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馬閒評
-
2 # 浴火
英國想要挑起與伊朗的戰爭?這一點並不存在,從表面上來看在英國當地時間7月25日,首次以首相身份亮相的約翰遜就對前一任首相提出的政策來了一個180的大轉變,這其中包括要求英國皇家海軍對所有途徑霍爾木茲海峽的英國油輪進行護航。
一時間外界普遍認為約翰遜的強硬態度或給本已經就不平靜的波斯灣帶來更大的威脅,甚至是戰爭。然而實際上戰爭根本不能爆發,原因主要在以下幾點:
1、這只是約翰遜上任的“三把火”
俗話說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剛剛上任首相,約翰遜自己的寶座還沒有坐熱乎,就開始拿伊朗問題開刀。其主要目的是想讓英國民眾瞭解自己在伊朗問題上的態度,畢竟英國油輪被伊朗扣押之後上任政府遲遲沒有的態度早已讓英國民眾不滿,而約翰遜的態度也恰好迎合了民眾態度,而在這裡也僅僅只是個態度。
2、英國與伊朗沒有致命的利益衝突
看似英國在伊朗問題上的表現非常積極,但實際上伊朗問題背後的根本是美伊之間的關係,如果英國現在臺前與伊朗叫板,甚至發生戰爭,這恐怕美國都不一定會同意,“大哥”都沒沒點頭,“小弟”怎麼能隨便動手。同時就伊朗核問題來看,退出的是美國而並非英國,英國明明還在談判桌上,為何要與伊朗直接發生衝突,甚至戰爭呢?
3、英國現有實力尚難支撐作戰
以目前英國皇家海軍來說,想要單槍匹馬與伊朗開戰,這恐怕並不現實。其前任政府表示的英國沒有足夠軍艦進行護航實際上是真實的反應,因為目前英國皇家海軍總艦隻數僅僅只有97艘,主力艦更是1艘航母,6艘45型驅逐艦,13艘23型護衛艦以及11艘各型潛艇,這些力量如果放在波斯灣,伊朗的家門口可能很難說英國就能拿下伊朗,因此從實際能力上來看英國並不具備發動戰爭的準備。
-
3 # 風雨兼程170983658
據BBC7月26日報道,英國新任首相約翰遜上任第一天,就對伊朗政策進行了180度反轉式調整,下令英國皇家海軍護送所有懸掛英國國旗的油輪透過霍爾木茲海峽。此前特蕾莎·梅政府曾以英國海軍艦艇不足為由,拒絕為所有簽字船隻提供護航服務。約翰遜顯然是拆東牆補西牆,把執行其他任務的英國軍艦調集到波斯灣,一定要保住大英帝國所剩不多的面子。
約翰遜在成為英國首相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風格很像。不僅僅是因為他與特朗普同樣有一頭飄逸的金髮,更重要的是,他與特朗普都信奉民粹主義,恢復大英帝國的尊嚴。
約翰遜在就職演說中就公開表示,希望用30年的時間帶領英國重新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一口號顯然位元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更為虛無縹緲,人們對約翰遜的這一說法也只是呵呵一笑,但是約翰遜還是期待用這一口號凝聚英國民眾的鬥志,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既然要讓英國成為重新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那麼保護英國國民和財產的安全,就成為英國政府基本的目標。雖然當年叱吒四大洋的英國皇家海軍已經不在,但是英華人集中力量在波斯灣地區耀武揚威一番,還是不成問題的。約翰遜堅持在波斯灣開展護航行動,就是他恢復大英帝國榮光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英國海軍船隻總數和總噸位都有所下降,獨立承擔波斯灣護航任務顯然超出了英國海軍的能力。而且約翰遜首相公佈英國的護航政策後,可能會有更多的油輪掛上英國國旗,蹭英國海軍的保護。趕緊拉人入夥,分攤英國皇家海軍的任務量,成為了英國政府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目前,法國、義大利、荷蘭和丹麥等歐洲國家已經表示願意加入英國主導的護航聯盟。但是在中東駐軍的美國,對此卻有所保留。美華人表示,他們不再加入這一護航聯盟,可以在外圍為英軍軍艦提供保護,說白了美華人就是希望英華人在前面當先鋒,而自己躲在後面,坐山觀虎鬥。
最新一輪的伊朗問題完全是特朗普政府不顧各方反對,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惹出來的。但是一起油輪被扣事件,就把英國逼到了臺前,還被迫站到了美華人的前面,完全始料未及的。英國現在最需要解決的是自己與歐盟的關係問題,卻意外衝上了中東對抗的第1線,這真的符合英國的長遠利益嗎?
英國與伊朗的關係走到今天,完全是英國政府對局勢判斷失誤導致的。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之初,英國政府是明確反對的,並且與法國、德國一道,為維護伊朗的利益、抵禦美國的制裁,出主意、想辦法。一直鬧脫歐的英華人還是希望與美國結成更牢固的盟友,7月4日,英屬直布羅陀當局在英國皇家海軍的協助下,扣押伊朗油輪。而為了報復,7月19日伊朗革命衛隊也在中東查扣了一艘英國油輪。
自己油輪被扣,英國政府在第一時間想到了美國,但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表示,英華人完全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相當於迴避了英華人的請求。沒有了外部指望的英華人開始自己想辦法,此前的特蕾莎·梅政府已經連續召開了3次緊急委員會會議,商討解決方案。據BBC報道此前英國和伊朗正在討論互換被扣油輪的方案,但是現在約翰遜政府想表現的更強硬一些,雙方的談判會面臨更多的困難。但對於雙方來說,和平解決才是最好的方式。
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和競爭,七分靠實力,三分靠技巧。面對美華人都不敢輕易招惹的伊朗,約翰遜還會像“鐵娘子”撒切爾夫人那樣,動員一切力量爭奪馬島來挑戰伊朗嗎?英國知道自己的分量,所以儘可能的拉攏其它國家加入。約翰遜要挑起戰爭,那就是痴人說夢!
-
4 # 魔都浪兒
有著美國"特朗普"著稱的約翰遜剛上任,就對近期的伊朗和英國就"油輪事件"首次強硬表態,鑑於波斯灣緊張的局勢,為了保護國際航行的自由和英國油輪的安全,英國有能力,有必要派出軍艦到波斯灣保駕護航。
約翰遜的這一表態使得原本就緊張的的波斯灣局勢變得更加複雜,不利於該地區的和平穩定,而是增加了美伊之間爆發軍事衝突的因素。但實際上是這樣的嗎? 可以肯定地講,上上任的英國首相約翰遜是絕對不會把英國帶去戰爭中去,對伊朗發動戰爭更是絕不可能,以英國目前的實力來看難以挑戰伊朗,而只能作為美國的“小弟”去助戰。約翰遜“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對目前英國國民最為關注的“油輪事件”強硬表態。
實際上,約翰遜所在的黨派屬於英國的右翼勢力,無論是在“脫歐”問題是還是國際形勢中,都是以強硬態度出現的,也正是因為強硬,所以才當選首相的,所以無論是約翰遜的個人性格還是剛剛當上英國首相,約翰遜都必須對外表現強硬的態度,以此來獲得民眾的支援。 同時,由於目前英國國際地位的迅速衰落,國內矛盾重重,只有約翰遜對伊朗表現強硬的態度,才能轉移英國脫歐困局的視線,轉移國內矛盾。而且,如果現在約翰遜不表現出一個強硬態度話,如果對伊朗表現出軟弱,跟其形象背道而馳,很難得到國內民眾支援。
軍事對抗伊朗並非約翰遜的首選,在波斯灣表態的所謂軍事護航,其目的有四:一是新首相要有一定的態度,二是偉大的英國要刷刷存在感,三是給伊朗一定的壓力,便於解決油輪互扣問題,四是配合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行動。
所以,約翰遜再怎麼強硬,也不會挑起對伊朗的戰爭!
-
5 # 環球調查
7月24日英國新首相約翰遜剛走馬上任伊朗總統魯哈尼就第一時間主動向英國政府丟擲了橄欖枝。魯哈尼在講話中暗示可以用和平方式交換雙方被扣押的油輪,但尷尬的是,他的友好姿態並沒有得到英方的任何迴應。
一方誠心誠意講和平,另一方卻在磨刀霍霍,據BBC7月26日報道,英國新任首相約翰遜上任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下令英海軍武裝護衛所有透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懸掛英國國旗的油輪。此前特蕾莎·梅政府曾以英國海軍艦艇不足為由,拒絕為所有懸掛英國國旗的油輪提供武裝護航業務。
約翰遜當天立即下令在其他海域執行任務的英國軍艦趕赴波斯灣。大英帝國之所以敢做美國不敢做的事是因為它得到美國的“聖旨”。沒有父皇帝美國的允諾,這個兒王國是不敢如此膽大妄為的。
美英兩賊要一起對付伊朗但又不敢光明正大地聯合,而是頗費周章、拐彎抹角地製造“理由”。英美陰謀路人皆知。7月4日,英國承美國“密旨”突然在英控直布羅陀海峽扣押伊朗油輪“格蕾絲1號”,而且還煞有介事地透過法院判決扣押“格蕾絲1號”14天。到了7月19日,英國法院又突然宣判扣押時間延長至8月15日。如此出爾反爾明顯就是故意在找茬惹怒伊朗。7月19日,忍讓了15天之久的伊朗卻等不來“格蕾絲1號”,而且無視伊朗的呼籲不作任何迴應。
伊朗油輪被英當局扣押期間美國還故作不知,也不對此事件發表任何的看法。真正的主謀隱蔽得很深,但卻逃不過世人的眼睛。忍不可忍,無需再忍,7月19日伊朗終於在以牙還牙在霍爾木茲海峽扣押了一艘英國中等油輪。躲在後面的大毒蛇出動了,英國盜版“特朗普”約翰遜首相終於如美國的意上臺了,上臺第一天就收到了美國的密旨:向波斯灣調集軍艦,以伺機而動。至此,英國應美國密令出兵伊朗方向的任務完成了。
這當然是打仗的節奏,不然英國不會藉口什麼護航油輪而派大量軍艦入霍爾木茲海峽。每天都有好多艘英國油輪經過霍爾木茲海峽,伊朗除了扣押一隻作交換外從不干擾任何其他英國船隻。所以英國沒有必要派什麼軍艦,之所以派軍艦入霍爾木茲海峽,真正的動機是為了打仗。
目前,法國、義大利、荷蘭和丹麥等歐洲國家已經表示願意加入英國主導的霍爾木茲護航聯盟。美國的幫兇越來越多,火藥味也越來越濃。在30多年前,這個二流國家獨自打敗了阿根廷,為此總以世界大國自居而沾沾自喜。英國認為自己可以嚇倒伊朗,但是伊朗不是阿根廷,伊朗擁有的戰力連美國也不敢輕易招惹,何況伊朗乎?英國那幾艘軍艦等著餵魚陪葬吧,弄不好英國本土將會直接面對伊朗洲際彈道導彈的莊嚴洗禮。
狂妄的約翰遜在就職演說中表示,他表示英國在30年時間內就會重新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恢復殖民霸權,再次成為世界霸主)。這與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何其相似,狼子野心如此露骨,肯定會招來厄運的。
這個世界已經不是西方列強隨便橫行的世界,但他們的強盜思想不但不減弱,而且還越來越膨脹。他們之所以和狂妄,一是憑武力和國力,二是憑藉“盟友群狼戰術”抱團欺壓他國。
這個“邪惡聯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在二戰以後就已經形成,他們聯合對外戰爭的表現形式表現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及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只要世界無力破解他們的新殖民聯盟,無力打敗他們賴以稱霸的軍力,他們就會有持無恐地攫取他人更多的利益。
不要相信他們甜言蜜語,不要相信他們是世界的文明潮流,他們的強大與先進永遠是建立在世界弱小民族的血淚和累累白骨之上。
總之,此次伊朗危機中美國再次成功聯合了西方一系列列強,英國不過充當火藥桶的導火索的角色。看來,西方列強與伊一戰已經不可避免。
-
6 # 英武
英國想挑起對伊朗戰爭?想多了!如果約翰遜的命令(讓英國皇家海軍護航懸掛英國國旗的油輪)繼續執行下去,英國國內軍方就要反對了:沒錢啊!
1.先看上圖:現在中東的土耳其、伊朗成為一對難兄難弟,都跟美國在鬥爭。土耳其因為S400落地,直接讓美國很憤怒,一直在討論如何制裁土耳其?但土耳其看著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峽通道。伊朗與美國掐架也有段時間了,但不得不承認,伊朗把著霍爾木茲海峽,就相當於控制了國際能源運輸通道,尤其對波斯灣周邊國家來說,就是致命的!
面對這種局面,美國都有點兒無從下手,英國的實力夠嗎?
2.約翰遜下令是讓自己的軍艦保護懸掛英國國旗的油輪進出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但對於購買並運輸伊朗原油的油輪是不管的。雖然這種舉動還是讓伊朗不爽,但是英國這種舉動對於每年有427艘油輪(去年統計數字)的護航,不知道英國皇家海軍能夠堅持到什麼時候?即使較為廉價的軍艦護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能堅持多久?要知道,之前梅首相就說過:預算有限,所以才決定不讓英國船隻靠近霍爾木茲海峽的。
3.從實力上來看,英國皇家海軍與打伊拉克時期相比,軍艦減少了55艘,現在在中東地區的軍艦也不過5艘左右,怎麼保證能夠打贏伊朗?
看看伊朗的佈防:在霍爾木茲海峽出入口,靠近北邊兒是入口,靠近南邊兒是出口,中間有大小布通島、富努爾島隔離開,南邊兒還有阿布穆薩島,北邊兒靠岸就是2007年海戰後成立的伊朗革命衛隊第五戰區,海峽入口長約150海里,而關鍵的50海里都在伊朗控制之下,而伊朗為了能夠與美國抗衡,已經經營多年,為的就是打不對稱的區域性戰爭(衝突)。就這樣的佈局,英國有實力打贏?想多了!再看看美國在波斯灣周邊的佈局,連美國都不敢輕易跟伊朗開戰,約翰遜敢嗎?吹吹牛可以!
-
7 # 幸福地帶2
被稱之為英國版的特朗普,約翰遜終於上臺了,約翰遜上臺之後做了許多事情讓人刮目相看。例如:在對伊朗扣留英國英文上面,約翰遜立刻下令英國海軍全面護航波斯灣油輪,並且,下令停止飛機飛往埃及,以防止遭到伊朗的襲擊等等。那麼,那麼英國版的特朗普,約翰遜會發起對伊朗的戰爭嗎?
首先,可以否認這樣的想法。因為,現在的英國早就已經大不如前了,不要忘了世界霸主美國都不敢輕易的發動伊朗戰爭,叉何況是美國的跟班——英國乎?
美國在伊朗周邊部署了大量的軍事基地,包括在霍爾木茲海峽和波斯灣都有大量的海軍軍艦存在,如此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都不敢輕易對伊朗動武,難道說早就落了毛的鳳凰——大不列顛,敢對伊朗動武嗎?顯然不是。
看一看伊朗的特殊位置,以及英國的實際情況,對伊朗動武,那麼,就等於是挑動了整個中東戰爭。而且,英國去要的什麼事情,一直都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美國都不敢對伊朗動武,難道說作為美國的走狗,他會不過主人的反對,單獨的對伊朗動武嗎?況且說以英國的實際經濟和軍事情實力來看,英國是沒有這個能力單方面對伊朗動武的。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出來抖一抖威風是可以的,在必要的時候保護一下英國在波斯灣地區的油輪安全是可以的。但是,要敢對伊朗動武?可以說,英國還差得太遠。
-
8 # 點力
約翰遜不可能和伊朗約架。約翰遜即沒膽量,也沒有能力和伊朗約戰。
一.護航油輪解決不了油輪安全問題。此前,伊朗扣押英油輪,特蕾莎梅政府要求懸掛英國國旗的油輪儘量避開伊朗霍爾木茲海峽。約翰遜上臺伊始,就下令英海軍護航在波斯灣的英油輪。可以說這是約翰遜對外展現自己強勢的一面,區別前任的方式。
石油收入是伊朗唯一能夠大量收入外匯的途徑,英國說扣油輪就扣,砸伊朗飯碗的舉動,必定會招致伊朗的強烈報復。伊朗不給英方一點顏色瞧瞧,那還不亂套,隨便那個國家,都學學英國,伊朗的石油恐怕真的一滴也賣不出,所以就算有英海軍護航,如英方不放行伊朗"格蕾絲一號"油輪,伊朗還是會繼續反制英油輪的。
二,英國的實力不足以和伊朗開戰。英國雖說在82年雄起一把,把阿根廷教訓了一頓,但如今的伊朗軍事實力不是阿根廷能比的,更何況連美國都忌憚伊朗,英國更不敢把伊朗怎樣。
三.美國不發話約翰遜沒膽量和伊朗火拼。美國面臨大選,不希望大選前,節外生枝。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表示希望雙方避免局勢升級。
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25號表示,不希望海灣地區緊張局勢繼續升級,希望避免“以牙還牙”的局面,為此,美國願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跟伊朗舉行不預設任何前提條件的會晤”,就雙方如何重啟談判交換意見。美國國內大選的黨內初選進行的如火如荼,2020大選就要進行最後的大考,特朗普當然不會讓自己的小弟英國,過分挑釁伊朗,萬一惹的伊朗暴起,兩者幹起來,美國勢必也要被攪和進去。到時結果就難以預料了,特朗普的大選連任可就添加了變數,所以大哥不發話,小弟約翰遜沒膽量和伊朗開戰。
所以約翰遜派軍艦護航波斯灣的英國油輪,只是向外界做個不同於前任的姿態,約翰遜沒有膽量破壞特朗普對伊朗的佈局,伊朗也不是任由英國欺負的軟柿子,所以說約翰遜挑起對伊朗戰爭高看他了。
-
9 # 顏二哥有言23
英國新任首相約翰遜一進入首相辦公室,就馬上下令英國皇家海軍的軍艦自即日起,保護所有懸掛英國國旗的船隻,安全透過霍爾姆斯海峽,免受伊朗的攻擊。
英國政府已經提醒需要英國軍艦護送透過霍爾姆斯海峽的船隻,可以“組團或個別申請保護”,但要事先同英國政府交通部預約。
對於英國的這一做法。伊朗外長扎裡夫迴應說:伊朗並不願意與包括英國在內的國家在霍爾姆斯海峽發生衝突。希望新搬入“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府)”的約翰遜明白,伊朗可以和英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正常關係。
近期,由於雙方互扣油輪,而導致了英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英國首先應美國的要求,派出了軍艦,直升機,特別突擊隊(commando)協助直布羅陀當局,扣留了伊朗駛往敘利亞的超級油輪“格雷斯1號”。隨後,伊朗也有樣照樣,採取報復行動。施行與英國突擊隊一模一樣的方式:從直升機放繩投送士兵登入油輪甲板,從快艇攀爬而上。迅速扣留了英國油輪“斯特納帝國號”。事後並公佈了扣留的錄影。似乎在告訴全世界:英國如何扣留我的油輪,我就如何扣留它的油輪~“平等相待!”。
英國方面聲稱,之所以扣留伊朗油輪,是因為伊朗油輪違反了歐盟對敘利亞政府的“禁運令”。而伊朗方面卻說,扣留英國的油輪的原因是,英國油輪違反了相關“海事法”。例如關閉導航設施,不遵從或逃避伊朗執法者的檢查。
英國這位新任首相約翰遜“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命令英國皇家海軍在霍爾姆斯海峽“護航”。其動機可以理解。他想透過護航行動突顯自己的“政治魅力”,以及重揚大英帝國昔日的威風。
問題是,英國的國力,特別是曾經稱霸世界的英國皇家海軍已經今非昔比。30年前與阿根廷之間“馬島之戰”時期,英國有大小軍艦超過80艘。如今能用的不到50艘。包括因漏水而正在維修的僅有航母“伊麗莎白號”在內的數艘主力艦艇都不能參與“護航使命”。目前在波斯灣,英國僅有一艘軍艦‘’蒙特羅斯號HMS Montrose‘’在波斯灣海域,據說它已經完成了一次護航任務。目前,英國正在增派另一艘‘’鄧肯號HMS Duncan‘’,外加一艘核動力潛艇,以及數目不詳的突擊隊員前往波斯灣,以增強波斯灣海域的海軍勢力。
儘管如此,面對伊朗“在地優勢”的整體的綜合軍事實力,英國是不可能複製夕日的大英帝國的‘’炮艦外交‘’的!可謂沒落的帝國~有心無力呀!
其實,英國首相約翰遜對自己困境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之所以這樣做,決不是為了與伊朗開戰,而只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一是面向英國國內民眾宣誓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二是在英國即將脫歐之時,選邊站,向美國特朗普示好,與美國抱團。以迴應特朗普之前所說的:英國有責任保護自己的油輪安全。
總而言之,英國新任首相約翰遜命令英國皇家海軍執行護航任務決不是為了與伊朗開戰。而伊朗方面,正如伊朗外長扎裡夫指出的,伊朗不尋求與英國發生衝突。可以想象,伊朗在面對美國軍事力量在波斯灣的存在之時,也無意選擇面對另一個新的對手~英國!
-
10 # 蕭異人視界
約翰遜當選了英國首相,但是,接下來他面對的卻是很棘手的脫歐問題伊朗扣船風波。
實際上伊朗方面是給約翰遜這位初來乍到的首相送來了橄欖枝,7月24日伊朗總統魯哈尼趁著和來訪的伊拉克總理馬赫迪會晤是,將伊朗方面解決英伊扣船風波的方案拋了出來。
魯哈尼暗示,如果英國先行釋放伊朗油輪,則伊朗方面可以效仿英國的做法。
7月24日晚些時候,魯哈尼在伊朗內閣會議上繼續提出了這一方案;“如果這些國家遵守國際規範,更正錯誤行為,包括在直布羅陀的所作所為,他們將得到伊朗相應的迴應”。
伊朗為了表示誠意,還釋放了幾名被扣押油輪上的船員。
不過,顯然約翰遜的當務之急是先解決脫歐問題,畢竟脫歐期限已經時日無多,伊朗問題雖然也棘手,但遠沒有脫歐問題那樣會對整個英國造成重要的影響。約翰遜在伊朗問題上,只是下令英國皇家海軍軍艦護送所有懸掛英國國旗的油輪透過霍爾木茲海峽,隨後便沒有做出任何迴應。
前首相特雷莎·梅雖然也向波斯灣派遣了英國軍艦,但是迫於英國在波斯灣的兵力薄弱,雷莎·梅做出的指示類似於讓英國商船自求多福。
約翰遜下令英國軍艦全程保護所有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的英國商船,並不能體現出他要對伊朗採取強硬舉動,這似乎只是一個常規的操作。其之所以對伊朗伸出的橄欖枝不置可否,更多的是因為約翰遜需要考慮在與伊朗處理扣船風波問題中,英國的面子該如何保全。
伊朗扣押英國油輪已經有損大英帝國的面子,如果再按照伊朗的要求,雙方互放扣押油輪,則在外界看來是英國向伊朗低了頭,這對英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即便要息事寧人,與伊朗互相釋放被扣油輪,平息事件,約翰遜也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這個時機必須是在外界看來英國沒有丟了面子的時機。
顯然,8月15日就是約翰遜可以選擇的一個時機,恐怕約翰遜也是看好了8月15日這個時間節點。這一天,英國扣押的伊朗油輪扣押時限將結束,英國可以毫無壓力的釋放伊朗油輪。
不過,如果英國的戰略是要協助美國,那麼恐怕伊朗扣船風波不會就這麼簡單的結束,所以說如何解決伊朗問題就在約翰遜一念之間。
回覆列表
可以肯定地講,約翰遜不會對伊朗發動戰爭。
新官上任三把火,約翰遜上臺也不能不燒這三把火。
約翰遜是以強硬態度出現的,也是以強硬態度當選首相的,所以無論是約翰遜的個人性格還是剛剛當上英國首相,約翰遜都必須對外表現強硬的態度。只有約翰遜對伊朗表現強硬的態度,才能轉移英國脫歐困局的視線,轉移國內矛盾。
而且,如果現在約翰遜不表現出一個強硬態度話,如果對伊朗表現出軟弱,跟其形象背道而馳,很難得到國內民眾支援。
另外,約翰遜特郎普那是惺惺相惜,好基友,約翰遜能夠當選英國首相,跟特郎普的神助力有極大關係,現在英國還需要美國幫助,投桃報李,約翰遜不會不明白。
但是,軍事對抗伊朗不是約翰遜的首選,所謂的軍事護航,一是新首相要有一定的態度,二是偉大的英國要刷刷存在感,三是給伊朗一定的壓力,便於解決油輪互扣問題。
特郎普能夠拎得出軍事打擊伊朗的輕重,約翰遜也能拎得出,所以,約翰遜再特郎普也不會超過特郎普軍事打擊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