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鐘電影
-
2 # 苦海亦有涯
《東邪西毒》是由王家衛執導拍攝的一部武俠片,電影中的演員主要有 張國榮、張曼玉、梁朝偉、林青霞、張學友、梁家輝、楊采妮、劉嘉玲,白麗。單從演員的陣容上來看就非常的豪華,王家衛的電影值得一看。
“當你愛的人離你而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自己忘記。” 的殤情,在張國榮飾演的歐陽鋒亦正亦邪的演繹中,醞釀出一個飄逸不羈的文藝江湖。確實電影中表現的就是從來沒有人醉生夢死,一切都是輪迴啊輪迴。痴男怨女紅男綠女,總有一個是我,也有一個是你。沙漠之外還是沙漠,沒有駱駝。至於山,想看的不想看的,就怕沒力氣爬過去看了。
《東邪西毒》這部電影是值得擺在書架上的文藝經典,絲毫不遜色於歐洲人文電影大師的雋永佳作,越品越有味道的電影詩,大量亮點可以列入世界名著的東方神作,香港電影第一把交椅! 《東邪西毒》電影在第72分開始的張曼玉臨終獨白,演技精湛,催人淚下。
“人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我一直以為是我自己贏了,直到有一天看著鏡子,才知道自己輸了,在我最美好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人都不在我身邊。 ”
“當你不能再擁有的時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你越想忘記一個人,其實你越會記住他。”
-
3 # 阿梨也愛看電影
《東邪西毒》終極版 --深入解析人物\人心、人性\心境
佛典有云:“旗未動,風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動”。一句佛偈,道出了智慧,卻也看出了人心賦予自身的庸人自擾、畫地為牢式的悲哀:芸芸眾生,難逃“渡”字,都試圖用自己的智慧逃“渡”過情、“渡”過人生,可“以我觀物,故物皆賦我之色彩”時,難免存在偏見,導致事實偏差,而為了消除這種偏見,來整合內心,人往往要歷經情苦、越過山丘,才能釋然、頓悟;人要有智慧,可單純有智慧還不夠,人要有足夠的智慧,才能避免自己過分聰慧,可偏偏這種智慧,總是來得太遲—當幸福被頓悟時,總是太晚而不堪溫習了!
《東邪西毒》裡王家衛啟用金庸武俠小說的框架、人物對決和最終的宿命,天馬行空的構思,把傳統意義的武俠電影進行了顛覆,雖然電影的人、景、境都契合與含有濃厚的武俠色彩的味道、寫照,但在這裡,不再講傳統意義上的“俠”與“義”,而是賦予人物新的情感與人生境遇的發展,實則運用古龍新武俠小說的寫意-以廣闊的大漠環境為底色和視角,故事情節錯落有致,語言乾淨利落,展開鋪述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糾葛、豐富的人物內心世界、深入骨髓的孤寂落寞、錯綜複雜的思想矛盾、以及對人性的探討。展示了一個似夢似幻的醉生夢死世界,卻難逃時間的洗滌與沖刷,最終幻滅,化為灰燼(Ashes of Time)。
一、人物
黃藥師-東邪
“得不到的東西永遠都是最好的”,黃藥師其實對感情內心是一個懦弱和膽怯的人,每年藉口替大嫂打探歐陽鋒的訊息,實則只是為了去見大嫂,因為心裡喜歡著歐陽鋒的大嫂,但他不敢說破,因為他想得到的愛情是完美的,但是他卻明白大嫂喜歡的人是歐陽鋒,若道破,愛情幻滅,他也會失去再見心上人的機會。所以他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這一年一次的見面機會,以至於每次他都會繞道從東邊去看望歐陽鋒,實際他是從西面駝峰山趕來,他怕歐陽鋒看出端倪;他也是嫉妒歐陽鋒的,大嫂意圖他帶去她在等歐陽鋒的訊息,黃藥師卻為一己私慾,假裝糊塗。
因為渴望獲得女人喜歡,因為自私,他挑逗慕容嫣,勾引盲劍客的愛人桃花,他想知道被人喜歡的感覺是怎樣的,卻傷害了很多人。這些人有慕容嫣,有桃花,有盲劍客,有大嫂,當然也有被欺騙的歐陽鋒。他損毀了他人的愛情,自己的友情,卻還被冠以瀟灑的美名,實則是一種諷刺。
最後大嫂香消玉殞之際,託他帶給歐陽鋒醉生夢死的酒,是想試探歐陽鋒,看能不能忘掉自己,歐陽鋒卻因為目睹自己的感情寄託幻滅,他喝下了醉生夢死,逐漸失憶。而醉生夢死的酒,實則是一個謊言罷了,他只是一罈普通的酒,只是黃藥師想忘掉以前的事而已,酒不醉人人自醉,就是這個道理;但最終他還是存留一絲記憶,記得桃花,這個桃花有兩層含義:一是喜歡的盲武士愛人桃花,二是喜歡的大嫂那裡記得總是開滿桃花,他想忘掉過去,卻又不想沒有情感寄託,所以他把情感又寄託在一個似是而非的潛意識裡存在的“桃花”,想逃避,卻又寄託情感於虛無飄渺的回憶,自己還不承認,這些都是他面對愛情時自欺欺人的表現,他透過很多無謂的行動換取自己在愛情中存在的價值,他一直覺得自己很瀟灑,但是歸根到底,一切只是他的自欺欺人罷了,所以他從一開始就輸了。
獨孤求敗-慕容嫣/慕容燕
“堂堂大燕國的公主,慕容家的小姐,你竟敢如此冒犯我!”這句話看似不起眼,卻奠定了慕容燕的悲劇感情,為什麼呢?因為她內心是高傲的、高高在上的,是想在無論是在生活還是感情都想擁有主動權、控制權的的、是不允許別人對她冒犯、拒絕的,所以她在對黃藥師有愛慕成份時,當黃藥師開玩笑說“如果你有一個妹妹,那我一定娶她為妻”時,她故意掉了一隻筷子,來掩飾她小女人的欣喜與心思,也是為了隱藏身份,他還說如果發現是騙他的,他一定殺了黃藥師,這也是他內心高傲、不容侵犯的一種表現,所以當黃藥師沒有赴約時,慕容燕感受的是愛而不得、不甘心、自己被侵犯、被拒絕的痛苦,而這份痛苦中自己內心的高傲感被冒犯的痛苦程度,不亞於由愛生恨的成份。於是她分裂出兩個人格慕容燕與慕容嫣,一個在苦苦糾纏,另一個欲斬斷情絲,但都是同一個人歇斯底里地發瘋,其實只不過對自己的痛苦欲蓋彌彰、對自己自欺欺人。
慕容嫣為了彌補黃藥師不愛自己、自己被侵犯的事實,分裂出慕容燕這個性格,騙自己說自己的輸其實是慕容燕想一生一世留她在身邊,黃藥師是喜歡她的,只是慕容燕阻止他們在一起,所以她想殺掉慕容燕,自己也因為被黃藥師深愛而遭人追殺,但是她又渴望被人保護,所以又以慕容燕的身份來保護自己,內心痛苦而又矛盾。但最終,她放逐了自我,一生不再涉足愛恨,封閉自我,一心練劍,使劍術臻於完美,內心卻還是壓抑的,那被劍激起的一排排巨浪,難道不是她內心情感的波瀾壯闊嗎?凌於湖面、遺世獨立,起名獨孤求敗,卻依然看出她內心高傲、自戀、拒絕的對映。一個絕世高手,堅強的外表俠內心卻還是隱藏著脆弱敏感,而她所有的蛻變,都離不開她的高傲和和那個令她受傷的男人。
大嫂
她是劇中愛情的特殊點,劇中所有的感情糾葛都跟她有關係,無論是直接的:東邪西毒對她的愛,還是間接的:東邪因為喜歡她,卻渴望體會被喜歡的感覺而去招惹桃花與慕容嫣,她是一個愛和被愛的結合體,愛著歐陽鋒,也被黃藥師所愛,她也是一個等待與被等待的結合體,在愛恨交織中等待歐陽鋒,也被默默無聲中被黃藥師等待,可是她也是悲劇的結合體,註定等不來歐陽鋒,也不被黃藥師所坦誠等待。
她和歐陽鋒有也相似的地方,都缺乏安全感、渴望被人深深喜歡、得到別人強烈和你共度餘生、非你不可的共鳴,可是卻也極度自負與自卑,怕被拒絕,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渴望擁有,卻等別人送到嘴邊才肯接受,希望在愛情中獲得平等、得到更多關懷,卻失望而歸,最後她負氣嫁給歐陽鋒大哥,而那時,歐陽鋒才問她為什麼不跟他一起走,她拒絕了,原來歐陽鋒到失去時才懂得爭取,既然這樣,她不會讓他得到自己,也因此,歐陽鋒黯然離開白駝山。
她把愛情看做勝負遊戲,僅僅為了一個在一起的理由而對愛情去角力,判定勝負,她以為自己贏了,可是當她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容顏逐漸老去才明白,其實愛情沒有勝負,有些話說出來也不代表一生一世,說不說出來也沒有分別,因為有些東西是會變的,她遺憾、也悵然,在自己最美好的時間,喜歡的人都不在身邊,她是落寞的、孤寂的,辜負了自己最美的年華去追求虛無飄渺的東西。
她也是悲苦的,從歐陽鋒離開到最後都渴望歐陽鋒能回頭;想念一個人,卻只能從別人口中打探他的訊息;她覺得黃藥師會帶去她在等歐陽鋒的訊息,盼望等到良人歸來,黃藥師卻因為自私期滿了她,她也只能苦笑說你太老實了,痛徹心扉哭了出來,明白當初那一別,亦是永恆,最後平靜地望著海面,香消玉殞。
但是最後她也是想通了的,意識到自己當初太過執著,執泥於字句卻忽略了感情中最重要的東西-心的感覺,那才是愛情本身的模樣。最後他送給歐陽鋒醉生夢死酒,“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可是她同樣明白,有些事情,你越想忘記,你就記得越清楚,他一方面想歐陽鋒忘記她,重新開始,卻又渴望歐陽會記得她。
歐陽鋒-西毒
全片都是以歐陽鋒的視角展開的,他是影片中一個故事講述者,向觀眾述說別人的故事,當然也有他自己的故事,他起初看似是一位旁觀者,隨著情節推進,才發現,他其實是故事的參與者,所有感情的事都因他而起,緊緊關聯。
“要想不被別人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別人”,因為從小就是孤兒,所以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而又因為性格里的驕傲、自負,所以他一直不對大嫂說出“我愛你”那種話,也同樣不接受別人比他開心,所以當看到別人擁有自己沒有擁有的時候,他嫉妒,“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他試過什麼叫嫉妒”-所以他叫西毒。歐陽鋒是一個驕傲自戀的人,他希望自己是最開心的,最好的,只有一個人足夠驕傲,想一直維持那種被人仰望的優越感,才會滋生出嫉妒。他會權衡利弊,沒有想要的利益,他絕對不肯幫孤女報仇,利用“鞋子”給人靠譜的印象,得到利益最大化,幫村民殺馬賊。他一心想要闖蕩,以前看到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所以離開白駝山來到沙漠這邊,他也後悔,他以前覺得山這邊的風景比較好,但最後才發現,其實那邊的東西才一直是他想要的,但卻回不了頭。
歐陽鋒是悲情的,感情破裂,人生幻滅,他封閉自我的感情,遺憾愛人成了自己大嫂,玩世不恭,卻又屢屢看到他內心的掙扎,所以他對洪七說出事在人為,以黃藥師的身份對慕容嫣說出,我喜歡你咯,以一個強者對弱者的身份對孤女說出,你要是賣可能比驢子更值錢。他在試探人心與人性,然而他最大的悲劇是換做是別人的身份,他的人生才會變得積極、更加有意義,他自己的人生卻是如此破碎、虛無。
他一直相信命運,喜歡看黃曆做事,卻總被命運捉弄,不堪,他覺得洪七對他有價值,卻因為命書說“命煞孤星,尤忌七數”,所以心裡對他不喜歡,無論是殺馬賊、對姻緣等還有最後自己離開客棧迴歸曾經,都要看黃曆,以至於黃曆寫著“驛馬動,火逼金行,大利西方”,這樣一個他認為的黃道吉日,他才肯燒掉驛站,乘馬西行迴歸,成就一方霸業。
桃花-盲劍客之妻
電影裡的桃花,總是出現在一片水塘中,水光瀲灩下,面容清冷,總在撫摸著馬匹,空氣中瀰漫著曖昧的氣息,或許氛圍的渲染在昭示她是一個清高卻又寂寞、喜歡曖昧的女人。
黃藥師忘記過去去找她時,當感覺到有人來時,她有欣喜的淚水,但隱忍著不讓別人看見,看到是黃藥師,或許是覺得當時的黃藥師冷漠的神情,已不是自己期盼的,或許她是等待自己的丈夫,來的人卻不是,所以她落寞走開,卻還表現出自己的驕傲與倔強;當她後面得知自己丈夫已是沙漠掩埋的白骨時,她黯然神傷,卻在歐陽鋒面前隱忍不表現出痛苦,她內心依舊愛著自己的丈夫,一句輕描淡寫:那些已經不重要了,依舊在拼命維繫自己的高貴與清冷。她一直在等待著她的良人歸來,但她卻不知道良人何時歸來,歸來的良人是誰?她自己又在期盼哪位良人歸來?所以她一直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自己又想要什麼?到最後只不過誰也不是她等待的,她也終不會等到她的良人,一個人落寞、孤芳自賞、顧影自憐,陪伴她的卻只有一匹馬,聊以慰藉,可憐又可悲。
盲劍客
盲劍客他是一個充滿極度悲傷地角色,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但是妻子又愛上了自己最好的朋友黃藥師,他說過,若是再一次見到黃藥師,他要殺了他,但是當他再見到黃藥師時,他卻眼盲了,從後面劇情得知,他那時還可以戰鬥,然而他並沒有殺他,一是有心無力,二是那時他最好的朋友,他下不去手,三是他深愛的人卻愛著自己想殺的人,他已經失去殺他的意義,他的眼盲只不過是心盲而已。
他心心念念想要再回家鄉看望桃花,別人以為他是貪戀家鄉的花開的桃花,後來才知桃花是他深愛的人,他極度渴望,所以他每天傍晚點一盞燈,希望眼睛能夠癒合;所以他接下殺馬客的生意,湊足回家的路費;所以他等馬客出現越等越晚,因為眼睛每況愈下。但是事與願違,他是等到了馬客,也英勇地戰鬥,卻抵不過命運捉弄,一記快刀,他聽到血迸發的聲音,像是風聲,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聽到,無奈是他自己生命最後悲壯的聲音,其實也是他最好的歸宿。
洪七-北丐
他在劇中是一個特例,唯一一個不為痛苦折磨的人,而這一切源於他“想了就去做”的個性,樸實、簡單,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別人模仿不來,而他的武功高也是因為這種單純--我的刀快,因為我夠直接!他的出現本身就帶有一種積極、Sunny、健康的一面,它更像是一股風,來去自如、瀟灑不留痕,卻能吹進人心,觸動人性與靈魂最深處。
可是他也有發現他自己在被外界改變的跡象,為了一個雞蛋竟然猶豫不去幫助別人,在權衡利弊,變得和歐陽鋒一樣,不再像以前那麼直接,他不想和那種人同流合汙,所以他決定幫助那個女孩,但是也付出了一個手指的代價-因為不再那麼直接,導致刀不像以前那麼快!然而歐陽鋒還在問他值不值,他的回答是不值,但是覺得痛快,這就是他們最本質的區別,看似是不同的價值觀,實則是能不能對自己的病態觀念直視和改變的勇氣。他是英雄,因為他可以直視自己不堪的一面,又可以去改變他;歐陽鋒是怯懦的,他一直不敢正視自己性格里的自卑、怕被拒絕,他們是截然相反的,故劇本安排他們晚年決戰於大雪山,這是一種對各自堅守的世界觀勝負的較量,然而時間無垠,人卻生命有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時間的烈火中,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也許人生也沒有勝負,信念也並不是非黑即白,一切都會幻化虛燼,唯有釋然才是解脫,二人也最終相擁而亡。
他的情和夢想也不像別人那樣看似華麗、言不由衷,是那麼樸實,簡單,覺得帶老婆行走江湖不方便,所以讓她回家;當他明白那隻為不過是他自己內心的自限式障礙、庸人自擾時,他聽了歐陽鋒的話帶上老婆去闖,也不是不行啊。
從他的身上也能看到其它令人動容的特質:因為重新尋找他的直接,他斷了一根手指,從一身絕技到不能再使用刀,但他卻對歐陽鋒輕描淡寫說,如果你聽說以後有一個九指英雄,那麼一定是我,這是一種重新開始的勇氣和一種隨遇而安的豁達。他走的那天也是故意逆風而行,體現出他性格中的倔強、自信、不服輸、不信命的一面。歐陽鋒說是嫉妒他的,因為自己本來也有那樣帶著愛人去闖江湖的機會,卻被他放棄了。
卑微的女孩-waiting girl
她想要復仇,求助歐陽鋒,得到的是拒絕,因為覺得覺得她不值,求助盲劍客,也得到拒絕,因為盲劍客只想得到盤纏回家看望愛人,這件事浪費時間又沒有益處。她只能繼續等,直到洪七出現。
如果說電影裡其它女人是獲得愛情後的不同形態,而她可能就是愛情最初的模樣:青澀、單純,沒有底牌,只有雞蛋和一頭小毛驢,在大環境面前顯得卑微、弱小和無助,所以歐陽鋒和盲劍客都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深愛的女人的影子,歐陽鋒想得到她,盲劍客強吻了她,可嘆的是她不是一個單獨的愛情出現,她只是強者眼裡的一種替代品,替代他們失去的愛人,而她甚至可有可無,卑微到塵埃裡。
可是同樣慶幸,她始終在堅守自己的底線,因為她知道,若沒有底線,她會淪落到不如一個雞蛋值錢,她守住了“像那個女人”最純潔的部分。
二、人心、人性
這部電影雖然語言簡練,但是從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心對於人性的試探,列舉其二:
1、歐陽鋒
他對三個人典型地用言語試探過,這可以看作是他內心的掙扎和對別人的人性、人心的試探。
一是他對洪七帶老婆的事說事在人為,是因為他曾經有過這樣的機會,但是他沒有這麼做,試探洪七會不會這麼做,他想看看被人面對這樣的抉擇會不會跟他一樣選擇放棄,但是洪七做出和他不一樣的選擇,所以他也有著這種方面的嫉妒,這是對人心、人性高度的試探。
二是對孤女的試探,他告訴孤女,你的雞蛋和驢子不值錢,如果你賣的話,你會比那些更值錢,她在試探孤女會不會賣,其實因為嫂子嫁給他大哥,也因為他覺得女孩像大嫂,而這時他對女人是存在一種偏見的,覺得女人是下賤的,這是對女人底線的一種試探,但是她最終沒賣,他意識到自己可能錯了。
三是對慕容嫣的試探,這是對愛情的試探,當慕容嫣把他當做是黃藥師傾訴衷腸時,他以黃藥師的身份說出了“我愛你”,發現,其實說出這種話,並不難。
2、黃藥師
黃藥師對大嫂試探過,他說,你那麼喜歡他為什麼不和他在一起,嫂子他沒說過他喜歡自己,他又接著試探,而這句是重要的-喜歡不一定要說出來,這其實也包含了他自己的對大嫂喜歡卻不說的一些心理,大嫂說,歐陽鋒太自信了,以為她一定會嫁給他,到這裡其實也就清楚了。黃藥師也許也想過說出自己對大嫂的愛慕,但是他和歐陽峰有些性格其實一樣,太自信、怕拒絕、怕負責,所以最後得到大嫂回答後,在她死之前也一直沒有說出來,想維持自尊。
這種語言的試探其實現實中很常見,以第三者的身份代替當事者的某一方,替別人著想的言語,藉機說出自己的心聲,實則是想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也許是自己對生活的掙扎,也許對自己的或別人的人心與人性試探,最終反思,來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三、心境
在人物評析中,有人說電影裡其實孤女、桃花、大嫂是一個女人在愛情裡的不同階段,不同的煩惱與表現,王家衛是把一個人的不同階段剝離出來演繹;還有人說歐陽鋒、黃藥師、大嫂、慕容嫣、洪七、桃花、孤女、盲劍客其實各代表一類行人。
我覺得這些說法都不甚貼切,因為可能每個人看懂電影的時候,在很多人物的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而這樣,我們不如換個角度、換個方式去思考,其實這些人物的故事,不妨理解為一個名詞--心境!
如十幾歲時愛戀一個人,愛而不得,是慕容嫣那種心境;二十歲時因為怕受傷害,不敢隨意表露愛意,是黃藥師或者歐陽鋒那種心境;再年長一些,因為自己的愛妻喜歡別人,有心盲到眼盲的盲劍客,那也是一種成全的心境。再如從年少的見山就想去看看那邊得風景,再到發現最美的風景其實在山這邊的心境。無不如是!
所以成長,不過是心境的更迭而已,但願,希望我們越過山丘後的心境,都是積極健康的,願你歷經滄桑,終是洪七;若不是,也願你能在江湖寫意中,釋然於胸?
-
4 # 在奮鬥路上小青年
這是一部以失去,得到,等待為主題的電影。說通俗點,概括一點,愛、恨、情、仇,四個字,足以。
在這部電影,大量的引用了佛典,易經。而片頭那句,“旗未動,風未動,而是人的心在動”,用的是六祖慧能的《壇經》中的”不是風動,不是旗動,仁者心動“,這句可以說是全片圍繞展開的中心點。六祖這句是說是萬物由心生,而王家衛用這句卻是再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啊,愛情這事就不過是庸人自擾,無論是風度翩翩的黃藥師,棄家而走的歐陽峰,盲劍客,還是人格分裂的慕容燕,一個個都為情所困。他們,敏感而又固執。
他們,太複雜。我看不懂。王家衛的特長是營造氛圍,他給這部片子刷上了厚厚的色彩:黃沙,大風;白雲,藍天;紅的血,黑的眼睛。光影橫斜,濃得化不開。故事有些單薄,而人物的感情卻過於充沛,這是一部耐琢磨的片子,可能是我第一次看,沒有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沒有經歷那種愛而不得的感情,沒有體會到那種苦苦等待卻一無所得的感受所以也寫不出那種深刻的影評。現在的我對愛情、對人生也存在著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觸,同時也是我看完影片後的感覺。
我選擇洪七,我最愛的也是洪七。因為他簡單。
江湖太複雜,複雜到只要你足夠簡單,就可以笑到最後。洪七簡單,他想要什麼,就直奔其去,他要殺人,也不管你是男是女人多勢眾,只要刀起便血濺。他不關心自己有沒有鞋穿,也沒打算事前刺探敵人的虛實,套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橫衝直撞的盲牛。
但這樣簡單的人到了歐陽鋒面前還是迷失過。有鞋子和沒鞋子的刀客身價是不一樣的,這說明你有面子還是沒面子;有刺探和沒刺探的刀客是不一樣的,這顯示了你只是一個刀客還是一個大俠。在村姑初來懇求洪七幫忙復仇的時候,洪七沒有答應,因為他知道歐陽鋒不會答應。一個人受到他人的影響理所當然會改變,就算再簡單直接,還是會揣測是不是有第二條路。
然而他最終幫了村姑,因此而失去了一個手指,他說“不值得,但是我覺得痛快,這才是我自己”。其實,這個手指當然丟得值得,他靠著這個找回了自己的簡單和直接,他幫助別人,以此證明了自己。實際上,洪七從一開始便是以一個有野心有狠勁的人,只是他在野心與良心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最後故意逆風而行,很好地刻畫了洪七的性格,他帶著妻子闖蕩江湖,他在殺人的同時幫人,他不是一個普通的刀客,這已和有沒有鞋無關,而是他以自己簡單直接想怎樣就怎樣的方式去闖,和別的刀客都不同,和潮流不同。
簡單的人,反而會收穫到幸福。 這就是北丐洪七。
世人蒼茫,當欲行一件事,抑或欲愛一個人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在值不值得的天平上衡量、躊躇,卻在那萬念之間,千思之中選擇了執念。結局怎樣又如何?生命的珍貴本在經歷,在那搏與不搏,拔刀還是退後。不同的價值觀,便會對於旁人的決定、生活方式不可苟同的想法,但最基本應是的尊重和理解。不論是愛情的執念,還是江湖的取捨,每人自有選擇的權利和道理,或遺憾、或無悔,全在於個人經歷了那番腥風血雨、顛沛流離後的心境。值得與否?是個可笑的疑問。歐陽鋒永遠也不會明瞭那份執著信念下的瘋狂和痛快。
“我的刀沒有以前快,我以前快是因為我直接,認為對就去做,從來不會想什麼代價,我以為我這輩子都不會變……”
直接,或許是一種單純的表現。因為不懂得,因為不明瞭,世事背後的冷漠和無情,即便了解,卻也不願同流,就如洪七言“我以為我和你混在了一起,沒有了自己,我對自己很失望……”人總是在不斷的新陳代謝,思想也如此。外部的變化,人事的混雜,無一不會對內心的堅守造成動盪,若在無意識的潛移默化中慢慢遺棄自己曾經的堅持,那是可怕的,亦是無情的。可怕的不是否定了曾經的自己,而是調整中的動盪讓心靈不安,居所的流離讓體膚碰撞剝離的苦楚。
整部影片裡,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歐陽鋒的視角去展示,他,就如同一個講故事的人。直到影片最後,才終於開始講述,與歐陽鋒有關而又不為歐陽鋒所知的故事。我發現當我放棄對敘事的要求,任性的全當一場少時舊夢來看,會有些動容於劇中的女子,男子,以及他們之間的複雜感情。
一動容,便讓人惆悵,哪怕都是別人的故事,哪怕都是不相干的心事。動容的背後,其實還掩藏著難以釋懷的惶恐。對未來的不解和期待。漸漸的明白,不管多麼堅定的信仰,在時間的面前,也終會化灰。
這部片子有他的成功之處,必然也有很多“硬傷”。它的旁白實在難逃做作的嫌疑,而且也多到了讓電影幾乎退化成超長版音樂電視的程度:畫面反而降為輔助地位,僅僅為這些囈語提供了視覺補充。視覺語言的功用被大大弱化,從頭到尾導演都躲在演員身後不停的在講、在說、在補充,哪裡還叫電影,分明就是配樂散文朗誦!而即使拋開這些表現形式的主次之分,作為一個故事,《東邪西毒》也並不好,它支離破碎,並沒什麼重大的情節發展,它只有一群莫名其妙的人物,在說著一些自戀而瘋狂的話。總會讓我想起貝克特的戲劇《等待戈多》,這些人物的剪影更為破碎,更為孤立。
這樣的極端情緒化的表現手法,只適合文藝青年在雨天,窩在一個人的小房間裡,捧著杯茶,慢慢地品;而不適合,坐在電影院裡,抱著爆米花,聽著旁人嘰嘰喳喳地對著片子指手畫腳。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眼光、個人的經歷去看作品,必然會有不同的結論。
-
5 # 情感喪
東邪西毒是個什麼電影,我來為題主儘可能詳盡的解答一下,如果看完我的答案你還說看不懂,那我只能說你不喜歡這樣的電影。
東邪西毒看似沒什麼劇情起伏,其實在這平淡無奇下穿插了好幾條感情線。現在我以歐陽鋒為中心,粗暴的告訴你他們之間的關係。
歐陽鋒是個大漠裡做殺人生意的人,他不是殺手,只是會僱傭殺手替人解決麻煩的中介。他與世隔絕的生活在沙漠裡,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唯一會在驚蟄那天來看他的黃藥師,在他眼裡都是一個古怪的人。
歐陽鋒黃藥師就等於偶爾見面的朋友關係
歐陽鋒在來沙漠生活之前,曾有一個他十分鐘愛的女人,那個女人就是他的大嫂。大嫂因為歐陽鋒從沒說過愛自己,從而覺得很沒有安全感,於是一氣之下便嫁給了歐陽鋒的大哥。歐陽鋒得到這樣的結果很痛苦,於是傷心之下永遠的離開了家鄉,跑到了大漠裡做起了殺人生意。雖然大嫂嫁給了歐陽鋒的大哥,但這不代表大嫂不愛歐陽鋒,相反她愛歐陽鋒愛的深沉,直到臨死前仍活在對自己決定的悔恨中。而歐陽鋒也從沒忘記過自己的大嫂,雖然他從來不去找她,但他總會在寂寞的大漠裡想起她。
所以歐陽鋒和大嫂就是曾經相愛,分別之後仍在各自惦念的關係
黃藥師之所以每年都去看歐陽鋒,是因為大嫂想知道他的訊息,而黃藥師為了能自然而然的見到大嫂,也總是樂於去做這件事。但黃藥師從來沒向大嫂表白過,因為他知道大嫂愛的是歐陽鋒而不是自己。
所以黃藥師和大嫂,是一種單相思的關係
有天歐陽鋒的店裡來了個刀法很快的朋友,這個人也曾是黃藥師的朋友,多年以後當他和黃藥師在歐陽鋒的店裡相遇,他的眼睛已經看不見了,他曾發誓見到黃藥師一定要殺了他,那是因為在他結婚那天黃藥師來賀,自己的妻子卻愛上了黃藥師。
所以盲武士(刀法很快的朋友)和歐陽鋒是一種僱傭關係
盲武士和黃藥師是一種過去的朋友現在的情敵關係
盲武士的老婆桃花自從見過黃藥師就再也忘不掉他了,桃花患上了相思之嫉,她將胯下的駿馬想象成黃藥師,欲仙欲死愛恨交加。
桃花愛黃藥師,而黃藥師卻把桃花當成自己眾多女人中的一個
同樣深愛黃藥師的還有慕容嫣,她和黃藥師偶然邂逅之後,便無可救藥的愛上了他,奈何黃藥師生性風流,徒留慕容嫣分裂成兩人,一個愛一個恨,在愛恨交加的感情中沉淪無法自拔。
屬於大漠裡的故事還在繼續,後來歐陽鋒遇到了一個離開家鄉追逐夢想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空有一身本事,只是為人太正直,因為不願將自己變得太世故,竟混的連
-
6 # 筱陌有話說
看得懂東邪西毒的都是不幸福的
所有的事情都是從不懂開始的,這個瞭解的過程有時候才是最重要的,東邪西毒或許讓很多人都看不懂,但是這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卻讓我們在瞭解的過程中慢慢昇華,
同一部電影,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人觀看自然看到的也不相同,所以看不懂東邪西毒沒關係,或許某一次經歷會讓你真正明白東邪西毒所說:不要失去從頭再來的勇氣。
當你真正看懂這部電影的時候,也就是你感同身受的時刻,那時候的你一定有了某些刻苦銘心的經歷。
-
7 # 樂天有晴
東邪西毒是男女之間情感糾葛的萬花筒。港片其中一個的特色是市民大眾化。當年拍這部東邪西毒,大陸的觀眾是肯定看不懂的。而在當時經濟繁榮下的香港,物質和情感之間的衝突和交織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靈感來源。男女之間的情愛糾葛用東邪西毒的武俠框架詮釋,化學反應產生出這麼一種獨特的風格是東邪西毒能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我看來,東邪西毒是剖析當時時代下男女情感之間的感情生態。開篇的歐陽鋒提到的嫉妒,黃藥師的放浪風流,洪七公的簡單單純,獨孤氏的痴戀,大嫂的倔傲,每個人都能從這個幻想的武俠世界裡找到自己情感的共鳴。再加上後來大陸經濟發展,大陸群眾也開始經歷當時港片繁榮下香港人的生活類似的階段。所以港片情懷才興盛起來。這也是港片經典的原因之一。因為港片是某一歷史階段人們情感意識的反饋。
-
8 # 丶昂哼
“風也未動,幡也未動,是人心自己在動。”
一句佛偈,有人看到智慧,也有人看到悲哀,看到一個幻滅的世界。
人在茫茫宇宙面前微不足道,但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找一套試圖去解釋世界的方法,王家衛用來解釋一切的是“情”,也可以說是“人心”。
《東邪西毒》就是一個用人心來解釋的世界,是王家衛眼中的一部“射鵰英雄前傳”,金庸小說中那些蕭蕭然的名字,給予他的只是一個無限寬廣的想象與創作空間,王家衛在這個框架內排演了一幕他眼中的人間戲劇——一幕雖然是武俠人物,也仍擺脫不掉愛恨情仇,執著之苦,也承受不了生命的虛無的戲劇。這幕劇裡所有出場的人物,幾乎都是如此。
獨孤求敗是金庸小說中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並未真正出場,而其欲求一敗而不可得的絕代高手形象卻宛在目前,深入人心。《東邪西毒》賦予了這個人物以全新的詮釋,在王家衛這個以“情”來解釋一切的世界裡,獨孤求敗被理解為一個被放逐了自我的人,因為一生不再涉足愛恨,因為內心不再起波瀾,才可以傾心於劍,使劍術臻於完美,而終於成為金庸筆下那位難求一敗的孤獨劍客。王家衛強調的是這個人物的孤獨——林青霞對著自己的影子練劍,似乎再現了莊子筆下那種凌波而行的出塵之美,然而其內心的隱喻卻毫不美好——這個畫面象徵著自戀,拒絕,象徵除自己外不再通融於任何人的心靈世界。劍氣激起的滔天白浪,難道不也是內心壓抑的情感的譬喻??
而把這個孤獨劍客的故事往前推,便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愛情故事,一個關於傷害的悲傷故事,而這就是王家衛的世界,堅強下面隱藏著脆弱,一個絕代高手的心靈深處,躲藏著兩個名字,和一個受了傷的人。
用武功來譬喻人心是《東邪西毒》的高明之處,這樣的人物除獨孤求敗,還有洪七。只不過洪七的武功超絕並非來自後天的放逐,而大來自他內心中與生俱來的單純——“我的刀快,是因為我直接”。洪七是《東邪西毒》中的一個特例,是這部劇裡唯一一個不曾被痛苦所糾纏的人物,而這些都緣自他“想到了就去做”的簡單個性,洪七這個人物的“情”同樣也代表了他的世界,與其他人那些看私華麗卻無不痛苦糾纏,言不由衷的愛情相比,洪七的愛情就像他的外表一樣,如此樸實而真摯,而這種簡單感情就和他的個性一樣,是旁人未必看的起卻也絕對學不來的,所以當洪七最後帶著黃臉婆的老婆去闖蕩江湖的時候,歐陽峰會感到嫉妒。而當衣衫襤褸的洪七躺在吊床上,由老婆餵飯的時候,我們也感受到這份浪漫。
洪七是《東邪西毒》中王家衛改編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原著中的洪七公有一個“九指神丐”的稱謂,別無其他解釋,而王家衛便賦予了年輕的洪七一個如此令人動容的斷指故事:為了一個雞蛋而失去一個手指,從一個天下最快的刀客變成一個廢人。而他此時竟然仍舊可以對西毒說,如果你聽說有一個九指英雄,那一定就是我!這個情節象徵著一種隨遇而安的豁達,和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他可以在失去一切之後重新開始,一個本來應該悲哀的故事就這樣賦予了最浪漫的寓意。
他離開的那天風是向南吹的,他故意逆風而行,留下一個遙遠的背影。
《東邪西毒》的經典,單是片中人物形象的厚重已經哭奠定。洪七的意味,如此的健康和光明,鼓舞人心。而到了梁朝偉的盲武士,又是極度的悲傷和無奈。“桃花什麼時候開是有季節的,馬賊什麼時候來就沒人知道。”盲武士這個角色,有著很強烈的中國武俠電影中少有的悲劇色彩,既英勇的戰鬥了,卻因敵不過命運而終於失敗的悲劇。王家衛將梁朝偉氣質中的憂鬱化如這一角色之中,使盲武士在眼盲前想要回到家鄉的願望,使他在這片沙漠上的最後行程,充滿了極度悲傷的,昏暗般的氛圍。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都由著歐陽峰的視角——一一登場,影片的第一句話“很多年以後,我有個綽號叫西毒”,雖然被指為抄自《百年孤獨》,然而這句話卻是如此的符合歐陽峰性格中的虛無,符合因這個虛無的性格而使他面對的幻滅的人生,所以真的可以說是神來之筆。王家衛同樣以“情”來解釋歐陽峰的性格,他的毒同樣緣自嫉妒,緣自失敗的情感,緣自幻滅的人生,他玩世不恭,然而我們又可以屢屢看到他內心的掙扎,所以他會對洪七說“事在人為”,會以黃藥師的身份對慕容嫣說出“就是你”。他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只有換了他人的身份,才能變得積極於人生,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卻像灰燼一樣不可避免的變的虛無了,然而,這難道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確切的說,《東邪西毒》是一部一武俠為包裝的,關於愛情,關於人心的電影,出現在這個江湖中的人物,沒有一個能擺脫拒絕,擺脫慾望,擺脫求而不得的痛苦。希望知道被人喜歡的感覺而不能付出感情的黃藥師,獨自等待的牽驢女子,把感情當做勝負遊戲的西毒大嫂``````無不如次。
《東邪西毒》曾經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看了很多遍,大約也經歷了三個過程,第一個是不解,第二個是感動,第三個是恍然,大致也可以說是回到了看山是山的態度。所以直到今天,才能以理性的,冷靜的態度來分析這部電影。
戴著墨鏡的王家衛,常令人去猜想後面究竟隱藏了什麼,昨日再看《東邪西毒》,看到張曼玉說,“有一天我看
-
9 # 不愛剪輯的剪輯手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這是一部以失去,得到,等待為主題的電影。說通俗點,概括一點,愛、恨、情、仇,四個字,足以。
在這部電影,大量的引用了佛典,易經。而片頭那句,“旗未動,風未動,而是人的心在動”,用的是六祖慧能的《壇經》中的”不是風動,不是旗動,仁者心動“,這句可以說是全片圍繞展開的中心點。六祖這句是說是萬物由心生,而王家衛用這句卻是再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啊,愛情這事就不過是庸人自擾,無論是風度翩翩的黃藥師,棄家而走的歐陽峰,盲劍客,還是人格分裂的慕容燕,一個個都為情所困。他們,敏感而又固執。
他們,太複雜。我看不懂。王家衛的特長是營造氛圍,他給這部片子刷上了厚厚的色彩:黃沙,大風;白雲,藍天;紅的血,黑的眼睛。光影橫斜,濃得化不開。故事有些單薄,而人物的感情卻過於充沛,這是一部耐琢磨的片子,可能是我第一次看,沒有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沒有經歷那種愛而不得的感情,沒有體會到那種苦苦等待卻一無所得的感受所以也寫不出那種深刻的影評。現在的我對愛情、對人生也存在著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觸,同時也是我看完影片後的感覺。
我選擇洪七,我最愛的也是洪七。因為他簡單。
江湖太複雜,複雜到只要你足夠簡單,就可以笑到最後。洪七簡單,他想要什麼,就直奔其去,他要殺人,也不管你是男是女人多勢眾,只要刀起便血濺。他不關心自己有沒有鞋穿,也沒打算事前刺探敵人的虛實,套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橫衝直撞的盲牛。
但這樣簡單的人到了歐陽鋒面前還是迷失過。有鞋子和沒鞋子的刀客身價是不一樣的,這說明你有面子還是沒面子;有刺探和沒刺探的刀客是不一樣的,這顯示了你只是一個刀客還是一個大俠。在村姑初來懇求洪七幫忙復仇的時候,洪七沒有答應,因為他知道歐陽鋒不會答應。一個人受到他人的影響理所當然會改變,就算再簡單直接,還是會揣測是不是有第二條路。
然而他最終幫了村姑,因此而失去了一個手指,他說“不值得,但是我覺得痛快,這才是我自己”。其實,這個手指當然丟得值得,他靠著這個找回了自己的簡單和直接,他幫助別人,以此證明了自己。實際上,洪七從一開始便是以一個有野心有狠勁的人,只是他在野心與良心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最後故意逆風而行,很好地刻畫了洪七的性格,他帶著妻子闖蕩江湖,他在殺人的同時幫人,他不是一個普通的刀客,這已和有沒有鞋無關,而是他以自己簡單直接想怎樣就怎樣的方式去闖,和別的刀客都不同,和潮流不同。
簡單的人,反而會收穫到幸福。 這就是北丐洪七。
世人蒼茫,當欲行一件事,抑或欲愛一個人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在值不值得的天平上衡量、躊躇,卻在那萬念之間,千思之中選擇了執念。結局怎樣又如何?生命的珍貴本在經歷,在那搏與不搏,拔刀還是退後。不同的價值觀,便會對於旁人的決定、生活方式不可苟同的想法,但最基本應是的尊重和理解。不論是愛情的執念,還是江湖的取捨,每人自有選擇的權利和道理,或遺憾、或無悔,全在於個人經歷了那番腥風血雨、顛沛流離後的心境。值得與否?是個可笑的疑問。歐陽鋒永遠也不會明瞭那份執著信念下的瘋狂和痛快。
“我的刀沒有以前快,我以前快是因為我直接,認為對就去做,從來不會想什麼代價,我以為我這輩子都不會變……”
直接,或許是一種單純的表現。因為不懂得,因為不明瞭,世事背後的冷漠和無情,即便了解,卻也不願同流,就如洪七言“我以為我和你混在了一起,沒有了自己,我對自己很失望……”人總是在不斷的新陳代謝,思想也如此。外部的變化,人事的混雜,無一不會對內心的堅守造成動盪,若在無意識的潛移默化中慢慢遺棄自己曾經的堅持,那是可怕的,亦是無情的。可怕的不是否定了曾經的自己,而是調整中的動盪讓心靈不安,居所的流離讓體膚碰撞剝離的苦楚。
整部影片裡,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歐陽鋒的視角去展示,他,就如同一個講故事的人。直到影片最後,才終於開始講述,與歐陽鋒有關而又不為歐陽鋒所知的故事。我發現當我放棄對敘事的要求,任性的全當一場少時舊夢來看,會有些動容於劇中的女子,男子,以及他們之間的複雜感情。
一動容,便讓人惆悵,哪怕都是別人的故事,哪怕都是不相干的心事。動容的背後,其實還掩藏著難以釋懷的惶恐。對未來的不解和期待。漸漸的明白,不管多麼堅定的信仰,在時間的面前,也終會化灰。
這部片子有他的成功之處,必然也有很多“硬傷”。它的旁白實在難逃做作的嫌疑,而且也多到了讓電影幾乎退化成超長版音樂電視的程度:畫面反而降為輔助地位,僅僅為這些囈語提供了視覺補充。視覺語言的功用被大大弱化,從頭到尾導演都躲在演員身後不停的在講、在說、在補充,哪裡還叫電影,分明就是配樂散文朗誦!而即使拋開這些表現形式的主次之分,作為一個故事,《東邪西毒》也並不好,它支離破碎,並沒什麼重大的情節發展,它只有一群莫名其妙的人物,在說著一些自戀而瘋狂的話。總會讓我想起貝克特的戲劇《等待戈多》,這些人物的剪影更為破碎,更為孤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0 # 愛佳影視解說
電影以西毒歐陽鋒為中心敘事者,展開了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的前傳。西毒和電影中所有的男人一樣,總是在闖蕩江湖。他一開始的時候喜歡一個女人,可為了在江湖上闖出個名堂,他很多次的拋下那個女人而獨自流浪。而且因為他性格的原因,他太自信,太懂得保護自己,太害怕被拒絕,所以他從來也不肯對她說出那個字。而那個女人,在得不到她自認為的最重要的保證,或者說承諾的情況下,為了懲罰他,也許更確切的說是逞一時之氣,故意離開了他。她說:“為什麼要到失去的時候才去爭取?既然是這樣,我不會讓他得到。”於是她嫁給了他的哥哥,讓他永遠也得不到。西毒在他們成婚的那一天,提出帶她走,她不同意。歐陽鋒便在那個夜晚完成了他有名無實的婚姻。之後,他便離開了白駝山,隱居沙漠,幹起了為他人介紹殺手從中收取些銀兩的買賣,以此謀生。可是她並不知道,那個他從始至終都深愛的女人--他的嫂子,也一直都愛著他,儘管她為自己的一時失足付出了一生的幸福。她曾經說歐陽鋒:“分明心裡想要,嘴巴卻不肯講出來,一定要你送到面前才肯要。”其實她何嘗不是呢?為了讓歐陽鋒忘了她,她託黃藥師帶給歐陽鋒一罈酒,名叫“醉生夢死”。後來她終於還是在對歐陽鋒的思念中鬱鬱而終。而黃藥師,在每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與她相見,也喜歡上這個女人。因為他還沒有開口就已經知道,他沒有機會勝過歐陽鋒了,所以他並不想讓她知道。但是他嚐到了什麼叫做妒忌,他想知道被人喜歡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於是他不斷的去嘗試和新的女人來往,可他從來也沒有喜歡過她們,包括桃花、包括慕容燕/慕容嫣,所以傷害了很多女人。其實慕容嫣/慕容燕是同一個人,只不過一個是女兒身,一個是男扮女裝,兩種身份。而在姑蘇城外的桃花林,她和黃藥師一見如故。而黃在明知她是女兒身的情況下,還摸著她的臉,和她開玩笑說:如果你有一個妹妹,我一定會娶她。於是,這句話,造成了她的人格分裂。她在慕容嫣/慕容燕兩種身份之間遊走。她只是想讓當下的自己,無論是慕容嫣還是慕容燕,都是自己深愛的黃藥師最愛的一個女人,可她並不確定到底黃深愛的是兩者中的哪一個,於是她陷入了一個陷阱,無法自拔。終於成了一個無人可敗,只好和自己的影子練劍的“獨孤求敗”。而桃花,黃藥師最好的朋友無名劍客的老婆,也陷進了他的遊戲中,不自覺的被迷糊了。可她一直要到她的男人死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是誰。而無名劍客也從來都不知道她心裡的這些變化,他只是呆呆的喜歡著自己的女人,儘管他自己認為桃花等的是黃藥師。於是在他出來闖蕩江湖的最後時刻,他的眼睛已經快瞎了,可他還是想回去看看桃花。可惜他為了籌那一筆回家的盤纏,在花錢殺馬賊的一個行動中喪命。於是,殺馬賊的任務就交給了洪七,洪七在完成了無名劍客未竟的事業之後,又為了一個雞蛋而幫孝女完成了她一直堅持追求的願望:替弟弟報仇,殺掉太尉府的刀客。最後,他在歐陽鋒的提醒下,明白過來他的幸福需要帶著女人闖蕩江湖。終於,他堅持自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做了丐幫幫主。而東邪,在喝了“醉生夢死”酒後,也忘記了很多事情,他只記得他喜歡桃花,後來到了東海桃花島。只有歐陽鋒,終於還是忘不了,於是只有燒掉沙漠茅屋,迴歸白駝山,成為一方霸主。
回覆列表
《東邪西毒》開篇的大漠荒涼冷酷,歐陽峰經營著他的“生意”看似生活愉快悠閒,而實則不過是逃避。他高傲自負,不肯對愛人說一句“喜歡你”,最後愛人變成大嫂,自己離開白陀山來到大漠。歐陽峰對洪七說, “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階段,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後面是什麼。我很想告訴他,可能翻過山後面,你會發現沒什麼特別。回望之下,可能會覺得這一邊更好。”他闖蕩江湖的放蕩不羈,讓他對自己愛人疏於關心,他以為江湖才是他的追求。最後他才明白自己所謂的追求“山後面”卻遠遠比不上他的愛人,而他已經回不去。
忘得掉嗎,若是忘得掉,在知道黃藥師每年與他見面暢飲,只因替他大嫂而來後,他不會那麼期待,更不會因黃藥師的爽約苦等兩天兩夜。他後悔為什麼只能以“東邪”黃藥師的身份,對慕容嫣說“我最愛的是你”,卻沒有勇氣對自己的大嫂講。他後悔在愛人的新婚之夜沒有勇敢一些,放棄自己的孤傲戒備,對愛人吐出心聲。他羨慕洪七--“帶著老婆闖江湖”,簡單直率,覺得對就去做,甚至這已不止是羨慕,如他所言,十分嫉妒。兩年後他知曉了自己大嫂早已因病而死,知曉了黃藥師爽約的原因,知曉了那句“人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後每一日都是個新開始,你說多好”正是大嫂對他說的話,他毫不猶豫一飲而盡那半缸“醉生夢死”,希望忘記一切,卻發現失憶不過是個玩笑。
越是想看看自己是否忘記,就越是記憶深刻,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大嫂,他和大嫂的愛與被愛,都是傷害。再談黃藥師,他風流倜儻,他最愛的人是大嫂卻不敢表露,只能透過一年一度與歐陽峰的會面來作藉口,這樣才有機會和大嫂見面,告訴他歐陽鋒的訊息。他以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實際卻更顯出他的自私和懦弱。他得不到大嫂的愛,所以他嫉妒歐陽峰,他挑逗慕容嫣,他有私情於好友的妻子桃花,想從別處得到愛來“填補”他對大嫂付出的愛。最終付了慕容嫣,對他愛到發狂人格分裂,欺騙了桃花,讓她對丈夫不忠,一直在谷中等著他;傷害了好友盲武士,負氣離鄉最終死在大漠。
所有愛他的人,結局都並不好。黃藥師對歐陽峰說,要共飲那壇“醉生夢死”,一個玩笑,黃藥師卻真的“失憶”了。他刻意地逃避著他所犯的錯,鴕鳥般想忘記愛過的人,他以為這樣可以得到寬恕,獲得救贖,可以掩蓋自己的自私和懦弱。但最後他什麼也沒有忘,同時什麼也沒有得到。他在東邊的島上種滿桃花,自封桃花島島主,來紀念白陀山他最愛的人。什麼都得不到其實正是一種因果。最後要說的無非是餘下的人物,洪七,慕容嫣/獨孤求敗,村婦,盲武士和桃花。
洪七在我看來是片中結局最為圓滿,最是得償所願的一個人物,他簡單直率,不因歐陽峰的市儈精明而改變,最終逆著風,在北方得以成就霸業。之所以洪七的結局最好,大概也是王家衛電影中所向往的,簡單又明辨是非的人,往往不會因世俗而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他們不會有太多遺憾和悔恨,不會因為世俗和心裡的傲氣彆扭而放棄自己所愛。他們會做對的事,沒有事情的利弊得失,只有事後的痛快與否。和歐陽峰,黃藥師,和風靡的“只看利弊”未嘗不是鮮明對比。
慕容嫣也算一個勝利的失敗者,她愛著黃藥師卻不能得到,沒有回報,痛苦的分裂成兩個人格。最終她對著自己的影子練劍,愛著自己,成為了獨孤求敗。對於村婦和歐陽峰的交易,可能影迷無不會指摘歐陽峰的市儈精明,但我卻認為,歐陽峰不幫她,除了因他自小“先拒絕人”的冷漠外,還有他對村婦的情感。與其說是歐陽峰對村婦,不如說是對大嫂,他想留住一個與大嫂幾分相似的女人在身邊。洪七受重傷,村婦來求他救洪七,他說他一直等著村婦來求他,可他就是不會救。但在村婦離開後,他卻救了洪七。
這也正是歐陽峰本身性格中自負又不肯低頭的一面,他因自負錯失了愛人,他表現的無所謂,心裡卻無時無刻不希望她的妥協和認輸。諷刺之意愈發誇大,悲哀之情愈發明顯。盲武士和桃花一定是相愛的,盲武士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他不忍殺了黃藥師,又因桃花而喪命,聽見自己的血濺之聲。他甚至臨走前想著的也只是自己死後桃花無人照顧,要歐陽峰替他轉告,桃花在等著黃藥師。而桃花在看到歐陽峰脖子上的圍巾,知道丈夫已死後,撕心裂肺的哭嚎怕也是飽含著悔恨之意。早知自己所愛又何必因為寂寞而愛上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