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互動網娛樂
-
2 # 萌團小劇場
《神話》算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電視劇了,神話之後就《宮》《步步驚心》接連兩部穿越劇大爆,一舉捧紅了楊冪和劉詩詩,此後穿越劇越來越多,這麼來看即使《神話》在穿越劇算不上鼻祖,但也算是一個非常有口碑,有實力的前輩了,給但是的衛視來去了不俗的收視,給藝人帶來高流量的話題,甚至是現在《神話》也算得上是胡歌的代表作之一了。
演員陣容:胡歌、白冰、張世、張萌、任泉、陳紫函、譚凱、金莎等,這些演員都是在當時很有熱度,並且很有口碑的演員,演技也一直備受認可,胡歌就不用說了,張世從《粉紅女郎》《神話》他的演技毋庸置疑,即使服化一樣都能演出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張萌在今年播出的《沙海》中也憑演技創造了一定的話題度。任泉曾出演過許多人的童年記憶《少年包青天》中公孫策,陳紫函的《雪在燒》中的羅柔等等,譚凱飾演的電視劇版《何以笙簫默》中的應輝,金莎的《十八歲的天空》。這些演員每個人都出演過讓觀眾記憶的影視作品。
從陣容到劇本,到這部劇帶來的成績,效益,都足以說這部劇是穿越劇中的口碑前輩了。
-
3 # 景色撩人心絃
我覺得以看待神話的角度看待這部《神話》,是值得品味的。
第一,不論關於穿越後時空重疊等邏輯性問題漏洞,我覺得應當以看待神話故事的眼光,著重於其主旨而不拘泥於故事的細節。
這部作品最大的主旨是愛情,小川與高嵐,呂素,呂雉,小月,玉漱,還有大川與高嵐,項羽與小月等等眾多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純潔完整忠貞不渝的愛,有因愛生恨立足自身的愛,有一見鍾情,有日久生情。
我最欣賞的是小川與呂素之間的感情,呂素的形象是一個理想的夢中情人,戀人形象,單純,體貼,執著,堅貞還有為了愛不惜付出一切,愛人離開時奮不顧身隻身女扮男裝趕去追尋,愛人深染重病幾乎被視為死人時不願放棄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回對方的生命,小川病癒是對染病即將離世的素素說"我不要什麼自由,我只要你活著。"感人至深。"
我們的故事並不算美麗,卻如此難以忘記""千年之後的你會在哪裡,身邊有怎樣風景"(插曲《星月神話》)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對純美的愛情的渴望和追求,同時融入了主角小川的生命激發了他對愛情,生命的重視,他常常提到"我的生命是一個女孩用命換來的",因而更加重視自己的生命,也平等地愛護生命,如在修長城時幫助無助的範喜良,始終堅持救人而不願殺人的理念。
相比之下我覺得與玉漱之間的情感有些欠缺,兩人在圖安相遇三次讓兩人互生好感,之後小川護送玉漱回大秦,總覺得兩人情感的萌發敘述不足,而玉漱的形象也缺少張力,缺乏一定個性。再說之後玉漱染瘟疫小川進宮醫治兩人情感關係已經明確,短暫陪伴之後又分離之後藉手機透過小月交流情感,但這樣的情感交流也總覺缺乏些動人之處。
而後小川如孟家軍暫且抑制對玉漱的情感,再到後來發現無法抑制想要與玉漱長相廝守,結果又是玉漱被葬入皇陵,小川破壁與其短暫相處,但這些都沒有做細緻描繪,難免讓人覺得兩人等待千年的愛情來的有些空洞不可信。但我們還是可以理解,體會到該劇所想表達的對忠貞美好愛情的不懈等待與追求。而呂雉則是個反面對比,嫉妒妹妹呂素,分離小川玉漱,因愛而生恨。木心先生說"是愛情舞臺上五光十色,煙塵陡亂的是種種二流三流腳色,是畸戀"真正的愛情應當是"我愛你,與你何涉"。
第二,古代敘事線為主,現代敘事線為次,雙線並進的模式是值得讚賞的,能儘量避免"一條道走到黑"的情況,只是節奏的把握偶爾會讓人覺得不如人意,比如現代世界中尋找五位行者顯得太過順利,又比如與玉漱的相處顯得碎片化又沒有細節描摹流露出空泛之感。
不過導演編劇大開腦洞對很多有意思的歷史典故串燒交融並巧妙地將主人公融入其中,給了一些合理的解釋,如為何歷史上沒有記載易小川,因為劉邦的史官有意將其抹去,將蒙毅記載成文官並早早被趙高殺害,而趙高在投降劉邦後劉邦也讓他改名回高要,權當趙高已死,出發於歷史,展開想象,最終迴歸歷史,是該劇的亮點之一。
第三,就角色而言,大部分角色個性是比較顯明的,只是對佈局把握的一些不當不能完全展現,典型的古代淑女形象呂素,心高氣傲的呂雉,霸氣豪放的項羽,慵懶厚黑的劉邦。當然還有很受關注的趙高這一角色,原本小偷小摸卻顯得可愛被閹割之後心性大變,他說"我叫趙高,所以我要一步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瘋狂地追求權力然後對欺負他的人進行報復,讓人覺得可恨又可憐,但是他始終都疼愛他的妹妹,堅持著親情,角色鮮活生動。
主角易小川原本熱愛自由,愛情至上,但是再經歷了素素的死,經歷了蒙恬對他的忠義的勸誡讓他一點點變得成熟,沉穩,褪去了少年的灑脫不羈,同時他善良仁愛,唯一一次想要殺呂雉報仇最終也因劉盈的祈求而放棄。
-
4 # 筱筱影視劇
神話分為電視劇和電影兩個版本,個人更加喜歡電視劇版本,因為其中小川和玉漱的愛情非常讓人感動,還有趙高的心理變化也讓人慾罷不能,我覺得其中演技最好的人就是趙高的扮演者,他將一個穿越者矛盾的心態展現的淋漓盡致,一方面他是小川的好朋友,另一方面他又變成了遺臭千年的大宦官趙高,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對於他黑化之後的演技,非常的讚歎,可以說是爐火純青
-
5 # 傻蛋叔叔
神話這部電視劇總的來說還不錯,電視劇剛出的時候就看完了,趁此機會說下自己的感受吧!
易小川是個渣男,其實電視劇看到第十集,神話就已經結束了,因為溫柔善良的素素離開了,至今還記得素素離開時哭紅的眼睛,她那麼的愛小川,把自己的全身心都交給了他,還記得小川自己編了個草戒指畫素素求婚時的場景,他撩撥了素素的心,素素從那以後就愛上了他,哪怕小川身染重病都在照顧他,可是小川在素素生病的時候又在哪裡呢?求婚時的誓言又在哪裡呢?素素離開後,小川看不出傷心的樣子,碰到玉漱後馬上就愛上了他,小川還不是渣男呢?面對感情,他一點都不認真,辜負了一位少女的青春年華。
易小川還是個渣男,高要開始和小川穿越到秦朝以後,高要處處保護著小川,就算高要成為太監之後也是如此,可當小川知道高要就是趙高後,就開始排擠他,高要有錯嗎?高要寧負天下人也不會負了小川,而小川不負天下人,卻獨獨負了高要。這樣的朋友給你,你會要嗎?
從素素和高要這兩點來看,易小川就是個渣男
-
6 # 精彩影視鏡頭俱樂部
《神話》是由上影英皇出品的穿越劇,根據成龍大哥的電影《神話》基礎上改而成,全域性劇情采用了古今古今交錯的形式鋪展開來。
講述了80後青年易小川(胡歌飾)再一次偶然的機遇下穿越回秦朝,經歷一次次奇遇與歷險,從一個玩世不恭的小青年蛻變成仁心濟世的一代大將。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神話。
拍攝手法來講,古今穿越電視劇也有,比如《尋秦記》,但是他是第一部古今交叉形式的電視劇。
劇情來講充滿了很多元素:首先有金戈鐵馬的壯麗古代史詩,又有幽默風趣的現代知識出現。比如透過物理知識跟項羽比力氣,比如在沙漠中利用金屬和晝夜溫差製造水源。同時還有驚險刺激,謎團重重的現代戲穿插其中,和電影版比起來少了一些嚴肅,多了一些搞笑文化,更符合年輕人的輕快娛樂文化觀念。
演員的演技也是奈斯,胡歌重生後演技大漲,趙高的扮演者張世也是老戲骨,演技無可挑剔。
所以說,這部劇從各個方面來講都是一部精彩電視劇。值得一看
-
7 # 阿大影庫
總得來說很失望,認為這是一部讓人失望的作品,下面我分三個方面來簡單說明一下。
一:電視劇《神話》表現主題的手法欠妥當,造成了主題思想不明確、不正確。
本劇製作團隊的原意應該是表現美麗、悽婉、至死不渝的愛情,劇情的設定也是緊緊圍繞著愛這一主題在展開,劇中有便設定了很多段的愛情,都是為了烘托這一主題的。
1、高嵐和小川之間的愛,透過略帶調侃的密碼“992772”就可以基本定性。小川不過是個80後的浪子,富二代,對愛情不能專一,說得不客氣點就是花花公子,和酒吧邂逅的高嵐玩的就是心跳,至少小川是這樣對高嵐的。這樣的愛(甚至不能算作愛)是不值得被提倡的,本劇也就一筆帶過,主要是為劇情服務。
2、呂雉對小川的愛,是一種有強烈佔有慾的愛,不過這個橋段還是不錯,自己得不到,就不能讓別人得到。本劇花了不少筆墨在這段愛情上,因為這種略帶病態的愛倒是很符合呂后心狠毒辣的性格,不過這樣的愛也不值得宣揚。
3、呂素對小川的愛,是本劇亮點之一,正是呂素對小川那純潔的愛,改變了小川浪子的性格,讓小川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領悟到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犧牲,為了所愛的人是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段愛情著墨不多,但同時也是點睛之筆,編導這樣安排,為小川從一個花花公子轉變成一個至情至愛的男人,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4、小月對小川的愛和李由對小月的愛,以及蒙恬和 愛上玉漱,不過都是一廂情願的單戀,都很純潔,都能做到為了所愛的人作出犧牲,無怨無悔。這樣的單戀同樣是值得尊重的。
5、至於贏政和玉漱之間,用中學教科書的標準語言來描述就是"表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生活上的荒淫無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是值得我們唾棄的。
6、龐將軍和德香的愛,雖然短暫,但同樣美麗,可惜在戰爭面前,他們的愛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讓人唏噓不已。
7、高嵐和大川之間的愛,雖然動機是純潔的,但有違道德。弟弟剛剛失蹤,弟弟的女朋友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面就和哥哥走到了一起,甚至大川的媽媽還在一旁撮合,即使在社會輿論已經相當寬鬆的今天,他倆之間的愛還是難以被接受的。其實,這裡應該是編導們的一次失誤,讓我們美麗的高嵐承受了本來不應該承受的罵名。我想很多人看到小川在電話裡對高嵐說分手而高嵐湊巧沒有聽見的時候都會這樣想“編導是為他們的複合打下了伏筆”,可一直到最後高嵐和小川都沒有複合。那編導為什麼不乾脆點就在第一集直接讓高嵐接受小川的分手,以後也可以正大光明,名正言順的和大川交往。鄙人是有點保守,但象我一樣持保守意見的觀眾應該不在少數,編導明明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鏡頭語言來回避道德上的問題,以便爭取到持保守觀點觀眾對大川和高嵐之間愛情的認同。先和小川分手,再和大川交往,當母親的在一旁撮合,這樣自然得多,也合理的多。
8、項王和虞姬,應該算是劇中比較幸福的一對了,雖不能白頭偕老,但能夠一路走來相伴到生命的終點,在那亂世可為實屬不易。霸王別姬的傳說更是家喻戶曉,也被後世在舞臺上和銀幕上無數次的演繹,並傳為一段佳話。可以說,霸王別姬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有了既定的,先入為主的經典模式了。這裡我們有必要先看看霸王別姬這個故事的原型了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史記·項羽本紀
相傳楚漢戰爭末年,項王被困垓下,留侯張良一曲楚歌,吹散十萬楚軍,項王的軍隊崩潰了,僅率八百騎突圍。虞姬為了讓項王能夠順利突圍,自刎帳中,以免項王有所顧忌,虞姬和霸王這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了(虞姬自殺帳中應該是後人給編撰的,但到烏江邊時僅有26騎是不爭的事實,虞姬這時已不在項王身邊)。傳說中的虞姬為了所愛的項王能夠順利突圍而自刎,這樣的虞姬是何其偉大,何其貞烈的一個女子,虞姬和項王的愛是何其的悲壯與悽美。本劇編導另闢蹊徑,安排虞姬隨項王一同逃到了烏江邊,最後被亂箭射死。這樣的修改相對經典模式,的確進一步渲染了高要和小月之間的兄妹情,但有得就有失,本來在經典霸王別姬模式中,項王和虞姬的愛由於虞姬在帳中自刎而昇華到了極致,給看客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力。逃到江邊被漢軍射殺的虞姬形象是不是相對就遜色了許多呢?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有其過人之處,對於修改經典,我的態度是慎重。對於已經有固定模式的經典橋段,按經典模式來演繹,可能不會出彩,但也決不會犯錯;修改經典,也許會出彩,但犯錯的風險更大。是否修改,主要看編導們駕馭劇本的能力,否則只會弄巧成拙,畫蛇添足。
9、最後來說說本劇的核心——小川和玉漱之間的愛。
本劇編導本想透過他兩的愛來渲染愛情的美麗,純潔,堅貞。但由於在表現的手法上欠妥當,劇情設定上欠考慮,得到了恰恰相反的效果。
①: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小川是一個80後典型的花花公子,因為呂素的愛,因為呂素的死而徹底改變了,當小川單膝下跪,手拿草花編的指環向素素求婚時,小川對呂素的感激昇華到真愛了。那一刻,我相信小川是真心的想和呂素“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呂素死後,小川也感覺到肝腸寸斷。但遇到玉漱後,馬上就愛上了玉漱,竟然瞬間(最多一年多時間)就把剛剛求婚的呂素直接拋到腦後了,若不是呂雉在後來反覆強調要小川照顧呂家,恐怕編導已經安排小川把這個他自己曾經愛上的人給徹底忘記了。玉漱和小川的相愛雖然能用一見鍾情來解釋,但由於劇情處理不當,彰顯突兀。若編導安排小川愛上玉漱時內心稍微有點掙扎,多一些內心的反覆,是不是更為人性一點,更為符合情理一些。不然很難改變劇中小川在觀眾心中花花公子的形象,見一個就愛一個,實非痴情者所為。
②:圖安的公主,既是上帝的寵兒,也是命運的奴隸。當她同意接受大秦的政治婚姻那天起,她就肩負起祖國的安危,在到咸陽的路上,遇見小川,並在那個時和小川相愛了。當玉漱決絕的進入了咸陽城時,她已經把和小川的戀情作為上天給她的禮物而珍藏在心中,同時也明白了,她和贏政結合是肩負著祖國的安危,她和贏政聯姻,是希望換來和強秦的暫時的和平,至少是能夠為祖國爭取到更多抵禦強秦備戰的時間。玉漱知道,她不能因私情而枉顧祖國的安危。於是一個願意為祖國安危犧牲一切的女英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好不敬佩。但當她成為麗妃後,好象就突然忘記了自己肩負的使命,忘記了自己的身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和小川私通,如若姦情敗露,被處決的不僅僅是他自己和小川,連侍侯她的宮女、太監,甚至她的祖國都會立刻遭到滅頂之災。這時的玉漱的形象和先前是完全不同的。進宮前,為了祖國可以犧牲一切;進宮後,為自己的愛可以犧牲一切。玉漱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設定突然出現了巨大轉變,而劇中又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這是本劇又一不足之處。本來作為象玉漱一樣的年輕人,在做出一些人生重大抉擇上出現反覆,是很正常的事情,觀眾是可以的理解的。但本劇編導恰恰在這裡省略掉了必要的心理描寫,同時也忽略了玉漱心理轉變的過程,而使玉漱遭到了“為滿足自己的情慾,而不顧他人甚至祖國安危”的唾罵。
③:小川這個人物性格上的設定也犯了和玉漱同樣的錯誤。編劇一直強調小川仁義為先,說小川不願意殺人,也不會用殺人來解決問題的。對家奴,對婢女甚至對敵方的奴隸都給予足夠尊重,對路人甲乙丙丁都有愛心。但隨著劇情的發展,編導讓小川披著仁義的外衣,做了很多很不仁義的事情。玉漱在宮中時候,崔文子反覆提醒小川和玉漱交往是很危險的,危險不僅僅他們兩個人,而是他們身後的很大一群人,小川卻把崔文子的警告置若罔聞。這樣的做法難道不是很私自,不是殘忍嗎?小川有什麼資格讓小月等局外人為了他和玉漱的愛而時刻在頭上高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樣的小川還有什麼仁義可言,與先前那個滿口仁義的小川難道是同一個人嗎?
④:小川為推翻暴秦、營救囚於地宮的玉漱而貿然起兵是本劇編導在劇情編排上的一次重大失誤。
首先,小川起兵,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小川相信,無論他如何努力,都不能改變原有歷史程序。
那既然不能改變歷史,小川早知道秦會亡,而且還按歷史記載的時間滅亡,那他是否起兵是不會對結局有影響的,他只需坐在那裡,靜靜等待秦國滅亡這一時刻到來就可以了。貿然起兵只會擴大戰火,而讓更多的人無理由的捲入這場的戰爭。基於這種假設,小川起兵不會有任何意義,只會給百姓帶來更多的災難。
第二種可能:小川相信,透過他的努力,能夠改變歷史原有程序。
打破一箇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中國歷史上N多的農民起義無一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只能做到打破一箇舊世界,而不知道怎麼建設一個新世界。最終都成了其他地主階級所利用的棋子或者是炮灰了。舊的世界再爛,畢竟也代表一種秩序,當起義者將原有秩序打得體無完膚的時候,或窮奢極欲、或一臉茫然,卻不懂的如何去建設一個新的秩序,那帶給生活在這個土地上的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比原有舊世界更為慘痛的災難。
秦末混戰,以陳勝、吳廣等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在初期實屬官逼民反,為求生存而揭竿而起,屬於正義的戰爭。但建立張楚政權後,領導高層裡面已嚴重腐化。他們起義的目的沒有那麼崇高,並不是什麼反帝反封建(不要受中國傳統教材給忽悠了),他們只是想打下天自己做皇帝,所以到起義中後期,戰爭的目的已經成為擴大勢力範圍,滿足他們自身的窮奢極欲,是沒有什麼正義性的。關東群雄的響應,不過是在大秦分崩離析時想多分一杯羹。所以秦末混戰,不過是封建地主階級內部“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的權力爭奪罷了,以暴易暴,並無什麼正義可言。小川的起兵也不例外。
小川起兵,透過他本身的努力也許可以加速了秦的滅亡,儘快救出的玉漱。但小川起兵的目的很單純,就為了推翻暴秦,救出玉漱後就可以雙宿雙飛,白頭偕老。對於新世界秩序的建設,他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實施過,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能力(從他和劉邦在說鴻溝為界的時候可以看出,他心中沒有統一的思想,分裂只能換來短暫的和平,統一才能長治久安)試問這樣的起兵還不算貿然起兵嗎?也就是說,小川在並非走投無路之時,貿然起兵,雖然打著“清君側”或推翻暴秦的旗幟,實際上就是參與了一場天下權力爭奪的戰爭,這樣的戰爭是無正義可言的。小川是不是該為發動這場戰爭而負責呢?“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劇中的小川這樣濫用武力,殊不知,為了找到他小川的真愛就有多少人白白枉死,就有多少人會失去他們的真愛。自古都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的詩句,說明了戰爭的殘酷性。如果為了自己愛的人而可以去犧牲很多很多其他人的性命可以的話,那商紂王和妲己的荒淫無度、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的烽火戲諸侯是不是都可以平反了呢?小川這樣的做法其實和商紂王、周幽王同出一轍,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這裡鄙人有點犯形而上學的錯誤,給小川上綱上線了,但我真的不希望本來美麗的愛情需要建立在一堆堆屍體上,難道編導們就不能安排更好方式來詮釋小川對玉漱的愛嗎?人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真愛,但不能忘記和逃避自己的責任,更不能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甚至生命為代價來換來自己的真愛,那樣的人是自私的,那樣的愛是受人唾棄的。當一個人能明白自己的責任,並能肩負起這種責任的時候,這個人就真正長大了,就成熟了,只有成熟的愛才能長久,才能取得相對最好的結果。電影《神話》中的蒙毅和電視劇《神話》中的蒙恬就是一個成熟男人的榜樣。他們對麗妃的愛都是純真的,都是炙熱的,同時也是成熟的,所以他們能夠把這樣的愛深深藏在心底,這樣對他們自己,對麗妃都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基於以上兩可能的論述,為了塑造正面形象的小川,為了宣揚本劇主題的——愛情,都不應該編排小川起兵這一情節,編導讓我們可愛的小川背上了“為一己之私慾而擅動兵禍,罪在不赦” 的罪名了。這個是本劇的在小川這一人物形象刻畫中最大敗筆。
綜上所述,本劇的核心主題就是描寫愛情,著墨最多的也是愛情。而大川和高嵐,小川和玉淑之間的愛由於編導在劇情設定的不合理和表現手法上欠妥當,造成了恰恰相反的效果,玷汙了原本美麗的愛情。所以說,就電視劇主題表現上來說,電視劇《神話》是讓人失望的。
二:故事選在了秦末漢初為背景,而故事卻沒有能夠真正融入這個歷史時代。
劇組把本劇的切入點選在秦末漢初這樣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是本劇立意的一個亮點,也可以說是一個噱頭!想想吧,高祖斬白蛇起義、霸王起兵、鉅鹿之戰、楚漢爭霸,漢初三傑、呂后亂政……想想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都讓人神往,都讓人熱血沸騰。主人翁小川透過時空穿越回到這個群雄逐鹿的時代,就註定了《神話》這個故事本身將和這些歷史故事交織在一起,必定會碰撞出很多耀眼的火花。可惜的是劇組選對了切入口,卻不能讓本劇很好的融入歷史,突顯生硬,不倫不類。
1、先說說歷史人物角色設定。既然是秦末漢初,就不得不提的是漢初三傑。結果蕭何、韓信、張良一個都沒有登場.當時的風雲人物樊噲就亮個臉;名將章邯只是是從旁人口中提了一下;蕭何、韓信好歹還給了個字幕,而我們敬愛的留候張良更慘,簡直是隻字未提。本來劇情不需要他們,直接省略了並沒有什麼不妥當的,那為什麼要安排范增、樊噲等登場呢?特定的歷史人物登場,有應該起到服務劇情的的作用,並且這個作用不是路人甲乙丙丁可以替代的。可惜的是范增和樊噲這兩個角色設定單薄,簡單,沒有任何的意義,可以用隨便替換,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可見本劇編劇內部在歷史人物角色的設定上缺乏統一的認識和安排,缺乏整體架構和前後呼應,才會造成這兩個歷史真實人物這樣毫無意義的登場。以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最大的亮點是在與電視劇是以演義的方式來解構歷史,讓歷史真實的骨架和編導編撰的血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歷史劇擁有生命力,才能使劇中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本劇選擇那樣的歷史背景,卻在劇中捨棄掉創造那段歷史的重要人物,那樣做的話,還遠不如直接架空一個時代。可以說歷史真實人物的設定又是本劇的敗筆之一,沒有那些重要的歷史人物引領,如何讓穿越時空的小川融入那時那地,如何讓本劇帶領觀眾融合到那個時代。
2、接著說說對一些史實的修改。劇中對歷史的修改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呂素了,這個本是高祖的小姨子,大將樊噲的老婆,編導突來神來之筆將她安排來和小川相愛了。並且早早的病逝了。這裡本劇編導處理的很好,這個角色的設定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小川這樣的浪子轉變成至情至愛的男人,這點對歷史的修改是很成功的,我們要給予肯定。可惜的是這樣成功修改的範例在本劇中簡直就是鳳毛麟角。最為失敗的修改就是霸王別姬這個橋段中烏騅的修改,烏江亭長這個人用小川來代替是不錯的,但是霸王自刎烏江的時候卻把烏騅馬給省略掉了,讓人有點莫名其妙。劇情前面用了很多的筆墨來描寫烏騅馬,甚至連畫家的畫以及寶盒上都可以看見烏江投江的烏騅馬,但恰恰在烏騅馬最為閃亮的時刻——烏江投江——被編導輕易捨棄了,讓人難以接受。若要舍,就應該把烏騅馬徹底的捨棄,而不應該這樣虎頭蛇尾,捨本取末。這樣前面有描寫,後面沒有呼應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說趙高權傾朝野,前面用了大筆墨說了趙高排除異己,卻沒有描寫趙高陷害李斯和殺死胡亥。如果趙高不把李斯搬倒,試問他如何能夠做到權傾朝野;如果不寫趙高能夠殺死胡亥,另立子嬰,如何能證明他已經權傾朝野。這樣的前後不呼應,註定了本劇就是一個個單薄而獨立劇情的串聯,和那段歷史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絡,這樣又如何能夠融入歷史之中呢?
3、再說一說對經典傳說的演繹。本來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傳說引入本劇是很成功的,特別是十年尋夫,感人淚下。經典傳說模式中的孟姜女尋夫未果,得知丈夫已經死了,由於對丈夫無限的思念,潸然淚下,哭倒了長城,長城倒後露出了她丈夫的屍骨,這是個多麼悽美,多麼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用血淚和天意直接控訴了封建統治階級草菅人命的殘暴本質。編導就這樣直接展現給觀眾這樣演下去就可以了,孟姜女尋夫那分驚天地,泣鬼神的熱情和執著,將大大的感動觀眾。可編導卻將之修改為趙高為陷害蒙恬而搞的工程事故。趙高為陷害蒙恬可以編N 個理由,為何編導偏偏要在這個傳說上做手腳。多了一個理由,失去一個震撼力。這樣的修改無異於畫蛇舔足。沒有足夠的功力去修改經典,最終的結果都是吃力不討好。至於大秦版的“特洛伊木馬”就有點東施效顰了。硬搬別人西方的歷史傳說來填充空洞的劇情,只能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盤無數故事拼湊的大雜燴,而不是一個整體的故事,說直接點就是在電視上演繹的大秦版《故事會》。
4、最後說說,電視劇《神話》是一部穿越劇,不是歷史正劇。所以我不苛求編導完全按照歷史史實來演繹,但不要求按歷史演繹不是等於編導就可以不去了解這段歷史,而恣意杜撰劇情。只有真正的去了解了這段歷史,才能作到最好的取捨,才能知道那些地方不改,那些地方能改。不去了解歷史而用歷史做故事背景,無疑是都是閉門造車,按圖索驥,拍出來的東西只能是個次品。還不如直接假設一個完全架空的背景,這樣對編導還好駕馭一些,當然,也就失去了秦末漢初這一噱頭。
綜上所訴,本劇編劇由於諸多原因,在拍攝這樣一個歷史劇時,在歷史人物角色設定;歷史史實修改;傳說故事演繹等幾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不能很好的駕御歷史劇,使本故事始終不能融入這段歷史,所以本劇就在這融入歷史背景這點上,是讓人失望的,也是失敗的。
三:故事本身存在很多缺陷,不符合邏輯,牽強附會。這個是本劇的一個致命傷。
這部劇播放至今招來諸多罵聲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劇情的邏輯上漏洞太多,劇情重點選擇不當,劇情懸念沒有設定合理,歷史場面表現不夠。
第一:邏漏洞之多,可以堪稱近年之最了,如果一個邏輯上的問題是個洞的話,那本劇就是一張魚網,下面就簡單舉幾個很有代表的例子。
1、小月的屍體被大川他們挖出來進行了檢查,說胸口有一處貫穿傷。而劇中的小月戰死烏江邊是,是像楊六郎那樣被亂箭射死,那身上應該有無數傷口。其實這點BUG本來沒有什麼,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透露出本劇編導內部對霸王別姬這一橋段如何演繹至少在拍攝進行中意見還沒有統一,小月胸口一處貫穿傷說明當初一部人意見是採用經典霸王別姬方式來演繹小月的死,而劇中實際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小月被亂箭射死。這樣的內部意見不統一,如何拍攝出好的作品呢?
2、小川那個虎行掛墜,按劇情安排的功能就是開啟寶盒鑰匙,但是為什麼憑空增加了能夠救活被蛇毒襲擊而瀕死的小川,能夠突然發熱燙傷小川,能夠突然增加小川的戰鬥力,第一次開啟寶盒時為什麼就實現了穿越,而小川得瘟疫時又突然就沒有作用了。一個簡單的掛墜有了這些能力,編導是不是該講講原因和來處呢?不管多麼荒誕的理由,給個交代總比不給交代好得多。挖了坑,不去填坑,這樣的行為是很不道德的。
3、小川就是一個普通的80後的富二代,花花公子,函授大專文憑。現在生活中,工作能力和知識水平只能算一般,能在自己從事的領域(攝影)取得社會的認可已經實屬不易了。怎麼一回到2200年前就突然變得文武兼修,驍勇善戰,甚至還能主持修建秦始皇的陵墓。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不是隨便看看百家講壇說的孫子兵法就可以指揮的作戰並取得勝利的,那樣的結果只能成為又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2200年前的秦始皇陵修建,徵70萬民夫,何其大的一個專案,有很多工程施工的難題,那裡的專案組主要成員如能夠穿越到在現在,經過短時間培訓(大概2年左右),都必定是世界上一流的土木工程師;而小川一個完完全全的門外漢,竟然輕飄飄的一句什麼“肯定是工程的規劃和安排出了問題”就交代了小川能夠主持這樣的一個宏大的專案並按時完工。本劇編導為了設定小川這樣的人物大大弱化祖先的能力,太侮辱我們祖先的智慧了。鄙人就是搞土木工程的,所以在這點上我難以接受,也相當之憤怒。對於小川這樣的角色,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用當下流行的一句話,外掛全開,無所不能。這樣對主角能力的設定是做法相當幼稚的,很難說服觀眾。難道編導認為本劇主要觀眾群都是小學生嗎?
4、既然是歷史劇,那本劇編導應該瞭解瞭解那段歷史,不要信口開河,恣意杜撰。兵馬俑都是彩色的,出土的時候由於保護不得力才讓顏色瞬間氧化而消失的, 所以三號坑才被立即叫停開挖,到了2009年,保護技術已經得到進步,國家又允許開挖,各位朋友,再過5到6年,我們到將看到新出土的彩色兵馬俑了。所以小川也應該燒製彩色的陶傭;還有一點就是,高祖在沛縣的時候叫劉季,也就是劉老三,他起兵後自稱沛公,天下統一後才叫劉邦的,而高祖一登場就叫劉邦有點不合情理了。當然這兩個漏洞是無傷大雅的,可以接受,我也不是吹毛求疵,但本劇編導的歷史水平也就可見一斑了。在不影響劇情的情況前提和投資允許下,細節和事件上應儘可能的和歷史接近,這樣能提升整個電視劇的檔次,爭取到更多的觀眾。
5、小川當初起兵,編導最先幫他安排的理由是拯救玉漱,但他的勢力控制咸陽後竟然是孤身一人去挖盜洞,明顯不合理,既然一個人就能做到了,為什麼要起兵佔領咸陽後再去救,崔文子和北巖山人給他指引開挖盜洞的地方相當隱密,完全可以一早就開始從事拯救玉漱的工作,而不是起兵奪權後,這點說不過去。再說劇中的天宮相當於秦始皇陵墓的主墓室,那秦始皇下葬後主墓室的墓門是肯定會關閉的(也就是天宮的大門),而不應該讓玉漱無意間去開啟,情理上又有一個硬傷。至於小川為什麼不採用大揭頂方式營救玉漱(用N多人對秦始皇陵進行整體大開挖,只要能夠實際控制咸陽地區就可實現),編導一直沒有交代,就草草編了個理由就讓我們的男女主人翁等了了2200年。
象這樣的邏輯上漏洞在劇中太多太多,我想隨便哪個觀眾都可以指出上百處。我們能夠接受故事的平庸,但我們不能接受故事的粗製濫造,漏洞百出,那樣只能是愚弄觀眾罷了。如果說故事平庸是水平不夠,與歷史脫節是知識不足,那故事的漏洞百出就是不夠負責,很多劇情漏洞既然鄙人都能看出,為什麼作為專業人士的編導不能開出呢?只能說是編導太不負責任了。“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希望本劇編導的重要負責人好好看看。
第二:劇情重點選擇不當。
本劇開始的時候還很緊湊,故事張力也把握很好,但是播到中期,明顯拖沓,對一些莫須有的事情進行大肆宣揚,著重描寫,如擊退戎狄,抗擊匈奴等。而真正的重頭戲如“沙丘之謀”“長生藥爭奪戰”“鴻門宴”“楚漢爭霸”等都是一筆帶過,很遺憾,文似看山不喜平,編導這樣平鋪直敘現代,古代兩條線,看久了,加上冗長並不緊湊的劇情,讓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要不是演員的敬業,對角色的認真負責,加上有些演員的深厚功底,才勉強拖著“可看性”在走,可能本劇播到中途時還會流失更多的觀眾。
劇情的選擇上也有待商榷,既然可以描寫高漸離刺秦,為何不可描寫留候張良博浪殺刺秦?既然是講故事,當然希望講故事的人把故事講得越精彩越好。
第三:劇情懸念沒有設定合理
本劇編導本想設定點懸念增加看點,以吸引觀眾,但設定的懸念太經不起推敲了,不太可能,如什麼2200年過後,隨便就能找到金木水火土的後人,2200年滄海桑田,找他們的後人,比中3.6億大獎的機率還低。什麼崔文子當初要夜明珠是為了資助小川起兵,那更是天方夜譚,不說那是失竊的國寶不能肯定出手,再說那個無價之寶恰逢亂世,在那沛縣如何變賣。北巖山人這個傳說中的人物角色,編導本來是想象金庸先生著作中的獨孤求敗一樣,不正面出場,只通過側面描寫來突出人物形象。可實際結果呢?我只能說是又一次的東施效顰了。懸念的設定要恰當,要合理,要有張力,很難駕馭,很容易弄巧成拙,駕馭懸念的能力那是優秀製作團隊和一個平庸製作團隊的根本區別。很遺憾,本劇製作團隊成了懸念設定的反面教材。
第四:本劇歷史場面表現不夠,特效製作更為毛躁。
宏大的戰爭場面沒有展現一個,宏大的秦始皇陵墓沒有展現,特效就更不說了,也許這樣問題都受制於一個問題,那就是錢!既然投資有限,那就應該想辦法縮小時間跨度,縮短歷史戰線。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等等。投資方好大喜功,粗製濫造,弄出一個次品,播放平臺再透過經過大量的宣傳,投資方和電視臺就能賺個盆滿缽滿,那是中國電視的悲哀,商業對文藝作品果然是把雙刃劍,成也商業,敗也商業。
綜合上面四點,可以說,由於本劇編導中主要負責人的極為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造成了故事本身存在很多缺陷,不符合邏輯,牽強附會。而直接導致了本劇的失敗。
-
8 # 重慶沒有四季
1、題材新穎
2、演技紮實
《神話》由胡歌、白冰、張世紀、任泉、金沙、陳紫函等主演,首先我們來談談胡歌在此劇中的演技,胡歌的在《神話》裡飾演易小川這個角色真的沒得挑,演技到家,真實的刻畫了易小川多情的一個人物特質,而且胡歌顏值挑的起這個大梁,劇中很多片段都能體現出胡歌的演技,刻畫的細緻入微,可以說是他用“易小川”這個形象徵服了很多人,讓更多觀眾知道“胡歌”這個演員。因為有影版的成龍和金喜善珠玉在前,觀眾對白冰的演技褒貶不一,個人認為白冰儒雅的氣質很適合玉漱這個角色,但劇中一些造型讓觀眾忽略了演技。
總之,就我個人而言《神話》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電視劇,唯一的不足就是穿越千年的愛情故事以悲劇收場。
-
9 # 無話漫談君
電視劇《神話》總的來說是成功的,從演員到題材在當時都是非常好的。先說體題材,這部劇是電影版《神話》的改編,是典型的穿越題材。雖然現在,穿越題材的影視劇已經爛大街了,但在當時,絕對是夠新穎的。在筆者小時候,我記得有一部劇也是穿越題材的叫做《穿越時空的愛戀》,是由徐崢、張庭主演的,在當時也是非常轟動。而且,《神話》是開啟了這些年穿越劇的浪潮。再說演員,主演是胡歌,當時的胡歌是妥妥的小鮮肉一枚,《仙劍》御用男主角,當紅小生,而且演技線上,是既有流量又有演技的代表。而且,易小川這個角色是胡歌擅長的領域,演起來更是如魚得水。男二號張世,臺灣演員,曾經演過《粉紅女郎》這部沒有男主戲的男主,被人們所熟知,也演過.《漢武大帝》裡的田蚡,也是演技派演員。女主是白冰,當時應該算是新人,飾演玉漱公主,還有金沙、陳意涵飾演的呂氏姐妹。都很出彩,比現在的流量劇要好很多。
再從劇情上,剛開始看以為是一部喜劇,比如小川看到劉邦,上去就要結拜等這些橋段,都讓人捧腹大笑。但到了金沙飾演的呂素死去後,整部劇越來越趨向於悲劇,每個人都有變化。總的來說,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劇。
-
10 # 紅顏影視解說
《神話》是2010年拍的一部現代人穿越到秦朝,經歷的一連串的事情。這部電視劇裡的易小川和大川是親兄弟,小川是一個專業攝影師,大川是一個考古學家,小川到修車店找女友高嵐修車。三個美女路過修車店,親密的和小川打招呼,惹怒了高嵐,高嵐追著他就要拳打腳踢。小川一看陣勢不對,開車就溜。誰知高嵐緊追不捨,小川只好進大川在的考古現場避難。高嵐讓自己在考古對當大廚的哥哥高要帶她進考古現場。他們兄妹倆相依為命,高要一聽小川又欺負他妹妹,哪肯罷休,就去找小川算賬。
這時有一個劫匪開著車衝進考古現場,搶走了文物,一個寶盒。小川開車就追,可憐的高要還在小川車頂趴著。小川因為虎形墜的幫助,打跑了劫匪,搶回了寶盒,他卻研究起寶盒來,發現虎形墜的形狀和寶盒上的凹痕吻合。就把虎形墜放了進去,誰知一道亮光閃過,他和高要一起到了兩千兩百多年前的秦朝。
在秦朝,小川成了蒙毅,結交了項羽之類的兄弟。高要卻變成太監,一步步成長為奸臣高要。小川、玉漱和高要因為服用了長生藥,活到了2010年,見到了大川和高嵐。而高嵐和大川在尋找小川和高要的時候,慢慢喜歡上了對方。小川和玉漱從相識到相知,就是最後玉漱被關到秦始皇陵墓,直到2010年才和小川見面。因為高要恨小川把他帶到秦朝,變成現在不人不鬼的樣子,要和小川玉漱同歸於盡。他們身體發出藍光,頭髮瞬間變白,容顏瞬間衰老。原來那個長生藥是因為裡面有天星的碎末製成,才能的長生不老。天宮失去了天星,直接坍塌了,幾人就被永遠埋在了裡面。電影院裡上演著《神話》,電影放完了,人都走了,就只剩下兩個人,不想離去,這倆人就是大川和高嵐,對別人來說這只是一部電影,一個神話故事,但對他倆來說,這是他們經歷過的,小川回不來了。
這部電視劇,演的不錯,雖然有些劇情和歷史不符,但是本來就是虛構的情節,也不衝突,大的歷史方向不變就行了。我個人喜歡看《神話》這部電視劇,電影版也看過,各有千秋,我都愛看。
回覆列表
《神話》改編自電影版《神話》,成龍擔任總監製,唐季禮任藝術總監,電視劇《神話》是第一部古代時空和現代時空交織並行,互相演進的穿越題材電視劇。雖然改編自電影,卻和電影大不相同,既繼承電影主要劇情又大膽創新避免重複。全劇劇情采用古今交錯的形式發展,講述了80後青年易小川在一次偶然的際遇下穿越回到秦朝,經過一次次的奇遇和歷險,逐漸蛻變成為仁心濟世的一代大將,譜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神話。
雖然每個夢的終點是悲劇的,可是實現夢想的過程是美麗的,正因為有這樣的一個《神話》讓他們能和所飾演的劇中人物人神合一,使電視劇版《神話》的這次難忘的神話之旅更加唯美動人,《神話》的本身,就充滿神話,它給了每個觀眾足夠的做夢和圓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