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納蘭幽戎
-
2 # 一點點歷史
907年梁王朱溫稱帝,存在了近三百年盛極一時的大唐成為歷史,朱溫也完成了從“反賊”到皇帝的傳奇式轉變,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朱溫,我覺得“亂世梟雄”非常合適。
朱溫安徽宿州人,家中排行老三,《舊五代史》中記錄朱溫“帝既壯, 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一副小混混的形象,朱溫的第一份職業也正好符合他的性格,黃巢起義爆發後,朱溫和二哥朱存投身農民軍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反賊”。
在戰鬥中朱存戰死,朱溫則憑藉戰功逐步高升成為黃巢帳下一員猛將,等到黃巢入主關中攻克長安稱帝之時,朱溫已經是黃巢帳下獨當一面的大將。
882年朱溫大軍在陝西同州被圍,他多次向黃巢發出救援但是都被黃巢身邊的奸臣孟楷隱報,迫於無奈朱溫向唐軍投降,被唐僖宗封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並賜名“全忠”,此後朱溫調轉矛頭成為了黃巢軍的死敵,由反賊變成了唐朝的社稷之臣。
朱溫降唐後完成了身份的徹底轉變, 先是擔任宣武軍節度使,後來晉封為梁王,最後掌控朝政將皇帝玩弄於鼓掌間,907年朱溫以禪讓的方式取得了大唐天下,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大幕。
讀五代史給人的感覺就是黑暗,充滿著殺戮以及奇葩,比如甘願做兒皇帝的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比如死於伶人之手的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再比如睡遍文武百官妻子甚至連自己兒媳婦都不放過的朱溫。
在大多數時間我們將目光集中在朱溫的殘忍,荒淫無度,但是卻忽略了朱溫在軍事以及政治方面的才能,在稱帝后朱溫意識到只依靠武力很難實現長治久安,所以對內也實施了一些休養生息的措施,但是朱溫所處四戰之地,時間不允許他慢慢的搞經濟,朱溫可以砸碎舊體制卻沒有辦法建立新的制度。
912年,年過花甲的朱溫被親兒子朱友珪殺害,為他一生的殺戮以及荒淫無度畫上了一個句號。由於朱溫的種種作為再加上篡位的舉動,使得朱溫在歷史充滿了負面評價,亂世魔王,亂臣賊子就是他的代名詞,如果用宿命論來說,朱溫就是唐朝滅亡時必須出現的一個人,就是為了滅唐而生。
-
3 # 史無止境
按照華人的倫理,是“朋友妻,不可欺。朱溫就不管這一套,在他當軍閥的幾十年中,上起宮廷貴族婦女,中到許多同僚的屬,下至部下與平民的麥女,只要他見到了,發生了興趣,那就必遭凌辱,無法選。
他的老同事張全義原是唐朝的一個小官,因被縣令所辱,憤而隨黃巢起事。黃巢入長安張全義為吏部尚書,地位在朱溫之上。後來黃巢敗死,張全義依附朱溫,追隨朱溫長達30年。有一次,他迎接朱溫的車駕到他的奉節園中避暑,朱溫竟然帶領衛兵直闖他的內室,把他的妻女姦汙。張全義的兒子繼祚大怒,持刀要殺朱溫,被張全義死死拖住。朱溫多次遇險,都是他肆意淫亂所造成,直到最後,他還是死在這件事情上。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制度真是一種最荒唐的制度。在三百六十行之中,一個人要想去幹任何一種職業,總得具有一定的素質、一定的條件。只有做皇帝這一行,不需要任何素質、任何條件,大家都可以去搶。你可以不擇手段,採用最不光彩的辦法去搶,只要搶到了手,大家就會對你俯首稱臣,山呼萬歲!中國史書也很可笑:不管你是流氓盜匪,還是烏龜王八,只要你能爬上龍椅坐了幾天,史官就會尊稱你為帝”,為“上”。因此,像朱溫這樣禽獸不如的東西,我們也得承認他是“皇帝”,也得尊稱他為“梁太祖”,這不太荒唐了嗎!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
4 # 夏慈史
布衣梟雄的人生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1:初涉江湖
朱溫原來就是小小的一個放牛娃,但是這個放牛娃有大野心啊他卻偏偏看上了一戶財主家的女兒。朱溫要想娶財主的女兒就得有錢就得掙到錢啊才能取得美人歸啊,恰逢,朱溫的家鄉芒碭山(就是他放牛那個山)是黃巢、王仙芝這夥私鹽販子的走私通道(因此也結識了黃巢等人),後來,朱溫不當放牛娃之後,就幹起了私鹽販子,可是年輕人血氣方剛接觸了這群起義軍也想幹點大事兒啊,於是875年這個年輕人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這個時候放牛娃已經成了一方大將。
2:代唐建梁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放牛娃背叛了起義軍!人生從此進入開掛時期(背叛時期)!,他歸附唐朝後,帶兵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起義軍,唐僖宗賜名“全忠”,以此獎勵他他鎮壓義軍有功,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第二年拜汴州刺史成為一方封疆大吏,公元901年放牛娃揮軍關中掌握了中央政權,放牛娃武力威脅唐昭宗遷都洛陽,後來殺死皇帝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就是唐哀帝,907年,他透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建立後梁!
3:以子殺父朱溫病重時,打算把朱友文從東都召來洛陽,託付身後事,朱溫的親生兒子朱友珪的老婆也是“朝夕侍帝側,告訴了朱友珪,朱友珪叛亂殺死朱溫,一代布衣梟雄落的如此下場讓人唏噓。
歷史爭議老龍結語:朱溫這個人性格1:非常殘忍殘忍:誅殺宦官,;為了稱帝鋪平道路,將唐朝中央政府的官員,幾乎屠戮殆盡。
2:寡信義:唐哀帝禪讓後,還是其屠滅全族,先背叛起義軍,後又背叛唐朝建立後梁。
3:愛妻懼內:放牛娃娶了地主女兒張氏後(賢后元貞皇后張惠)不納妾很是聽話(耙耳朵)。
4:喜好人妻:張皇后死後朱溫沒有了約束,開始搜刮全國美女,尤其喜歡人妻,兒子在外打仗他就讓兒媳侍寢,留宿大臣家中居然把人家一家女兒(包括夫人,兒媳)全部找來侍寢!
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求關注。 -
5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朱溫,是一個禽獸不如的能人。
可以說,歷代開創基業的人物中,朱溫是一個最沒有道德,最沒有廉恥的禽獸之人。
朱溫的發家史,就是一部無恥、血腥、陰謀的歷史。而最後,朱溫也死在了自己的無恥、血腥和陰謀中!
追隨黃巢,屠戮中原朱溫,從小在鄉間以雄勇自負,在鄉里就是一霸。到了877年,黃巢經過他家鄉附近時,他和哥哥一起參加了黃巢起義軍,小魔王開始跟著當時的大魔王一起了殺戮之旅。
朱溫隨黃巢參與了廣州的屠殺後,又追隨黃巢一起北上。由於確實比較雄勇,因此,逐漸被黃巢委以重任。
黃巢對各地的屠殺,朱溫也是參與者隨後,在黃巢開始處於下風時候,又叛變黃巢,一轉口就認了之前的對手王重榮做爹。
恩將仇報,暗算李克用,挑起軍閥再亂投降唐朝後,唐朝非常高興,賜他”全忠“。
叛徒難容,黃巢抓住機會開始教訓朱溫,攻打朱溫的汴州。朱溫當時實力尚弱實在打不過,就請了當時最驍勇的鴉兒軍來幫忙。李克用也是實誠人,一出馬就幫朱溫大敗黃巢。
這一戰,依靠李克用的幫忙完成了使命,可朱溫卻大發橫財。葛從州、張歸霸、霍存等黃巢部將,全部投了他。這些人,後來一個比一個牛,這算是朱溫最初的核心團隊了。
可是,對於恩人李克用,朱溫卻因為李克用喝酒醉了說話難聽,就痛下殺手。半夜放火來燒李克用,幸虧,天不遂惡人,就在大火燃燒時,天降大雨,李克用趁亂逃走!
這一事故,和李克用翻臉,使得剛剛平息的軍閥之間,又開始拉幫結派,攪亂了天下!
殘暴的治軍法,製造了天下百分之八十的盜賊朱溫在有了自己的地盤和兵力後,為了擴充實力,四處抓壯丁。並且,制定了地獄般的軍法——跋隊斬。如果軍隊中的長官戰死,那麼,全軍全部斬首!
因此,朱溫軍一旦有長官戰死,士兵都開始逃命。於是,朱溫又開創了刺字法,給士兵臉上都刺字,這樣士兵們如果逃跑,就會被地方官吏抓起來。只要是抓回來的,自然全部殺掉!
因此,很多尋求活路計程車兵都紛紛上山為寇。
在朱溫稱帝后,廢除這個制度時,這些士兵開始紛紛回家。就這一下,天下盜賊少了十之七八!
一個治軍法,給社會製造了百分之八十的盜賊!
恩將仇報,討伐朱喧、朱瑾火燒上源驛之後,李克用剋制自己,沒有立刻與朱溫交兵。
於是,朱溫就開始和另外一個魔頭,秦宗權交兵。
在討伐秦宗權時,朱溫力量不足,因此,找了隔壁的朱家兄弟,朱喧、朱瑾兄弟幫忙。
在三朱合力下,討滅了秦宗全。
不要臉的朱溫,當然不會就此停下。他開始謀劃朱瑾、朱喧!
他故意派親信逃離自己的軍營,投奔朱喧。朱喧當然知道這些人回去是要被朱溫殺掉的,於是,都留了下來。
這樣,朱溫就找到了討伐朱喧的藉口:你居然勾引我計程車兵投奔你?
藉此,朱溫繼續開戰,討滅了朱喧,平定了徐州等地。
血腥的篡位歷代改朝換代,都難免會有些許血腥,這個無可厚非。可是,卻從來沒有朱溫這樣心狠手辣的。
煌煌長安,經過朱溫的破壞後,永遠退出了歷史中心屠殺官吏:他至少3次成規模的屠殺了唐朝的官員。最著名的一次,是白馬驛,他屠殺了唐朝高管數十人後,全部扔進黃河,還說:你們不是清流嗎?把你們投到黃河裡,看你們還怎麼清流?
屠殺宦官和皇帝玩伴:朱溫迎接天子後,把皇帝身邊的黃門侍郎等300多人,全部坑殺,全部換上了自己人。
殺帝誣後:隨後,又差人謀殺了皇帝。並尋機以通姦皇后的罪名,處死了殺皇帝的兇手——下得一手好棋!
徹底毀長安:朱溫在遷天子去河南時,徹底拆了長安城,連門梁、柱子都拆下來,順著黃河飄下!此後,長安再也沒有昔日輝煌了。
自作自受,死於淫亂朱溫連自己的兒媳婦都睡,實在亂倫不已!朱溫好色,好色得沒有任何倫理觀。大臣張全義的女人也睡。
也倒罷了,還睡自己的兒媳婦!更奇葩的是,朱溫的兒子們都以此為榮,爭相把自己的老婆送去孝敬老爹!
大約養子朱友文的妻子侍奉岳父侍奉得得體,朱友圭心裡不自安,就發起動亂,刺殺了朱溫。
無恥之徒,死於無恥之事,罪有應得。只是,天下百姓何苦,被這無恥之人,帶入了血雨腥風的五代十國。
-
6 # 非熱之點
我是縱觀史,且聽我說說這後人眼中禽獸不如的朱溫到底是因為啥使得他遺臭千年的呢?
其一:殘暴嗜殺
1.這朱溫雖名為全忠,又貴為後梁的開國皇帝,卻是一個不忠不孝,又缺少禮義廉恥的無恥之徒,而且他的開國立業全是屍骨堆砌而成。
此人從小沒父親,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為人成為鄉里的流氓地痞,而且為人奸詐殘忍,又極具野心
唐朝末年,朝政衰敗,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在黃巢農民起義之時,便是跟隨了黃巢,南征北戰,立下奇功,黃巢見其英勇善戰,便是重用了朱溫,隨著黃巢屠殺了廣州,殺人如麻。
2.殘暴治軍,建立了跋隊斬制度,那就是軍隊長官戰死,那麼其手下士兵皆要為長官陪葬,所以說這朱溫手上不知沾了多少自己士兵的血。
3.昭宣帝天佑二年春,朱全忠派人將昭宗九個兒子德王、棣王、虔王等至九曲池赴宴,諸王明知是“鴻門宴”,卻又不敢不從,最後就在他們酒酣耳熱之時,被全部縊殺,投屍池中
4.他還會常常去強迫十多萬的民夫,去牽著牛驢,搬運土石,堆砌土山。然後再將所有的人畜全部殺死,和那些土石混在一起,在城陷之後,再將城中的全部軍民全部殺死。
其二:不忠不義
1.這朱溫跟隨黃巢農民起義之初,起義軍勢如破竹,一路攻進唐都長安,黃巢進駐長安後,搖身一變成為同州防禦使,率兵進取河中,
奈何這朱溫幾次出擊都是無功而返,而起義軍也處於下風,於是權衡利弊,率部立馬投降了唐軍,這一因素也是導致了黃巢起義軍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
2.搖搖欲墜的唐朝放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唐僖宗賜朱溫“全忠”,封左金吾大將軍,此後便開始率兵學習鎮壓自己的老首領黃巢,在此期間朱溫也是大肆擴張自己的實力,成為東方最大的軍閥。
唐昭宗天覆年間,朱溫率領七萬大軍搶回被李茂貞挾持的唐昭宗,返回長安後便立即以唐昭宗的名義,誅殺當朝官員,而這唐昭宗為了討好朱溫封他為梁王。
他不滿足於此,挾持天子權傾朝野,而各地藩王紛紛聯合了起來,這朱溫即然一不做二不休,刺殺了唐昭宗,立輝王李祚為皇帝,是為昭宣帝。
而後不久朱溫加緊篡位,三月二十七日唐昭宣帝降御札禪位於梁王,四月十六日朱全忠改名朱晃,四月十八日正式登基,是為梁太祖。
兩度叛主,此為不忠不義
其三:荒淫無道
這朱溫要說優點還真有一點,此人在其妻張慧還在世時,那是一個好男人,好丈夫,好父親,可當張慧去世後,朱溫便是變得荒淫無道,睡自己大臣的妻妾不說,還睡自己的兒媳婦,而這些兒子還以此為榮。
所以此人一生算得上個梟雄,開國立業,可這人品卻是無法恭維
【縱觀史,知歷史】
-
7 # 歷史微點
朱溫,五代時期後梁太祖,開國皇帝。
朱溫出身名門,家人都是文人,朱溫卻從小喜歡習武,並且好吃懶做,很不受人待見。
青年時期,朱溫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並逐漸憑戰功成長為重要將領。
後來,又變身投降唐朝,封為宣武軍節度使,反手強力鎮壓起義軍。
朱溫勇於作戰,又有謀略,漸漸的從弱小變得強大了,先後掃滅了多路諸候,而自己己擁有了關中和關東的廣大地區,成為了最大的諸候,他挾制唐昭宗,進封梁王。
公元907年,廢掉唐哀帝,建立梁朝。史稱後梁。
建國後,也曾大力改革唐朝的積弊,勸利農桑,發展經濟。
另一方而,在生活中卻荒淫無度,做了許多令人不齒的事情。
公元912年,朱溫立養子為太子,被親兒子朱友珪殺死,終年61歲。
-
8 # 合歡蠲忿
他很有才能,很聰明,很有權術手腕,也很殘忍. 唐朝末年,掌權的宦官劉季述等人幽禁唐昭宗,歷數其罪過,將他鎖到屋裡,還熔鐵澆在鎖上,防止有人放他出來。飯食則從牆跟挖的小洞裡送進去。然後擁立太子李裕為帝。第二年,與朱溫關係頗好的宰相崔胤誅殺了宦官劉季述等人,用唐昭宗復位,改年號天覆,封朱溫為東平王。 崔胤想借朱溫之手誅滅專權誤國的宦官勢力,而韓全誨等宦官則依靠佔據鳳翔(今陝西鳳翔)的李茂貞作為後盾。崔胤先採取了行動,假造詔書命朱溫領兵進京護駕,朱溫則順勢率兵一路攻到了長安郊外。韓全誨等人慌忙劫持唐昭宗投奔鳳翔的李茂貞。朱溫緊追至城下,要求釋放唐昭宗。韓全誨也仿效崔胤假造詔書,命朱溫退兵。由於鳳翔久攻不下,加上糧草救濟等原因,朱溫暫時撤去。但不久之後又重新圍攻鳳翔,多次打敗李茂貞的軍隊。這次有備而來,朱溫的目的就是要回唐昭宗歸自己控制。 鳳翔被圍久了,城內糧食已盡,凍死餓死的不計其數。萬般無奈,李茂貞為保實力,只得將韓全誨等二十多人殺掉,和朱溫罷兵言和。朱溫大獲全勝,挾唐昭宗返回長安,昭宗成了他的掌中之物。第一步實現了,朱溫又開始設想第二步:踢開皇帝,自己登基。 唐昭宗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昔日能被幾個宦官幽禁,今天在掌握重兵的掌握手裡更無法逃脫了。他曾經低三下四地對朱溫說:“宗廟社稷是愛卿所再造,朕和諸親屬也是愛卿再生。”為保持自己名存實亡的帝位,昭宗對朱溫言聽計從,成了朱溫的蓋章“大臣”。 為防止宦官再生事端,朱溫乾脆將其剷除乾淨,共殺掉宦官700多人。這樣以來,從唐朝中期開始出現的宦官專權現象被徹底消滅。大概是報答朱溫為自己報了被幽禁吃苦之仇把,昭宗任命朱溫為諸道兵馬副元帥,相當於軍隊副總司令。又加封朱溫為梁王,並賜“迴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榮譽稱號,還有御筆《楊柳詞》五首。不知朱溫是否看得懂。這些榮譽和帝位比較起來肯定不會讓朱溫滿足,相反,卻催化了朱溫的慾望,梁王的封號恰好被他那去做了國號。 在稱帝之前,朱溫不允許任何人對他的地位構成威脅。在任命他為諸道兵馬副元帥前,商討正元帥的人選時,崔胤聽從朱溫的意見,建議任命輝王李祚(音做)為兵馬元帥,昭宗卻看好濮王李長,由於李祚年幼又容易衝動,崔胤在朱溫的支援下堅持讓昭宗任命了李祚。 為了使稱帝活動更為保險,朱溫又再次請昭宗遷都洛陽,到他的根據地中原地區去。當昭宗的車輛行駛到華州(今陝西華縣)時,百姓們夾道高呼萬歲,昭宗涕淚交流:“勿呼萬歲,朕不復為汝主矣!”昭宗還對他的左右侍臣們訴說道:“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處!”離開久居的都城,昭宗心中忐忑不安,遷移地洛陽雖然是唐朝的東都,武則天時曾長期居住這裡,但此時已經成為朱溫的領地和獨立王國。此次出行,正如唐昭宗所擔心的,他走上了一條死亡之路。 昭宗雖已在朱溫掌握之中,但他仍不放心,害怕昭宗再尋找機會利用李克用或者李茂貞等地方勢力,再次對自己構成威脅,說不定會是殺身之禍。狡詐的朱溫效法了曹操:寧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他密令朱友恭、氏叔琮等人弒殺昭宗,但他並不想但此歷史罪名,部署好後他便領兵出洛陽討伐異己去了。事後又回到洛陽演戲,假裝不知內情。開始聽到訊息時他仆地大聲嚎哭:“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又回洛陽到昭宗的靈前慟哭流涕,以此籠絡人心,表明自己是唐朝從忠臣。 朱溫借皇后之命立年僅13歲的李(木+兄)(音處)為帝,即昭宣帝。然後殺掉朱友恭和氏叔琮,一方面滅口,另一方面標榜自己的清白正直。第二年,朱溫又大開殺戒,為稱帝鋪路。二月,殺李裕等昭宗的兒子共九人。六月,又殺裴樞、獨孤損等異己朝臣三十多人,然後將屍首在滑州(今河南滑縣)白馬驛附近的黃河邊投入滔滔黃河,原因是她們常自詡為“清流”,死後要讓他們和黃河水一樣變成“濁流”。 對不聽話的朝臣濫殺不止,對順從的朝臣也不放過。為早日稱帝,朱溫命令宰相柳璨、樞密使蔣玄暉等人加緊謀劃。柳蔣二人認為自從魏晉以來,稱帝者都是按部就班地走上皇位的,不能著急。第一步先要封國,然後加九錫之禮(古代天子賜給有大功或有權勢的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後來權臣篡位前都要策劃由皇帝先賜九錫,九種器物包括車馬、衣服、弓箭等),然後再讓皇帝禪讓皇位。因此,在柳、蔣等人的策劃下,昭宗任命朱溫為相國,進封魏王,並以21道為魏國,兼有九錫之命。柳、蔣的苦心準備並沒有讓朱溫滿意,相反,他認為這是他們故意拖延時間,圖謀不軌,因此大怒,拒不受封,並殺掉了這兩個沒功勞也有點苦勞的大臣。 後來,唐宰相張文蔚率領百官向朱溫勸進,朱溫稍作“謙讓”,便迫不急待地坐上了寶座,正式稱帝,更名為朱晃,意為如日之光。定國號為大梁,改年號為開平,建都開封。將昭宣帝廢為濟陰王,遷到曹州(今山東曹縣)濟陰囚禁。第二年,乾脆派人將其殺掉,以絕後患。 朱溫雖然登上皇位,但是,昔日的對手紛紛以他為敵,以討賊興復唐朝為口號,聯合起來對付他。晉王李克用是反對的核心力量,岐王李茂貞也以唐朝的忠臣面目出現,號召討伐朱溫。蜀王王建乾脆在成都稱帝,公開自立。吳王楊行密死後,其子楊渥(音握)不肯歸附,仍以唐朝為正宗。朱溫與李克用互為主要對手,李克用為報昔日之仇,更是屢次與後梁血戰不止。 朱溫稱帝之前與李克用反覆爭奪澤州(今山西晉城)、潞州(今山西長治),因為二州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是入晉的門戶。稱帝不久,朱溫即派兵再戰潞州,結果大敗而歸。此後在柏鄉(今河北柏鄉)之戰中又損兵折將,再次出兵時,自己所率部隊竟被晉軍區區幾百騎兵騷擾突襲得倉惶逃竄,終致全域性失利,從此他憂急成病,死前才認清形勢:“我經營天下三十餘年,沒想到李克用之子比他父親更為難制,我看這小子其志不小,上天又不讓我長壽,我死後,諸子不是他的對手,大梁一滅,我哪有葬身之地!” 總結朱溫一生,在治理國家方面還是做了一些事情的,這應該肯定。但朱溫的濫殺無辜,荒淫無恥也是歷史上極為突出的,為歷代人所不齒。 稱帝后,對外作戰時,朱溫也實施了一套安邦定國的措施,以期江山永固。他轉變了只重軍事的做法,認識到民眾和土地對穩固政權的重要性。因此,他盡最大努力去恢復生產,獎勵農耕,採取了一些與民休息的寬容政策,中原的經濟得到一些恢復。同時,為保證地方行政的順利,朱溫又下令給各地將領,不論其軍階多高,部隊多少,在行政事務方面一律居地方官之下,聽從地方官吏管束、安排。這樣就從根本上保證了地方治安的穩定,使軍隊的作用發揮在保民上,而不是割據一地擾民亂國。朱溫又吸取唐末地方將領無法節制終成大禍的教訓,對手下大將嚴加防範,一旦有驕橫的人出現,立即除掉,或殺或囚,以絕後患。但朱溫卻沒有自己約束自己這種多疑和嗜殺的品性,相反,嗜殺自始至終還表現為濫殺無辜。 朱溫對部下、戰俘、士人均濫殺成性。戰爭時期為整肅軍紀,利於調遣,從嚴治軍是應該的,但朱溫卻嚴得殘酷,殺得殘忍。五代時期的法律嚴酷得令人髮指,在中國法制史上五代就是以法律嚴酷而出名的。為保證戰鬥力,對待士兵極為嚴厲,每次作戰時,如果將領戰死疆場,所屬士兵也必須與將領與陣地共存亡,如果生還就全部殺掉,名為“跋隊斬”。所以,將官一死,兵士也就紛紛逃亡,不敢歸隊。朱溫又讓人在士兵的臉上刺字,如果思念家鄉逃走,或者戰役結束後私自逃命,一旦被關津渡口抓獲送回,必死無疑。無獨有偶,現代史上的直係軍閥吳佩孚也是在種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以這種野蠻的方式提高戰鬥力。只不過吳佩孚的“效率”更高,讓督戰隊手持大刀到前線執行任務,一遇退縮者,就地砍頭。吳佩孚就這樣在軍閥混戰中擴張自己的勢力,但最終敗在了勇猛無敵的葉挺手下,雖然槍斃許多連營長也無濟於事。 在誅殺驕橫的魏州兵時,朱溫殘忍的本性暴露無遺。魏博羅紹威幾次請求朱溫幫他除掉難以控制的牙兵(即長期形成的節度使親兵),朱溫和羅紹威有姻親關係,於是就趁自己女兒(即羅紹威的兒媳)病死的機會,以奔喪為掩護,先派精兵裝扮成擔夫,進入魏州城,然後由大部隊跟進。內外夾攻,將八千牙兵全部殺死,連婦女兒童也不放過,城裡顯得空空蕩蕩。正和梁軍一起圍攻滄州的魏博軍聞訊反擊梁軍。梁軍攻下魏博軍的城池後,又將軍民殺得一個不留,激怒了當地百姓,因為魏博軍都是當地人出身。百姓紛紛抗擊梁軍,動盪局面之到半年以後才平息。 其次就是亂殺戰俘。朱溫率軍在鉅野(今山東鉅野)南邊擊潰朱宣部將萬餘人,清理戰場的時候,突然間狂風大作,沙塵彌天漫地。朱溫殺性頓起,藉機對眾將說:“這是因為殺人不夠!”於是命將士把戰俘悉數殺死。有一年,朱溫命朱友寧攻打青州博昌縣(今山東博興),打了一個多月仍未攻克。朱溫盛怒之下,命友寧驅使俘虜的十萬民眾揹著石頭木料,牽著牛驢,在城南筑土山攻城。到了城下,竟將人畜木石合在一起築成攻城的道路,慘不忍睹,喊冤之聲幾十裡之外就能聽到。不久,城被攻陷,朱溫又命令屠城,屍首遍野,清河竟也被阻塞不流。歷來戰爭成名的只有將領,受害的總是百姓,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絕不僅僅是一句賣弄文采的七言詩! 對待士人,朱溫也是殘忍至極。有一年的六月,朱溫與眾多幕僚及當地遊客在大柳樹下乘涼。朱溫望了望柳樹枝,自言自語道:“這柳樹正好可以做車轂(音骨,古代車輪子的中心部分,圓形有孔,可以插車軸的一端)。”眾人都未及迴應,幾個書生遊客順口應道:“是啊,正好做車轂。”沒想到朱溫勃然變色,斥責道:“書生們只知道順嘴戲耍人,什麼東西!車轂要用榆樹做才耐用,柳木中看不中用!”然後衝著左右衛士們喊道:“還等什麼?”數十名衛士亮刃向前,將答話的幾個書生全部砍殺。 朱溫幼年喪父之後,家境窮苦,隨母親幫傭劉崇家,估計難以有讀書入私塾的機會,後來從軍,征戰幾十年,大概內心中對書生士人既有一些自卑,更有因此而長期鬱積心中形成的嫉妒。此時的朱溫稱雄天下,又多了一些鄙視,書生為避免朱溫獨語尷尬,搭訕迴應,沒想到撞到奸詐殘忍的朱溫手上,死於非命。從濫殺士人可以看出,朱溫的濫殺已經走向了極端。 最後,更讓朱溫遺臭萬年的是他的荒淫,而且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空前絕後的荒淫。朱溫未叛黃巢時,曾娶妻張惠,張惠既賢惠又有智謀,軍國大事也常常言聽計從。有時候已經出兵多時,只要召回派的人追上他,說戰機不對請他回師,朱溫肯定聽從。照此看來,說朱溫妻管嚴也不為過。 妻子在朱溫稱帝前不幸病故,未能當上皇后。沒有了約束,朱溫便放膽縱情聲色。他喜新厭舊,今天寵愛這個,明天又喜歡那個,多多益善,只要嬌媚有姿色,便來者不拒。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溫兵敗路上生病,回師洛陽後,住到大臣張全義家的會節園裡避暑,前後十多日。張家的妻妾都被他召去侍寢,淫亂終日,毫不顧惜君臣之禮,連張全義已是半老徐娘的繼妻儲氏也被他召來強與交歡。張全義的兒子憤恨至極,持刀要與朱溫拼命,被張全義死死拉住,說不要忘了昔日朱溫對他全家的救命之恩。為了高官厚祿,屈辱至此,張全義的隱忍可算是到了極點。 朱溫尤讓人不齒的是他荒淫到了亂倫的程度。在他的兒子外出征戰時,他便將兒媳召入宮中,命為侍病,實為侍寢與之亂倫。更讓人吃驚的是,他的兒子們對父親的亂倫不但不憤恨,反而毫不知恥地利用妻子在父親床前爭寵,討好朱溫,以求將來繼承皇位。父子這種醜聞,在歷史上恐怕獨一無二了。 朱友文是朱溫的養子,其妻王氏姿色出眾,美豔無雙,朱溫尤為喜歡。開始以侍病為名被召入宮內,最後知道實為陪枕留寢時王氏竟也不推辭,反而極力逢迎,更助長了朱溫召納其他兒媳的淫心。 朱溫為滿足自己的慾望,枕蓆之間答應王氏將來傳位給朱友文,這又引起了親生兒子朱友圭的不滿。而朱友圭的妻子張氏也常常侍奉朱溫左右,為了丈夫的前途,甘心獻身,隨時注意年老多病的朱溫的一舉一動。 後來,朱溫病情加重,就告訴王氏,讓她通知朱友文來見他,以便委託後事。友圭的妻子張氏知道後,趕緊密告友圭:“朱溫已將傳國寶交給王氏去找友文,我們就快完了。”催他先採取行動。朱友圭得到訊息後,立刻利用他掌握的宮廷衛隊及其他親信所率的部隊發動了政變,連夜殺入宮中。朱友圭的隨從馮廷諤一刀刺入朱溫腹中,刀尖透出背部。朱溫的荒淫敗行,終有慘死這一下場,也算是“死得其所”吧。這一年是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終年61歲。朱友圭見他已死,用破氈裹住屍首,埋在了寢殿的地下。 作為五代時期的第一個皇帝,朱溫起家於亂世。在鄉里被人視為不務正業的朱溫在從軍之後發揮了他悍勇的長處,步步高昇。其狡詐多疑的性格也不為鄰里所稱道,在戰亂中卻能助他取得一個個勝利。隨著地位的升高,隨著生存的需要,他掃除了一個個對手,最後為生存防不測,他將唐朝皇帝也踢開,自己登基,以為安然無恙了,沒想到最安全的帝王寢宮成了最危險的地方。更沒有想到奸狠的自己也有奸狠的兒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溫不朱反而心黑手辣,離他最近的兒子們也變黑了,手也變狠了。死於兒子之手也算合乎情理了。十一年後,正如朱溫病中所言,他的兒子朱友貞不是其死敵李克用之子李存勖(音序)的對手,後梁終被後唐滅掉了。
-
9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無賴皇帝,卑微出身。
在吾封建世中,有災之帝,於是餘之帝中,溫當是出身最微之一矣。比之,沛公雖亦地之無賴,然亦為之泗亭長之小官。而太祖雖已窮矣欲於寺僧而免其死矣,但於入紅巾是亦一守法者。
惟朱溫,據史載,他是一個長得十分壯,然未嘗不賴者,又甚者矜,故多者皆惡之。故云白矣,朱溫即一徹頭徹尾市中無賴之,但是一無賴竟即皇帝。然則,其所立之?一、從小偷雞摸狗。
朱溫出於一甚陋之廬裡,父曰朱城,母曰王氏,在家第三。朱溫之父朱城死之早,故王氏不得以遂攜三子,寄養之蕭崇之家,根括之載析。王氏當是攜三子改嫁於崇,朱溫之兩兄長些,知寓非福,故知息息,然小者溫而不覺此,其甚者惰,故常見劉崇之杖。然此之境而不使之為一曲者,而茲之悍又惰之性。據實紀載,朱溫,一日只知鬥,偷雞摸狗之賴。
二、十八歲出門遠行。
溫欲出闖蕩,故遂去家。時黃巢於天下之勢大,故溫以為能成其大事,遂往歸之。朱溫追之巢後,以屢建功,故因為將。黃巢破長安後漸失志,文見此,知賊必斃之,故己自圖。在士瞳之下,向軍降轉面來攻巢,果是一條明路。溫之降,不特使之洗去賊名者,尚可得了皇帝的賜名:朱全忠。朱溫之是一步行之善,虧了謝瞳之與汝為,然後謝瞳並無追隨溫覆唐。
三、得成軍師輔佐之。
佐溫覆國之實有其人,其即翔與李振。敬翔、李振為朱溫所重者兩個謀士,若無其溫,不成大業之,其於溫言猶是漢之張良、蕭,備之臥龍,鳳雛。翔與李振謂溫也大,其二,朱溫之左右取唐政。翔之才職在軍旅,朱溫一甚勍敵,名曰宗權,其力甚強,溫與他打了數年不勝。後敬翔為朱溫謀後,溫乃以寡勝眾者執其權。自是翔而為之溫之第一師,溫又稱翔是天降奇。
四、稱帝俯瞰天下。
與敬翔也,振之所長在策。時宦官劉季述謀欲廢昭宗,其願得朱溫之助。此事野心之溫聞之八成則許之,然是時適振命去長安,劉則和李振商談焉,李振斷者拒焉,免於朱溫將及如董卓之誅群攻之也,若不振者,然則朱溫必是躲過這一劫之。翔與李振,一為朱溫四徵,一為溫治,使朱溫從眾中出之軍閥,遂即帝位。
金陵少年評曰:觀溫者生,自投軍巢及稱尊號,無賴出之以整三十年矣,乃成其一華之顧。而其能當上皇帝,固不可去翔與李振二者輔。
-
10 # bluesky717
朱溫是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他終結了唐王朝長達289年的統治。早年參加農民起義軍造反,後來做了開國皇帝。早年朱溫比較怕老婆,老婆張惠溫柔英武,對老婆的意見大多言聽計從。從張惠去世以後,朱溫開始變得荒淫無度,更讓人不齒的是強姦自己兒媳。終其一生,幼年時期貧苦,得位初期治國有方,統治後期荒淫無度,嗜殺成性!
回覆列表
朱溫,可稱得上是一位“奸雄”,實至名歸。
這樣的人所作所為歷來為儒家的價值觀所惡恨,被當作反面教材。
有心機,有手段,為人殘忍濫殺,晚年更是荒淫無度,有悖人倫,私德有虧,為後人所不齒。
但私德終是私德,他能平定亂世,安恤百姓,保護國家,依舊有大功。
後梁太祖朱溫,起初(875年)是參加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義軍,強大後(882年)又歸附了朝廷,隨之一起鎮壓義軍,因其功績一路升至“梁王”,期間以河南為根基,不斷擴張勢力,成了最強的一個割據者。(901年)率軍入關控制了唐朝政權,(904年)改立新皇,(907年)逼其禪讓,登上帝位,國號為“梁”,史稱“後梁”。(912年)被親子朱友珪弒殺。
我認為想要了解朱溫,必參考《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成書於公元973年或公元974年,是宋太祖詔令編修的,而後梁滅亡時間為公元923年,兩者相差只有區區幾十年,成書的素材、資料很豐富。
關於朱溫的記載為:《卷一(梁書)·太祖紀一》,《卷二(梁書)·太祖紀二》,《卷三(梁書)·太祖紀三》,《卷四(梁書)·太祖紀四》,《卷五(梁書)·太祖紀五》,《卷六(梁書)·太祖紀六》,《卷七(梁書)·太祖紀七》。
《新五代史》是宋朝大家歐陽修攥寫的史書,用“春秋筆法”對當時的歷史進行褒貶,也可參考。
關於朱溫的記載為:《卷一·梁本紀第一》和《卷二·梁本紀第二》。
對相關記載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上述原文。
為什麼說《舊五代史》成書於公元973年或公元974年呢,因為有兩種記載,即:
《宋史·卷二百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三》中記載:
五年,加吏部侍郎。開寶五年,兼淮南、湖南、嶺南等道都提舉三司水陸發運使事,又兼判門下侍郎事,監修國史;又監修五代史,踰年畢,錫以器幣。《宋史·卷三·本紀第三·太祖三》中記載:
六年……夏四月……戊申,詔脩五代史。七年……冬十月……甲子,薛居正等上新編五代史,賜器幣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