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葉173
-
2 # 子系22
還是老太太在煊耀自己教育有方,雖然賈家財大氣粗,卻不嬌慣孩子!但從書上看賈家哪有一個正人君子?文字輩,敬,政,赦。賈敬突發奇想去當道士,賈赦兒孫滿堂了還要娶母婢做小老婆。賈政看似道貌岸然,也不乏鑽營走私之嫌。玉學輩就更荒唐了,除了夭折的賈珠,剩下的,珍,璉,玉,環做的事,簡直豬狗不如,小輩草字頭,賈蓉是個什麼東西,老婆和公公賈珍亂倫,賈蓉和鳳姐也是半明著了,賈蘭尚幼不好評說。那女的,邢王二夫人,尤氏姐妹,趙姨娘,王熙鳳,哪個是謹守婦道的!呸!不說了,髒了舌頭!
-
3 # 使用者92445572837
賈母身處尊位,居高臨下地說出這句話來: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哪裡見過這個勢派……
我們不能不佩服賈母很會說話,她身為賈府的“老祖宗”,養尊處優,又當著眾人的面:一則表達了她寬厚仁慈,身居尊位而不盛氣凌人的大家風範;二則也委婉地說明了一個社會現象:
封建禮教下的封建大家族,比一般“小門小戶”繁文縟節多,規矩多。
一般人家的孩子相對受得約束少些,因而可稱為“嬌生慣養”。
同時,小戶人家的孩子沒見過大世面,恐怕鳳姐大聲吆喝驚嚇了他們。
現代社會雖然教育提高了,不再是“封建禮教”式的教育,但道理是一樣的,普通家庭的孩子相對受到的家庭教育就低一些,主要以學校教育為主。
你的看法呢?
-
4 # 慢品紅樓
嗯,我看到這一句的時候,內心感覺到的是賈母對那個小孩子的心疼。
小門小戶的孩子,與大戶人家的孩子形成對比。
賈寶玉就是典型的大戶人家的孩子,書中不止一次說他在外人面前舉止大方,言談優雅,這是大戶人家的孩子的表現。
而小門小戶的孩子,就特別畏縮,尤其是見了那些大場面,渾身都會發抖,生怕被打被罵,而他們越是怕,就越容易出錯,越被人嫌棄,也就越容易被打被罵。
賈母很知道這一點,所以她趕緊讓人安撫那孩子。
“嬌生慣養”這個詞用在這裡,體現了賈母說話的藝術,一般人會說那孩子怕生,而怕生這個詞有一層怪那個小孩的意思。嬌生慣養就不一樣了,感覺在為那個小孩子開脫,讓大家都對那個孩子升起憐惜之情。
賈母這麼說,也是一種有修養的自誇。
賈母出身世家,從小就接受嚴格的禮儀培養,是典型的大家閨秀,而且難得的是,比王夫人、薛寶釵、李紈這種大家閨秀多了一種活潑和溫暖,比史湘雲穩重,比林黛玉大方,比王熙鳳慈悲。
她這樣的大家閨秀,言語間總喜歡自貶,貶低自己家孩子,誇獎別人家孩子,越是喜愛的人,就越貶低,例如她說寶玉和黛玉“兩個玉兒可惡”,她說王熙鳳是“破皮破落戶”,而她常常誇寶釵。。這就是她說話的藝術。
她說小門小戶的孩子嬌生慣養,潛在的意思就是說他們大戶人家的孩子粗生粗養,怎麼個“粗”法呢?對孩子嚴格管教,一有錯處,非打即罵,他們家教育男孩子有個傳統,就是打。
賈政這樣穩重的人,小時候也是常常捱打的,寶玉和賈環也是常常捱打,其他人也是這樣,越是寄予厚望,越是打得厲害。
那女孩子呢?每個女孩子都有一個教引嬤嬤,隨時隨地指導她們的言行舉止,一有錯誤就馬上指出改正,書中對這個描寫不多,黛玉剛進賈府的時候稍微提到了一下,後面也沒見描寫教引嬤嬤了。
大戶人家的家規嚴格,越是興旺的人家,家規越是嚴格,賈府的敗落,從家規的不被遵守可見一斑,寧國府的長房媳婦尤氏,對丫鬟的言行沒有嚴格要求,榮國府的人都看不下去了。
所以,賈母說小門小戶的孩子“嬌生慣養”,對比出的是他們大戶人家的“粗生粗養”,她對自己的階級和身份地位是非常推崇和自豪的,因為她擁有很多資源,一輩子不愁吃喝,所以她可以盡情優雅,對小門小戶的孩子懷有一種俯視的慈悲。
說起來,我也覺得自己是“嬌生慣養”呢,從小生活在一家四口的小家庭裡,不用守什麼規矩,所以養成了自由自在的性格,不喜歡被束縛,也不懂得人情往來。有一次住在一位朋友家,她比我大十歲,小時候生活在大家庭裡,受到很多規矩的管教,所以她現在很懂得規矩,人情往來遊刃有餘,但是在她家我感受到了壓力。
吃的,只能吃自己的那份,不能挑食,要想著別人,不管吃什麼都要先問問別人吃不吃,給別人準備一份。
我在家就是,想吃什麼自己拿,別人想吃,也自己拿啊,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拿。不用客氣。
這就是小門小戶和大戶人家的不同。
嬌生慣養,也就是沒什麼束縛。
以上。
-
5 # 亮月半
這句話是賈母清虛觀打蘸下轎在臺階上走,人多,一個小孩道士在人群中鑽,被王熙鳳打了一巴掌。賈母慈悲,說別嚇著他,小門小戶的孩子嬌生慣養慣了,哪裡見得這個勢派。可憐見的,倘或一時唬著了他,他老子娘豈不疼得慌?派人給他幾吊錢。
賈母的嬌生慣養指自由,小門小戶的孩子從小沒有多大壓力,也不受家庭管教與約束,規矩多,受束縛,從小被以讀書或者嚴管。承擔家庭責任意識。從賴嬤嬤說賈家東西府人,從賈赦,賈政,賈珍,都小時被嚴管,被打,被責。家長對兒女期望高,望子成龍,望子成鳳。從小讀書,教育,不聽打。表現壞打。從賈寶玉與賈瑞都挨棍棒,賈蓉挨耳刮子。兒女是興家立業,唯護家族富貴下去的。女兒為妃,和親,聯姻都為家族命運。兒子們朝廷當職,科考入官,聯姻也是為家族富貴傳承下去。兒女都為家族犧牲個人幸福,個人擇婚的能力。家庭作主。
而相對於小門小戶,孩子很少這種使命,大都自由生長,不給負擔,從小不嚴教嚴打。不大讀書,少規矩套上。沒有使命之責。父母對兒女養教上寬鬆。不為富貴讓兒女付出。然而也正如此,父母一輩的貧困在子女這代無法改變,依然貧困。沒有認識到改變個人即命運有所改變。還是沒有壓力生活,小時活得輕鬆,長大不輕鬆。趕上水旱災,或者窮得難度日。賣兒賣女。倒不嬌生慣養了。賈府一些丫頭小廝為生存哪個父母也沒了嬌生慣養之心。有的付出的代價失兒失女。沒有壓力的生活前路少平坦,沒有能力的自身前路充滿艱辛。
在這一點上對子女因為缺少教育認識而為家庭做出犧牲。從精神嬌慣變成為奴的生活,服侍人,吃下等飯,待遇下等。而貴家子女吃穿用度嬌慣,在精神教養上不嬌慣。然而貴族不嬌慣也有不成器者,賈赦,賈珍,賈蓉,賈璉,賈寶玉。歸於物質嬌慣已腐其心,難以從中站直逃出奢華安樂之中,也無所為。
也並不是所有小門小戶對兒女嬌慣,孔子,范仲淹,歐陽修等不少人俱貧家子,喪父,而從小被告被授教,識字讀書改變命運。通過歷史,成為帝王,成為名人的不少是小門小戶之子,闖出一片天地。劉邦,韓信,陳平,朱元璋,朱買臣,王冕,孔子,顏回,李靖,劉備,諸葛亮,文壇武壇上多是。
時代變化,給予人的生存現實大。窮富之子都為此努力,窮人開始注重子女教育,想改變命運從改變自身開始。嬌生慣養物質上多一些,然而從精神上不放鬆。
常懷念童年好,少年好。早期無壓力,直到自己扛起生活,知道人生之艱。
-
6 # 君箋雅侃紅樓
二十九回打醮清虛觀一回也是非常重要。其中有非常多可以說的,之前聊過幾次,今天主要說一下賈母的一句話:小門小戶的孩子嬌生慣養。賈母這樣說的用意,隱含對王熙鳳的批評!
“快帶了那孩子來,別唬著他。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哪裡見的這個勢派。倘或唬著他,倒怪可憐的,他老子娘豈不疼得慌?”這句話表面看是對小道士的疼惜,賈母老年人也有這個慈悲心。但結合前面發生的事,就有批評王熙鳳的意思,看看前面發生了什麼?
可巧有個十二三歲的小道士兒,拿著剪筒,照管剪各處蠟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頭撞在鳳姐兒懷裡。鳳姐便一揚手,照臉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個筋斗,罵道:“野牛肏的,胡朝哪裡跑!”這個小道士一定早起沒看黃曆。撞到誰不好,撞到了鳳姐懷裡。王熙鳳原本急著下車要獻殷勤攙扶賈母。兩邊離著不遠,賈母應該聽在耳裡看在眼裡。當天賈家是來道觀打醮,神佛面前如此對待一個小道士賈母也覺得鳳姐兒太過分了。對於迷信的人來說,這是大不敬。但當眾又不好直接批評王熙鳳,賈母就走了迂迴的路線,說出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這話正是對應王熙鳳的潑皮無賴破落戶來說的。言下之意都是爹生媽養的,你又何必打她?
賈母的人生智慧就在於很多言語她隨手拈來,卻暗藏深意。王熙鳳的種種行為賈母其實也早有耳聞,但卻沒有良機勸誡,正好藉此機會,教育一下王熙鳳。並不是告訴她人人平等,而是要存善待他人之心。
小門小戶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親自撫養,不像大家族的孩子從小奶媽保姆丫頭一大堆人撫養。賈母認為,父母親自撫養的孩子自然更加疼愛,所謂嬌生慣養不是真的驕縱放任,而是細心呵護的意思。賈母藉由此話催生王熙鳳的母性。只是賈母這片苦心顯然對牛彈琴了。王熙鳳根本當了耳旁風。後面她該對人下辣手依然如故。最終結局悽慘,實在讓人唏噓不已!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誠不我欺!
-
7 # 老卻英雄似等閒199
怎麼理解,也不能認為小門小戶比大家大戶更嬌養嗎?我認為賈母這句話,完整的應該是:"小門小戶的孩子了,也都是嬌生慣養的。"
小道士撞到王熙鳳,又在眾小姐下車的時候亂闖,是犯了錯的,至少是很不守禮儀。王熙鳳打過去的那個巴掌,雖然潑辣,並不是空穴來風。眾僕婦也都叫著拿、拿、打、打。
只有賈母惜老(小)憐貧,可憐這孩子被嚇得慌了,又叫人安慰又給錢。還說出剛才那句話。
要說施捨,在賈府是慣例。比如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夫人給了一百兩銀子,叫她做個小生意,可是接下來就是一句“別再求親靠友的”。求哪個親?靠哪個友?不就是上次來你賈府求幫嗎?本來是找王夫人,王夫人根本沒見,推給了小輩王熙鳳,給了二十兩銀子一串錢。
劉姥姥並不是貪得無厭,第二次來是帶著新鮮蔬菜來報恩的,不是為了打秋風而來。可是王夫人給了這麼句話,鄙薄之意盡露:你以後別來我家打秋風了,我一下子給你這麼多,你該知足了!幸虧是劉姥姥承受力強,要是換了林妹妹,不得氣個半死!
王熙鳳第一次給二十兩銀子,是應酬,是施捨,是炫耀,不是真心幫助。第二次是看在賈母分上,是討好賈母,是湊趣。只有請劉姥姥給巧姐起名:"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才是真的。
做慈善真能做到推己及人的,只有賈母一個。只有她能想到窮人家的孩子也和自己家的孩子一樣,是嬌生慣養的,是父母疼愛的,嚇壞了父母會心疼。只有她能想到,窮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一樣,也是孩子,也是一樣的人。
推而廣之,薛家對香菱也算不錯了,一個買來的小妾,還給她配了丫頭(她是唯一一個有自己丫頭的屋裡人,平兒都沒有),衣食無憂之外,也有閒暇能讀詩。可是一說到學詩,馬上就給一句“得隴望蜀"。只有黛玉,你喜歡的,我也感興趣的,就教你。她是把香菱當成人來看的,而不是當成某種身份來看的。
怪不得賈母喜歡黛玉,在骨子裡,她們是相通的。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句話出自清觀打醮,是《紅樓夢》重要章節!要完整全面理解這句話,必須聯絡上下章節,不能斷章取義。原話是“快帶了那孩子來,別唬著他。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哪裡見的這個勢派。倘或唬著他,倒怪可憐的,他老子娘豈不疼得慌?”(引號內為引用)
1體現賈母自己悲天憫人的品格,耄耋之年了,突出自己一言九鼎、德高望重的形象!
2抓住機會,現場開展家庭教育,示範類似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
3正話反說,提醒後輩:大戶人家的孩子與孤門小戶的孩子成長環境不同,行為素質有高低,要理解並區別對待。
4有譴責鳳辣子的意思:今日道觀打醮面見神佛,理應虔誠嚴肅、心懷善念,你卻在眾目睽睽之下,破口大罵、出手傷人、毫無慈悲情懷、有失風度!
5有意或無意地遮掩不祥徵兆:興師動眾來打醮,應該按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偏偏節外生枝,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當鳳辣子耳光“落地”,第一時間站出來,遊刃有餘地化解人們心中的塊壘!
6安慰被王熙鳳打得一個筋斗的孩子,懂得貧窮家庭資源稀少、撫幼不易,孩子沒見世面、缺乏禮儀、遇事手足無措,理應包容!
7說給孩子父母聽,以便平息事件!
8曹雪芹藉此把“潑皮破落戶”的鳳辣子之衝動膚淺粗暴無知、賈母的臨陣從容處亂不驚、打醮場面的聲勢浩大、正規莊嚴刻畫得淋漓盡致!
-
9 # 半瓣花上閱乾坤
大戶人家和小門小戶的區別在哪裡?《紅樓夢》用這些細節告訴你
《紅樓夢》中,林黛玉曾經在進賈府之前,被母親賈敏教育“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她初進賈府的時候,“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那麼,賈府這個傳說中的“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究竟有著怎樣的規矩和習慣?哪些細節令人印象深刻呢?
一、不管在家如何胡鬧,在外人面前一律恭謹守禮。
林黛玉進賈府一回,寶黛初見,賈寶玉剛回來的時候的裝扮和見黛玉的時候不同。
一開始寶玉回來,先是見了賈母,之後又去見了王夫人。然後再出來的時候,寶玉就換成了家常裝扮,而不是剛回來的那副樣子了。雖然疼愛,但賈母還是不得不說他。
賈母因笑道:“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還不去見你妹妹!"
對一般人來說,見客人的時候應該穿著莊重隆重,以示對客人的重視。古代皇帝在召見朝臣的時候,都應該注意自己的禮儀。比如劉邦就經常洗腳的時候召見文人,這充分說明了他對文人的蔑視以及個人的流氓習氣。有一次,漢朝某個皇帝在上廁所的時候跟朝臣談話(儘管是他很親近的人),還被史書記錄了下來。賈府是大戶人家,待客之道自然也是周全的。
可這個時候的賈寶玉歲數還小,黛玉初入賈府的時候才六七歲,那麼寶玉也才七八歲,還是個孩子,所以他不管那麼多,管他有沒有客人(事實上他隱約看到了有客人),還是馬上換了家居服。這是有點兒不禮貌了,不過好在他本也知道是親戚。這也充分說明了賈母對寶玉的溺愛和寶玉的不拘小節。
87版寶黛初見,似乎寶玉沒有換衣服,是盛裝出見林妹妹,而且寶黛年紀實在太大
溺愛歸溺愛,最基本的禮節寶玉卻都是懂的。
賈母也笑道:“我們這會子也打發人去見了你們寶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強忍耐一時。可知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們,憑他們有什麼刁鑽古怪的毛病兒,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禮數來的。若他不還正經禮數,也斷不容他刁鑽去了。就是大人溺愛的,是他一則生的得人意,二則見人禮數竟比大人行出來的不錯,使人見了可愛可憐,背地裡所以才縱他一點子。若一味他只管沒裡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不管在家如何胡鬧,大戶人家的孩子在外人面前一律恭敬守禮。
可想而知,賈寶玉為什麼討厭賈雨村了,因為賈政的緣故,他不得不忍耐著跟賈雨村這樣的“祿蠹”周旋說話。
與此同時,形成對照的則是劉姥姥初進榮國府帶來的板兒。板兒跟著劉姥姥進榮國府的時候,是五六歲的樣子。
半日鴉雀不聞之後,忽見二人抬了一張炕桌來,放在這邊炕上,桌上碗盤森列,仍是滿滿的魚肉在內,不過略動了幾樣。板兒一見了,便吵著要肉吃,劉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
劉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兒便躲在背後,百般的哄他出來作揖,他死也不肯。
板兒
板兒就是板兒,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這麼小,何況他本也沒見過世面,連他姥姥也是第一次見)。不過,他也只是個小孩,嘴饞害羞都是正常的,不應該對他求全責備。
板兒看見肉就吵著要吃,我們的“怡紅公子”可不是。
彼時他母兄已是忙另齊齊整整擺上一桌子果品來。襲人見總無可吃之物,因笑道:“既來了,沒有空去之理,好歹嘗一點兒,也是來我家一趟。”說著,便拈了幾個松子穰,吹去細皮,用手帕託著送與寶玉。
寶玉去襲人家一趟(此刻的襲人家應該已經比劉姥姥好很多了),襲人的母兄準備了一桌子果品來,結果竟然沒有寶玉可下口之物,可見寶玉平日裡是如何“錦衣玉食”。
二、與長輩談話時,不可高聲喧譁,需順承老人意。
賈政的孝順我們知道,那是出了名的。只要一驚動老祖宗,再大的事情他也進行不下去。更別說他的媳婦王夫人,雖然不同意賈母將林黛玉許給寶玉的想法,但也不敢在明面上說半個不字。
有一次賈母錯怪了王夫人,她也不能明說自己很委屈,最終還是由探春替她解圍。賈赦雖然嫌老祖宗偏心,但也不敢明說,而是暗諷。
這說明,在封建禮法體系中,封建家長具有絕對地位。
可見,除了寶玉,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賈母面前做自己的。封建家庭的禮儀尊卑,在這裡表現得尤為明顯。
一語未了,只聽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王熙鳳
這是小小的黛玉初次見到鳳姐的情形,黛玉的“納罕”,說明她認為這樣的大家族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形。可見平日裡外人面前的他們都是“恭肅嚴整”的。也只有鳳姐這樣的智商情商和手腕,才敢在賈母面前如此放肆。再一個就是寶玉了,其他人,哪敢多說亂說。
三、一般親戚留吃晚飯的話,不要當真。
黛玉跟著邢夫人去拜見舅舅賈赦,不料賈赦推辭不見。黛玉準備走的時候,邢夫人留飯,黛玉未當真。
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黛玉笑回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初入賈府的黛玉,敏銳地感覺到了賈赦對自己的態度,但也不能表露出來,以免被人家說不識抬舉,所以想了這麼個理由,大家彼此成全。金榮的姑媽璜大奶奶,氣勢洶洶地要和秦可卿理論,不料在尤氏那裡聽說了秦可卿的病狀,反倒沒了氣焰。恰巧遇見賈珍,也是說讓這個大妹子吃了飯再去。可璜大奶奶什麼玩意兒,怎敢別人給個棒槌就認真?自然是灰溜溜地回去了。
四、凡是伺候過長輩的僕人,晚輩都必須尊重。
如果把賈府比作國企的話,賈母就是這裡面的董事長。論資排輩的現象,在這裡表現的尤為明顯。李奶奶可以來到寶玉的住處,隨意拿走寶玉給丫鬟的吃的,可以肆意罵寶玉的丫鬟襲人,而襲人不但不敢計較,更不敢回罵,寶玉還得幫忙說情。
而襲人、紫娟、鴛鴦等丫鬟,寶玉一概稱為“姐姐”,不是因為她們歲數比寶玉大,而是因為她們伺候過賈母。不但如此,只要是賈母那裡的,阿貓阿狗都比一般人厲害。
身為管家之首,鴛鴦在賈府的地位其實是很高的,所以連鳳姐也求她辦事
五、晨昏定省,宴會、祭祀等嚴格按照地位來排序。
所謂“晨昏定省”,王夫人對賈母,寶玉對賈母、王夫人,都要履行這項義務。當然,其他人想必也不例外。
寶玉外出回家,先見過賈母,再見過王夫人;黛玉進入賈府,先拜見賈母,再見過賈赦、賈政。
吃飯的時候,日常是這樣的:
於是,進入後房門,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見王夫人來了,方安設桌椅。賈珠之妻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賈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們不在這裡吃飯。你是客,原應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賈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個告了座方上來。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邊丫鬟執著拂塵、漱盂、巾帕。李、鳳二人立於案旁佈讓。
位置體現地位
每個人的座位都是有講究的。而且之所以王夫人來了以後才安設桌椅,脂硯齋在這裡批註:不是待王夫人用膳,是恐使王夫人有失侍膳之禮耳。
每天吃飯的時候這樣,真的是怪累的。
不過,比起祭祀宗祠來說,吃飯簡直是小兒科。
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墊,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眾人圍隨賈母至正堂上,影前錦幔高掛,彩屏張護,香燭輝煌。上面正居中懸著寧榮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兩邊還有幾軸列祖遺影。賈荇賈芷等從內儀門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檻外方是賈敬賈赦,檻內是各女眷。眾家人小廝皆在儀門之外。每一道菜至,傳至儀門,賈荇賈芷等便接了,按次傳至階上賈敬手中。賈蓉系長房長孫,獨他隨女眷在檻內,每賈敬捧菜至,傳於賈蓉,賈蓉便傳於他妻子,又傳於鳳姐尤氏諸人,直傳至供桌前,方傳於王夫人。王夫人傳於賈母,賈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東向立,同賈母供放。直至將菜飯湯點酒菜傳完,賈蓉方退出下階,歸入賈芹階位之首。
祭祀宗祠
自己吃飯繁瑣也就罷了。祖先們吃飯,更講究。
等級地位的嚴格,催生了“勢利”的無處不在。
賈府的尊卑貴賤貧富排名意識是非常明顯的。這些不說吧……上上下下都是勢利眼。賈母也知道,鴛鴦也知道,外人更知道。
賈母忽想起一事來,忙喚一個老婆子來,吩咐他:“到園裡各處女人們跟前囑咐囑咐,留下的喜姐兒和四姐兒雖然窮,也和家裡的姑娘們是一樣,大家照看經心些。我知道咱們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個富貴心,兩隻體面眼’,未必把他兩個放在眼裡。有人小看了他們,我聽見可不依。”婆子應了方要走時,鴛鴦道:”我說去罷。他們那裡聽他的話。”說著,便一徑往園子來。
不要看賈寶玉整天風花雪月的,如果你不是賈寶玉或者其他當權者,在這裡面任意一個位置,都不會好過。
當然了,其他方面的禮儀也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數了。
-
10 # 一覽眾河小
《紅樓夢》裡有金陵十二釵,各個都是人間尤物,可是有一個人卻集中了眾美釵的好,那就是紅樓裡的最高掌控者賈母。所以連一向老成持重的薛寶釵都忍不住讚歎:我這留心看著,這鳳丫頭再怎麼巧,也巧不過老太太。賈母作為這個大家族的掌舵人,既有一般大家長的精明智慧和威嚴慈祥,還有那時候一般人沒有的活潑靈動的一方面,實在是難得,所以她才說出題目裡的那句話,這話既彰顯她人情練達,又看出她慈祥和善的一面。
首先看看這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這話是賈母在清虛觀時候,當時人多,有個小道士鑽來鑽去,潑辣的王熙鳳上去就一巴掌,賈母就說了這句話,後面還有呢,說你這打他他爹媽豈不心疼,趕緊給幾吊錢安撫一下。
看這件事,看得王熙鳳和賈母的境界差了不止一個層次,賈母這事做的確實十分得體。像有些大戶人家,手底下打人就打了,那又怎樣,但是賈母看到了反而訓斥手下人,還給人家賠錢,要知道,這事賈母完全可以當做沒看到的。賈母如此處理,一來說明她心存善意而且心思縝密,二來也是為家族名譽著想。王熙鳳打個小道士在她眼裡確實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你覺得是小事,人家捱打的小道士可就不是了,到時候說賈家橫行霸道,仗勢欺人啥的,那也都不是無的放矢。當然這種言語對一個大家族來說太常見了,算不了什麼,但能少一個就少一個,總歸也是好的。而且賈母如此說,未必就不是在教王熙鳳做人,提醒她以後別這麼跋扈。
其實不僅是《紅樓夢》裡有如此場景,現實生活裡這樣類似的事比比皆是,一個人一旦處於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他首先關心的是更上層人的心思,然後再去考慮底線整體人員的想法,至於說底下某個個體在想什麼,幾乎從來不會關心。坐到賈母那個位置上,還能對下面的單獨個體體現關懷,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如果單挑題目裡的兩句話來說,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不得不說,《紅樓夢》能夠成為最受追捧的名著,不是沒有道理的,隨便一句話都說的很透徹。古代大家族的孩子,特別是嫡出的那些,從小接受管教都是十分嚴苛的,特別是賈家這樣幾代富貴的,賈寶玉從小就是錦衣玉食,接受的管教也是頗多,別看他好像一天到晚紮在脂粉堆裡,但是他的見識談吐絕非小戶人家的孩子所能比擬的。從小的教導讓他知道了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以看賈寶玉的待人接物確實很有大家風範。而一般小家庭呢,規矩沒有那麼多,僕人也沒有那麼多,一般都是父母自己養活,反而十分寵溺,孩子也往往更加放縱一些。
這種情況在今天也一直這樣,儘管有報道某某紈絝如何胡作非為,可是這也只是他的一面,他們如果正經起來,談吐見識什麼的就沒有差的,沒辦法這是各方面優越的教育集中培養出來的,哪怕是裝樣子,裝的也十分像。記得有次聚會,來了很多朋友客戶什麼的,有孩子的都帶著孩子,其中有個客戶特別有錢,據他說從小對女兒實施所謂的“公主教育”,以前聽的時候不以為然,看到了確實不一樣。其他小孩子都是吵啊鬧啊打啊,這小姑娘開始就安靜的在父母旁邊,後來跟爸爸說我也想一起玩,然後才跟那些孩子一起玩,別人都打打鬧鬧,她卻只是安靜的拿了個玩具自己擺弄。當然有人會說這種教育扼殺孩子天性,失去童年啥的,但是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眼裡,這個孩子確實比其他噪音分貝頂天的孩子可愛太多。
很多家庭都有補償心理。一些家裡條件一般甚至貧困,父母沒什麼掙錢本事,對孩子總覺得虧欠,金錢上不能完全滿足,就在其他方面百依百順,所以不少這樣的孩子不管是自理能力還是待人接物都會有所欠缺。而有些很有實力的家庭呢,會覺得我辛苦打拼為你打下一片基業,給你提供了最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條件,你還不給我出類拔萃?所以對孩子往往十分嚴苛,培養出的孩子反而更加獨立懂事。在我看來,不管是貧困家庭還是富裕家庭,都不應該過分yiju自己的家庭狀況而對孩子進行過度寵溺或過度嚴苛的教育。過度寵溺容易教出不懂事的廢物,過度嚴苛容易激發孩子逆反心理,這兩種都是不足取的。
回覆列表
《紅樓夢》中有一段王熙鳳喝斥打罵沒有及時迴避的小道士的情景,賈母看見了就替小道士開拖說:“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慣了的,哪裡見過這個勢派"?
那意思是小戶人家的孩子沒上過學堂,沒有家規的約束,沒見過世面,沒經歷過大的陣勢,你疾言厲色的別嚇著他。
賈母口中的"嬌生慣養"四個字並不是指物質方面樣樣都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也不是那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少爺般的寵著,而是指文化見識那方面的,是透著小家小戶的人家養不出有見識的孩子的觀念的。
但賈母的言語中並沒有輕視那小道士的意思,也沒有反映出人窮就低卑就任人呼來喝去的虐待,人富就高貴就可以盛氣凌人的理念。
相反是懷著憐惜之情的,否則她不會讓人去好好的安慰那被驚嚇得不知所措的小道士的。
透過賈母這一句話,倒是真的說明家規家教,待人接物的禮節教育的重要,也說明真正的教養就是要有慈愛之心,能時刻體諒弱者的難處,能儘量讓對方心裡舒服些。
比如劉姥姥幾進大觀園都被熱情款待的章節其實都是賈母慈善待人的具體展現。
而王熙鳳雖然也是體面的大富人家出身,但她的慈愛之心卻在書中少見,這還說明一個道理,接受教育的程度雖然與家庭景況有關,但慈悲為懷是與一個人的心性分不開的。
賈母的這句話現在還成立,現在的家長有很多都是在物質上嬌生慣養自己的孩子,而卻忽略了孩子在文明禮貌上的教育,實際能力的鍛鍊,導致孩子走向社會後什麼都不懂,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且處處討人嫌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