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其他被俘虜的皇帝,如宋徽宗等人就沒能回到故國,為何明英宗就被釋放回京了呢?
5
回覆列表
  • 1 # 既生瑜何生亮i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英宗皇帝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倉促率領五十萬明軍北上征討瓦剌,卻慘遭失利,明軍損失過半,英宗皇帝都被瓦剌俘虜。

    在中國歷史上敵國皇帝被俘虜,很難再想安然返回朝堂

    明英宗在土木之變被俘虜後,可以返回京城有幾點原因

    有一下幾點主要原因

    雖然明朝皇帝被俘了,但是大明王朝並沒有因為皇帝被俘虜而因此而崩潰

    朝廷在於謙、王直等一批老臣的努力下迅速穩固下來。瓦剌部首領也先本想挾天子以令明朝,但是明朝迅速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這樣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英宗的政治影響力。比如,當也先挾持明英宗南下大同,企圖利用英宗的身份令大同守將不戰而降時,守將郭登卻說:“仰賴天地祖宗之靈,國家有了皇帝”。意思就是說國家已經有了新皇帝了,也先你挾持的只是太上皇,而我只奉皇帝的命令。因此,此時的英宗皇帝已經失去了他最大的政治光環——皇帝的身份

    第二,瓦剌部在明軍的反擊下,損失慘重,不得不送回英宗,換取和平。也先本想趁著俘虜明帝的良機,拿下明朝的京師,但是誰曾想卻在北京城下遭到慘敗,失去大將數人,損失慘重。此戰過後,也先威望下降,瓦剌內部失和。因此也先不得不首先與明朝議和,好騰出手來先處理內部問題。後來他也是這樣做的。先後擊敗脫脫不花、阿噶巴爾濟,自立為汗。當然要想與明朝議和,就不得不送回被俘的英宗。

    最後的一點就是還有一個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個人就是瓦剌部首領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伯顏帖木兒這個人很有遠見,當英宗剛被俘時,瓦剌高層紛紛要求將他處死,但是伯顏帖木兒站出來說:“殺掉他太可惜了,不如留做人質”。

    裡面有極其複雜的政治因素在裡面,只是簡單的回答一下

  • 2 # 興趣小詩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英宗皇帝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倉促率領五十萬明軍北上征討瓦剌,卻慘遭失利,明軍損失過半,英宗皇帝都被瓦剌俘虜。還能回京主要原因有:

    雖然明朝皇帝被俘,但是大明王朝並沒有因此而崩潰,朝廷在於謙、王直等一批老臣的努力下迅速穩固下來。瓦剌部首領也先本想挾天子以令明朝,但是明朝迅速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這樣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英宗的政治影響力。比如,當也先挾持明企圖利用英宗的身份令大同守將不戰而降時,守將郭登卻說:“仰賴天地祖宗之靈,國家有了皇帝”。意思就是說國家已經有了新皇帝了,也先你挾持的只是太上皇,而我只奉皇帝的命令。

    再者,瓦剌部在明軍的反擊下,損失慘重,也先威望下降,瓦剌內部失和。因此也先不得不首先與明朝議和,好騰出手來先處理內部問題。

    伯顏帖木兒也在英宗從被俘到放歸整件事上都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 3 # 季我努學社

    也先(劇照)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英宗皇帝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倉促率領五十萬明軍北上征討瓦剌,卻慘遭失利,明軍損失過半,英宗皇帝都被瓦剌俘虜。歷史上敵國皇帝被俘虜,很難再想安然返回故土。三百年前被金軍俘虜的徽欽二帝就是最好的例子,公元前1126年,金軍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次年帶著俘虜的徽欽二帝北返。兩帝先被關押在上京城,後來又改囚五國城,一直到死。然而英宗雖然被俘,但是他的結局和宋代徽欽二帝完全不一樣。被俘的次年,就被瓦剌放回,那麼為什麼好不容易生擒帝國皇帝,卻又放他回國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明英宗(劇照)

    首次,雖然明朝皇帝被俘,但是大明王朝並沒有因此而崩潰,朝廷在於謙、王直等一批老臣的努力下迅速穩固下來。瓦剌部首領也先本想挾天子以令明朝,但是明朝迅速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這樣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英宗的政治影響力。比如,當也先挾持明英宗南下大同,企圖利用英宗的身份令大同守將不戰而降時,守將郭登卻說:“仰賴天地祖宗之靈,國家有了皇帝”。意思就是說國家已經有了新皇帝了,也先你挾持的只是太上皇,而我只奉皇帝的命令。因此,此時的英宗皇帝已經失去了他最大的政治光環——皇帝的身份,好比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英宗被俘(劇照)

    其次,瓦剌部在明軍的反擊下,損失慘重,不得不送回英宗,換取和平。也先本想趁著俘虜明帝的良機,拿下明朝的京師,但是誰曾想卻在北京城下遭到慘敗,失去大將數人,損失人馬九萬。此戰過後,也先威望下降,瓦剌內部失和。因此也先不得不首先與明朝議和,好騰出手來先處理內部問題。後來他也是這樣做的。先後擊敗脫脫不花、阿噶巴爾濟,自立為汗。當然要想與明朝議和,就不得不送回被俘的英宗。

    最後,還有一個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個人就是瓦剌部首領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伯顏帖木兒這個人很有遠見,當英宗剛被俘時,瓦剌高層紛紛要求將他處死,但是伯顏帖木兒站出來說:“殺掉他太可惜了,不如留做人質”。也先覺得弟弟說的有理,才決定留下英宗。後來明使前來要求將英宗放回時,也是伯顏帖木兒極力勸說也先同意。當然這裡面有極其複雜的政治因素在裡面,但是不管怎麼說伯顏帖木兒在英宗從被俘到放歸整件事上都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明英宗實錄》

    2. 張廷玉:《明史》

    3. 白壽彝總主編;王毓銓主編:《中國通史》

  • 4 # 給歷史卸妝的畫者

    明英宗在土木之變被俘虜後,為何還能回京?

    “土木堡之變”最大的看點是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更狗血的是皇帝被俘虜後又被瓦剌人放回,並且在當了八年太上皇之後,又成功復辟。而之前的宋徽宗被金人俘虜後,國破家亡,死在異鄉。為何明英宗就被釋放回京了呢?

    1.明朝到了朱祁鎮時代正好是國力上升時期,朱棣駕崩於1424年,1435年年僅九歲的朱祁鎮登上皇位,與與永樂朝之差十幾年。國事全由太皇太后把持,賢臣"三楊"主政。親政之後,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政績可圈可點。因明朝拒絕瓦辣和親而受到攻擊,年輕氣盛的明英宗在太監王振慫恿下,草率親征,結果發生了土木堡事變。究其原因,明王朝已經腐敗了,由強開始轉弱。瓦辣最初嚮明朝求婚,翻譯官馬雲收了賄賂說同意,結果大張旗鼓送來彩禮,驚呆了滿朝文武,沒有此事。瓦辣認為大明在戲弄他們,隨後才發動攻擊。開戰後,明軍一觸擊潰,退到土木堡,因為王振搜刮的銀車還沒進城,城門來不及關閉,被瓦辣軍突入城中,全軍覆沒,皇帝被捉。

    2.瓦剌是大明屬國,屬於叛軍,朱祁鎮被俘後,也先覺得非常難辦,殺了皇帝,怕激起明軍激烈反擊,畢竟明朝還是東方霸主,國力在那裡擺著,弄不好瓦剌有滅國之災。是殺是留無法決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認為朱祁鎮奇貨可居,勸也先留下朱祁鎮,好向明朝漫天要價。他的提議得到了也先的認同,朱祁鎮得以保全性命。

    3.土木堡事變後,面臨瓦剌對京城威脅的情況,在孫皇后與朝廷重臣的擁立下,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上皇位,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立朱祁鎮的長子兩歲的朱見深為太子。這樣把瓦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王牌給打掉了。朱祁鎮反倒成了瓦剌手裡的燙手山芋。只有硬著頭皮打下北京城,不然後患無群。

    4,於是也先氣急敗壞地率領瓦剌精銳騎兵浩浩蕩蕩殺奔北京。但此時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準備,北京軍民在兵部尚書于謙的帶領下,給也先軍隊以沉重的打擊。與明朝的戰爭不僅使也先損兵折將,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賞賜以及與明朝交易的機會。

    5.北京大敗之後,也先開始與明朝講和。當時景泰皇帝朱祁鈺已經坐穩皇位,不想派人迎回朱祁鎮,多次從中作梗。不過在眾大臣的不斷建議下,朱祁鈺滿足了也先的各種要求後,朱祁鎮被送回北京。但回到北京後,已被視為太上皇的朱祁鎮入居南宮被軟禁起來。朱祁鎮度過了七年的軟禁生活。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夜晚,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乘景泰皇帝朱祁鈺得重病之機,潛入南宮,奪門出宮,幫助朱祁鎮成功復辟,史稱“南宮復辟”,或稱“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後,他的弟弟朱祁鈺在一個月後就病死了。

    朱祁鎮以親王之禮將他葬在了北京西山,由此便使朱祁鈺和下落不明的明惠帝朱允炆一樣,成為明朝歷史上兩位僅有的未能埋葬在皇家陵園的皇帝。

  • 5 # 當狗容易做人難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不顧群臣勸告,聽從太監王振的慫恿輕率領兵親征,因為指揮失誤、後勤保障跟不上致使軍士飢渴難忍、差點譁變給了埋伏在側的瓦剌大軍機會發動突襲,明軍大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史稱“土木之變”。但是被俘的明英宗沒落到當年宋徽宗屈辱而死的命運,反而被瓦剌人好吃好喝的供著,最後還送回了大明朝,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大明的國力遠在瓦剌之上。歷經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的治理,大明江山交到明英宗朱祁鎮手中的時候正是國力如日中天的時候,府庫充盈、國家安定、軍隊戰鬥力雖然有所下降但依舊強悍。

    反觀瓦剌當時剛剛吞併韃靼,實力有限。再加上可汗脫脫不花和權臣也先的的矛盾、瓦剌諸部和韃靼諸部的矛盾難以調和,內部矛盾嚴重,可以說“土木之變”瓦剌能贏完全是一個意外,是大明君臣的驕傲自大、決策失誤造成了自己的大敗。

    其次於謙等大臣擁立朱祁鈺登基,迅速形成了新的領導層,沒給瓦剌人趁虛而入的機會。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後,瓦剌人打著送“英宗回京”的旗號妄圖讓明朝軍隊不戰而降,進而大肆劫掠、勒索錢財。

    但是留守京城的于謙等大臣應對及時,先是擁立郕王朱祁鈺登基安定人心,然後下令邊關將領不用理會瓦剌用明英宗朱祁鎮名義下的命令,這樣一來瓦剌大軍只能一路打進來給了明朝重整旗鼓的時間。

    最後于謙統領軍隊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重創瓦剌。朱祁鈺登基後讓兵部尚書于謙掌握全權,于謙破格提拔人才,重鑄大明軍隊指揮體系;調河南、山東等地軍隊進京填補京師防衛力量,軍隊擴充到22萬多人;搶運通州倉庫數百萬石儲備糧入京,保障後勤供應,經過一個多月的整軍備戰,明軍兵精糧足,士氣大振。

    北京保衛戰開戰後,于謙身先士卒戰鬥在第一線極大的鼓舞了明軍士氣,各路兵馬先後多次擊退瓦剌大軍的進攻。瓦剌損兵折將最後狼狽而逃,被大明軍隊一路趕到了塞外。

    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一年後,瓦剌勒索明朝的圖謀失敗了,打還打不過大明朝,和明朝的貿易也因為戰事中斷了,損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完全得不償失。抓到手裡的朱祁鎮成了燙手山芋,怕得罪死了明朝不能殺他,還要好吃好喝供奉著,最後瓦剌為了表明求和的誠意,只能主動將朱祁鎮送了回來。可以說明英宗朱祁鎮這位俘虜皇帝能受到高規格的待遇,完全是有強大國力做後盾。

  • 6 # 歷史課課代表

    大明正統十四年,明朝英宗皇帝面對北方瓦剌部落的不斷南下騷擾,決定效仿其曾祖和父皇御駕親征,此時的明英宗年僅二十三歲,隨著其執政初期總攬國政的太皇太后張氏以及內閣輔臣“三楊”的先後去世,血氣方剛的英宗急欲走出祖母和朝中老臣的影子,因此他需要透過一場戰爭來證明自己,在這種心思的驅使下,明英宗決定親率五十萬大軍北征瓦剌。

    土木堡之變明朝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御駕親征的英宗皇帝朱祁鎮也在這場戰爭中被瓦剌俘虜,英宗在瓦剌做俘虜的一年時間被明朝歷史美其名曰的記為“北狩”,就在人們堅信明英宗會像北宋的徽欽二帝那樣最終落得個客死異鄉的下場的時候,明英宗卻奇蹟般的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了北京。原本作為俘虜的明英宗為何能夠回到北京,我覺得有一下幾點原因:

    明廷擁立郕王為帝使得明英宗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瓦剌俘虜明英宗後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手中握有明朝皇帝,從而憑此來要挾明廷,在英宗被俘後到代宗登基前的這段時間,瓦剌將這種心思表現的淋漓盡致,也先大軍挾持英宗先後數十次兵臨明朝邊境重鎮城下,企圖憑藉英宗而迫使守城的明朝將領開城放行,而瓦剌大軍則可以進城搶掠一番。對於也先的心思,明廷上下心知肚明,為了使也先的計劃落空,明朝使出了幾個殺手鐧:首先監國的郕王朱祁鈺在於謙的奏請下傳令邊境,要求邊關守將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擅自開城;其次,明朝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奏請皇太后孫氏,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要求冊立郕王為新帝,同時遙尊在瓦剌的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郕王稱帝后,英宗成為了徒有虛名的太上皇帝,昔日也先手中握有的大明天子實際上已經不是明朝的皇帝了,並且明朝已擁立新君,所以在瓦剌手中的朱祁鎮已經失去了價值。這是明英宗朱祁鎮能夠回京的根本原因。

    也先釋放英宗還朝希望引起明朝內亂而從中獲益:

    明朝擁立郕王為帝,是為景泰帝,景泰帝上任後,重用兵部尚書于謙等一干主戰派大臣,擊潰了意欲進攻北京滅亡明朝的瓦剌大軍,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明朝在軍事上轉危為安,在政治上有擁立了新的皇帝,朝野上下,眾志成城,君臣一心,土木之變後一度混亂悲觀的沉悶局勢被一掃而光,這種情況對於明朝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對於企圖趁亂進攻明朝的瓦剌人來說,確是最不願意看到呢。然而明朝內部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鐵板一塊,郕王雖然登基為景泰帝,但是朝中仍然有一批忠於英宗的老臣,並且此時的皇太子仍然是英宗之子朱見深,大家對於皇位早晚迴歸英宗一脈的事實心知肚明,而景泰帝朱祁鈺雖然嘴上說同意迎回英宗,但是實際上卻害怕英宗回來奪取他的皇位,也先等人洞悉到了明朝內部這種微妙的局勢,所以也希望將明朝原本的皇帝英宗送回北京,從而讓兩位皇帝爭奪帝位,使明朝陷入內鬥,瓦剌便可趁亂坐收漁翁之利。

    明朝代宗君臣害怕英宗長期滯留瓦剌生變:

    景泰帝朱祁鈺原本並不想即位為帝,原本作為一個安樂王爺的他根本不想接手土木之變後的這個爛攤子,但是在朝廷大臣的勸進和孫太后的要求下,朱祁鈺勉為其難的即位了,隨後的局勢轉危為安,景泰帝朱祁鈺也嚐到了皇權帶來的從未有過的快感,因此,他不願再交出手中的權力和皇位,而英宗還朝後將面臨這個問題,此時的朱祁鈺的內心世界與當年不願迎徽欽二帝還朝的宋高宗趙構恐怕是一致的。于謙的對於景泰帝的這種想法不以為然,他的一句“大位已定。”讓景泰帝吃了定心丸,朱祁鈺因此做出迎接英宗還朝的決定,雖然英宗已被尊為了太上皇,不再是明朝的最高統治者,但是讓這樣一個人長期滯留在瓦剌一方,恐怕會日久生變,這無論如何對於明朝一方是不利的,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明廷內部以景泰帝為首的一方決定迎接英宗回京。

    想必至死都沒有回到故國的北宋徽欽二帝來說,同樣作為俘虜的明英宗無疑是幸運的,在各方勢力的縱橫努力下,明英宗不僅成功脫離虎口回到了北京,並且最終二次上位,使皇位重回自身一脈。

  • 7 # 五班長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明憲宗朱見深的父親,是明朝第6任、第8任皇帝,9歲登基,37歲去世。

    朱瞻基從小就十分聰明和懂事,深得祖父朱棣和父親朱高熾的喜愛,朱高熾長的肥胖,腳還有點瘸,朱棣之所以選朱高熾為接班人,大半的原因是看上了朱瞻基,他13歲就被立為皇太孫,這相當於隔代就把皇帝的人選定好了,朱瞻基深受兩代皇帝的培養,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他的母親張氏又是一位賢淑,識大體的皇后,所以朱瞻基的素質絕對可稱的上是一流的,他和父親加在一起,雖然統治了短短十一年,卻被史學家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

    人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可歷來人們對朱祁鎮的評價卻很差,說他寵信宦官,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徒,殺過忠臣,不是一個好皇帝,難道真如人們說的那麼差勁嗎?一點也沒遺傳父親的基因?好在古今人性是相通的,基於人性的本質,我們來分析一下。

    1646年,朱祁鎮在病榻之上召見了17歲的朱見深,把帝位傳給他之後,說出了考慮日久的遺言,朱祁鎮說:“自高皇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我不忍這樣做,我死後不要殉葬,希望從今以後廢除這種制度,再也不要這樣做了,你能做到嗎?”。“我一定會做到的”跪在床前的朱見深哭著,鄭重地許下了諾言,從此,大明一朝結束了殘忍的殉葬制度。作為皇帝,能去理解他人的痛苦,廢除先皇的陋規,難道不是人性的光輝的閃爍嗎?難道不值得大讚特贊嗎?在我看來,這比所謂的開疆擴土,更值得稱頌。

    作為皇帝明明可以在宮中養尊處優,可他偏偏要御駕親征,難道他不知道打仗不是遊山玩水嗎?其實他比誰都清楚,為此他把後事都留好了,先立二歲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再命異母兄弟朱祁鈺監國,這說明他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組織按排,如果我們對親征不進行表揚的話,起碼也不該批評,因為打敗仗只能說明他的軍事才能不夠,不能當作衡量好壞的標準,要知道當時各地的援軍還未趕到,雖號稱有五十萬大軍,實則二十萬都不到,此時瓦刺軍已揮師南下,直逼大同,威脅到了北京,沿途百姓慘遭殺戮,生靈塗炭,朱祁鎮在宮中是坐不住了,他的親征是對百姓的按撫,對士氣的鼓舞,錯就錯在打了敗仗。

    明軍兵敗土木堡,全軍覆滅,朱祁鎮被俘,瓦刺軍太師也先開始之所以不殺他,是想用皇帝做人質勒索明朝,沒想到勒索不成,也先惱羞成怒,才揮師攻打北京,卻被于謙領導的明軍擊敗,無奈之下,瓦刺軍退走大漠,朱祁鎮也被帶到了北方,開始時也先拿他當人質,漸漸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經常陪他談心聊天,生活物品儘量滿足,甚至要把親妹妹嫁給他,也先的弟弟也成了朱祁鎮的好朋友,後來放朱祁鎮回去,也先是沒有談交換條件的,還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如果朱祁鎮是個貪生怕死之人,也先能如此重視他嗎?他一定是學識、膽量、心胸以及無意中表現出來的某種氣質征服了也先,才讓他們作出這種不合乎情理的放人舉動。

    朱祁鎮回京,靠的不是乞求,不是交換,靠的是個人魅力,那時他已不是皇帝了,賣不了國,出賣不了利益,也先,也先的弟弟以及瓦刺許多官員都成了朋友,完全靠的是個人能力,作為朋友來說,朋友怎能為難朋友?所以朱祁鎮又回到了北京。

  • 8 # 沉墨I方之城

    瓦剌部在土木堡之戰不但消滅了明朝的遠征大軍,更是搶到了一個香饃饃,可是這個香饃饃越到後來越燙手,殺也不是,關也不是,只好想著辦法給送了回去。

    明英宗朱祁鎮算是明朝的傳奇皇帝,不但一生兩次登基當皇帝,更是破天荒的當了一次俘虜,而且這俘虜當得檔次高,幾乎就和瓦剌的首領成了結拜兄弟,最後還是敵人想著辦法送他回國。

    明英宗朱祁鎮為什麼能全身而退,甚至最後東山再起呢,同樣是俘虜,他和宋朝的宋徽宗、宋欽宗的命運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首先,明英宗時期的國力對於北方瓦剌部族的國力來說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雖然在土木堡之戰,明朝損失了很大的軍事力量和朝中精英,但是總體的綜合國力,地域、人口、經濟等因素要比瓦剌強大太多,瓦剌部不可能用單純的國與國之間的力量對比來處理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被俘虜後,大明王朝在第一時間擁立當時的監國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了,也就是朱祁鎮非常信任的弟弟。朱祁鈺的登基直接破滅了瓦剌以朱祁鎮為人質的幻想,雖然瓦剌大軍在進軍北京的時候,押著朱祁鎮去叩大同的關門,守將郭登的回覆很具有代表性:我只聽從皇帝的命令。而此時的皇帝是朱祁鈺,朱祁鎮已經被尊為太上皇,讓他在北方草原“狩獵”去了。

    這就尷尬了,瓦剌本以為俘虜了大明的皇帝,這大明的天下還不就是瓦剌部的嗎,沒想到大明統治階層的智慧高了他們不止一個等級,直接另立新君,讓你手中的寶貝變為廢品。

    雖然朱祁鎮此時在瓦剌部手中已經成了廢品,但還不敢殺了他,太上皇也是皇帝,瓦剌部要殺了一個皇帝,雖然是過期了的,那麼作為實力強大的明朝會忍了這口氣嗎,上至皇帝他媽,下至平民百姓都不答應,大明一定會興兵報仇,瓦剌部族絕對經受不起大明的舉國一擊的。

    既然不能殺,那關著就行了吧,實話告訴你,關著也不行!

    瓦剌部族雖然在草原上強橫多年,但不是沒有敵人,有敵人的部族就有可能聯合大明進行合擊自己,瓦剌部首領不傻,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朱祁鎮在自己手上一天,瓦剌和大明的樑子就解不開,更何況經過北京保衛戰後,瓦剌的實力受損,出征的幾萬大軍也被明軍打得個七零八落。

    瓦剌要恢復元氣,不但需要時間,更需要邊貿,只有搞活經濟才能提升國力,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而貿易最大的市場只有大明,瓦剌也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最大的特點是——窮!

    瓦剌想和大明做生意,進行邊境互市,明朝不答應啊,大明王朝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不要北方草原的牛羊乳酪照樣生活,而瓦剌部族如果沒有中原地區的鐵、鹽、布等基本生活物質,估計連煮飯的鍋都造不出來。

    瓦剌想互市,大明不答應,你捏著人家的太上皇在草原上放羊,就算景泰帝朱祁鈺再不待見朱祁鎮,但也不可能答應瓦剌的互市要求,這是個王朝顏面問題

    所以,瓦剌部族一直想著送明英宗朱祁鎮回國,這也是瓦剌想與明朝修好的一種暗示,當然,明英宗在瓦剌部憑藉自己超強的情商,交下了很多高層朋友也某莫大的關係,比如瓦剌部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就是朱祁鎮在草原上最好的朋友,他不但時刻保護朱祁鎮,還一門心思的要送朱祁鎮回國繼續當皇帝。

    至於大明朝的態度,此時的景泰帝朱祁鈺登基後,他是不樂意接朱祁鎮回來的,任何一個統治者都會這麼考慮,畢竟前君回來,他這個皇帝當著比較彆扭,再怎麼朱祁鎮走的時候只是讓他監國而已,他要回來了,這皇帝位置是讓還是不讓。

    最後朱祁鈺拗不過大臣們的一再進諫,同意了朱祁鎮歸國,其實這中間有一個隱性的因素:扶持朱祁鈺登基的孫太后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哪有母親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在喝風呢!

    綜上來看,朱祁鎮能夠順利的回國,不但要有個好出生,更主要還是要國家的強大,只有國家強大了,當個俘虜都有底氣。

  • 9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英宗和當年的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同樣是被俘,但結局卻是天壤之別。宋徽宗和宋欽宗受盡欺凌、客死異鄉,而明英宗卻被蒙古人視如上賓,不久還大張旗鼓、派軍隊護送回北京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明英宗被俘實際上實在對外主動作戰失利後被俘的,這點與宋朝那倆貨完全不是一回事。明英宗被俘時,明朝損失的只是明英宗帶出去的那部分軍隊,並沒有傷到元氣。而宋朝那倆貨是被女真人打到家裡並俘虜的,整個北宋政權已經全部崩盤了,只剩各地的地方武裝和近乎隻身逃出的宋高宗趙構。換言之,明朝有本錢跟蒙古人討價還價,而宋朝連棺材本都輸了,只能任人宰割。這也是明英宗被俘後的待遇要遠高於宋朝那倆貨的原因所在,實力決定一切!蒙古人只是想用明英宗和明朝做生意,獲取更大的政治、經濟利益而已,而女真人實際上是想滅了宋朝的。既然是做生意的籌碼,肯定的好吃好喝伺候著,萬一少了幾斤肉,談判時不好交代。

    因此,明英宗在蒙古人那裡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雖然沒法與紫禁城相比,但除了自由,不比蒙古貴族日子過得差多少。而且,明英宗這個人情商是非常高的,在被俘期間,非但沒有像宋朝那倆貨一樣卑躬屈膝、搖尾乞憐,只知道滾床單、生孩子,反而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對手的尊重,而且還和瓦剌實權派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成為了好朋友。最後,伯顏帖木兒在護送明英宗南歸時甚至嚮明英宗提出要以武力幫助明英宗重登大位。單就這一點而言,明英宗遠不是宋朝那倆貨可以相比的!

    那麼,為什麼蒙古人後來又放棄用明英宗與明朝做生意,還把他送回北京了呢?原因很簡單,明朝玩了一手更絕的!在孫太后默許、于謙等人的擁戴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被抬上了皇位,即後來的明代宗、景泰帝。同時,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如此一來,明英宗不是皇帝了,明朝邊鎮直接宣稱,只聽命於皇帝!而這時的明英宗已經不是皇帝了,他原有的“奇貨”價值已經不存在了,失去了討價還價的籌碼用途。

    那麼,蒙古人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明英宗呢?原因也不復雜。首先,明英宗在瓦剌,對於明代宗而言,始終是一個顧忌、一顆定時炸彈,如果蒙古人殺了明英宗,等於是幫明代宗解決了大麻煩。順勢明代宗便可以以此為藉口與瓦剌拼實力、親消耗,蒙古人根本拼不起、耗不起。其次,蒙古人需要與明朝互市以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如果殺了明朝的“太上皇”,短期內想恢復邊境貿易基本也就別想了,地處蒙古高原的瓦剌,環境惡劣,許多東西必須依靠邊境貿易,如此一來等於是蒙古人自己斷了自己的生計,得不償失。同時,把明英宗送回北京,還可能導致他們兄弟之間為了皇位進行內鬥,而這正是蒙古人希望看到的。因此,送回明英宗要遠比留在自己手裡花錢養著划算得多。

    最終,蒙古人把明英宗送回了北京,把這顆燙手的山芋扔到了明代宗手裡。之後,明英宗被幽禁南宮八年,雖然頂著太上皇的名號,實際上與建庶人、吳庶人無異。景泰八年,明英宗在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擁戴下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登上了皇位,改元天順,史稱“南宮復辟”。同年,明英宗貶明代宗為郕王,幽禁西內。不久之後,明代宗在幽禁中死去,諡“戾”。直到多年之後,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才勉強給了叔叔明代宗一個縮水版的皇帝身份,即不上廟號、諡號字數減少。至於代宗的廟號,那是很多很多年之後南明小朝廷給上的,是後話了。

  • 10 # 奕天讀歷史

    明英宗朱祁鎮,不僅是在明朝,即使是在整個歷史上,也是唯一一位被敵人俘虜後,又被放回,還能再次登基稱帝的人。朱祁鎮的整個傳奇經歷,不僅讓人驚歎,簡直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朱祁鎮登基為帝

    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長子,出生四個月就被立為了太子,是如假包換的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天之驕子。朱祁鎮九歲時,宣宗去世,他在親祖母張太后的主持下,順利登基,成為了明朝的第六任皇帝。

    英宗繼位後,張太后晉封為太皇太后,而英宗的生母孫氏晉封為皇太后。張太皇太后地位尊崇,在朝中威望很高,她啟用宣宗時期的舊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為內閣大臣,主持朝政。三人皆姓楊,因此史稱“三楊”。

    英宗破了太祖朱元璋所定下的,太監不得干政的規矩。太祖在宮門口所立的訓誡鐵碑也被拆除,禍根就此埋下。

    土木堡之變的起因

    太祖朱元璋“驅逐韃虜”之後,蒙古殘部逃回漠北,逐漸分裂為瓦剌和韃靼兩部。正統年間,瓦剌逐漸強大,時不時的南下侵擾明朝疆域。當時的明朝有番邦朝貢制度,而且明朝堅持禮尚往來的原則,只要是來朝貢的,不管送來了什麼,都會按照人頭給與更加豐厚的賞賜。因此,包括瓦剌在內的番邦,常常以各種名義前來朝貢,並且不斷增加使者數量,騙取明朝的賞賜。

    當時,深受英宗器重的宦官王振把持朝政。他對番邦朝貢的賞賜很不滿,下令番邦減少朝貢次數,並削減賞賜。王振為人還不算太壞,就是私心太重,能力太差,結果差點導致明朝滅亡。

    瓦剌太師也先對於明朝削減朝貢賞賜很不滿,率軍南下搶掠。

    正準備一展身手的英宗,受王振的蠱惑,率二十萬大軍,親征瓦剌。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

    朱祁鎮親率明朝大軍奔赴作戰前線,因為連日大雨,再加上糧草供應不及,軍心不穩,英宗有心撤軍。

    原本直接原路來回,並不會有多大的損失。可是王振自私了,他想帶著皇上衣錦還鄉,顯擺一下。於是,他命令大軍繞道他的家鄉蔚州。當快走到蔚州時,王振又來了想法,害怕軍隊路過,會踐踏他家的莊稼,又要求大軍按進軍時的路線原路撤回。

    王振昏招不斷,來回繞路也就算了,大軍已經走到了懷來城外,趕快入城就是了。結果,王振下令大軍在城外的土木堡附近就地紮營,等待撤退中的輜重車輛。

    後果大都知道了,瓦剌太師也先率軍追趕而至,明軍一戰而潰,死傷數十萬人,大宦官王振在亂軍中,被明朝將領樊忠擊殺;明朝數名隨軍將領戰死;英宗也被俘虜。這次事件,史稱“土木堡之變”

    代宗繼位不要英宗

    瓦剌太師也先俘虜了英宗,他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建議留著英宗,用來跟明朝索要財物。也先覺得有道理,就留了英宗一命。

    也先帶著英宗在邊境到處亂轉,他先是想借英宗之名,騙開邊境城池的城門,然後入城劫掠。結果,明朝的守城將領根本不予理會。

    也先生氣了,心想你們這些明朝將領,連你們皇上的命令都不聽了。於是,直接亮出了底牌,索要財物,揚言不給的話就殺了朱祁鎮。可是,照樣沒人理他。

    也先奇怪了,這大明朝的人都怎麼回事,這明朝皇帝完全不頂用麼?原來呀,在明朝內部,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建議尚在世的英宗生母孫太后,立代宗朱祁鈺為帝,即明代宗,並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朱祁鈺登基後,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使是瓦剌用太上皇的名義也不允許。同時,代宗朱祁鈺也不願贖回朱祁鎮,回來之後沒法安置。

    也先氣壞了,直接率軍攻打北京城。在於謙的指揮下,成功進行了北京保衛戰。也先無奈之下率軍撤退,返回了大漠。

    英宗是一個高情商、重感情的人

    瓦剌太師也先,原本想用英宗換回點利益,可是明朝卻跟已經忘了這位曾經的大明天子一樣,毫不理會。也先覺得英宗沒什麼用了,就想殺了英宗,可是遭到了他弟弟伯顏帖木兒的強烈反對,只得作罷。

    朱祁鎮被俘之後,一直保持著天子的高貴氣度。這讓瓦剌人很驚異,特別是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伯顏帖木兒在跟英宗接觸後,對英宗是敬佩不已,畢恭畢敬的將英宗養在了自己的營中,並且力主送英宗回中原。甚至在送返英宗的宴席上,還對明朝使者說,回去後,一定要保證讓英宗的弟弟歸還皇位給英宗。英宗走時,伯顏帖木兒又依依不捨的送了很遠。

    這英宗的情商不是一般的高呀,讓敵人都這麼服氣,還成了好朋友。

    英宗不但能感動敵人,對戰友更好。英宗被俘後,袁彬一直作為隨身侍衛護佑在英宗左右。英宗在史書上唯一一次的“痛苦流涕”就是為了袁彬。袁彬一次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百般醫治無效。焦急的朱祁鎮竟然趴在袁彬身上放生大哭,沒想到這一哭,竟然喚醒了昏迷中的袁彬,將袁彬給“哭”了回來。

    朱祁鎮甚至還受到了上天的眷顧。原本也先想在半夜殺死朱祁鎮。結果騎馬到了朱祁鎮居住的地方,剛要下手,一個驚雷,也先的馬被雷劈死了。從此,瓦剌人認為朱祁鎮是真命天子,有上天護佑,再也不敢加害。

    英宗與袁彬等明朝舊臣相依為命,加上伯顏帖木兒的幫助,還有英宗的好運氣,才最終熬到了返回中原的日子。

    英宗被營救回國

    瓦剌在俘虜英宗後,數次作戰失利,就想跟明朝議和,並且請求歸還英宗。代宗自然不願意英宗返回,還是在於謙等人的勸說下,才勉強同意派人去大漠探望一下英宗。代宗先後派了李實和楊善前往,但是根本不給攜帶什麼贖回英宗的禮物。

    只是,讓代宗沒有想到的是,楊善是一個執著的人。當第二次派楊善去時,楊善變賣了家產作為資費,悄悄的將英宗給接了回來。朱祁鎮在被俘將近一年之後,終於返回了大明京師北京。

    英宗復位

    朱祁鎮返回京城後,隨即被幽禁在了京城中早已廢棄的宮殿南宮之中,僅有英宗的原配謝皇后相伴。這也是英宗臨死前,都不忘安排好謝皇后原因。英宗為了謝皇后,廢除了后妃殉葬制度,並留下謝皇后去世後同葬一陵的遺詔。

    英宗在南宮度過了艱難的七年,後來在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謀劃下,發動了“奪門之變”,再次登上了皇位,又成為了大明朝的第八任皇帝。

    朱祁鎮的事蹟告訴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是多麼的重要,只要人活著,機會就總是會有的,成功也總是可以期待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斯拉剎車事件,為什麼各大汽車測試媒體都沒有發聲?其中是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