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佛山車神
-
2 # 途越檢車
西夏滅亡以後,党項族四散逃亡。 其中一支逃到四川木雅,建立政權,首領被稱為“西吳王”。 其餘的党項人,有的入中原,被漢化成為漢人。有的融入蒙古族,忽必烈建立元后,他們被稱為“唐兀人”,是第二等的“色目人”。有的向西融入回族,維吾爾族或者藏族。
-
3 # 成都地產逍遙君
在西夏滅亡後,很多黨項人都活躍在元朝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統治機構中。而很多黨項人將領在蒙古攻打西夏時已經為蒙古所用,例如籍辣思義與察汗,這些党項將領為部分西夏人民從屠城的噩夢下贏得了生存的權利。
蒙古滅亡西夏後,一部分黨項人留在西夏故地,系四等民族中第二等的色目人,元朝多次從河西之地徵召党項士兵,在元朝的宿衛軍和鎮戍軍中都有專由党項人組成的軍隊,稱“唐兀軍”,設立唐兀衛親軍都指揮使,由党項人任職。
而當初西夏滅亡時,也有一部分人投靠金朝,這部分黨項人民隨著與中原漢族人民的相互聚居,慢慢地被同化。
而更多的是遷徙各地的党項遺民,其中以四川木雅地區的最為知名。
-
4 # 南征北戰nono
可憐1億2000萬的北宋,連300萬的西夏都打不過,人口僅僅900萬的契丹都可以痛打宋朝,人口僅僅宋朝一半的金國直接破了汴梁東京,滅亡了北宋。更可憐的是。人口僅僅幾百萬的蒙古,最終徹底滅了宋朝。
-
5 # 猴格大人
以党項族為主體建立的國家西夏立國近二百年,如果算上拓跋思恭割據夏州開始算,到末帝睍被蒙古消滅為止,首尾347年,時間並不算短暫。
這樣剽悍狡詐的一個民族長居西陲,建立國家,擁有文明,滅國後卻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世上再無黨項之名,那些西夏遺民都到哪裡去了呢?
很多人都誤解,認為西夏党項被蒙古人屠殺殆盡,其實不然。西夏雖然消滅了,党項雖然失名了,但是西夏遺民一直都存在。
投降蒙古西夏亡國後,有些党項貴族投降蒙古,並且在元朝繼續做官,並且被歸類到色目人中,據湯開建先生統計,党項人在元朝為官的有229人,無論初期、中期還是後期,都有比較知名的人物,元初比較知名的是西夏皇室李恆,高智耀等,中期有乞臺普濟,後期有餘闕,元世祖還專門設立唐兀衛,總領河西軍三千人,以唐兀人擔任衛指揮官,比較知名的有阿沙、阿柬、暗伯和亦鄰真班父子等等。
【餘闕】
留在西夏本土元大德六年,元成宗雕刻西夏文字的大藏經3630餘卷,施於寧夏、永昌等路,這說明留居在河西的西夏遺民數量還有不少的。不然怎麼施那麼多經卷。
投奔金國亡國後,還有一部分人投奔到金國,被金人安置在河南的泌陽、南陽、信陽、方城一帶,給田地耕種,還派人去管理。
遷徙四川木雅還有一部分畜牧生產的西夏遺民,經過長途跋涉到達四川木雅地區定居,據說這部分西夏人還建立了政權,就是西吳王,明初曾協助朱元璋攻打明玉珍,被封長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宣慰使司,即明正土司,到清國康熙三十九年嗣絕,歷470餘年。
還有遷徙到山西居庸關,河北保定府,雖然党項人已經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但還是不免在這些地方留下有党項人的姓名習俗以及生活習俗。
只是党項這個民族的名字消失了,遺民一直存在。
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湯開建《西夏人物》、李蔚:《簡明西夏史》、吳天墀《西夏史稿》
-
6 # 大漠甘露5
西夏滅亡,党項人為了逃避蒙古人的追殺,只有少數人逃到了中衛的南長灘,他們改拓姓,現在人丁興旺。
蒙古人滅了宋朝的同時也滅了西夏王朝。李元昊在位時,他創造了西夏的鼎盛,西夏有資本和大宋分庭抗禮將近200年。
歷史上無論漢人還是少數民族得天下,漢人都是主題,離開漢人他就會滅亡。西夏也不列外。
李元昊(党項人)還算明君,他在寧夏建立西夏,定都興慶(今銀川)。因為黃河從寧夏穿過,李元昊抓住這個有利條件,興修水利,廣開稻田,減輕賦稅,百姓安居樂業。到了他孫子手來就不行了,遇到蒙古人不堪一擊,國破家亡,四處逃躥。有一支党項人在李元昊最小孫子的率領下,他利用蒙古人不通水性的短處,延黃河逆流而上,從中衛的莫家樓渡口渡過黃河,慌不擇路的逃進中衛的香山(祁連山餘脈)。香山山大溝深,無路可走,也是應了那句俗話,車到山前必有路,他們還是延黃河逆流而上,經過中衛的上下河沿。幾天的長途跋涉,為了活命什麼都顧不得了。
天無絕人之路,這支不知所措的党項人發現了南長灘這個風水寶地,他們欣喜若狂,隱名埋姓,他們要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改姓拓。
說起南長灘真不可思議,南長灘地方險要,非常隱蔽,她北邊緊緊靠著黃河,三面進入龐大的香山,她是天造地設的不大的灘塗。據考證南長灘在党項人沒來之前就棗樹遍佈,梨樹滿灘,風景這邊獨好!
南長灘已成中衛有名的旅遊景點。
拓氏家族過的有聲有色,成為中衛的旺族。
想看南長灘請搜中央四套《遠方的家》
說明,中衛是我的家鄉,只是宣傳家鄉而已,其餘不代表什麼。
-
7 # 桃花石雜談
西夏亡國之後,党項族去哪了?關於党項族的去向,這些年網上好多人就是一句話,被殺光了。但其實在殖民時代開啟之前,真正被滅族的民族可以說是不存在的,因為最基本的一點,古代的通訊方式落後,不可能那麼容易把某個民族的所有人都抓起來殺了,所以所謂被滅族的民族,最多也只會是在被屠殺之後人數大規模減少,但最終的歸宿基本都還是融入其它民族。党項人也是這樣。元朝時的党項人
雖然成吉思汗鐵木真在攻打党項人建立的西夏過程中去世,因此蒙古人在後來西夏投降之後確實曾經大肆屠殺党項人,但到了元朝建立之後,其實還是有很多關於當時党項人的記載的。
(餘闕塑像)
其實党項人在蒙古語裡被稱為唐兀人,在元朝是屬於色目人的一種。1976年考古人員曾經發現過一個元代古石碑,上面記錄了一個唐兀家族從西夏末年一直到元朝末年100多年間裡六代人世襲爵位(肅州路也可達魯花赤)的經過。這也證明了党項人在元朝時期不但存在,而且有人能做到六代世襲的高官。而且這個石碑裡記錄的人名變化也在一個方面反映了党項這個民族的變遷,因為在石碑中,雖然明確記錄是党項人家族,但從第二代開始其人名就已經變成了蒙古式名字,說明在當時這個党項家族就已經開始被其它民族同化了。
現在可能的党項後裔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西夏滅亡之後,党項人肯定沒有被滅族。現代的考古其實已經發現了不少的元明兩朝時用西夏文刻成的石碑和佛經,甚至還發現有人當時在藏文書籍上用西夏文寫詩。這些都是當時党項人仍然存在的證據。
(西夏文佛經)
但因為其國家已滅,所以很多黨項人被遷居各地,這個民族在後世漸漸融入中國各地的許多民族之中。比如最近這些年人們發現,在四川的康定和雅江一帶的木雅人很有可能是党項人和當地民族混血的後裔。
(木雅人少女)
木雅人的民族被劃歸藏族,他們對外也說藏語,但其內部卻有自己獨特的木雅語,而且和其它藏族也有一定區別。而根據歷史記載,西夏滅亡之後,確實有一些党項後裔曾經遷到木雅人所生活的區域,再結合其很多生活習俗和傳說分析,現在國內外都有很多學者認為木雅人是党項人和當地民族的混血後裔。
(古代壁畫裡的党項人)
另外剛才說到的餘闕,其實他雖然為元朝殉國而死,但其後代在合肥地區一直繁衍至今,目前已經到了第22~24代人,他們雖然現在都是漢族,但也可以算是党項後裔了。與合肥餘氏情況類似的還有云南的朵氏和河南的楊氏,他們也都是後來在元廷做官或者元軍中的党項後裔,現在這些人有些是回族,有些是蒙古族,有些是漢族,另外有人認為甘肅等地的裕固族也有相當比例的党項血統。
所以整體上來說,西夏滅亡之後,党項人就開始了遷居各地並被其它民族同化的過程,最終在元明兩朝基本完全同化於漢族、蒙古族、回族和藏族等周邊民族之中。 -
8 # 喧囂平原
公元1227年,西夏被成吉思汗所滅,整個帝國也遭到蒙古軍隊的瘋狂屠殺。
如果說,做為西夏主要民族的党項族被蒙古軍隊全部殺光,這純屬無稽之談。雖然,蒙古軍隊總是習慣性的屠城,但像興慶府、甘州等城並沒有遭到毀滅性的屠城。因此,不少的党項族人還是逃過了蒙古軍隊的屠刀。那麼,這些党項人都去哪了呢?且聽平原君慢慢道來。
少數沒有別滅族的党項貴族在元朝出仕做官西夏滅國後,少數的党項貴族投靠元朝。尤其是在忽必烈即位後,啟用了大量党項人在其朝廷中任職。無論在地方還是在中央,很多黨項人身居要津,為元朝的政治、軍事、文化做出卓越貢獻。
比較著名的有元初時的都元帥兼領尚書省事察罕、金吾衛上將軍李惟忠、翰林學士高志耀等等,元朝中期的中書左丞李恆、御史大夫高納麟等等,元末時的監察御史餘闕。
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在元朝出仕做官的党項族的問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仍有不少的党項族人留下河西隴右等西夏故地除了在元朝地方和中央的統治機構中任職外,党項族還是元朝重要的兵源。
在元朝的宿衛軍和鎮戍軍中存在一隻由党項人組成的軍隊,叫做“唐兀軍”。唐兀軍的党項人主要來自於河西隴右等西夏故地,其統帥叫做唐兀衛親軍都指揮使,由党項人擔任。
元成宗年間,曾將雕刻有西夏文字的大藏經三千六百三十餘卷在西夏故地興州、涼州佈施,說明當時居住在該地區的党項遺民仍然不少。
木雅人木雅人屬於藏族的一支,但其族人擁有自己的語言——木雅語。他們只在外面講藏語,回到家中都是說木雅語。
據寧夏社會科院的李範文教授調查研究發現,木雅人很可能是西夏滅國後遷至四川木雅地區的党項人與當地的党項原始居民弭藥人(唐玄宗時,吐蕃稱沒有內遷的党項人為“弭藥”)相融合形成的。
可以說,木雅人極有可能是党項族較為純粹的後裔。
從後世考古以及各地家族族譜中發現,還有一部分黨項遺民因各種原因內遷至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區1962年,在河北保定韓莊出土了兩個刻有西夏文字的勝相幢,上面用西夏文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以及八十多個党項人的名字,並且是明弘治年間為興善寺亡僧而立。證明當時在此地有党項人聚居。
據當代學者對元末党項族翹楚餘闕及其家族的研究發現,如今的安徽合肥和安慶等地居住著不下五千人的餘氏後裔。另外,還有幾隻党項族人因政治等因素在元朝時就已遷至安徽地區。只是,他們早已被漢族徹底同化。
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陽市留屯鄉居住著四千多楊氏居民,他們的祖先是西夏滅亡後歸附元朝的原西涼州党項人。同安徽党項後裔一樣,他們現在的語言、生活習慣與當地漢族人民沒有什麼區別。
人類歷史其實是各族人民互相融合的歷史,很多古時的民族因戰爭、政治、環境等因素被迫不再使用自己的文字、語言以及生活習俗,漸漸地他們或與其他民族相融合,或徹底被同化。最終,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
9 # 京寧話說歷史
歷史上党項族除被蒙古鐵騎屠殺外,一部分經過長期的融合,就像同時期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契丹族一樣,已經融合到漢民族和其他民族中了,還有一部分據說遷移到別的地區了,比如據說在今天寧夏中衛的北長灘和南長灘等地還有西夏人的後裔。
-
10 # 靜夜思160519196
去了四川一個羌人比較活躍的地區,在那裡他們建立了政權,當然中原王朝是不承認的。這個政權一直維繫到滿清乾隆年間才因首領絕嗣而滅亡。
回覆列表
融入到漢族等其他民族當中了
党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又稱“党項羌”。
党項最早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一帶。漢時,党項族開始內遷至河隴及關中一帶。此時的党項族還十分落後,過草木記歲的原始遊牧部落生活。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党項人開始形成政權雛形。他們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逐漸形成了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等八個大部落,其中又以拓跋氏最為強盛。到了735年,在突厥闕特勤碑首次提到党項一詞,這也是党項作為族名首次出現在文獻中。
唐代,因為仰慕大唐文化,党項繼續內遷,逐漸集中到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但在政治上仍以部落聯盟為主。當時,唐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多采取羈縻州政策,對有功的少數民族頭領則加封州刺史等官銜。
唐末黃巢起義時,唐廷傳檄全國勤王,党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響應出兵平叛。
唐僖宗賜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後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至此,党項拓跋氏集團有了領地,轄境包括夏、銀、綏、宥、靜等五州之地,開始割據一方。(党項貴族)
之後唐末天下大亂,党項人趁中原混戰之際不斷壯大。
宋初,党項君主李繼遷實力不斷壯大。其子李元昊即位後,放棄漢族衣冠,下發禿髮令,並創制党項文字,使党項人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
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党項族正式建立民族政權。
西夏立國共計189年,党項人也在這期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東亞最具影響力的民族之一。(西夏全域圖)
西夏作為東亞強權,存在了近200年。憑藉党項人的驍勇善戰,西夏在對外軍事衝突中一直保持的常勝的勢頭。這期間無論是宋、遼還是金,對於西夏都是採取拉攏正常。直到被北方的蒙古帝國興起之後,党項人命運轉向了黑暗。
蒙古帝國崛起後,視西夏為南下擴張的必經之路,發起了對西夏的連年戰爭。
最後由於政治的腐敗,和決策的失誤,西夏最終為蒙古所滅。
因為蒙古攻夏時遭到過頑強的抵抗,並且成吉思汗就是在征討西夏的路上死亡的。所以在攻佔西夏首都興慶府之後,蒙古軍對西夏的党項人進行了殘酷的種族滅絕屠殺。
自此,党項作為一個民族主題不復存在,少數的倖存者也都融入到漢族和青海的羌族當中。
明末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就是西夏王族的後代。(雄偉的西夏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