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不點呢

    【丹參高產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根據丹參的生活習性,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澆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塊,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pH值6~8的沙質壤土。土質粘重、低窪積水、有物遮光的地塊不宜種植。丹參為深根多年生植物,種前需施足以磷肥為主的遲效長效廄肥、餅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深翻30~40釐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根系生長髮育。耙細整平,北方作寬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釐米的高畦。地塊周圍挖排水溝,使其旱能澆、澇能排。

    二、選用優種

    同等栽培條件下,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差異很大。選用良種是效益高、見效快農業措施。丹參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參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應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三、移栽

    春播後,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於5月中旬,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

    四、繁殖方式

    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一)分根繁殖秋季收穫時,選擇直徑0.7~1釐米粗、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丹參根作種根,溼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釐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釐米×25釐米×6釐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著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藥材產量高。

    (二)蘆頭繁殖在丹參收穫時,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藥用,而將細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後再種植。還可以挖取野生丹參,粗根剪下入藥,細根連同蘆頭一起栽種,株、行距與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時間應在晚秋或早春。用蘆頭繁殖,栽種後次年即可收穫,生產週期短,經濟效益好。(三)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的丹參枝條齊地剪下,切成13~16釐米長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莖節部位,呈馬蹄形。剪除下部葉片,按行株距20×10釐米,將插條斜插於苗床,深為插條的1/2~2/3,覆土壓緊,地上留1~2個葉片。家種丹參邊剪邊插,不能久放,否則影響插條成活率。插後保護土壤溼潤,適當遮蔭,15~20天即可從最下部的莖節處長出新根。待根長3釐米時,定置於大田。

    (四)種子繁殖丹參種子細小,發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齊,故多選用育苗移栽法。種子宜選用6月份以後成熟的種子,隨採隨播或9月份播種。北京地區一般於3月在苗床播種,條播和撒播均可。條播行株距30×20釐米,溝深1~1.3釐米,種子與河沙混合,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0.7釐米。撒播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地面,用腳踩一遍,使種子與土貼緊,不必覆土。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蓋地膜,保溫保溼。當地溫達到20℃左右時,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葉時,如發現過密應進行間苗,間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種後經2個月生長,即可移栽。

    以上4種繁殖方法,以採用蘆頭作繁殖材料,產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五、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追肥

    4月上句齊苗後,進行1次中耕除草,宜淺鬆土,隨即迫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每畝1500kg;第2次於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後追施1次腐熟人糞尿,每畝2000kg,加餅肥50kg;第3次於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結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濃的糞肥,每畝3000kg,加過磷酸鈣25kg、餅肥50kg,以促參根生長髮育。施肥方法可採用溝施或開穴施入,施後覆土蓋肥。

    1、丹參根的生長習性

    丹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深度可達60~80釐米,所以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的砂質壤土上,最有利於根系生長。土壤過粘,通氣和徘水不良時,常引起爛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較強,可採用分根法繁殖。根條上、中段要比下段發芽生根快。研究表明;丹參根是隨著地上部的生長而生長的,後期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地上部生長逐漸緩慢,養分向下部轉移,根部的生長更加迅速。

    2、丹參的需肥特性

    丹參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髮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況下效果更佳。在氮、磷、鉀嚴重虧缺時,丹參植株會表現出一定的生理病態。在嚴重缺氮的情況下,初期植株葉片顏色逐漸由深綠變為淺綠,植株生長緩慢;嚴重時生長點不發育甚至壞死,不再生長新葉,老葉逐漸枯黃,根細小,藥材產量很低。在缺磷時,葉為綠色,有時為紅褐色,初期葉上有明顯褐色斑點,後期斑點擴大並乾焦,葉有時扭卷,心葉生長緩慢。缺鉀時,植株葉綠色至深綠色,葉片寬大,葉柄細長嫩弱,表現徒長,有時老葉邊緣有較大褐斑,葉脈深綠色,其他部分淡綠色,出現明顯花斑。

    3、丹參的施肥技術

    因丹參屬於喜肥藥用植物,在播種時首先必須要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土雜肥料為主,如腐熟的豬、羊欄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畝)1000~1200kg,與土壤混勻後,將土地整細摟平。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還應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長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糞尿為主;生長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後要重施長根肥,以過磷酸鈣等磷鉀混合肥為好。

    (二)除花薹

    丹參自4月下旬至5月將陸續抽薹開花,為使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除留種地外,一律剪除花薹,時間宜早不宜遲。

    (三)排灌水

    丹參最忌積水,在雨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遇乾旱天氣,要及時進行溝灌或澆水,多餘的積水應及時排除,避免受澇。

    第四節 丹參的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

    (一)葉枯病

    葉枯病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初期葉面產生褐色、圓形小斑,病斑不斷擴大,中心部呈灰褐色,最後葉片焦枯,植株死亡。5月初發生,一直延續到秋末,6~7月份最嚴重。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健壯的種栽,下種前用波爾多液(1∶1∶100)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溼度,增強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灑60%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

    (二)菌核病

    菌核病病原菌先侵害植株莖基部、芽頭及根莖部,浸染部位變成褐色並逐漸腐爛,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莖杆基部內生有灰黑色的鼠類狀菌核和白色的菌絲體。病莖上部及葉片漸趨發黃,最後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保持土壤乾燥,及時排除積水。

    2、發病地可進行水田栽種,淹死種核,再作為丹參栽培田。

    3、發病期用50%氯硝銨0.5kg加石灰10kg拌成滅菌藥,撒在病株莖的基部及附近土壤,以防止病害蔓延。

    4、用50%速克靈1000倍液澆灌。

    (三)根腐病

    根腐病受害植株,細根首先發生褐色幹腐,並逐漸蔓延至粗根。根部橫切,可見橫斷面有明顯褐色,即維管束病變。後期根部腐爛,植株地上部萎蔫枯死,最後整個植株死亡。多在5~11月份發生。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選擇地勢高燥的山坡地種植。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疏鬆土壤,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50%託布津800~1000倍液。

    (四)根結線蟲病

    是一種寄生蟲病。根結線蟲侵入根部後,刺激寄主細胞加快分裂,使根系受害部形成瘤狀腫塊。細根和粗根各個部位的腫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是線蟲病的顯著特徵。瘤狀體初為黃白色,外表光滑,以後變成褐色,最後破碎腐爛。剖開蟲癭,呈透明狀,內含無色透明小粒。線蟲寄生後,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壞,影響養分吸收,致使植株地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

    1、水旱輪作,有利淹死線蟲,減輕危害。,

    2、選擇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過重的地塊種植,減輕線蟲病發生。

    3、用80%二溴氯苯烷2~3kg加水100kg,栽種前15天開溝施入土壤中,並覆上土,防止藥液揮發,提高防治效果

    二、蟲害

    粉紋夜蛾

    粉紋夜蛾一般在夏、秋季發生,幼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將葉片全部吃光。粉紋夜蛾每年發生5代,以第二代幼蟲於6~7月份開始危害丹參葉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1、收穫後將病株集中燒燬,以殺滅越冬蟲卵。

    2、可於地中懸掛黑光燈,誘殺成蛾。

    3、幼蟲出現時,用1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殺。每週1次,連續噴2~3次。

    第五節 丹參的採收、加工與貯藏(略)

  • 2 # 清風153174519

    丹參高產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根據丹參的生活習性,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澆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塊,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pH值6~8的沙質壤土。土質粘重、低窪積水、有物遮光的地塊不宜種植。丹參為深根多年生植物,種前需施足以磷肥為主的遲效長效廄肥、餅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深翻30~40釐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根系生長髮育。耙細整平,北方作寬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釐米的高畦。地塊周圍挖排水溝,使其旱能澆、澇能排。

    二、選用優種

    同等栽培條件下,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差異很大。選用良種是效益高、見效快農業措施。丹參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參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應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三、移栽

    春播後,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於5月中旬,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

    繁殖方式

    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一)分根繁殖秋季收穫時,選擇直徑0.7~1釐米粗、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丹參根作種根,溼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釐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釐米×25釐米×6釐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著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藥材產量高。

    (二)蘆頭繁殖在丹參收穫時,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藥用,而將細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後再種植。還可以挖取野生丹參,粗根剪下入藥,細根連同蘆頭一起栽種,株、行距與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時間應在晚秋或早春。用蘆頭繁殖,栽種後次年即可收穫,生產週期短,經濟效益好。(三)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的丹參枝條齊地剪下,切成13~16釐米長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莖節部位,呈馬蹄形。剪除下部葉片,按行株距20×10釐米,將插條斜插於苗床,深為插條的1/2~2/3,覆土壓緊,地上留1~2個葉片。家種丹參邊剪邊插,不能久放,否則影響插條成活率。插後保護土壤溼潤,適當遮蔭,15~20天即可從最下部的莖節處長出新根。待根長3釐米時,定置於大田。

    (四)種子繁殖丹參種子細小,發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齊,故多選用育苗移栽法。種子宜選用6月份以後成熟的種子,隨採隨播或9月份播種。北京地區一般於3月在苗床播種,條播和撒播均可。條播行株距30×20釐米,溝深1~1.3釐米,種子與河沙混合,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0.7釐米。撒播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地面,用腳踩一遍,使種子與土貼緊,不必覆土。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蓋地膜,保溫保溼。當地溫達到20℃左右時,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葉時,如發現過密應進行間苗,間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種後經2個月生長,即可移栽。

    以上4種繁殖方法,以採用蘆頭作繁殖材料,產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五、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追肥

    4月上句齊苗後,進行1次中耕除草,宜淺鬆土,隨即迫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每畝1500kg;第2次於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後追施1次腐熟人糞尿,每畝2000kg,加餅肥50kg;第3次於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結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濃的糞肥,每畝3000kg,加過磷酸鈣25kg、餅肥50kg,以促參根生長髮育。施肥方法可採用溝施或開穴施入,施後覆土蓋肥。

    1、丹參根的生長習性

    丹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深度可達60~80釐米,所以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的砂質壤土上,最有利於根系生長。土壤過粘,通氣和徘水不良時,常引起爛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較強,可採用分根法繁殖。根條上、中段要比下段發芽生根快。研究表明;丹參根是隨著地上部的生長而生長的,後期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地上部生長逐漸緩慢,養分向下部轉移,根部的生長更加迅速。

    2、丹參的需肥特性

    丹參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髮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況下效果更佳。在氮、磷、鉀嚴重虧缺時,丹參植株會表現出一定的生理病態。在嚴重缺氮的情況下,初期植株葉片顏色逐漸由深綠變為淺綠,植株生長緩慢;嚴重時生長點不發育甚至壞死,不再生長新葉,老葉逐漸枯黃,根細小,藥材產量很低。在缺磷時,葉為綠色,有時為紅褐色,初期葉上有明顯褐色斑點,後期斑點擴大並乾焦,葉有時扭卷,心葉生長緩慢。缺鉀時,植株葉綠色至深綠色,葉片寬大,葉柄細長嫩弱,表現徒長,有時老葉邊緣有較大褐斑,葉脈深綠色,其他部分淡綠色,出現明顯花斑。

    3、丹參的施肥技術

    因丹參屬於喜肥藥用植物,在播種時首先必須要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土雜肥料為主,如腐熟的豬、羊欄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畝)1000~1200kg,與土壤混勻後,將土地整細摟平。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還應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長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糞尿為主;生長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後要重施長根肥,以過磷酸鈣等磷鉀混合肥為好。

    (二)除花薹

    丹參自4月下旬至5月將陸續抽薹開花,為使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除留種地外,一律剪除花薹,時間宜早不宜遲。

    (三)排灌水

    丹參最忌積水,在雨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遇乾旱天氣,要及時進行溝灌或澆水,多餘的積水應及時排除,避免受澇。

    第四節 丹參的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

    (一)葉枯病

    葉枯病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初期葉面產生褐色、圓形小斑,病斑不斷擴大,中心部呈灰褐色,最後葉片焦枯,植株死亡。5月初發生,一直延續到秋末,6~7月份最嚴重。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健壯的種栽,下種前用波爾多液(1∶1∶100)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溼度,增強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灑60%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

    (二)菌核病

    菌核病病原菌先侵害植株莖基部、芽頭及根莖部,浸染部位變成褐色並逐漸腐爛,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莖杆基部內生有灰黑色的鼠類狀菌核和白色的菌絲體。病莖上部及葉片漸趨發黃,最後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保持土壤乾燥,及時排除積水。

    2、發病地可進行水田栽種,淹死種核,再作為丹參栽培田。

    3、發病期用50%氯硝銨0.5kg加石灰10kg拌成滅菌藥,撒在病株莖的基部及附近土壤,以防止病害蔓延。

    4、用50%速克靈1000倍液澆灌。

    (三)根腐病

    根腐病受害植株,細根首先發生褐色幹腐,並逐漸蔓延至粗根。根部橫切,可見橫斷面有明顯褐色,即維管束病變。後期根部腐爛,植株地上部萎蔫枯死,最後整個植株死亡。多在5~11月份發生。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選擇地勢高燥的山坡地種植。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疏鬆土壤,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50%託布津800~1000倍液。

    (四)根結線蟲病

    是一種寄生蟲病。根結線蟲侵入根部後,刺激寄主細胞加快分裂,使根系受害部形成瘤狀腫塊。細根和粗根各個部位的腫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是線蟲病的顯著特徵。瘤狀體初為黃白色,外表光滑,以後變成褐色,最後破碎腐爛。剖開蟲癭,呈透明狀,內含無色透明小粒。線蟲寄生後,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壞,影響養分吸收,致使植株地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

    1、水旱輪作,有利淹死線蟲,減輕危害。,

    2、選擇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過重的地塊種植,減輕線蟲病發生。

    3、用80%二溴氯苯烷2~3kg加水100kg,栽種前15天開溝施入土壤中,並覆上土,防止藥液揮發,提高防治效果

    二、蟲害

    粉紋夜蛾

    粉紋夜蛾一般在夏、秋季發生,幼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將葉片全部吃光。粉紋夜蛾每年發生5代,以第二代幼蟲於6~7月份開始危害丹參葉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1、收穫後將病株集中燒燬,以殺滅越冬蟲卵。

    2、可於地中懸掛黑光燈,誘殺成蛾。

    3、幼蟲出現時,用1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殺。每週1次,連續噴2~3次。

    丹參種植主要是品種和密度及等效施肥,要保證在一年的生長期內和根系膨大期內都有肥效,這樣就能高產,密度不宜過大,畝種植9000至12000棵為宜,密植兩萬株的方法。

  • 3 # 廣西容縣自良鎮沙田柚

    一、選地整地

    根據丹參的生活習性,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澆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塊,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pH值6~8的沙質壤土。土質粘重、低窪積水、有物遮光的地塊不宜種植。丹參為深根多年生植物,種前需施足以磷肥為主的遲效長效廄肥、餅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深翻30~40釐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根系生長髮育。耙細整平,北方作寬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釐米的高畦。地塊周圍挖排水溝,使其旱能澆、澇能排。

    二、選用優種

    同等栽培條件下,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差異很大。選用良種是效益高、見效快農業措施。丹參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參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應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三、移栽

    春播後,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於5月中旬,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

    四、繁殖方式

    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一)分根繁殖秋季收穫時,選擇直徑0.7~1釐米粗、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丹參根作種根,溼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釐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釐米×25釐米×6釐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著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藥材產量高。

    (二)蘆頭繁殖在丹參收穫時,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藥用,而將細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後再種植。還可以挖取野生丹參,粗根剪下入藥,細根連同蘆頭一起栽種,株、行距與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時間應在晚秋或早春。用蘆頭繁殖,栽種後次年即可收穫,生產週期短,經濟效益好。(三)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的丹參枝條齊地剪下,切成13~16釐米長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莖節部位,呈馬蹄形。剪除下部葉片,按行株距20×10釐米,將插條斜插於苗床,深為插條的1/2~2/3,覆土壓緊,地上留1~2個葉片。家種丹參邊剪邊插,不能久放,否則影響插條成活率。插後保護土壤溼潤,適當遮蔭,15~20天即可從最下部的莖節處長出新根。待根長3釐米時,定置於大田。

    (四)種子繁殖丹參種子細小,發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齊,故多選用育苗移栽法。種子宜選用6月份以後成熟的種子,隨採隨播或9月份播種。北京地區一般於3月在苗床播種,條播和撒播均可。條播行株距30×20釐米,溝深1~1.3釐米,種子與河沙混合,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0.7釐米。撒播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地面,用腳踩一遍,使種子與土貼緊,不必覆土。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蓋地膜,保溫保溼。當地溫達到20℃左右時,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葉時,如發現過密應進行間苗,間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種後經2個月生長,即可移栽。

    以上4種繁殖方法,以採用蘆頭作繁殖材料,產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五、田間管理

    (一)中耕、除草、追肥

    4月上句齊苗後,進行1次中耕除草,宜淺鬆土,隨即迫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每畝1500kg;第2次於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後追施1次腐熟人糞尿,每畝2000kg,加餅肥50kg;第3次於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結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濃的糞肥,每畝3000kg,加過磷酸鈣25kg、餅肥50kg,以促參根生長髮育。施肥方法可採用溝施或開穴施入,施後覆土蓋肥。

    1、丹參根的生長習性

    丹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深度可達60~80釐米,所以在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的砂質壤土上,最有利於根系生長。土壤過粘,通氣和徘水不良時,常引起爛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較強,可採用分根法繁殖。根條上、中段要比下段發芽生根快。研究表明;丹參根是隨著地上部的生長而生長的,後期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地上部生長逐漸緩慢,養分向下部轉移,根部的生長更加迅速。

    2、丹參的需肥特性

    丹參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髮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況下效果更佳。在氮、磷、鉀嚴重虧缺時,丹參植株會表現出一定的生理病態。在嚴重缺氮的情況下,初期植株葉片顏色逐漸由深綠變為淺綠,植株生長緩慢;嚴重時生長點不發育甚至壞死,不再生長新葉,老葉逐漸枯黃,根細小,藥材產量很低。在缺磷時,葉為綠色,有時為紅褐色,初期葉上有明顯褐色斑點,後期斑點擴大並乾焦,葉有時扭卷,心葉生長緩慢。缺鉀時,植株葉綠色至深綠色,葉片寬大,葉柄細長嫩弱,表現徒長,有時老葉邊緣有較大褐斑,葉脈深綠色,其他部分淡綠色,出現明顯花斑。

    3、丹參的施肥技術

    因丹參屬於喜肥藥用植物,在播種時首先必須要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土雜肥料為主,如腐熟的豬、羊欄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畝)1000~1200kg,與土壤混勻後,將土地整細摟平。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還應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長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糞尿為主;生長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後要重施長根肥,以過磷酸鈣等磷鉀混合肥為好。

    (二)除花薹

    丹參自4月下旬至5月將陸續抽薹開花,為使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除留種地外,一律剪除花薹,時間宜早不宜遲。

    (三)排灌水

    丹參最忌積水,在雨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遇乾旱天氣,要及時進行溝灌或澆水,多餘的積水應及時排除,避免受澇。

    第四節 丹參的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

    (一)葉枯病

    葉枯病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初期葉面產生褐色、圓形小斑,病斑不斷擴大,中心部呈灰褐色,最後葉片焦枯,植株死亡。5月初發生,一直延續到秋末,6~7月份最嚴重。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健壯的種栽,下種前用波爾多液(1∶1∶100)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溼度,增強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灑60%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

    (二)菌核病

    菌核病病原菌先侵害植株莖基部、芽頭及根莖部,浸染部位變成褐色並逐漸腐爛,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莖杆基部內生有灰黑色的鼠類狀菌核和白色的菌絲體。病莖上部及葉片漸趨發黃,最後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保持土壤乾燥,及時排除積水。

    2、發病地可進行水田栽種,淹死種核,再作為丹參栽培田。

    3、發病期用50%氯硝銨0.5kg加石灰10kg拌成滅菌藥,撒在病株莖的基部及附近土壤,以防止病害蔓延。

    4、用50%速克靈1000倍液澆灌。

    (三)根腐病

    根腐病受害植株,細根首先發生褐色幹腐,並逐漸蔓延至粗根。根部橫切,可見橫斷面有明顯褐色,即維管束病變。後期根部腐爛,植株地上部萎蔫枯死,最後整個植株死亡。多在5~11月份發生。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選擇地勢高燥的山坡地種植。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疏鬆土壤,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50%託布津800~1000倍液。

    (四)根結線蟲病

    是一種寄生蟲病。根結線蟲侵入根部後,刺激寄主細胞加快分裂,使根系受害部形成瘤狀腫塊。細根和粗根各個部位的腫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是線蟲病的顯著特徵。瘤狀體初為黃白色,外表光滑,以後變成褐色,最後破碎腐爛。剖開蟲癭,呈透明狀,內含無色透明小粒。線蟲寄生後,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壞,影響養分吸收,致使植株地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

    1、水旱輪作,有利淹死線蟲,減輕危害。,

    2、選擇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過重的地塊種植,減輕線蟲病發生。

    3、用80%二溴氯苯烷2~3kg加水100kg,栽種前15天開溝施入土壤中,並覆上土,防止藥液揮發,提高防治效果

    二、蟲害

    粉紋夜蛾

    粉紋夜蛾一般在夏、秋季發生,幼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將葉片全部吃光。粉紋夜蛾每年發生5代,以第二代幼蟲於6~7月份開始危害丹參葉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1、收穫後將病株集中燒燬,以殺滅越冬蟲卵。

    2、可於地中懸掛黑光燈,誘殺成蛾。

    3、幼蟲出現時,用1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殺。每週1次,連續噴2~3次。

    第五節 丹參的採收、加工與貯藏

  • 4 # 月亮是我揣彎的

    1、科學選地   丹參的生長需要有足夠的光照,全年的氣溫最好是能保持在二十到二十五度左右,如果是放在以前種植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下,那麼丹參只適合在廣州等地進行種植,但現在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種植了,不過對種植地的選擇還是有要求的,如果想要高產,那麼種植地最好是有一兩年沒有被汙染過的,土壤肥力較為充足、排水系統比較完善、光照充足的山地和緩坡,土質最好比較疏鬆,滲透能力強,土壤酸鹼度適中的地塊最為合適。 soso_tc_slider_img   2、種植方式   丹參的播種方式有三種,種子繁殖、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每種都有它們各自的優勢,如果是用種子繁殖的話就需要對種種子進行處理,這樣不僅可以促進種子發芽還可以增強植株的抗性,分根繁殖我們就需要選擇優質的根進行種植,比如說塊莖粗壯沒有傷痕沒有病害的則為優質的,而扦插繁殖則是選取丹參比較好的莖然後剪成小節,然後進行扦插,每小節都必須留幾片葉子,這樣成活率會高很多。 soso_tc_slider_img   3、合理密度   種植的密度也影響著丹參的產量,如果植株過於密集,這樣田間的溼氣就會比較重,透氣、透風、透光都不會很好,根本不能全部進行合理的光照,這樣丹參的生長速度比價緩慢,甚至還有衍生出一些細菌和病毒,導致植株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所以丹參最好的種植密度是一畝地大概就是六百多株左右,平均每行之間距離二十釐米,每株之間距離十釐米左右。 soso_tc_slider_img   4、肥水管理   丹參一年我們至少需要進行三次追肥,第一次就是在定植之後,目的是為了促進植株的生長速度,第二次是在丹參長到二十釐米的時候,也就是每年的四五月份的時候,最後一次一般是在丹參開花期間,也就每年的夏季七月份左右的時候,丹參的施肥最好是使用有機肥或者是農家肥,這養在促進丹參生長的恩同事還可以提高丹參的藥性,我們一般情況下是不使用化肥,儘管化肥的效果比較好,但是對丹參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也就是有可能平時一小塊丹參能解決的問題,可能需要十來塊才能解決。   最後就是水分管理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丹參雖然需要水分,但是水分不宜過多,我們需要在田間起好水溝,這樣方便我們在必要的時候澆水和排水。 soso_tc_slider_img   5、除草理花   丹參的長勢是比較慢的,所以我們還可以透過時不時的給丹參除除草鬆鬆土,這樣可以增強土壤的通透性,加快丹參的生長速度,同時還可以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最後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在丹參的花期,我們需要將部分的的花朵摘除,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從而提高丹參的產量。

  • 5 # 海寧磊哥

    一、選地整地

    根據丹參的生活習性,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澆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塊,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pH值6~8的沙質壤土。土質粘重、低窪積水、有物遮光的地塊不宜種植。丹參為深根多年生植物,種前需施足以磷肥為主的遲效長效廄肥、餅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深翻30~40釐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根系生長髮育。耙細整平,北方作寬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釐米的高畦。地塊周圍挖排水溝,使其旱能澆、澇能排。

    二、選用優種

    同等栽培條件下,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差異很大。選用良種是效益高、見效快農業措施。丹參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參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應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三、移栽

    春播後,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於5月中旬,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

    四、繁殖方式

    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一)分根繁殖秋季收穫時,選擇直徑0.7~1釐米粗、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丹參根作種根,溼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釐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釐米×25釐米×6釐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著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藥材產量高。

    (二)蘆頭繁殖在丹參收穫時,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藥用,而將細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後再種植。還可以挖取野生丹參,粗根剪下入藥,細根連同蘆頭一起栽種,株、行距與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時間應在晚秋或早春。用蘆頭繁殖,栽種後次年即可收穫,生產週期短,經濟效益好。(三)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

  • 6 # 達州訊誠汽車老王

     丹參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根據丹參的生活習性,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澆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塊,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pH值6~8的沙質壤土。土質粘重、低窪積水、有物遮光的地塊不宜種植。丹參為深根多年生植物,種前需施足以磷肥為主的遲效長效廄肥、餅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深翻30~40釐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根系生長髮育。耙細整平,北方作寬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釐米的高畦。地塊周圍挖排水溝,使其旱能澆、澇能排。

      2.選用優種

      同等栽培條件下,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差異很大。選用良種是效益高、見效快農業措施。丹參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參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應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3.繁殖方式

      (1)分根繁殖秋季收穫時,選擇直徑0.7~1釐米粗、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丹參根作種根,溼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釐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釐米×25釐米×6釐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著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藥材產量高。

      (2)蘆頭繁殖在丹參收穫時,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藥用,而將細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後再種植。還可以挖取野生丹參,粗根剪下入藥,細根連同蘆頭一起栽種,株、行距與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時間應在晚秋或早春。用蘆頭繁殖,栽種後次年即可收穫,生產週期短,經濟效益好。

      (3)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的丹參枝條齊地剪下,切成13~16釐米長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莖節部位,呈馬蹄形。剪除下部葉片,按行株距20×10釐米,將插條斜插於苗床,深為插條的1/2~2/3,覆土壓緊,地上留1~2個葉片。邊剪邊插,不能久放,否則影響插條成活率。插後保護土壤溼潤,適當遮蔭,15~20天即可從最下部的莖節處長出新根。待根長3釐米時,定置於大田。

      (4)種子繁殖丹參種子細小,發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齊,故多選用育苗移栽法。

      種子宜選用6月份以後成熟的種子,隨採隨播或9月份播種。北京地區一般於3月在苗床播種,條播和撒播均可。條播行株距30×20釐米,溝深1~1.3釐米,種子與河沙混合,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0.7釐米。撒播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地面,用腳踩一遍,使種子與土貼緊,不必覆土。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蓋地膜,保溫保溼。當地溫達到20℃左右時,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葉時,如發現過密應進行間苗,間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種後經2個月生長,即可移栽。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丹參苗期生長緩慢,封壠前應結合追肥中耕 2~3 次,鬆土滅草。封壠後及時拔除個別大草,防止遮蔭。

  • 7 # 逸青春

    丹參種植主要是品種和密度及等效施肥,要保證在一年的生長期內和根系膨大期內都有肥效,這樣就能高產,密度不宜過大,畝種植9000至12000棵為宜,密植兩萬株的方法不可取。

  • 8 # 農家傻媳婦

    種植丹參宜整地施肥,再進行繁殖,出苗後適時移植,並做好中耕除草、摘花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

    1、選地整地 丹參為深根植物,應選擇氣候溫和、Sunny充足、空氣溼潤、土層深厚肥沃、土質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宜。砂土、粘性土壤均不宜種植丹參。丹參喜歡生茬地,前茬選擇玉米、高梁、大豆、麥茬為宜。地選好後於播前每畝施入腐熟廄肥1500kg~2000kg、油餅50kg、過磷酸鈣30~50kg做基肥(最好將三者混合堆漚後施入),深耕30cm耙細整平,揀淨草根、石塊作高畦。

    2、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一般採用育苗移栽法,也可採用直播。育苗移栽,北方於3月下旬條播,按行距8~15cm橫向開溝,溝深約1cm,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一層薄土,稍加鎮壓後澆水。苗高5~10cm時按行株距30cm×20cm移栽於大田。南方於6月份採收種子後立即播種。10月份移植於大田。移栽密度以每畝8000株為宜,中等地為9000株,較貧瘠土地為10000株為宜。直播每穴種子5~10粒。出苗後間苗、定苗和補苗。每667m2播種子1kg。

    (2)分根繁殖 選直徑1cm左右,粗壯充實,色鮮紅而無腐爛跡象的1年生側根,栽種時隨挖隨栽。南方在2~3月北方在3~4月,將選好的根條剪成5cm長的根段,按株行距25cm×30cm的距離挖穴,穴內放1~2枚小根段後覆土,每667m2用種秧25~40kg。中國南方多數省、自治區採用此法

    (3)扦插繁殖 北方6~7月南方4~5月取地上莖,剪成長10~15cm,下部葉片除去上部留1/2,按株行距5cm×10cm,插條斜插入苗床2/3,澆水保溼、遮陰,待根長至3cm時可移栽。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一般鬆土除草3次,第一次在苗高5cm時進行;第二次在6月份;第三次在8月份。用分根法栽種時結合鬆土使苗易長出土面。 (2)追肥 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以氮肥為主;以後可用腐熟糞肥,配合過磷酸鈣、硝酸鉀各15kg;最後1次在8月上旬可以多施些,以促進根部生長。

    (3)摘花 是丹參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除留種地外分批將花薹剪除,控制生殖生長以利根部生長。 (4)排水 丹參種植密度高,夏季高溫多雨季節應及時作好清溝排水工作,防止積水爛根導致減產。

    4、病蟲害防治 丹參根腐病危害根部,使地下根條發黑腐爛,地上莖葉枯萎死亡。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與禾本科植物輪作。棉鈴蟲以幼蟲為害蕾、花、果,引起花蕾脫落,影響種子質量,從現蕾期開始噴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西維因600倍液防治。 五、採收加工 11月上旬至第二年萌芽前均可採收。將根挖起除去泥土、根鬚後曬乾。根採回後曬至5~6成幹,把一株株的根捏攏,再曬8~9成幹又捏一次,把鬚根全部捏斷曬乾即成。一般每畝可產幹品300~350kg。

  • 9 # 皖北財經與民風

    丹參喜氣候溫暖、溼潤、Sunny充足的環境,在年平均氣溫17.15℃,平均相對溼度77%的條件下生長髮育良好,在氣溫-5℃時,莖葉受凍害;地下根部能耐寒,可露天越冬,幼苗期遇到高溫乾旱天氣,生長停滯或死亡。因此,為大家推薦以下種植要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地整地 

        (1)地質地勢: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塊種植。平地要作排水溝;山地、嶺地宜選向陽的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10—30度較好。土壤有機質含量應大於8以上。PH值為6.5—7.5之間。

        (2)整地施肥:丹參根深,入土約33釐米以上。因此,在前作收穫之後,深翻土壤35釐米以上,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 3000kg,加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栽前,再翻耕1次,整細耙平,作成1.3米寬的高畦,四周開好深的排水溝,以利排水。

        二、栽培方法

        選苗栽培:丹參栽苗成活率較高,容易達到苗全、苗旺、苗壯,產量高且穩。春栽於4—5月,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 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大面積栽植的,也可半機誡化作業,既機誡開溝,人工散苗,機誡覆土並鎮壓。

        三、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丹參前期生長較慢,要及時鬆土除草,一般在封壟前,結合追肥進行1—2次,封壟後要及時清除雜草。

        (2)及時追肥:可在6月中旬畝追施硫銨50千克。在植株側面開淺溝撒施,然後覆土。

        (3)防治病蟲:丹參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和地老虎。根腐病發病後使根部發黑腐爛,地上莖葉枯萎死亡,6~8月多雨高溫季節易發生此病。防治上可及時排水,忌連作,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地老虎危害嫩苗,可用3%馬拉硫磷粉劑1:10拌毒土,撒在行間進行毒殺。

        四、採收加工

        (1)採收時間:春栽的於當年晚秋至上凍前,秋栽的於栽後第2年的10—11月上旬,當地上莖葉枯萎時可採挖,收穫時,先挖動根周圍的泥土,再順行,將根部全部挖起,注意,儘量不要保持根莖完整。大面積栽培的,可採取機誡收穫。

        (2)加工方法:挖起根條後,不要用水洗,要在去毛、修蘆,剪去細尾後,攤放在乾燥通風處,晾乾至5~6成時,堆悶發汗2~3天后,再曬至全乾,即可出售。

        要點:丹參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髮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況下效果更佳。

  • 10 # 遇見洛邑

    一、播種育苗

    1.育苗田的選擇

    選擇離水源較近,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超過1.5m;耕作土層一般不少於30cm;土壤比較肥沃的微酸性或微鹼性的砂壤土;要求前一年栽種作物為禾本科植物如小麥、玉米或休閒地,前茬種植花生、蔬菜和丹參的地塊不能作為育苗田,地點最好選在基地範圍內。

    2.苗床的準備

    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綠肥l.5×104kg/hm2,磷酸二銨150kg/hm2,翻耕深20cm以上。耙細,整平,清除石塊雜草。作畦,畦寬1.2m,畦間開寬30cm、深20cm的排水溝。

    3.播種

    播種時間應在種子收穫後及時播種,一般在6月底或7月初。每畝地用種子37.5~52.5kg,與2~3倍細上混勻以後,均勻撒播在苗床上,用掃帚或鐵鍁拍打,使種子和土壤充分接觸後,用麥秸或麥糠蓋嚴至不露土為宜,再澆透墒水,以保持足夠的溼度。

    4.培育壯苗

    播種後,每天檢查苗床一次,觀察苗床墒情和出芽情況,如天旱可在覆蓋物上噴灑清水以保持苗床溼潤;一般播種後第4d開始出苗,15d苗基本出齊。當出苗開始返青時,於傍晚或陰天逐漸多次揭去覆蓋物(注意:覆蓋物揭得太遲會將苗捂黃或捂死)。8月上、中旬若因缺肥種苗瘦弱時,可結合灌溉或雨天

    施尿素75kg/hm2。

    5.苗床管理

    出苗後如有雜草,應及時用手拔除,以防荒苗:如茵過稠,應間苗,保持菌株距為5cm左右。一般1hm2苗田可供10~12hm2大田移栽。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一般中耕除草三次,4月幼苗高10cm左右時進行第一次;6月上旬花前後進行第二次,8月下旬進行第三次,平時做到有草就除。總之,除草要及時,若不及時除草,會造成荒苗,導致嚴重減產或死苗。

    2.追肥

    (1)追肥的時間及種類

    丹參開春後,要經過9個月的生長期才能收穫,除栽種時多施基肥外,在生長過程中還需追肥3次。

    (2)追肥的方法

    有機肥做基肥時,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充分腐熟後,結合整地翻入土壤中深施;追肥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第一、三次追肥採用溝施法,第二次採用葉面施肥

    灌溉和排水

    1.灌溉

    5~7月是丹參生長的茂盛期,需水量較大,如遇乾旱,土壤墒情缺水時,應及時由畦溝放水滲灌或噴灌。禁用漫灌。

    2.排水

    (1)排水條件

    田地四周要有與畦溝連線的深40cm以上的排水溝,並保持通暢。

    (2)排水

    通連陰雨天氣,土壤出現積水時,應及時疏通並加深田間的排水溝至35cm以上,將水引入四周的總排水溝排出地塊。丹參根系增重最快的時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因此這一時期營養水分充足與否對產量影響很大,必須加強田間管理,防止積水、乾旱、缺肥和草荒。

    田間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注意除草,特別是幼苗初期、大田移栽發芽初期應注意除草,及時撥除幼苗周圍的雜草。

    (2)丹參最怕澇,如有連陰大雨,必須及時排水,以防爛根。

    (3)適時打去花苔,除留種外,應剪去花苔,減少營養消耗,促使根生長粗壯。

    施肥原則應該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使用的肥料種類應該以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施用農家肥料時,必須將肥料腐熟或漚熟,否則將會出現嚴重病蟲害。

    丹參主要病蟲害

    1.根腐病

    (1)症狀

    植株發病初期,先由鬚根、支根變揭腐爛,逐漸向主根漫延,最後導致全根腐爛,外皮變為黑色,隨著根部腐爛程度的加劇,地上莖葉自下而上枯萎,最終全株枯死。拔出病株,可見主根上部和莖地下部分變黑色,病部稍凹陷;縱剖病根,維管束呈褐色。

    (2)傳染途徑

    病菌生要在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以上;病菌生長最適溫度27℃~29℃,但地溫15℃~20℃最易發病。因此,土壤病殘體就成了初侵染源,病菌透過雨水、灌溉水等傳播蔓延,從傷口侵入危害。該病是典型的高溫高溼病害,土壤含水量大,土質粘重低窪地及連作地發病重。

    (3)防治療法

    合理輪作,可抑制土壤菌的積累,特別是與蔥蒜類蔬菜輪作效果更好。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高畦深溝栽培,防止積水,避免大水漫灌,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栽種前浸種根,50%多菌靈或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蘸根處理10min鍾晾乾後栽種。

    (4)藥劑防治

    發病期用地衣芽孢桿菌·根腐一號,有效活菌數≥50.億%g

    採用以菌克菌、抑菌溶菌技術,以菌養菌,改善生物生存環境,抑菌養土、抑菌養根、以根養葉、以葉養果、鬆土透氣、增養改質。

    2.葉斑病

    (1)發病時間

    5月初發生,6~7月發病嚴重。

    (2)為害症狀

    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深褐色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後逐漸融合成大斑,嚴重時葉片枯死。

    (3)防治方法

    實行輪作,同一地塊種植丹參不超過2個週期;收穫後將枯枝殘體及時清理出田間,集中燒燬;增施磷鉀肥,或於葉面上噴施0.3%磷酸二氫鉀,以提高丹參的抗病力;發病時應立即摘去發病的葉子,並集中繞毀以減少傳染源。

    3.根結線蟲

    (1)形狀大小

    寄生於植物上的線蟲肉眼看不到,蟲體細小,長度不超過1~2mm,寬度約為30~50um;危害的根瘤用外挑開,肉眼可見半透明白色粒狀物,直徑約0.7mm,此為雌線蟲。在顯微鏡下,壓破粒狀物,可見大量線狀物,頭尾尖即是線蟲。

    (2)為害症狀

    由於根結線蟲的寄生,丹參根部生長出許多瘤狀物,致使植株生長矮小,發育緩慢,葉片退綠,逐漸變黃,最後全株枯死。撥起病株,鬚根上有許多蟲癭狀的瘤,瘤的外面粘著土粒,難以抖落。

    (3)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可使用多粘白僵菌·擊線001,針對土壤線菌傳播嚴重,造成作物死苗爛根生長緩慢,加入多種抑線礦物質及多粘芽孢桿菌·球白僵菌,阻斷有害菌繁殖生長,破壞細胞膜來抑制孢子萌發管的生長;損壞有害菌呼吸通道,使其失去繁殖能力,佔領線菌生存空間無法寄存作物根部,促進根壯苗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倆男孩,如果想離婚怎樣能不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