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為人父母的煩惱經
-
2 # 睿貝媽媽育兒
我是兩娃寶媽,老大上小學了。對於你說的看孩子學習,想控制不發脾氣,感同身受。
最關鍵的是:你的脾氣從哪裡來,換句話說,情緒因何而起?
孩子教了很多遍不會?
【傳統想法】:為什麼教這麼多遍都不會?有沒有認真聽?腦子這麼笨?
【表現】:很生氣,教的時候,越來越不耐煩了,最後開始大聲喊叫教學。
【反省】:父母教的方法是不是說教型別,不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解決】:
1、給孩子自己思考的機會,通過提問來啟發孩子自己思考,在講解時,和孩子互動,詢問是不是聽懂了。如果懂了,讓孩子複述。
2、父母發現自己情緒激動時,可以離開孩子身邊,到別的地方冷靜一下,因為人的情緒是有時效的,離開是為了避免衝動的錯誤行為。
3、父母可以分析自己的情緒,是不是自己工作生活中其他事情積累起來,孩子的作業可能只是導火索或者發洩口。或者,是不是已經把作業,成績和未來前途練習在一起,聯想到一損俱損,太過憂心焦慮,所以容易發脾氣?
這是我的建議。
-
3 # 蘇乙向陽
說實話帶孩子真的是一件反人性的事,不得不說三年帶下來脾氣都沒了……
剛開始的時候還能看在孩子小,什麼都不懂的份上忍一忍,後面越來越大之後,脾氣也就跟著見長了……每次生氣,我只能默唸是親生的
最近一年看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慢慢的自己也琢磨出了一套方法:
首先,當我們感覺自己要生氣了的時候,我們要先在心裡默數三個數,或者來個深呼吸,先剋制一下,想清楚自己是因為什麼而生氣。一般當我們把原因找出來後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其次,我們可以默默的走開先。如果孩子問我們去哪裡,就如實告訴他們我們因為什麼事情覺得有些生氣或者不高興,需要去客廳或者房間散散心。一般當我這麼說的時候,我家的都會平靜的讓我離開,但是有的時候如果她也覺得有些難過放不下的話就會說要跟我一起去,這個時候我也會帶上她。對,讓自己換一個環境或者讓雙方都換一下環境也有助於緩和情緒!
再次,當我們雙方都平靜一些後,可以坐下來就剛剛的問題進行討論,商量一下下次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怎麼辦!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跟他們去商量,尊重他們的意見,這樣下次他們才會自覺遵守!
最後,不管結果怎麼樣,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
-
4 # 箏樂說育兒
自己要控制自己!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有壞的父母。自己的所作所為孩子會看在眼裡,學在心裡。從現在起,改變自己,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把孩子當朋友對待。我原來也是好發脾氣,平靜下來發現往往適得其反,孩子會更加的厭煩學習,所以我從自己做起,把孩子當好的朋友,和他共同探討問題,多鼓勵孩子,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
任性、愛發脾氣是孩子的一種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周圍人聽從自己、滿足自己的不良心理品質,如果任其發展,可形成自私、放從、固執等不良的性格。其實,從心裡學的角度來看,任性、發脾氣睡兒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現。一般來說,孩子的任性和發脾氣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
由於孩子的表現千差萬別,解決孩子的方法也應多種多樣,不可用一個模式去套,應按具體情況,採取不同對策。
1、注意轉移。由於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可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應動腦筋想辦法。如講故事、猜謎語、說個笑話或叫他去幹點別的事情,以轉移他的注意力,使他高高興興地服從大人的要求。
2、暫時迴避。有的孩子發脾氣時發作時很激動,要求不能滿足就要糾纏不休,這時,家長一定要耐心,應讓孩子冷靜下來,先不去理他,使他自覺沒趣,然後再給予教育。
3、對比誘導。這種孩子好勝、自尊心強,可使用對比誘導法,用他所瞭解的英雄偉人的事蹟與他們的行動進行對比,讓他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受到刺激,使他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問題主動地改變自己的行為。
4、以身作則。家長要注意檢查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比較愛發脾氣。家長往往會影響孩子,使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也學會了發脾氣。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所以說家長處處要以身作則,此外,切忌以家長的任性來對待孩子,否則,孩子的脾氣非但不會減輕,反而會加重。因為家長實際上起著榜樣和示教的作用。因此,在這樣的家庭中,只有先糾正家長的脾氣,孩子的脾氣才能迎刃而解。
-
5 # 百合心旅
分享一下我的心路歷程:
為什麼小孩子能夠輕易讓大人“瘋掉”?
疫情期間,孩子的網課和作業就成了破壞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鐗,經歷了從“獅吼”、到“焦慮”,最後不得不“佛系”的狀態。
第一階段:獅吼—掌控
她一個人在家上網課的第一天,我正在開會,收到語文老師(班主任)的微信,直播後臺截圖顯示,她只聽了一分鐘的課。老師問我怎麼回事?我當時就急了,打電話給她,不接,發微信,不回。(這個描述像不像戀愛期被無視的感覺?)我跟老師解釋了我和老公都上班、她一個人在家上課的事實,老師倒沒說什麼,就說那就回頭讓她聽回放吧。
中午下班到家,問她為什麼不聽課,她說不想聽呀(好不容易一個人自由的上課,無法自控的想要玩,也許是以前被家長掌控太多後的放縱)。我說那你想怎麼樣,她說,我就想玩。我當時就火了,你玩可以,上完課做完作業,你可以玩呀,為什麼非在上課的時間玩呢?你不知道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學習嗎?(已經不自覺的切換到比較模式)balabala……而她已經開啟“遮蔽”狀態,任憑我說什麼她彷彿聽不見,一言不發,表情凝滯。(此刻的孩子已經進入防禦階段,遮蔽家長的“指責”,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因為此時的家長已經進入情緒模式,說的話基本都是抱怨、責罵甚至侮辱性的話語,看到孩子沒有迴應時甚至會崩潰,覺得自己說了那麼多,孩子好像一句也沒聽進去,就會更難自控的加大說教的力度,甚至動手……)然後,我說累了,就停下來了。(冷靜下來後,你會慶幸,孩子一遇到“威脅”就切換到遮蔽模式,這是一種自保,否則如果她真的把家長生氣時的話當真,該多受傷呀)
只能利用本該午休的時間,陪她聽直播回放,陪她作業……
第二天下午,上班忙得不可開交時,又收到了數學老師的微信,問孩子為什麼沒聽講評作業的直播,我心裡想我走的時候都給她定好鬧鐘了,告訴她下午有數學老師的直播了呀。於是打電話給她問原因,她說我作業都已經交了為什麼還要聽講評作業的直播?(站在她的角度,這話好像沒毛病,但我總覺得哪裡不對)我把她的原話回覆給老師,老師說:作業交了不代表都作對了呀,這孩子真有意思。(估計此時的老師也是無奈的,原諒我沒有把孩子的話“加工”一下再給老師說)
於是,為了防止第二天孩子不好好聽課,第一週的每個晚上,我都讓她提前看第二天要上課的教學視訊(陪伴或監督的方式),有時候甚至會預測第二天的作業,提前把作業寫一部分。
結果,她更加不想聽直播了,因為她覺得自己已經提前學過了,但在她知道老師在後臺能夠看到聽課時長時,就自作聰明的開著直播,玩其它的,以為這樣老師就不會發現自己沒學習了,可是到作業的時候她很多又不會,因為她提前學的是一般的教學視訊,老師直播的時候還會講課後作業。
作為家長的我,只能利用中午的時間給她講作業,作為一天不睡午覺都覺得很難受的我,為了能讓孩子按時或提前完成作業,連續一週沒睡午覺,已經接近崩潰
反思:越是想掌控,越是增加了孩子渴望自由的動力;採取自以為是的“補救”措施後,反而加重了孩子的“自以為是”,結果讓自己越來越累。
第二階段:焦慮—無奈
在持續了一週沒睡午覺後,第二週我又開始焦慮。原因是,孩子的作業用時越來越長,我下午兩點得去上班(孩子爸爸上班中午不回來),有時老師要求四點之前必須提交作業,不能按時提交就會被點名,還會被罰寫另外的題。此時,我不自覺得把“被點名、被懲罰就是不好的孩子”這種僵化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所以強求她必須按時完成作業,但越是這樣要求,她就做得越慢(這是一個怪圈,你越是強求的事情越是難以達到,也是孩子敲醒家長的警鐘),導致為了陪她完成作業我下午上班不得不遲到,有一次到單位都快四點了。中間陪寫作業時我心裡那個焦慮呀,又不能把她怎麼樣,有兩次我真的崩潰大哭,心裡想:我怎麼會生個這樣的孩子,不是找罪受嗎?(崩潰大哭的時候已經完全看不到孩子的任何優點了。)
而她,看我哭得實在傷心,更沒心思寫作業了,也跟著我哭或者安慰我:媽媽,你也要為我考慮考慮呀,我也很難呀,每天都那麼多作業(她覺得自己也很不容易);媽媽,你要是承受不了老師點評或者批評我的話,你就把老師的話轉發給我,我自己承受。(此時在她的眼中,我彷彿才是需要被她保護的孩子)
在哭了幾次後,我在跟朋友們的聊天和探索中思考,我之所以這麼在意孩子能否按時完成作業,不想被點名,是因為在我的認知中,按時完成作業、被老師表揚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是值得被愛的孩子,是因為在小時候我的感受中只我只有學習好這一個被家人認可的優點(原生家庭的代際傳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我嘴上說著希望她能自由的成長,不想讓她像我一樣,但當她表現出不是我預期的行為後,我又不自主的想控制她。是我自己對老師的要求太在意,並這些感受強加到她身上,但她自己並不這麼認為。
冷靜了之後,我感謝她的內心的強大,沒有被我一次次的打壓和負面影響而擊倒,反而讓我自己敗下陣來,開始思考自身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弱點,理解自己的需求。
反思:焦慮讓我把問題聚焦在了自己身上,在我眼中她的問題行為其實在幫助我突破我的僵化認知和思維,父母表面上已經長大,內心仍然住著那個渴望被認可、渴望被表揚的孩子,而她正是幫助我內心的小孩成長的最好的老師。
第三階段:“佛系”—放手得還是有點膽戰心驚
人在焦慮狀態時,總會想一些辦法減輕焦慮的。我的辦法就是劃清邊界:網課和作業是她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被表揚或者被批評也是她的事情,作為家長,我只能盡到力所能及的陪伴和指導,而不是強求和指責。
於是決定,中午不在陪作業,而是睡自己的午覺,當我把我的決定告訴她之後,她很開心:媽媽,你放心吧,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會把握。
放手的過程開始,也是考驗家長能否一以貫之的關鍵階段,孩子要麼在“自由”成長中學會承擔責任、樹立邊界,要麼在家長的“反覆”(對孩子放手後的行為接受不了,轉而接著控制)中迷失自我,得過且過。
剛開始,她在我的提醒下(到點給她發信息或者打電話,語氣是溫和的,平靜的)勉強能夠正常聽課(至少在時間上是正常,有沒有認真聽確實也無法掌控),勉強在老師規定的時間點內交上作業,質量就不敢太保證了,只能等週末時集中補一下沒掌握的知識。
後來,覺得自己反正最後都能交上作業,對自己就越來寬鬆了。
先是在聽課的IPAD上下載了二十幾個小遊戲(現在已經卸掉);
有幾天刷抖音,學各種段子;
有幾天畫畫,把十二星座畫了一遍後又畫各種二維碼;
有幾天對化妝著迷,一邊聽課一邊對著螢幕塗口紅,覺得自己不夠白,然後用廚房紙巾、洗潔精和乳液做面膜;
有幾天對做飯來了興趣,一遍放著老師的直播,覺得餓了就去煮粥或蒸雞蛋羹去了,做完再邊聽直播邊吃,我下班看到一片狼藉的廚房後那個膽戰心驚呀。
開學後,成績忽高忽低,後來也基本趨於穩定了,基本保持在第一梯隊。
總結:學會放手,家長和孩子都會輕鬆,給孩子最大的發展潛力和獨立能力。
-
6 # 柔柔的幸福育兒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看到孩子磨磨蹭蹭,都會控制不住想發火。
家長想發火的原因
1焦急。孩子磨蹭,自控力差,效率低下。家長工作繁忙,心裡十分著急,孩子懶惰散漫,家長無法忍受,失去耐心。
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原因
1.孩子好奇心重,想象力豐富,對什麼都感興趣,注意力容易分散,一根稻草都能把他的注意力吸引。
如何解決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問題呢?
1.制定計劃,管理時間。幫助孩子制定時間表,管理時間。算算從放學到家到睡覺這段時間一共有幾個小時,跟孩子研究怎樣安排,既能保證孩子有時間玩,又能完成作業,讓孩子放心學習,不用擔心沒有時間玩。
有句話說的很對: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成為平凡而幸福的人。
-
7 # 紐約華裔一家
看孩子學習控制不住自己情緒老是想發火,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覺得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講了好幾遍還不懂。另一個就是覺得他不專心不認真。
第一,小孩子大腦發育還未成熟,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思維來理解孩子。你看通常都是輔導小學生的父母發脾氣,初中的時候可能偶爾還需要父母指導,到了高中父母還輔導得了嗎?大多數的孩子這時候已經比他們的父母厲害了,孩子問的問題,家長都答不上了,那孩子會發火嗎?沒有!大學更不用說了,大多數孩子最終都超越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輔導作業為什麼總是發火呢?其實就丈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那麼一點。
大人輔導的時候,如果孩子沒有理解,應該想想用別的方式或另外一方面去講解,也可以加上實物演示,你說的話孩子理解不了就要換一種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表達。
其實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我們家因為是雙語的環境,娃爹英文為主,我中文為主。可是我就一天天地感覺到英文被孩子超越,另外他的學科知識也以很快地速度在增漲,學習一些軟體的速度也相當快。我時常是驚訝,雖然他還那麼小,作業還要我輔導,但我真不敢小瞧他。
第二點,專注度的問題,就是需要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把干擾的東西都移走。
總結就是要多點耐心,還要注意用不同的表達講解的方式讓孩子理解。要把孩子當孩子,他的思維還沒有完善。發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會讓孩子害怕,更抗拒學習。
-
8 # 育兒教育踐行者
做好排位,在你心中是孩子第一位,還是學習第一位?
如果孩子第一位,那就站在幫助孩子的身份,去輔導,去引導,一切以孩子的感受為主。
發脾氣的過程,是因為不接納,不允許,此時自己的情緒是主導,想去控制和要求。期待不符就產生了語言暴力,此時的語言暴力,對孩子不但沒有有效的幫助,還會讓孩子討厭更產生不了動力。
怎麼辦呢?
允許和接納這種“磨蹭”存在,這種“小馬虎”的行為存在,因為我們小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這是一種現象而已,允許它的存在
把精力放在如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上,當積極性有的時候,自然磨蹭,馬虎就消失了。這樣不但讓孩子和您有很好的親子關係,更能幫助孩子形成自主學習,這難道不是您想要的嗎?
-
9 # 可愛的小小婕
建議您在發完脾氣的時候,儘量的,讓自己冷靜起來,然後思考為什麼會發脾氣,在將來的生活過程當中,儘量避免讓自己因為這種事情發脾氣。
-
10 # 曲中周綠色穴位護眼
其實你的生氣來自於你自己的情緒,跟孩子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孩子寫作業你完全沒有必要一直看著,你該忙什麼忙什麼!等孩子完全寫完了讓他自己養成自己檢查的習慣!他沒檢查出來的錯題你再耐心的講解,這樣你就不會有太多的情緒,孩子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我的兩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是這樣,讓孩子看著媽媽忙碌疲憊的一天,孩子小小心靈會感應到母親的艱辛,反而會更努力!每個孩子都是善良懂感恩的,就看家長平常怎樣引導與教育
回覆列表
是不是有種,道理我都懂,然而事情並沒有什麼變化的感覺?
先講一個老故事吧,
一個人在一個很窄的河道上划著船逆流而上,他劃得很費力,他還在咬牙堅持,這個時候他注意到上游有另外一隻船從對面方向飛快的划過來,很快就要撞上了,他朝著對方大喊:“要撞上了,往旁邊劃,快往旁邊劃!”,然後對方似乎並不理會,很快,對方把他的船撞翻了,他爬上船,身上滿是水,肚子裡滿是火,他破口大罵。罵了一會兒,他注意到,對向的船是隻空船,並沒有人。這個時候他的火氣消了一大半,也沒心思再罵了,他把船翻過來繼續往前劃了。
我們生氣,發脾氣不是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因為實際發生的情況跟我們預期的產生了偏差。偏差越大,情緒越大。這裡需要注意到的是,我們的預期往往是潛意識裡的,也就是說你自己經常都沒注意到自己的預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回到寫作業,相信你已經知道真正的問題出在哪兒了,你對孩子對寫作業,不管是過程還是結果,腦子裡有一個潛意識對預期,這個預期跟孩子實際對錶現有偏差,而且估計偏差不小。
順著多說幾點。
家長往往把自己對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這是我們對孩子開啟錯誤模式的按鈕,比如我們自己拖拉,就越感覺孩子拖拉,我們自己不能集中精力做事情,就越感覺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做事情。這樣我們就會放大自己看到的情況,並且激起強烈的情緒。孩子和家長都是普通人,需要時間去變的更好,我們需要接受我們現在都有些小問題,這個是越來越好的起點,不接納現在,就不能沒有負擔地迎接未來。情緒不能控制,控制只會激發更大的爆發,讓情緒自然流動,也就是說你發了脾氣就發了脾氣,放鬆,不要懊惱。剛才說的我們都是普通人,還記得嗎?接納這個事實,明天的你就比今天的你更進步了一點!理解了上面的東西,你就會更有信心,你的心情也會更好,孩子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