種病害從大蔥的根鬚、莖葉上都會有相應的感染病害。
所以在這3種病害的預防上主要還是要避免大蔥自留種和在種植之前土壤的深耕和儘量去避免重茬種植的現象,因為我家現在種植大蔥老是在同一塊地裡面重茬種植,很容易就會出現這樣的病害。
注意這3類病害還是細菌類病害,主要是以土壤寄生春播為主,因此重點是要在預防上面做好功夫,至於防治的話,用相應的藥物儘量是在發病早期來進行。
3、最典型的蟲害有蔥蛆、地老虎、蔥薊馬等將近6種左右,它們從危害啃食大蔥的根部到葉子是應有盡有。對於這些蟲害的防治一定要用好用對相應的農藥,當然在我老家裡面用藥是比較簡單的。
4、那麼在處理預防防治病蟲害的基礎上,對於水肥的管理和中耕除草的管理也是極其重要的,我老家裡面種植大蔥是很重視,用我老家的方言說就是“鋤蔥”,一般要2至3次呢。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中耕除草搭配施肥對於這樣的現象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你要分清楚,分仔細是否有病蟲害發生的一些嫌疑,把這個要首先給排除掉。
總結引起大蔥生長期間“萎蔫”現象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一般病蟲害居多、水肥中耕除草管理不當次之、剛開始種植移栽處理不當是最少的了。
回覆列表
蔥萎縮病又叫黃矮病,是年夜蔥受病毒薰染後,體現出的症狀。近幾年我市蔥田廣泛產生,特別老菜區和年夜蔥臨盆基地,該病有日益減輕之勢,病發後輕者增產20%-30%,嚴重的能增產75閣下。 年夜蔥萎縮病的病原物屬於病毒,是近幾年產生在蔥蒜類作物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蔥頭上體現為黃矮病毒,在韭蒜上體現為黃條病毒,在青翠上體現為潛在性病毒等。剛定植的蔥苗,發展優秀,若7月低溫乾旱,8月泛起多數典範萎縮病株,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病發岑嶺。該病初發期生出的新葉嫩薄,葉色變淺,心葉上泛起淡黃色斑,葉面凹凸不屈,呈螺旋狀歪曲,有的葉片向一側歪曲,植株萎縮,且蔥棵越長越小。據田間視察:老菜田育苗重茬栽植;"秋分"前育苗早,翌年春跳薹多;蔥秧曬半乾定植;蔥苗期薊馬,蚜蟲產生較重;定植復生後泥土乾旱;7月份溫度高,雨水偏少的年份病發較重。 針對年夜蔥萎縮病的產生特色,接納綜合種植辦法,可年夜年夜加重此病的產生。(1)育苗時選用章丘年夜梧桐,五葉齊及其一代雜交種,洛陽冬青,唐山獨白等抗病種類;(2)交"秋分"前早育苗為"秋分"後晚育苗,鼎力大舉推行"春分"地膜覆獸育春苗;(3)苗期用40%的樂果和80%敵敵畏混淆液1000倍,加大批洗衣粉或廢豆乳,增添粘著才能(下用藥均同),防治薊馬和蚜蟲;(4)栽蔥前重施底肥,撥苗分級,用樂果1000倍藥水蘸根,壯苗定植;(4)定植復生後,蔥溝內鋪蓋麥糠250千克/667平方米或土豆秧,鮮嫩雜草300千克/667平方米保溼降溫,疏土肥田;(6)8月至10月發展期,追施年夜蔥公用複合肥一次50千克/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次,每次20千克/667平方米,追肥與中耕,培土,澆水相互合營,促蔥壯苗發展;(7)栽蔥前噴灑2次,7-l0天一次,栽後噴灑3次萘乙酸胺液劑,1支加水20千克,防病壯棵;(8)蔥田若仍有大批病株泛起,可用0.5%的抗病素1號300倍-400倍或25%的抗病毒1號可溼性粉劑300倍,或1.5%的植病靈400倍,完全防治,確保年夜蔥壯長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