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慈史

    大明往事:張居正把持朝政幾十年,到底是不是觸碰了某些人的利益?朱翊均幼時拜張居正為師兩人亦師徒亦父子為何他一掌權就要如此心狠,就因為過世的張居正人走茶涼了非常適合自己拿來立威,就要抄老師的家,甚至鞭屍嗎?宮闈密史:張居正晚年如此悽慘,很多人猜測是因為他和太后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畢竟李太后對張居正的支援是毫無保留的,好像呂不韋和嬴政母親一樣,這到底是不是純屬野史的杜撰呢!

    背景:張居作為“萬曆改革”主心骨,在他的努力下明朝一度出現振興的趨勢,更是神宗朱翊均的首輔,他為首輔以來可以說嘔心瀝血為了大明朝的江山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萬曆中興”的出現張居正居功至偉,讓人不理解的就是就是這位勞苦功高的首輔在死後第4天,就被曾經視為自己亦師亦夫的朱翊均殺了滿門老幼,朱翊均不知道為什麼這麼恨張居正差點要把他挫骨揚灰,幸得朝中大臣求情才得以倖免!

    《宮闈野史~首輔和太后》此種說法老龍非常不相信,在明史正史中沒有記載,不過民間野史描述的很有意思老龍整理給大家看看圖個樂子。。。

    1:張居正被誹謗和李太后有不清不楚的宮闈密事兒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一個和張居正同屆為官的人艾自修,此人自詡才華不弱於張居正,而一生沒有得到重用,對張居正的嫉妒讓他一直懷恨在心,張居正去世前曾經在皇宮花園裡裡面遊園,艾自修偏偏跟著在後面,發現張居正消失在一片假山之中,艾自修發現這裡有一條暗道直通李太后宮中,於是他認為李太后和張居正有染,他馬上回家整理資料準備告發張居正,在有心人的刻意尋找下,他發現張居正曾經給給李太后過生日送了一首詞,

    “白燕飛,兩兩玉交輝。生商傳帝命,送喜傍慈閨。有時紅藥階前過,帶得清香拂繡閨”~張居正送李太后

    2:不過還沒有來得及告發張居正,這位首輔張大人就去世了!不過此人沒有因為張居正的過世就放過他,還是向朱翊均告發了張居正,於是神宗勃然大怒,感覺自己愛戴了幾十年的老師居然和自己母親有這麼不清不楚的關係,感覺受到了母親和老師的雙重背叛,於是抄了張居正的家殺了他滿門來洩憤.

    《正史:一切都是為了權利》首輔落幕:抄家,削宮秩,迫奪所賜璽書以及四代誥命,以差點被人遭開棺鞭屍,所有親屬流放。1首輔執政,兩套原則!

    張居正要搞萬曆改革,改革就會觸動現有既得利益階級的利益,那麼就要權利,張居正不只是皇上的老師,在後宮有獲得了太后的支援,在掌握權利過後他大刀闊斧的進行了改革,這個過程中他沒有意識到,以前在膝下亂跑的小小徒弟已經在慢慢長大了,這個小孩子不再是以前的小學生,開始長成為一個有野心有慾望的青年了,而張居正沒有意識到這個改變,在他心裡萬曆皇帝還是當初那個小孩子,朝中的事情張居正還是自己一個人獨斷專行,這冒犯了少年天子的尊嚴! 張居正自己私生活也不是很注意! 例子:大家很難想象的事情,影視劇中鐵骨錚錚的戚繼光為了討好張居正就給張居正送過一些美人,張居正自己不潔身自好卻要求萬曆帝做一個好皇帝,不允許她接近女色,張居正自己一套標準對徒弟又是一套標準,這可能也會讓年輕氣盛的萬曆帝懷恨在心!

    2新帝親政:樹立皇帝權威!

    張居正去世後,萬曆帝還很年輕,他為了立威為了自己可以乾綱獨斷,但是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張居正提拔重用的,在他們心中張居正就是一個風向標,可是這麼說張居正人去世了,可是他留下的政策和綱領還在繼續執行,萬曆要去除張的影響就必須把他打入塵埃,所以在張居正被清算的時候,萬曆帝十分狠心的把打倒在地,抄了他的家,削了所有的宮秩,迫奪以前給他的所賜璽書、四代誥命等所有榮譽證書,喪心病狂的他甚至想要在張居正死後開館鞭屍!

    總結:老龍認為張居正的結局更多的是萬曆在爭權為了不遺餘力的消除張居正的影響,還有一種發洩情緒的可能性,老龍王也說了張居正對萬曆要求很嚴苛,萬曆在張居正死後不久開始獨掌大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吃喝玩樂,發洩他多年被壓抑的情緒,而他抄張居正的家另外一層意思就是發洩自己對老師的不滿,畢竟這個時候的萬曆更像一位處在叛逆期的孩子!

  • 2 # 音樂小妖

    大家好我是虎頭山小妖,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張居正為何死後,會被自己學生,也就是當時的皇帝明神宗抄家鞭屍,是為了政權上的立威,還是說只是單純的洩一己私慾?

    隆慶六年,明穆宗病危,在自己臨終之前召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入宮,也就是當時的高拱、張居正和高儀三人,可以說這三人就是明穆宗所留下來的輔政大臣,隨後明神宗即位。

    在最初之時,三位大學士之間的權勢相互牽制從而達到了平衡,但是沒過多久高拱就觸怒李太后,於是在某天被張居正聯合馮保將其趕出京城,而高儀聽到這個訊息後直接氣到吐血,然後病重不治而亡。

    隨後張居正掌控了整個大明王朝,說實話在張居正成為首輔之前大明朝已經千瘡百孔,主要是之前的正德皇帝太過能折騰,把好好的一個大明朝給廢掉了一大半,而張居正從小就一直有著自己理想,那就是把整個大明進行一番改革。

    其實張居正的想法也很正常,做人一輩子無非就是為名為利,而到了張居正這個位子,利已經對他不起什麼作用了,唯一可以讓張居正的內心沸騰起來的就是所謂的名,所以張居正要做大明的改革者,他想讓後代子孫都永遠記得張居正這麼一個人。

    所以在成為輔政大臣後,果斷將同為輔政大臣的高拱與高儀排擠出京城,畢竟之前他們之間有過相互瞭解,張居正的很多改革之法在高拱等人看來就是瞎胡鬧,畢竟張居正年紀已經不小了,也沒有太多的時候浪費在與高拱的爭辯之中,於是直接對高拱下了一些黑手,然後掌控了整個大明權勢。

    可以說在張居正所掌控的大明時期,整個大明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讓已經搖搖欲墜的大明又開始煥發出新的春天。

    而這期間張居正除了是當朝的首輔之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明神宗的老師,教導著明神宗的一言一行。

    說實話張居正當首輔真得相當到位,整個大明蒸蒸日上,但是在當老師這方面就實在是不怎麼樣了,尤其是給一個熊孩子來當老師,哪真是相當的古板,幾乎用了民間最為苛刻的方法來進行教育。

    要知道當時的明神宗才剛剛十歲,每天被張居正進行批評教育,主要是當時的國庫實在太過空虛,雖說在張居正的改革之後有了起色,但是哪也要足夠的時間來回復呀,連人都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更不要說整個大明朝了。

    所以看到空虛的國庫之後,張居正果斷開始從皇帝的各種生活用品上開始節省,可以說宮裡的各種開銷一減再減,要知道當時的明神宗還是一個孩子,明顯內心還是以玩鬧為主,尤其是身邊還有這麼一個相當嚴厲的老師。

    這讓明神宗相當的不開心,本來這就不是什麼事,但是明朝的皇帝身邊可是缺不了太監這種人物的,以前的太監過的有多開心,而張居正成為首輔之後宮中的太監過得有多慘,這一比較就比出來了。

    所以這些太監開始跟皇帝說張居正各種的壞話,本來就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內心對張居正幾乎充滿了各種的仇恨。

    這就好比我們現代的某些人還是學生的時候被老師罰站,等到了自己成為老師的時候,又遇到了老師的孩子成為自己的學生,那麼想想就很刺激。

    反正當時的明神宗被周邊的人灌了一肚子壞水,一直在等著機會給自己的老師一個好看,當然了張居正活著的時候,老師的威嚴還是相當的給力,所以明神宗一看到張居正的臉色,瞬間作亂的想法就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而這件事一直等到張居正在朝堂上勞累過度從而生病不治,明神宗才真正的把大明朝的權勢重新拿到了自己的手上。

    此時張居正已經重病不治而亡,以前一直被壓制的人當中不光有明神宗這個皇帝,還有朝中的很多官員,要知道就是因為張居正的一些改革措施,讓這些人丟掉了自己的飯碗,等張居正死後,這些朝中大臣們總算是從他的陰影下走了出來,於是就開始跟皇帝告張居正的黑狀。

    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有無數的黑材料放到了明神宗的案子上面,說實話此時的明神宗也是相當的氣憤,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害怕的老師,居然是這樣一個人,再加上以前自己在老師手上吃過的苦頭,直接就讓這個還在叛逆期的少年把一切的責任全部怪到了張居正的頭上。

    所以就出現這樣一幕,張居正在自己死後,居然被自己的學生也就是明神宗抄家鞭屍,可以說如果不是明神宗氣到了極點,是根本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這就像一個人整天對你各種的教育,讓你以為他就是這麼一個完美的人,可是當自己看到真相的時候,才發現原本這個所謂的老師騙了自己,可以說在自己的內心那個巨大的形象瞬間崩塌,也可以理解為愛之深,恨之切。

    總得來說就是當年的張居正一直在給小皇帝明神宗作榜樣,結果等到後來明神宗才發現張居正不準自己過多的浪費錢財,可是他自己卻在鋪張浪費,然後就引爆了明神宗內心那顆脆弱的小心臟,於是張居正就落了個如此的下場。

  • 3 # 歷史的微妙啟示

    這說明在專制皇權的刻意誤導下,在不講道理,只講上位殺下位的孔儒禮治毒害下,明朝官僚階層的統治意識,群體素質低劣低下到了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闇昧腐朽不堪程度。萬曆皇帝依靠張居正,甚至不讓他丁憂,要他奪情;張居正首輔執政改革成功,富國強兵;政績卓著;面對成功的實踐,朝野本應凝聚共識,肯定張居正,認識君主立憲,法定相權的歷史必要性;相反一大群失去獨立思考能力沒有思想的官僚,卻在張居正死後,攻訐,似乎張居正政績大、威望高就是罪過,萬曆讓張居正充分行使必須的相權,雖然效果好,但讓張居正威信那麼高,就是”君不君,臣不臣”就是有違祖訓;迫使萬曆皇帝對死後的張居正抄家問罪;歷史就在這裡俳迴,倒退了。

  • 4 # 南北拾芳

    張居正在歷史上的評價非常之高,許多史學家認為他是一個具有較高智慧的人,而且可通權變,有足夠的勇氣來進行決斷,明白什麼可取,什麼需予,內心足夠強大,又能夠把持有度。很多人認為,張居正在整個明朝歷史中,是個具有傑出成就的明相。在張居正還活著時,他推行變革,雖然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但是那個時候,沒人敢說他的壞話。後來張居正死了,皇帝想要滅了他的家門,那個時候,同樣也沒有人敢提到他的功勞。

    張居正進行一系列的政治變革,其實是加強了明朝統治,整體來講,張居正主導的改變,與當時社會現實具有較高的相符性,對於經濟發展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對明朝的延續做出了突出貢獻。雖然張居正是一個比較有魄力的政治家,但是他並沒有比較豁達的心性,其變革措施,使得很多官僚利益受到破壞,同時他這個人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點,而且不加以注意和改善,這又使得他的對手有足夠的理由來攻擊他。當張居正死後,他主導的新法被完全推翻,而且因為皇帝不喜歡他,導致張居正死後失去了榮譽和名聲。

    對手攻擊張居正最大的攻擊藉口,其實是張的父親之死,因為那個時候,如果官員父母去世了,需要官員辭職,然後回家守孝,持續3年。如果說,這個官員非常能幹,政事離不開他,那麼皇帝會讓他繼續坐在這個位子上面,不讓他回家守孝,這就是 “奪情”。 “奪情”這種情況發生的很少,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那個時候,萬曆皇帝十五歲,他感覺自己還沒有辦法離開張居正,而且張居正自己也認為政治改革還沒有完成,正好是緊要關頭,如果他離開了,極有可能導致中間出現什麼變故,使得改革沒有辦法繼續下去。正好,戶部有個官員想著去討好張居正,所以就給皇帝上書,認為張居正應該留下來繼續發光發熱,不應該辭職去守孝,而且那個時候,兩宮太后認為張居正不應該離職,所以張居正就藉此臺階,被 “奪情”了。當然,也有很多人並不認同,他們想讓張居正辭職守孝去,但是都被打壓了。過了一年,也就是張居正父親去世後的一週年,他想著回到家鄉把父親給安葬了,於是,皇帝給他放了假,三個月後讓他回來辦公。於是,張居正帶人回到家鄉,一路上並不安寧,因為很多地方官員去迎接他、拜送他,而且會送給 他很多的贐儀、奠金。尤其是張居正的家鄉江陵城,為了給他父親做葬禮,基本是全城而出,搞得葬禮非常隆重。當張居正回到京城的時候,皇帝派百官前去迎接,而且兩宮太后同時派人去迎接,由此可知,張居正非常得寵。

    但是,隨著萬曆皇帝的長大,他們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從萬曆當上皇帝以來,一直是馮保對他進行照料,如果萬曆不聽話,馮寶就會告訴慈聖太后,而太后對萬曆非常嚴格,而且總是用張居正的名頭來嚇唬他。那個時候,萬曆皇帝在心理還是非常害怕張居正的,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害怕就變成了討厭,漸漸變成了恨意。尤其張居正在自己父親喪事之後,為人變得驕縱起來,在升貶官員的時候,通常是按照自己的好惡來決定。而他身邊的人也開始收受賄賂,導致大家對張居正非常不滿。

    後來,張居正去世,大家就開始對他進行反攻了。當時,政敵認為“一條鞭法”是錯誤的,而且萬曆當時二十多歲了,終於擺脫了張居正的壓制,他想要自己給自己做主,所以就停止了 “一條鞭法”的實施。即便張居正死了,萬曆皇帝也想搞他,所以當高拱、遼王妃等人都跳出來打擊張居正時,萬曆皇帝藉機將張居正的家給抄了,他的子弟都被髮配。

    總而言之,因為皇帝的不喜,所以大家都在詆譭張居正,但是李贄認為張居正是個“宰相文傑”。可這並沒有改變張居正死後的待遇。一直到了熹宗年間,才給張居正平反,將其官職給恢復了,且進行了祭祀。到了崇禎皇帝的時候,因為有人對張居正的事情進行鳴冤,才使得張居正的兒子恢復了官職。張居正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他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也確實維護了當時的政治統治,使得國家更為強勢,百姓更為富裕,而且加強了邊疆安全,也算是個好官。

  • 5 # 江湖小曉生

    張居正家族的結局標誌著封建王朝制度改革的再一次失敗。並沒有題主所說的那麼嚴重,萬曆皇帝打算開棺鞭屍,是被阻攔下來了。不過他的家人們卻遭到了流放和抄家,這是事實。那麼萬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萬曆是張居正嚴苛教育下適得其反的例子。

    說起萬曆的聽話,那要說他為什麼聽話。有一次他發脾氣,不想聽張居正的話,卻被他老媽給攔住了。他老媽也就是李太后,告訴萬曆皇帝,漢朝有一個大臣叫做霍光,他跟張居正一樣都是權臣,他可是把昌邑王劉賀從皇位上拉下馬的。這件事對萬曆的觸動非常大,他沒想到自己的師傅是有資格將自己這個皇帝給罷免的。

    所以在萬曆心裡就萌生了一種擔憂之情,他總覺得自己如果不聽話的話,一定會被張居正給拿下的。所以他十分聽話,這就適得其反了,因為張居正總是讓他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他必須要去做。時間長了他就萌生了對張居正的厭惡之情,這是張居正家族之所以被抄家的主要原因。

    張居正對萬曆花錢管得十分嚴格。

    皇帝雖然坐擁四海,可是那個年代皇帝只有內庫的錢是可以自己用的,這算是皇帝自己的零花錢。不過到了萬曆年間,張居正連內庫的錢也不讓萬曆皇帝隨便花。這就讓萬曆非常惱火了,國庫的錢不能動就算了,連內庫的錢你張居正都要管,這是不是管的太寬了?但是萬曆當時沒權力,只能拉倒。

    等到張居正死了以後,萬曆皇帝一口氣把內庫的錢花了個精光,這才發現原來張居正給他省了不少錢。不過這些錢根本就不夠他花的,所以他只能向國庫借錢,這種荒唐的事情,也就萬曆皇帝自己能做的出來。可見萬曆是個花錢大手大腳的人,而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連買個棒棒糖都要跟張居正打個申請,這種事情誰想起來都不會高興的。

    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影響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張居正的結局不是萬曆皇帝一個人的意思,這是可以肯定的。因為當張居正剛去世四天時間,就有十多位言官彈劾張居正的繼任者潘晟,這是對張居正本人最大的侮辱。因為潘晟是他一手拉起來的,而現在言官在他去世了四天時間內,便將潘晟給趕下臺了。潘晟下臺標誌著改革的步伐從此終止。

    這不是萬曆一個人的意思,這是大多數官員們的意思。因為張居正的改革措施,雖然使得國庫變得富餘,可是卻讓不少官員吃了虧,這哪裡能行呢?所以這些官員對張居正的痛恨是可想而知的。這個時候萬曆皇帝只能跟大家步調一致,對張居正秋後算賬。

    張居正是猝死,沒有為自己留下可靠的班底。

    按理說像張居正這樣的內閣首輔,那手底下可是有一票人為他辦事的。這些人應該是對他忠心耿耿的那種,所以張居正如果知道自己要去世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排好後事。他必須要保證,自己雖然去世了,可是改革工作不能停止不前,自己也不能被人秋後算賬。所以他這套班底一定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被提拔上來了。

    只要他一死,這幫人就立刻可以頂上他這個位置,幫助他繼續改革,順便幫他料理身後事。可是張居正什麼都沒有來得及安排,這幫人應該是有的,但是沒有被拉上高位。張居正本人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臺勞累,估計是偷摸著在內閣辦公室寫程式碼寫多了。所以張居正沒有來得及做這些安排,從而釀成了自己的悲劇結局。

    萬曆皇帝忘恩負義,只顧自己的利益。

    萬曆皇帝是個忘恩負義的傢伙,這是沒得說的。張居正苦死累死,為大明王朝積攢了那麼多錢,冒著被天下人罵的風險,幫助大明王朝實行改革。一切都進入到了正軌以後,萬曆皇帝得到了所有的成果,卻忘記了當年挖井的人是多麼辛苦。萬曆年幼的時候,張居正便開始教導他做一個好皇帝,十多年辛苦這不是簡單一兩句話就能掩蓋的。

    可是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作為並不領情,對張居正的教育之恩,也不感激。反倒是準備把自己的這位改革大功臣,自己的這位恩師,拉出來再抽打一遍。做得出這種事情的人,當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忘恩負義之人,很顯然萬曆成功做到了這一點。

    總結:萬曆是嚴苛教育失敗的典型,張居正是犧牲品。

    這是一場教育的失敗,因為從小對萬曆過於嚴格,所以長大以後的萬曆反倒是變得十分不聽話。當年張居正教他做什麼,他反倒是不做什麼,因為從小萬曆就被張居正給管得太嚴了。

    萬曆皇帝花錢,永遠都被張居正跟管著,而且連自己內庫的錢都不能亂動,萬曆皇帝自然是非常惱怒。

    張居正對於大明朝的改革制度,使得不少人吃了虧,所以他們對張居正是恨之入骨的,不僅萬曆要收拾他,這些人也要收拾他。

    張居正本人是因為工作勞累,忽然猝死,所以沒有給自己的身後事做一個妥善的安排,這才釀成了後期家族悲慘的命運。

    究其原因,只能說萬曆皇帝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傢伙,他不知道對張居正有所感恩,對張居正他只有恨意,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 6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知道張居正是明末著名官員,官至內閣首輔。他協助十歲的小皇帝萬曆推行改革,把衰敗、混亂的明王朝治理得國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世宰相”。那麼,這裡關於題主所說到的學生,其實不是別人,正是萬曆皇帝。那麼為什麼萬曆在張居正死後會把自己的老師抄家了呢?而且是個那麼有能力的老師,原因是多樣的。

    師生之間的清算

       在封建王朝裡,君權和相權是一對相依相剋的矛盾。君權過於弱小時,需要強大的相權來支撐;而過於強大的相權,則會矮化皇室,遭到帝王的忌恨。

    在萬曆皇帝還很小的時候,張居正便作為他的老師教授他,但張居正是以嚴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萬曆,如果萬曆有一點錯誤,就會遭到嚴厲的斥責。但是,萬曆還是會長大的,而張居正卻並沒有對此改變他的教育方式,顯然這種方法讓未來皇帝對這位老師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心理,這種長期的恐懼和不滿漸漸在萬曆內心積聚,所以在張居正死後,對於萬曆皇帝來說,想要樹立一個自己的權威,並且滿足自己多年來所受的壓迫的釋放,莫過於是清算自己的老師了。

    樹立權威需要

    讓神宗皇帝沒有料到的是,張居正雖然走了,但是他的影響還在,影響著朝堂每一個人,包括他自己。張居正的陰影仍然高高地懸立在朝堂之上,讓群臣敬畏,讓他恐懼。每次有大事商議之時,群臣也會比較分析,如果張居正在,那他會怎樣?無論是生前張居正掌握權力還是朝中群臣對張居正的恭維,都在說明他們眼中皇帝的分量不如張居正啊,這讓萬曆迫不及待的想要打破老師神聖的形象。

  • 7 # Mer86

    洩憤因素肯定是有的。但萬曆清算張居正的主要原因應該還是借清算張居正,給自己親政立威。畢竟張居正輔政的十年時間,萬曆一直都活在他的陰影下。朝廷大臣只知有張居正,不知有萬曆皇帝。皇帝當到萬曆這個份上,在明朝也是獨一份。他要想真正大展雄風,為自己的皇帝身份正名,他就必須要清算張居正。

    雖然這對張居正及其家屬來說,未免太殘忍了一點。但是權力是沒有親情可言的,為了爭權奪利,兒子對父親尚且都能無情,何況萬曆和張居正還只是師生關係呢。

    (1)嚴厲的張師傅

    早在嘉靖時期,張居正就被選進裕王府,給後來的隆慶皇帝做老師。張居正不僅僅只是萬曆的老師,他同時也是萬曆他爹隆慶皇帝的師傅。

    據史料的記載,張居正對萬曆的教育非常之嚴格。萬曆有次讀錯了字,把“色勃如也”中的“勃”字讀錯了,張居正立刻大聲呵斥萬曆,說應該讀“bo ”。據說這聲一呵斥,不僅萬曆皇帝被嚇了一跳,就連旁邊的大臣也被嚇的變色。乖乖耶,這可是咱們的皇帝呀!

    還有一次,萬曆皇帝17歲時了,他跟太監一塊喝酒放縱,李太后得知後,非常惱怒,就把萬曆皇帝叫過去,先是臭罵了一頓,接著讓萬曆罰跪。最後,李太后還扔了一本書給他看。萬曆一看書的目錄,頓時慌了,李太后居然給了他一本《漢書·霍光傳》。

    霍光是誰?西漢廢黜昌邑王劉賀的權臣。李太后的此舉,顯然把萬曆皇帝嚇到了。於是他趕緊向親孃認錯。但李太后說:別跟我道歉,你去跟張師傅道歉去。

    事後,李太后徵求張居正的處罰意見,而張居正也秉公辦事,代替萬曆皇帝寫了一份措辭嚴厲的罪己詔下發給群臣。

    這件事對萬曆的影響非常大!因為萬曆當時已經成年了(古人16歲成年),他已經到了要臉的年紀,更何況他還是皇帝。張居正如此不給自己面子,不顧慮萬曆的感受,讓萬曆埋下了對張居正仇恨的種子。

    兩年後,張居正病死,這件事理所當然的變成了萬曆清算張居正的罪狀之一。畢竟,兩年前的事情,萬曆不會忘。

    綜上來說,對於張居正,萬曆是非常尊敬和懼怕的。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憎惡與逆反心理也越來越深。後來萬曆清算張居正,洩憤是一個重要原因。

    (2)權傾朝野的張首輔

    如果僅僅是因為張居正太嚴厲了,萬曆還遠遠不會在張居正死後向他開刀。張居正真正惹惱萬曆的地方,是他的權柄太大,嚴重影響到了萬曆的權威。

    由於張居正平時對萬曆管得太嚴,所以不管是內廷還是朝廷,張居正都要插一槓子,干涉萬曆的私事。

    其實在早年的時候,萬曆對張居正還是非常依賴的。比如張居正改革,要搞考成法,要實行一條鞭法,萬曆都支援他。就連張居正的父親死了,張居正需要回家守孝,萬曆都要給張居正開後門,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對張居正說自己離了他,每天都睡不著,夜夜思念期盼著張師傅的歸來 。而張居正也感動的一塌糊塗,立馬錶示要肝腦塗地,永報萬曆的皇恩。

    由以上可以看出,萬曆皇帝小時候對張居正確實是無比的依賴,完全不介意張居正對自己皇權的侵蝕。

    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的關係,很明顯就是沒有把握好這個度。當萬曆年紀越來越大,他自己對權利的渴望不斷增強後,這就必然會導致他對張居正獨攬大權的厭惡。

    清朝後期,慈禧和光緒的關係也是如此。要是沒有慈禧,光緒哪能登基?但當光緒成年後,他對權力的慾望也越來越強,對慈禧的仇恨也越來越深。慈禧臨死前毒死光緒,估計也是怕他在自己死後清算自己吧。

    所以說,當張居正死後,萬曆是一定要對他進行清算的。因為不清算張居正,萬曆就無以立威,他就沒有皇帝的聲望。而萬曆清算張居正之後,他的聲望必然會大漲。

    萬曆的舉動貌似是在說,看見沒?我連張居正都敢清算!你們還敢再在我面前倚老賣老嗎?我就是要讓你們知道,天下江山是我朱翊鈞的。

    值得一提的是,張居正輔政的晚期,他其實多次提出退休。但是李太后不同意,她覺得朝廷不能沒有張師傅。硬是讓張居正死在了首輔任上。如果張居正能早早的退休,或許他死後的下場不會那麼慘。這也就是所謂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沒有李太后,張居正不會權傾朝野,但如果不是李太后頻繁的“坑”張居正,不讓張居正和萬曆完成正常的權力交接。張居正後來也不會那麼遭萬曆的記恨。

    (3)萬曆需要和士紳階級妥協

    從實際角度來說,李太后三番四次的拒絕張居正退休,也是出於現實考慮。因為當時大明已經是病入膏肓,沒有張居正,萬曆這個毛頭小夥子真的是不行。

    在萬曆那個年代,明朝的兩大立國基礎:財政和軍事都是一塌糊塗。張居正透過十年的變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弊政。

    比如,萬曆時期的登記田畝數量是隆慶時期的三倍多。由於登記田畝都是要納稅的,張居正使登記田畝增加了三倍,這無疑是動了惡意隱匿土地、人口、錢糧的地主士紳們的利益。張居正死後,萬曆要親政,要獲得廣泛的民意支援,他就必須要犧牲張居正,向士紳階級妥協。

    張居正被清算後,人亡政息,士紳階級和萬曆都高興了。

    但很搞笑的是。張居正改革停滯後,萬曆卻不高興了。因為張居正的本職工作就是給明朝補鍋,給萬曆的統治撈錢。萬曆總覺得張居正妨礙了他親政,但親政之後才知道,張師傅的工作不是那麼好乾的。比如大明從嘉靖開始,太倉的開支每年都是赤字的,赤字百分之五十都很正常。

    只有張居正改革的那幾年,情況好一點,偶爾還能做到不赤字。但張居正死後,立馬又恢復了赤字。

    朝廷沒錢,那就什麼都幹不了。士兵沒錢就譁變,衙門沒錢就沒有管理能力。急於撈錢補漏的萬曆皇帝面對此情此景,只能親自上陣,跟全天下計程車紳階級翻臉了。

    那麼,萬曆是怎麼跟士紳階級翻臉的呢?方法跟張居正一樣,就是拿士紳階級開刀,向全天下計程車紳階級課稅。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課稅門類是鹽稅和礦稅。

    萬曆時期,當時的江南已經進入了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豪商們是商人、地主與官僚階級的複合體,不僅控制了大明王朝的土地、錢糧,更控制了人口。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萬曆選擇向這些人開戰,在鹽稅和礦稅方面找突破口。

    比如在士大夫筆下,在萬曆時期臭名昭著的礦監稅使,就是萬曆在失去張居正、失去對帝國財政的有效控制之後,一次由他自己推動的稅制改革。

    但是很可惜,幫助萬曆推動改革的人,是在士大夫筆下被罵成人渣的太監。於是乎,士紳階級就找到了攻擊萬曆的突破口——說萬曆這小皇帝重用太監迫害忠良,劣跡斑斑,簡直就是個昏聵無能的昏君。

    由於他是“昏君”,由於他重用太監,所以他本來是正確的課稅,也被掌握了輿論計程車大夫一通攻擊,被罵成是禍國殃民。

    或許,萬曆後來是真的後悔了。張居正還在的時候,起碼還有個張居正能代替自己跟士紳階級鬥。張居正死後,一個有氣魄的大臣都找不到,萬曆只能自己親自幹。而他親自幹的結果就是被罵的很慘,氣的連朝都不上了。他這個志得意滿的皇帝,最終也在與士紳階級的鬥爭中,敗下了陣來。

    後來萬曆被罵的煩躁了,再加上滿朝計程車大夫為了立太子一事都跟他對著幹,於是,萬曆也就不上朝了。整整二十年沒上朝。

    如果張居正在地下有知,看到萬曆這副狼狽模樣,不知道他是想笑,還是想哭。

    (4)天啟皇帝的平反

    萬曆死後,光宗皇帝廢除了萬曆時期推行的鹽稅和礦稅。士紳們大呼萬歲,終於盼來了一個大夥心目中標準的“好皇帝”。

    但是,大明王朝的病卻一點都沒好,而且還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於是在這個檔口,當年跟張居正有仇,差點被張居正弄死的鄒元標給新登基的天啟皇帝上了一書,希望拿張居正做榜樣,整肅不正常的大明王朝。

    “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鄒元標

    1622年(天啟二年),天啟皇帝認為鄒元標說的有道理,便在張居正死後40年,為張居正全面平反,復官復蔭,不僅恢復了他的諡號,還加封其子孫。

  • 8 # 金十七讀歷史

    這個題目有點大。我且慢慢道來。

    一、張居正之死及抄家

    明朝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公元1582年,執政了十年的大明首輔,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積勞成疾去世了。年僅五十八歲。死後備極哀榮,他的皇帝學生賜上柱國,諡文忠。

    同年十月,開始有彈劾張居正及其政治合夥人馮保的奏疏送到20歲的皇帝面前。皇帝的批示耐人尋味:“念系皇考付託,待朕沖齡,有十年輔佐之功,今已歿,姑貸不究,以全始終。”皇帝對於這些奏章,不僅不生氣,反而有些順水推舟的意味。

    這些官員得到訊號,懷著各自的目的,對去世的帝師、首輔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攻擊。在這過程中,原本可能只是想釋放多年被管束的緊張和壓力的萬曆皇帝,又得到了很多讓他憤怒的事實。整個事情剎不住車了。張居正被抄家,長子張敬修自殺,次子嗣修和三子懋修被充軍,全家十幾口人被活活餓死。可謂慘絕人寰。1622年,明熹宗始為張居正平反。

    二、張居正生平

    1525年,張居正生於湖北江陵,幼時即有神童之謂,聞名鄂省。1547年,中進士。官場浮沉二十餘年,於1572年擔任首輔,輔佐年僅10歲的萬曆皇帝開始放革,史稱張居正改革。

    改革的是切中時弊,卓有成效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幾項。

    考成法。明確各級官員職責,定期考核,整治懶政殆政之風。為其它各項改革的推行打下人事的基礎。

    一條鞭法。首先清丈全國土地,在此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在此基礎上,實行一條鞭法。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田畝折算。簡化了稅制,增加了財政收入,給處於危機中的明朝一線生機。

    軍事上,重用戚繼光、李成梁,增加武備,一時邊境安寧。

    張居正的改革,給每況愈下的明王朝注入了生機,其本人也被譽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改革家之一。

    三、被清算的原因

    為大明朝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張居正,為什麼在死後不到一年時間就身敗名裂,家破人亡?這是當時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張居正個人原因。與小皇帝相處時過度嚴厲梗直,造成萬曆皇帝的恐懼與逆反。萬曆繼位時,年方十歲,其母李太后將輔佐和教導萬曆皇帝的責任託付給張居正。張居正盡心盡力地輔佐小皇帝,但未免有時過於急切。有一件流傳較廣的事情頗能說明問題。一次,張居正教萬曆讀《論語》,皇帝將“色勃如也”的“勃”念成了“背”字,張居正中氣十足地糾正說“這個字念“勃bo”!把皇帝嚇得驚慌失措。

    張居正個人的道德操守也使其更易受攻擊。他一方面教導皇帝要節儉,另一方面自己卻過著相當奢華的生活。一次張居正回江陵老家,坐的轎子居然要32個人抬。這一方面,張居正可以說嚴於律人,寬於待己。其死後,萬曆知道這些事,憤怒可想而知。

    其次,皇帝母子的因素。在皇帝小時,李太后幾乎是完全信任張居正。張居正死後,這個靠山沒有了,皇帝兒子也大了。李太后,並沒有在清算張居正的過程中有過阻止的行為。不說過河折橋,至少過了河之後,對橋就不管不問了。對於皇帝個人來講,終於可以擺脫嚴厲的張老師不失為一件好事,但張老師始終是值得尊敬的。當張居正的各種奢華生活,各種居功自傲的表現被呈現在皇帝面前時,已經成年的皇帝由欣喜變成了憤怒,所以清算的手段才變本加厲!

    其三,大小官員的落井下石。在張居正掌權時,全國官員無不恭恭敬敬。死後,大家換了一張面孔。攻擊張居正變成了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有的人為了報復,有的人為了升官發財。各種彈劾的奏章終於激發了皇帝的怒火,於是便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段。

  • 9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只針對問題本身,不做過分解讀。

    更多的來說,是洩憤,這是主要目的。

    之所以要洩憤是因為形象的崩塌。

    萬曆皇帝剛繼位的時候,還只是一個孩子。張居正獨攬大權,而當時的太后,則讓小皇帝任張居正為乾爹,由張居正教導小皇帝。

    在張居正主政的十年當中,在朝廷,他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說一不二,由於張居正政治能力出眾,而且在當時實行了一條鞭法的改革,任用賢良,比如戚繼光 ,當時的明朝出現了繁榮的局面。這可以說是張居正的功績。

    但是對於小皇帝,張居正則對他過於嚴厲。要小皇帝品行上有一點點不端正的地方,張居正就會嚴厲的喝斥他,時間久了,小皇帝實際上是害怕張居正的。當然,這也和當時的太后為張居正撐腰有關。久而久之張居正在萬曆小皇帝心中形成了嚴父,正人君子的形象,張居正總是以完美的道德標準要求萬曆小皇帝,那麼,在萬曆小皇帝心裡,張居正的道德品質也是完美的,至少在張居正死之前。

    實際上張居正並不是一個道德完美的人,相反,他在道德上有很多的缺陷。比如她在小皇帝面前提倡節儉,但實際上,他的個人生活非常奢侈。出門的時候坐的是64個人抬的轎子,轎子裡面還有廁所等豪華設施。每天回家以後吃的是山珍海味,還養了許多的妻妾。

    在政治上,他飛揚跋扈,對於意見不同的同僚,總是不遺餘力的加以打擊,甚至是政治迫害。

    從個人私生活來說,張居正應該是屬於一個長相英俊的人,按照當時的審美標準來說。而小皇帝的母親,也就是太后很年輕的時候就守寡,正值青春盪漾的時候,和張居正經常近距離接觸,時間久了,或許也會產生一些故事。

    後來張居正死了,小皇帝也逐漸長大成人,開始親政,而張居正在他心中的形象也開始逐漸的崩塌。

    張居正的許多品行被一點一點的揭露出來,當萬曆皇帝得知張居正在政治上飛揚跋扈的時候,剛開始他可能只是覺得張居正只是醒了一些政治手段,還是為了國家好,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但是,當萬曆皇帝得知張居正日常的奢侈生活之後,張居正在他心目中長期所成的形象,徹底崩塌了。萬曆皇帝心裡一定會想那麼多,一年以來我一直厲行節儉,而你卻過的如此奢侈。你一直以最高的完美道德標準要求我,沒想到你卻是這樣一副德行。

    這可以說萬曆皇帝惱羞成怒,對於一位至高無上的帝王而言,這是恥辱。可以說,張居正給萬曆皇帝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從心理學上來說,如果一個人童年過的不好,那麼,成年以後會給她的人生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換了任何人是萬曆皇帝,都會覺得很憋屈,很屈辱,尤其是太后和張居正之間的風言風語,這是任何一個做兒子的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萬曆皇帝挖了張居正的墳,鞭了他的屍,從主觀上來說完全就是洩憤。

  • 10 # 春秋正義

    1582年,張居正因痔瘡手術失敗而病逝。萬曆皇帝十分悲傷,甚至輟朝祭奠。但到了第二年,萬曆的想法一八百十度大轉彎,不僅下令奪去張居正的一切頭銜,還撤銷了他的“文忠”諡號,在抄家的聖旨中甚至提到“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當然家是抄了,而鞭屍倒是沒有。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學生的概念,張居正身為帝師,萬曆皇帝是他的學生沒異議,但他還做過科舉考試主考官,他選中的進士、提拔的官員,在古代也會視為師門關係,例如劉臺、潘晟,當然這些人原本應該和張居正同心同德,但相反的是,原本是張居正的好學生,卻都在他困難、落魄的時候落井下石,則更是為了洩私憤。

    1.歷史上改革變法家,顯有善終

    最為人知的商鞅變法,在孝公死後,慘遭五馬分屍;王安石變法,受到保守派重重阻撓,結果變法流產,王安石罷相。說明改革勢必要觸動保守派的利益,而在萬曆時期,這個保守派就是文官集團,張居正用考成法、內閣管理言官制度,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官僚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是鞏固己方勢力、打壓異己。

    2.張居正功高蓋主,欺壓幼主

    萬曆皇帝十歲即位,年幼無知,張居正以帝師輔佐小皇帝和李太后這對孤兒寡母,將風雨飄搖的大明朝重新導向正軌。

    於是乎張首輔與司禮監秉筆太監,一個票擬,一個批紅,合著就沒小皇帝什麼事,等於架空了萬曆的權力。

    此外張居正還幹了幾件事給萬曆留下心理陰影。一個是萬曆喝醉酒寵幸宮女,竟然還意外懷孕了,萬曆心理一萬個不願意,但張居正和李太后聯合施壓,逼迫萬曆承認這個兒子朱常洛,後來即位是為光宗,然而在漫長的國本之爭中,萬曆用怠政、罷工的方式,都想和滿朝大臣鬥,就為了改立太子,而這個苦果恰恰就是張居正種下的。

    另一個就是張居正教導小萬曆,要節儉惜才,要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當然所有大臣都會這樣監督皇帝),於是乎萬曆撥私房錢建個東西,想增加進貢,張老師一概不允,結果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從小道訊息聽說張居正居然坐32人抬的大轎子,生活極其奢靡。

    而且張居正三個兒子科舉考試,竟然全部中了進士,命中率百分之百,而正常一個人中進士的機率僅僅為千分之四,可想而知范進中舉為何癲狂。 如此一看,原本權傾朝野、無比聖潔的帝國首輔,居然也會有汙點,給皇帝留下了磨滅不掉的印象。萬曆成年親政後,決心清算這個表裡不一的張老師,一是為了證明自己不依靠張居正也可以富國強兵,另一個則是為了發洩自己的痛恨。

    3.考成法嚴厲打擊庸吏惰吏

    張居正親眼目睹明代官場百官天天推諉扯皮、清議國事,但從來沒人執行落實。於是張居正決定做個壞人,將中央各部門至地方的任務列明清單,根據皇帝的批示和內閣的提議,不斷增加,到年底有專門的督查部門考核,未完成重點工作,主責官員直接降級,這就相當於打破了公務員的鐵飯碗,這在所有官員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

    試想,原本你可以揣著權力和官俸,撈點貪點就是不做事,直到退休還能立個帖,好不快意,結果有個人站出來推翻這一切,逼著大家動起來提高效率,動輒處罰捲鋪蓋走人,這誰能受得了?

    再有,明代言官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往往都是權力鬥爭的口舌,各黨派相互攻訐的工具。張居正則將監察權收歸內閣,轉為督促官員考核的工具,這明顯讓人幹事又不讓人吐槽,於是張居正位高權重,也是樹大招風。整個改革期間,因未完成績效,完成任務不到位而被彈劾降級或罷免的官員超過兩千多人,相當於帝國官僚系統有十分之一的人與張居正有仇這可是個巨大的仇敵集團。

    在張居正父親去世,為奪情不回家守孝,張居正直接冒天下大不韙,在道德治國的明朝,居然連天經地義的孝道都不顧,即便是為了公務,但也是惹得滿朝非議,有罵張居正“綱常不顧,何以安社稷”,有罵“背公議而徇私情”,甚至抄成小字報滿大街煽動,一時鬧得滿城風雨。

    而這些在張居正在世時,還不足以讓張居正身敗名裂,在翰林院學士王錫爵勸告時,張居正甚至拿刀對自己威脅“不如殺了我吧”。而這在張居正死後成了現實,憤怒的皇帝和壓抑的大臣,包圍張家,活活逼死了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餓死張家十幾口人,這是為了私利而洩私憤。

    一代名相下場淒涼,帝國的喪鐘也在不久敲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搞笑領域如何做到最好,什麼樣的作品更吸引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