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尉霖

    雍正的死因眾說紛紜,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

       據《清世宗實錄》和《張廷玉年譜》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違和,仍照常聽政,並召見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藥無效,龍馭上賓。”前後三天,可以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書不載原因。於是,胤禛死因之謎,朝野眾說紛紜。  

    1、一說,胤禛是被呂四娘謀刺死的。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也有說是呂留良的孫女。當年,呂留良因文字獄被死後戮屍,呂氏一門,或被處死,或被遣戍。但呂四娘攜母及一僕逃出,隱姓埋名,潛藏民間。呂四娘拜師習武,勤學苦練,尤長劍術,技藝高超。後來,呂四娘喬裝改扮,混入深宮,一日,乘機砍掉雍正腦袋。或說,呂四孃的師傅,原是雍正的劍客,後離去,培養了女徒呂四娘。這個民間傳說,流傳200多年。到1981年,曾發掘雍正泰陵地宮,未開啟,即作罷。但民間傳言雍正棺材已經開啟,雍正的遺體有屍身而無屍首,想以此證明胤禛之頭是被呂四娘砍掉的。這些傳說,都是無中生有,純屬野史逸聞。學者認為,呂留良之案,呂氏一門,男女老幼,俱已嚴禁,不能逃逸。就連呂留良父子墳墓,都加以監視,呂女不可能逃脫。所以,呂四娘行刺雍正說,實屬子虛烏有,絕不可信。

       2、二說,胤禛是被宮女縊死的。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傳說雍正九年(1731年),宮女夥同太監吳首義、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繩縊殺,氣將絕,被救活。這個逸聞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實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宮女楊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繩縊帝項,誤為死結,得不絕”。同夥張宮女害怕,跑去報告方皇后。皇后趕到,解帛繩,帝氣絕,命召太醫許紳急救。《明史?許紳傳》記載:“紳急調峻藥下之,辰時下藥,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事後將楊金英等磔(zhé)死。顯然,雍正帝與嘉靖帝的廟號都是“世宗”,這個清世宗雍正被宮女縊殺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宮女勒縊故事的翻版。所以,宮女縊勒雍正說,實屬移花接木,張冠李戴。  

    3、三說,胤禛是服丹藥中毒而死的。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橋年),得了一場大病。大臣說“皇上下頦偶有些微疙瘩”,是什麼病,說不清楚。胤禛曾向心腹密臣發出諭旨,要他們推薦好醫生、道士:“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後來李衛密薦道士賈士芳,到北京為胤禛看病。後將賈道士處死。胤禛對道士、丹藥感興趣,特為紫陽道人重建道院。胤禛還曾延請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到圓明園煉丹,以求吞服靈丹妙藥,長生不老。  

    4、四說,胤禛是患中風而死的。這個重要論斷,需要史料證明。  

  • 2 # 老孔談歷史

    在公元1735年,宮廷突然傳來訊息,皇帝死了。奇怪的是雍正皇帝當年很年輕,怎麼可能才當了13年的皇帝就死掉了呢?

    有的人說,皇帝是被一個宮女勒死的,有的人說,雍正皇帝是被呂四娘刺死的,聽說雍正皇帝殺了他一家三代之後,他就要立下誓言去報仇,學了一身好的功夫之後就進入了皇宮。還有的人說皇帝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的事情,實在是太辛苦了,他是被累死的。

    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是最勤奮的皇帝,所以這種說法是最為靠譜的。還有人說皇帝想多做幾年皇帝,所以他吃了仙丹中毒才死掉。

    這種說法還有一種依據是,乾隆皇帝一登基,就把那些道士弄出去,當然這些都只是傳聞,雍正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目前得到的訊息,只是史官記錄的突然暴死。

  • 3 # 破乞

    雍正死後第二天,乾隆所下的一道諭旨。

    諭旨全文如下:

    上諭: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有修煉爐火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如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與和親王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令莽鵠立傳旨宣諭。伊等平時不安分,狂妄乖張,惑世欺民,有幹法紀,久為皇考之所洞鑑。茲從寬驅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斷無不敗露之理,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欽此。

    大意是:我爸爸日理萬機,閒暇之時,聽說江湖上有煉丹之說,於是把張太虛、王定乾這些道士招來,安置在圓明園。其實,我爸爸內心根本不信這些煉丹者的話,他只是想要看看他們怎麼鬧騰,將之作為一種消遣,從來不曾信過他們說的任何一句話,也不曾吃過他們煉出來的任何一粒丹藥。這一點,我爸爸生前多次對我談起過。現在,我把張太虛、王定乾這些人從圓明園驅趕出去,勒令他們各回原籍。這些傢伙平日就不安分,到處騙人,違法亂紀,我爸爸早有洞察。如今只被驅逐,已是我皇家對他們的莫大恩德。假如這幾個傢伙因為在內廷待過幾年,出去後膽敢捏造關於我爸爸的言行,哪怕只有一句話一個字,也決不輕饒,立即正法。

    圖:《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 第2冊》所收錄的乾隆驅逐張太虛等道士諭旨

    這是一道欲蓋彌彰的諭旨。

    雍正系突然死亡,乾隆及朝中王公大臣皆措手不及,此節可由張廷玉《自定年譜》獲證。在這種措手不及、萬事待辦的狀況下,乾隆於雍正死亡的次日,竟然會騰出手來優先處理安置在圓明園內的兩個煉丹道士,自是顯示這兩個煉丹道士與雍正之死的關係非比尋常。

    諭旨如此這般強調雍正從不相信煉丹之說、從不吃道士們煉出來的丹藥,而且生前就已洞悉這些道士的種種騙人伎倆,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但乾隆不得不這樣處理。

    因為其父熱衷煉丹、常年吞吃丹藥,是清帝國官僚集團眾所周知之事。他必須用這樣一道諭旨,來為雍正之死的輿論定下基調——那些關於雍正不信煉丹、不吃丹藥的結論,那些膽敢捏造一字一句決不輕饒的威脅,既是說給張太虛、王定乾這些道士聽的,也是說給清帝國所有大小臣民聽的。

    也正因為需要如此處理,張太虛與王定乾這些道士,才得以逃過一劫,保住了性命——乾隆不殺圓明園的道士,很顯然是希望以此舉來“證明”雍正並非死於丹藥中毒。

    圖:雍正道裝行樂圖

    其實,早在皇子時代,雍正即已與道士往來密切,認為道士可以幫助自己算出天命。登基之後,對道士的禮遇更甚,曾撥款一萬餘兩修築龍虎山道觀,併為之置辦香火田三千餘畝。

    雍正服用丹藥之事,至晚始於雍正四年。這一年,史料記載他經常服用一種由道士煉製的叫做“既濟丹”的藥丸。

    “既濟丹”是一種號稱能夠補益元氣、壯陽固本的藥。據南宋醫術《衛生家寶方》的記載,這種藥專治“白濁遺精,虛敗腎氣,虛不攝精”,其成分中包含有毒的硃砂等物。

    雍正曾將此藥賜了一瓶給親信鄂爾泰,鄂爾泰稱自己特別擇吉日服用了這種藥丸,“大有功效”,雍正在批覆中寫道:“此方實佳,……仍與秋石兼用作引,不尤當乎?”由該批覆來看,單憑“既濟丹”,似乎還不足以滿足胤禛的需求,他在服用“既濟丹”時,還服用了另一種用人尿煉製出來的春藥“秋石”——雍正既然建議鄂爾泰服用“既濟丹”時用“秋石”做藥引,自然是他自己也正在這樣做。

    圖:雍正圓明園深柳讀書堂所掛“十二美人圖”之“消夏賞蝶”

    除了鄂爾泰,年羹堯、張廷玉、田文鏡、嶽鍾琪等親信,都曾得到過雍正賞賜的“既濟丹”。雍正自己更是無日不服此藥。

    雍正十年十月,田文鏡上折感謝皇帝賜予“既濟丹”,皇帝在硃批中寫道:“既濟丹,朕現今日服無間”——我現在天天吃。雍正十一年七月,他又在田文鏡奏摺上硃批寫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朕知之最確”——放心吃吧,這是有益無害的好藥,朕天天吃,最瞭解。

    雍正還對田文鏡說:“朕知道你年已七十,仍希望你多生兒子唷。

    圖:雍正“十二美人圖”之“持表對菊”

    雍正長期服用“既濟丹”與“秋石”,既有色慾方面的因素,也與他統治清帝國的手段有密切關係——與其父康熙、其子乾隆不同,雍正畢生信奉“密摺治國”。

    清代的“密摺制度”始於康熙時代,但康熙朝有資格向皇帝密奏者不過百餘人。雍正登基後,將“密摺制度”上升為維繫統治的核心手段,獲准參與密奏活動的官員,多達1100多名,密摺彙報的內容不限於本職本地,不需要真憑實據,可隨時風聞入告。

    簡單說來,雍正的“密摺治國”,就是將清帝國中上層的核心官僚,全部納入到一張巨大的間諜網之中。這張網輻射全國,間諜們彼此隔絕,只許與皇帝單線直接聯絡。任何情報,無論是身邊的,還是別省的,無論有沒有確鑿證據,都可以直接報告皇帝,由皇帝甄別。除皇帝之外,全國所有中高層官僚,都被這張巨大的間諜網籠罩在內。所有人都處於他人的監控之下,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身邊有皇帝的間諜,所有人都不被允許知曉誰是自己身邊的那個間諜。

    比如,雍正曾透過密摺,命廣東布政使王士俊監視廣東巡撫傅泰,又讓傅泰監視王士俊;命兩廣總督郝玉麟監視王士俊,又命王士俊監視郝玉麟;命傅泰、兩廣總督孔毓珣(與郝玉麟存在時間差)、廣州將軍石禮哈等三人,同時監視廣州提督王紹緒,三名監視者互不知曉對方的秘密任務……雍正認為,透過這種手段,自己安坐紫禁城,就可以將千里之外的廣東官場的種種動態,全部掌控在手。

    這種手段,是否真的能夠讓雍正有效掌控官僚集團的動態,姑且不論。明確可以知曉的是,為了維繫“密摺制度”的正常運轉,雍正需要承擔巨大的工作量,史書中說他極為勤政,每日裡批閱如山的奏本,睡眠極少,並非虛言——以一人之力單線聯絡數百上千名間諜,閱讀、比對、甄別他們送來的報告,進而判斷報告內容的真偽,其勞累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雍正需要號稱能夠補益元氣、壯陽固本“既濟丹”。

    圖:雍正御批,大罵江南總督範時繹送來垃圾奏摺,增加自己的工作負擔,真是“豈有此理!

    然而,長期吃這種有毒的丹藥,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雍正七年,皇帝終於開始感覺到身體嚴重不適。他指示陝西總督嶽鍾琪,去終南山秘密尋訪一位外號“鹿皮仙”(又名“狗皮仙”)的修道之人,嶽回覆稱此人是個瘋子,並無道行。同年,怡親王允祥向雍正推薦了白雲觀的道士賈士芳,說他“精通醫術”,但雍正召見之後不滿意,沒有留用。

    雍正尋訪道士的核心目的,是想要獲得“養生之術”,來解決自己身體上的病痛——他從不認為問題出在“既濟丹”上。

    圖:雍正道裝雙圓一氣影象軸,內中有一裝有仙丹的葫蘆

    雍正八年,皇帝生了一場大病,險些喪命。驚悸之下,他指示四川巡撫憲德,去秘密尋找一個叫做“龔倫”的人物,尋到之後必須切實禮遇,從速送來京城,不可使他人知曉。因為雍正聽說這個龔倫年已九十,但“善養生,強健如少壯,86歲猶有妾生子,精於黃術”,在民間有“龔仙人”之稱。讓他失望的是,四川巡撫回覆稱龔倫已經死了。不死心的雍正,又在密摺中下達指示,要四川巡撫去“婉轉開示”龔倫的兒子,也許他兒子懂得龔倫的養身秘術。龔倫的兒子倒也不傻,一口咬定自己不懂什麼秘術。

    大約同期,雍正還給河東總督田文鏡、浙江總督李衛、雲貴總督鄂爾泰、署川陝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下達密旨,要他們留心訪問“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可以是道士,也可以是俗家,只要聽說有這種人,就好好禮遇開導,將之送到京城來,“朕有用處”,即便送錯了,送來的人並無真實本領,“朕亦不怪也”。

    簡而言之,為了找到能夠解決自己的身體病痛、並傳授“養生之術”的高人,雍正進行了一場秘密的全國大撒網。

    撒網的結果,是道士賈士芳再次被推薦給了雍正。

    雍正八年七月,倒黴的賈士芳第二次進宮,對皇帝施以“按摩之術”與“密咒之法”。

    或許是按摩舒緩了疼痛,也可能是符咒產生了某種安慰劑效應,抑或二者兼而有之,雍正在給親信李衛的密摺裡說自己“已全愈矣”——我已經全好了,“皆得卿所薦賈文儒之力之所致”——全是你推薦的賈士芳的功勞。

    但是,舒緩疼痛也罷,安慰劑效應也好,並不等同於真的有治療效果。雍正很快就發現了疼痛與不適猶在。他啟動了自己無與倫比的疑心病,認定是賈士芳在其中搗鬼,對自己施以“養病自重”之術:

    “一月以來,朕躬雖已大愈,然起居寢食之間,伊欲令安則安,伊欲令不安則果覺不適。”

    賈士芳的人生大起大落。進宮第一個月大獲聖寵,第二月則被砍掉了腦袋。

    圖:《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 第2冊》收錄的雍正處置賈士芳親屬的諭旨

    雍正八年九月,賈士芳被殺,皇帝的身體卻並未好轉——因為他仍在堅持每天吃“既濟丸”之類的東西。

    進入十月份,皇帝開始認定問題出在“餘邪纏擾”,即賈士芳的邪術仍在起作用。他轉向求助於江西龍虎山出身的道士婁近垣,開始在皇宮之中大造“鬥壇”。據統計,自雍正八年十月中旬,至雍正九年四月,宮內宮外共計建造了七座大型“鬥壇”。

    “鬥壇”供奉的“鬥母”,是道教中的一位女神。其特徵是坐著“祥雲七豬輦”——有祥雲繚繞的七頭豬拉的車。該神負責人的魂魄與七竅,主掌著治病的神藥。

    圖:以七豬祥雲為座駕的鬥母像

    婁近垣用拜斗母和喝符水給雍正治病,似乎也起到了某種安慰劑作用。按雍正自己的說法,在婁近垣的幫助下,賈士芳的邪術已“煥然冰釋”。

    圖:清人焦秉貞所繪婁近垣為雍正禮斗祛病圖(部分)

    這種“煥然冰釋”的假象,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到了雍正十年年中,皇帝發現的自己身體依舊沒有好轉,他不再相信鬥母,下令拆除了各處鬥壇。

    因丹藥而中毒的雍正,決定用丹藥來治療自己。

    事實上,在尋求賈士芳、婁近垣這些人的幫助的同時,雍正從未停止過煉丹,圓明園是他煉丹的核心場所。比如,雍正八年六月,作為煉丹的準備工作,他下旨使用礦砂在圓明園鑄造了一個用於“蒸地黃”的鉛球罐;十月份,在太醫院院使劉勝芳的指導下,圓明園開始燒炭化銀,正式煉丹——可以想見,長期用鉛球罐子蒸地黃,再將地黃煉進丹裡給雍正吃,時間久了必然是要鉛中毒的。

    對婁近垣的“鬥母”喪失信心之後,雍正在煉丹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雍正十一年正月初三,他下旨在自己睡覺的寢宮養心殿內,安置起八卦爐一座,並命人弄來鉛條五根。同期,在張太虛、王定乾等道士的主持下,圓明園深柳讀書堂的煉丹爐也熊熊地燒了起來——從雍正十一年八月到十二月,四個月的時間裡,深柳讀書堂的煉丹爐消耗掉了4萬斤煤、1千斤炭、90斤紅銅、62根鐵條,100斤硫磺,330兩白銀。

    除了深柳讀書堂,圓明園頭所、二所、四所、六所、紫碧山房、接秀山房、秀清村等地,也都架起了煉丹爐。

    圓明園裡煉出來的丹藥,雍正不但自己吃,還時常賜給大臣將領。比如,雍正十二年三月,他命人從圓明園拿了“丹藥四匣”,分別賜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將穆登、提督樊廷,諭旨內稱“此藥不拘時服,唾津送下,諸物不忌”。當時,查郎阿等人尚在西部前線,大約是雍正吃了新煉出來的丹藥,有龍精虎猛之感,所以想著給這幾位前線主將送去,希望他們吃了之後也龍精虎猛,有助於前線戰事。

    查郎阿等人收到丹藥之後,上奏謝恩,稱得了皇帝的寶丹之後,“精神充足,頸骨堅強,不知鞍馬之勞”。至於他們有沒有將丹藥真的吃掉,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知道的是,雖然自唐宋而下,知識界對煉丹一事有相當多的批判,但自始至終,雍正朝沒有任何一位大臣,敢於勸諫皇帝不要繼續服食丹藥;相反,當收到雍正賜下的丹藥時,他們無一不在高呼“聖恩優渥”。

    雍正十三年八月初九,二百斤黑鉛被運進了圓明園。

    十二天之後,雍正在圓明園內暴斃身亡。

    他終於成功地將自己毒死了。

  • 4 # 歐洲軍武通訊

    但是民間傳說雍正是遇刺身亡。據《滿清外史》等記載有三種說法:

    (1)呂留良的後代孫女呂四娘刺殺了雍正。在雍正六年,發生了文字獄,而呂留良也被牽連其中。雍正十年,呂留良等人被雍正處死。呂留良的親人也未能倖免,呂留良的孫輩被髮配到了邊疆為奴。據說呂四娘以宮女的身份混入了宮中,並侍奉雍正,等待時機行刺雍正。

    (2)呂四娘在呂留良被處死後,逃出了京城,不知在什麼地方練就了一身功夫,趁機潛入宮內,趁機刺殺了雍正。

    (3)除呂四娘外,還有一位名叫魚孃的女子也參與了行刺雍正。

    但是也有人對這些傳聞提出了懷疑。他們這種行刺行為純屬謠言:

    (1)文字獄呂留良被處死後,全家人被全部處死,並無一人漏網。

    (2)呂四娘根本沒有進入宮中。儘管罪犯家屬在15歲以下的女子,必須入宮為奴,在文字獄中受牽連的嚴鴻逵、黃補等他們的妻妾子女全部被服侍於功臣家,但是呂留良的後代全部被髮配到了寧古塔成為了奴隸,所以呂四娘根本不可能混入宮中。

    另外幾種雍正死亡的猜測:

    (1)雍正的大部分時間都坐在在圓明園的離宮中。並且在雍正二年,在圓明園裡設了護軍營,呂四娘即使能飛簷走壁,她也躲不過晝夜巡邏士兵的眼睛,並且圓明園裡面戒備森嚴。所以,雍正遇刺身亡的說法存在一定的質疑。

    (2)也有人認為雍正既不是遇刺身亡,也不是壽終正寢,而是服下了丹藥中毒而死。這只不過是推測。雍正生前,為了長生不老,於是在宮中蓄養了一些異能之士。但是在他死後第的三天,乾隆忽下令將這些騙人的道士驅逐出宮。

    將這些道士緊急剛出宮,這說明乾隆在為其父親掩飾什麼,否則乾隆又怎會突然將這些道士趕出宮。

    驅逐道士之後,乾隆下令宮中的太監、宮女等人不得將宮中之事傳於民間,他害怕皇太后聽到這件事之後會得病,如果有人將宮中之事傳到民間,就會被處死。但是這件事兒也有疑問,“中毒身亡”論者認為此事必與世宗橫死有關,否則為何皇太后所見外間閒話會得病。

    雍正帝的真正死因,被各種說法蒙上了層層的神秘面紗,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讓人難以看清其中的真相。

  • 5 # 一鑑觀

    世人總是對未知的事情感興趣!

    關於雍正的死法,怎麼死的?是不是被呂四娘所殺?等等問題,在問答司空見慣,太多了。相信回答者也是對這個問題也已經免疫了。

    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類似的這個問題呢?

    因為雍正繼位本來就有神秘色彩,加上力排眾議重選陵址,加上呂四娘殺頭之說,導致世人對雍正極度的感興趣。

    但是不管真相如何,雍正都已經安靜的躺在泰陵地宮裡了,不出意外的話,永遠也見不到天日了。

    為何對雍正如此有興趣?

    除了前邊說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雍正能夠博得人們的眼球。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做蹭熱點,關注熱點新聞。

    雍正就是一個熱點,就是一個新聞。

    九子奪嫡事件,原先並不是十分領先,最後卻成功登上皇位。後人也杜撰了很多雍正修改詔書的說法。個人認為,這說法不成立。

    一個人越有新聞,人們就越關注,雍正就是一個這樣的人,自帶流量。

    雍正果然是個自帶流量的明星,讓人想忘記都難。

    很快就有了一系列的新政,有人歡喜有人愁。加上重選陵址事件,再加上更具色彩的呂四娘刺殺之說,一下子讓雍正拔得清朝帝王頭籌,備受世人關注。

    所以,很多人關心雍正,他的事件也受世人關注。

    個人更相信雍正是勞累過度加上服食丹藥過度中毒而亡。

  • 6 # 老王司樹

    清雍正皇帝,是清朝統一中原之後的第三個皇帝,公元1735年農曆8月22日凌晨,突然暴死於北京郊區圓明園離宮中。

    關於他的死因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各家觀點不外乎有三種解釋。一,正常死亡,官方記載雍正是因病忽然發作而亡。據《上諭內閣》等宮書記載,雍正自1729年大病之後,身體一直欠佳,到1735年病情更加加重,並於21日晚召朝中大臣“面逾遺詔大意“ ,到凌晨駕崩。

    二,被刺身亡。民間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被清初著名思想家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刺殺,因曾靜一案的牽連,呂留良被雍正下令鞭屍,呂氏一族也慘遭滅門。僥倖逃過此難的四娘拜師學藝,練就一身好功夫,潛入宮內用飛劍砍去雍正腦袋。但是雍正遇刺身亡的說法受到一定的質疑。

    三,雍正是服丹藥中毒而亡,從宮中檔案等資料可以發現,雍正生前崇佛通道迷信鬼神,有服用和賞賜大臣金丹的記載,為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雍正命道士為他制丹藥療疾,最終毒發身亡。

    雍正的一生伴隨著許多謎團,從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總讓人琢磨不透。種種流言讓雍正死因蒙上了層層神秘面紗,撲朔迷離,難辨真假。這種神秘性和不確定性,讓歷史顯得更加引人入勝。

  • 7 # 宋安之

    清世宗雍正帝死的有些突然,但不能稱之為離奇暴斃。

    諸如野史記載呂四娘刺殺雍正帝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是脫離現實的。

    整體來說,雍正雖然死的有些突然,但也屬於是壽終正寢吧。

    雍正這個人身體不太好,其實早在雍正八年就病重過一次,差點龍馭上賓。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是每天要處理政務,沒日沒夜的太累了。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關於清世宗(雍正帝)的死因,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離奇的莫過於呂四娘行刺說了,且不說清世宗這個人一直都不好女色,女人對她而言只是工作之餘的生活調劑而已,呂四孃的身份首先就註定了她根本不可能接近清世宗!

    清朝的宮女和妃嬪只有兩個來源:一、戶部組織的八旗選秀。二、內務府組織的包衣選秀。八旗秀女來自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一旦被選中,要麼做皇帝的女人,要麼由皇帝指婚、做宗室王公的女人,而且都是有正式名分的。內務府秀女(後期亦稱使女)來自上三旗各包衣牛錄,即所謂內務府包衣三旗,一旦被選中,只能老老實實入宮當宮女、伺候人,管你是總督家的小姐還是將軍家的千金都必須無條件服從,這是包衣對皇家應盡的義務!當然,內務府秀女充當宮女之後也同樣可以被皇帝看中、成為皇帝的女人。但是,起點一般相對八旗秀女低一些,大多以常在、答應起步。直接冊封為嬪者也不乏其例,如清世宗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清仁宗(嘉慶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都是直接由宮女冊封為嬪。

    呂四娘是典型的“漢女”,既不在八旗滿洲、蒙古、漢軍,也不是上三旗包衣!因此,她連合法進宮的機會都沒有。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一路殺進圓明園,且不說圓明園那麼大,呂四娘根本無法得知清世宗落腳何處。即便知道,單槍匹馬闖入禁宮內苑、還能殺了清世宗,簡直當侍衛都是酒囊飯袋了……因此,呂四娘行刺說根本站不住腳,純屬好事者的一廂情願罷了。那麼,清世宗是壽終正寢嗎?顯然不是!

    清世宗離奇辭世

    史載,雍正十三年八月十八日,清世宗召集大臣商討剿滅苗患問題,二十日召見了寧古塔將軍推薦升職的幾位官員。直到二十一日,清世宗仍然在正常辦公。可僅僅一天之後,清世宗便一病不起了,到當日傍晚,當朝重臣全部被召往清世宗寢宮,清世宗已經奄奄一息、準備交代身後事了!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清世宗駕崩於圓明園,享年五十七歲。正是因為從發病到去世僅僅一天多的時間,清世宗的死也給後人留下了大大的問號。

    清世宗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清高宗(乾隆帝)弒父篡位說

    清世宗到底是怎麼死的?前面已經說過了,呂四娘行刺說根本站不住腳。可短短一兩天時間便一命嗚呼,顯然清世宗並不是壽終正寢。本著誰受益誰即主謀的邏輯,繼承皇位的清高宗是第一嫌疑人,可恰恰清高宗最沒有理由弒父篡位!眾所周知,清世宗子嗣本就稀少,加之夭折、早殤者和“莫名其妙”暴斃的弘時,到雍正十三年時,清世宗除了清高宗之外就只剩弘晝和弘曕兩個兒子在世了。弘曕才兩歲,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弘晝是出了名的明哲保身,根本不可能威脅到清高宗。從清高宗即位之後對弘晝的態度也能看得出,弘晝從來就不是他的競爭對手!換言之,清高宗在雍正十三年已經沒有任何夠得成威脅的競爭對手了,而且早在雍正元年他就已經被密立為了皇太子,根本沒有弒父篡位的必要!

    心腦血管疾病突發說

    這是可能性相對比較大的一種說法,清朝皇帝的飲食習慣相當不健康,根據清宮檔案記載,清朝皇帝的飲食以大葷為主,據說清高宗甚至一年吃過兩百多頓涮肉!這樣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加之清世宗高強度的工作(清世宗是清朝皇帝中最勤政的,沒有之一)和接近六旬的年紀,清世宗是理所當然的心腦血管疾病高發人群!再聯絡清太宗皇太極和清仁宗(嘉慶帝)等皇帝的死因,清世宗心腦血管疾病突發去世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在那個沒有現代急救醫學的時代,突發個心肌梗死、腦卒中之類丟掉性命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嗑藥身亡說

    除了前面提到的心腦血管疾病之外,清世宗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小愛好”,實際上這也是不少帝王都存在的“小愛好”,那就是煉丹、嗑藥!為了追求長生不老,歷朝歷代的皇帝有不少都沉迷於丹藥,號稱“明君典範”的清世宗也未能免俗。根據清宮檔案記載,清世宗居住在圓明園期間,圓明園用炭量大幅增加,而且還有成百斤黑鉛以及大量硃砂入賬的記錄。硃砂和黑鉛是中國古代煉丹的主要原材料,而且除了煉丹之外皇宮之中根本沒有這麼大的需求,需要上百斤黑鉛。硃砂但是需要,但硃批同樣用不了那麼多硃砂!因此,清世宗煉丹基本上沒有什麼疑問。

    同時,據史料記載,清世宗還曾經賜給寵臣田文鏡、李衛丹藥服食並像二人誇讚丹藥的療效。清世宗此舉也直接指向了嗑藥的行為,他如果沒有服食丹藥,怎麼知道療效?又怎麼會賜給田文鏡等人?再就是清世宗駕崩之後,檔案記載清高宗曾經大規模驅逐圓明園中的道士!道士幹什麼的?總不會是念經的吧?很顯然,就是幫清世宗煉丹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應證了清世宗死於嗑藥,否則清高宗為何在父親去世之後便立即驅逐圓明園中的道士?

    丹藥這個東西,自古以來就是有毒的,大多以硃砂(汞化合物)、黑鉛(鉛化合物)等為原材料,汞和鉛都是劇毒物質,短期服用含少量汞、鉛的丹藥或許因為其中的其他一些成分會起到某些所謂療效,但長期服用肯定是會致命的!清世宗長期嗑藥,汞、鉛的毒性長年累月積累,加之本身或許就存在心腦血管疾病,又長期高強度工作,清世宗不死才奇怪,不是嗎?

    綜上所述,清世宗的死並不是什麼呂四娘行刺、更不是清高宗弒父篡位!很可能就是因為長期服食含有汞、鉛等毒素的丹藥導致慢性中毒,加之本身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引發的隱匿性心腦血管疾病突發丟掉了性命!當然,長期高強度的工作可能也是一個原因,但這同樣可以歸結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總之,清世宗並不是離奇辭世,而是有其必然性的!

  • 9 # ww3721王建文

    雍正是歷史上最為勤奮的皇帝,每天工作十幾小時,公文批註有八九幹字,由於勞累過度,頭昏眼花,加上前不久中暑身虛,栽倒樓下地基漢白玉玉大理石上,七殼出血,一命鳥呼。可是看作是病死的。

    雍正是住在九州清宴,位於園明園後湖景區南島上,有前後三殿。依次低高為園明園殿,奉三無私殿,和九州清晏殿。前殿是放掛康熙御書《園明園》匾地方。中殿為祭祀前人殿。後殿才是皇帝的寢殿,叫九洲清晏。禺意國泰民安 ,九州清平,江山永固。

    他也住萬方安和,是東鄰杏花春館,西南湖外山高水長,都是漢白玉石建築基座,修建在水中,基座上建有群多東西南北屋室萬字相連,殿宇造型獨特,風景秀麗,四時皆宜。根據天令時節,擇優四時居住。雍正帝在辦事居住的西路十分巧妙有一個寶戲臺設計,唱戲者西北殿而演戲,皇帝則在正西殿內看戲。中間用水相隔,對岸建有十字大亭,有銅鳳凰為亭。亭周圍栽種了許多珍貴花卉樹種。

    雍正也在四宜書室居住。四宜書屋位於廓然大公東北,有安瀾園,採芳洲,無邊風月閣,涵秋堂,遠秀山房,煙月清真樓都是樓臺宇亭相連,高堂樓臺。是紅樓夢大觀園想象園的基礎,雍正在身心疲憊, 累勞不堪時,頭眼昏花血脂降低一下栽掉下來,七竅流血而死。

    歷史記載,張廷玉首先發現雍正七竅血流的令他驚孩欲絕。

    雍正之死不是中風而死,不是呂四娘刺殺而死,更不是丹藥中毒而死,這些就沒有七竅出血,也不會把人嚇得欲絕。只有突發性摔倒掉下高樓才會如此。

    就是頭昏眼花,象日本電影追捕臺詞所說,向前走,不要向兩邊看,您會溶化蘭天下。他看戲也太如神了,風月無邊閣上,摔下來掉到漢白玉大理石基座上 ,頭破血流一命烏呼。

    張延玉是擔任皇帝的秘書,對清廷密秘一清二楚,能夠在雍正朝,是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不久又加太保。任《聖祖實錄》付Quattroporte,纂修繕寫實錄,及起居注,深合上意。又任《明史》Quattroporte。為雍正做出許多軍國大事參與者,鴻典巨文,多出其手,是唯一在清朝漢人配享太廟的人對清廷政治制度改革,與軍機處設立及運作規則都有貢獻。辦事能力強,又是歷史事實記錄者記載。凡有詔則,命 廷玉入內,口授大意,或於御前前伏地以書,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數次。

    是三朝元老,在年羹堯用兵打仗時,遵奉密諭,籌劃經理,羽書四出,刻不容緩。有他一曰所辦,其他人十日所不能辦的能力。為人謹小慎微,謹遵黃庭堅名言,萬言萬當,不如一默。但還是日記中露出雍正七竅流血而死,可見,不是刺殺,丹藥毒死,更不是中風而死。雍正是在摔下制死。

    一七三五年八月廾一日還在正常工作,暴病突然,臨終命張廷玉與鄂爾泰併為顧命大臣,二十三死去。乾隆朝張廷玉更為所重。

    雍正摔下樓底石臺到死有二三天的時間,可見雍正之死,不是中毒,中毒,是幾小時或十幾天後,神志不明之死。只有摔死,還會交待後事。

    我們從乾隆的詩中,看到有

    昔我皇考,宅是廣居。旰食宵衣,左圖右書……。一念之間,敬肆攸殊,作狂作聖,糸彼斯須。……謂天可畏,屋漏與俱。謂民可畏,敢欺其愚?……一念之間,敬肆攸殊,作狂作聖,糸不彼斯。

    從謂天可畏,屋漏與俱。等詩語中我們似看到雍正從屋中摔下的,還有詩中有最後詩中,

    水榭山亭,天然畫圖,瞻彼茅簷,痌瘝切膚。慎終如始,前聖之漠,嗚呼小子,毋渝厥初。可見乾隆懷念父親時也是痛心的很不是父親摔死如何有此痌瘝切膚慎終如始。

    當然也從

    一念之間,敬肆攸殊,作狂作聖,系不彼斯。想象更象是跳樓自殺。摔得七竅流血而死,雍正的暴死,是本身各種因素,促使他自殺可以性最大些

  • 10 # 鄜延路節度使李

    雍正之死,根據《清世宗實錄》記載:

    “十三年八月二十ー日雍正在圓明園生病,然在此以前他照常辦公,如十八日,與辦理苗疆事務王大臣議事,命哈元生、張照一定清除苗患,否則唯他們是問。二十日,渝軍機大臣關於北路軍營駝馬事務,引見寧古塔將軍杜賚諮送補授協領、佐領人員。及至二十ー日也未休息,二十二日晚病劇,召見寶親王弘曆,和親王弘晝,莊親王允祿,禮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領侍衛內大臣、公、豐盛額,納親,內大臣、戶部侍郎海望,宣佈傳位弘曆,二十三日故世。”

    雍正之死,“實錄”只反映離世的迅速,而為他送終的張延玉則有感情地提供了一點新情況。張廷玉這麼寫道:

    “八月二十日,聖躬偶而違和,猶聽政如常,廷玉每日進見,未嘗有間。二十二日漏將二鼓,方就寢,忽聞宣詔甚急,疾起整衣,趨至圓明園,內侍三四輩待於園之西南門,引至寢宮,始知上疾大漸,驚駭欲絕,莊親王、果親王、大學士鄂爾泰、公豐盛額、納親、內大臣海望先後至,同至御榻前請安,出,候於階下。太醫進藥罔效,至ニ十三目子時,龍馭上賓矣。”

    他是說雍正二十日就有病了,然很平常,二十二日白天還見了皇帝,夜間再奉召入見,就“驚駭欲絕”了。除了驚訝病情急速變化之外,是否還有難言之隱?這是不能排除的。

    雍正暴卒,官書不載原因,自易引起人的疑竇,再加上關於他為人的傳說和評論,更易引人猜測,於是不得好死的種種說法便產生了。其中,被呂四娘刺殺的說法較為風行。傳說呂四娘是昌留良的女兒,或說是昌留良之子進士呂葆中的女兒,在呂留良案中,她攜母及一僕逃出,為替父祖報仇,習武,入宮殺掉了雍正。或雲她的師父是一僧人,原為雍正劍客,後不樂為其所用,離去,培養了這位女徒。

    據有人講,這種說法,“都是實錄”。這個傳說直到今日仍有市場,1981年曾發掘雍正地官,未開啟即作罷。可是社會上傳說棺材已經開啟,雍正有屍身而無頭,似以考古發掘證實雍正被呂四娘所刺。其實,這個說法並沒有道理。

    雍正處置呂家,戮屍、新首之外,呂留良孫輩發成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乾隆時,呂氏遺胤有開面鋪、藥鋪的,有行醫的,還有人成為捐納監生,被清政府發覺,改發配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後住齊齊哈爾,隸水師營。呂氏後商俱在,不過遭到嚴格管制,不能自由活動,當然不蓉祖上報仇。

    至於呂四娘主僕三人的逃出是不可能的,當時辦理此事的浙江總督李衛以善長緝捕盜賊而著稱,所以奉命兼管江蘇盜案,若呂留良後人果有逸出,他自有能力搜捕到案。再說他曾為呂家題過匾,呂案發生後雍正沒有責備他,他必心懷畏懼地下死勁處理有關人員,怎肯容主犯子孫兔脫!

    這種傳說,亦有它的洲源。另有一種傳說,謂雍正九年,官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伺雍正睡熟,以繩縊之,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藥而癒。這是子虛鳥有的事。明朝倒是發生過類似的事。明世宗在嘉靖二十ー年(1542年)被宮婢楊金英等縊而未死,用太醫許紳之藥而康復。雍正和嘉靖都廟號“世宗”,民間傳說,把明世宗事安到清世宗身上,也是難免的。雍正被昌四娘之刺說,可由此衍化而來。

    再說他的孫子嘉慶倒真被人謀刺過。嘉慶八年(1803年)聞二月二十日,嘉慶從圓明園返回大內,進神武門,至順貞門,突有旗人陳徳向他行刺,未及近前,已被拿獲。這個發生在宮禁的行刺案件,也可能成為後人附會刺客殺害雍正的張本。還有雍正遇刺於湖南盧氏婦人的說法。謂盧某謀逆被處死,其婦工劍術,為夫報仇,進入暢春園,刺殺雍正,然後自刎。這是小說家言。說湘人被害,大約是出過曾靜案的緣故。把圓明園誤為暢春園,可見傳聞的不確實了。

    另有雍正死於丹藥中毒的猜測,它得到金梁的重視:“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楊啟樵多方驗證此說,認為雍正是“服餌丹藥中毒而亡的”。

    這類官闈秘事,要確證論定,實在難得有過硬資料,不過可以從幾個方面下手分析。雍正早就對道家的藥石感到興趣,雍邸時作《燒丹》詩:

    “鉛砂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光芒衝鬥耀,靈異衛龍蟠。自覺仙胎熟,天符降紫鸞”。他推崇紫陽真人,為之重建道院,特別讚賞的是真人“發明金丹之要”。

    表明他對道家丹藥的強烈興趣。他平時愛吃丹藥既済丹,四年(1726年),賜鄂爾素服食,受賜者服用一個月後奏報“大有功效”,並雲“舊服藥方,有人參鹿茸,無金魚鰾,今仍以參湯送之,亦與方藥無礙。”雍正告訴他:“此方實佳,若於此藥相對,朕又添一重寬念矣。仍於秋石兼用作引,不尤當乎?”③要他將儒醫與道醫之藥並用不悖。雍正還把既濟丹賜給田文鏡,說自己正在服用它,沒有間斷。

    又說這種藥“性不涉寒熱溫涼,徵其效亦不在攻擊疾病,惟補益元氣,是乃專功”。原來他常服它,並非治療某種疾病,專用作彌補元氣。人們服丹藥,總有所顧忌,怕與身體不投,所以雍正要田文鏡放心:“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藥也。聯知之最確”。表明他研究丹藥藥性。

    雍正在宮中養著道士,原是為著治病,有的是用藥石,有的用其他手段,如賈士芳則是念咒,行按摩術。婁近垣,為雍正設禱祈除祟,此人“頗不喜言煉氣修真之法”,不是煉藥石的。他很得雍正的青睞,封為妙應真人。雍正密令督撫推薦懂醫藥的道家,就是要“修煉養生之人”。為雍正煉丹的是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他們“為煉火之說”,在圓明園內修煉。

    雍正和道士接近,極其希望道士給他治病、健身,對道家的丹藥持欣賞態度,這些情況說明他有可能食丹藥中毒而死。

    雍正死的第三天,新君乾隆下令驅逐道士張太虛,這是與正之死是否有關的耐人尋味的事情。乾隆上諭:

    “皇考萬幾餘暇,聞外間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與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與和親王面諭者屢矣。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 伊等平時不安本分,狂安乖張,惑世欺民,有幹法紀,久為皇考之所洞鑑,茲從寬驅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內延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感,斷無不敗露之理,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

    雍正死於倉皇,乾隆繼位,百務待理,竟把驅逐道士當作要務,實令人費解。如果純粹出於厭惡道士,本可從容解退,如若僅此之由必令臣下認為他即位首先挑剔乃父毛病,這對其統治不利,他不會這麼幹。然則或有大故,有可能是乃父食道士丹藥致死,給雍正造成不得善終的惡名,因恨而逐之。

    此種大恨本可致王定乾等於死命,但若熱喪期間殺人,倒使事態滋大,引人議論,反為不美,故逐出而嚴加管束。要想把這個問題的研究引向深入,需要弄清道家的長生不老術在歷史上的變化,何以到明清時期還有人相信?

    雍正的死因,有三種可能,一如官書所載,因病而亡,但它對暴死的異狀未作解釋,令人疑竇叢生。鄭天挺師認為雍正“是中風死去的”,可惜沒有說明,但是值得重視的說法。二為劍客所刺,此無稽之談,經不起辯駁。三是死於丹藥中毒,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然而究屬推論,未可成為定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溫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