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之光A
-
2 # 漁耕樵讀
不能,這是肯定的。這個不用猜測,明朝和葡萄牙在16世紀的時候發生過一場海戰,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從16世紀到17世紀以前一直是歐洲最強大的艦隊,直到1639年唐斯之戰後無敵艦隊才開始衰落。
所以我們可以暫定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要比葡萄牙強大的多,而在1521年,明朝和葡萄牙發生了一場海戰。史稱明葡戰爭。
首先說明明葡戰爭的結果是明軍勝,但是我們看雙方的兵力差距,明軍10000人,而葡萄牙人僅有700多人。
正德十二年,葡駐滿刺加總督派安特拉德與特使託梅·皮雷斯等人率船隊駛抵廣州。“放銃聲如雷”,震驚全廣州。這是明朝第一次接觸西方船隻。葡萄牙人打算以廣東沿海為據點建立殖民地,另一方面為了麻痺明朝,葡萄牙人又派人使節入京,與明朝建立外交關係。
皮雷斯在華期間比較注意禮節,再加上上下打點,葡萄牙本來計劃進行的挺順利。不過後來安德拉德接替了皮雷斯。這個人粗暴無禮,又不懂得策略,而且它的手下搶劫施暴行為非常嚴重。
最終引起明朝官員的不滿,嘉靖初年,給事中王希文給嘉靖帝上了一道奏書:“正德間,弗朗機匿名混進,突至省城。擅違則例,不服抽分,烹食嬰兒,擄掠男婦,設棚自固,火銃橫行,犬羊之勢莫當,虎狼之心叵測”。明朝官員請求驅逐葡萄牙人。
而在《名山藏》中也有記載葡萄牙人的惡行“盤留不去,劫奪商旅,掠食小兒,廣人苦之。”
於是明朝開始了與西方艦隊的第一次海戰,廣東按察使汪鋐,調集了廣東沿海衛所所有部隊,總共數萬人。而葡萄牙的兵力在《澳門史》和葡萄牙人的回憶錄裡面有提到:“率大船一艘,小船三隻,滿載財貨和榮譽駛入馬六甲港。”駐守在澳門的不過700多人。
《廣東通志》記載明軍初戰不利:“檄海道副使汪鋐帥兵往逐,其舶人輒鼓眾逆戰,數發銃擊敗官軍。”後來有人建議可以派人潛入水下鑿沉葡萄牙船隻,因為葡萄牙的火炮比較先進,明軍正面是無法抗衡的。
最終力戰終於擊潰了葡萄牙人,但是葡萄牙人四艘船還是跑了三隻。名軍也繳獲的一些弗朗機炮。不過不久葡萄牙人又捲土重來:“不數年間,遂起弗朗機之釁,副使汪鋐盡力繳捕,僅能勝之。”也就是說明軍一萬多人,圍剿幾百人,勉強可以取勝,但還是消滅不了他們。
所以在嘉靖年間,明朝的海軍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連葡萄牙的一隻小小的船隊都搞不定,何況歐洲最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所以不要沉迷於自我的幻想中了,那個時候的做夢也就算了,數百年後的我們應該引以為戒了。
-
3 # 北洋海軍炮手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肯定是西班牙會取得勝利,而且會是以極為微弱的代價取得勝利。當然,歷史上西班牙和明朝也沒有真正幹過,但是我們不妨找個參照物,那就是荷蘭。畢竟直布羅陀海戰,荷蘭和丹麥20艘VOC武裝商船以及30艘商船被9艘西班牙戰艦追著打,而且西班牙無損失。
所以,以荷蘭作為參照物,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荷蘭東印度公司和明朝方面打的料羅灣之戰。首先,料羅灣海戰起因,是明朝閉關鎖國,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保安隊認為有必要給明朝一個教訓。
根據《荷蘭人在福爾摩沙》一書,我們可以得知荷蘭東印度公司先前總共派遣了19艘武裝商船,其中最大的船才有水手250人,士兵100人,整個船隊加起來總共1300人。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全部參戰,有7艘因為風暴、擱淺以及其他原因沒有參戰,實際上打滿全場的只有12艘武裝商船。
戰鬥的過程是這樣的。南澳被燒成灰燼。擁有25-30艘大型戰船以及15-20艘小型戰船的明軍水師被5艘荷蘭東印度公司保安船全殲。130條船圍攻荷蘭保安隊,還使出了自殺式攻擊,結果毫無懸念被擊潰。最後明朝僅僅俘虜、擊毀兩條快船,荷蘭人成功突圍,但是卻總共幹掉了明朝差不多200條船。而荷蘭保安隊也基本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同樣的對比也有屯門海戰,5艘葡萄牙商船就讓擁有50艘戰船的明軍無可奈何,最後葡萄牙人突圍。而後來的亞娘鞋之戰英國東印度公司4艘武裝商船更是零傷亡摧毀亞娘鞋炮臺,並且重創明朝廣東水師,炮轟沿海城鎮。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連公司保安都打不過的明朝,如何同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無敵艦隊相提並論。呵呵。而且我們可以看看洋人眼裡的明軍是是什麼樣子。利馬竇對明軍的評價。西班牙拉達教士眼裡的明朝。不管是利馬竇還是西班牙的拉達,都認為明朝不堪一擊,並且都說幾千人就可以征服明朝。
而之所以會有蛋白質無限拔高明朝,不過是想抹黑清朝罷了。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明朝應該會輸。除非讓我來指揮。
我一直持這樣的觀點:敵對雙方的武器裝備不形成代差的情況下,在戰鬥中,軍士的素質和將領的指揮水平起決定性作用。
西班牙無敵艦隊與明朝如果同時期交手,應該是在萬曆年間吧。
1586年,西班牙確實搞了這麼一份征服明朝的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由西班牙本土派來1萬到1.2萬軍隊,加上菲律賓殖民的幾百士兵,再招募五六千當地人,傳教士再招募五六千日本武士,湊足兩萬多人,組織成徵明軍。
他們覺得: 這支大軍一來,明朝就會嚇得屈膝投降,幾乎不需要真的開打。
連需要的軍火都做了詳細的規劃,500支步槍、4000條長槍、1000副盔甲,1000個頭盔和一些火繩槍,還想僱傭4個火炮工匠製造火炮。彈藥不需要攜帶太多,準備登陸以後,從當地購買。
西班牙人還是非常用心的,為了實施這個計劃,他們還派出大量人員到明朝境內進行考察、偵查和測量。
如果真的要來,那肯定要打海戰,少不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事了。
那就把雙方的實力進行一下對比,看看開戰之前的軍力狀況:
西班牙海軍艦隊實力
一、戰艦規模
西班牙海軍還是相當厲害的,當時也算橫行世界無敵。
西班牙海軍擁有130多艘戰艦、兩千四百門艦艦炮,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稱為“無敵艦隊”。
西班牙海軍當時一共有130艘戰艦:
20艘四桅大帆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形船,22艘差船,13艘輕快帆船,4艘中型帆船和4艘長船。這些船隻的總噸位為57,868噸,總排水量超過了現在美軍的單支航母編隊。
艦隊火炮總計為2431門,駕駛的海員為8050人,所載陸軍為18973人。加上划船的奴隸和其他人員,共計60493人。
二、軍艦火力
無敵艦隊的主力艦是西班牙大帆船,又叫蓋倫船。
拿“無敵號”來做樣板,感受一下。
無敵號高船舷、高尾樓、前甲板低、船尾平。這使得大炮能夠平穩發射,也能為士兵提供掩護,在登船作戰的時候也容易登上敵船。
船首有撞角,船尾有獨立的炮位,可以從各個方向攻擊敵船。
無敵號船身兩側自下而上向內傾斜,斜度一直延伸到尾樓,能裝載更多的物資和彈藥。 船身瘦長,適於快速航行。
無敵號的第一根後桅上方還配有衡帆,在各種風向情況都能從容航行。
無敵號配有32門大炮,50磅的炮彈,射程可達400米,威力驚人。
一千噸的旗艦“聖馬丁號”則裝備了四十八門火炮。
三、遠距戰術
西班牙海軍喜歡正規海戰,旗艦率先攻擊,其他艦隻在副旗的率領下尾隨兩側,排列成橫隊,集中火力對敵艦發動進攻。西班牙這種戰術也比較刻板。
四、近距戰術
艦上步兵有將近半數的火槍手,手持滑膛槍和火繩槍。 還有一些用長矛,這是西班牙與他國不同之處。戰艦猶如運兵船,作戰時儘量靠近敵艦,待兩艦接近,就勾住敵艦,然後步兵持矛跳過去,進行肉搏戰。
再看看明朝海軍的實力:
一、明朝海軍艦種
明朝海軍的船隻主要是以福船為主,底尖上闊,首尖尾寬兩頭翹。建材主要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以下幾種:
①大福船級。柁樓三重,底尖上闊,首尾高昂,能容百人“吃水太深,起止遲重”,機動效能不好;
②福船級。比大福船稍微小些,“合常用之”。高大如樓,可容百人。底尖上闊,船首昂起張開,尾部高聳,吃水約3.5米。
據《武備志》描述,這種巨船設樓三層於上.其傍皆護板,護以茅竹,豎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層。下層裝壓艙石,第三臣放置淡水櫃,第二層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層為露臺,需從第三層的梯爬上,兩旁用板翼作欄,人靠在上面作戰,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實為海戰利器。
福船的缺點是機動效能不好,“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順風順潮,而回翔有所不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闊大洋,在裡海則易膠淺,須跟哨船接濟”。
④海滄級。和哨船差不多大,吃水約七八尺,風小時機動,是福船的輔艦。
⑤蒼山鐵級。船體很小,吃水5尺,設有櫓,風順則揚帆,風息則蕩櫓。輕便靈巧,主要用於追敵和撈取首級。
裝備千斤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藥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二、明朝海軍火力
明朝海軍主力是大福船和福船。
福船的艦首配備有頭炮1門、兩側裝備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3門,迅雷炮20門,噴筒60個,嚕密銃10支,弩箭500支,火藥弩10張,火箭300支,火磚100塊,以及登船近戰的標槍,勾廉槍,過船釘槍等冷兵器。乘員64人,水手9人,戰士55人。
海滄級火力:裝備有千斤佛郎機4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6,噴筒50,煙罐80,火炮10,火磚50,火箭200,藥弩6張,弩箭100。乘員53人,水手9人,戰士44人。
蒼山鐵級火力:裝備千斤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藥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為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三、明朝海軍戰術
名將戚繼光:“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倭船自來矮小如我小蒼船,故福船乘風下壓,如車碾螳螂。鬥船力而不在鬥人力”
名將俞大猷:“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
《武備志》:“用火器與浪漕間,起伏盪漾,未必能中賊。即使中矣,亦無幾何,但可假次以嚇敵人之心膽耳。所恃者有二:發射佛朗機。是惟不中,中則無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類於船頭,相遇之時,從高擲下,火發而賊船焚,二也”。
海戰時,明軍先是前裝大發熕和佛郎機開火,到了近距離,則發射碗口銃,鳥銃和火箭也開始射擊。靠的再距離近一些,就用噴筒和火球了,接舷後就是用勾廉和過船釘槍,鉤住敵船,進行跳幫,用標槍和快刀,進行白刃戰了,這也是那個時代海戰的典型方法。
從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雙方的優劣勢對比:
一、船隻數量
這個我相信明朝海軍肯定具備絕對優勢。應該在800:130的比例上。
這一項明朝勝出。
二、主力艦
這個時代的明朝已經早已沒有了那隻永樂年間的遠航艦隊,最大的軍艦隻有西班牙海軍最大軍艦的1/5。這樣的艦隊只能夠稱為沿海水軍,算不上是真正的海軍了。
明朝海軍的福船,無論航速還是轉向性都不如西班牙的戰船,而且福船的防護力不如對方,西班牙戰船是橡木的,明軍的實心彈很難擊穿。
這一項西班牙艦隊勝出。
三、艦隊火力
這個差距就太大了,透過以上資料,對方一艘主力艦就幾乎相當於明朝海軍一支分艦隊的火力了。
四、兵員素質
這個也沒法比。西班牙海軍的戰鬥素養遠遠超過明朝海軍。
五、戰術水平
萬曆十四年,名將戚繼光已告老,被朝廷剝職,在家養病。俞大猷也死了。
在1520年,5艘葡萄牙槳帆船也在廣東屯門大戰了明軍96艘戰船,明軍近20倍數量優勢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而這些葡萄牙人駕駛的還不是歐洲戰船,他們也只是武裝商人而已。 更不要說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了。
從後來明軍應對荷蘭人的戰役也可以看出,如果敵方艦隊只是幾艘或者十幾艘的小規模艦艇,明朝海軍可以憑藉數量上得優勢,使用火船,利用地形進行圍攻而取勝。
而如果明軍面對的是規模龐大的西班牙艦隊,這樣的效果就非常值得懷疑了。
那麼明軍就必定會輸嗎?
明軍其實還有一項黑科技――水雷。
《武編》記載:“水底雷,以大將軍為之。埋伏於各港口,遇賊船相近,則動其機,銃發於水底,使賊船莫測,舟楫破,而賊無所逃矣。用大木箱,油灰沾縫,內宿火,上用繩絆,下用三鐵錨墜之。”
《火龍經》也記載有數種水雷。
在露梁海戰中曾有明軍應用水雷的記錄。
那麼明朝海軍應該採取這樣的戰術:
設法把西班牙艦隊誘入到某個比較狹窄的海灣中,然後用水雷封鎖住通道,以大批的小型艦隻,利用速度和機動性,殺入敵艦隊的中心,形成亂戰。在混亂中用火攻進行打擊。
總的來說,如果在寬闊的海面上對陣,明朝海軍肯定是輸得很慘。
如果戰術運用得當,將敵方艦隊誘入狹窄的伏擊圈,還是有機會的。
所以,明朝最好讓我來當主帥。
看看,我這個滿遺,居然為了保衛大明王朝的海疆操碎了心。
明朝政府真是混賬,燒掉了鄭和艦隊的圖紙,讓我以弱敵強,絞盡腦汁,誤我中華五百年!
-
5 # 老龍亭拉麵
各位達人們,你們都錯了,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提問的人想聽到什麼樣的答案?如果他還有理智的話,他心裡應該有答案。屯門海戰,以及澳門的問題就是答案。如果不想聽這個答案,那麼你們怎麼說,他也不會聽的。
-
6 # 奕天讀歷史
明朝海軍,能否打敗同時期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奕天認為大明水師是可以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只是損失可能會比較大。
因為我們不能不認可,在大明朝即將滅亡之時,武器裝備已經開始由領先逐漸落後於西方。但是差距還不至於達到讓西方國家佔有碾壓性優勢,因為明朝在西班牙無敵艦隊建立時,已經引進了葡萄牙火器,而且當時西方的火器也還沒有發生質的飛躍。
憑藉武器裝備沒有太大差距這一點,加上明朝的強大國力,耗也耗光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畢竟明末的中國不是清末的中國,明末的皇帝也不像清末的主政者,西班牙巴掌大的國家 ,明朝還是可以比較輕鬆的解決的。
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組建於1588年之前,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3000餘門火炮,數萬士兵。
但是,所謂的無敵艦隊五次遠征,均敗於整體實力不如西班牙的英格蘭艦隊。而英格蘭艦隊的四次遠征,也都以失敗告終。
所以,從戰略上講,明朝只要有誓死衛國的決心,根本就不用擔心遠征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再來看明朝水師,號稱當時的世界第一水師。這一名頭不是隨便給的,源於大明水師的屢次作戰,都未嘗敗績,都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明朝水師的鼎盛時期,是明成祖朱棣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舉世聞名,就不用多說了。
1588年前後,明朝水師,的確在走下坡路。但還是在此前打贏了葡萄牙殖民者(1521年屯門海戰)。葡萄牙人的火器當時可是先進於明朝,但明朝還是勝了,而且葡萄牙人的火器也被明朝引進,並做了改進。之後,又打贏了對日本的露梁海戰(1598年)。而在明朝即將滅亡之時,還兩次擊敗了荷蘭殖民者。
武器裝備落後又怎麼樣,大明朝就是人多,船多,辦法多,打仗不怕死,想打的時候,就是能打勝仗。大明水師就是這麼豪氣。
這些都是間接的,我們再來看個相對直觀的明朝海軍(其實是明朝海盜,都是明朝的水上部隊)和西班牙海軍的對決。
1565年,西班牙開始入侵菲律賓。
1568年,明朝隆慶開禁,和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南亞國家保持了友好的海上貿易。
1571年西班牙攻佔呂宋。呂宋向隆慶政權求援,未獲明朝政府的干預。
1574年,明朝的海盜林鳳因為被明朝政府追殺的無處可去,就率領60餘艘戰艦,5500餘人,進兵菲律賓,擊斃了西班牙殖民軍總督葛尹特,並割據建國。看吧,明朝海盜打西班牙都勝利了,西班牙人還無計可施。
1575年,西班牙人聯合了大明水師,才消滅了林鳳政權。有能力不要搬救兵麼,自己搞定林鳳才是實力。
1574年時,無敵艦隊雖然沒有建立,但是十餘年的時間,西班牙海軍不會進化太快,卻被中國的海盜給打的狼狽不堪,總督都被殺了。如果是大明水師去攻打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會是什麼結果呢?恐怕還是和大明水師打葡萄牙、英國和荷蘭一樣,即使是慘勝,也照樣把西班牙給收拾了,最終還是大明水師勝利。
假設大明水師和西班牙無敵艦佇列陣對決。在開闊水域,兩大水師對壘,明朝水師也無懼無敵艦隊。
明朝水師在無敵艦隊建立時,艦船的種類已經多達20餘種,依託這麼多的選擇,制定一套打擊無敵艦隊的有效方案,應該還是有的。
福船等大型船隻正面對抗撞擊肉搏,小船快速穿插放火騷擾,中型船隻遊走支援。再加上明朝還有仿照荷蘭戰艦的三桅炮船,可以學習英格蘭艦隊對付無敵艦隊的打法,攻擊西班牙艦船。
這場海戰大明水師會打的比較艱苦,損失甚至會比西班牙艦隊大很多,但是什麼叫綜合實力,最終全殲無敵艦隊都不是不可能。
因為當時的大明,不是沒落的大清,比照一下明朝對日的北韓戰爭和近代對美的北韓戰爭就可以理解了。所以,作為一個華人,為大明朝曾經的強盛自豪,是有歷史事實作為根據的。
-
7 # 旅行青年說
不好說。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明朝和西班牙都是極其腐敗的。相比西班牙略微比明朝強。起碼西班牙打造了強大的海軍,沒有像明朝固步自封閉關鎖國。明朝曾與葡萄牙人打過一場仗,但是是慘勝。
-
8 # 漢川養蝦
明朝哪裡有什麼海軍最強大的海上力量是鄭芝龍的海盜集團 而鄭芝龍靠的是 群狼戰術 用火船燒西方軍艦 因為這個時期中國船炮完全落後西方 最大的福船隻能在船頭安裝2門火炮 而西方一條武裝商船都可以裝10幾門火炮 而當時來中國的就是這樣的武裝商船 鄭芝龍都打的很艱難
-
9 # 派大早
1588年遠征英格蘭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實際上是一支多國部隊,這支艦隊不僅包括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也包括來自半島之外的義大利人,德華人,荷蘭人和佛萊芒人甚至還有來自英倫三島的愛爾蘭人及英格蘭人。1587年,當蘇格蘭瑪麗女王因密謀參與暗殺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事瀉而被處死之後,對於西班牙而言,組建一支艦隊遠征英格蘭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縱橫海上大半輩子的常勝將軍聖克魯茲·德·穆德拉侯爵向菲利普二世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派遣一支由3萬水手和6萬士兵組成的龐大遠征軍搭乘556艘船隻,並攜帶8個月的補給以雷霆之勢徹底摧毀英格蘭的新教徒抵抗力量來實現這次偉大的遠征。這項提議毫無疑問的被否決了——國王陛下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如此龐大的遠征軍帶來的財務負擔實在是太過沉重。在反覆斟酌了幾條可能的進軍計劃之後,菲利普二世最終敲定了一條折中的方案——派遣一支艦隊進入英吉利海峽,與帕爾瑪公爵率領的陸軍會合後,在艦隊的護送下,幫助公爵的軍隊登陸不列顛島。
組成艦隊的船隻
此次遠征的艦隊由麥迪納·西多尼亞公爵統領,其麾下的各式船隻可分為幾下九級,包括:
· (前)葡萄牙皇家軍艦
· 蓋倫船
· 加萊賽船
· 加萊船
· 地中海武裝商船
· 大西洋武裝商船
· 波羅的海大貨船
· 輕快船
· 登陸船及小艇
葡萄牙皇家軍艦曾是組成葡萄牙艦隊的核心力量。隨軍出征的葡萄牙軍艦於1580年被西班牙人俘獲,最大的聖馬丁號同時也是此次遠征艦隊的旗艦。聖馬丁號是一艘卡拉克型制的三桅大帆船,擁有寬闊的雙層甲板,船身兩側遍佈炮眼,船首和船尾建有高大堅固的船樓。作為一艘典型的16世紀中期的皇家戰艦,聖馬丁號的主炮位位於較低的第一層甲板上。除了必備的重型火炮之外,該船還攜帶大量輕火器,高大的艏樓與艉樓則為這些輕型火器的使用者提供了絕佳的安全防護和射擊平臺以保證其能夠在近距離上為戰艦提供充足的火力輸出。雖然這些高大堅固的戰船不僅能夠適應遠洋航行,同時也是無可置疑的海上戰鬥機器,但它們並不完美——簡單的帆索系統和沉重而巨大的船樓意味著它們即笨重也不便於造作。
艦隊中共有10艘西班牙蓋倫船。除了最小的聖安娜號排水量為250噸,以及最大的兩艘分別為700和750噸的大船外,剩餘7艘蓋倫船排水量皆為530噸。除旗艦聖克里斯托巴爾號(700噸)搭載36門火炮外,其餘各船均載炮24門。這批蓋倫船全部為護送西班牙寶船的護衛艦,因此其武器裝備和船隻規格較為統一,常規駐紮地位於塞維利亞。這些船隻不光具備遠洋航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在惡劣的天氣下保持較快的航速。這些具備跨洋能力的特殊戰船擁有相對狹長的船身,與同噸位的商船相比,它們吃水較深。位於水位以下的船體堅固結實,而甲板之上的上層建築和其他設施則比較輕便。至16世紀60年代,護衛型蓋倫船對於維護往來於西班牙本土和新大陸之間的跨大西洋航道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根據現有文獻及考古發現可知,僅有一艘名為聖·胡安·迭戈·恩裡克茲的西班牙蓋倫船在這次失敗的遠征中沉沒,因此這支小艦隊的損失率僅為10%,與此相比,整支無敵艦隊的艦船失事率為34%(34%是一個估值,因為部分船隻的下落不明,不能確定究竟是沉沒了還是被俘獲了或是飄到了其他地方),而表現最糟糕的黎凡特小分隊則損失了高達80%的地中海式武裝商船。
與卓越的遠航能力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相對薄弱的火力配製——即便是備炮36門的分隊旗艦所裝備的最大的火炮也僅是9磅四分之一加農炮和12磅佩德雷羅炮。學者們認為這些蓋倫船僅在離水線較高的位置佈置了一層火炮甲板,以保證即使在風大浪急的惡劣環境下仍然可以安全的使用火炮。因此,它們所攜帶的火炮數量和體積也就收到了嚴重的限制。
艦隊中的4艘加萊船由迭戈·麥德拉諾指揮。根據它們所搭載的人數推斷,船長號(載員409人)應比其他3艘船大大約50%。三艘稍小些的船應為典型的16世紀晚期的加萊戰船——長135英尺,水線寬約20英尺,主要部署於地中海。每一艘加萊船都配置了5門具體型號不明的火炮。根據推斷,位於船首中線,安置在可滑動炮架上的半加農毫無疑問的佔據了主力火炮的位置。位於它兩側的則是兩門稍小些的大炮,可能是獵隼炮——同樣被安置在可滑動炮架上,位於兩翼的兩門輕炮則安置在固定炮架上。每一艘加萊船都分配到了大約690kg的火藥,船上的每一門火炮則配置了60發炮彈。水手們所攜帶的輕火器分配到的火藥約佔全部火藥的13%(89.7kg),剩餘的600kg火藥則分配給了5門火炮。假設每門炮所裝填的彈藥重量比為2;1,那麼600kg火藥足夠供應一門25磅半加農,2門6磅獵隼炮和2門3磅半獵隼炮進行60輪炮擊。這5門火炮全部指向正前方,在戰鬥中加萊船隻有在極近的距離上才會展開炮擊,隨後便直接以撞角撞擊敵艦,艦上的戰鬥人員不僅會以輕武器射殺敵人,同時也準備發起更殘酷的接舷戰。加萊船的幹舷很低,船身兩側強度不高,並不適合在風大浪急的環境下航行。西班牙人之所以堅持將這支加萊船隊編入艦隊中是因為加萊船不僅能夠為登陸的軍隊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同時加萊船在航行過程中受風向影響較小。不但在狹窄的水域中能夠靈活轉向,又能攜帶較重的物資抵近至岸邊,因此掩護重型攻城炮登陸也是加萊船所擔負的任務之一。
作為前線作戰船隻,隨行的4艘那不勒斯加萊賽船共裝備了21門加農炮,14門半加農,14門半寇菲林,31門佩德雷羅,27門獵隼炮,15門半獵隼炮以及多達80門埃斯莫里爾後裝回旋炮(後曾加至96門)。每艘加萊賽船所攜帶的火藥重達5750kg。加萊賽船在長寬兩方面都要大於加萊船,16世紀50年代,威尼斯人為部分商用加萊賽船配置了大量的火炮,並將它們投入到戰場上。雖然加萊賽船較為笨重緩慢,但它們強大的火力配製不僅能夠給予敵人毀滅性的打擊,甚至能夠成為決定一場戰役勝負的關鍵。除了火炮以外,加萊賽船在船首部位還配有一個沉重的包鐵撞角。
據西班牙史料記載,共有21艘地中海武裝商船被用於本次遠征。10艘來自於義大利和達爾馬提亞,10艘來自於巴塞羅那和卡蒂茨,另一艘佛羅倫西亞號則是托斯卡納大公新造的香料運輸船。西班牙人認為這些來自威尼斯的大船“不僅做工精良,而且火力和人員配置都極為出眾”。黎凡特分艦隊的指揮官馬丁·德·博騰多納認為雖然這些巨大船隻的作戰能力不容小覷,但它們的體積和構造恐怕很難應付大西洋上覆雜多變的天氣環境。這一觀點很快得到了證實,當艦隊啟程之後,連艦隊總指揮麥迪納·西多尼亞公爵也忍不住抱怨這些地中海商船在大洋上的糟糕表現,甚至認為“如果能盡如人意的話,還是用其他的船隻更好些”。這些商船的船體極為闊大,雖然移動起來笨拙而緩慢,但它們不光能攜帶大量的物資,同時也擁有強大的戰鬥力。
地中海武裝商船
來自比斯開灣和斯普斯科瓦的大西洋武裝商船佔據了接近整個艦隊總噸位的四分之一。製造它們的目的是為了便利跨大洋兩岸的貿易運輸,在此次遠征中,這支分艦隊的艦船損失率為30%, 遠低於黎凡特分艦隊80%的損失率。這些橡木製成的大船船底平闊,結構緊湊,主要透過大木釘來連結船體,只有少數關鍵部位用鐵加固。
在艦隊中擔任運輸物資任務的船隻是船體較長,外觀呈豆莢型的波羅的海大貨船。這種3桅或4桅的桶狀船隻的主要活動區域位於海岸線附近,就遠洋航行來說,它們的適應性和操作性要差一些。總的來說,這是一種航速雖慢但卻可靠的船隻。在無敵艦隊揚帆遠航的兩年之前,波羅的海貨船曾頻繁往來於西班牙本土和漢薩同盟控制的港口之間,將大批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西班牙。23艘此類貨船在商業僱用的形式下,組成了專為此次遠征提供物資的供應分艦隊。作為軍需供應艦,它們只裝備了少量的武器,並且在航行過程中位於整個艦隊的中部,處於其他艦船的嚴密保護之下。
波羅的海大貨船
遠征軍中共有各式輕快艦34艘,大者重300噸,小者不足百噸。部分小艇僅能搭載14-15人,裝備一門埃斯莫利爾迴旋炮。這些輕快船的主要任務是往來於各分艦隊之間傳達資訊,保證艦隊之間的聯絡。必要時它們需要脫離艦隊單獨行動,或擔負搜尋掉隊船隻的任務。
除加萊船以外,在無敵艦隊的遠征中擔任軍隊人員及物資登陸任務的主要是各分艦隊大船所攜帶的小艇。黎凡特分艦隊的小艇能夠一次性的將重達3噸的攻城加農炮,炮手及操作大炮所需的工具運送至岸邊。1050噸的聖胡安號上的小艇能夠在顛簸的海面上搭載50名士兵進行登陸,而祖尼加號(800噸)所攜帶的兩艘小艇一共可以為40名士兵提供登陸服務。據推測,整個艦隊所攜帶的小艇可以一次性運送大約3000名士兵。
以上九級船隻總數為128艘,搭載各類戰鬥及非戰鬥人員共計29522人。由於西班牙人在接舷戰上比他們的敵人更佔優勢,因此無敵艦隊還攜帶了大量的冷兵器,包括10000支長矛,6000支短矛,以及10000件胸甲等各式兵器。
無敵艦隊半月陣
火炮
無敵艦隊所裝備之各類火炮總計2431門,其中銅炮1497門,鐵炮934門,各類鐵石炮彈共計123790枚。此外還有238050公斤火藥,57822公斤引線以及52946公斤火柴。早在這一時期,人們就已經意識到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火炮的炮管不僅不會影響到火炮的威力,反而更方便炮手們在狹窄擁擠的甲板上操作火炮。因此無敵艦隊所裝備的火炮實際上是長短混合的,以12磅半寇菲林為例,即包括33倍徑的標準長炮,也有25倍徑,更便於操作的短炮。
對於以滑膛炮發射球型彈丸的16世紀火炮來說,過分追求極限射程的意義並不大,因為根本打不準。因此,只有把攻擊範圍限定在火炮平射射程之內才能較準確的評估這一時期歐式火炮的威力和射擊精度。1651年,格雷山姆學院的格里夫斯教授為我們提供了這一試驗結果。格里夫斯在靶場上樹立了三塊由榆木和橡木壓合而成的木牆,每堵木牆厚19英寸(48.26釐米),第一堵牆與第二堵牆之間間隔42英尺,第二堵牆與第三堵牆間隔24英尺。本次試驗所用火炮的具體型號不明,但鑄鐵炮彈的重量為9-32磅,射擊均是在平射射程之內完成的(具體距離也不明確)。試驗的結果:所有的火炮都擊穿了前兩堵木牆(39英寸),大部分的加農炮能夠把炮彈嵌進第三堵牆裡,但沒有一門炮能夠擊穿它,而寇菲林發射的炮彈卻無法觸及到最後一堵牆。眾所周知,球型炮彈在飛行過程中的失速現象是非常明顯的,如不考慮三堵牆之間的間隔距離對於炮彈飛行的影響以及17世紀中期與16世紀晚期火炮質量之間的差距(如果有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斷言明軍水師戰船船板的厚度起碼要在1米以上才有可能在平射距離內勉強抵擋住部分西班牙火炮的轟擊,而這顯然是不可能達到的。綜合海況,風向,風速以及火炮質量和人員素質等一系列因素,16世紀的歐洲火炮可能很難對500碼以外移動的船隻造成嚴重的傷害。在顛簸的海面上即便是要想在200碼以外以精準火力持續性的轟擊一艘移動的戰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旦被大口徑火炮擊中的話勢必會對戰船造成嚴重的損傷。
加農佩德雷羅炮
艦隊所裝備的火炮可大體歸類為記下幾種:
· 加農炮。 包括30-50磅攻城加農炮,28-35磅加農炮,12-25磅半加農以及各種型號的方陣加農炮,四分之一加農和小加農炮
· 佩德雷羅炮:12-20磅加農佩德雷羅,10-12磅半加農佩德雷羅以及其他各類小型佩德雷羅(4-12磅)
· 寇菲林:寇菲林,半寇菲林(8-22磅);獵隼,半獵隼炮(3-6磅);以及1-4磅的小隼炮和隼炮
· 迴旋炮包括髮射6盎司彈丸的埃斯莫利爾和發射3-6磅石彈的佩德雷羅射石隼炮
· 鍛鐵蛇炮(彈重1-7磅)
在艦隊啟航之前,部分船隻對它們所配備的火炮進行了升級。聖瑪利亞號原本僅配備12門輕炮,而且絕大多數還是老式的鍛鐵炮,最大的一門炮僅能發射7磅重的彈丸。為了能夠使它達到戰艦的標準,西班牙人又為它加裝了4門18磅半加農,6門10磅半寇菲林以及3門迴旋炮,之後又再添置了一門佩德雷羅及額外一門半寇菲林。即便如此,分艦隊指揮官仍然認為聖瑪利亞號的火力配置嚴重不足,計劃再加裝17門炮。與之相似的訴求也普遍存在於其他分艦隊中。安達盧西亞分艦隊司令唐·佩德羅·德·巴爾德斯也升級了他的旗艦聖母羅薩里奧號(1150噸)搭載的火炮:用一門寇菲林替換了一門半獵隼炮。一個月後,又增加了4門半加農,2門加農佩德雷羅和其他4門炮。在遠征開始前,巴爾德斯又將船上的6門獵隼炮替換成了6門重型佩德雷羅炮。這樣一來,羅薩里奧號搭載的火炮一共達到了46門,絕大多數為短管重炮。這一現象也正體現了西班牙人近距離炮擊繼之以接舷戰的海上作戰理念。根據火炮管理專員的記錄,總計有184門各式火炮被新增到各分艦隊中。
艦隊所裝備的最強力的火炮當屬12門40-50磅攻城加農炮。這些大炮大多數來自奧格斯堡和馬林斯的鑄炮廠,多數火炮是在1559年之前鑄造的。儘管年歲有點兒久了,但是這批大炮是嚴格按照生產標準所鑄造的高品質大銅炮,可謂精工堅利。其口徑和重量幾乎一致(根據產地不同而略有不同),炮重均在5000磅以上。其餘的大口徑加農炮質量和大小較為混雜,發射的炮彈重量為28-45磅,具體的火炮品質不詳。此外,安達盧西亞分艦隊的聖佛朗西斯科號上還搭載了兩門超級大炮,儘管口徑和彈重不得而知,但這兩門大炮分別重2990kg和3450kg。
需要注意的是,無敵艦隊並不是一支純戰鬥艦隊,它組建的目的在於武裝護衛並運送帕爾馬公爵的陸軍成功登陸英倫。雖然艦隊所裝備的火炮多達2431門,但作為一支由戰艦,商船與運輸船組成的混編艦隊,整支艦隊實際僅有138門大炮能夠發射25磅以上的炮彈(相當於中型炮/大型野戰炮以上的標準)。雖然部分火炮的做工極為精利,但並不是每門炮都做到了嚴格按照標準生產,不同產地的火炮口徑標準並不統一,這就造成了部分火炮分配到的炮彈較小。因為炮彈與炮膛之間遊隙的增大導致炮彈在炮膛內的執行不夠穩定,又進而導致了射擊精度的下降。而西班牙低劣的金屬冶煉技術也影響到了他們的武器裝備的質量。遠征導致了炮彈需求量的大幅度上升,相當一部分的炮彈是在短時間內倉促生產完成的。西班牙本土鐵礦石質量本就不高,而工匠們用水來冷卻鑄造的炮彈,又降低了炮彈本身的強度。因此相當一部分炮彈因無法承受高質量火藥爆炸時產生的壓力而崩碎。也許正因為如此,部分船隻用佩德雷羅炮替代了發射鑄鐵炮彈的小口徑獵隼/半獵隼炮。重型佩德雷羅炮在近距離上發射的石彈不僅是可怕的殺人利器,同時也能對船體結構造成一定的破壞,但在稍遠些的距離上則難以對船隻造成嚴重傷害。無敵艦隊所攜帶的寇菲林類火炮總計212門,以保證他們在遠距離上仍能對敵軍實施炮擊。
半寇菲林與半獵隼炮
明朝水師
16世紀明軍水師主力船隻無非福船,海滄船,蒼船三類:
l 三者中最大者莫若福船。其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吃水一丈一二尺,惟利大洋”。福船主力裝備為:“大發貢一門,大佛狼機六座,碗口銃三個,噴筒六十個,鳥嘴銃十把,煙罐一百個,弩箭五百枝,藥弩十張,粗火藥四百斤,鳥銃火藥一百斤......”。其中發熕為16世紀中西結合之火炮產物,是當時明軍所能裝備的威力最大的火炮:“力最大,可以破堅沉舟”。水師所用發熕重約500斤(280kg),發射鉛彈或石彈每個約4斤(約4.9磅)。作為明軍戰船的艦首主炮,其發射的彈重僅相當於佩德雷羅射石隼炮(反人員小炮)或鍛鐵蛇炮的水平。考慮到後兩者皆為佛郎機式後裝炮,如不考慮兩者所用火藥之間的質量差別,發熕的威力應在此兩種火炮之上(關於發熕更詳細的介紹,可參考筆者的另一篇問答“歷史上,明朝都有哪些引以為傲的火器?”)。但明軍戰船火力之薄弱也令人咋舌(對比聖瑪利亞·德·拉·羅薩號載有兩門4.5-7磅隆巴德蛇炮,其主力火炮則為40門18磅半加農)。至於大佛郎機雖然其炮重與彈重皆不詳,但推測其威力應遠不如7磅隆巴德蛇炮。
l 海滄船及蒼船之主力火炮分別為“大佛狼機四座,碗口銃三個”和“大佛狼機二座,碗口銃三個”,所攜帶的火藥也僅為粗火藥二百斤和一百五十斤。
結論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明軍火力之薄弱,船隻結構之單薄(放發熕“船震動而倒縮,無不裂而沉者”),實在令人不敢想象。雖然明軍水師在北韓戰場上有過暴打鬼子海賊大名的壯舉,是這一時期當之無愧的東北亞最強水上力量。但以西班牙人的標準來看,即使是最大的福船也遠達不到戰艦的標準。因為即便是艦隊中火力薄弱的10艘西班牙蓋倫船也裝備了9磅四分之一加農炮和12磅佩德雷羅炮,火力遠非福船可及,更遑論配置40磅以上攻城加農炮及寇菲林長炮的正規戰艦。而且其橫渡大西洋的遠洋航行能力更非主要活動於近海的福船可比。明水師之所以能夠稱雄於東北亞海域,主要還是因為此時的東亞各國並不重視水上力量,因此載炮只有十門,且僅以一門五百斤發熕作為主炮的福船才能橫行水上。也許正因為火力薄弱,明水師甚至還有以飛石打人頭面的落後作戰方式。誠如明人所言:“海上之戰無他術,大船勝小船,大銃勝小銃,多船勝寡船,多銃勝寡銃”,“鬥船力而不鬥人力”,而無論是船力還是銃力亦或是水手,炮手的素質,明朝水師都處於絕對下風。當明軍近海水師遇上能夠橫渡大洋並且即有大口徑火炮遠端轟擊能力又能接舷肉搏的西班牙艦隊時,結果只怕是凶多吉少。
精工堅利的西班牙大銅炮,威力,射程和精度遠非發熕可比
-
10 # 黎塞留的野望
謝謝好友派大早的邀請,西班牙無敵艦隊所處的年代是1580年代至17世紀初。不過我不建議拿明朝水師和無敵艦隊比,因為西班牙無敵艦隊並不是一支純粹用來海戰的,而是帶有濃濃的兩棲登陸色彩的。另外我看派大早的回答介紹的火力配置還是蠻詳細的,那我就著略微說一下兩者的艦船狀況吧。
明朝水師狀況隨著1560年代(嘉靖末年),盤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倭寇被大量剿除,明朝水師的出海作戰任務大幅減少。其在16世紀中葉短暫的戰艦大型化時期結束,進入戰艦小型化時期。(明朝水師在戰艦大型化時期曾建造過排水量1000料的大福船)很多大型海船被停建,取而代之的是排水量只有400料的小型福船,主要擔負近海巡邏。可即便如此,這種400料的福船的數量依然嚴重不足,水師中的戰船主力是更小的沙、唬、哨船。
到了隆慶年間,倭寇和中國的武裝海商在經歷了多次圍剿後,已無法再中國沿海立足,只得逃往他處。萬曆初年,倭患已不足為慮。而福建、廣東兩處的水師作為代表明朝實力最強的水師,在處理各自水師艦船的問題上表現出不同態度。
處於廣東的水師對於新艦的製造很消極,即便是臨戰時也多靠徵募民船。而民船又多被臨近的浙江、福建兩省僱募,導致廣東的水師用於作戰的戰艦數量嚴重不足。加之還要負擔剿滅林鳳集團的作戰任務,對戰艦的需求就顯得十分迫切。因此,廣東在萬曆初年走上了擴充海軍軍備的道路。
與廣東相反,福建在隆慶年間剿滅曾一本集團後,海上形勢大為好轉,這使得繼續保留300艘戰艦規模的艦隊變得沒有必要。切由於此前為應付作戰急需,趕造了100餘艘新艦,基本耗盡了福建的財力、物力。使福建沒有足夠的財力再承擔這樣一支龐大艦隊的日常維護工作了。所以,到萬曆初年,福建開始逐步削弱裁剪水師力量,艦船型制也由大改小,這樣也適應了福建的經濟狀況和安全形勢。但水師的裁剪也影響了官兵計程車氣和作戰積極性,特別是艦船的小型化嚴重影響了水師官兵出海作戰任務,給福建海防安全帶來了消極影響。萬曆三年(1575年)福建巡撫劉堯誨就說:
“全閩海道不過兩千裡之程耳,五寨三遊(浯嶼、銅山、海壇)聯絡犄角,誠不為疏。然曏者五寨兵船各四十隻,兵兩千兩百餘名。今節次裁剪,船數歲存,大改為小,兵僅存三分之二,又太半貼駕軍兵。人無固志,官難約束。望其乘風破浪,殲鯨鯢於海外,不亦難哉!”而在1591年秋(萬曆十九年八月),即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前夕,浙江巡撫常居敬向皇帝上奏,請求將兩關商稅銀、撫按司道府縣賊罰銀、蠟茶折銀、沠剩米折銀、戶部事例銀等暫留一年,充作造船費用,用來新建一號福船32艘,以應對戰爭威脅。開始萬曆皇帝還是批准了他的請求,但隨即反應過來這些錢是他本人每年固定的進項收入,於是就反悔了,將沠剩米折銀、戶部事例銀盡數運入內藏庫,常居敬的造船計劃也就泡了湯。
萬曆二十八年間(1592年9月-10月),遼東經略宋應昌向兵部提議,要求調集大批戰艦到天津組成水師艦隊,以馳援北韓。兵部隨後調集浙江、南直隸等省的沙、唬船赴天津聽用。但宋應昌最需要的福船、蒼船等大型戰艦卻一艘也沒調集。為此,宋應昌只能督促工部趕造福、蒼大船。到年底,集結到天津的水師艦隊編組工作算是完成。這支新艦隊擁有福、蒼等大中型戰艦95艘,沙、唬、八槳等小型船2580多艘,船員17,000人。從中可看出,在援朝站在中,明水師大型戰艦嚴重不足,小型戰船佔艦隊的比例達96%。從這方面看,明後期戰艦小型化趨勢是十分明顯的,其影響一直持續到明亡。至於遼東的水師,他們是在天啟年間建立的,且實力相對東南沿海的水師較弱,不必多提。
西班牙無敵艦隊狀況然後我們再看看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有鑑於無敵艦隊前後組建過多次,每一次規模、戰力都不一樣。1587、1588、1591、1596、1597、1599、1601。這其中比較平均的還就是1588年的,那我就把1588年的無敵艦隊情況發一下吧。
(1)葡萄牙分艦隊(12艘,由西多尼亞公爵親自指揮)
(2)比斯開灣分艦隊(14艘,由胡安·馬丁內斯·裡卡爾多指揮)
(3)卡斯蒂利亞分艦隊(16艘,唐·迭戈·弗洛雷斯·德·巴爾德斯指揮)
(4)安達盧西亞分艦隊(11艘,由唐·佩德羅·德·巴爾德斯指揮)
(5)吉普斯夸分艦隊(14艘,由米格爾·德·奧奎多指揮)
(6)帕塔奇和扎布拉斯分艦隊(25艘,唐·安東尼奧·烏爾塔多·德·門多薩指揮)
(7)運輸分艦隊(23艘,由戈麥斯·德·梅迪納指揮)
(8)加利亞斯式戰艦分艦隊(4艘,由唐·雨果·德·蒙卡達指揮)
(9)由38艘中、小船隻湊成的分艦隊,由奧古斯丁·德·奧赫達指揮,但其中只有4艘在150-300噸之間其餘34艘船噸位均在100噸以下,包括10艘艘卡拉維爾、10艘輕帆船、7艘埃及雙桅帆船和7艘西班牙快船,還有一隻4艘加萊式戰艦分隊,但因加萊式戰艦無法適應大西洋的惡劣海況而解散。
有鑑於無敵艦隊時期,明水師正處於一段低迷期,結合派大早的回答,如果兩者在遠海交手,明水師勝率很低。然後如果在西班牙的近海區域作戰西班牙勝率極高,但是選在明朝近海就不好說了。當然如果明朝指揮得當也是有可能以較大代價在主場取勝,畢竟1588年的這支無敵艦隊也不是純粹的制海艦隊。這還只是幾次無敵艦隊中不算最強的。若換上1590年後革新後的無敵艦隊勝率就更小了。1588年後,腓力二世頃全國之力打造一支規模更為龐大的艦隊。新旗艦“皇家旗艦”號擁有雙層全炮甲板,可搭載重型火炮60門,火力完全壓過1588年無敵艦隊的“聖馬丁”號。
最後我要說的是,提問的人如果要比的話我建議可以拿16世紀中後期來比,這段時間還是有的比的。
回覆列表
肯定打得過!
明朝巔峰時的海軍是非常強大的!據史料記載在到了明成祖的時候有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加上其餘輔助船隻,艦船總數達3800餘艘!而在同時期的西班牙海軍的雖在歐洲是海上霸主,但相比於明成祖時還是大巫見小巫!為什麼?
首先是船,在中英海戰時,我們大清朝的戰船的技術不少還比英國的先進,而清朝的海船技術比明朝要落後很多!那你說西班牙的戰艦要比明朝的要落後多少?不僅比西班牙的要大,用的武器也比他們要先進,明朝海軍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支裝備和使用反艦火箭的海軍,能打不過嗎?
明朝的海軍在那個時候是十戰九勝,對外戰爭海軍也幾乎沒有敗過,就說下和日本打的露梁海戰吧,這一戰打得日本一蹶不振200年,還有離明朝滅亡10年的料羅灣海戰,和荷蘭打的,荷蘭動用了在亞洲的所有的力量,但還是輸了,每年還得教12法郎的保護費,否則就不保證你的安全!這就是明朝的海軍,即使在快滅亡時還有強大的力量,你說怎麼可以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