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日,湖北武漢一群小學生的暑假作業突然在網路上走紅。這份暑假作業並不要求孩子們做習題,而是和家長一起完成一項“21天不生氣”的挑戰。 據活動的發起者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小學三年級1班班主任程紅老師介紹,這是她為全班44名同學佈置的一道特殊的暑假作業。看似不長的21天,卻難倒了全班大部分的家庭,僅有一對雙胞胎和父母挑戰成功。 據程老師統計家長的生氣原因超過八成是因為作業,而家長生氣的比例比孩子要高25%。 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曾經生氣過嗎?在教育孩子方面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呢?
11
回覆列表
  • 1 # 小晗晗愛閱讀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份《2018年家庭教育焦慮指數報告》,調查顯示焦慮指數比較高。教育焦慮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身為家長,要面對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再加上這個拼爹拼媽的時代要面對的教育焦慮,很多時候也是身心疲憊。寄託在孩子身上的期待太多,因為成績,因為作業隨之而來的雞飛狗跳,各種脾氣也成了教育的普遍問題。而脾氣恰恰又是教育的死敵,所以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心平氣和情緒穩定的面對孩子也成了我們家長的首要任務。這個老師的作業很有意義,結果呢也在意料之中。

    我曾經也是個脾氣暴躁的媽媽,工作壓力大,下班回家本應是享受在一起的幸福時光,事實上不是,孩子稍微有點什麼事兒,脾氣一觸即發,搞得三個人的家庭都是火藥味。有一次跟孩子聊天,問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孩子說了三個:當個警察,像小兔子朱迪一樣勇敢;有好多錢,買好多好吃的;媽媽以後都不要發脾氣。那個時候他才三歲,剛上幼兒園。媽媽不要發脾氣竟也能成為孩子最大的願望之一。我很觸動。從那開始慢慢的改變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好很多了。曾經在我的眼裡,我兒子也是個脾氣很差的孩子,但當我自己改變以後,我發現他居然也變得那麼好溝通。壞脾氣走了,家庭的幸福時光多了,養育的樂趣也多了,親子關係也好了,教育就更容易了。

    分享一些自己的方法,也是這幾年來在改變自己的路上獲得的切身體會:

    1、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和壞情緒扔在家門外。想著孩子每天在學校裡期待著媽媽來接他回家的樣子,又怎麼忍心,用滿臉不開心去面對他呢。再說了,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還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呢。如果實在沒扔掉,回家之後,先跟孩子說,自己心情不好,需要找個地方安靜一會兒,趕走壞情緒。每當我這樣跟孩子說的時候,他都會答應,有時候還會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跟我說給我力量

    2、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較,然後覺得自己家孩子哪哪兒都不好,然後一著急就對孩子胡亂提各種要求,孩子不願做或者做不好,就氣急敗壞。遇到這種情況,請做一件事兒,就是再比孩子之前,先看看人家的家長付出了什麼,孩子的很多問題往往在大人身上

    3、跟孩子溝通時,不要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說話就像指令,就像聖旨,有種不得不聽的感覺,這樣孩子往往會更不聽。溝通,首先要尊重孩子,鼓勵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提的不錯,要支援;其次,要給孩子做選擇題,不要只有唯一答案。這樣孩子就會有種自己做主的感覺,往往會讓我們的溝通更容易達成一致

    4、實在沒忍住,還是發脾氣了,那就用最快的速度結束,最快的速度讓自己平靜下來,及時與孩子溝通,自己發洩情緒向孩子表達歉意。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但我們有勇氣承擔責任,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教育

    5、多於有些事情,要學會按下暫停鍵,有時候孩子在氣頭上,我們也憋著火,根本就沒法處理事情,這個時候自己要平靜,孩子也要平靜。可以告訴孩子找時間再議,暫時擱置爭議。效果反而會好。

    6、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最應該去琢磨的,也是真正能幫到孩子的是用自己的智慧找到更好的方法。而不是發脾氣

    曾看到這樣一段話分享給大家共勉:沒有脾氣的胸懷,才能裝滿教育的正能量。當我們能對一個孩子一件事給出豁達和寬容時,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世界抱有無怨的情懷。

  • 2 # IF枕邊育兒

    挑戰21天不生氣全班僅1家成功,在教育孩子方面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我的一位老師說:能控制住自己情緒的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把這句話寫在了語文課本的扉頁。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總會有無法把控自己情緒的時候,或者說我們經常會沒有辦法調整自己的狀態,我覺得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辦法接納。

    接納孩子

    用朋友一樣的心態去接納他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並且像做朋友一樣去跟他耐心的指正出來。之前那時候有在朋友圈看到別人說,因為看孩子寫作業,家長最後氣的心臟病復發,血壓升驟升,然後住院了之類的,類似的事情都有很多,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值太高。總是會抱有各種各樣的期許,只想著孩子要這樣要那樣,其實我們的孩子真的只是個孩子。

    像孩子一樣

    陪孩子成長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我們自身也會學習到很多,就比如我來說,有很多時候,我都是在孩子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有一天我中午特別忙,大寶過來找我,我隨口跟他說了一句:媽媽太忙了,頭都要炸了,你去跟弟弟玩吧,不要打擾我。大寶默默的走開了,過了一會兒,大寶拿過來一杯沒開封的咖啡和自己的水杯,跟我說,媽媽我給你衝杯咖啡吧,你喝了咖啡就會有力氣幹活了。我很感激的看著大寶,跟他說了一聲:謝謝!他教會了我要給自己解壓。

    親生的!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裡面很簡單,我們要學會和他的情緒在同一個頻道,我們的情緒波動也不會過大。當然,家長還有指南針的作用,適時可以指出孩子的問題,但是請一定要記住,他是你的孩子,親生的!每一次發火後,家長都會覺得,好後悔,我不是一個慈祥的媽媽(爸爸)。但是已經發火了,怎麼辦呢?所以就一定要在發火之前告訴自己:這孩子是自己親生的!

    我想用個俏皮話結尾:你的孩子不聽話,還不是隨了你,就算不隨你,也是隨你老公,老公是自己找的,有什麼好生氣的。

  • 3 # 輕鬆育兒學堂

    先來說說個人想法,80%的父母因為陪孩子做作業這事生氣,怒吼,其實此時傷害是雙向的,父母因此情緒不好,孩子此刻也同樣是受打擊的,內心充滿壓力和挫敗感。

    寫作業就和孩子吃飯一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應該懂得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剛開始吃的滿地,滿臉都是又怎樣呢,這是孩子自己探索直到熟練掌握的過程,如果父母不去餵飯,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很快就會建立,吃的到處都是的過程也就十幾二十天,用著十幾二十天收拾地板飯桌的辛苦換一個自己吃飯的好習慣,想想還是挺不錯的!

    回到陪孩子寫作業這事,孩子邊做,父母邊指責:

    第一,打斷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影響了孩子專注力。第三,不斷的糾錯和指責也會讓孩子有挫敗感。第四,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父母完全沒有畢業監督孩子寫作業的過程,只要孩子做好了,稍加檢查即可,孩子要有獨立完成作業,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不是靠逼迫就能完成了,相反要給孩子相對自由的空間。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何做到心平氣和呢?

    1.要學會放手,是孩子的事情就要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父母可以監督,但不能過度管控。

    2.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掌控欲。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是,從出生起,孩子就擁有自己獨立的權利,父母不要想著處處掌控孩子,孩子可以活得和我們不一樣,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3.父母要學會共情。

    共情的前提是學會傾聽。父母要學會傾聽,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理解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或者不想做某一件事時,怒吼生氣解決不了問題,還不如理解孩子,和孩子溝通,找到處理問題的最好方案。

    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和引導的方式,把孩子的行為引導到大人認為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4.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允許孩子犯錯,鼓勵孩子嘗試。

    父母為什麼會生氣發怒,有時可能是自己對孩子過高要求了,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待時,父母就很容易因此變得憤怒,不要要求孩子太多,允許孩子犯錯,孩子都是在錯誤中快速成長的,當孩子犯錯時,不要指責,而是幫助孩子總結,鼓勵孩子再次嘗試。

  • 4 # 月亮姐姐Nancy

    做為家長,想要面對孩子心平氣和,首先,下面這幾個“雷區”家長自己有沒有踩到?

    1、您對自己的孩子是否期待過高? 2、您對於自己的孩子是否過分地關注、干涉?嚴厲? 3、您對自己的孩子是否經常批評、嘮叨? 4、您和孩子的關係很僵持,不是平等式的關係。5、您本身脾氣就很暴躁?

    如果您透過對號入座,發現已經踩了一個或若干個“雷區”,那麼,別說是21天,3天您都堅持不下來,嚴重的可能會是天天都在氣頭上,您會感覺孩子怎麼沒有以前聽話或可愛了,天天這麼氣人呢?不是您的孩子變的不好了,而是他們長大了,您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落後了,不適應孩子成長髮展的需要了,您得跟隨著孩子一同進步,改變教育策略。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呢?

    針對那五個“雷區”,我認為家長只要做到“四個少”和“三個多”就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心平氣和了。少一些批評和嘮叨、少一些干涉和關注、少一些過高的期待,少一些自己脾氣的發洩;多一些交流和溝通、多一些對孩子的瞭解、多一些教育孩子方面的學習。

  • 5 # David媽咪育兒

    挑戰這個詞就是對自身能力有些難度,需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而達到的意思。

    21天這個時間在上學的時候就非常敏感,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人們養成一個習慣所需要不斷重複的最佳時間段是21天,故21天就成為了人們約束自己養成好習慣的一個要素。

    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小學三年級1班班主任程紅老師,在暑假期間給全班同學佈置這項特殊的家庭作業,其用心頗為良苦。

    在當下教育的大背景下,有這樣一縷清風拂過,讓我枚崇尚自然養育的寶媽,深感欣喜。欣喜過後我開始思考,為什麼班裡44個家庭,僅只有一個家庭完成了挑戰,是那個環節阻礙了那43個家庭沒能完成挑戰任務呢。

    我想說是“焦慮”,正是這個掛在嘴邊上的高頻詞,確是現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年不只是那位大神的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中國教育的一個金科玉律,家庭在面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把這句話當做金句時刻提醒自己。

    殊不知這個起跑線是哪根線,家庭就是每一個孩子的起跑線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每一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教育孩子首先是瞭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此基礎之上才能談教育孩子。試問,孩子出生時的激動和喜悅爸爸媽媽還記得嗎?

    孩子哇哇大哭時你可曾呵斥、吼叫、大罵?如果沒有那就請你收回那些不文明的教養方式,讓一切迴歸到嬰兒時期的和孩子相處的狀態。我相信,此時讓班上那43個家庭再來參加21天不生氣的挑戰結果一定不會是這樣了。

    在育兒路上,願和大家一起共勉

  • 6 # 凝媽悟語

    看到家長教育孩子不生氣這樣的話題,不禁想起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

    晚上10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啊?什麼關係?說,到底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的跳躍起來,趴到窗臺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著下文。女人繼續氣氛的喊到“互為相反數啊!”我默默的關上了窗戶。

    好事者以為是夫妻吵架,鬧小三了呢,結果是一位媽媽在陪孩子做作業。

    自從流行媽媽陪做作業以後,河東獅吼幾乎成了陪讀媽媽的代名詞。還好,我還沒到那個程度,可能跟本身性格也有關係,再就是對孩子要求也不高,所以還能做到心境平和。那怎麼做到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呢,我這裡分享幾個小技巧。

    多看書,多學育兒經驗

    多看書,像《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陪孩子走過初中3年》這類的家教書,都是貼近生活的教育方法,看過之後就會很受益。

    多學習,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分析孩子學習上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而不是給孩子貼標籤、戴帽子,誤以為孩子就是某一方面存在不可彌補的問題。

    要知道,總強調孩子的過錯,會引起逆反心理,他會故意走向另一個和我們相反的方向。一旦出現親子關係惡化,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就無從談起。“孩子本來可以成為愛因斯坦,只是因為我們不是愛因斯坦他媽”,這句話我一直印象深刻。

    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我也有過鬱悶,正好手邊有一本《未雨綢繆小升初》。看到這麼一段話,我就釋然了,我想要的不是考試的機器,而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健康的孩子。

    成長不能重來,分數不是目標。要知道,孩子的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經歷比名次重要。多看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這方面不出色,在另一方面肯定有獨到之處。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學習不怎麼好,但是電競遊戲打的特別好,在國內參見比賽都有獎項的,他們決定不上高中了,專業打玩電競。普通的父母很難接受這一點,大部分是想讓孩子四平八穩的上高中、上大學的。

    我兒子學習成績也不優秀,但他有自己向上的興趣愛好,我知道他不會走偏。我們可以平心靜氣的商量未來到底怎麼走,目前看還要先把學習擺在第一位,就讓他減掉一些興趣愛好的時間。只要他行動了,時間上往學習上放的多一些,這就是進步,我也會很接受。我這個媽媽怎麼這麼容易滿足呢!

    對孩子要有適當的要求

    如果孩子不是清華北大的料,就希望他能達到人家的程度,這期望值自然是太高了。要有適合自己孩子的要求,不要和別人比較,也不要和自己以前的經歷比較,只是和孩子自己的昨天和今天比較就好了。

    都說隨著孩子的長大,期望值會越來越低,事實真是這樣。當孩子很小的時候,怎麼看怎麼聰明,做什麼都感覺太了不起了。當孩子上學以後,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哪哪都不行。這就說明我們自己的狀態在調整,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接近本真,越來越適合孩子。

    只有耐心陪伴,仔細觀察,才能認識到孩子的真正能力,預估到他的潛力,提出最合適的要求,這時候就不會出現期望值過高而失望的結果了。

    總之,要想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就要武裝自己,多一些耐心,認識到孩子的特點,多關注孩子的優點。你能做到嗎?希望我們身上“河東獅吼”的標籤也儘快被撕去吧!

  • 7 #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看到這個,我想到了一個詞:焦慮。對的,就是焦慮,這是當今社會和家庭教育的普遍現象。好多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對孩子的期望值也提高了好多,以至於超過了孩子的能力所能達到的,孩子的表現達不到家長所期望的,家長就會感到失望,但是在孩子面前又不肯放下做家長的架子,教育孩子時,失望就變成了惱怒。

    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就算是起跑線落後了,在後面還是可以追趕上來的,關鍵是要一直跑,知道終點線在哪。家長的目光都聚焦在孩子的近期未來上,比如日常的教育、擔憂孩子“幼升小”等,把事情放在短時間軸去看,就會越擔憂,反而讓焦慮擴大化。

    孩子小時候都是特別喜歡學習的,他們天生就對這個世界有著很強的好奇心,為什麼等到上學後反而不愛學習了呢?那是因為家長老是逼他們幹他們不愛乾的事,這個東西明明這個年齡段不需要去學的,孩子又不喜歡的,家長又認為是必須學的,慢慢的,孩子的熱情被消磨掉了,自然對學習也就不感興趣了。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對生活的熱情,慢慢轉化到未來的學習中去,而不是逼他們做不愛做的事。

    在教育孩子方面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

    1、降低期望值,允許孩子犯錯、反覆嘗試

    我們家長都沒辦法做到不犯錯,更何況是孩子呢。重要的是知錯能改,在反覆嘗試中才能得到成長。

    2、在生活中隨時隨地的學習

    這個學習並不是刻意的去學書本的知識,而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坐公交車可以教孩子數數,看到馬路上的廣告牌可以教孩子識字,洗澡的小鴨子放在水裡能夠浮起來等等,很多東西不用刻意去學,反而會讓家長減少很多焦慮,孩子也會對學習充滿了興趣。

    3、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過多的插手干預

    過多的干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懶,要讓孩子自己去做,有些孩子做得比較慢,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催促。

    4、生氣時不教育孩子

    我們都不能保證自己不生氣發火,但是生氣發火的時候儘量不要衝著孩子,可以自己先去外面把情緒發洩完了,等情緒穩定了,再來教育孩子。

    5、學會共情

    父母學會共情很重要,共情不是同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他的感受,全然接受他的感受,並且不加以評判。

  • 8 # 帥帥育兒

    網上不是一直流行一個段子:默唸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嗎哈哈哈。可能你真的默唸完自己真不生氣了。加油哈哈。

    老師佈置這麼一份家庭作業真可謂用心良苦,雖然只有一對雙胞胎家庭成功,但我想每一個家庭在其中都應該是有所收穫。

    在教育孩子方面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在我與孩子們日常相處中總結了幾點

    1.迴歸初心

    想想我們從懷上寶寶那一刻起是不是隻希望他平安健康的出生,等到他呱呱落地,我們時還希望他開心幸福。可隨著他慢慢成長,我們對他的要求會越來越多,希望他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懂禮貌講衛生好好學習等等...可是每次孩子一生病了,當媽的是不是時常會說一句你快點好吧,好了怎麼都行,這時候你再沒有脾氣了,所以勿忘初心。

    2.家長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努力

    打比方說,你想讓孩子用功讀書,但是你休息的時候就讓孩子去寫作業自己卻在那打遊戲,他寫不好你還要罵他,你想想孩子是什麼心情啊,他能寫好作業才怪了。我覺得不是要看著孩子學習寫作業,但你至少應該起到榜樣的作用。像我們現在還算小娃娃,但是每天都東翻西翻,玩具扔的到處都是,你整天吼他根本沒用啊,最有效的辦法是先保持家裡的整潔,然後告訴他玩具玩好要“送回家”,可以一同整理,堅持下去慢慢就不會出現太多讓你惱火的事了。

    3.瞭解孩子,多溝通,多引導

    孩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一味粗暴的讓他按你的思路走那是不可能的。就比如有幾天我熬夜趕一點工作,早上實在起不來,孩子們突然一天就怎麼也不去跟其他人玩就要把我弄醒,我當時簡直困得要發飆,但是一個激靈就清醒了,我突然意識到最近太忙,陪她們的時間少了很多,她們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會用情緒表達,於是我起來,跟她們說:寶寶對不起,媽媽最近有點忙,陪你們玩得時間少了,媽媽爭取快點忙完多陪你們。然後她們就不哭了,跑出愉快的自己玩耍了。所以,發脾氣之前先反思一下是不是孩子也有情緒在裡面,我們需要怎麼溝通才最有效。

    以上就是我這一年多來僅有的一點小思考,相信每個媽媽可能都有一萬次想把娃塞回肚子裡的衝動吧哈哈,但是未來還很長,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吧,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哈。

  • 9 # 甜甜圈伐木累

    生氣過啊,家裡兩個男孩,鬧起來淘起來的時候能翻天,聲音不大點都壓不下去,分分鐘火氣就上來了,等孩子消停下來,就開始反思。

    人都有情緒,這是正常的,我不要求自己做完美媽媽,一點脾氣都沒有,很坦白的說,我也做不到,那給自己的壓力太大。

    重要的是情緒管理,學會剋制,讓自己處於一個相對平和的狀態。情緒管理的方法因人而異,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我把自己平常用的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

    1)做減法抓大方向

    家裡是年齡相近的兩個男孩,可以說幾乎每天都折騰,什麼都管的話完全是自己找罪受,自己氣得半死,孩子也不耐煩。他們該做的事情自己做,我負責監督,不會事無鉅細的要求他們。

    比如作業這事兒,看一看量有多少,能在吃飯前寫完的,就必須在吃飯前寫完,沒得商量,習慣養好。

    2)吐槽姐妹團

    當媽以後要自己的社交圈,朋友有時比老公給力,姐妹團一起互相吐槽吐槽,交流一下,適當發洩,我覺得還不錯,憋在心裡憋得慌。

    約個週末帶上孩子去打個球,出一身汗,一週的焦慮彷彿都發洩了很多。

    3)做記錄提醒自己

    拿一個道具提示你“今天發脾氣了”,我用過頭繩,覺得蠻有效果的,就是發一次脾氣,在右手上戴一根頭繩,到晚上一看,就知道自己今天心情怎麼樣,會反思自己,帶孩子也有了新的動力,以減少或不戴頭繩為目標。

  • 10 # 四十依然有惑

    教育孩子,挑戰21天不生氣,讓我想到那句經典臺詞:臣妾做不到啊!

    真的很難!我堂妹跟我說,我和孩子只要不談學習,必是母慈子孝;一談到學習,必是雞飛狗跳!還有一個我家孩子同學家長說:我家老婆教孩子數學題,等我家孩子會了,前後樓的人都會了!唉,這得是有多大聲音教的呀?

    不知道曾幾何時,大家對孩子的教育變得極其重視,重視到了焦慮的地步!其實,每個因為教育而對孩子大發脾氣的家長,沒有事後不後悔的!看著孩子委屈的進入夢鄉,家長撫摸著孩子的身體,想,剛才為什麼發那麼大脾氣呢?下次一定要剋制!可事實證明家長的定力不夠啊!包括我自己!

    究其根本,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啊!

    那怎麼能做到心平氣和呢?

    一、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急於求成;

    記得有漫畫說,跟孩子一起,如同跟蝸牛散步。孩子就是那隻蝸牛,我們不妨放慢腳步,等一等他,也許會收穫不同的風景。

    二、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我家孩子數學一直都很好,但總是不能得滿分。我覺得孩子有能力得滿分,為什麼不再努力一下呢?我越急躁,孩子越拿不到滿分。直到聽有個老師說,我不要求你每次都滿分,但必須保持一個穩定的分值,比如:每次都95分以上,不要今天100,明天70,能保持穩定分值就是優秀的表現!這樣一想,咦,孩子似乎每次都是95以上呢!降低期望之後,發現自己心平氣和了許多!原來不是孩子不夠好,是自己要求高!

    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孩子教授方法後,不要過多關注,學會放手。俗話說,懶媽媽養的是勤快女兒!你管控、干涉的越少,孩子思考、動手的能力越強!而且,放手之後,會有意外的驚喜!也避免了陪寫作業要老命的尷尬!

    總之,都是第一次當媽,都是第一次當孩子!不足之處,相互多多包涵吧!互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朗為何從美國手中獲得F-14雄貓戰機79架?美國現已腸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