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斗不傻

    殺袁世凱,就憑載灃這臉蛋嫩的出水,城府漏的沒邊小鮮肉?這兩人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好不?話說1908年初冬時節,日暮西山的大清王朝,進入倒計時,這鐘聲敲了三次,第一聲是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第二聲嗎是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這第三聲,才是辛亥革命。

    三聲鐘響,大清才會亡,可這第三聲鍾,響起來有點慢,原因很簡單,男主角袁世凱還沒準備好,時機未到啊,時機未到。

    還沒準備好的袁世凱先要面對一個殺局

    當他在暗夜無人處,聽到大清最後兩巨頭都死了時,估計很是興奮一番。能壓制他的人都不在了,半吊子的攝政王載灃算個毛的對手。不過他還是不斷告誡自己耐心一點,耐心一點。

    耐心是個好東西,可以讓事情辦的更靠譜,不過小鮮肉載灃那是沒有的。每當回想起哥哥光緒臨終遺言,他就恨不得馬上殺袁世凱,再加預備立憲時的積怨,這樑子無疑結大了。

    因此他迫不及待召開御前會議,會議主題殺袁世凱。

    蠢啊,蠢得沒邊了,

    這樣開會不是怕袁世凱不知情嗎?果不其然,會議所有細節都讓袁世凱安排的釘子徐世昌瞭解的一清二楚,他們還沒散會,袁世凱就知道所有細節。

    無非是滿族皇親貴胄說,必須馬上殺袁以絕後患,漢族大臣則認為,不能這樣,應該徐徐圖之。這結果早在袁世凱預料中,那些收自己錢的漢族大臣們,至少還靠譜,沒落井下石。不錯了,銀子花的值。

    而小鮮肉載灃,做何選擇?這時候,這個攝政王弱點暴露無疑,那就是不僅優柔寡斷,還毫無魄力,這就算了還毫無威信。

    想想就知道,一個20來歲小傢伙,面對一群政客,那不是被耍的團團轉?

    袁世凱在情報充足情況下,有時間思考自己該怎麼辦?反叛還是以退為進,這是二條路。反叛風險高,朝堂上還有不少盟友,這勞什子的載灃小屁孩,也不是能斷事的人,於是以退為進成為他的選擇。

    就這樣,在滿清讓其解職還鄉時,袁世凱表現得恭順有禮,磕頭謝恩,之後還不忘高呼萬歲,然後屁顛屁顛回家養病去了。

    這個養病是真養病嗎?不過是效仿三國時司馬懿計策而已,以養病為名,圖東山再起。河南安陽洹上村,安心養病的袁世凱,每天除了釣魚就是吟詩作畫,好不愜意,不過這都是做給朝廷暗探看的。私下裡他卻和心腹段祺瑞等人保持緊密聯絡,

    有兵才是根本,袁世凱懂這理,雖然退隱,但軍隊一直牢牢控在手裡。

    那麼作為對手的載灃,懂得這理嗎,其實這攝政王也沒傻透,他也懂,只是臣妾做不到啊,臣妾做不到啊。

    當載灃下令,要北洋新軍首腦交出軍權時,問題就來了,段祺瑞不是善茬,面對攝政王使者,那是一點不慫,直接說,要我交兵權?你誰啊?你算老幾?最後還丟一句,老子就不交了,愛咋滴?信不信我炮打紫禁城!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就這樣載灃掌握軍權如意算盤落空,他又不敢來硬的,就只能將殺死袁世凱計劃放下。這一放下,就是一年多,袁世凱也在家逍遙自在一年多,每天除了釣魚,就是收集各省份還有北京新軍動態。

    他在等機會,而這個機會並不遙遠。

    當時各省都有爆亂,今天廣西,明天廣東,後天雲南,大後天搞不齊就是北京。求援文書如雪山搬飛向北京,落在載灃年前。年輕的攝政王焦頭爛額。有力無處使只能空發洩,因為他很清楚,北洋軍已經無人可指揮,滿八旗漢八旗,除編制還在,抽菸在行,打仗那是不行滴。

    可是他還是掘強的不讓袁世凱回來,還想殺袁世凱。

    但事情從來不如人意,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發生,再加上同年發生的上海金融危機,讓滿清最後積蓄消耗得問差不多了。面對聲勢遠超以往的大爆動,載灃坐不住了,於是在奕劻,那桐,徐世昌勸告下,不得不放棄殺袁世凱計劃,反而向他求助。

    這無異於與虎謀皮,袁世凱等的就是這機會,一個內憂外患,連錢都沒了的大清王朝才是他自由發揮的舞臺。

    1911年11月1日,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慢悠悠的從老家應召而來抵達北京那一刻,袁世凱無疑已經是勝利者。在這場博弈中袁世凱以退為進,安居釣魚臺的淡然從容和毛毛躁躁,辦事不密的載灃形成鮮明對比。

    像北洋軍妥協的清政府,求爹爹告奶奶求北洋軍去鎮壓武昌起義。

    袁世凱多聰明啊,打到漢陽,顯示自己實力之後就不打了,開始兩邊談判,左邊他對清政府說,小載灃,哥哥我錢不夠了,打不動了,弄點銀子來,右邊他跟民國政府說,小樣,你們軍隊太渣了,還跟我鬥,回去告訴孫中山,我們可以談談。

    於是敲完清政府最後一點錢的袁世凱,心滿意足的撤兵了,撤兵了,撤兵了。

    然後回到北京的他就開始逼迫皇帝陛下退位,聽聞這訊息的攝政王載灃,頓時失去全部精神,癱軟在現場!

    在主事的女人裕隆皇太后指示下,退位詔書就此擬訂,滿清滅亡的第三聲鐘聲響起。

    新時代的曙光來臨,不過那是下一個故事。

  • 2 # 五味社

    一直存在這樣的一種說法:由於袁世凱的背叛,讓戊戌變法功虧於潰,光緒臨終時懇請載灃“殺袁報仇”。

    據悉,光緒臨終時並未懇請載灃,載灃清算袁世凱處於別的目的。

    一,社會輿論的壓力。士大夫對袁世凱嗤之以鼻,慈禧一死,便有人上疏載灃,指出袁世凱“他日必生意外之變”,以及“善構骨肉”,暗指光緒帝深受其害;康有為四處演講,指責袁世凱毒死光緒帝,如果光緒帝非正常死亡,便是袁世凱下手的;如果光緒帝正常死亡,那也是袁世凱害的。康有為請求載灃誅殺袁世凱,“為先帝復大仇,為國民除大蠹”。

    二,載灃意識到,自己作為監國攝政王,為鞏固權力,必須要掃除袁世凱一大障礙。一方面是袁世凱與奕劻結成利益共同體,另一方面是袁世凱基本掌握清王朝北方的軍事大權。

    如何清算袁世凱,滿洲貴族表示“殺”,但找不出任何理由殺袁世凱。有人提議等袁世凱上朝孤身一人時,派遣御前侍衛動手,先殺了再說,甚至恭親王溥偉自告奮勇,拿出祖傳寶刀決定手刃袁世凱。但載灃十分矛盾,他認為殺袁世凱必須“合法”,從而對天下有個交代。

    沒想到,載灃猶豫不決下,決定找來軍機大臣商量,而袁世凱作為軍機大臣被攔截在外。除袁世凱外,其餘軍機大臣分別為奕劻、世續、張之洞、鹿傳霖。其中奕劻和世續與袁世凱私交甚好,載灃認為只要張之洞和鹿傳霖站在自己這邊,便大事可成。

    雖然張之洞與袁世凱不和,但張之洞不認可滿洲親貴說殺就殺的做法,決定阻攔,表示“主少國疑,不可輕於誅戮大臣!”隨後奕劻跟著附和,“殺袁世凱不難,如果北洋軍造反怎麼辦?”

    載灃雖然貴為監國攝政王,但無膽識,無謀略,萬般無奈下,表示不殺袁世凱,奕劻也退一步,表示將袁世凱撤職。

    沒想到就在商量如何撤職袁世凱時,袁世凱出逃。後世續知曉袁世凱下落後,親口保證袁世凱安全,袁世凱這才回京。

    清朝對袁世凱的處理意見是讓其回籍養病,這就為日後他東山再起埋下伏筆,相反,袁世凱回河南老家時,隨身帶著無線電臺,透過這個,他依然和自己的軍隊保持緊密聯絡,知曉京城發生的一切。

    當時有人這樣形容賦閒在家的袁世凱,“世凱雖家居,而奕劻在政府,政無大小畢報,北洋官吏佈滿京外,惟世凱意旨是瞻。”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在光緒去世後不久便病逝於儀鸞殿。

    由於光緒無子,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在慈禧生前的安排下,被過繼給光緒,成為清朝最後一任皇帝。由於溥儀才3歲,光緒的皇后隆裕又無輔政能力,於是醇親王載灃被任命為攝政王,與隆裕共同執掌國政。

    (載灃舊照)

    沒想到,載灃上任後想幹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袁世凱,那麼他和袁世凱究竟有什麼仇什麼怨呢?

    說起來,載灃對袁世凱是非常痛恨的。

    早年戊戌政變前,光緒本想借助袁世凱新軍之力,逼迫慈禧交權。沒想到擁護變法的袁世凱表面應承,轉頭就向榮祿告密,結果變法失敗。光緒不光被剝奪了行政大權,還被慈禧囚禁在瀛臺。

    載灃是光緒的弟弟,對於告密者袁世凱,當然非常痛恨。

    另外,皇親貴族們對袁世凱,也是相當不滿和妒忌。

    原來,自從太平天國開始,養尊處優的八旗軍和花大價錢養起來的綠營兵,根本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全靠漢族大臣曾國藩建立的湘軍和李鴻章建立的淮軍來平定內亂。

    根據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道理,漢族大臣漸漸成了清王朝的頂樑柱。

    袁世凱的機會非常好,他在平定北韓甲申政變後,由於表現突出,得到了李鴻章等重臣舉薦,成為訓練新建陸軍的總教頭。也正是此時,他培植了徐世昌、段祺瑞等親信。隨後,袁世凱又升任山東巡撫。

    (袁世凱舊照)

    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時位極人臣。再加上他的確辦了一些實事,深得慈禧器重,很快便成了慈禧身邊的小紅人。

    在官制改革和預備立憲等政策上,袁世凱不光在政治上出盡了風頭,軍事上亦由他說了算。

    北洋六鎮編練成軍後,除了第一鎮八旗軍是由滿清貴族鐵良統領,其他五鎮全在袁世凱控制之中。袁世凱又把培植的親信,安排在軍中重要將領職位,因此他很快成為軍政大權的實際掌控者。

    皇親貴族們眼看袁世凱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大,那是相當辣眼睛。他們擔心世襲地位會受到袁世凱的威脅,也感嘆一直崇滿抑漢的滿清,竟然淪落到封疆大吏多由漢人出任的局面。所以,他們對袁世凱多有彈劾。只是慈禧正是用人之時,放眼望去,這些皇親貴族哪個不是徇私舞弊,一心只想撈油水,根本就挑不出一個能用的人。所以,他們明知道袁世凱權勢太大,卻也毫無辦法。

    慈禧去世後,手握軍政大權的袁世凱,重金收買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兩人很快組成利益集團。奕劻圖錢,袁世凱借奕劻的名號,在朝中大肆打壓異己,壟斷朝政,四處安插親信。這樣一來,不光軍中將士唯袁世凱馬首是瞻,朝中亦處處是他的黨羽。

    早就對袁世凱又妒又恨的皇親貴族們,自然團結在攝政王載灃的身邊。他們列舉庚子之亂時,慈禧下旨要地方官員進京勤王,但南方漢人督撫卻拒不執行朝廷命令,還與洋人互通搞“東南互保”的例子,指責袁世凱。

    緊接著,近支皇族有人又揭發袁世凱密謀趕截灃下臺,擁立隆裕太后垂簾聽政。總之,這些團結在載灃身邊的皇親貴戚們,一心想借載灃之手,除去他們的心腹大患。

    載灃其實也很明白,就算沒有殺兄之仇,但手中的權力,早晚也會被袁世凱架空。所以,他決定誅殺袁世凱。

    (張之洞舊照)

    那麼,袁世凱又是如何逃過這一劫的呢?

    起了殺心的載灃和隆裕太后,把首席軍機大臣奕劻和軍機重臣張之洞請來,共商誅袁之事。

    誰知奕劻聽罷便長跪於地,只是不言。

    倒是張之洞,雖昔日與袁世凱有隙,但他卻堅決反對。他認為皇帝剛駕崩,就誅殺老臣是不祥之兆。再加上新君繼位,皇權不穩,袁世凱勢力遍佈朝廷地方和軍隊,此時殺袁世凱,必會引發朝廷動盪。

    載灃雖覺得張之洞所言有道理,但還是耿耿於懷,擔心袁世凱發生兵變奪位,所以他一直沒放棄刺殺的決定。

    不過,由於軍機處到處都是袁世凱的親信,很快袁世凱就得到了訊息。他為了以防萬一,以“助朝廷平兵變”為由,命段祺瑞帶兵回北京,隨時應對不測。

    載灃看到這一切,深知誅袁已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便以“足疾”為由,撤銷了袁世凱所有的職務,命他回家安心養病。

    袁世凱眼見權力再一次被人從手中奪中,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模假樣帶著家眷回了河南。

    隨著辛亥革命爆發,載灃很快就發現,北洋新軍根本不聽他派去的滿洲大臣的指揮。眼看清王朝就要覆滅,載灃只得請袁世凱重管軍事。這次袁世凱沒有馬上上任,他一直以“足疾未愈“為由,拒不上任。

    萬般無奈之下,載灃只得解散皇族內閣,任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並辭去監國攝政的職務。袁世凱這才“勉為其難”,走馬上任。

    讓載灃萬萬沒想到的是,袁世凱上任不久,清王朝便很快退出了歷史舞臺。

    (參考史料:《清史稿》)

  • 4 # 黑句本

    慈禧太后死後,袁世凱的處境確實很兇險,康梁鼓動輿論要殺他,皇室親貴操縱權柄要殺他,視袁世凱為大敵的日本也想透過外交訛詐置袁世凱於不利。

    袁世凱之所以最終能逃脫,首先得益於他在官場中的取捨、進退之道,以及由此編織出的一張充滿人情世故的勢力大網。

    早在官制改革的時候,慈禧就有意削奪袁世凱手中的實權,袁世凱的警惕性很高,稍覺得慈禧有意打壓自己,便立即向慈禧示起了弱。

    為保周全,袁世凱舍的很乾脆,他向慈禧主動提出,除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外,其他所有兼職一律免除;將隸屬於北洋大臣的六鎮新軍中的四鎮指揮權上交陸軍部,其餘兩鎮一兩年內完成鞏固京城防務後,也同樣上交陸軍部。

    慈禧見袁世凱有自知之明,未大動干戈,之後以明升暗降的方式調他入朝,從而實現了有效的制衡。

    也可能是懾於慈禧的權威,在這種打壓制衡下,袁世凱沒有任何造次之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進取之道。

    一方面,為了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勢力範圍,袁世凱並沒有徹底歇手,和反對派官斗的依舊很厲害。之所以敢這麼幹,那是因為袁世凱摸準了慈禧的心理,朝中任何時候不能一枝獨大,而要兩派勢均力敵。

    如此博弈讓袁世凱虛位之下實力依舊強悍,這是他後來躲過追殺的最大本錢。

    另一方面,在派系林立,紛爭不斷的官場,袁世凱編織人情網的意識和手段太高了,完全就是梟雄的境界。

    他不僅極力賄賂拉攏如慶親王奕劻這樣的親王權貴,與之結成牢固的同盟;他還利用各種手段來拉攏、示好朝中各種人物,甚至包括反對派。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反對派怎麼拉攏?

    一般的賄賂拉攏的確沒用,袁世凱走的是人情世故的路子,能聯姻的找機會聯姻,或者用自己的虛位直接向朝中保舉。

    因為編織出了這張人情世故的大網,當時朝中反對派在政見之外,很多跟袁世凱的私交其實很好,例如反對派鐵良、良弼等都沒有把袁世凱當成絕對的敵人。

    這一點看似不那麼重要,其實很重要,關鍵時刻打殺聲連不成片。

    除此之外,另一點也值得一說,袁世凱自從受到慈禧打壓以來,從自身到部下,未給後來的欲殺之人留下絲毫把柄。

    對方想痛下殺手,根本找不到說得過去的理由。

    但即便如此,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少壯派親貴還是想動手幹掉袁世凱,至於為什麼非要幹掉袁世凱?有說是因為光緒結下的仇恨,有說是袁世凱動了他們的大蛋糕,還有的說是受了日本人的慫恿和壓迫。

    總之,在這幫新上臺的少壯派親貴看來,袁世凱成了他們掌權的最大威脅、障礙。

    欲殺之心是從言官彈劾袁世凱開始的。

    江春霖在幾個月內兩次彈劾袁世凱,但兩次彈劾,他都沒能拿出讓人信服的罪狀,只是虛張聲勢地列舉了袁世凱十二個“權勢之重”的表現。

    然而,歷朝歷代要殺權臣,哪一次不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辭”,所以袁世凱在當時的處境還是很不妙的。

    不妙到進宮打卡後都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

    就在這個時候,兩個最關鍵因素起了作用。

    一個來自袁世凱自身的實力。

    當得知袁世凱深陷險境後,袁世凱身邊的第一心腹干將段祺瑞出手了,他藉著保定城中幾名軍官因為賭博發生的糾紛火併,大張旗鼓地地搞出了彈壓兵變的軍事大動作。

    弄得跟袁世凱要有不測,北洋新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大規模兵變是的。

    載灃這幫少壯派都是沒經歷練的主兒,就這一個動作就把他們嚇住了。

    二個是來自朝中兩位重臣的一番反對之辭。

    因為受到段祺瑞的恐嚇,載灃不敢輕易決斷,於是找來慶親王奕劻和老軍機張之洞。

    奕劻早讓袁世凱的銀子餵飽了,當然站袁世凱一邊,於是他向載灃拋了一句,殺袁世凱易,彈壓北洋新軍難。

    張之洞本是堅定的反袁派,但在這個時候卻保起了袁。至於他為何保袁,也不難理解,他和袁世凱之間的爭鬥乃是漢臣在滿人朝堂為了體現存在價值的博弈,現如今要把袁世凱宰了,他之後的分量豈不是也輕了許多。

    當然,張之洞的反對也包涵一些名臣的胸襟和操守,所以他反對的說辭很高大上——主少國疑,誅殺重臣,決非吉兆。

    就差沒說殺袁世凱是亡國之兆了。

    經這軟硬兩手,載灃只好認慫,又找不到問罪的把柄,最後只好動用殘存的那點皇權將袁世凱開缺回籍。

    有歷史經驗的可能會問,這種事也很多嘛,先溫柔地拿下,等晾曬成孤家寡人了,再尋機加罪處死。

    的確如此,所以袁世凱還得要個保險。

    這個保險是以美國為首的列強幫袁世凱討要來的,朝廷必須保證到此為止,以後絕不加罪。

    得到這個保證,袁世凱才現身,此前他曾消失過一段時間,當然,消失本身也讓載灃等人感到不安。

    最後必須說一點,以腳上有毛病,將袁世凱擼掉,這完全沒能堵死袁世凱的復出之路。

    此外,還能說明一個問題——在當時,不說殺,載灃一夥連搞臭袁世凱的能力和機會都沒有!

  • 5 # 歲七夸父

    慈禧在世的時候,在百日維新的時候,袁世凱洩露了康有為等人、想要謀害慈禧的訊息,最終使得慈禧平安無事。

    做出瞭如此巨大貢獻的袁世凱,自然受到慈禧的重用,畢竟是袁大頭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但在另一方面,袁世凱得罪了日後的攝政王,載灃。

    (載灃劇照)

    載灃是光緒帝的堂弟,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的感情之好,由此可見。

    載灃成為攝政王時,已經是清朝最後三年的實際統治者。大權在握的載灃,第一個就想除掉袁世凱,原因只有兩個,第一參與謀害光緒帝,第二袁世凱推行新政跟自己作對。

    有了想法,載灃找來張之洞、奕劻商量對策。這一商量,就把謀害袁世凱的訊息洩露了。

    (奕劻劇照)

    奕劻雖是皇親國戚,地地道道的滿族人,但卻跟袁世凱相互勾結,有不少利益往來,出賣自己的族人。奕劻一聽謀害袁的計策,二話不說,就把這訊息透露給了袁世凱。

    這就是袁世凱得以逃脫的關鍵。有了奕劻這個皇親國戚的協助,袁世凱想不活命都難,平日給慶王爺奕劻的禮物也總算沒浪費。

    袁世凱冷靜分析局勢,知道自己想要活命,只有對載灃軟硬兼施。

    首先 ,袁世凱自己稱病,說有腳病,行走不方便,這軍機處、外交部就不用去了,如此一來,袁世凱就可以安心躲在家裡,免得出門被載灃逮住了。這是服軟。

    (袁世凱劇照)

    有了妥協的做法,載灃依然不會放過自己。接著,袁世凱通知自己鐵桿心腹段祺瑞,讓他帶兵來威脅下載灃。

    段祺瑞是北洋軍隊的重要人物,而袁世凱則是整個北洋軍隊的領頭人,而載灃想要除掉袁世凱,實質就是想要除掉整個北洋軍隊,免得袁世凱威脅清朝。袁一倒臺,整個北洋軍也就可能全軍覆滅了,被載灃收編了。

    深知這個道理的段祺瑞,立馬派兵支援袁世凱。北洋精銳軍隊一到北京,藉口南苑有士兵造反,就整天有事無事的,讓士兵對著城南放炮。

    (段祺瑞劇照)

    這幾聲炮響,讓載灃明白了,這段祺瑞和袁世凱是要來硬的啊,如果自己執意要殺袁世凱,恐怕這些北洋軍隊就要把北京城給炸了,看來袁不能殺啊。

    這時,袁世凱也瞅準時機,上了道辭職的奏疏,請求回家養腳病。載灃也明白袁的用意,這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下,他分明是猜準了自己的心思啊,自己雖為攝政王,但卻奈何不了袁世凱,只能放了他。

    無奈之中,載灃放了袁世凱,準他辭職回家養病,殊不知這一放縱,下次歸來的袁世凱,就直接要了整個清朝的命。

    但實際情況是,即使載灃殺了袁世凱,清朝也很難救回來,因為載灃不同意實施真正的君主立憲,非要搞個滿族皇族內閣,不讓漢族、這些其它民族掌握權力、進入內閣,一心只想維護滿清統治。這才是清朝滅亡的最本質原因。

  • 6 # 藍風破曉

    1908年的11月14日,光緒逝世,第二天慈禧也去了閻王殿,兩人彷彿商量好了似的,“結伴而去”。

    聞知光緒、慈禧先後去世,袁世凱的脖子開始發涼,如同搭著一把寒光閃閃的刀。袁世凱的預感不錯,有人確實準備殺了袁世凱,那個人就是攝政王載灃。載灃安排完溥儀的上位後,第一時間開始協調,準備殺了袁世凱。

    為什麼攝政王要殺袁世凱

    (載灃)

    載灃要殺袁世凱,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過往,一個是將來。

    首先我們看看過往結下的那段樑子。

    1898年,光緒帝進行了戊戌變法,大力開展百日維新。起初慈禧太后是支援的,後來,慈禧卻認為變法很難成功,開始從支援轉為反對。

    慈禧成為了變法最大的那一塊絆腳石,怎麼辦?光緒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建議下,準備刺殺慈禧。

    變法人員為了萬無一失,聯絡了袁世凱,希望這個實權派人物能夠支援,計劃就是包圍慈禧所在頤和園,起兵勤王。譚嗣同找袁世凱商量是在9月18號,而袁世凱當時並未完全同意。

    9月19日,慈禧從頤和園回了宮內,因為聽到了一些康有為等人的訊息,慈禧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知道該做什麼。

    9月20日,慈禧又聽到了“康有為等人建議光緒軟禁自己的訊息”,真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康有為等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動作保密性太差。

    9月21日,慈禧搶先發動政變,先軟禁了光緒,然後開始準備抓康有為等人,但“變法人員的具體計劃”慈禧還是不清楚。袁世凱得知光緒被軟禁,害怕受牽連,事沒做,再惹一身騷,實在不是袁世凱所做的事。怎麼辦?

    既然慈禧已經軟禁了光緒,又開始抓捕康有為等人,不如主動去揭發。於是,袁世凱到榮祿處,談了“譚嗣同等人曾經聯絡自己準備包圍頤和園”的事。至此,榮祿和慈禧明白了變法人員要乾的具體的事,開始大肆抓捕所有參與行動的人。

    說袁世凱叛變吧,人家一是沒參與,二是沒提前告密;說袁世凱沒告密吧,他又進行了補刀,進行了落井下石。

    袁世凱這個舉動徹底得罪了康、梁等變法人員,以及光緒和光緒身邊的人,當然,載灃作為光緒的親弟弟,對袁世凱充滿了滿腔的憤怒。

    但是,誰也不能把袁世凱怎麼樣,因為當時有慈禧在挺著袁世凱。

    (載灃)

    慈禧死後,袁世凱最大的後臺沒了,而攝政王載灃又上臺了,於是,為了哥哥復仇,載灃拿起了屠刀。這就是那段過往。

    其次,載灃為了將來,準備殺袁世凱。

    載灃當了攝政王,而袁世凱勢力過大,這是權臣,如果不抓住機會收拾掉,自己兒子溥儀以後日子就不好過了,自己和隆裕太后的權力也會大受制約。為了將來,載灃認為,袁世凱必須死。

    兩個原因加在一起,殺袁世凱就成了載灃急需解決的一件事。

    載灃為什麼沒有殺成袁世凱

    (載灃)

    慈禧和光緒一死,袁世凱開始安排了,一是不去上朝,告病請假;二是讓大量新軍開始日夜保護自己。

    那邊,載灃把軍機處慶親王奕劻,還有張之洞拉倒了一起商量如何殺掉袁世凱。奕劻早就被袁世凱的銀子喂肥了,兩人關係非常接近,聽到載灃說要殺袁世凱,奕劻沒有說一句“支援”,意思很明白,不支援。而張之洞比較直接,說國家正在危難之際,誅殺重臣,恐怕不吉列。

    載灃一看得不到這兩人的支援,開始準備自己安排事了。

    而袁世凱也沒閒著,其手下段祺瑞等人在保定城製造了騷亂,意思很明白,要收拾袁世凱,小心兵變。

    載灃有點騎虎難下,堅持殺袁世凱,害怕出大事,不殺又害怕後來收拾不住。

    載灃為難之時,袁世凱的辭職書來了,無非就是身體有病,不能繼續工作了。看到這種情況,載灃順坡下驢,批准了,同時派了一個刺殺隊伍,準備中途幹掉袁世凱。

    但是,一批新軍保護著袁世凱回鄉,刺殺小分隊無法下手,就此袁世凱安全回到了老家。再次回來時,到了辛亥革命期間了,清朝讓袁世凱重新掌權,而袁世凱審時度勢,最終為推倒大清朝奉獻了重要的力量。

    袁世凱沒有被載灃等人殺掉,一是人際廣泛,二是手下有新軍,三是腦子好用。

  • 7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題主這題目出的,老梁蹲電腦跟前,將一杯茶水灌下肚這才有了個頭緒。所以這題目要想把他回答的好嘍,咱得從袁世凱是如何崛起說起,這才能完美的回答題主的問題。

    得,咱這就開講,袁世凱是如何崛起的?

    大傢伙都知道,袁世凱有一外號叫袁大腦袋,原因就是他有一個碩大無比的大腦殼,這腦袋瓜配上他那個五短身材,有點搞笑的意思,所以背後人們都叫他袁大腦袋。

    這麼說吧,這腦袋雖然大,但真裝不下多少聖賢書,最後沒得法子,想要賭一把,這就扔了手中的筆,腦袋上套一軍帽,拿著大刀片子就擠進了軍隊,靠著武力值混個一官半職的。

    他這決定讓他的人生從此走上了咱大中華歷史大舞臺的前沿。而袁世凱袁大腦袋之所以能走上人生的巔峰,和他賭徒一般的性格有著莫大的聯絡。

    說道這裡,也許有人要扯著老梁的袖子問:“人家咋賭的?咋就能賭出個總統,外加八十三天皇帝的命?”

    老梁在這裡,舉個例子,大傢伙瞅瞅。

    當年袁世凱袁大腦袋,還在北韓那嘎達蹲點的時候,北韓發生了甲申政變,這有人想要趕走當時的北韓國王,將國王這帽子按自己腦殼上。

    咱轉過臉,瞅瞅那個蹲在小島上的矮地瓜小鬼子,這貨一直就有想離開生自己養自己的破島登陸大陸的想法,這北韓來這麼一出,小鬼子拍著大腿根可就樂壞了。

    這一傢伙就派一隊矮地瓜們衝進了北韓四合院,啊,口誤是王宮。打的招牌就是保護北韓國王,這國王可就落在了小鬼子的手裡。

    本來北韓就是咱的屬國,大清的大頭兵就在旁邊瞅著,小鬼子來這麼一出。大清一幫子官員可就傻眼了,小鬼子這是要鬧幾啊?咱咋整啊?咱沒有朝廷的指示啊?咱請示之後,來了指示最快都得半個月,到時候黃瓜菜都涼了,咋整啊?要是讓小鬼子整個北韓獨立,咱又咋搞呀?

    咱本文的主角袁世凱袁大腦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一瞅這架勢,得,這幫人你就是給他一年的功夫,他也解決不了問題。

    咱袁世凱袁大腦袋真去撒尿了嗎?那不是扯淡嗎?他這是要去賭一把,一出去就召集了自己的隊伍,一股腦就拉到了北韓王宮那四合院裡,要和小鬼子幹一架。

    這兩幫人可就懟一塊了。說道這裡也許有人問:“老梁這兩幫人是誰開的第一槍?這是國際事件,開第一槍的要負全責的!”

    但袁大腦袋在戰鬥中發現,自己的親兵倒下那麼三五個,頓時火冒三丈:“弄死這幫癟犢子!”一聲令下,一幫子大頭兵可就開始衝鋒了。

    小鬼子一瞅,哪來這麼一幫子不要命的主,撤吧!這就滾蛋了,咱就贏下這一局。

    老梁在這裡插一句,就這麼一出讓小鬼子安排的甲午海戰深深的拖後了十一年,就現在小鬼子那幫子矮地瓜們還為這事,罵袁大腦袋不是個東西。

    得,咱轉回頭,再說正事,事後袁大腦袋的事被老寡婦慈禧知道了,那個誇呦。好吧,小凱子的名號就落在了慈禧的腦子裡了。

    小站練兵

    這轉眼就趕回了國內,正趕上滿清要建立新軍,在小站練兵。慈禧眼前的紅人榮祿覺得袁大腦袋不錯,想要讓他主持練兵,但朝堂上卻派了一個姓胡的翰林。這胡翰林除了讀過一本兵書之外,關於兵事啥也不懂,榮祿瞅著胡咧咧的胡翰林,擠了一腦袋的疙瘩,那叫個氣。

    最後在榮祿的操持下,胡翰林和袁大腦袋來一場金鑾殿大pk。袁大腦袋一聽就傻眼了,這咋和原來說的不一樣呢?

    但到手的權利,總不能讓他溜了啊,轉過頭來,袁世凱又賭了一把,花了大價錢買通了李蓮英來個作弊。

    朝堂上,李蓮英雙腿併攏,你袁大腦袋這個話題就閉嘴吧,老寡婦不愛聽,李蓮英雙腿這麼一岔,你袁大腦袋繼續而且要詳細的說,老寡婦愛聽。

    這裡應外合的就把個只懂紹興話不懂官話,而且說話都漏風的胡翰林給比了下去。老寡婦算是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熱鬧,打著哈欠就安排袁大腦袋去練兵了。

    鞏固手中的權利

    在練兵的過程中,袁大腦袋安插自己的親信,最有名的有三個,北洋軍閥中人稱龍,虎,狗的王世貞,段祺瑞和馮國璋,而且透過各種各樣的手段,讓手下的大頭兵知道,你們能吃好的喝好的都是吃我袁大腦袋喝我袁大腦袋的,這一步步的小站除了第一鎮的兵之外,全都成了袁大腦袋的私兵。

    袁大腦袋深深的知道,這下層穩固了,這上層的關節還得打通,這不就花了大價錢結交,朝堂上給銅錢當狗的官員。李蓮英咱就不說了,這最大的一頭就是慶親王奕劻。那小碎銀花的“嘎嘎”的,袁大腦袋連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有人不吃錢,咱這袁大腦袋就和他嘮人情,千方百計的讓他欠下自己的人情債,您要是喜歡有才學的,那更沒問題,他就抖落自己的練兵的才學,讓對方感覺,他袁大腦袋就是個人物。

    透過這些個手段,這不朝堂上基本上沒有敵對袁大腦袋的人。

    說道這裡,有哪些個細心的朋友有發現:“基本沒有,那就是還有嘍,誰呀?”

    溥儀的親爹攝政王載灃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要問:“為啥呀?”

    簡單的來說,就倆原因,第一個,當年光緒要搞慈禧的時候,就遭到了袁大腦袋的出賣,結果被老寡婦給囚禁了,年紀輕輕的死了。而光緒恰恰是載灃的親哥哥,這就是仇啊。

    第二個,滿人一概的慣例,根本就不相信漢臣,你說你一個漢人居然握著國家最高的暴力團體,而且這暴力團體是最牛掰的一組,他能放心嗎?顯然不能。

    這兩個原因足夠,載灃要了袁大腦袋的命了。

    再有一幫子少壯派的滿人,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權利!這權利最大的是什麼?軍權!而這東西恰恰是袁大腦袋不能給的東西。

    所以老寡婦慈禧一掛了,這幫人就開始出手了。

    出手

    朝堂上可就掀起了一股子彈劾的熱潮,這玩意拍的袁大腦袋都有點懵了,多的數不過來,最後定下了十二個所謂的權勢之重的表現,實質性的東西一個都沒有。

    要是按照有魄力的人,您真要是感覺到了袁大腦袋的危險,找個機會,哪怕是上朝開啟的功夫,把他給剁了,也就沒啥事了。

    可載灃就是個沒見過啥世面的書生,讓他做這個決斷可真有點難為。

    這不,袁大腦袋也感覺到了,後脖子上冷嗖嗖的刀鋒,這一個眼色丟過去,段祺瑞就出手了,藉著幾個膽肥的軍官耍錢,耍惱了掏槍火拼的事,集結起部隊,武力彈壓。

    明眼人都瞅出來,這就是下面的大頭兵告訴上邊的人,俺們老大要出啥問題,咱可是要鬧事的,你們看著辦。

    就這麼一鬧騰,載灃一下子就慫了。轉過頭來這就找人商量,你說他找誰不好,找了張之洞。

    張之洞一瞅載灃這德性,心裡想,整個滿清的朝堂上能和你們叫板的漢人,就是剩下俺張之洞和袁大腦袋了,你要是把他給弄死了,指不定下一個就是俺老張,有袁大腦袋在前邊抗著,你們還想不到俺,所以結果很明確舉雙手反對這事。

    接著載灃又找了奕劻,前文咱也說了,這東西早被袁大腦袋的銀子給餵食的飽飽的,他能給你說正常話嗎?當然是不能啊!

    得,這雙保險一下,袁世凱真沒事了,藉著腳丫子出了毛病的空,這就溜了號躲了起來,蹲在幕後指揮自己那幫人,搞風搞雨的。就等待一個再次復出的機會,這機會大傢伙也知道,他等到了,捎帶著把個滿清給按到了棺材板裡。

  • 8 # 美麗青春您真痘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漢族,字慰亭,號容庵,出生於河南項城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地主家族,父祖多為地方豪強。兩次鄉試未中,遂決計棄文就武,投靠養父結拜兄弟、淮軍將領吳長慶。

    1882年,北韓發生壬午軍亂,袁世凱入朝作戰,因“治軍嚴肅,排程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報以首功。年23歲的袁世凱以幫辦北韓軍務身份駐北韓,協助北韓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得到了北韓上下的一致好評。

    1884年,北韓發生甲申政變,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清廷在北韓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袁世凱此舉粉碎了日本謀取北韓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這正是日本人痛恨袁世凱的主要原因。

    袁世凱也因此入了李鴻章的法眼,年僅26歲的他就被封為“駐紮北韓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左右北韓政局,儼然北韓的太上皇。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兵敗如山倒,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天津練兵大臣兼直隸按察使,在天津小站訓練六鎮(師)北洋新軍,也正是此時,培植了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等心腹。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一躍而成為中外所矚目的實力人物。

    1898年,戊戌變法,光緒本想借助袁世凱新軍之力,成就大業,不料袁世凱二面三刀,轉頭向慈禧告密,結果變法失敗,光緒被囚禁瀛臺,六君子被殺,慈禧重新出山。

    1906年,老道的袁世凱主動向慈禧辭去各項兼差,並將北洋軍一、三、五、六各鎮交陸軍部直接管轄。1907年,慈禧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將調離北洋,到朝中任職。

    袁世凱大肆聯姻,他的十五個女兒中除四、八、十五早夭外,其餘多嫁給張人俊、薛福成、楊毓珣、陸寶忠、孫寶琦、蔭昌、曹錕等權貴後代,與他們結成牢固同盟。

    1908年11月,光緒、慈禧接連病逝。

    由於光緒無子,遵慈禧遺旨,醇親王載灃的3歲兒子溥儀,成為清朝新帝,醇親王載灃被任命為攝政王,與隆裕共同執掌國政。

    愛新覺羅·載灃(1883—1951年)道光帝之孫,光緒帝同父異母弟,溥儀之父。

    1908年任軍機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儀入承大統,監國攝政,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因此,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

    慈禧去世後,袁世凱與首席軍機大臣慶奕劻大搞權、錢交易,袁世凱借奕劻的大旗,在朝中大肆打壓異己,壟斷朝政,漸成為實際掌權者。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以來,平定內亂全靠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滿族皇親貴胄平時就是逛窯姐、玩鷹、耍酷,現見袁世凱權力暴漲,一些掌握中央政柄的滿洲親貴集團認為漢人以對他們地位構成嚴重威脅,誅殺袁世凱的呼聲此起彼伏。

    載灃也認為,袁世凱勢力日隆,同時袁世凱推行新政跟自己作對,不但自己的日子,將來自己兒子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加之殺兄(他認為是袁世凱出賣維新派,致使光緒被慈禧太后幽禁至死。然而袁世凱告密是否直接導致戊戌維新成敗的主因,至今仍有爭議。近年的研究發現,光緒發動政變,實起於袁告密之前,且袁世凱告密無確切證據。並且,以袁世凱當時掌握的七千人新軍戰力,亦不足以對抗聽命於榮祿駐紮在北京附近的九萬人部隊)之仇,決心殺死袁世凱,除去心腹大患。

    袁世凱又是如何逃過這一劫的呢?

    攝政王召開軍機會議,提出要殺袁世凱,張之洞雖昔日與袁世凱有隙,但他認為皇帝剛駕崩,主少國疑,誅殺重臣,決非吉兆,袁世凱勢力遍佈朝廷地方和軍隊,此時殺袁世凱,必會引發朝廷動盪。

    奕劻反問攝政王:“殺袁世凱不難,但他的北洋六鎮十萬人馬如果造起反怎麼辦?”

    袁世凱一年幾百萬上供的真金白銀髮作了,杜月笙別人存錢,我存人脈,原來他是從老袁那學的!

    耳目眾多的袁世凱得到訊息後,命令心腹段祺瑞帶一鎮(即一師)人馬,荷槍實彈,到北京近郊“剿匪”,有事沒事的放上幾炮。

    這幾聲炮響,讓載灃明白了一切。

    袁世凱瞅準時機,上了道辭職的奏疏,請求回家養腳病。載灃貴為監國攝政王,無膽識,無謀略,萬般無奈下,只好借坡下驢,放了袁世凱。

    袁世凱在得到朝廷保證到此為止,以後絕不加罪的承諾,先磕頭謝恩,之後還不忘高呼萬歲,假模假樣帶著家眷回了河南。

    袁世凱回到了河南安陽的洹上村,每天面上賦閒垂釣、吟詩作畫,寫下“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實際卻是“世凱雖家居,而奕劻在政府,政無大小畢報,北洋官吏佈滿京外,惟世凱意旨是瞻。”

    1911年6月鐵路風潮引爆10月武昌起義,載灃立即驚慌失措的調兵遣將,竟發現北洋新軍中的五鎮只效忠於罷黜回籍的袁世凱。

    明知重新起用就是與虎謀皮,上天無門的載灃唯有重新起用袁世凱,10月14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令他南下鎮壓革命。

    可袁世凱認為清廷並沒有把前方軍事的指揮全權交給他等原因,依舊用“足疾未痊”為藉口拒絕出山。

    11月1日,清廷無可奈何任命袁世凱為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自此,清政府的軍政大權實際被袁世凱所掌握。

    1912年2月12日,以“月月所用用四百萬元”,換來隆裕以太后《退位詔書》,大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延續了2000多年封建統治宣告終結。

    1916年6月6日,在四面討袁聲中,當了83天皇帝,氣的得了尿毒症,日夜口吐黑血而死,享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市。

  • 9 # 歷史局中人

    慈禧去世後,清朝的權柄就掌握在了攝政王載灃手裡。而載灃大權獨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宰了袁世凱,不光是因為袁世凱當年告密,使得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囚禁,還因為此時的袁世凱權勢滔天,炙手可熱,引起了包括載灃在內的滿清權貴的不滿,也怕袁世凱會變天。國仇家恨,使得袁世凱成為了載灃不得不除的一個人。

    那袁世凱又是怎麼逢凶化吉,躲過載灃的追殺的呢?

    其實在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就繼承了李鴻章的全部權力,成為了朝野第一權臣,也因為權力太過集中,使得慈禧都有想法,還時不時有意敲打一下袁世凱,使其把北洋新軍的大權交出來,讓其專心做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袁世凱也深知慈禧的用人之道,她不會放任一派在朝中做大,至少要做到勢均力敵。在慈禧時期,袁世凱還是很聽話的,慈禧對其也很滿意。

    可是到了載灃統治時期,袁世凱功高震主,載灃就有所忌憚了,加上上面的兩個原因,袁世凱似乎在劫難逃了。但是袁世凱之所以能當上權傾朝野的重臣,光靠討好慈禧還是不夠的,結交朝廷貴族,建立利益同盟是袁世凱多年來身居高位的不二法則。

    其中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就是袁世凱苦心巴結的核心人物之一,使得慶親王奕劻成為了袁世凱在朝中最重要的盟友,袁世凱知道奕匡貪財,袁世凱就投其所好,不管逢年過年都會送去不菲的銀兩,也使得奕匡覺得袁世凱這個人不錯,會做人。而袁世凱也透過聯姻的方式,把新軍中重要將領網羅到了自己麾下,使得袁世凱在北洋新軍中的領袖地位不可撼動。

    當載灃要殺袁世凱的訊息傳出來時,不光是以慶親王奕劻為首的滿清貴族們要載灃慎重,畢竟袁世凱身居高位,主少國疑,一上來就殺國家重臣,會人心惶惶;再者北洋新軍也蠢蠢欲動,在袁世凱的授意下,來到北京郊外進行軍事演習,以達到恫嚇載灃的效果。

    就在載灃猶豫之時,袁世凱也很自覺的上了一道身患腳疾的奏章,說自己帶兵多年,腳疾復發,希望皇帝準其回老家養病。載灃看到袁世凱還算識相,再加上奕劻、張之洞等大臣極力反對,就準了袁世凱的請求,袁世凱這才算撿了一條命。不過回到老家的袁世凱並沒有因此就隱居桃源,不問世事,相反,在朝中的一切大事小事都逃不過袁世凱在朝中的耳目。袁世凱深信,自己還會回去的,到時候還是載灃求著他袁世凱回去的。

    袁世凱能安全著陸,除了朝中有人幫袁世凱說清和北洋新軍的恫嚇外,就是載灃這個攝政王魄力不足,決心不夠,不能殺伐決斷,導致袁世凱走人,袁世凱這一走無異於放虎歸山。

    我們看袁世凱的大半生,會覺得袁世凱一生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個勵志的典範,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後來隨著野心的膨脹,做到總統都不夠本了,還想做皇帝,開歷史倒車,最終被全華人民所唾棄,被丟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其實小編覺得,袁世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不償失,做了僅僅83天的皇帝,就丟了幾十年攢下來的榮譽。

  • 10 # 歷史戰爭

    清末時期是一個最黑暗的時期。當時的清政府已經腐朽不堪,帝國主義的侵略也加速了清朝的滅亡,軍閥混戰讓時局變得更加混亂。由慈禧太后帶領的清政府不能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也不能平定北洋軍閥的混戰,甚至對當時想要改變的人民進行慘無人道的鎮壓。當時在位的光緒帝有心改變卻苦於無權。此時有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準備著。在當中有一個起著特殊作用的人,他幫助孫中山推翻了封建王朝,但同時他又竊取了革命成果。這個人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字慰亭,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而後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想要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並且引發了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有人說袁世凱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也是一個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在戊戌變法時,袁世凱向慈禧太后告密,最後戊戌變法失敗,他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一些支援。而他向慈禧太后告密而導致光緒被囚禁的事得罪了日後的攝政王,載灃。載灃是光緒帝的堂弟,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的感情非常好。因此在慈禧太后死後,載灃一直想殺死袁世凱。那麼,袁世凱是怎麼保住自己的性命的呢?

    當時的慶王爺奕劻與袁世凱勾結在一起,他告訴了袁世凱載灃要殺他的訊息。袁世凱冷靜分析局勢,知道自己想要活命,只有對載灃軟硬兼施。袁世凱自己稱病,說自己行走不方便。如此一來,袁世凱就可以安心躲在家裡。另一方面,這也是服軟。接著,袁世凱通知了自己鐵桿心腹段祺瑞,讓他帶兵來威脅載灃。載灃明白了,袁世凱代表著整個北洋軍隊,他要殺袁世凱就是要殺了整個北洋軍隊。由此可見,袁世凱不能殺。正在這時,袁世凱也瞅準時機,上了道辭職的奏疏,請求回家養病。載灃知道這個袁世凱給的一個臺階,袁世凱已經猜透了自己的心思,自己殺不了他,他只能准許袁世凱回鄉養病。袁世凱得以逃脫。

    袁世凱之所以能保住性命,在於他自己的計策。在得知訊息後,他沒有選擇與載灃硬來,而是多番進行週轉。抓準了時機,又進行軟硬兼施,最後給了載灃一個臺階,自己得以逃脫。由此可見,袁世凱的保命之策在於自己的計謀與實力。慈禧太后死後,他就料到了這樣的局面,因此他可以早做準備,最終逃命。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袁世凱深刻領會到了這個道理。

  • 11 # 石海釣沉

    大家不要小看了攝政王載豐,實際上他在任上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很多貢獻,而正是這個現在千夫所指的攝政王,當年卻能放下成見和殘酷的無數前代酷刑,赦免了企圖刺殺自己的汪精衛,要知道刺殺攝政王,在歷朝歷代都是滅九族之罪,既然連刺殺自己的刺客都能赦免,攝政王有何居心非要去刺殺對穩定大清江山有幫助的袁世凱呢?

    實際上,個人認為,這就是一個逼袁世凱放棄兵權的局。慈禧晚年力不從心,對滿漢之別漸漸疏於防範,這才使得袁世凱從幕後走上前臺牢牢掌握了新軍的控制權,小站新軍只知袁大帥不知有朝廷的現實,這些都深深刺激著載豐等人 於是一掌權便急不可耐的向袁手頭的兵權下手。

    但爭權歸爭權,載豐也清楚,袁世凱不適應一個人在奮鬥,他背後是北洋新軍,再往後則是漢臣督撫群體,再後面則是積極支援袁世凱改革的西洋勢力,因此袁的安危實際上舉足輕重,這一點載豐身為攝政王要不理解或不清楚就簡直太戲說了。

    因此,說袁世凱巧設妙局才擺脫了攝政王的刺殺,更多意義上是市井傳聞,做不得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巖松發言了,許敏和李聖律師搜尋證據的阻力會減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