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荊洪

    一是對杜甫《石壕吏》主題的誤解

    杜甫的《石壕吏》主題鮮明,揭露、批判了統治者魚肉百姓的暴行。而康震的解讀是對杜甫《石壕吏》主題的誤解。有詩為證,《石壕吏》一詩中,“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都從這裡生髮出來。不說“徵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於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抨擊了統治者暴行。康震卻稱石壕吏是“國家公務員”,代表國家來強徵民夫民婦,雖然手段粗暴了點但卻是沒錯。這對杜甫《石壕吏》主題的誤解。

    二是對杜甫《石壕吏》詩意涵含評價的誤解

    杜甫的《石壕吏》飽含深情,“苛政猛於虎”的評價,就在詩意中。康震卻視而不見,一再強調的立論基礎是“杜甫只是忠實記錄而不做評價”。有詩為證,如泣如訴地描述這樣的“苛政猛於虎”的評價,就在詩意中:石壕吏賊眼四處搜尋,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於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一封信,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犧牲了!……”泣訴的時候,還拿出信來交縣吏看。全詩分明揭露統治者殘暴,不顧民眾死活的惡行。康震居然巧舌如簧,強調的立論基礎是杜甫只有“忠實紀錄”沒有評價,豈知杜甫詩的“苛政猛於虎”的評價,就在詩意中。

    三是對杜甫詩的時代性誤解。杜甫《石壕吏》深刻揭露封建社會的統治者暴行,而康震之所以稱石壕吏是“國家公務員”,是對杜甫詩的時代性誤解。有詩為證,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暮”字、“投”字、“村”字,令人品味,不宜放過。在封建社會里,由於社會秩序混亂,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兵禍連線的時代!而杜甫卻於暮色蒼茫之時,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個小村莊裡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是時代性的暗示。透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封建社會官吏的橫暴,反映人民的苦難。而康震卻用所謂的國家利益來淡化民眾的苦難,是對杜甫詩的時代性誤解。

  • 2 # 薩沙

    兩個字就可以點評:荒謬。

    首先看看《石壕吏》的大背景,當時唐軍進行大反擊,然而因內部矛盾重重,導致全軍崩潰,被叛軍擊敗。

    唐軍損失慘重後,胡亂在控制區抓丁抓夫,補充損失。

    康震的觀點是這樣:

    其一,石壕吏為何要“夜捉人”?康震認為這是臨時擴充兵員,可稱是情有可原。

    其二、石壕吏雖然態度兇惡,“吏呼一何怒”,但卻是國家公務員,職責所在,態度不對,行為卻無大錯。

    其三,詩中之老婦“請從吏夜歸”,表達一種明顯的愛國價值觀,表示當國家和民族遇到危難時,百姓還是會毅然挺身而出。

    這種基本是胡言亂語,是對歷史常識不瞭解的現代人的想法。

    首先,擴充兵員確實不能說有錯,但歷朝歷代都有規矩。

    就看抗戰時期戰局那麼吃緊,壯丁也是按比率抽取,三丁抽一,五丁抽二。

    也就是家裡2個適齡男人,只徵召1個,如果有5個男人則抽2個。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獨子不需要參軍,更別說家裡沒有男人的。

    為什麼這麼做?因為老百姓要生存,家裡需要男人種地、做生意、做工,養活全家。

    男人都當兵去了,家裡老幼婦孺就得餓死。

    《石壕吏》中家裡三個兒子全部參軍,兩人已經戰死,只剩下一人。家裡只有一個守寡的兒媳帶著孫子、一個老太還有一個老頭子,都完全不符合徵兵的要求。

    就常理來說,這三人都不可能被徵召,然而如果老頭子不逃走,被抓的就是他。

    最終連老太都被抓走做民夫,可見當時抓丁到了什麼地步,完全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試問,如果這家真的只有兒媳、小孫子和老太太,現在老太太被抓,兒媳和孫子還不是餓死嗎?他們的生活誰來管?

    目睹慘劇的杜甫如果不是華州司功參軍,是個官員,恐怕直接也被抓走了。

    就算國破家亡的時刻,也不能抓丁抓夫到這種地步,這完全是不讓人活命嗎!

    套用日本網友一句話:如果國家隨便讓老百姓為他去死,根本不考慮老百姓的生存,這種國家早點滅亡更好。

    其次,石壕吏的態度。

    石壕吏態度極為惡劣,而且無恥下流。

    大家注意,其實石壕吏抓走老太太的意義不大,因為她是婦女,年齡很大,說難聽的只能做做飯而已。

    而老太太其實是不用做民夫的,因為她去了沒什麼用,什麼重活都幹不了。

    但老太太為什麼主動要去呢?

    其實老頭子已經跑了,不需要老太來掩護他,唯一需要掩護的就是還在餵奶的兒媳。

    石壕吏中沒有記錄官吏的話,但顯然他是威脅要抓走連完整衣裙都沒有的兒媳。

    畢竟兒媳年輕,去軍隊還能做點比較重的工作。

    老太太怕兒媳走了以後,吃奶的小孫子活活餓死,無奈之下只能主動代替她參軍。

    可見,石壕吏無恥下流,連餵奶的婦女和高齡老太婆都不放過。

    大唐就算要求抓丁,也不可能要求抓走婦女、老太婆,都是石壕吏自己抓人湊數,反正抓不到男人就抓女人。

    這種屬於極度的缺德,竟然還有人說石壕吏的態度湊合,行為無錯。

    再次,詩中之老婦“請從吏夜歸”,表達一種明顯的愛國價值觀。

    以老太太的年齡,一旦被抓走,能夠吃得了從軍的辛苦?估計沒多久就送命了。

    人家三個兒子都參軍,還死了兩個,已經夠愛國了,甚至可以說愛國到了極點。

    非要讓全家因為愛國都死光,才符合“明顯的愛國價值觀”。

    這些觀點匪夷所思,如果是郭德綱說相聲倒是可以接受。

    最後說一句:國不愛民,民憑什麼愛國?

  • 3 # 退士雜家

    一個遠古的詩話,何以今日炒熱?恐怕不只是針對康教授,各抒“己見”亦即各有動機各說各話。焦點是家國關係、政民關係、幹群關係、國防和民生關係,不能不說重大而敏感。所以,話題也就重大而敏感,各色人等皆有了表達的空間和機會了,熱炒成了必然。我倒是不懷疑康教授的理解能力,而是康教授的觀點並非“普遍性共識”,至少不被一些人認同。但是,這個爭論可以休矣!各具立場的爭論,只會越辯越黑,越辯越亂。君不見“八卦圖”不就是黑白分明而對立?站在白対方就是黑,反之亦然!

  • 4 # 高紅權先生

    從整體來看杜甫的“三吏”、“三別”,我們可以看出,杜甫是支援平叛戰爭的,並且他還對勇敢參戰的底層民眾給予了由衷的讚美。

    不過,杜甫畢竟不是一個宣傳員,他是一個詩人。詩人永遠要關注人性,關注人的命運,否則就不配叫一個詩人。因此,杜甫在“三吏”、“三別”中更多地描寫了戰爭帶給人們的苦難,以及普通人在戰爭中的命運與掙扎。

    《新安吏》、《石壕吏》、《垂老別》、《新婚別》都描寫了普通的百姓被官吏們驅趕著去前線,不得不與自己的親人骨肉生離死別的場景。仔細地讀一讀這些詩,你的眼中是不是會浮現出一些戰爭大片的場景,比如描寫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兵臨城下》,描寫列寧格勒戰役的《圍困》。在這些影片裡,普通的青年人、普通的民眾像螻蟻一樣被驅趕上了戰場,又像螻蟻一樣很快地死去。他們不該去嗎?應該去,為保衛祖國而犧牲是崇高的,但是再崇高的精神也無法掩蓋戰爭帶給人們的苦難。

    杜甫的“三吏”、“三別”描寫的就是戰爭帶給人們的苦難,《垂老別》中那生離死別的老夫妻,《新婚別》中那痛別夫君的新嫁娘,《新安吏》中那辭別母親的年輕人。杜甫用他的如椽巨筆為我們描繪出了栩栩如生的悲劇場景,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為當年的百姓們流下我們同情的眼淚。

    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用人物的命運來打動所有的觀眾。杜甫的“三吏”、“三別”在這方面達到了非常高的藝術水準。因此,具體到《石壕吏》這首詩,我們就應該這樣看:杜甫絕不反對平叛戰爭,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拿起武器去消滅叛軍,但是他作為一個詩人,必須描繪真實的生活畫卷,必須寫出典型的人物命運,所以,他在詩中描寫了官吏的兇狠,百姓的痛苦,讓戰爭的殘酷,讓百姓命運的掙扎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帶給了我們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 5 # 吾雲吾好

    現代不當中國,全世界也一樣,好像能識字掌握了一點基本知識,知道點皮毛,就自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似的,這樣的人拿來娛樂一下就行了。

  • 6 # 清風醉人8

    總是有別有用心的人在顛倒黑白,杜甫的詩確實是為了揭露現實的黑暗,但杜甫也是愛國者,他是痛恨安史之亂造成國家動亂,民不聊生的,當聽到唐軍收復薊北他的詩滿是欣喜。感覺有些人要故意往方方身上靠,來證明方方和杜甫一樣。

  • 7 # 何家老大27

    康震解析《石壕吏》前後兩次觀點相反,不知是什麼原因導至180度翻轉。這在客觀上至少給人造成一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感覺。

    他把戰爭中死去的人,謂作為國家犧牲。模糊了階級屬性,攪渾了國為誰國,民該何奉的政治原則。指鹿為馬一派爛言,白麵康震,真是善用"春秋之筆"。

  • 8 # 大道有垠

    康震過度解讀譁眾取寵固不可取,然而,杜甫的真實性又有幾何?石壕吏真的是沒有人性的惡魔?抓丁不需要經過鄉村組織?王夫之評石壕吏:於詩不足,於史有餘。

  • 9 # 生子當如李亞子

    雖然有些話,但還是不吐不快 。磚家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自古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後方可能是五丁抽一,可這是前線,還是雙方交戰的地區,把壯丁抓光了,對方的兵源就少一個。同一場戰爭,張巡靠吃人肉遲滯安史叛軍近一年時間,保護了大唐東南稅收正常供應。

    不要以現代文明去揣度古代殘酷的戰爭,安史集團是粟特人,幾百年前奴役漢族“兩腳羊”差不多把北方漢人殺絕了,幸虧有冉閔“殺胡令”才維繫漢族的血脈。

  • 10 # 斷代史潑辣子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

    夜,捉,翻牆,遁逃。。。

    咋看也不是人民群眾喜歡的方式。。。

  • 11 # 大熊1537

    康震十年前身為教授時曾對《石壕吏》做過正常的解讀,十年後康震榮升北師大文學院書記,屁股決定腦袋,對《石壕吏》做出了符合他官位的新解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克蘭突然逮捕10名少將,白宮為何不作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