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王佐之才 荀彧為荀緄之子,頗具才名,史載: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祖父淑,字季和,郎陵令。當漢順、桓之間,知名當世……彧父緄,濟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永漢元年,舉孝廉,拜守宮令。荀彧加盟曹操集團的二十年間,成為曹操的重要謀士,為曹操集團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戰略方針。荀彧加盟曹操集團後,向曹操進言:“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將軍本以兗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壞,猶易以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

    同時,荀彧還指出徐州牧陶謙雖然死了,但徐州的兵力不易被消滅,且徐州士兵必然嚴陣以待,強攻將會蒙受損失。他建議曹操先定“河、濟”,建立以兗州為中心的根據地,並趁機收取“熟麥”,貯備糧食以供軍需。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取消了攻打徐州的計劃,分兵逐步攻破各個縣城,鞏固了在兗州的統治。隨後又整編軍隊,招攬士人,大興屯田,發展經濟,從而聲名日著,成為一支重要的割據勢力。 第二,提出奉漢帝“以從民望”,“以令不臣”的策略。東漢末年,儘管軍閥四起,朝廷名存實亡,但是,當時社會仍崇尚正統,誰擁戴漢獻帝,誰就能贏得義舉的聲譽,從而獲得士人的廣泛支援。由此,荀彧建議曹操奉迎漢獻帝,並勸曹操說: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採納荀彧的建議,將漢獻帝奉迎至許(今河南許昌)。

    曹操掌控了漢獻帝,即擁有了一面義舉的旗幟,並隨時可以舉起這面大旗對其他割據勢力進行征伐。隨後曹操就打著“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號,提高了自己在政治上的號召力。從此,曹操的東討西伐,南征北戰也有了正當的理由。曹操迎奉漢獻帝,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袁術的謀士張承、公孫度的謀士涼茂、呂布的謀士袁渙等都認為曹操“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各地士人紛紛投歸許都,出現了“賢士大夫,四方來集”的盛況。曹操集團吸引了一大批名士如陳群、華歆等人,壯大了其謀士隊伍。曹操集團中的賢能之士的數量遠遠超出其他割據勢力,他們為曹操出謀獻策,輔佐其南征北戰,最終統一北方。 第三,提出“先取呂布”、“連和關中”,逐步統一北方的步驟。曹操將獻帝迎至許昌之後,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支援。但是,袁紹憑藉自身的軍事優勢,並不把曹操放在眼裡。當時東面有呂布的殘餘勢力;南面有宿敵張繡;西邊關中有數十支各不相統的地方武裝。當袁紹傲慢地挑釁時,曹操頗為不安。為改變這一被動局面,荀彧建議曹操乘袁紹忙於兼併公孫瓚之機,東擊呂布、連和關中。曹操依荀彧之計,於建安三年(197 年)攻破張繡、擒拿呂布,解除了後顧之憂,為與袁紹決戰創造了條件。

    建安五年(200 年),官渡之戰時,曹操幾次打算放棄,均被荀彧勸止。由於荀彧正確分析戰爭形勢並提出應對之策,最終使曹操大獲全勝,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第四,為曹操集團廣薦人才,擴充實力。曹操之所以重用荀彧,除了荀彧本身的才華外,更重要的是透過他可以爭取士大夫的廣泛支援。荀彧加盟曹操集團後,先後為曹操舉薦了大批的名士和文武之才,形成以士大夫為主體的汝潁團體,成為曹操集團的兩大支柱之一。荀彧所舉之人,大多來自河南、河北、關東、關中等地,其中以潁川居多。這或有鄉土觀念的影響,但主要原因當是潁川屬曹操的勢力範圍,而且一直是東漢文化的發達地區,人才輩出,當時即有人士稱“汝、潁固多奇士”。所謂“奇士”,當指才華出眾的名士。荀彧舉人多重才識與德行,故其所薦之人大多名實相符,有吏治執事之才能。曹操認為荀彧善於知人,“諸所進達皆稱職”。 由於荀彧功勳卓著,於建安八年(203 年)被封為萬歲亭侯,曹操還與他結成秦晉之好,將女兒嫁給他的兒子荀惲。建安十二年(207 年)增他封邑千戶。曹操對荀彧的功勞與品行給予了充分肯定。東晉初,王導還說:“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這些評說當是符合實際的。

  • 2 # 水墨鄂州

    在三國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謀臣,魏國的荀彧,荀文若。

    他的分量,很多讀者可能不會了解,我們一提到三國最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這些謀略縱橫的謀士,但是曹操早年如何打下基業,用的便是荀彧,郭嘉,程昱,賈詡這些頂級謀臣,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這些名字沒有被大放異彩,甚至很多故事都一筆帶過,其實非常可惜。

    荀彧是一個戰略家,是一個大管家,他的計謀不毒辣,但是戰略部署非常老成持重,每每都能幫助曹操建功立業。在曹操大官渡之戰的時候還經常傳書信詢問荀彧,這樣的文人可以說頂得上十萬雄兵。

    在呂布偷襲許昌,曹操在前線攻打徐州的時候,荀彧也是代為堅守兗州三郡,當時夏侯惇都說:荀彧是此刻的屏障,一切軍政要務必須由荀彧過手。

    在遊戲三國殺裡面,荀彧的技能是驅虎吞狼,和節命。這也是非常符合他的計謀風格,他總是在隊友最虛弱的時候給大家打上一針強心劑!沒有人不喜歡荀彧,除非他的敵人,就連曹操所有的兒子都敬重荀彧,把荀彧當作自己的老師,爭先恐後地向他請教問題,和他拉攏關係。

    劉備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孫權有周瑜,魯肅,張昭,曹操的諸葛亮周瑜就是荀彧。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荀彧在三國曆史起到的推動性作用可能要比諸葛亮,周瑜更大!

    在電視劇裡面,曹植要走皇帝走的門,荀彧正好路過吧曹植攔住了,雙方發生了爭執,曹植要殺荀彧,於是曹操來,一個巴掌把曹植打懵逼了。為什麼呢?

    荀彧反對曹操稱帝,荀彧忠於大漢王朝,曹操感謝荀彧,敬重荀彧,拿荀彧作為自己的知己,但是沒有想到這件事上荀彧會反對自己,曹操及無奈也痛心。只好拿曹植出氣,不管怎樣,荀彧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永遠無法磨滅。

    什麼叫王佐之才?

    帝王,輔佐,的,人才,連起來就是輔佐帝王的人才。這樣的人可以說是三國的第一謀臣。只不過在小說裡面戲份不多而已。

    荀彧的智慧,忠誠,正直,都是古今罕見的。曹操要是沒有他,很難在早年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

  • 3 # 開水白蘭地

    首先荀彧肯定是能擠進前5的三國謀士,我個人認為的三國前5,郭嘉、荀彧、諸葛亮、龐統、司馬徽,不過我們看三國要把演義和志區分開來,從演義角度上諸葛亮、龐統肯定是排1、2,三國志就不同,因為要真的論出謀劃策,個人觀點郭嘉絕對是第一謀士,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或許歷史將被改寫,其次龐統再次荀彧,諸葛亮是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比較出眾,統兵打仗其實是不是他的專項。再說回荀彧,他一生為曹操出謀劃策,真的可以說是郭嘉死後,曹操的第一謀士,徵袁紹平關內,為曹魏集團打下了一個三國中最強大的板塊,奠定了不可動搖的魏國實力。只可惜曹操雖不曾竄漢,但自封魏王,心早已無向漢之心,荀彧雖是曹操謀士,可心卻一直向漢,他希望曹操能平定戰亂,掃平八方,迴歸大漢正統,所以荀彧最後不得善終,也是可悲、可惜、可嘆。

  • 4 # 神農氏嘗百草

    季漢臥龍,後漢王佐。諸葛亮和荀彧這兩位神級大神都是為大漢付出了一生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荀彧事蹟,是十分有限的,原因在於荀彧死前焚燒了所有跟曹操有關的信箋文字:彧自為尚書令,常以書陳事,臨薨,皆焚燬之,故奇策密謀不出。

    渤海小吏對荀彧的描述十分得我心,摘抄如下:

    史書的隻言片語顯示了這位潁川大才對於曹魏政權的基石作用。

    這位當初在鄄城幫他挽救革命的一州之鎮。

    這位當初把他從眼饞徐州拽回來的總參謀長。

    這位當初力主他迎回漢家四百年老匾的尚書令

    這位當初給他帶來一整套行政班子的組織部長

    這位當初寫信勸他在官渡頂住的集團二當家。

    這位當初擊垮袁紹後勸他繼續做河北卷的班主任。

    這位當初他走到哪裡都一切放心,糧草輜重一切都會搞定的帝國總理。

    這位曹操每有大事無不書信諮詢的最大恩人,成為了他鯉魚化龍後達成慾望的最大阻礙!

    曹操選擇了——隱誅。荀彧也沒有反抗,選擇了體面死亡,這保全了他的家族後代。可以說荀彧的死,標誌著後漢的亡。

    最後補充下其他人對荀彧的評價,可以側面反映出荀彧的能力。司馬懿說: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與司馬家共天下的王導說: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 5 # 史客不輕鬆

    荀彧,字文若,曹操賬下第一謀士,“居中持重”,洞若觀火,不僅僅善謀,守城退兵,治理百官,屯田水利,籌備糧草,器械,募傭兵源等樣樣精通,還慧眼獨具,給曹操舉薦了大批人才,實為曹操之“蕭何”,乃曹操統一北方首席功臣。三國時期的曹操本身就是一個極具雄才大略的軍事指揮官,基本上一生都在不停的南征北戰,四處征討。但會打仗,能打仗是一回事,但能否打贏仗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決定戰爭輸贏的因素有很多,後方供給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尤其是古代冷兵器時代,打仗就是打的錢糧和兵源。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這裡麵包含兩層含義:首先,荀彧在拉來戲志才加盟曹操之前,妥妥的一員武官,跟隨曹操參加了最早期也是最難的創業之路,比如徵陶謙,呂布,陳宮,張邈等,那一年也是曹操最艱難的一年,不是荀彧守好兗州這個曹操的大本營,曹操將四面環敵,無處容身。其次,始終為曹操保證好戰略物資供應,這一點太重要了。荀彧實有蕭何之才,治理百官,屯田水利,籌備糧草,器械,募傭兵源等樣樣精通,也樣樣令曹操十滿意。同時,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凡軍國之事仍交由荀彧排程籌劃,“夫明君師臣,其次友之”,荀彧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始終指引著曹操順勢而為,終而統一北方。這些曹操心知肚明,對荀彧非常的信任和滿意,認定其為統一北方的首席功臣。荀彧對曹操的另一大貢獻就是舉薦人才,比較出名的有謀主荀攸,鬼才郭嘉,治世大臣陳群,“豕虎”司馬懿,善斷的戲志才,華歆、鍾繇、王朗位列三公等。曹操一生手下文臣武將接踵泉湧,連綿不斷,關鍵就是用對了一個人,荀彧。人才對於任何朝代來說都是起決定因素的,荀彧這個HR為曹操輸送了太多的能吏干將,這些郭嘉是不具備的,本身自己也是被荀彧推薦過來的,沒法比。綜上所述,荀彧實比曹操另一位謀士郭嘉更有本事些,對曹操的貢獻要大些。如果朋友們還不理解,就參考一下當年漢初三傑中,韓信戰功如此輝煌,最後劉邦立國後為啥封蕭何為首功的主要原因了。

  • 6 # 使用者103636069932

    荀彧,字文若,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被很多人奉為“曹魏十大參贊之一”。

    曹操曾經誇讚他說:“彧之功業,臣由以濟,用披浮雲,顯光日月。”

    能得到曹操如此高的評價者,唯有何夔、郭嘉、程昱、賈詡、荀攸、蔣濟等寥寥數人而已,可見荀彧是實實在在的“王佐之才”。

    那麼荀彧究竟能力如何呢?

    其一,少懷大志,不事暗主。

    永漢元年,董卓執柄,獨霸朝綱,由於手下沒有懂得經濟方面的人才,搞得京都物價飛漲。郎中令李儒建議董卓親身拜訪荀彧,求教大計。

    據高守業注《管子輕重十六篇》旁引說,荀彧向董卓呈獻三計:

    “一曰平準,置平準於顯陽,召受四方委輸,以仰給大農,貴出賤屯,如此,富商大賈亡其所詐,而萬物不得騰躍;

    二曰市估,設市監以督行貨,計所高低,坐贓論;入己者,以盜論;

    三曰有度,相國旬月一巡守,命市納賈,以觀民之好惡、志淫好闢,乃得無虧市人,而商旅不散。”

    荀彧的大體意思是,

    其一,是要實行平糶、平準政策,(平糶是戰國時期魏國政治家李悝提出的調節農業生產的主張,具體方法是:在豐年時,由官府平價收購農民的餘粟,即平糴;荒年時再用平價出售積粟,即平糶。西漢宣帝時,根據平糶理論,又創立了常平倉制度,由國家投資在各郡縣設立常平倉,“谷賤時增其賈而糴,谷貴時減賈而糶。”)

    其二,是推行定價監管制度,也就是政府直接定價,打擊價格欺詐行為,以期“禁偽而除詐”。

    其三,是價格調控要有嚴格的依據,制定商品價格必須憑藉供求關係做出判斷,既要相對穩定,又要不時變動。而且,量價之時需要綜合考慮成本和利潤等因素,儘量兼顧買賣雙方的利益。

    宋人楊朝翁在為《漢書-食貨志》作解時,曾經援引了公元190年(也就是荀彧為董卓定計半年後)洛陽城內的物價資料,當時買一個饅頭需要“五銖小錢”九個,這九個小錢的價格是怎麼定出來的?荀彧先核算米麵的價格,又考究勞工之所傭,合為成本,共計六個小錢,再加上每個饅頭“三錢之息”,即利潤,才定出九個小錢的價格。

    由於這次對價格的調整和市場的監管十分合理與到位,平抑物價頗見成效。

    事後,李儒請教荀彧說:“文若剛才說的是真的嗎?我讀書治學二十餘載,自問沒有這種本事!”荀彧將古代“菁茅之謀”、“石璧之謀”因革損益、與時俱進的加以講解,堪稱妙語生花。

    李儒聽得如痴如醉,半晌,方才拜服道:“如果擁有了您,何愁不能盡收天下財富!我一定勸諫董相國,讓他拜您為軍師祭酒!”

    荀彧道:“董卓不會聽從你的建議!”

    次日,李儒到董卓府上再三陳情,希望他能夠紆尊降貴,向荀彧賠禮道歉。董卓鄙夷道:“這些自以為是的儒生,我見了就煩!”當李儒再次想找荀彧談話時,他已經逃往冀州了。

    在族兄荀諶的舉薦下,荀彧被袁紹聘為幕僚。袁紹表面上對荀彧禮遇有加,實際上只給了他個空頭冕冠,他的地位遠遠遜於袁紹手下的其他諸位謀士。

    次月,荀彧請求告辭。荀諶極力挽留,希望與他一起開疆闢土、成就大事,央求他暫且忍耐。

    荀彧笑道:“且夫元皓、沮授,勤禮貴德,精研頤策,匪雲輒克,尚可為類。至於元圖、公則,曲辭諂媚,交亂懿親,何乃見用於臺閣?某竊恥之,不忍為之下!況紹非有常棣之義,不能以社稷予之!”

    他的意思是,我的才華本來跟田豐、沮授差不多,怎麼能把我放在逢紀、郭圖這兩個小人後面呢?況且袁紹私慾過重、剛愎自用,恐怕不能與我一起興復漢室。

    言畢,揚長而去。

    這個時候,何顒跟曹操說:“荀氏有八龍,而能成國器者五:衍、棐、悅、諶、彧。彧尤機鑑先識,當享高爵!”曹操於是親自禮聘荀彧,二人一拍即合。

    其二,謀蓋陳宮,計破呂布。

    興平元年,曹操東征陶謙。在濮陽的呂布趁機致書兗州的張邈和陳宮,其文略曰:“自長安得拜宮臺,嗣後天各一方。同餞侯門,愧承國士之恩;謀及乃心,不忘匡輔之節!今孟德五萬驍騎,盡在徐州,若起壽張之眾以遏惡揚善,事可成矣!”

    張邈和陳宮早有叛曹之意,見了此信,反志更堅。張邈想要直接帶領壽張縣的數千黑社會骨幹強行攻打鄄城(今山東鄄城北,兗州治所),陳宮勸阻說:“若真打起仗來,我們的後勤跟不上,應該先從鄄城處詐取糧草。”於是模仿曹軍主簿的筆跡,撰寫信箋,其文略曰:“徐州之廓重氛,蛇豕遍地,豺狼蜂結,雖雅究韜鈐,放命六師,猶難薄伐。今呂將軍躬率熊罷,匹馬先登,義助明公,宜亟供其軍食。”

    鄄城守將惶惑無計,不知所措。張邈和陳宮的內應趁機呼應說:“呂布大人不辭勞苦,願意與主公共伐陶謙,應該供給他糧草!”荀彧聞言,沉靜一笑,道:“去告知呂布,半月之內,糧草必將送到!”當夜,荀彧急召東郡夏侯惇回援,援兵到後,荀彧接連下令處死主張借糧的官吏,多達十數人。陳宮見計謀被識破,只得率眾強攻,結果得不償失。

    陳宮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乃致書豫州刺史郭貢,其文略曰:“恭祖之軍,鏖兵金匱,校戰廣威,雖連遭夷戮,而奮砥揚精。曹軍用機數月,跋前疐後,其勢頓於費、華,倘能躡景追飛,擊其不意,乃割魯西南以奉將軍!”郭貢一看,這個陳宮給自己畫的大餅不小啊,成功之後自己就能得到山東的一半兒,真不錯!於是率眾數萬來攻鄄城,夏侯惇一時不能取勝。

    次月,郭貢要求會見荀彧,荀彧準備前往,夏侯惇等人說:“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會有危險的,不可以去。”荀彧說:“郭貢與陳宮、張邈他們,平素並沒有什麼往來,現在只憑陳宮的隻言片語,就興師動眾來到我處,一定是為了刺探虛實!如果我們實力充盈,他就退兵休戰,假若我們防守薄弱,他就趁火打劫。我如果龜縮不出,是以畏懼之態昭示於人,咱們會更加危險。”於是出城會見郭貢,郭貢見荀彧毫無懼意,認為鄄城易守難攻,於是持重觀望。陳宮連輸兩陣,從此不敢再與荀彧輕易鬥法。

    不久,曹操回師兗州,將張邈等人擊敗。次月,揮師濮陽,準備與呂布決戰。

    眾所周知,呂布是天下悍將啊!號稱以一當十,胯下赤兔馬,手上方天戟,掄著誰誰死啊!呂布率兵攻進曹兵陣中,曹兵大亂,曹操從火中奔突時墜馬,把左手掌都燒焦了,險些被呂布俘獲。

    兩人二次對決,是在定陶。荀彧來信勸諫說,咱們不能硬打,得要用計謀。曹操看完信後,大笑數聲,決定依計而行,隨後便讓自己的大軍傾巢而出,全去收麥子,打糧食,把大本營只交給老弱婦孺看守。與此同時,將伏兵設在大本營西邊的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樹木很深,雜草很多,隱蔽很容易。

    呂布一看就樂了,你這西邊不是明擺著有伏兵嘛!你騙傻子呢?然後,呂布就派兵挑逗大本營裡的婦孺,想把伏兵引出來。誰知道去了一次、兩次,大營西邊一點反應也沒有。呂布一想,不應該啊,曹軍士兵的妻子和老孃被人辱罵、調戲,怎麼還能紋絲不動!轉念一想,他準是把大部分兵馬都調去收糧食了,然後怕我襲擊他的大本營,才擺出這副架勢!如果西邊真有伏兵,他不能擺的這麼明顯!

    呂布這麼想,可還不敢確定,於是先叫五千人馬開進曹操大本營,一看西邊還是沒動靜,下令全軍開進!這下子裡裡外外的伏兵可都出來了,呂布被包了餃子。

    這在兵法中,就叫“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荀彧的招術就是先把埋伏擺在明面上,讓你一眼就看出來,然後再設法讓你感覺這不是埋伏,這就是為了嚇唬你。

    其三,分化諸賢,大敗袁紹。

    曹操連續擊敗張繡、呂布之後,威勢日壯,於次年北渡黃河,擊斬依附袁紹的眭固,攻佔射犬。這在袁紹集團看來,是赤裸裸的挑釁,於是袁氏家族統帶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圍繞著是否抗袁的問題,在曹操集團內部又展開了一場辯論。名士孔融反對與袁紹抗爭,他說:“袁紹地廣兵強,有十大謀臣為他出謀劃策,五大悍將為他統領軍隊,恐怕很難戰勝啊!”

    荀彧不同意他的觀點,對曹操言道:“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土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

    意思是,古來在勝敗場中較量的人,真有才能的,縱使起初弱小,也必將強盛,如果不是有才能的人,縱使起初強大,也必將覆滅,楚漢之爭足以奉為明證!現今同您爭奪中原的人,只不過還有袁紹罷了。袁紹這人貌似寬容而內心忌刻,對人才用而疑之,而您通達事理,不拘小節,用人唯才,這說明您在度量方面勝過袁紹;袁紹處事遲緩,優柔寡斷,往往錯過時機,造成失敗,而您能決斷大事,隨機應變,不守成規,這說明您在謀略方面勝過袁紹;袁紹治軍不嚴,法令難行,士卒雖多,難以運用,而您法令嚴明,信賞必罰,部眾雖寡,卻都爭先效死,這說明您在用兵方面勝過袁紹;袁紹憑藉四世三公的身份,裝模作樣地玩弄小聰明,以此沽名釣譽,因此很多缺乏才能而喜好虛名計程車人都歸附於他,而您以仁愛之心待人,推誠相見,不求虛名,自己的行動謹慎節儉,而對真正的有功之士無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誠正直、講求實際的人士都願意為您所用,這說明您在品德方面勝過袁紹。用以上四個方面的優點輔佐天子,扶持正義,討伐不義之臣,誰敢不從?袁紹雖強,又有什麼用呢?

    孔融冷笑道:“虛言佐世,傲志凌人,未知計將安出?”

    意思是你說了這麼些,都是些大而無用的理論,你有實際的辦法破袁嗎?

    荀彧胸有成竹道:“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郭圖內險外諉,辛毗扞格不通,沮授不善合變,荀諶言多行滯,高幹驥伏鹽車,閻柔嗒焉自喪。且夫圖之甥婿,課稅幷州,多有侵盜,怙惡不悛,可密告諸仇貔;毗之子侄,戍關淄川,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宜雁翎乎元圖;攸之家人,兇淫衡水,寄豭他室,跋扈恣睢,當揚訊於正南。另有度遼將軍統帥幽州,同烏丸、鮮卑時或相聞,亦應馳驛奏之,令與元才挾邪取權,兩相傾軋。各欲逞強恃謀者,皆陷此計,必使諸賢互相攻訐,將以生變!至於所部諸將,曲義亡後,均不協睦。奇、延、郃、覽、良、醜,俱各懷其是,可一戰而獲!”

    荀彧的意思是說,袁紹手下那十名重要參謀,雖然厲害,但是各自的性格缺陷導致他們難有大的作為。況且,這些人貌合神離,整日想得都是如何搬倒其他的同事,好讓自己揚名顯親。既然如此,我們就多派細作,在他們內部挑撥離間,譬如將郭圖集團的犯罪證據報知田豐,把辛毗集團的不法行為告訴逢紀,把許攸集團的貪婪酷虐告訴審配,把閻柔擁兵自重的事情報知高幹,讓他們互相內鬥。這樣的話,袁紹的文膽等於是廢了。再說那幫武將,自打河北第一名將鞠義死了以後,他們就互相不服,打起仗來肯定不會同心協力,很容易各個擊破。

    後來等到荀彧將離間之計施行的差不多了,就奏請曹操出戰袁紹。

    曹、袁二人交手,彼此雙方都倍感壓力,曹操想要整兵修甲,以待來日。這個時候,荀彧來信勸諫說:“紹聚眾官渡,欲與公決滕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也。以公神武明哲,而奉以大順,何向而不濟?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者,以為先退則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能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曹操聽其所言,不到十日,袁紹的謀士許攸叛主來投,並獻計火攻烏巢。

    曹操勝利後,感慨萬分道:“許攸背叛袁紹,看似偶然,實則是荀彧籌劃已久的結果啊!官渡之戰能夠勝利,文若要佔三分之二的功勞!”

    其四,居中持重,舉薦人才。

    建安九年,荀彧與荀攸叔侄二人分主內外,地位顯貴,一言一行都能影響曹操及獻帝的決策。曹操還將安陽公主許荀彧長子荀惲為妻,荀氏一門寵光無限。但荀彧從不居功自傲,而且將所賜之物皆散給族人和朋友,家無餘財。

    建安十年,曹操將荀彧請到丞相府上,親自備置酒宴,問話說:“本相除了文和、仲德、公仁、子揚以及你們二荀之外,還有六位文膽,不知道怎樣安置,才能人盡其用?”

    荀彧道:“子通推極利弊,不尚華詞,志節慷慨,可使助保江淮;元常靖節夙夜,開益理幹,察析豪分,可使內史之任;子緒溫粹識統,效法刖跪,上無隱君,可為諫議大夫;長文進善吐謀,動由禮節,規鑑厥職,可使垂創法度;仲達威嚴允憚,臨危制變,與時舒捲,可為丞相主簿。至於伯侯,勇足以當難,智足以應變,當定河東之亂。”

    這六位謀士各安其位以後,果然人盡其才,很快便為國家建立了功業。時人都讚美荀彧的識人之明、用人之法。司馬懿也誇讚他說:“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大魏集團出類拔萃、聞名遐邇的文臣大概有五十餘位,竟有三十多位是荀彧所薦,可見其對曹操貢獻之大。

    公元210年,荀彧的風溼痼疾日益加重,癱在床上,不能行走,加之以風寒侵體,晚上咳嗦不停,兩個多月未曾痊癒。曹操聞之,幾乎哽咽,詢問他說:“如果你一病不起,誰可以代替你呢?”

    荀彧道:“您身邊的謀士,跟我不相伯仲的大有人在。然而能夠超過我的,我認為只有何夔。”

    因為之前賈詡和程昱也曾多次聯名推薦何夔,於是曹操把何夔從樂安召回到身邊,讓他當自己的秘書,以便他日接替荀彧。

    公元211年,荀彧病情逐漸好轉,曹操於是放棄了讓何夔擔任尚書令的想法,改任太尉長史。

    荀彧是一名有著遠大抱負的謀士,荀彧的志向一直都是匡扶漢室,稱自己為漢臣。那麼他為什麼要輔佐曹操呢?

    其實曹操最早的志向也是匡扶漢室,這和荀彧的理想不謀而合。悲劇的是,曹操發現漢室已經不可能被匡扶,曹操在實力的空前發展之後,野心也膨脹起來。荀彧和曹操開始背道而馳。荀彧環顧四周,發現自己是唯一一個盡心盡力輔佐曹操又反對曹操封王的人。理想被無情的踐踏、終其一生也沒有結果。這對荀彧的打擊是很大的。

    最終,曹操和荀彧越走越遠,荀彧成為了曹操的阻礙,最終淒涼的死去,不得不說是一大悲劇。

    作為幫助曹操制定了根本戰略,為曹操奠定了基礎,兢兢業業居中持重數十載的他,他的能力、功績已經無需多言。存在於他身上的那種對立的情愫、理想與現實的糾結,跨越千年的情感碰撞讓我們心生感慨。

    荀彧被稱作“王佐之才”,是實至名歸。

  • 7 # 樂高青蛙老師耶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

    荀彧的才幹可比蕭何與張良。不僅有王佐之才,還有帝師之能,難能可貴的是還有聖人門生的品德。最大不同的是沒有他們兩個識時務。這是他最大的弱點,但也是他最大的亮點 。

    為什麼有些人說他更像是一個殉道者:

    他為了自己的夢想,背袁投曹,背強投弱。他為曹操推薦了許多人才。曹操出征,他坐鎮後方。曹荀在曹操稱魏王以前的關係說是君臣,倒不如說是朋友。但是他最終看錯了曹操,他眼中匡扶漢室的人,變成了魏王,最後為理想殉道。荀彧有大才,能識才,可終究看不清奸雄,可世間又有誰能看透奸雄呢?

    荀彧和諸葛亮很像,從才能上他倆是整個三國時期最懂政治,最會治國的人。為人上,兩人也幾乎毫無瑕疵,都立志興復漢室,只不過諸葛亮是因為劉備這個人,而荀彧是因為荀氏一族世受漢恩。然而比起諸葛亮,荀彧或更顯得悲劇,因為自己的理想被最信任的人背叛。荀彧最希望的是天下一統百姓能安居樂業,皇帝是誰不重要,是真心為百姓著想的人。

    荀彧對曹操非常忠心!但是在他心中,他對漢朝更加忠心!這也就是為何他在曹操加封魏王之後選擇自殺的重要原因!他追隨曹操,是因為他相信曹操能夠掃平群雄,恢復漢室江山。雖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畢竟不管怎麼說,當時的漢天子遷都許昌以後最起碼相對在董卓,李傕等人手中的日子好過多了!同時穩重,每次曹操遠征,他都是負責總督後方糧草事物!為曹操安定後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 8 # 正道者言

    荀彧被稱為“王佐之才”,是時代背景下文人的互相吹捧。當時選官的制度是察舉制 ,所以名聲很重要,而未出仕的文人名聲何來?這主要看家世了,家世好的互相吹捧,然後出名,再出仕,這樣就會有個比較高的起點,也能回過來幫助自己家族。

    察舉制

    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官員選舉制度都是察舉制。有如先秦的世官制,也就是世襲,唐朝之後的科舉制,都是一個時代的特色,有先進之分,但是並無高下之論,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制度,所以能締造四百年盛世強漢。

    察舉制本身意思是指由皇帝指定一些科目,然後地方官員,中央官員舉薦人才,然後再統一考核,最終選拔人才。

    我們常說的“舉孝廉”就是察舉制中的一個重要科目,而且是最重要的科目。眾所周知,大漢以孝治天下,所以“孝”之一字代表了這個人的“德”,“廉”表示廉潔,當官者最高貴品質之一,也是最難能可貴的,所以被舉孝廉的人才一般都是地位最高的那一小撮。如曹操,袁術這類公卿之子一般都是舉孝廉出生,出仕起點都是比較高的。

    名聲何來

    察舉制終歸只是為了選拔官員,而未出仕的人才,分為兩類,一類是大族子弟,一類是寒門如單家子。

    投靠劉備的徐庶就是單家子出生。寒門並不是說他們是窮人,是社會底層,有一個“門”擺在這裡,僅僅是說地位不如大族,也是能夠脫離生產,讀書識字,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別說在漢朝,就是文化普識的明清,能識字的也不會太多。

    如果是寒門出生,一般就得自己四處求學,目的就是廣交友,使得自己名聲傳播的更快,更遠,然後在中年的時候,大概就會有人聞得其名,有人舉薦,進而做官。

    大族子弟肯定是等不到這麼久的,出生高貴,怎麼可能吃得住這個苦,四處揚名?所以就有了一個捷徑,文人之間,或者世家大族之間的互相吹捧,我吹你家子弟是奇才,你回敬我家少郎是忠臣。這就是大部分孝廉的由來。

    正是由於這個需求 ,所以誕生了一些專門為了點評當代英才的所謂名士,諸如“月旦評”由汝南許邵許靖等人舉辦的活動,一經提名,身價倍增,曹操的“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就是出自於此,而且是曹操獻了大禮,猜得到的好評。

    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本身是出自《漢書·董仲舒傳》:“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回。”董仲舒是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學推到巔峰的人,地位不可謂不高,成就不可謂不大,所以能得此稱。

    然而,荀彧一個未出過家門的少年,卻能得此評。要是在曹操手下做“荀令君”,那得此名聲可以說是名副其實,可是這個評語來的太早,反而不符其實。

    荀彧出自潁川旬氏,儒家先賢荀子後人,朝堂地位也許不及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農楊氏,但在民間名聲,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荀彧的祖父荀淑,號為“神君”,其有八子,號稱“旬氏八龍”。看看這些稱號,遠遠高於那些所謂“八廚”“八俊”“八達”。

    荀彧的“王佐之才”直接來源於何顒,這個人本身也就是一名士,能力不說,名聲之大在於黨錮之禍,是第二次黨錮之禍“被禍害”的文人之一,當時逃難於汝南,也就是荀彧的老家,旬氏家族威望覆蓋之地,所以給了荀彧一個“王佐之才”的評價,荀彧本身是“神君”的孫子,能力肯定是有的,聰慧什麼的都是正常,可是真的說起來,此時的他與“王佐”差的還有點遠。

    類似於何顒此類人才,當時有個專門的稱呼就是“名士”,本意是未出仕,而大有名望的人,除了一些如龐德公等專注於教育事業的人,大部分都是嘴炮王者,善於清談,高談闊論,不重實際,但是大家族都會給予他們座上賓的地位,為的就是給自家子弟揚名。

    無論是荀彧的“王佐之才”,還是曹操的“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評語能出名,點評人卻淡出史冊,關鍵在於這些人能名副其實,在於其人的能力,不在於點評精確,有誰知道他們到底是給一百個還是一萬個人點評過“王佐之才”呢?

  • 9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東漢末年亂世時期,誕生了無數的軍閥,同時也誕生了無數的能人異士。軍閥之中曹操可以說是獨領風騷的一支,曹操從起兵反董之初的一陣小諸侯,再到後來雄踞北方,成為霸主的存在。曹魏勢力發展如此壯大,除了曹操的個人能力超強之外,也離不開眾多文臣武將的輔佐。曹操的曹魏陣營可以說是亂世時期人才聚集最多的一方陣營。謀士如雲,武將如雨。這句話來形容曹魏陣營絲毫不為過。但荀彧絕對是曹魏陣營中最厲害,貢獻最大的一個。不誇張的說,曹操能成事荀彧居功至偉!

    “王佐之才”之名出自於《漢書·董仲舒傳》。其中記載““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回。”這句話的意思就好說,劉向評價董仲舒其才堪比伊尹和呂望。後在東漢末年,少年成名的荀彧一直都頗受人關注,在加上荀彧出身於潁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後。所以荀彧之名更是被人所廣為流傳。後來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並且和荀彧談論之後,更是稱讚其為“王佐之才”。其意就是稱讚荀彧有輔佐帝王的才能。也因為劉向的地位身份,所以荀彧王佐之才的名聲就此來傳開來。

    最早出仕於朝廷,後不滿董卓專權所以辭官回鄉。再次效力於袁紹後,荀彧認為袁紹不堪輔佐,所以棄袁紹而投奔曹操。效力於曹操後,荀彧就成了曹操麾下的核心謀士。曹操人生中第一塊地盤是陳宮幫著拿下來的。但後來陳宮背叛曹操引呂布偷襲兗州時,曹操正在攻打徐州。兗州在呂布的兵鋒下盡皆望風而降。要不是荀彧出謀劃策保全了範、東阿。卒全三城。別說兗州保不住,曹操很可能在失去兗州後就一蹶不振早早退出歷史舞臺了。

    歷史上漢獻帝落難,曹操軍中關於要不要迎奉漢獻帝也是吵的不可開交,最終還是荀彧一語定乾坤,力薦曹操迎奉漢獻帝,這也奠定了日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得天獨厚的優勢。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決定曹操陣營存亡的關鍵性戰役,所有人都知道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背後沒有荀彧居中調配,運輸糧草物資補給,那麼曹操根本不可能戰勝袁紹。所以官渡大戰曹操之勝,荀彧也當為首功。曹操自己都評價荀彧就是他的張良,可見曹操對荀彧評價之高,要知道張良可是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的保障。

    歷史上曹操一統北方的戰略佈局和行軍線路,基本上都是由荀彧一手規劃制定的。這也就是說曹操能奪取北方,實際上都是在按照荀彧的既定目標在發展。當然了,荀彧給曹操作出的最大貢獻還是他給曹操發掘舉薦的數之不盡的人才。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人都是荀彧一手舉薦給曹操的。可見荀彧不僅自身能力超強,幫助曹操打造治理天下班底的團隊方面能力也是超強的。所以稱荀彧為王佐之才一點都不過分。

  • 10 # 望月dai曉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為"敬",後追贈太尉。

    作為曹操的頭號謀士,無論從地位、作用還是貢獻上都無人能出其右。他為曹操建立的功績無可計數。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他自己也名重天下,推薦了一大批智謀之士為曹操效力,在識別人才上,荀彧顯示出高出群儕的眼光,舉薦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鍾繇、司馬懿在內的智囊,這個班底幾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士。同時,荀彧賴以服人的,還有自己風高節亮的道德風範。他為人謙和,折節下士,居高不傲,一心為公。著名謀士鍾繇,對荀彧就佩服得五體投地,稱他為顏淵再生,所謂"能備九德,不貳其過,唯荀彧然"。司馬懿更不避美言地認為:"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在那種複雜情況下,曹操隨時都有“一著有誤,滿盤皆輸”的危險,袁術、呂布、張繡,陶謙、劉備、袁紹、公孫瓚任何一個都有爭雄天下的可能,然而為什麼是他們失敗曹操勝利?就因為曹操能採納荀彧正確意見,按照荀彧戰略策劃一步步走向成功,這期間的時局複雜多變,在我看來,荀彧的任何一計都不遜於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論,荀彧的思慮之深,眼光之遠決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就像曹操所說的那樣:侍中守尚書令荀彧,積德累行,少長無悔,遭世紛擾,懷忠念治。臣自始與舉兵,周遊征伐,與荀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發言授策,無施不效。之功業,臣由以濟,用披浮雲,顯光月。……天下之定,荀彧之功也。這段話的大意就是按照荀彧的計策行事,沒有不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全是荀彧的功勞。當然曹操的話有些誇大,但是並沒有什麼不實之處。作為統治者的曹操,能有這樣的心胸,也是難得。

    曹操稱荀彧為“吾之子房”,多數時候曹操遠征在外,荀彧鎮守後方,治理朝政,總管軍糧人事排程,代曹操行使權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權管理,這很像蕭何。但這並沒有妨礙他為曹操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張良的功勞,也是荀彧的風格,可以說,荀彧集張良蕭何的才能於一身,的確是“略不世出”的大才。然而荀彧阻礙曹操為魏公,不管他出於何種考慮,卻觸犯了曹操的大忌,由於曹操急於架空漢帝權力,考慮荀彧在曹營中特殊地位,在那之前他對荀彧言聽計從,不打倒他的話估計曹操難以如願以償,造成了荀彧不得善終的悲劇。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關於荀彧的死,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時年五十歲。諡號敬侯。其子荀惲嗣,後官至虎賁中郎將。 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鹹熙二年(265年),追贈荀彧為太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請眾阿哥喝酒是什麼套路?為何太子胤礽蒙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