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止是回憶
-
2 # 經典娛樂編輯站
武則天當上皇帝的過程:
1、出生
武氏為幷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帝都長安,一說生於利州。武氏是武士彠和楊氏的次女,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南韓夫人武順,另一位是郭夫人。武氏的本名沒有被記載下來,今有人推測為武元華。
其父武士彠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富有。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後,曾以“元從功臣”歷官工部尚書、黃門侍郎、判六尚書事、揚州都督府長史、利州、荊州都督等職,貞觀中,累遷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父親武士彠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後,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對其母親楊氏失禮。
2、初入入宮
武則天貞觀十一年(638年)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氏有才貌,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氏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對宮中生活,晚年的武氏曾回憶為太宗馴馬一事。當時,太宗有名馬獅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武氏侍候在側,對太宗說:‘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武氏之志。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才人和李治相識併產生愛慕之心。
3、削髮與再次入宮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這時,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氏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氏已懷孕了,入宮後生下兒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後宮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謠言,傳說: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她們想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昭儀詛咒而死亡。但這不利謠言無所證據下傳到皇帝耳裡後,在唐高宗大怒之下,聽信並將其母柳氏趕出皇宮,而且還想把武昭儀由昭儀升為一品宸妃(唐朝後宮四夫人中本來並無宸妃此封號,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額已滿,唐高宗為了武氏,才創宸妃封號),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廢皇后而立武昭儀訊息後,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也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昭儀為後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援,廢立之意再次萌生。
4、為後
武則天攻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30歲才產下長女,據《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的長女出生後才一月之際,王皇后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她就親手把女兒給掐死,並嫁禍於王皇后,高宗一氣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宮,後來被武則天暗中殺死。
書裡的原話是“送到日本”。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唐高宗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高宗政治上的“戰友”。
他們重賞首個明確支援“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援“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援立武則天為後,形成了“擁武派”,打破了原來鐵板一塊的局面,後來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賜姓李)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打動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可以說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於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為皇后,武則天隨後做出一系列舉動: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為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高宗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5、掌政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在麟德元年(664年)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后詔書還未草擬好,武皇后即已接到訊息。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滿門抄斬。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監國。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議十二事:
“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過去是一年)。十,上元《年號)前勳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
高宗詔皆施行之。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範》、《青宮紀要》、《少陽正範》、《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範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
時高宗風眩更甚,擬使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說:“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罷攝政之意。太子李弘深為高宗鍾愛,高宗欲禪位於太子。武后想總攬大權,不滿於太子弘,剛好太子弘見蕭淑妃之女義陽、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宮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請出降,高宗許之。武后怒,不久太子死於合壁宮,時人以為武后所毒殺。
6、廢立與稱制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后被尊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韋后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不聽,武后遂廢唐中宗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后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九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援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后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后下令製造銅匭(銅製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后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同時,武后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
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為獎勵告密,武后對告密者破例授官,以賣餅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無賴,因誣告舒王元名與恆州刺史裴貞謀反,被任命為遊擊將軍、侍御史。王弘義以無德行見稱,告鄉里謀反,擢授殿中侍御史。是年殺安南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李賢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殺戮殆盡,其幼弱倖存者亦流嶺南,又誅其親黨數百家。
武后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衝,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后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琅邪王李衝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后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這年命令僧薛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永珍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武后當政期間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共錄取進士205人,高宗武后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載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人材,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后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后雖以官位收買人心,但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明察善斷,故當時的人亦樂於為武后效力。
7、武后稱帝
次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說武后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后準所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武后稱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武氏在久視元年(700年)七月七日來嵩山祈福,譴宮廷太監胡超向諸神投簡以求除罪消災。
同年九月,武氏派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于闐、疏勒、龜茲、碎葉等安西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玆,發兵戍守。
長壽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后的功德。武后親題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為鐵山,週一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環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直徑三丈,盤上四龍直立捧火珠,高一丈。
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領之名於其上。用銅鐵二百萬斤,“請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起義,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武氏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由於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餘眾歸降於突厥。
神功元年(697年)武氏使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只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謀反,就免其死罪,於是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內名士”,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時人以為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
是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長大成人的親生女兒),又欲誣皇嗣(唐睿宗)及廬陵王(唐中宗)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兇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數他的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后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武后猶豫未決,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則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又勸武后召還廬陵王(中宗)。武后由是無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請遜位於廬陵王,武后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武后信重狄仁傑,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傑好諍諫,武后每屈意從之。仁杰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嘆:“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
中宗長子邵王李重潤(中宗第二次為太子時封為邵王)與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宮”,易之投訴於武后,武后敕李重潤、永泰郡主、武延基皆賜死。
簡介武則天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幷州文水縣(現成山西文水縣東),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眾人皆知的女皇帝。
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週一朝結束,唐朝復辟,恢復以神都為東都。神龍元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
3 # 平利小夥
這應該屬於兩個問題吧!那麼我暫時分為兩部分來回答好了……
第一部分 武則天是怎麼當上皇后的
武則天在唐太宗死後,按照唐朝宮廷規制,未生育的妃嬪都要發配往感業寺出家為尼,在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武則天和他就看對眼了,李治答應她會找合適的時間接她回宮。李治原配王皇后因為沒有膝下無嗣,地位受到正當寵的蕭淑妃的挑戰,然後想個戰友來分薄蕭淑妃的寵愛,鞏固自己的地位,就鼓動李治把武則天接回宮做妃嬪。
武則天進宮生了第一個兒子以後,想晉妃份,然後一堆人覺得她是前朝妃嬪,現在當個昭儀就已經是頂天了,死活不同意,武則天被氣死了,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朝著皇后位置進發。總之是透過一系列的宮鬥手段,比如小公主死亡事件和厭勝事件,把王皇后和蕭淑妃拉下馬了,但其實李治後來也不太喜歡王蕭兩個人,想立武則天為皇后,但以他舅舅長孫無忌一干老臣不同意,李治本來就一直受到他爹留給他的顧命老臣的掣肘,什麼都得聽他們的。武則天找到了和 李治的共同敵人。共同的敵人,共同的恨其實帶來的聯盟比共同的愛更加牢固,所以李治後來也是鐵了心就是要把武則天立為皇后,他想當個自己說話算得了數的真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武則天有了皇帝最堅定的支援之後當皇后這事就解決了一半。這兩人,一個人為了皇后寶座,一個人為了皇帝大權在手,在朝中找了一幫支援他兩的政治實力,特別是宰相李績想得到更多地政治權力,也想把長孫無忌的團隊下馬,而李績是將軍,有軍方勢力在手,他和皇帝說,換皇后是皇帝家事,你不管別人意見。這相當於給了武則天和李治最現實,最有用的支援,槍桿子在手還怕誰。同時在朝中,因為朝臣班子長期被長孫無忌為首的人把持,和他們不是一夥的中下層官員們一直升不上去,李治和武則天就找到,給出政治承諾說現在你們要麼支援我們,把長孫無忌拉下馬,你們就能升上去,不支援,你們就一輩子當小角色。然後有了這些人的支援,然後透過一系列手段把王皇后和蕭淑妃,長孫無忌還有一堆重臣拉下馬,李治拿到了權力,武則天拿到了皇后位,兩個人算是各取所需,又算戰友同盟。
第二部分 又是怎麼當上皇帝
前面講到,武則天當了皇后,可能還真是沒有想過做皇帝,但是因為後面李治身體出了問題(好像是李家遺傳病)到死之前他身體一直不好,越來越嚴重,沒法獨自處理政務,得找人幫忙。就找身為皇后的武則天,為什麼不找臣子或者太子,是因為李治本身就有過因為大臣權力過大,限制了皇帝權利的經歷,中國曆朝歷代的小皇帝都討厭老爹顧命大臣他沒權力啊,不會找大臣。而至於找太子,中國古代皇帝和太子的關係一向很微妙,太子只要稍有越界,勢力過大,都會引起皇帝的疑心,畢竟哪怕是自己的骨肉,對皇帝來說,有個人在身邊坐等自己翹辮子接班都感覺不爽,哪個皇帝不希望權力永遠自己控制下。找武則天,一是,因為武則天本身有這個能力處理政務,前面說了,廢王立武的過程裡李治已經見識過武則天的政治頭腦和政治手腕,長孫無忌這種大樹都被拉下馬了。二是,雖然後宮涉政一向不是很名正言順,但這不是非法的,在大多數朝代女主執政都是有一套規矩可循的,皇帝無法處理政務的情況下後宮涉政是被允許的是在古代中國的政治倫理裡的,這是根據家國同構和夫妻同體的概念而來。況且,自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三四百年的時間裡皇后主政,涉政都是常有的事。第三,武則天之前也沒有哪個皇后掌權以後居然做了皇帝,誰都不可能想的到。
所以,李治把權力分給武則天一部分,這部分權力是皇帝本人授權的,沒人能多嘴,李治想什麼時候收回來都可以。只不過這部分權力,在李治死之前都被武則天緊緊攥在了手上,並且越來越大。武則天開始動當皇帝的念頭是從上官儀事件,武則天掌權以後和李治有一些分歧,上官儀是個儒生,,死守儒理,不能接受女人執政,就趁武李兩人夫妻鬧矛盾,慫恿李治說武則天干政過多,要他廢皇后,李治耳根子軟,就同意了,廢后詔書都立好了,雖然這事在武則天攪合了以後沒成過,上官儀完蛋,她和李治和好,沒被廢。但武則天是個有危機意識的人也不願意當別人工具,她深信只有把權力攥緊在自己手上,才能保住命,保證榮華富貴,但現在她發現即使當上了在那個時代一個女人被認為能達到的最高位--皇后,皇帝還是可以想廢她就廢她,她手上的權力是很容易被奪走的,她的命也是被別人能決定的,她不想做第二個王皇后,大概這個時候她開始動了當皇帝的念頭。
6至於她具體怎麼當上皇帝的,武則天當皇后30多年也掌權了30多年,她和李治一起扶植了朝中忠於自己的勢力。武則天個人因為本身出身不是特別好(她不是什麼平民百姓出身,她爹早年是商人,後來因為唐朝開國有功被封官,她娘倒是出身隋朝皇室。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都是貴族社會,世家大族才是社會上最有地位,哪怕皇家本族論出身都是比不上的, 武姓是小姓),她想抬高自己,所以拼了老命的扶植孃家勢力,從中央到地方,從朝堂到軍隊,都有武家的人。李治死後,留了遺詔,裡面專門寫了當了太后的武則天有最高建議權,就是說武則天依然有干涉政治的權力,雖然這個權力並不特別大,建議權就是說皇帝有什麼事決定不了的去問太后,太后搞得定,但如果皇帝搞得定可以不用問太后的意思。
不過,武則天的兒子們爭氣的被弄死了,剩下都不爭氣,再加上孝道為先,哪個朝代太后說話皇帝都得掂量一下的,所以基本權力間接都在武則天手裡,然後找機會把李顯,李旦兩個皇帝罷黜了。至於從李治死到登基等了七年,因為從各種證據來看李治不可能是武則天殺的,但如果武則天立刻篡位登基,她身為最大受益人,所有人都會認為是她殺的。所以,先等等,撇清嫌疑再說。
武則天有了自己的政治勢力支援,又有家國同構和孝道母權做支撐 ,權力是合法的,只是要怎麼轉換成皇位,武則天做了很多宣傳,包括建明堂(儒家典籍裡皇帝治天下的場所),從佛教典籍裡找女主執政的故事改成她自己然後當廣印天下,找和尚給根本大字不識的人民群眾做思想道德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女人是可以執政的,用佛教來壓制儒家反對女人當政的理論。再到處造祥瑞預示女主執政是天命所歸,再找老百姓來演聯名請願她登基,以上基本完成她登基的文化和群眾支援。在安史之亂前唐是府兵制,就是老百姓打仗的時候是兵,不打仗的時候就是普通農民,所以只有中央有長年兵,武則天大權在握那滿多年,軍方早就有忠於她的勢力,只需要控制住提前從中央派兵控制住帝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能有效控制和快速鎮壓她稱帝過程中的兵變和叛亂。鎮壓反對她的人同時順便把有資格做皇帝的李家外圍宗室都殺光。到這裡武則天當皇帝的大部分障礙都被解決了。
至於大多數天下人和朝堂臣子是怎麼接受武則天做皇帝的,很簡單,武則天雖然是女性,但她現在是太后,歷來都有實際統治者是太后的情況,只是沒人像武則天一樣一定要連名義上都是皇帝。而事情進展到這個地步,你不讓她當皇帝,她就跟你拼命,誰也不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有膽量揭竿起義和有野心宮廷政變總是少數的不是嗎。
況且,武則天登基的時候已經67歲了,也當不了多少年皇帝就會翹辮子了,而現在李家能繼承皇位都是武則天的直系子孫,旁系親戚都被殺光了,武則天是李家的媳婦,天下人都覺得她嫁進李家,是李家人的人,以後皇位還會傳給李家,那就遂武則天的願讓她當這個皇帝唄。
從更實際的角度來說,跟著誰混不是混,她是個女人又怎麼樣,武則天當皇帝前掌權了30多年,起碼她證明自己有能力坐穩皇帝這個位置,換其他人很快就會被鬥下去,唐朝政變常見的很,睡一覺起來皇帝就換了,跟著武則天起碼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至於天下人同理,武則天當皇帝至少不會出大動亂,男君女主有什麼區別,只要生活安定,有口飯吃就好。而自魏晉南北朝和隋以來三四百年的時間裡的皇帝,國家,朝代,跟走馬燈似的換,戰亂頻繁,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政治忠誠度沒那麼高的。
第一次看這個電視劇的時候還是小孩子,眨眼自己都有寶寶了,好喜歡賈靜雯的古裝扮相!圖中三人最後就剩下一個了,最毒婦人心啊
-
4 # 帥帥的慶哥哥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總也繞不開的人物。前兩天還跟朋友討論,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又是登基年齡最大的皇帝,還是唯一的女性太上皇,還是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既當過皇帝又當過皇后。總之,她的傳奇太多太多。她初入宮中,李世民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期間有著名的“馴馬事件”,太宗有名馬獅子驄,沒人能駕馭,武氏說“我能馴服,但需要三樣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楇,三是匕首。鐵鞭打它不服,用鐵楇敲腦袋,還不行用匕首割它喉嚨”。太宗期間並無升遷。李世民病重期間,李治侍候在側,她和李治相識並相互愛慕。
李世民駕崩後,武才人依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李治登基即高宗皇帝,在太宗周年忌日到感業寺進香時,跟武氏相遇,互訴衷腸(腦補一下...)。當時王皇后無子且失寵,看到後請求將武媚娘接進宮,打擊蕭淑妃,皇上肯定很高興,立馬就同意了。並且武媚娘還懷孕了,生下兒子李弘,被封為二品昭儀。
皇帝想封武媚娘為一品宸妃,老臣韓瑗來濟不同意,恰好皇后聽說王皇后又在加害武媚娘,就想直接廢后立武氏為後。當時一幫元老大臣長孫無忌(很厲害的,凌煙閣第一功臣)、褚遂良封在外廷把持朝政,還都是關隴貴族集團,皇帝剛登基不久幹啥都處處受制。加上他們又都反對廢王立武,於是和武媚娘結成政治同盟。加上許敬宗、李義府等人的支援,後來元老李勣(傳說中的徐茂公)說了句“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最終廢王皇后蕭淑妃、立李弘為太子、罷黜褚遂良、長孫無忌、韓瑗、來濟等人,立武氏為後。自此,高宗獨掌皇權,打擊了關隴貴族,基本打破了門閥制度的框架。
後高宗患病,皇后武氏代理朝政,又稱“天皇天后”(日本天皇據說從這兒學來的),二聖臨朝。理政時朝政清明,頗得人心,也充分顯示了她的執政能力,籠絡了一大批人才(建言十二事、科舉殿試等)。
高宗駕崩,太子李顯即位,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悉由天后進止”,正兒八經的可以掌權了。後廢皇帝為廬陵王,四子李旦登基,但基本上都是太后說了算。之後太后任用一大批酷吏剪除李唐宗室,又平定叛亂,基本上都臣服於她了。最終690年稱帝,國號為周,改名武曌(日月當空,自創的,厲害吧)。在位15年,用了18個年號,還有一大批男寵。不過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寒門士子不斷走向朝堂。“上乘貞觀,下啟開元”,處死酷吏後,明察善斷,政通人和。後來81歲時,兒子李顯復位,她被迫禪讓為太上皇,後來死時去帝號,只保留皇后稱號,最後諡號位“則天順聖皇后”,故稱武則天。與高宗合葬乾陵(現在依然儲存完好),留下無字碑。
推薦兩部很好的電視劇斯琴高娃和張鐵林的“無字碑歌”,以及“武則天秘史”(不是范冰冰的)。可以去看看,很好的電視。
-
5 # 大思糊
首先我認為是愛情,死忠粉,沒辦法, 可能會有人感覺搞笑,但是各位想一想如果不是因為愛情,單單憑武則天手中的權利怎麼可能當上天后。我認為主要原因以下有三:
1:武則天確實有才能,並且智商情商都很高,要不然也不會在先帝死後被送入寺院還能重新得寵回到李治身邊。
2:武則天幫助李治除掉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兩人都是李世民給李治留下的託孤大臣,但是這兩人也不老實,而且手握朝中大權,武則天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方面也幫助裡李治除掉了這兩人,還把程咬金手裡的兵權給拿下來了,這就讓李治更加的信任武則天。
3:武則天整理後宮,李治對皇后一派人還是早有的意見,本來就很喜歡武則天,還一個勁的說人家壞話,還各種小動作,就讓李治更加厭惡,這時候的武則天干淨利落收拾掉了皇后一派人,自此後宮獨大。
所以武則天得寵還是憑自己實力的,但是最最重要的還是愛情!
-
6 # 尚武菌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病逝。武則天被削髮為尼,送進感業寺。次年,太宗周年祭日,高宗來感業寺進香,與武則天重逢。高宗做太子時曾見過武則天,兩人一見鍾情。此次重逢,又勾起往日情愫。高宗答應將她迎回宮中。恰巧此時,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為離間高宗與蕭淑妃的關係,王皇后也力勸高宗接武則天回宮,這在高宗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自然無不應允。永徽四年(653),高宗迎武則天回宮,冊為昭儀。
武昭儀回宮後,百般討好王皇后,王皇后不住對高宗誇獎昭儀。高宗也愈發喜歡武昭儀,這樣蕭淑妃就逐漸被冷落了,王皇后見計策得逞,很是高興。可是高宗轉而專寵武昭儀,卻是她始料未及的,王皇后很後悔迎武則天回宮,於是又與蕭淑妃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 。
武則天的目的是取王皇后而代之。因此她親手掐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並嫁禍給王皇后。高宗本來就對王皇后不能生育很不滿意,遭此變故,就決定廢王立武。
圍繞著皇后廢立問題,宮廷內外展開了驚心動魄的鬥爭,朝中大臣分成兩派。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顧命大臣堅決反對廢王立武,理由是武則天出身寒門,又曾侍奉過太宗,立為皇后與禮不合,且有損高宗名聲。即使真要另立皇后,也應另選名門,而絕不能立武則天。為此,武則天派人給長孫無忌送去重禮,懇請他支援自己,但長孫無忌不為所動。
高宗幾次動議,都不能獲得這些重臣的支援,褚遂良並因此而罷官。而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等人則在朝中散佈支援武則天的言論。兩派相持不下之際,高宗問計於開國功臣李勣,李勣說:“這是陛下的家事,用不著去徵求別人的意見。”這實際上是助了武則天一臂之力,堅定了高宗立武則天為後的決心。
高宗便不再顧及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於永徽五年十月十三日正式下詔,廢皇后王氏為庶人。十九日,立武則天為皇后。十一月一日,由司空李勣主持,舉行冊立皇后大典。三十一歲的武則天正式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
7 # 週週說古今
武則天的確是一個現象級的人物。中國歷史上的女性強權者不少,呂后,慈禧都是馭權有術傑出女性,但她們都只是有實而無名的領導者。然則,像武則天一樣既有實又有名,堂而皇之,正大光明地居名堂之端的女性,歷史上也只有武曌一人,真可謂千古一帝!武曌的軌跡很難複製,但卻不是偶然的,因其擁有如下特質:
1,特別有姿色。男權主義盛行的古代中國,女子想要獨立在社會立足都很難,更何況掌握帝國最高權力。女性想要掌權,有且僅有的途徑就是後宮干政。後宮佳麗何止三千,要想在如雲的對手中脫穎而出,沒有過人的顏值是不可能的。
2,特別有運氣。武曌能從選秀開始一步步做到皇帝,而且經歷了皇帝換代這樣的劇震,是離不開命運女神眷顧的。武曌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了李治這樣一位仁慈的皇帝,溫柔的丈夫。試想,要是換作李世民這樣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武曌恐斷無出頭之日。
3,特別有野心。武則天是一個特別有想法的人,自小就很有抱負。武則天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一個初離閨房的女子能說這樣的話,其心智之成熟可見一斑。
4,特別有壽命。武則天特別高壽,享年82歲,在平均年齡不過40歲的古代中國,這是十分罕見的。武曌14歲進宮,花了53年與現任和繼任皇帝周旋最終如願。67歲登基,這個歲數,強悍如李世民也早已作古。
5,特別有能力。武則天也許不是一個賢妻良母,但卻是一個合格的統治者。雖然其鐵腕高壓統治經常被後世垢弊,但無論從經濟,文化,民生還是軍事外交來講,唐王朝在武則天的手上都繼續保持了穩步發展的態勢。尤其實在高宗後期,武則天精力旺盛,勵精圖治,很好地彌補了高宗的不足,完成了統治者的使命。
-
8 # 有書共讀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也是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的皇后,又是大周朝的建立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大唐帝國統治中國290年,其中武則天就掌控了近半個世紀。那麼,她又是如何從一個出身不太顯赫的女子,成為皇后,乃至成為一代女皇的呢?
一、一入皇宮,她只是唐太宗的才人。
武則天出生在一個小官宦之家,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父親去世,她與姐妹跟隨母親生活,受盡了人情冷暖。
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賢德的長孫皇后去世,李世民非常傷心。他聽說武則天不僅貌美,而且很有才華,就把她召入宮中,做了才人。
14歲的武則天,成了39歲的李世民龐大後宮中的一員。武則天由於容貌嫵媚動人,被唐太宗賜名為“武媚”,人稱“媚娘”。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武則天被安排在御書房侍弄文墨。在此期間,她接觸到了各種文書典章,對大唐的政權機制也有了全面的瞭解。
但是武則天卻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她入宮12年,沒有生兒育女,也沒有得到任何晉升。
二、與太子李治日久生情,武則天輾轉二入皇宮,力排眾議終於封后。
646年三月,唐太宗積勞成疾,武則天在旁邊侍奉。這時候,她結識了孝順的太子李治。李治19歲,武則天24歲。
武則天成熟的氣質吸引了李治。李治對她的傾慕,武則天看在眼裡,她也拼命抓住這一線希望,為自己以後的人生下一個賭注。
649年,李世民駕崩,李治繼位,他就是唐高宗。因為武則天沒有生育,按照當時的規矩,唐太宗死了,他的妃子們就要去皇家寺院出家為尼。
於是武則天去了感業寺。第二年,唐太宗忌日這天,李治前往感業寺上香,與武則天重逢,二人舊情復燃。後來,李治就經常去感業寺與武則天幽會。
當時王皇后因為不生育,非常嫉恨受寵的蕭淑妃。王皇后知道了武則天的存在,就自作主張讓武則天蓄髮,並鼓動李治把武則天接進宮來,用來削奪李治對蕭妃的寵愛。
令王皇后沒想到的是,她這次真的是“引狼入室”!武則天二次入宮後,晉升為正二品的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后和四個妃子。武則天先是利用王皇后和蕭淑妃的矛盾,聯合王皇后打擊蕭淑妃,使她被廢為庶民。後又開始對付王皇后。
為了達到目的,武則天不惜親手掐死自己剛出世的女兒,然後嫁禍王皇后,以致高宗震怒,廢除了王皇后,打算立武則天為皇后。
在遭到群臣反對以後,武則天又大肆拉攏朝臣。654年,31歲的武則天終於登上了皇后之位。
三、冷血弄權,武則天漸漸從“幕後”走向“幕前”。
武則天首先要“整頓後宮”。她先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剁去手足,浸入酒缸折磨致死。這種刑法史稱“骨醉之刑”。
接著,武則天就不斷排除異己。高宗體弱多病,武則天就開始參政。她首先從最大的對手長孫無忌“開刀”。長孫無忌是開國功臣,又是長孫皇后的哥哥,官至太尉,位高權重。他曾與宰相褚遂良等強烈反對立武則天為後,武則天對他恨之入骨,她授意心腹編造朋黨案,陷害長孫無忌,迫使他自殺,接著又設法將褚遂良貶出京城。長孫集團成員或被殺戮或被流放,武則天藉機提拔自己的親信。
武則天又找機會處理朝中事務。她把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的同時,還藉機培養了不少心腹。當高宗病癒後,發現武則天的勢力已經非常大,而且自己時時處處受到牽制。高宗想廢后,但終因武則天軟硬兼施而未能成功。
後來,高宗臨朝時,武則天就垂簾於後。高宗體弱多病,不能親自上朝的時候很多,武則天實際上已經形同皇上了。
武則天為政期間,科舉取士成為主流。她還提倡廣開言路,不拘一格選人才,建立自己強大的政權班底。武則天在朝中與坊間的名氣越來越大。
四、虎毒食子,掃平政治障礙。
武則天知道,高宗的身體越來越差,一旦駕崩,皇位就要傳給太子。因此,武則天就向兒子們“開刀”了。
武則天與高宗育有四個兒子: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
長子李弘是太子,不僅性情寬厚謙虛,而且還有治國之才,深得高宗和朝臣的信賴。他對母后專權早就心懷不滿,曾經多次違背武則天的旨意,武則天竟然殘忍地用藥酒毒死了24歲的親生兒子李弘。
李弘死後,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公元680年,武則天就以太子李賢圖謀不軌為由,將其廢為庶人,並遷往外地。後來還派人殺死了他。
病弱的高宗經不起接連的打擊,於683年12月溘然長逝。
這樣,三子李顯就繼承了皇位,他就是唐中宗。不過,李顯只做了兩個月的皇帝,就被武則天找藉口貶為廬陵王,並幽禁在深宮。
接著四子李旦繼位,他就是唐睿宗,不過他只是一個傀儡皇帝。
武則天以太后身份獨掌大權,甚至不準李旦參與政事的處理。此後六年,武則天就是大唐的實際統治者。她臨朝執政,專斷獨裁,併為自己的改朝換代開始鋪路。
五、緊鑼密鼓準備,並大造輿論,女皇武則天登基。
天為了擺脫李唐王朝的影響,以恐懼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冤魂為由,不願住在長安,而將東都洛陽改成神都,以此作為未來的京都。她又追封武氏家族的五代祖先,以光耀門庭。
不僅如此,她將唐朝官員的名稱也全部改換。由此,武則天為登基當女皇做好了前期準備。
當然,武則天登基之路並不順利,其間一直有官員和李室宗親起兵,公開反對武則天,但都被武則天鎮壓了下去。
武則天一來用高官厚祿招攬人才,充實官僚隊伍,比如狄仁傑等。
二來她還任用一些酷吏,比如來俊臣和萬國俊等人,研製了許多的酷刑,用來對付那些反對她的人。等到根基完全穩固以後,武則天又把那些罪大惡極的酷吏們殺掉以平民憤。
這些當年替她賣命的人,也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武則天政治權術運用得揮灑自如,稱帝的時機也逐漸成熟。
為了登基,武則天大造輿論,說她登基是上天的旨意。甚至她還授意僧人為她寫了經書,說她是彌勒佛轉世,應取代李唐稱帝。
公元690年重陽節,67歲的武則天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她自稱“聖神皇帝”,建立了大周王朝。武則天又在神都洛陽立武氏七廟為太廟,自己的祖輩、父輩也都追尊為帝。
公元705年11月,武則天病逝,終年82歲。臨終前她留下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與高宗合葬。”並囑咐兒子中宗李顯為自己立一塊無字碑。
武則天稱帝15年,執政近半個世紀。她一生幾經起伏。為了奪權,她殘害無辜,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女兒也不放過,手段殘忍,無所不用其極;為了稱帝,她冷血殺伐,親兒子或被殺死,或被貶庶,更是六親不認。在她封后及稱帝的路上,一切擋她道路的人,不管親疏,都成為她殺戮的物件。
或許,繁華終是過眼煙雲,武則天在行將就木時,回憶自己的一生,或許良心上會有稍許的不安。因此,她只留給後人一塊無字碑!是是非非,任由後人評說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9 # 舒琰
武則天是如何成為皇后並稱帝的,筆者認為應該從她出身開始講起,她的家庭和李唐皇室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是她能夠進入後宮而後踏上登天之路最重要的基礎!
在陝西乾縣北部梁山腳下,有一座巍峨的皇帝陵一唐高宗李治的乾陵。陵東,有一塊巨大的無字碑,千百年來,它櫛風沐雨,傲然矗立,任憑過往遊人在自己面前指點評說。它的主人,便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
下面讓我們從頭梳理一下武則天大神步步驚心的進階歷程吧,從出生到歸天,筆者把它歸納成了10個階段!
1,出生官僚世族家庭,受到良好教育並且見識不凡。
武則天(624~705),名武曌,祖籍幷州文水(今屬山西),因生前被尊為 “則天大聖皇帝”,死後諡“則天大聖皇后”故被後人稱為武則天。其父武士護早年曾為木材商人,家資豪富,與曾任隋末太原留守的唐高祖李淵交厚。 李淵起兵反隋,武士護被任為行軍司鎧參軍。唐初歷任兵部尚書、利州都 督、荊州都督等職,封應國公。武士護先後娶過兩個妻子,生有二子三女,武則天即其第二個妻子楊氏所生的第二個女兒。
2,少年喪父,倍受至親欺凌而無能為力,心智毅力得到磨練。
武則天12歲時,父親去世。她姐妹三人與母親相依為命,因受到武家子侄的苛待,生活頗為困窘。這種特殊的出身、經歷,使武則天從小即接觸到上流社會的富貴榮華,同時也過早地體嚐了流俗的鄙薄與炎涼世態。因此, 她對權勢的追逐和支配一切的慾望較常人更為強烈,並敢於蔑視一切世俗和禮教,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一切,對她生前和身後的是非成敗、榮辱譭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入宮後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學習上進,等待時機。
636年(貞觀十年),14歲的武則天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封為才 人,賜名“武媚”。 太宗皇帝晚年,縱情聲色,妃嬪成群。武則天進宮後,一直是個普通才人人,負責料理皇帝飲食起居中一些項碎事務,地位低下,並未得到太宗皇帝的特殊寵愛。
從14歲到26歲,武則天在孤獨和寂寞度過了她一生中最美好 的青春年華。但她並未像其他不得寵的妃嬪一樣,完全陷入自怨自艾,對影傷懷之中。一方面,她利用這段時間努力讀書習文,增長知識,為她後來治理國家,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應付自如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史書上說 她“素多智計,兼涉文史”,顯然與她這段經歷有密切的關係。
4,眼光長遠,未雨綢繆,女色投資潛力股,最終翻盤。
另一方面,她也不甘寂寞,乘太宗晚年多病、太子李治經常入侍的機會,施展手段,使比她 小四歲的李治對她這位“庶母”迷戀甚深。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武則天與其他未曾生育的妃嬪 一起,被送到一個叫感業寺的尼庵中落髮出家。高宗李治即位後,不忘前情 遂將她重新接進宮來,封為昭儀,並日漸得寵。
5,心狠手辣,不計代價,殺死親女,稱霸後宮
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施展 各種政治手腕,甚至不惜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終於在655年(唐高宗 永徽六年)如願以償,戴上了皇后的桂冠,邁出了通往權力頂峰關鍵的一步。
武則天當了皇后之後,立即著手為自己的兒子謀奪皇太子之位。次年2 月,高宗廢太子李忠為梁王,授梁州刺史;改立武則天之子代王李弘為皇太子,年僅四歲,從而使武則天又取得了奪取最高權力過程中第二回合的勝利。
6,帝后聯手,團滅前朝敵對勢力,重振皇權
到659年(顯慶五年),長孫無忌、褚遂良、柳爽、韓璦等一班反對武則天專權的元老大臣大多獲罪,或死或貶。武則天的反對勢力滅亡殆盡。
7,二聖臨朝,政歸中宮,天后顯威。
660年以後,高宗得了風邪之症,經常頭暈目眩,不能視物,便將部分政 務交與武則天處理。武則天以前曾廣泛涉獵文史典籍,人又聰明能幹,處理 朝政事務居然駕輕就熟,頗為妥貼,“自是政歸中宮”,開始了她長達45年的 主政生涯。 在武則天主政期間,唐王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疆域不斷擴大,國勢日 趨強盛,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唐王朝之所以能 夠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強盛的朝代之一,武則天是作出了重要貢獻的。
8,欺壓親子,太后臨朝,自專朝政,霸道統治!
683年(弘道元年)12月,高宗病逝,中宗李顯(即李哲)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朝政全歸太后,中宗不過傀儡面已。 兩個月後,中宗不甘心完全 聽其擺佈,自作主張任命岳父韋玄貞為侍中。武則天大怒,立即召集文武百 官,宣佈廢中宗為廬陵王,並當場將他攆下御座,因禁起來,另立小兒子豫王李旦為皇帝,即唐睿宗。睿宗名為皇帝,卻被置於別殿,不許他過問政事。 從此,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正式臨朝稱制。直到705年(中宗李顯神龍元 年)被追退位,獨掌皇帝大權達21年之久。
期間武則天廣開言路,鼓勵互相告密,制任用酷吏,排除異己,製造恐怖的政治氣氛。鎮壓李氏叛亂,大開殺戮,強勢統治,翦除唐朝宗室,為自己登基稱帝的最終目標做足了準備。
9,製造輿論,分封武氏家族,順應天意,女皇稱帝。
688年(武后垂拱四年)5月,武則天之侄武承嗣為了給武則天正式稱帝作輿論準備,命人在一塊石頭上刻了“聖母臨人,水昌帝業“八個大字,隨後指使親信唐同泰上表獻石,聲稱得於洛水。 武則天如獲至寶,將此石命名為 “寶圖”,下詔表示要親祭洛水,接受寶圖,併到南郊舉行祭天儀式,6月,武則天加尊號“聖母神皇”,稱陛下,離正式登極稱帝只差一步了。 10月16日,武則天登上洛陽則天樓,宣佈大赦天下,改國號為周。19 日,上尊號稱“聖神皇帝”,睿宗改稱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
次日,下令在洛陽建武氏七廟,供奉武氏先祖靈位;封侄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其餘武氏子弟封郡王者十餘人;諸姑、姐皆封長公 主,一如皇家制度。
武則天自高宗初年第二次入宮以來,經過近40年的不懈努力,先後戰勝 了包括皇后、太子、元老重臣、宗室王公,以及親生兒子在內的一個又一個對手,清除了前進路上一個又一個障礙,終於登上了權力的頂峰,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女皇!
儘管此時的武則天已從一個青春少婦變為年近 七旬的幡然老嫗,但她依然雄心萬丈,置身後的榮辱譭譽於不顧,繼續沿著自已選定的道路前進著,至死不悔 !
10神龍政變,還政李氏,功過是非,任爾評說!
705年(神龍元年),年已81歲、纏綿病中的武則天被趕下皇帝寶座。 該年2月,宰相張柬之、崔玄球,司刑少卿桓意範、袁恕己,中臺右丞敬暉 等利用武則天病重的機會,經過周密計劃,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及其 他禁軍將領,並與太子李顯、相王李旦、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等取得聯絡,於 2月20日率兵闖入武則天所居迎仙宮,在廊下將武則天佞臣張易之、張昌宗殺死,逼武則天頒佈《命皇太子監國制》。
不久,武則天被迫宣佈傳位於皇太子李顯,唐中宗正式復位,下詔恢復大唐國號,並將前所更改的各項制度、稱號一律復舊。 當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悄然去世。遺命“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中宗親自將母親的靈樞送回長安,與父親合葬乾陵。
武則天稱帝表明,女主臨朝發展到終極,必然造成對王朝正統的否定 。面對於自周代以來形成的傳統禮教、道德觀念和宗法制度來說,這種否定是絕不允許的。
武則天雖然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一外姓女子竟然奪了大唐王朝的繼承統序,公然建元稱帝,卻也無力將這種傳統制度和道德觀念徹底肅清,最終仍不得不與之妥協,被迫放棄了這種否定。從武則天去世到唐玄 宗即位,8年中發生的一系列宮廷陰謀,正是這種否定與反否定鬥爭的延續。
武則天衝破封建枷鎖,無論政治手腕還是治國能力都是讓李唐男兒汗顏的千古女皇!
回覆列表
武則天綠了李治她老爸,給李治當了妃子,然後掐死她和李治的女兒嫁禍給皇后後來當了皇后,後來李治死了之後把李治和自己的兒子弄死把其他兒子也弄死然後稱帝了!
總結一下
掐死女兒當皇后
弄死兒子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