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書小兒郎
-
2 # 春花秋實記錄生活
我曾不少於兩遍看過《三國演義》。
第一遍,看得時候正上初中,感覺是一本有關記載古代戰爭的書,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讓我敬佩不已。
流光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當我工作後在看時,感覺更是一本可以教人適應社會,學會為人處世之道的書。諸葛亮剛加入劉備集團,與劉關張的各種相處,堪稱能人進入新公司的典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何嘗不是與年輕時的常年閒雲野鶴般的遊歷,博覽群書,敏而好學有關。工作中只有平時多學習,多積累,留意身邊人和事,才不會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
-
3 # 老樟樹下的孩紙
基本上看得的書都是兩遍以上!
個人認為,看書:一遍只是入眼,兩遍才能入心,三遍才能入腦,四遍方能思考……
一本好書要體會並且消化其中的精髓,但靠一遍是不可能的,自古古人就有“讀書當滾瓜爛熟”的訓示。就是得看多幾遍以追求融會貫通的效果。盡信書不如無書,閱讀就是透過數遍的咬文嚼字對知識的消化和利用並借前人學識助長自我能力~
所以,閱者,請對所愛的書籍讀多幾遍,你會發覺,每次都有不同的體悟!這樣書籍方能如明燈一般照耀你的思維,閃耀你的人生~
-
4 # 木石沉音
從上學到現在年近四十歲,想想認真讀過的書,唯一一本百讀不厭的只有《紅樓夢》,上初中時不像現在這麼多的課外書可讀,手裡也沒有閒錢去買書,最常能借到的書就是四大名著。
第一次讀《紅樓夢》是上初中,記得當時有篇課文是《林黛玉進賈府》,帶著一份好奇心,我開始到處借整套的《紅樓夢》來讀,這一讀便愛上了《紅樓夢》,一發不可收拾。
十幾歲的時候讀《紅樓夢》純屬看熱鬧,情節有趣,詩詞優美,讀過一遍能記住的只有大體故事情節。
工作之後,各種瑣事纏身,好久沒有捧起一本書的衝動了,感覺生活的樂趣全部寄託在了電子產品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慢慢沉靜下來,覺得生活的不易似乎更需要找到一份心靈的滋養,直到前幾年,又開始重讀《紅樓夢》。
我讀紅樓,只讀紙質書,不拘泥於讀到哪一章,隨手拿來,從哪一章讀起都可以。最近不只讀,還在聽紅學家的解讀音訊,覺得一邊看書一邊聽真是最好的享受了。
喜歡一本書,認真讀一本書,其實是一種幸福。
-
5 # 沃克特爾
高考應試類書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上大學就是“天之驕子”的年代,我與其他有志學子一樣,在學習上自是自覺地用功學習。其它課程不聊,單說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吧。語文上下的功夫算是比較大的,原因是小學、初中以前語文成績平平,最好也只能算中上等成績,但語文成績的大幅度提高,非有廣泛大量的閱讀背記不可。於是上高中時,也是喜歡上閱讀和求知慾的趨使,我從歷史故事、名人傳記、馬列毛著、四大名著、各種小說、報刊雜誌、古文觀止等,還真是沒少看書,《漢語成語詞典》6000條背下來,高中語文課文要求背記的全背熟了,甚至要求熟讀的也能差不多背下,課文下的知識類、詞語解釋,尤其是古文註解全都背的熟熟的,並在老師要求下加強了作文寫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應屆高考我的語文成績是全縣文科第1名。在數學上,高中三年我一直是數學課代表,基礎上算是比較牢固的,特別是重點、難點問題,我都是反覆做、不斷查漏補缺,可以說,當時高中文科數學教材中,壓根沒有讓我感到難的題,於是我的高考數學成績,在因做對檢查時又改錯、沒得滿分的情況下,仍然是全縣文、理科第1名。在英語上,我初中考高中時100分的卷子,我只得了2.5分,估計這個情況,只有那個時代在農村上過學、有類似經歷和體會的人,才能明白。按下不提。於是我上高中後,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英語學習和成績提高的難關。高中英語課本,那時課程數量、難度,都遠比現在少而簡單,加上當時少年時代又正值智力快速發育、提高期,由是我透過反覆迴圈性的讀寫、背記,就把當時英語課本書上所有的東西,都背了下來,並從易到難,自學增加了三本課外《英語語法》,透過堅持不懈努力,高考英語成績,我也達到了全縣第3名。
軍事古兵法類書籍。對看過2遍以上的一般古兵法類書籍,作為一個古兵法愛好者、現代軍事理論研究的過來人,我可以說這些都不值得一提,因為哪有對古兵法研讀一遍兩遍、三遍五遍,就能自稱自己讀好了兵法的呢?咱不能當趙括,咱與趙括那還差的不止錯十個、二十個層次或檔次呢,對吧!所以,這裡我唯一談一下自己對《孫子兵法》的閱讀和研究。我對《孫子兵法》閱、研,大概分高中、戰士、軍校、排長、參謀、之後這六個階段。或許自己壓根就是“軍迷”的原因,那時高中語文課文又正好有《謀攻》,這個《孫子兵法》13篇中的重要一篇。於是跑到縣新華書店,就把僅有兩本的《孫子兵法》給買回一本來,咬文嚼字,對照註解、注示,迷於當中,反覆比對閱讀,以致達到對《孫子兵法》13篇的很多文段,能夠背記下來。可讀歸讀、背歸背。當兵、當班長後,再閱《孫子》時才真的感到,它不是讓肯記而是要將之實用的,甚至和自己的營長竟大談《孫子》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想來也是好笑又好玩。後來軍校時、當排長、當參謀及後來的,對《孫子兵法》的閱讀總遍數,自應足有20遍左右的。應該說,從純粹軍事學的角度,對《孫子兵法》的記憶認知上,我對照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可能是下功夫最大、閱讀遍數最多、思考理解認識上,都是較之於其它書籍遠要深刻的。近十年來《孫子兵法》之用於商戰、用之於成功學的書籍,社會、市場層面的註解、闡釋的內容、方面都很多。我是不太主張將《孫子兵法》用之於華人內鬥的方方面面、任何層次的,因為這些和這種做法,並不符合中國“兵聖”孫武子的初衷、原意和原本願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詭道也。……”“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每每看到美國將《孫子兵法》用之於國家政治、外交,國與國之間鬥爭,“不戰而屈人之兵”、“先勝而後求戰”,瓦解、分化、打擊、顛覆別人之國,而我央央華夏子弟,卻常將《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用之於民鬥、私鬥和社會生活,我常常痛心不已。這兒打著剎車,只能吧!
古籍傳統文化類書籍。這裡我想強調說一下自己、自我,自以為是的一個觀點。就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應該包括兵家、法家、墨家、雜家,甚至於名家、縱橫、陰陽家的思想文化,即中國國學文化,絕對不可再堅持突出以儒家思想文化為核心,這都什麼時代、什麼社會、什麼國際、什麼形勢了呀?!我們的雜家裡面,有現代科技的內容、成份和源頭的。我們的法家、墨家有國家法治、民主、民生、公平、正義,和對民主法治國家的內容和要求的。我們的縱橫、名家中很多可以用之於外交的。特別是兵家尤其是《孫子兵法》可以用之於國家鬥爭、國際博弈的方方面面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貿易等的都可以。多的不再展開,回到以“儒釋道”這個公認傳統文化的一個“文”的大側面上。我可能數在《易經》,也就是《周易》的閱讀上,花的時間、讀的遍數、耗的精力最多、最長、最大。從對《易經》原著、闡釋註解、江湖術數書籍的閱讀,到研究、理解、辯別、測試其邏輯、方法、思維的正確性、合理性上,很多方面內容的書籍,只看上一、兩遍都不行,都需要反反覆覆去閱讀、去思考、去研究。不然,一個很多人認為、過去歷史上曾被打為“迷信”的思想、文化、知識體系,不加思索、不加懷疑地全盤吸收,或是人云亦云、不能辯別、不知對錯,怎麼能行呢?一個現在的人、當今科技主導的世界,絕不可當“迷信頭”、”神經病”或“傻瓜蛋”。由是,無數次閱讀《易經》類書籍,並將之與現今科學、科技的一切,進行理性的對照,就成了我閱讀古籍傳統文化類書籍的一種通用方法。以至對之於《道德經》和佛教經典,在閱讀上,也大都用鑽進去、出得來、兩對照,玩“穿越”跨時空的閱讀思維方法,咱不能照搬照搬,不可陷於神、佛、仙、聖,咱只能是實實在在,生活於當今社會大時代背景下的普通一員。(就此吧?!打著。耽誤您的大量的時間了!)
-
6 # 予遺
酒越醇越香書越看越有味道。很多好書第一遍只能看到最稚嫩的一面,第二遍第三遍就會發現作者筆下那可深沉的心,那最接近思想的靈魂。比如我第一次看《紅樓》的時候,只是把它當成飯後的甜點或者是中午解乏的茗茶,從來沒有深刻的注意過它,看完就放到一邊。然後很偶然的一次我看到書架上那陰暗的一角中的《紅樓》,我又看了一遍,我才發現那本書的內涵,那個如歌如畫的時代,那個黑暗可怖的時代。
-
7 # 天邊的一團雲
佛經。索達吉堪布《入行論智慧品》,南懷瑾《金剛經說什麼》、《楞嚴大義今釋》等精讀都在三遍以上。
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有道理的。真正的經典,值得讀百遍。真的讀到一百遍時,理解的深刻程度就不同。
以前認識個網友,讀《楞嚴經》是真的破百遍的,打坐禪定功夫也好。
-
8 # 王樂希
《聖經》它是上帝的慈愛之言,打開了天地萬物的奧密,也有我們想知道的一切問題的答案,是一本有生命的書。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願上帝祝福您,賜您渴慕的心,帶著敬虔和信心,渴慕聖經,聆聽慈愛之言。阿們!
-
9 # 手機使用者65289553092
十五年前,灕江出版社出版的羅伯特.陸德倫的“71號街幽靈”連續看了三遍,第一遍看了以後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是前兩次看過以後,隔了半個月又炒冷飯,看了一遍。
-
10 # 秋夜聽曲286642007
分享一下,《紅樓夢》讀了五遍,《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紅旗譜》,《林海雪原》,《說岳全傳》,各兩遍。個別章節超兩遍
回覆列表
題主,你好,我是年均讀書過百,累積讀書上千本的而立之子,對於你提到的“是否有把一本書認真看兩遍以上的經歷以及是什麼樣的書”,我個人感覺還是有點發言權的,希望我下面的回答能夠讓你滿意。
首先把一本書認真的讀兩遍以上,我覺得是對好書的一種尊重。
對於讀書,我一般情況下先瀏覽讀一遍,像網路小說、流行雜誌、故事書、心靈雞湯等消遣類讀物,讀一遍知道個梗概,可以用來打發時間,他們的使命就完成。
然後對於有用的書籍,不管是提升個人專業技能的應用類書籍還是提升個人修養的文史哲類書籍,我覺得都應該要多讀幾遍,而不是兩遍以上就滿足了。
應用類書籍專業性比較強,讀第一遍先瀏覽瞭解這本書所講的知識點是否過時、或者對於目前解決問題有幫助,是否要讀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這就需要你的專業能力進行判斷。
以我個人舉例,我是個平面設計師,像軟體操作方面的書籍,我現在幾乎都不怎麼讀了,因為我已經掌握的功能可以充分滿足我日常工作的需要。但是我買回來的版式設計、色彩搭配等方面的書籍,我有空就會拿起來讀一些,因為什麼,因為這些領域是沒有止境的,每一次看,我都會有新的收穫,我會學到其他優秀設計師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我在工作中的創造力。
應用類書籍是否要看很多遍,關鍵在於你是否掌握了書裡面的知識,如果掌握了,而且經常在運用,這些書就沒必要再看,而那些能夠激發你思維,讓你接觸到行業新知識的書,尤其是行業發展趨勢類的,讀多少遍,我覺得都不為過。
文史哲類讀物這一類的書籍,因為是很多年流傳下來的思想精華,濃郁到每一次去讀,都會有新的收穫,不同的年齡段去讀,也會有不同的感悟,這樣的書我建議多讀,讀完後,隔段時間或隔幾年再讀。
譬如《道德經》,它談天地法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談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它談處世原則: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大至天地,小至塵泥,到修身、養生、處世、治國,永珍森羅,盡收眼底。這樣的書讀個三五遍,誰又能說,我已經完全理解了,我不需要再讀了。
還有《傳習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就這一句“知行合一”,我覺得都可以讓人咀嚼一生。
綜上,我讀過兩遍以上的書有很多,概括來講,一是能夠提升我工作能力的行業專業書籍;二就是能夠讓我對生活和世界有更深刻認知的文史哲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