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德鎮南河公安

    汝瓷,河南省汝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於汝州市而得名,形成過“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 現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汝窯以燒製青瓷聞名,有天青、天藍、豆綠、月白等釉色。汝窯的天青釉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質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色澤素雅自然,有“雨過天青雲破處”之譽。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汝瓷是宋代“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有“汝窯為魁”之美譽。北宋後期,汝窯被皇室壟斷,專為宮廷燒造瓷器,即“汝官瓷”,簡稱汝瓷。汝瓷,為宋代汝窯燒製的青瓷統稱。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宋人歐陽修在其《歸田集》中其實已有非常清楚的指引:汝窯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宋人周輝在其《清波雜誌》亦指出:汝瓷以釉取勝,同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氾濫、純淨、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鈞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閒清賞箋》則講得更為詳細:汝窯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195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發掘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瓷生產。”經過30多年無數次的研究試驗,1988年汝瓷生產終於全面恢復並不斷髮展壯大。

  • 2 # hhh140212101

    一是窯工匠師,巧奪天工。不惜工本瑪瑙入釉,用實物體現出自然的道風(簡約)。在當時的皇權,重臣也近尤難得。雨過天晴,雲破處剎那間的恬靜。表現在物體上誰人不心動暇想,如夢幻。汝瓷,瓷中之魁!這件小藏雖然螢透撫摸絲綢的感覺,但自己深知與北宋汝瓷無緣,南宋溪口瓷。

  • 3 # 鼎文君

    首先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窯:汝哥官鈞定

    之首。

    其次它的存世量極少,據相關報導,目前已知存世的只有65件,物以稀為貴。再次就是汝瓷的燒製工藝和材質要求極高。

    汝窯的天青釉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質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色澤素雅自然,有“雨過天青雲破處”之譽。

  • 4 # 淺草堂

    誰是“瓷王”恐怕並不像題中所說那麼絕對,在不同的古瓷收藏者心中都有他自己的最愛。以藝術品味論,北方邢、定的瑩潔如雪,越窯秘色的千峰凝翠,饒州影青的光潤如玉,官哥難辨的金絲鐵線、處州龍泉的梅子初青等等不一而足,可謂是各領風騷。而後世彩瓷中的永宣青花 、成窯鬥彩、雍乾琺琅等佼佼者,又是另一番的審美情趣。即便以價格衡量,汝瓷也並非獨佔魁首,藏於日本靜嘉堂的曜變建盞外借展覽據說還買了保額高達15億美元的天價險,可見其在收藏者心中的地位。

    所以,就像一首歌詞說的“人世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瓷王”不是那麼好封的

  • 5 # 古韻利州1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宋人歐陽修在《歸田集》中對汝窯的論述:汝窯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後人把珍品當作“陶”而丟棄,故存世甚稀。而《清波雜誌》裡宋人周輝對汝窯的精述,汝瓷以釉取勝,當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氾濫、純淨、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鈞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當時汝瓷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現從文獻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絕非“嚴禁民用”之說。對自藏汝窯瓷及由此對整個汝窯作較全面簡述的則是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閒清賞箋》中提及,“汝窯,餘嘗見之,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面可視碧玉,也不為過。所有歷代青瓷應以汝窯為冠。”

  • 6 # 平生緣

    北宋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以其端莊凝練、形神兼備的造型和晶瑩滋潤、堆脂如玉的釉色著稱於世,形成了清雅素靜、蘊蓄秀美的藝術風格。

    不愧千年瓷史,天下瓷王之稱!

    宋代宮廷盛行崇古風氣,汝窯瓷器多仿古青銅器、玉器、漆木器等式樣,外相古拙,有莊重典雅,雋永質樸之風韻。

    中國青瓷自魏晉以來就是瓷器中的主流,是釉中含氧化鐵經過還原焰燒成的,因而對氧化鐵含量和還原焰的火候掌握是青瓷燒製中的兩個主要技術因素。

    北宋汝窯主要呈現的天青色為冷暖適中、優雅和諧的色調,體現了宋代上層社會所追求的色彩理想境界,汝窯青瓷也就成為宋代青瓷之翹楚。

    宋代陶瓷藝人思路之敏捷為歷來罕見,器物表面常見的冰裂紋、魚子紋、蟹爪紋等,技術人員都能很巧妙地轉化為裝飾性紋飾。而這些秀美的紋線在不同光源角度下產生的迎光效應,總能給人以豐富的層次感。

    北宋宮廷選擇汝窯,不僅因為其器製作精良,更因為它獨特的審美特質,清淨幽玄、返樸歸真的韻致,體現了特有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心理和精神風貌。

    宋代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最發達的時期,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宦臣,下到各級官吏和地主紳士,構成了一個比唐代更為龐大也更有涵養的階級和階層。

    統治階級和宮廷士大夫開始沿著中唐線路走向更為細膩的官能感受和對情感色彩的捕捉之中,北宋汝窯恰好在淡雅的釉色、端莊的造型、簡潔的紋飾中契合了上層社會在藝術欣賞上所追求的幽玄蒼古之審美價值取向。

    自周秦以來,玉石已成為人們所崇的“仁”、“智”、“義”、“行”、“勇”、“情”、“禮”等七種才智和美德兼具的理想化人格象徵。北宋汝多以古樸渾厚的天然美玉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無論其質其色,都呈現玉的光彩。

    汝窯這種含而不露的美玉精神,正好吻合了中華民族一貫內斂和內蘊的心理特徵。

  • 7 # 雷人vs流星

    汝窯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製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專家鑑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

    中文名

    汝窯

    外文名

    Ru Kiln

    地 位

    宋五大名窯之首

    位 置

    洪江

    時 期

    北宋後期

    更多

    形態特徵

    特徵

    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宋代文化佔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ttt5張

    汝窯資料

    它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蘊潤,高雅素淨的丰韻而獨具風采,在中國青瓷發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誌。

    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論》裡這樣說:“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這說出了汝窯的一些基本特徵。

    造型

    汝窯瓷器造型有盤、碗、瓶、洗、尊、盞託、水仙盆等。其中瓶的變化較為豐富,

    有紙槌瓶、玉壺春瓶、膽瓶等多種。汝窯器有瓶、尊、盞託、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託、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花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藏河南),暗花雙魚盤(藏英國)。另外,在傳世品的個別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於尊、瓶、碟之上。“蔡丙”、“寧”則是見於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飾,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鑑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工藝品。也用花、鳥、蟲、魚裝飾來滿足皇親貴族們的閒情逸趣。

    胎釉

    汝窯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都與燃燒後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鑑定汝窯瓷器的要點之一。

    汝窯瓷釉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釉層不厚,隨造型的轉折變化,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蟬翼紋”。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

    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徵。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徵。

    支釘

    宋代宮廷用汝

    窯器物一般均採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汙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一帶汝窯器多無支釘痕,個別碗、套盒、凹足缽、洗、器蓋等用墊餅支燒工藝。

    仿品

    後世仿汝窯者始於宣德官窯,署有宣德官窯款,其釉色較宋汝透亮,紋片較宋汝密而規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紋。清雍正唐英時再度仿汝窯,多數仿宋汝的天青色,紋片多為蟬翼紋,少有大紋片和無紋片的。唐英時的仿品鑑別時也很容易,因為宋汝為無光釉,清仿品則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隱現一圈藍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偽,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則屬清代特有,且御窯廠產品多書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為鑑定提供了方便。

    開片紋

    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透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並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

    工藝特色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

    瓷樽始於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陳設用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汝窯燒製的汝瓷因為其絕妙的色澤、獨特藝術價值,深得帝王歡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譽。汝窯又與同期官窯(河南開封)、哥窯(浙江龍泉)、鈞窯(河南禹縣)、定窯(河北曲陽)合稱“宋代五大名窯”,位居五大名窯之首。

    汝窯以傳承藝術為己任,採用傳統手工製作陶瓷方法,製作一個陶瓷的工序高達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上釉、燒窯、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補,做工精細,設計唯美、承藝汝瓷以“釉色層”領先,器型古樸典雅得當,光潤有度,由於汝瓷釉層厚,常有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之後茶色會著附於裂紋處,形成不規則的變換交錯的花紋,故而手感潤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宋人歐陽修在《歸田集》中對汝窯的論述:汝窯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後人把珍品當作“陶”而丟棄,故存世甚稀。而《清波雜誌》裡宋人周輝對汝窯的精述,汝瓷以釉取勝,當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氾濫、純淨、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鈞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當時汝瓷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現從文獻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絕非“嚴禁民用”之說。對自藏汝窯瓷及由此對整個汝窯作較全面簡述的則是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閒清賞箋》中提及,“汝窯,餘嘗見之,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面可視碧玉,也不為過。所有歷代青瓷應以汝窯為冠。”

    史料記載

    南宋

    南宋葉寘《坦齋筆衡》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說明汝窯在接受宮廷的任務,燒造汝官窯器,使北方青瓷的技術成為全國之冠。在制瓷工藝上開創了香灰色胎,超過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燒成工藝上,採用滿釉支燒的方法燒成的支釘痕,其細小而規整的程度絕無僅有,汝窯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鐵份,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純正的天青色,使汝窯釉面開裂紋片成為一種裝飾,使在燒成過程中無意識的缺陷(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一致而產生的缺陷)變成了有意識的裝飾。

    由上可知,汝窯採用了南方越窯的釉色,同時又吸收定窯的印花技術,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風格,南宋周輝《清波雜誌》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汝窯產品土質細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釉中含瑪瑙末,產生特殊色澤,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蝦青、蝦青中往往微帶黃色,還有蔥綠和天藍等。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青雲破處”之稱譽。釉屋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釉面有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

    明代

    明代學者高濂在其《燕閒清賞箋》中對自藏汝瓷和由此對整個汝瓷進行了評價:"汝窯,餘嘗見之,其色卵白,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針,餘藏一蒲蘆大壺,圓底,光若僧首,圓處密排掙針數十,上如吹壎收起,咀若筆帽,僅二寸,直塑向天,壺口徑四寸許,上加罩蓋,腹大經尺,制亦奇矣,又見碟子大小數杖,圓淺甕腹,磬口、釉足,底有細釘,以官窯較之,質制滋潤"。

    清代

    清代學者梁同書在其《古窯器考》一書中的記載:"汝窯,宋時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窯,屑瑪瑙為釉,如哥而深,微帶黃,有似卵白,真所謂淡青色也。汁水瑩厚如堆脂。……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土脈質制較官窯尤滋潤。薄者難得。時唐即耀諸州悉有窯,而以汝為冠。"

    價值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

    汝窯

    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非常稀有。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僅67件半,其中臺北故宮21件,北京故宮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中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還有在中國內地零散的兩件以及某博物館裡的半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徑8釐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54萬美元成交。之後,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汝窯三犧尊更是創下5000萬港元的天價。

    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曆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34口叫價,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重新整理宋瓷世界拍賣紀錄。拍賣場內競投氣氛熾熱,當中“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先拔頭籌,拍賣由第一口價四千萬港元開始,有八位競標者爭持約十五分鐘,當叫價至一億四千萬港元時,一名電話競投者與一位場內競投者仍激烈爭持,再經過十口叫價後,最終以三十四口叫價,由電話競投者以天價二億零七百八十六萬元成交,重新整理宋瓷世界拍賣紀錄,並較估價高逾三倍。

    發展歷史

    始於唐

    汝窯從盛唐時期,汝州所轄臨汝、寶豐、魯山等地有著豐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樹林,從蟒川坡上的嚴和店到東南的羅圈、桃溝、清涼寺直到魯山段店,方圓百里之遙,大量的方解石、鉀鈉長石、長石砂岩、葉臘石、瑩石、硬質高嶺土,軟質高嶺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佈地域較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這裡的陶瓷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從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殘破的天藍釉汝瓷碗,屬晚唐時期產品。1988年9月於魯山縣段店古窯址,亦發現殘破天藍釉汝瓷缸,屬唐代早期產品)。勤勞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製作陶器生活器皿時,由於火候過高燒造出了不同於以往的陶器產品,表面光滑細膩,色彩迷人,為世上少見。激發了汝州製陶藝人們的聰慧技能,在不斷的摸索和改進中,使這一發現愈來愈成熟。

    物產豐富的汝州本是商賈集聚之地,文化積澱由來已久,貞觀盛世使汝州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汝州陶器的發展促進了陶瓷業的興盛,從汝州瓷業的興盛說明汝州早在遠古時代,造瓷工藝已較先進。

    盛於北宋

    汝瓷在中國宋代已位居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產於河南臨汝,隋煬帝大業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北宋後期宋金戰亂不息,興盛前後不過二十餘年,所以彌足珍貴。汝瓷傳世品稀少,全世界現僅存67件半,分別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和聖路易等知名博物館和私人典藏約10餘件。

    燒造青瓷中心

    汝窯北宋時期,北方燒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時屬直隸州即現今的汝州市),當時(公元1102-1127年)汝州轄管郟縣、龍興縣(現今寶豐縣)、魯山縣、汝陽縣(伊陽)、葉縣、襄縣等地(據《中國美術史》記載)。汝州四方燒造青瓷器的古窯遺址很多,形成“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南北兩大瓷區;北區從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區張公巷、文廟,大峪鄉的東溝、陳家莊至黃窯到臨汝鎮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嚴和店起沿東南方向延伸至羅圈、桃木溝和清涼寺、梁窪,直至段店,方圓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窯爐。鼎盛時窯爐達到了300多處,影響擴及到內鄉、宜陽、新安及黃河以北等地,是汝窯生產歷史上的昌盛時期。汝州東北方燒造的是稍有花紋裝飾的青瓷,釉色極潤澤而帶蔥綠是早期的產品;南方燒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裝飾,隱隱浮現在透明的艾綠釉之下,但製作時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區出土的大多是汝窯新窯器,多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還生產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官窯

    北宋時期官府在汝州設窯場,其產品稱之為“汝窯”。“汝窯”出現的時期在越窯衰敗之後,產品主要供宮中御用,御揀退之件,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汝窯胎質細潤,多數象點燃過的香灰色。透過釉底處微微帶些粉色,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青瓷,風格獨特,呈現一種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離不開天青這個基本色調。汝瓷釉汁瑩潤,多豆青、粉青、月白、蔥綠等。通體有細片,底有芝麻細小支釘,是支燒的痕跡。現存故宮博物院的“汝窯弦紋尊(奩)”、洗”,是古陶瓷中罕見的珍品。

    衰於南宋

    技藝漸漸失傳

    宋·周輝《清波雜誌》、陸游《老學庵筆記》、周密《武林舊事》、杜綰《石譜》、歐陽修《歸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論》、《正德汝州志》等書,曾記載有汝瓷的始況。“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油(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宋人葉寘《坦齋筆衡》清說郛本。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的讚語。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遷,由於長期兵災戰禍,汝窯被毀,技藝失傳。雖然元、明、清歷代中國民間窯場仍然不斷燒製,但因種種原因,均未成功。民國27年到30年(1938-1941年),資本家李紹初曾在汝州蟒川嚴和店汝窯舊址建窯試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說:“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鈞、耀等窯難度大的多,不易仿製,因此傳世製品根本無亂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間,督學孫灝詩云:“青瓷上選無雕飾,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貢紹興年,瓶盞爐球動顏色。官哥配汝非汝儔,聲價當時壓定州。皿蟲為盅物之蠹,人巧久絕天難留。金盤玉碗世稱寶,翻從泥土求精好。窯空煙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詩人對汝瓷作了高度評價,但也表達了他對汝瓷失傳的感慨之情。

    現代追跡

    汝窯遺址

    汝官窯址是一大謎題。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者為尋找汝官窯遺址,曾在汝州市、聯郟縣、魯山、寶豐、宜陽、新安等10多個縣市,發現多處窯址,均屬於民窯系統。

    汝窯1987年根據寶豐縣提供的實物標本,經上海博物館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複查並進行試掘,終於在寶豐縣西大營鎮涼寺村南河旁臺地上找到了汝官窯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內涵豐富,窯具、瓷片堆積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窯址附近盛產瑪瑙石,是汝窯特殊色澤的釉料。所燒青瓷,色澤瑩潤,並有美麗的開片。宋哲宗元祜年間,在青嶺鎮設巡檢司,專管坑治。試掘中,出土20多件宮廷御用汝瓷,有鵝頸瓶、折肩壺、細頸小口瓶、碗、盤、洗、盂、茶盤託、器蓋等。這一考古新發現,解決了中國陶瓷史上一大懸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窯之魁的汝窯遺址。

    汝州與寶豐之間就是汝瓷的遺址!

    汝州市的名片

    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製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專家鑑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

    汝窯之謎

    由於文獻記載不詳,遺址出土甚少,汝官窯口在何處?汝窯之謎一直困擾著中國古陶瓷研究人員。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尋找汝窯,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寶豐縣發現。經過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村找到了為北宋宮廷燒造的御用汝瓷的窯口。 從1987年開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進行試掘,首次發現了為北宋宮廷燒製御用汝瓷的窯口,從而使這一重大歷史懸案有了答案。

    到目前為止,對汝窯址已進行了五次發掘,發掘品中除了與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還出土一些傳世品中見不到的新器形,如鏤空香爐,乳釘器及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等,獲得了一批重要的實物資料,為傳世汝窯器鑑定與鑑賞提供了可行的實物依據及新資料。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相信汝窯將會有更多的發現。

    汝窯的釉色

    青如天

    汝官窯天青釉色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觀察,顏色會有不同的變化。平常體會,在明媚的光照下,顏色會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晴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藍空上泛起的金色Sunny。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顏色又是青中偏藍,猶如清徹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瑪瑙入釉而致使釉面產生的不同角度的斜開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氣泡對光照的不同反射而產生的不同效果。

    面如玉

    汝窯

    關鍵是半乳濁狀的結晶釉,這種結晶釉對色與光極敏感,青綠釉卻能從內反射出紅暈。釉子稍厚處,如凝脂般將青翠固化,又如臘滴微趟,將瑪瑙融化之後而又將其垂固。釉子稍薄處,如少女羞澀面現昏紅,又如晨曦微露,將薄雲微微染紅。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汝瓷釉面的光澤,不如官、哥瓷晶瑩,更遜於龍泉青瓷,與同為貢御性質並亦為出土的定瓷、龍泉瓷標本作比較,汝釉的光澤度,大抵只及後者三分之一略強。這說明,瑪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質的抗腐蝕性均有所下降。

    反過來則說明,缺乏明顯玻璃質感,是瑪瑙為釉的一個重要特徵; 釉質肥厚瑩潤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勻、顯高低不平、久平整,並有少量氣泡和縮釉現象, 蟬翼紋: 用"蟬翼紋"來形容汝官釉面的開片最為形象。前人用"蟹爪紋"來形容,這裡有二種說法。其一"汁中棕眼隱若蟹爪",是說釉面上因氣泡破裂而產生的棕眼猶如螃蟹走過沙灘而留下的蟹爪印。其二是形容瓷器表面開片的長短無序,呈不規則交錯猶如蟹爪。筆者看法:所謂"蟹爪紋"是在瓷器開片的一條主紋上,另生出一條次紋,形成一個"Y"型(蟹爪),然後在次紋的一邊又生出一條次次紋,形成又一個小一點的"y"型(蟹爪),......就像一棵樹主幹生出大枝,大枝生出中枝,中枝生出小枝,小枝生出小小枝一樣。其實中國畫技法中創始於宋初的枯樹畫法的一種方法,就叫做蟹爪技法。用蟹爪技法來解釋瓷器開片的主次、走向,最簡單不過了。不過用蟹爪紋來形容汝官釉面開片卻有不足,因為它只形容了開片的主次及走向,卻無法形容汝官釉面中的斜開片。因而有人在考慮這方面時就用"魚鱗紋"或者"冰裂紋"來形容。因此用"蟹爪紋"、"魚鱗紋"、"冰裂紋"來解釋汝官釉面的開片都是隻抓住了一點而沒有顧及其餘。而蟬翼紋既包含了蟹爪紋又包含了魚鱗紋或冰裂紋,是形容汝官釉面的最形象比喻。

    蟹爪紋,形容瓷器開片的主次、走向。

    晨星稀

    汝窯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氣泡,古人稱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時隱時現,似晨星閃爍,汝窯瓷片的斷面,肉眼可見一些稀疏的氣泡嵌在釉層的中、下方。用放大鏡於釉面上觀察,中層的這些氣泡,於釉層內呈稀疏的星辰狀,大的如星斗。但是,蘊藏在釉層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氣泡,從釉面上則很難透見。汝瓷在其胎體的釉層間,有一排肉眼可見的大小氣泡,這類同宋龍泉、南宋官窯等青瓷體系釉內氣泡排列有異的景象,屬瑪瑙釉為釉的又一特徵。同時表明,瑪瑙的粘度很強,以致釉內與胎體中的空氣,在燒製過程中無法正常溢位,較多的被封閉在釉的下層;芝麻支釘釉滿足:。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汝窯是釘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麼大,這是其它瓷窯所少有的。

    棕眼:釉面的氣泡在窯中焙燒時爆破後未經彌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蟬翼紋

    蟬翼紋是指在汝瓷釉面上的開片紋細如蟬翼。

    對汝瓷的開片有各種形容,如蟹爪紋,冰裂紋,蟬翼紋,魚子紋等,但我覺得用蟬翼紋來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青,有的如長虹懸空,都是一些美麗的形象比喻,有點誇張。說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紅斑塊顯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魚子飄浮在水面上,僅此而已,我甚至覺得,這是汝瓷的缺陷。不過對汝瓷來說,又多了一個非典型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有銅骨無紋者”為珍品、上品,非判斷是否屬汝窯之標準。

    汝窯精品

    故宮博物院藏品

    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故宮藏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高12.9cm,口徑18cm,底徑17.8cm。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徑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處各凸起弦紋兩道,腹中部凸起弦紋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裡外滿施淡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

    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

    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高4cm,口徑18.5cm,足距16.9cm。

    承盤圓口,淺腹,平底,下承以三足。裡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外底滿釉,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乾隆皇帝曾為其題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以楷書

    故宮藏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鐫刻於器物外底。詩曰:

    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辭本契退藏理,宋詔胡誇切事談。

    後署“乾隆戊戌夏御題”。

    此器造型規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溫潤。它應與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宋汝窯盤

    高3.5cm,口徑19.3cm,足徑12.6cm。

    盤口微撇,圈足外撇

    故宮藏汝窯盤

    。盤身滿釉,開細碎紋片。底有5個支燒釘痕,並刻有“壽成殿皇后閣”六字。

    此器製作工細,釉質純淨,開冰裂紋片,是宋代汝窯瓷器中的上品。其題字表明此器為當時供奉宮廷的器物。

    宋汝窯天青釉碗

    高6.7cm,口徑17.1cm,足徑7.7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釉,呈淡天青色,瑩潤純淨,釉面開細小紋片。外底有5個細小支釘痕及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詩曰:

    秘器仍傳古陸渾,只今陶穴杳無存。

    卻思歷久因茲樸,豈必爭華效彼繁。

    口自中規非土匭,足猶

    故宮藏汝窯天青釉碗

    釘痕異匏樽。

    盂圓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後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題”,並鈐“古香”、“太樸”二印。

    這件汝窯碗造型規整,胎質細膩,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稱精美的稀世珍品。

    所見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故宮藏汝窯天青釉圓洗

    高3.3cm,口徑13cm,足徑8.9cm。

    洗敞口,淺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體施淡天青色釉,釉色瑩潤。釉面開細碎片紋。外底有三個細小如芝麻粒狀的支燒釘痕,並有鐫刻的“乙”字。

    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認為是此洗入藏清代宮廷後所刻。精於鑑古的乾隆皇帝曾將自己所喜愛的古董劃分等級,一些器物上留下了當時鐫刻的“甲”、“乙”、“丙”、“丁”等標誌。在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窯瓷器上,還有鐫刻“蔡”、“壽成殿皇后閣”等銘文的,一般認為是宋代所刻。“蔡”字當與宋徽宗的寵臣蔡京有關,“壽成殿皇后閣”是宋代宮殿名。

    宋汝窯天青釉盤

    故宮藏汝窯天青釉盤

    高3cm,口徑17.1cm,足徑9.1cm。

    盤撇口,淺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體內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因採用“裹足支燒”,因此外底留有3個細小支釘痕。

    這件汝窯青瓷盤釉質瑩潤,其質感似絲綢般柔美。

    上海博物館藏品

    北宋汝窯盤

    這件作品採用芝麻狀細釘支燒,通體滿施天青釉,釉色瑩厚青綠,釉面佈滿細小不規則的開片,看上去有一種素雅清逸的美感。

    拍賣所見藏品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本器形擬葵花,應為筆洗。

    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秉承汝瓷小巧、樸而實綺、頌簡素之雅、順萬物之道、潤澤可愛、完美臻善之處。釉料色澤絕佳,研壓群芳。器形罕作葵花六瓣,婉柔纖巧映玉色。屬現今六件私人收藏汝官窯瓷之一,在西方私人中國古物收藏界名列前茅。此器曾被舉世著名艾弗瑞·克拉克伉儷典藏,七十年代轉入日本收藏,並以雙重梧桐木盒珍之。2012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曆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34口叫價,以2.0786億港元成交,重新整理宋瓷世界拍賣紀錄。

    汝窯產地

    汝窯

    汝窯以燒製青瓷聞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諸品。汝窯的青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譽。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釐米之間,超過20釐米的極其個別,超過30釐米的幾乎沒有,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

    汝窯位於哪個省?汝窯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後曾名臨汝縣,古稱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是宋代為滿足宮廷特殊需要而設立的窯場,又稱汝官窯。汝官窯瓷的特點是胎質細膩,俗稱“香灰胎”。傳世的汝窯瓷常見器型有碗、盤、洗、瓶、尊等日用品。汝窯製品素面多,極少以花紋作裝飾。造型端莊,釉色晶瑩似玉。汝官窯的燒製時間短,作為貢品,中國民間流傳甚少,南宋時已屬“難得”之物。清雍正前後有仿汝器出現,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時古雅大方。

    官汝窯大約共燒造了20年左右,傳世品極少,所以物以稀為貴。根據

    上海博物館藏北宋汝窯盤

    最新統計,現汝窯器傳世為93件,可以統計的分佈於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國外流傳約3至4件,另外,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私人珍藏一件。

  • 8 # 古玩藝術品與收藏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近千年來地位至高,實為神品,乃中國歷史之珍,顯中國哲學之華,集中國美學之粹。汝瓷小巧樸雅,溫婉雋永,不僅代表中國陶瓷藝術之真髓,歷史意義更是深遠,古今名藏均以其為首,然珍稀無比,一器難求。汝窯青瓷器物不求紋樣裝飾,釉色以素雅、沉靜為美,體現出宋代上流社會用瓷推崇理性美的特色。宋代的文學一直以平淡作為審美要求的最高理想,平淡是要求作到平易而雋永、淡泊而含蓄。

  • 9 # 簡二錘798

    在輝煌絢爛的中華制瓷史中,宋代的青瓷以其單色釉的純潔、素靜,造型高雅為歷代所推崇。而於北宋中後期出現的汝窯,特別是專為宮廷燒造的御用瓷器即“汝官窯”,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紋,芝麻掙釘釉滿足”等絕難複製的特色贏得了“天下宋瓷,汝窯為魁”的美譽,穩佔宋代“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的鰲頭。

    據文獻記載和汝官窯清涼寺考古發現,汝官窯的燒製,大致在宋哲宗元元年至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086-1106年)的20年間。北宋宣和年間,隨使高麗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書中指出,“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以作宮用”。南宋時期葉的《坦齋筆衡》中也揭示了“汝窯為魁”和進入宮廷御用的原因:“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也在其《老學庵筆記》中講到:“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唯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由於宋金戰爭的原因,其燒造史僅約20年,之後汝窯及汝瓷的所有燒製工藝,或埋入地下,或湮滅人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由於汝官窯瓷專為皇室之用,製作的藝術水準很高,可以說每一件汝官瓷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而因其為皇室生產的特殊性,燒出而沒有被選中的瓷器,悉數砸碎毀掉,致使成器很少。因之,汝官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屬珍品,進入南宋汝器就已十分珍貴,“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瓷一件”,是南宋時期人們崇尚汝瓷的真實寫照。據南宋周輝的《清波雜誌》中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油(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還具體抄錄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張俊進貢給宋高宗趙構的一份禮單。其中奉獻的瓷器就有汝瓷16件。

    然而,汝官瓷的珍貴之處不單因其存世品珍稀,更重要的是其用料及製作工藝的獨特性。

    汝窯之所以是五大名窯之魁,不僅在於其工藝精湛,造型秀麗,瑪瑙入釉,釉層溫潤,雅韻內涵,更在於其所獨具的天青之色。汝瓷所獨具的似玉之色,讓幾乎所有的文人雅士所傾倒。據古文獻記載,為了燒製釉色獨特的汝窯瓷,工匠們不惜工本,選距清涼寺1.5公里的黑老鴰溝所產瑪瑙石入釉,最終使汝瓷呈現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瑩潤純淨、素雅高貴的皇家之氣,也終於達到了書畫皇帝宋徽宗 “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的夢幻般的標準。汝窯的天青釉色在北宋時期達到了最高峰,併成為歷代皇宮藝術殿堂中與商彝周鼎並列的稀世珍寶,傳承至今,也被世界各大博物館視為珍寶收藏。

    近觀汝瓷如雨過天晴,“似玉、非玉,而勝似玉”;拂其釉面,平滑細膩,如同美玉;細細觀察,釉面呈蟬翼般細小開片,迎光可以看到其中時隱時現、如晨星閃爍的光點;在釉與胎的結合處,微現紅暈,故有“汁水瑩澤,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的美譽。

    同時,汝官瓷的胎質也具有獨特質地,其胎質細密,胎壁薄堅,由於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銅,使得其胎體色澤近似燃燒後的香灰,俗稱“香灰胎”,又叫“銅骨”。而汝官窯所開創的芝麻釘滿釉裹足支燒,改變了以往其他瓷器施釉不及底部及支釘粗大的傳統;它所採用的“銅口”工藝與紋片裝飾技術,更為其他窯口所無法比擬。

    因其短暫的燒造史、皇家御用和神秘而獨特的燒造技藝等特性,導致汝窯瓷傳世文物極少,歷來被視為無上珍品,更倍受歷代皇室與文人雅客的追捧。明代畫家徐渭在其《墨芍藥》一畫的題詩中這樣描寫道:“花是揚州種,瓶是汝州窯。注以江東水,春風鎖二喬。”清道光年間,《宋志》補督學孫灝為汝瓷賦詩云:“青瓷上選無雕飾,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貢紹興年,瓶盞爐球動顏色。官哥配汝非汝儔,聲價當時壓定州。皿蟲為盅物之蠹,人巧久絕天難留。金盤玉碗世稱寶,翻爛泥土求精好。窯空煙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 宋時及其後歷代皇帝都把汝瓷視為吉祥之物,鎮宮之寶。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深藏宮中,至清末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汝器才流出宮外,可謂彌足珍貴,有價難求。

    據多部歷史文獻記載,北宋以後歷朝歷代都曾嘗試復燒汝器,但沒有一次獲得成功。特別是明清時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數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優秀的工匠,在景德鎮建御窯仿製各地窯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亂真,唯獨天青色的汝器無法如願仿造。

    非常幸運的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到2000年,歷經新中國考古界三代人50餘年的共同努力,終於找到了北宋汝官窯所在地——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古稱青嶺鎮)清涼寺村,由此揭開了汝窯的神秘面紗。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清涼寺古窯址進行的第一次試掘中,在一座作坊拐角處發現一個不到一米直徑的小窖藏,出土20餘件器物,其中7件為汝官窯完整器,包括天青釉盤口折肩瓶、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天青釉小口細頸瓶、粉青釉蓮瓣茶盞託、天青釉裹足盤等,皆是汝官瓷的佼佼者,還出土了大量的殘器和瓷片。其後又組織了6次不同規格的考古發掘,2000年10月,中國考古界對世界宣佈:失蹤了近千年的北宋汝官窯中心燒造區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該項考古工程榮評“200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時至今日,汝官瓷已成為傳世品儲存最少的古瓷。過去,學術界認為是67件半,這是被公開的國內外重要博物館及藏家收藏的傳世汝官窯,顯然沒有包括科學考古發現的47件汝官窯,以及國內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極少部分沒有公開的部分,但所有的加起來全世界汝官窯不會超過150件。

    傳世汝官窯完整器現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天津博物館1件,廣東省博物館半件(汝、鈞各半的器物),中國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幾個博物館現存4件,美國的幾個博物館現存5件,英國私人收藏1件。科學考古發現的包括寶豐清涼寺出土7件,寶豐蠻子營窖藏出土40件。國內民間的汝窯藏品大多數為臨汝窯、東溝窯等汝民窯器,其價值和汝官窯有很大差距,透過與出土發掘所獲得的資料反覆對比考證,能得到各位專家公認的汝官窯瓷為數不多。

      “它是被窯工挖坑私藏的——就在一個小坑裡,竟然出土7件汝官瓷,件件是珍品,件件是汝官瓷中的佼佼者。除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外,還有天青釉盤口折肩瓶、天青釉小口細頸瓶、粉青釉蓮瓣茶盞託、天青釉外裹足筆洗等。另外,該坑還出土了鈞瓷等其他瓷器,一共22件,都很完整。”趙青雲先生說,“除去私藏,這是很難用其他理由去解釋的。這樣的儲存,當然不會是當時窯場公開的儲存,只能是燒窯工匠的私藏。因為燒的御用瓷器,是官窯,控制很嚴,不可能這樣把好東西留下來,不去給皇帝的。工匠都是行家,既然冒著風險私藏了,他們自會挑選最好的來留給自己。只是沒能帶出窯場,或因其他突然變故,這些珍品,才留給了今天的我們。”

      汝官瓷傳世品極少,分佈在以下幾個地方: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天津博物館1件、廣東省博物館半件、中國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幾個博物館現存4件、美國的幾個博物館現存5件、英國私人收藏1件,共計67件半。“在清涼寺一次性出土7件後,又相繼出土了47件。另外,目前我所見到的民間收藏,有一二十件。都加起來,不會超過150件。

  • 10 # 瓷器鑑定真知堂

    本來這個問題回答的人已經很多了,沒必要多說。但仔細看了各位大行的答案,感覺還是沒有回答到點子上,所以還是再來解答一下這個。

    話說美的東西不少見,美人也很多,誰能稱得上最美的那一人呢?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昭君,貂蟬,玉環。時代跨越了春秋,漢代,三國,唐朝。那是不是這幾位就是當時最美的女子呢?應該說,她們都是極美的,但不一定就是最美的,但一定是名女人之中最美的。

    話有點繞,但您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說到汝瓷為天下瓷王,其實應該正名為汝窯,或者官汝窯。因為汝瓷還是很多,真正在陶瓷界稱為瓷王的不是汝瓷,而是汝窯。也就是北宋時期按照宮廷要求,內有瑪瑙為釉,供御撿退,方可出賣 的清涼寺汝窯。

    汝窯因為珍貴稀少,所以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其實也不僅僅因為汝窯的天青色極為名貴,更因為歷史上一些其他原因,造成了汝窯名聲在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代絕品。

    後來真宗仁宗二位皇帝崇尚簡樸,禁銷金為飾,仁宗皇帝甚至連皇宮內院裡的器物也不準銷燬黃金用來裝飾,包括皇后的服裝亦如此,由此一個著名的汝窯理論誕生了。

    “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唯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本朝以定窯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皆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頗粗厚。”

    這裡的本朝學術界爭論極大,與其他學者不同,筆者考證為宋真宗仁宗時期,與本文關係不大,暫時略過。宋代宋人筆記,就有汝窯為魁的說法,但後世稱為柴皇的柴窯在宋人筆記中卻無記載,最早出現在明初洪武曹昭《格古要論》中。有柴汝官哥定的說法。曹昭也說自己沒有親眼所見柴窯。後來柴不可得,到了清代,就把柴窯去掉,替補上了均窯。

    有人說均窯應該出自宣德的《宣德鼎彝譜》,但此書學者考證應該不太可能是明初宣德年所著,而為明晚期萬曆天啟之間可能性極大,這裡出現的“內府所藏柴汝官哥均定”,還把柴窯排在汝窯之前。

    汝窯的名貴在宋代文獻中還可見:“汝窯土性偏滋媚,高麗新窯皆相類,高廟在日煞值錢。。。。。。”宋高宗趙構最愛汝窯,歷史文獻還有了他駕臨清河郡王府張俊貢獻了十幾件汝窯瓷器的記載。汝窯本來就難燒天青色,再加上生不逢時,趕上了金國滅北宋的靖康之變,全部北宋首都典章文物都被金兵掠到了黑龍江。後來金國又幾次遷都,再加上蒙古滅金戰爭,蒙古滅南宋戰爭,這種本來就不多的汝窯瓷器除了窖藏以外,傳世品就變成了極其稀少了。

    所以,北宋時期的汝窯當時就已經成為北宋瓷器之魁首。南宋時期汝窯因宋高宗喜愛而名聞天下。汝窯之名,在士大夫階層中就好似今天的大明星,人人得以擁有汝窯為榮。而南宋時期汝窯已經不能生產(汝州在金統治下,杭州條件仿不出汝窯),滄海遺珠,更為顯貴。

    再加上明清幾代文人墨客和清代皇帝的宣傳推廣,汝窯最終代替了傳說中的柴窯成為瓷器之王就可想而知了。或許有人說明代宣德青花成化鬥彩或其他品種應該稱王,但宣德時期汝窯就是皇帝的收藏品,而青花瓷器還是日用品。當時燒製青花瓷器數量接近十萬件,而當時宮內收藏汝窯數量應該不會超過一百件!其他時段其他名器在當時的狀況也差不多。汝窯為魁,所說不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stuinfo類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