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如是史社
時也,勢也!沒有記載唐玄宗殺子,唐玄宗賜死是太子妃之兄薛繡。三個兒子,只說貶為庶人,為人所害,不過應該是唐玄宗默許了。貶三子時正值“開元盛世”,玄宗志得意滿。而李亨自立為帝時,正值安史之亂,人家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玄宗自顧不暇,更別說率軍討伐了。
唐玄宗殺的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出自玄宗的潛邸寵妃趙麗妃、皇甫德儀與劉才人。當時,因為唐玄宗有了專寵的武惠妃,三位都已失寵,三子也因此發些牢騷。武惠妃是武則天堂侄武攸止之女,自幼在宮中長大。既有武則天的美貌,又見慣了宮斗的手段。
唐玄宗想立武惠妃為後,但因“武”姓太過敏感,被大臣們勸阻。但在後宮,武惠妃儼然皇后權柄和待遇,母親兄弟都因她而加封進爵,所生四子三女也為唐玄宗所偏愛。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揣摩惠妃的心意,便每天觀察李瑛有何短處,並向惠妃報告毀謗。武惠妃常向唐玄宗哭訴太子李瑛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玄宗震怒,在中書張九齡以驪姬、江充、賈南風與獨孤皇后等人故事勸諫下才保住了太子。
不久,李林甫代張九齡上位。武惠妃、李林甫、楊洄勾結在一起,設計對三子說宮中有賊,三子遂甲冑進宮;又對玄宗說三子披甲進宮要謀反,李林甫在一邊煽風點火。玄宗下定決心,廢三王為庶人,賜薛鏽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
三人死後,武惠妃常見到他們的鬼魂,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玄宗沿用妃嬪喪儀僅讓其親生子女服喪,後追贈她皇后位。但因武惠妃謀害三子之事天下皆知,乾元年間,武惠妃被唐肅宗廢去一切皇后祠享。
李亨,即唐肅宗,玄宗第三子。其生母元獻皇后楊氏,關隴名門望族。楊氏的曾祖父就是武則天的外公。養母是太子妃王氏,也就是後來的王皇后。公元738年(武惠妃死於737年)被立為太子。李亨為太子時,天天和李林甫、楊國忠鬥智鬥勇。很多時候,都因玄宗以三子為鑑,不想再廢太子而平息。就是這樣,李亨還是經歷兩次大案,發生兩次婚變,雖然都有驚無險的過來了,但戰戰兢兢,心裡焉能不恨!
安史之亂起,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朔方、河東、平盧節度使,負責平叛。李亨一手策劃了馬嵬坡兵變,玄宗不得不西逃入蜀,李亨則分兵北上靈武。
公元756年李亨在靈武即位。玄宗被尊為太上皇,他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討安史,先後於公元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復長安、洛陽兩京。一時間,李亨軍容強盛。玄宗回長安後,雖有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忠心守護,但最終陳玄禮被勒令致仕,其他身邊人都被肅宗清洗,玄宗孤獨而終。所以,後期的唐玄宗別說討伐太子了,連自己居住在哪裡都不能決定,身邊的親信都不能保全。大唐也是從他手裡開始衰敗的。
-
3 # 歷史這樣說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帝王,他開創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期之一。
然而,在位長達44年的唐玄宗有一個重大失誤,就是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有反覆甚至是錯誤,悅史君給大家做一個解析。
唐朝開元三年(715年),唐玄宗冊立次子郢王李瑛為皇太子。
唐朝開元八年(720年),唐玄宗的十八子李瑁出生,母親是非常得寵的武惠妃。
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為了讓兒子壽王李瑁上位,設計誣陷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等三位皇子,唐玄宗盛怒之下將兒子們廢為庶人並賜死。
但同年十二月,武惠妃去世,壽王李瑁不僅沒能當上皇太子,反而自己的壽王妃楊玉環還被父皇唐玄宗納入後宮。
唐朝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冊立第三子忠王李亨為皇太子,但宰相李林甫、楊國忠一直跟皇太子李亨明爭暗鬥,唐玄宗態度曖昧,李亨的境況並不好過。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范陽、河東、盧龍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進逼長安,唐玄宗率領少數嬪妃、大臣逃往四川。
皇太子李亨則沒有跟唐玄宗一起,而是去了朔方軍治所靈武登基為帝,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唐玄宗在與兒子們的鬥爭中,最終是完敗,悅史君歸納了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情況非常危急
安祿山叛變後,一路攻城略地,唐玄宗不得不放棄長安,帶著少數人馬狼狽逃往四川。
這個時候唐玄宗已經沒有了一呼百應的絕對地位,相反半途中發生兵變,殺死了他寵信的宰相楊國忠,還逼他不得不賜死楊貴妃。
悅史君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唐玄宗完全沒有阻止皇太子李亨稱帝的能力。
第二,人心向背逆轉
唐玄宗年輕的時候,曾經參與誅殺韋氏集團,還鬥倒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當上皇帝以後還開創了“開元盛世”,可謂天下人景仰的好皇帝。
可在天寶年間,唐玄宗沉迷於享樂,寵信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整天和楊貴妃等後宮嬉戲,導致安史之亂的發生。
在決定逃往四川時,唐玄宗所帶的全部軍隊只有3000多人,其中屬於皇太子李亨指揮的殿後人馬就有2000多人,李亨的兒子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也“典親兵扈從”。
而發動“馬嵬驛之變”的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等人,也與皇太子李亨有著密切的聯絡,雖然陳玄禮等人在楊氏兄妹死後,向唐玄宗效忠,但李亨已經具備了另立門戶的力量,支持者更多。
第三,局勢發展必然
在安祿山先後攻佔洛陽、長安,唐朝江山危在旦夕的情況下,逃往四川的唐玄宗,已經無法肩負起恢復舊山河的使命。
在這個時候,皇太子李亨率領一部分精銳,來到抵抗叛軍的第一線朔方軍治所靈武,就表明了平叛的決心,也得到了臣民和將領們的支援。
年老體衰的唐玄宗,身邊沒有軍隊,也不可能率領大軍去討伐先斬後奏的唐肅宗李亨,只能接過太上皇這頂帽子。
最後,悅史君再總結一句,唐玄宗不僅後期施政大亂,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他也是完全不合格的。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先說唐玄宗“一天殺三個兒子”是怎麼回事。
(唐玄宗劇照)
唐玄宗到晚年昏庸不堪,貪圖享樂。不過,他在皇位問題上卻十分清醒,對他的兒子們百般提防,怕他的兒子們奪了他的皇位。
他本來已經立了太子李瑛,但是因為他寵幸的武惠妃對太子的讒陷,他不加調查。便一天之內把太子李瑛加另外兩個兒子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不久武惠妃又把他這三個兒子全害死。
唐玄宗為什麼會把三個兒子一併廢為庶人呢?是因為武惠妃謊稱宮中有盜賊,請唐玄宗三個兒子進宮來幫忙。既然緝盜,唐玄宗的兒子們自然要“披甲執銳”前往。一邊武惠妃又給唐玄宗說,你三個兒子造反呢!你看他們都帶著武器闖進攻來了。唐玄宗一看大怒,立刻就派人把三個兒子拿下,並把他們廢為庶人。
看到這裡,估計大家都有些疑惑,這唐玄宗不至於這麼糊塗嗎?莫名其妙的,他三個兒子為什麼會帶著兵器,大搖大擺進宮來?有這麼造反的嗎?這太不合常理了嘛。稍微調查一下,不就明白了嗎?不過,我覺得其實唐玄宗並不糊塗。在皇位問題上,他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他的兒子們,他是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否則,後來他三個兒子都莫名其妙去世了,他怎麼不調查一下呢?
廢掉太子後,唐玄宗準備立新太子。他把宰相李林甫找來商量。李林甫是個毫無原則的人,他見武惠妃受唐玄宗寵愛,就極力巴結武惠妃,提議立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為太子。但是唐玄宗偏偏不聽他的(李林甫實在是幫了倒忙,他越提議壽王李瑁,唐玄宗越懷疑李林甫和李瑁在結黨,要對他不利),立了第三個兒子李亨為太子。可以說,正是因為太子李瑛被廢,同時李瑁受懷疑,李亨才白撿了便宜,被封為太子。
(唐肅宗劇照)
但是李亨被封為太子後,他的厄運就來了。他也就開始被他父親唐玄宗猜疑了。再加上李林甫的打擊,李亨為此離了兩次婚,極力表現對唐玄宗的孝順,才算把太子之位保留了下來。
可以說,在安史之亂前,唐玄宗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對他的兒子們是非常冷酷無情的。
不過,安史之亂髮生,尤其是叛軍攻陷洛陽和長安,唐玄宗從皇宮逃出來,往四川逃去的時候,他再也沒有對他兒子們有那麼大的生殺予奪的權力了。就算李亨在靈武自立為皇帝,把他遙尊為太上皇,他也只能聽之任之。為什麼呢?
第一,當馬嵬坡兵變發生的時候,已經宣告唐玄宗眾叛親離。馬嵬坡六軍不前,其實大家直接指向的就是唐玄宗,怨恨他貪圖享樂,怠政亂國。好在他找到了楊國忠和楊貴妃這兩個替罪羊,這兩個人的死,暫時平息了六軍的怒火。但是,還會有人聽他的嗎?所以說,就算沒有李亨自立為帝,他也變成了孤家寡人。
第二,唐玄宗已經把天下兵馬指揮不動了。安史之亂之所以發生,整個朝廷之所以跟著他往四川逃,就是因為唐玄宗對軍隊的指揮失誤。第一個失誤,是他太過相信安祿山,任用他為邊關三鎮節度使,給了他很大的兵權,從而造成安祿山叛亂。第二個失誤,叛軍打到他眼皮子底下了,他還不做準備,還在歌舞昇平。第三個錯誤,是他多次命令潼關的守軍冒險出擊,還殺死了執行正確策略的封常清、高仙芝,強迫老將哥舒翰出擊。正是他的胡亂指揮,才造成潼關失守,長安被佔。可以說,那時候,天下的兵馬已經沒人聽他的了。
(安祿山畫像)
第三,唐玄宗需要李亨幫他穩住局勢,把江山奪回來。雖然也因此當不成皇帝了,但如果李亨能穩住,能奪回江山,別的不說,至少他的命是能保住的。
第四,就算他為了皇位,就算有軍隊聽他的,他率軍與李亨作戰,那不是幫了安祿山的大忙嗎?唐玄宗再昏庸,也不至於幹這個吧?
所以,當唐玄宗聽說李亨自立為皇帝的時候,他做得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把傳國玉璽和皇帝用的一切文書印章給李亨送過去。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
-
5 # 靈魂的感觸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不過說來也真巧,唐玄宗能一日殺三子,與他當時深愛的一個女人息息相關,而最後面對已奪位的李亨而無可奈何,也因他另一個深愛的女人所致。可嘆一代明君,到底還是敗在了美人們的石榴裙下啊!前者喪失了親情,後者丟失了江山。
武惠妃進讒,漠視親情殺三子這件事發生在安史之亂十多年前,此時的唐玄宗正值盛期,他所殺的三子分別是當時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那麼唐玄宗果斷殺子這一事件是怎麼發生的呢?其實在之前唐玄宗就因武惠妃等人進讒有過想廢掉太子李瑛的打算,但在宰相張九齡的維護下,太子李瑛暫時保住了他的地位,不過後來張九齡離開京城後,廢太子的事又被玄宗重新提起,為什麼會這樣呢?還是因為玄宗當時最寵愛的武惠妃對玄宗的蠱惑之言。據《新唐書》記載:
就在頭一天夜裡,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兄弟傳旨,說是內宮有盜匪,請太子立即領兵護駕!事情緊急,哪裡容人多想啊,再說了,太子兄弟早就在玄宗面前失寵了,正想找機會挽回呢,所以,太子李瑛還有李瑤、李琚趕緊帶著自己的衛隊去了。一看三兄弟真的帶兵進宮了,武惠妃裝得比誰都緊張,大叫太子謀反!
要知道,唐玄宗就是靠政變登上皇位的,對於這種事,他是非常敏感,加之又有愛妃的枕邊風,玄宗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在《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則是因為這三兄弟經常混在一起,搞些小活動,讓武惠妃的女婿楊洄抓住了把柄,於是楊洄向玄宗進言說太子有謀反的動機。其實不管是何種說法更可信,也根本沒達到要誅殺的地步,但玄宗就因為這些,確確實實將這三個兒子給草率殺了,成為了唐玄宗當皇帝以來最大的冤案。
楊貴妃命喪馬嵬坡,唐玄宗江山不再有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唐肅宗。
而此時的唐玄宗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逃難躲避在四川,雖被李亨尊為太上皇,但早已沒有了任何權力。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的爆發與玄宗晚年的荒淫有著重大的關係,而楊貴妃也一度被人們認為是造成安史之亂的兇手之一,正所謂狐媚惑主,其兄弟楊國忠更是大奸大惡禍國殃民之人。馬嵬驛之變,自此也宣告了唐玄宗時代的結束,哪還有能力率領大軍去討伐民心所向的新皇帝李亨啊!
-
6 # 崔呈譜1
測試格式-標題
測試格式-加黑
測試格式-下劃線
-
7 # 酒翁
對於題主提到的問題,我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
首先咱們來說說唐玄宗為啥一天能殺三個兒子,其實,題主提到的“殺”並不準確,準群的應該是變為庶人,雖說最後這三個兒子確實都死了,但真正下狠手的並不是唐玄宗自己。而是當時的武惠妃,武惠妃謊稱宮中有盜賊,讓唐玄宗的三個兒子進宮幫忙抓盜賊,三個兒子也沒多想,就帶兵前往,可當三個兒子一進入宮中後,武惠妃立馬向唐玄宗通報:快來看吶,你的三個兒子帶著兵和武器突然衝進宮裡來了。唐玄宗聽到後大怒,立即安排人將這三個兒子給抓下,並同時下旨將他們廢為庶人。
對於唐玄宗毫不猶豫的將三個兒子廢為庶人,有人覺得唐玄宗是不是昏庸無能,其實不是,唐玄宗並不糊塗,只能說唐玄宗在兒子們和皇位之間,太過於敏感。其原因就是因為只要兒子們一帶著武器進宮,唐玄宗就會想起當初自己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以及後來與自己的父親李旦的鬥爭。前車之鑑並不遙遠,所以,唐玄宗深知絕對不能讓兒子們有這個苗頭,因此,寧可錯殺,也絕不能姑息養奸。
而題主問題裡說到的李亨,則是唐玄宗後來冊立的太子,而對於題主說到的歷史,則是發生在安史之亂時期。安祿山舉兵反叛,逐漸貢獻唐朝各大都城,在即將攻陷長安之際,唐玄宗迫於無奈,只能帶著楊貴妃,楊國忠以及大臣後宮們,倉皇逃出皇宮,去哪兒?只能去往蜀地四川,因為那是宰相楊國忠的地盤。可誰知在這次逃跑之中竟然發生了一件令唐玄宗怎麼都想不明白的事情:眾將士竟然突然殺死了楊國忠,在殺死楊國忠還不解恨的情況下,又逼著唐玄宗下旨殺死楊貴妃,因為眾將士都認為唐玄宗以及唐朝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楊貴妃的出現,楊貴妃迷惑了唐玄宗,使其荒廢朝政,親信小人。唐玄宗被逼無奈,只能安排高力士勒死了楊貴妃。
1,唐玄宗已沒有繼續一呼百應的能力。自從楊貴妃出現,唐玄宗開始好大喜功,愛享受之後,整個朝廷都與唐玄宗初期不一樣了,因為唐玄宗親信小人,對安祿山的太過相信,使其一次次機浪費機會,造成最後倉皇出逃的局面。此時的唐玄宗雖說還是一國之君,但經過這些年的享受,唐玄宗已經失去了那股銳氣。再加上跟著掏出來的隊伍裡,繼續支援唐玄宗的人不多。所以,當太子李亨登基之後,唐玄宗也只能默默接受。
2,群心所向。從百姓圍堵,不想讓唐玄宗繼續西行就可以看出,此時的唐朝百姓,已經對唐玄宗失去了信心。而當在圍堵李亨後,李亨願意留在此地,與安祿山進行鬥爭時,百姓們就已經將李亨作為了一個領袖來看待,再加上支援李亨留下來的大臣們,一個個也不是吃素的,他們願意留下來支援李亨,看中的可是未來的前途,他們也知道唐玄宗已進入暮年,跟著唐玄宗幾乎毫無前途可言,可若跟著李亨,那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在多次給李亨上奏,要求李亨儘快登基之後,李亨終於“順應民心”,登基稱皇,到此唐朝歷史上終於出現兩個皇帝同時存在的局面: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
3,唐玄宗的自知之明。當唐玄宗到達四川后,一段時間內唐玄宗還是振作起來了,他開始計劃如何與安祿山對抗,他給遠在各地的大臣和兒子們下旨,其中就包括李亨。但唐玄宗從李亨那接到的“回執”確實“告知書”:告知唐玄宗,我李亨已經登基為唐肅宗了。唐玄宗在接到唐肅宗李亨後,並未決定帶兵攻打李亨,而是接受了唐肅宗李亨的存在。
支撐唐玄宗接受李亨登基的原因則是:為了將李氏唐朝的江山繼續傳下去。唐玄宗深知唐朝在自己的手裡差點毀於一旦,如果唐朝真就此毀滅,唐玄宗李隆基將愧對列祖列宗,因此,眼下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儘快消滅安祿山這批叛軍,而消滅這批叛軍,唐玄宗自己已經無法做到,只能依靠唐肅宗李亨,因此,唐玄宗深知:內部千萬不能亂。倘若現在唐玄宗和唐肅宗開戰,這明顯就是在幫助安祿山毀滅唐朝,那唐朝過不了多久就會改名換姓了。
因此,當唐玄宗接到李亨登基的訊息後,第一件事則是安排人將傳國玉璽給李亨給送了過去。在這方面不得不說,唐玄宗李隆基雖說晚年沉迷於女色,朝政荒蕪,但心中對於唐朝的心還是沒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李隆基站的高度沒有變,還知道國家統一是首要的事兒。
-
8 # 沅汰
唐玄宗殺三子的時候正在開元盛世,當時玄宗當皇帝已經二十五年,正處於唐代最安定、最繁榮的時期。
前面清除了武氏餘黨、韋氏亂政,又把姑母太平公主的勢力一網打盡。登極後大力發展國計民生、虛心納諫、勵精圖治,又大破契丹、吐蕃,可以說這時候的唐玄宗正將大唐掌控於自己的鐵腕統治之下。所以他有能力做出決定並執行決定。
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被武惠妃召喚入宮緝盜而披甲入宮,結果武惠妃又構陷說太子與鄂王、光王是帶兵殺入宮中謀反。按理說這個構陷的手段並不高明,而且說辭也勉強,為什麼精明有成府的唐玄宗就上當了呢?主要還是戳中了唐玄宗心中的痛點。他自己就經歷過宮變,而且發動過宮變。和姑母太平公主聯手扳倒韋皇后,又鬥敗了姑母得到了太子之位,玄宗自己就是個政變的高手,所以對此極有警惕性,寧可錯殺也不放過,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例外。
再有就是構陷的人是武惠妃,應該說玄宗對於武惠妃非常寵愛。自從武惠妃入宮、以前得寵的趙麗妃(太子李瑛生母)等紛紛失寵。武惠妃死後玄宗痛不欲生,從這些情況都能看出來武惠妃在玄宗心裡的重要地位。所以話從武惠妃口中說出,由不得玄宗不信。
這時候的玄宗比較剛愎自用,前期虛心納諫、勵精圖治的那個皇帝已經漸漸不存在,基本在這個時期已經快到了“九齡已老韓休死”的時候,所以殺伐決斷皆出自上,沒有人能勸諫得了。
安史之亂時李亨在靈武登極做了皇帝的時候早已經不是開元盛世的局面了。這時候唐王朝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嚴重後果,唐玄宗已經不能控制局面,即便他想討伐奪位的兒子李亨,也完全沒有能力執行自己的決定。首先李亨登極就不能完全說是奪位,李亨本身就是太子,太子是儲君,遇到國之亂提前登極也說得過去。第二就是玄宗根本就無兵可用怎麼討伐?
馬嵬之變就可以說是太子李亨一手策劃的,玄宗的親信陳玄禮配合了太子。連自己親信都不貼心了,可見這時候的玄宗有多麼地被動,自己能保住命都算是幸運了。這時候的玄宗面臨極大的信任危機,安史之亂正是他的執政不當而造成的,而這時候的唐王朝需要一個受信任的皇帝,有一呼而天下應的號召力才能舉天下之兵而復國。肅宗明顯在這個時候比玄宗更合適,不僅民意如此,玄宗自己大概也意識到這一點了,所以聽到肅宗登極自己被尊為太上皇,在無奈和以大局為重的複雜心理中認下了這個結果。
再說,太子李亨是在和李林甫、楊國忠的鬥爭中保全自己的,恐怕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
9 # 美麗青春您真痘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帝王,他清除武氏餘黨、平息韋氏亂政,又將太平公主勢力斬盡殺絕。虛心納諫、勵精圖治,又大破契丹、吐蕃,創造了“開元盛世”。
一、唐玄宗“一天殺三個兒子”經過:唐玄宗寵妃武惠妃是武則天堂侄武攸止之女,自幼在宮中長大。既有武則天的美貌,又有武則天的心機。
公元737年,武惠妃為了讓兒子壽王李瑁上位,設計說宮中有盜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被武惠妃召喚入宮緝盜而披甲入宮,結果武惠妃又構陷說太子與鄂王、光王是帶兵殺入宮中謀反,唐玄宗盛怒之下將兒子們廢為庶人並賜死。
公元737年12月,武惠妃去世,李瑁不僅沒如願當上太子,反而自己的王妃楊玉環還被父皇納入後宮。
公元738年,唐玄宗冊立第三子忠王李亨為皇太子。
二、李享登基: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潼關很快失守,長安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唐玄宗李隆基帶領皇親國戚和部分近臣逃出長安,太子李享隨行。走到馬嵬驛的時候,軍士譁變,楊國忠被殺,楊貴妃也被縊死。
太子應當地父老肯請太子留下來討伐逆賊,在靈武登基後才告知蜀地的玄宗,同時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李隆基在西行的路上並不知道李亨已稱帝,還一直以皇帝的身份釋出詔令。被告之後儘管心裡有諸多不情願,但還是例行公事般地頒佈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詔》和《皇帝即位冊文》,相當於是後補了讓出皇位的手續。
三、李隆基不討伐已奪位的李亨原因:1、唐玄宗此時已不是開創“開元盛世”,天下人景仰的好皇帝,而是迷於享樂,寵信奸相,導至大唐面臨著分崩離析,唐玄宗即便想討伐李亨,也完全沒有能力執行自己的決定。
2、在馬嵬驛群時大唐百姓,已經對唐玄宗失去了信心。與李亨並肩戰鬥大臣,看中的是年青的李享,前途一片光明,反觀唐玄宗已步入暮年,何談前途。
3、李亨作為儲君,遇到國之亂提前登基上位也是必然,如李亨能穩住,能奪回江山,至少他性命是有所保障。反之如他率軍與李亨作戰,就是幫助安祿山!唐玄宗還不至於昏庸到如此程度吧?
-
10 # 楓葉0829
時也勢也,唐玄宗怕太子奪位一天殺三子,無論是史實還是野史,都說出了當時的歷史時期,開元盛世,唐玄宗此時已經經過了武周時代,鬥倒了武家,韋后,姑姑太平公主,大唐一副歌舞昇平的太平景象,可謂志得意滿,此時的唐玄宗手掌大權,朝廷上下無一不服。這時候的唐玄宗對於想奪位的兒子可謂是生殺大權在握,同時也很不忿,估計唐玄宗當時在想“老子一輩子鬥倒了這麼多人,多少風雨都過來了,你小子現在想奪位,你還太嫩了”。說到底是這會太平盛世的唐玄宗手裡有權利!
李亨登基的時候又是一種什麼景象呢?安史之亂爆發,長安失陷,唐玄宗帶著少數人馬倉皇逃亡四川,這時的唐玄宗已經從大權在握變成了喪家之犬,馬嵬坡兵變,不得不處死了寵臣楊國忠,賜死了心愛的妃子楊貴妃,可以看出,這會的玄宗已經是去了對權利的把控,同時寵幸奸臣,造成安史之亂也讓玄宗失去了民心,臣心。之後唐肅宗李亨在靈武登基時,軍事實力比逃亡四川的唐玄宗可謂是強多了,而且當時安史之亂的現實,也讓玄宗不得不承認李亨的地位,畢竟李亨已經是唯一一個可能力挽狂瀾的人了,自己兒子登基總比江山被叛軍佔領,亡國之君的名聲要好聽!
所以一切都是時勢的必然!
回覆列表
玄宗是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即使到了出逃的地步,
“馬嵬之變”發生後,玄宗實際上沒多大權力了,這時候太子自立,尊稱為太上皇,
他有兩個選擇
一,拒絕,然後釋出聖旨,譴責太子,調兵攻打太子?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且不說他有沒有這個能力,即使他這樣做了,只會讓天下更亂,
一切是顯然的,一個行將就木的老皇帝,一個是正值壯年的太子,你是朝廷官員,你站在哪一隊?皇帝恐怕沒有信心會有多少大臣會站在自己這邊吧?
而且你這不是告訴天下,皇帝和太子不合?老皇帝還在,太子篡位稱帝,不合禮法?你否定了太子的合法性,太子怎麼合法調兵?
太子稱帝,老皇帝不同意,這樣就是兩個中央政府,聽誰的?你這不是給機會擁兵大佬造反?
二就是同意,雖然很不情願,但出於優秀政治家的理性,但幾乎是別無選擇,因為你不同意,只會讓平叛更困難,會讓太子合法性地位失去,甚至,太子一個不高興,派兵廢了他,這樣父子就兵戎相見了,
基於“馬嵬之變”,玄宗有信心陳玄禮還挺他的嗎?
當然,這樣結果就是自己退位,戰爭勝利後,自己被軟禁,
但是,權力已經平穩的過渡到自己的太子手裡,安史之亂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