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東江樵客N

    中國5000年曆史,群星璀燦,無數英雄豪傑,文士墨客,寫下了一幅壯麗的傳承延續5000年的歷史畫卷。對國家、民族而言,軍隊始終處於一種獨特的地位,無他無以立身、無以安邦、無以興國。中國歷史5000年,對主體民族漢族而言,作為一位漢人而言,感受最深,體會最複雜。5000年時間,三分之一時間分裂,戰亂別離;三分之二時間統一,但幾百年一個重複,統一、興盛、衰落、戰亂。民族、國家的發展、安定離不開軍人,每個年代、每個朝代都有無數的傑出軍人,他們用自己的血肉為我們留下了安身立命的機會。從職業軍人中評選傑出人物,肯定有吳起、王翦、韓信、李廣、衛青、霍去病、李靖、郭子儀、岳飛、文天祥、戚繼光等,我從5000年曆史上,在唐代及以前,作為一個軍人,用現在的眼光看,他們更有性格,更有活力,敢作敢當,宋以後,受封建思想的束縛也越深,個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弱,宋朝的打仗靠行軍前的計劃行事,明代軍隊素質整體下降,清朝軍隊不僅不發展,連明朝出現的火器也不用,用大刀了。

    上下5000年,評中國軍隊的戰神的話,我認為白起當之無愧。理由如下:1、他是漢人,在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軍人,大多對漢族百姓留下痛苦的記憶;2、他很有個性,有軍人的氣質,軍人的榮譽高於一切,像李廣一樣;3、他戰功卓著,達到他這樣水平戰功的,全世界也找不出兩個;4、他是為戰爭而生的一個人,戰爭就是他的一生,戰爭就是他的生命。如有不解,請看下面對他的介紹。

    秦國由於有商鞅變法,軍隊中軍人要想有所成功,必須靠軍功積累,因此使得秦軍英勇好戰,甚至出現著單衣當先鋒衝殺的軍人。白起是秦華人,他的身世應該並不顯赫,參軍後受軍隊影響,逐漸打出了他的光輝形象。

    白起,郿人,郿即今陝西眉縣常興,又名公孫起。白起10幾歲就參加秦軍,從下級一步一步做起,立功受獎,到歷史書記載他的出場時候時,已做到中級軍官了,秦國的左庶長,相當於師、團級軍官,領導幾千軍馬。公元前294年,在《史書》上,白起他是第一次出現,作為秦的一名將領,攻下了南韓的新城,我想攻城時白起不是主帥,但他的功勞最大。由於這次戰功,白起升為左更,成為一名高階軍官了。

    公元前293年,南韓為奪回新城,聯合魏國,兩軍合兵24萬進攻,爆發伊闕之戰。伊闕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東周時,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汝穎北上的必經之道。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 ,後世又稱之為龍門。魏將公孫喜率部援韓,韓僖王命令其率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大軍救援新城。此時秦相樓緩下臺,新相魏冉推薦白起代向壽為主將。白起上任後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決戰,由於連續的小失利,聯軍士氣低落糧草不足,最後被聚殲於伊闕。是役全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公孫喜被俘,白起戰後立即佔領伊洛地區韓地五城。韓魏精銳盡皆覆滅,從此一蹶不振,天下震懼。秦侵入中原遂成不可捍禦之勢。白起先打敗魏軍,後打敗韓軍,升任國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再升為大良造,發兵攻魏,魏獻河東四百里地求和,白起不待使節交涉,繼續進攻,魏軍望風而逃,白起取魏城小大六十一座。

    伊闕之戰後,燕齊趙三國紛爭於中原東北地區,不斷自相攻伐,無暇顧及中原之事(田單樂毅故事)。此時韓魏在秦連續攻擊之下,已經不具備有威脅秦軍的能力。於是,秦展開南面攻勢意圖繼續削弱楚國。

    公元前二七六年,白起擊破趙光狼城,攻打代邑。

    公元前二七五年,白起得王命南下,先以漢北上庸之軍續攻楚,佔領鄢、鄧、西陵等地(鄢鄧二城在今襄州)。

    公元前二七四年,秦三路均越過秦楚邊境山區,白起為大軍總指揮,令各路快速突進楚境,三路軍猶如鐵爪以掏心之勢直圍郢都。楚軍於郢都附近被聚殲潰敗,郢都被佔領,頃襄王東逃,徙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於是秦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武安城在武安縣西南五十里。戰國時趙邑,即趙奢救閼與之戰處。);以巫地為巫郡;黔中地為黔中郡;白起此時已經名震天下。

    公元前二七一年,相國穰侯魏冉親自伐魏,命白起攻大梁。這裡有個典故是關於這次戰鬥的:蘇厲聽說白起要攻打魏都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佔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險。於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將要帶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於是周王派蘇厲前往秦國。蘇厲對白起說:“從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是一個射箭能手,他距離柳樹一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一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養由基聽了這話,心裡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你竟說可以教我射了,你為什麼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那個人說:‘我不能教你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休息,等一會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講完這段故事,蘇厲把話題拉回來說:“你已經打敗了韓、趙等國,取得了許多土地,功勞很大。現在,又要派你帶兵出關,經過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進攻大梁,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勝,就會前功盡棄。你不如稱病,不要出兵為好。”白起聽了,笑著說:“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麼會不能取勝呢?” 於是,白起不為蘇厲之說所動,率兵出征魏國,大獲全勝,破魏將暴鳶,殲敵四萬。

    公元前二百六十九年,白起攻克韓陘城等五城(陘庭在今曲沃縣西北二十里,在絳州東北三十五里),殲敵五萬。

    公元前二百六十八年,白起攻取南陽(此南陽在太行山南攸武處)太行小路,將南韓一分為二。

    公元前二百六十七年,白起伐韓野王(野王在太行東南,春秋時為邢國),野王降。此年范雎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秦令左庶長王齕攻韓,奪取上黨。上黨民眾不投降反投於趙,於是秦以此為藉口令王齕轉而攻趙。趙令廉頗為將抵抗,廉頗率趙軍主力抵達長平後,立即向秦軍發起攻擊。由於秦軍勢大,趙軍連戰不利,損失頗大。廉頗鑑於此,及時改變戰略方針,決定轉攻為守,準備依靠有利地形,構築城壘固守,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使其陷入疲憊之中。廉頗的策略獲得成功,秦軍的進攻勢頭被很大的遏抑,造成兩軍對峙於長平的僵局,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攜千金入趙行反間記,言秦軍不懼廉頗,只怕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正好廉頗因為開始多敗,傷亡大轉為堅守不應戰,趙王此時已經比較不滿意,而又聽到秦國的反間之言,便派趙括代廉頗將對抗秦軍。

    秦國聞知此事後,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表面統帥王齕卻只為尉裨將,並嚴令軍中有如敢洩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到任後,研究了趙括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又驕傲自大,聽信謠言魯莽輕敵,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困敵聚殲的戰略方針,作出瞭如下部署:1將目前的前線部隊轉作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向主陣地長壁撤退,誘敵深入;2利用長壁地形構築口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準備抵擋趙軍的進攻,並組織一隻精銳突擊隊,準備趙軍被圍後,用於不斷出擊以消耗趙軍有生力量和磨損其銳氣;3,將二萬五千人埋伏在兩側翼,待趙軍出擊後,插到趙軍後方,切斷趙軍退路,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合圍;4用騎兵五千滲透到趙軍防禦陣地中,牽制和監視留守的趙軍。

    戰爭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預計的方向進行。趙括至軍後,更改廉頗不準出戰的約束,並置換了軍吏,出兵攻擊秦師,兩軍乍一交鋒,白起便佯敗後退。趙括不問虛實,立即實施追擊。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定陣地——長壁後,遭到了秦軍主力的頑強抵抗,攻勢大大受挫。趙括見作戰不利,打算退兵,但為時已晚,秦軍兩翼伏兵迅速出擊,及時插到趙軍進攻部隊後面,切斷了趙括主力的對外聯絡,構成了對進攻趙軍的包圍。另外的五千騎兵也迅速地前進到了趙軍的的防禦陣地,牽制、監視留守的趙軍。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攻擊被圍的趙軍。趙軍連戰不利,情況危急,被迫就地構築營壘,放棄進攻,等待救援,由於糧道斷絕,趙軍士氣日益低落。糧道斷絕四十六日後,趙軍開始自相殺食,趙括企圖突圍而出,分四隊突擊隊衝擊,皆全軍覆沒,趙括親率精銳突擊,被秦軍強弩射回,趙括死於亂箭之下,趙軍大敗,趙軍主將已亡,四十萬將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於是詐允趙軍降卻引趙軍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殺,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軍回趙。前後共殺俘虜四十五萬人。

    此為中國歷史著名戰役—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的一個傑作,白起在這場戰爭中,依靠自己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指揮秦軍給趙軍以毀滅性打擊,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長平之戰後秦軍一分為二分別攻打趙韓。韓、趙恐慌,於是使蘇代持重金見秦相應侯(即范雎)言若白起再建功滅趙則功大應侯,且秦此時滅趙並的不到多少土地。范雎被說動請秦王罷兵(代曰:“武安君禽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圍邯鄲乎?”曰:“然。”“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王讓韓割垣雍,趙割六城為求和條件,於是雙方休戰。白起聞後,從此與范雎有隙。九月,趙不行諾言,於是秦再次發兵,令五大夫王陵攻趙都邯鄲。此時白起生病,不能為將。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鄲,趙軍同仇敵愾頑強死守,急攻不下,秦再發兵助陵。結果王陵軍死傷日大。白起病癒,秦王想讓白起代王陵為將。白起拒絕(白起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再次親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應侯去請,白起始終推辭,稱病。於是秦王令王齕代王陵為將,續圍邯鄲,還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救援邯鄲攻秦軍,秦軍死傷頗重。白起得知後大發感慨:“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後,勃然大怒。白起繼續稱病,應侯又去請,繼續稱病不起。於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士兵,遷往陰密(在涇州,城西是古陰密國,密康公國)。白起繼續稱病,不肯去。

    過了三個月,秦軍前線吃緊,連連敗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咸陽中。白起才出發,出了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郵,境上行舍,咸陽城在渭北。杜郵,今在咸陽城中)秦昭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便使使者賜秦王劍,令白起自裁。在杜郵,白起面對使節,孤自一人……自覺征戰半生到流放時卻無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獨赴黃泉,何其淒涼……問天天不答乃自悟實是殺伐過重。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二百六十四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白起戎馬一生,勇冠三軍(據傳白起伐韓時落馬於地上用矛連人帶馬刺穿來殺他的騎兵),奇謀無窮,擅長野戰進攻,是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曆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大將。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37年,攻城不計其數,殲敵上百萬,未嘗一敗績,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不世之功。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雙方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有針對地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白起的軍事思想最突出的特點是包圍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長平之戰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戰神,卻不理權謀,配不上“梟雄”二字。至於英雄,那歷來都是送給後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於白起殺敵太多,也被這些“仁義道義”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後人往往把他稱作是殺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學家認為,白起根本就不配稱作是一個名將。但是我們都知道,實際上白起在世界軍事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為戰爭生的“戰神”!

    戰國名將中,吳國伍子胥、孫武,魏國吳起、龐涓,齊國孫臏,燕國樂毅,無不是先拜師修習,成為兵家名士後,前往心儀的國家“拜將”,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賞識——這是戰國良好的雙向選擇人才的氛圍,所謂“百家爭鳴,擇優而適”。而這些“名將”大多在退隱或失勢後著書立說,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論與實踐流傳後世。

    然而真正的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則都沒有經過系統的兵家學習,是純粹的“行伍出身”,從小兵開始,在殺戮與拼殺中憑藉戰功名留後世。

    秦趙在戰國中最血性好戰,尤其是秦國,因為徹底執行法家軍功制度,所以大將都是在戰爭中誕生,即便是世家子弟,沒有功勞,仍是老兵一個,不可封爵。在這種的環境下,才誕生了白起之類從基層將領一步一步憑戰功走向輝煌的一代戰神!。

    堅持依法治國的秦國始終被尊崇儒家的後世各朝所鄙棄,秦國的名將良臣也多被認為是殺人魔和酷吏,這其實是儒家千百年醜化的結果。其實秦國所崇尚的務實、清廉、大公、堅毅,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在啟蒙與發展階段能夠開荒闢壤,在艱難困苦中逐漸振興、一代代矢志不渝的表率。

    我們的民族有太多的謙恭與忍讓,我們的歷史有太多的無奈與屈辱,變質的儒學毒害了中國一千多年。

    如今中國世風靡靡,道德沒落,我們需要的是整個民族的務實求真。呼喚法家的剛毅果決,大公清廉。

    百家爭鳴不會隨著歲月的逝去而湮滅,也不會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統天下而窒息死亡!當歐洲人高呼“文藝復興”時,他們追求的是人類在初生期所具有的衝勁與創造力、勇氣與戰鬥力。

    當一個民族徘徊在進與退,左與右的十字路口時,回頭看看先輩浴血開伐的足跡,回頭看看歷史在殘垣斷壁中帶給我們的啟示,才能找到再次振興的原動力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於用兵,史書記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但卻因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被正統史家永遠打入“冷宮”,不得立於名將之列。 是百戰百勝的“戰神”,還是殺戮無度的“殺神”?人物的解讀有不同角度,而史實卻是唯一的。透過千年變幻的歷史煙雲,回到那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國時代。白起,這個有血有肉的關西漢子,向我們走來…… 關西大將,一戰成名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這句話,或許正是源於白起。白起是今陝西眉縣常興人,當年這裡是秦國關西故地,百姓與羌胡等族雜居,崇尚勇力、精於騎射。 白起的檔案在公元前294年前是一片空白,史書上沒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公元前294年,在南韓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外,白起第一次亮劍,以左庶長(相當於中級將領)的身份指揮新城之戰。他一戰告捷,初步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此時,距離商鞅開啟的變法時代,剛剛過去62年。接下來的37年,秦國進入了白起的征戰時代。 新城之戰,打開了秦國東進的大門。南韓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為了奪回新城,南韓找到魏國幫忙。24萬聯軍聚集在伊闕(今洛陽龍門),向白起叫板。 秦軍人數不及對方一半,唯一的可趁之機是韓、魏兩軍各有私心。白起繞到了魏軍的背面,突襲得手,再掉過頭來,全殲韓軍,俘獲了主將公孫喜。 這是戰國時代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24萬聯軍化為烏有,韓、魏兩國被擠出了強國俱樂部,5座城池歸於秦國。第二年,一聽說白起又要出兵,魏軍聞風而逃,61座城池拱手相讓。 至此,韓、魏已不堪一擊,秦國開始把主攻方向改向南方的楚國。公元前279年,對楚國的戰爭打響。在這個老牌的南方大國面前,白起的進展出乎意料地順利,先是連下5城,接著輕而易舉攻陷都城。楚國的國都,一夜之間變成秦國的南郡,楚王倉皇逃走。 訊息傳到咸陽,秦昭王大喜過望,封白起為武安君,“以武安民”。 長平之戰,千古罪證 秦國剩下的宿敵只有一個:趙國。在戰國七雄中,最有可能和秦爭奪統一權的,也是趙國。 秦國商鞅變法完成之後,趙國也開始了“胡服騎射”的改革。秦趙兩國的勢均力敵,從“戰國四大名將”就可見一斑:白起戰廉頗、王翦對李牧,他們分屬秦趙兩國,是彼此畢生的勁敵。 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度攻打南韓,奪取野王城,切斷了南韓的上黨和都城的聯絡。上黨郡守馮亭和老百姓商量說:“通往都城的道路切斷了,南韓肯定沒法管我們。秦軍逼近,南韓不能接應,我們不如歸附趙國。趙國如果接納了我們,秦國肯定會攻打趙國。趙國受到武力威脅,必定和南韓結盟。這樣一來,就能阻擋秦國了。” 上黨的歸附,在趙國引起了一場爭議。有人預見到了禍害,有人垂涎一郡之地。最後,趙王還是決定接納上黨。 兩年後,秦國的報復來了。秦將王齕奪取上黨,上黨軍民紛紛逃往趙國。趙國在長平駐軍,接應上黨的百姓。這給秦國落下了攻趙的口實。 長平之戰是一場兩國的生死大戰。趙國派出了王牌將軍廉頗。在長平,廉頗堅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軍陷入僵持戰。無可奈何的秦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反間計就此上演——秦相范雎派人帶著千兩黃金,進入趙國,“間諜”逢人就說,秦軍不怕廉頗,廉頗有什麼本事,只會守不會攻,秦軍就怕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果然中計,立即把趙括調往前線。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卻不懂臨陣應變。秦國反間計得逞,立即啟用白起為主將,王齕調為副將。同時下令:“任何人敢洩露武安君擔任主帥的秘密,斬!”趙括準備好的一套應對王齕的策略,完全落空了。 長平之戰以白起的勝利告終。趙括走投無路,被秦軍射死,40萬士兵投降。白起卻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為防降兵暴動,除了派240名年幼的趙國小兵回國報信外,40萬人全部坑殺! 趙國震驚,七國震驚。這也成為白起在史書上留下的濃重的一筆,縱然有一生不敗的戰功,但坑卒40萬,成了白起萬世難辯的罪證。 君王猜忌,悲劇結局 長平之戰過後,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白起當然希望一勞永逸。但一報還一報,趙國也想到了反間計。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說客蘇代,受趙王委託,帶上豐厚的禮物入秦,問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殺了趙括嗎?” “是。” “秦國就要圍攻趙都邯鄲了嗎?” “是。” 蘇代於是說:“滅了趙國,秦國稱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為秦國奪取了70多座城池,就是歷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到時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蘇代接著說:“上黨的百姓寧可歸附趙國,也不向秦投降,可見天下百姓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如果秦國滅了趙國,趙國北方的人會投奔燕國,東邊的歸入齊國,南面的跑去南韓魏國,秦國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著趙國驚恐之際,叫趙國割地求和,別再讓武安君建功立業了。” 這段話說到了范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勸秦昭王和談。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後,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了:趙國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斷然拒絕:“邯鄲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何況各國的救兵紛紛開進趙國,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何止一日兩日?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了40萬,但秦軍也折損了一半,我們國內空虛,還要遠征別國。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裡應外合,秦軍必敗。” 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齕果然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不聽我的話,如今怎麼樣啊?”這句話傳到昭王的耳朵裡,昭王惱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陣吧!國相范雎親自去請,但白起犟如黃牛,偏不從命。一個將軍,既然不能為王所用,就只能為王所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於病情反覆,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裡,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咸陽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賜死的命令。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麼彌天大罪,何至於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了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後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在後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殺神”的形象出現;然而當年,他是秦國真正的“戰神”,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和他征戰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關係密切——這是歷代史學家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 2 # 大齡單身青年農村小王

    我個人認為,白起只是一個殺人機器,屠夫,筷子手,頂多是個殺神,有句話叫做仁者無敵,戰爭的勝利並不是靠殘酷的殺戮,靠殺戮取得的勝利必不能收穫戰統區的民心,勝利果實也會很快失去。

  • 3 # 文史洪荒小鯰魚

    可以說古代名將白起是真正的戰神,但是更多的人將他稱為“殺神”。

    “戰神”不是唯一的,每個朝代總有個別優秀的戰將,功勳卓著被尊稱為“戰神”,白起主管秦國軍隊三十年,擊敗多國聯軍,攻城七十多座,長平之戰更是坑殺數十萬趙卒是戰國最具盛名的將領,配得上“戰神”稱號。

  • 4 # 折角歷史k

    身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被稱為“戰神”是有充足理由的。大家知道戰國時代各國連年征戰,烽煙不息,戰敗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秦國大將白起卻每戰必勝,在他身上出現奇蹟已經不再是奇蹟。

    公元前280年與楚國的鄢城之戰便是如此。 白起用七萬秦軍水淹鄢城,三十五萬華人盡喪白起之手,訊息傳開,楚舉國大震,痛失親人的楚國百姓個個恨不得扒了白起的皮,吃了白起的肉! 但是白起是不可能給他們這個機會的,破鄢一役狂勝之後,白起並沒有冒進,而是停下來休整部隊,次年,白起大軍繼續南下,攻陷了郢都北面最後一個橋頭堡安陸,楚兵四散,白起的寶劍,已經搭在了楚傾襄王的頸項之上。

    全體楚人在這一刻立下重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數十年後的楚人項羽,不惜身背千古罵名,在新安坑殺秦卒二十餘萬,還一把大火燒燬了秦國的阿房宮,想來,他是在為那死於白起之手的數十萬楚國英靈,報仇雪恨吧!

    還有一次是與趙國對決的長平之戰。說來也巧, 近期,中央電視臺第七套播放的一檔紀錄片《喋血長平》,講述的就是這場戰爭,這套欄目中講到在當時那個年代白起有一個外號叫“人屠”,只因白起逢戰必勝,勝必屠之而有此綽號。長平之戰,秦趙雙方均傾全國之力,最後趙國四十五萬將士皆死於白起之手。

    根據當時各華人口總和推算,趙國全國約有三百萬人,男女對半,男士就是150萬,除去未成年人,老弱病殘,四十五萬趙軍幾乎是所有壯年男丁,趙國舉國哀慟,痛恨白起入骨,長平之戰的代價就是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河東、河內、上黨三郡被打窮打爛了,過了很多年才恢復。

    白起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名列武廟十哲。 他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

    最後白起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被秦王賜死於杜郵。

  • 5 # 逍遙貞觀

    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戰國四大名將都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在那個時代對信譽是十分看重的。即使有一些誇大其詞的成分。但是那赤裸裸的功績是無法被掩蓋的。我們可以從他的戰爭歷程看到,他每一次指揮的大戰,都是以大勝之勢,完成了對敵國的碾壓。

    其中伊闋之戰,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攻佔伊闕,奪取魏城數座及南韓安邑以東大部分地區。魏、韓兩國割地求和。

    伐楚之戰,又稱鄢郢之戰白起直接攻陷了楚都郢城,最後讓楚國割地求和,從此楚國就生存在了秦國的陰霾之下。

    長平之戰,這應該是我們最瞭解的戰爭。直接坑殺趙國40萬士兵,重創趙國主力。從此讓趙國再沒有和秦國抗衡的實力。

    顯然光從這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到白起就是絕世名將,更不用說他一生從軍30年,攻破敵城70餘座,斬殺敵軍數百萬。可謂是絕世殺神,戰國名將。

  • 6 # 三歲小妖店

    白起,郿人,郿即今陝西眉縣常興,又名公孫起。白起10幾歲就參加秦軍,從下級一步一步做起,立功受獎,到歷史書記載他的出場時候時,已做到中級軍官了,秦國的左庶長,相當於師、團級軍官,領導幾千軍馬。公元前294年,在《史書》上,白起他是第一次出現,作為秦的一名將領,攻下了南韓的新城,我想攻城時白起不是主帥,但他的功勞最大。由於這次戰功,白起升為左更,成為一名高階軍官了。

    公元前293年,南韓為奪回新城,聯合魏國,兩軍合兵24萬進攻,爆發伊闕之戰。伊闕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東周時,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汝穎北上的必經之道。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 ,後世又稱之為龍門。魏將公孫喜率部援韓,韓僖王命令其率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大軍救援新城。此時秦相樓緩下臺,新相魏冉推薦白起代向壽為主將。白起上任後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決戰,由於連續的小失利,聯軍士氣低落糧草不足,最後被聚殲於伊闕。是役全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公孫喜被俘,白起戰後立即佔領伊洛地區韓地五城。韓魏精銳盡皆覆滅,從此一蹶不振,天下震懼。秦侵入中原遂成不可捍禦之勢。白起先打敗魏軍,後打敗韓軍,升任國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再升為大良造,發兵攻魏,魏獻河東四百里地求和,白起不待使節交涉,繼續進攻,魏軍望風而逃,白起取魏城小大六十一座。

    伊闕之戰後,燕齊趙三國紛爭於中原東北地區,不斷自相攻伐,無暇顧及中原之事(田單樂毅故事)。此時韓魏在秦連續攻擊之下,已經不具備有威脅秦軍的能力。於是,秦展開南面攻勢意圖繼續削弱楚國。

    公元前二七六年,白起擊破趙光狼城,攻打代邑。

    公元前二七五年,白起得王命南下,先以漢北上庸之軍續攻楚,佔領鄢、鄧、西陵等地(鄢鄧二城在今襄州)。

    公元前二七四年,秦三路均越過秦楚邊境山區,白起為大軍總指揮,令各路快速突進楚境,三路軍猶如鐵爪以掏心之勢直圍郢都。楚軍於郢都附近被聚殲潰敗,郢都被佔領,頃襄王東逃,徙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於是秦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武安城在武安縣西南五十里。戰國時趙邑,即趙奢救閼與之戰處。);以巫地為巫郡;黔中地為黔中郡;白起此時已經名震天下。

    公元前二七一年,相國穰侯魏冉親自伐魏,命白起攻大梁。這裡有個典故是關於這次戰鬥的:蘇厲聽說白起要攻打魏都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佔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險。於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將要帶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於是周王派蘇厲前往秦國。蘇厲對白起說:“從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是一個射箭能手,他距離柳樹一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一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養由基聽了這話,心裡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你竟說可以教我射了,你為什麼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那個人說:‘我不能教你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休息,等一會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講完這段故事,蘇厲把話題拉回來說:“你已經打敗了韓、趙等國,取得了許多土地,功勞很大。現在,又要派你帶兵出關,經過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進攻大梁,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勝,就會前功盡棄。你不如稱病,不要出兵為好。”白起聽了,笑著說:“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麼會不能取勝呢?” 於是,白起不為蘇厲之說所動,率兵出征魏國,大獲全勝,破魏將暴鳶,殲敵四萬。

    公元前二百六十九年,白起攻克韓陘城等五城(陘庭在今曲沃縣西北二十里,在絳州東北三十五里),殲敵五萬。

    公元前二百六十八年,白起攻取南陽(此南陽在太行山南攸武處)太行小路,將南韓一分為二。

    公元前二百六十七年,白起伐韓野王(野王在太行東南,春秋時為邢國),野王降。此年范雎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秦令左庶長王齕攻韓,奪取上黨。上黨民眾不投降反投於趙,於是秦以此為藉口令王齕轉而攻趙。趙令廉頗為將抵抗,廉頗率趙軍主力抵達長平後,立即向秦軍發起攻擊。由於秦軍勢大,趙軍連戰不利,損失頗大。廉頗鑑於此,及時改變戰略方針,決定轉攻為守,準備依靠有利地形,構築城壘固守,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使其陷入疲憊之中。廉頗的策略獲得成功,秦軍的進攻勢頭被很大的遏抑,造成兩軍對峙於長平的僵局,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攜千金入趙行反間記,言秦軍不懼廉頗,只怕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正好廉頗因為開始多敗,傷亡大轉為堅守不應戰,趙王此時已經比較不滿意,而又聽到秦國的反間之言,便派趙括代廉頗將對抗秦軍。

    秦國聞知此事後,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表面統帥王齕卻只為尉裨將,並嚴令軍中有如敢洩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到任後,研究了趙括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又驕傲自大,聽信謠言魯莽輕敵,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困敵聚殲的戰略方針,作出瞭如下部署:1將目前的前線部隊轉作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向主陣地長壁撤退,誘敵深入;2利用長壁地形構築口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準備抵擋趙軍的進攻,並組織一隻精銳突擊隊,準備趙軍被圍後,用於不斷出擊以消耗趙軍有生力量和磨損其銳氣;3,將二萬五千人埋伏在兩側翼,待趙軍出擊後,插到趙軍後方,切斷趙軍退路,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合圍;4用騎兵五千滲透到趙軍防禦陣地中,牽制和監視留守的趙軍。

    戰爭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預計的方向進行。趙括至軍後,更改廉頗不準出戰的約束,並置換了軍吏,出兵攻擊秦師,兩軍乍一交鋒,白起便佯敗後退。趙括不問虛實,立即實施追擊。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定陣地——長壁後,遭到了秦軍主力的頑強抵抗,攻勢大大受挫。趙括見作戰不利,打算退兵,但為時已晚,秦軍兩翼伏兵迅速出擊,及時插到趙軍進攻部隊後面,切斷了趙括主力的對外聯絡,構成了對進攻趙軍的包圍。另外的五千騎兵也迅速地前進到了趙軍的的防禦陣地,牽制、監視留守的趙軍。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攻擊被圍的趙軍。趙軍連戰不利,情況危急,被迫就地構築營壘,放棄進攻,等待救援,由於糧道斷絕,趙軍士氣日益低落。糧道斷絕四十六日後,趙軍開始自相殺食,趙括企圖突圍而出,分四隊突擊隊衝擊,皆全軍覆沒,趙括親率精銳突擊,被秦軍強弩射回,趙括死於亂箭之下,趙軍大敗,趙軍主將已亡,四十萬將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於是詐允趙軍降卻引趙軍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殺,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軍回趙。前後共殺俘虜四十五萬人。

    此為中國歷史著名戰役—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的一個傑作,白起在這場戰爭中,依靠自己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指揮秦軍給趙軍以毀滅性打擊,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長平之戰後秦軍一分為二分別攻打趙韓。韓、趙恐慌,於是使蘇代持重金見秦相應侯(即范雎)言若白起再建功滅趙則功大應侯,且秦此時滅趙並的不到多少土地。范雎被說動請秦王罷兵(代曰:“武安君禽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圍邯鄲乎?”曰:“然。”“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王讓韓割垣雍,趙割六城為求和條件,於是雙方休戰。白起聞後,從此與范雎有隙。九月,趙不行諾言,於是秦再次發兵,令五大夫王陵攻趙都邯鄲。此時白起生病,不能為將。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鄲,趙軍同仇敵愾頑強死守,急攻不下,秦再發兵助陵。結果王陵軍死傷日大。白起病癒,秦王想讓白起代王陵為將。白起拒絕(白起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再次親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應侯去請,白起始終推辭,稱病。於是秦王令王齕代王陵為將,續圍邯鄲,還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救援邯鄲攻秦軍,秦軍死傷頗重。白起得知後大發感慨:“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後,勃然大怒。白起繼續稱病,應侯又去請,繼續稱病不起。於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士兵,遷往陰密(在涇州,城西是古陰密國,密康公國)。白起繼續稱病,不肯去。

    過了三個月,秦軍前線吃緊,連連敗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咸陽中。白起才出發,出了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郵,境上行舍,咸陽城在渭北。杜郵,今在咸陽城中)秦昭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便使使者賜秦王劍,令白起自裁。在杜郵,白起面對使節,孤自一人……自覺征戰半生到流放時卻無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獨赴黃泉,何其淒涼……問天天不答乃自悟實是殺伐過重。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二百六十四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白起戎馬一生,勇冠三軍(據傳白起伐韓時落馬於地上用矛連人帶馬刺穿來殺他的騎兵),奇謀無窮,擅長野戰進攻,是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曆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大將。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37年,攻城不計其數,殲敵上百萬,未嘗一敗績,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不世之功。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雙方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有針對地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白起的軍事思想最突出的特點是包圍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長平之戰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戰神,卻不理權謀,配不上“梟雄”二字。至於英雄,那歷來都是送給後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於白起殺敵太多,也被這些“仁義道義”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後人往往把他稱作是殺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學家認為,白起根本就不配稱作是一個名將。但是我們都知道,實際上白起在世界軍事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為戰爭生的“戰神”!

  • 7 # 獨孤求醉937

    白起當得起戰神兩個字,我覺得評論這位了不起的軍事家是不是戰神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他的軍事才能,另一個是對當時以及後世的影響。首先第一個方面白起一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斬殺了楚國南韓魏國趙國近百萬人,最著名的當屬長平之戰,所以他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再說說對後世的影響,因為白起對諸侯的重創為後來秦國最終完成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後世歷朝歷代無不為大一統作為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否則中國或許會像歐洲一樣存在無數小國,雖然最終秦國能得以完成統一有幾代人的努力,但白起的作用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幾個人之一,所以白起對後世的影響力非常巨大。白起經常被人詬病的是他殺俘,但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假設白起留下趙國四十萬的俘虜,怎麼安置這些人呢?秦國男女老少一共900萬人左右,養活秦軍和秦國的公務員已經捉襟見肘了,還能額外的供養這四十萬人嗎?所以不太好現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詬病白起殺俘這件事!

  • 8 # 亞飛V

    白起(?—公元前257年)。

    白起是生於戰國時代,白起是戰國時期的秦華人,一個非常有名的秦國大將,被封為著名的“武安君”,一生致力於為秦國征戰,卻從未打過敗仗!這是將他稱為第一戰神的第一個主要原因。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地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階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

    所以白起以國家名義來說乃第一戰神,以殺人而論就是魔鬼。

    (吳起由於渴望當將領成就功名,就毅然殺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殺妻求將)

  • 9 # 平陵村夫

    個人認為白起可以作為古代戰神!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白起一生中指揮過許多次戰役,大大小小算起來也有七十多戰,可這麼多戰役中,無論是敵眾我寡還是困難重重,他竟沒有一次失敗的,都是勝利,這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傳奇的事情了。就長平一戰,白起就殲滅了趙軍45萬人,這次戰役可是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規模最大的包圍型別戰役,全殲了敵人,成為一生不敗的戰神。

  • 10 # 嶽光躍

    中國5000年曆史,群星璀燦,無數英雄豪傑,文士墨客,寫下了一幅壯麗的傳承延續5000年的歷史畫卷。對國家、民族而言,軍隊始終處於一種獨特的地位,無他無以立身、無以安邦、無以興國。中國歷史5000年,對主體民族漢族而言,作為一位漢人而言,感受最深,體會最複雜。5000年時間,三分之一時間分裂,戰亂別離;三分之二時間統一,但幾百年一個重複,統一、興盛、衰落、戰亂。民族、國家的發展、安定離不開軍人,每個年代、每個朝代都有無數的傑出軍人,他們用自己的血肉為我們留下了安身立命的機會。從職業軍人中評選傑出人物,肯定有吳起、王翦、韓信、李廣、衛青、霍去病、李靖、郭子儀、岳飛、文天祥、戚繼光等,我從5000年曆史上,在唐代及以前,作為一個軍人,用現在的眼光看,他們更有性格,更有活力,敢作敢當,宋以後,受封建思想的束縛也越深,個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弱,宋朝的打仗靠行軍前的計劃行事,明代軍隊素質整體下降,清朝軍隊不僅不發展,連明朝出現的火器也不用,用大刀了。

    上下5000年,評中國軍隊的戰神的話,我認為白起當之無愧。理由如下:1、他是漢人,在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軍人,大多對漢族百姓留下痛苦的記憶;2、他很有個性,有軍人的氣質,軍人的榮譽高於一切,像李廣一樣;3、他戰功卓著,達到他這樣水平戰功的,全世界也找不出兩個;4、他是為戰爭而生的一個人,戰爭就是他的一生,戰爭就是他的生命。如有不解,請看下面對他的介紹。

    秦國由於有商鞅變法,軍隊中軍人要想有所成功,必須靠軍功積累,因此使得秦軍英勇好戰,甚至出現著單衣當先鋒衝殺的軍人。白起是秦華人,他的身世應該並不顯赫,參軍後受軍隊影響,逐漸打出了他的光輝形象。

    白起,郿人,郿即今陝西眉縣常興,又名公孫起。白起10幾歲就參加秦軍,從下級一步一步做起,立功受獎,到歷史書記載他的出場時候時,已做到中級軍官了,秦國的左庶長,相當於師、團級軍官,領導幾千軍馬。公元前294年,在《史書》上,白起他是第一次出現,作為秦的一名將領,攻下了南韓的新城,我想攻城時白起不是主帥,但他的功勞最大。由於這次戰功,白起升為左更,成為一名高階軍官了。

    公元前293年,南韓為奪回新城,聯合魏國,兩軍合兵24萬進攻,爆發伊闕之戰。伊闕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東周時,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汝穎北上的必經之道。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 ,後世又稱之為龍門。魏將公孫喜率部援韓,韓僖王命令其率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大軍救援新城。此時秦相樓緩下臺,新相魏冉推薦白起代向壽為主將。白起上任後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決戰,由於連續的小失利,聯軍士氣低落糧草不足,最後被聚殲於伊闕。是役全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公孫喜被俘,白起戰後立即佔領伊洛地區韓地五城。韓魏精銳盡皆覆滅,從此一蹶不振,天下震懼。秦侵入中原遂成不可捍禦之勢。白起先打敗魏軍,後打敗韓軍,升任國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再升為大良造,發兵攻魏,魏獻河東四百里地求和,白起不待使節交涉,繼續進攻,魏軍望風而逃,白起取魏城小大六十一座。

    伊闕之戰後,燕齊趙三國紛爭於中原東北地區,不斷自相攻伐,無暇顧及中原之事(田單樂毅故事)。此時韓魏在秦連續攻擊之下,已經不具備有威脅秦軍的能力。於是,秦展開南面攻勢意圖繼續削弱楚國。

    公元前二七六年,白起擊破趙光狼城,攻打代邑。

    公元前二七五年,白起得王命南下,先以漢北上庸之軍續攻楚,佔領鄢、鄧、西陵等地(鄢鄧二城在今襄州)。

    公元前二七四年,秦三路均越過秦楚邊境山區,白起為大軍總指揮,令各路快速突進楚境,三路軍猶如鐵爪以掏心之勢直圍郢都。楚軍於郢都附近被聚殲潰敗,郢都被佔領,頃襄王東逃,徙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於是秦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武安城在武安縣西南五十里。戰國時趙邑,即趙奢救閼與之戰處。);以巫地為巫郡;黔中地為黔中郡;白起此時已經名震天下。

    公元前二七一年,相國穰侯魏冉親自伐魏,命白起攻大梁。這裡有個典故是關於這次戰鬥的:蘇厲聽說白起要攻打魏都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佔領,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險。於是蘇厲對周王說:“白起這幾年打敗過韓、趙等國,奪取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將要帶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險了!您應當想辦法阻止白起出兵。”於是周王派蘇厲前往秦國。蘇厲對白起說:“從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是一個射箭能手,他距離柳樹一百步放箭射擊,每箭都射中柳葉的中心,百發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說射得很好,可是一個過路的人卻說:‘這個人,可以教他該怎樣射了。’養由基聽了這話,心裡很不舒服,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好,你竟說可以教我射了,你為什麼不來替我射那柳葉呢!那個人說:‘我不能教你怎樣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射柳葉百發百中,但是卻不善於休息,等一會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講完這段故事,蘇厲把話題拉回來說:“你已經打敗了韓、趙等國,取得了許多土地,功勞很大。現在,又要派你帶兵出關,經過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進攻大梁,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勝,就會前功盡棄。你不如稱病,不要出兵為好。”白起聽了,笑著說:“我所向披靡,百戰百勝,怎麼會不能取勝呢?” 於是,白起不為蘇厲之說所動,率兵出征魏國,大獲全勝,破魏將暴鳶,殲敵四萬。

    公元前二百六十九年,白起攻克韓陘城等五城(陘庭在今曲沃縣西北二十里,在絳州東北三十五里),殲敵五萬。

    公元前二百六十八年,白起攻取南陽(此南陽在太行山南攸武處)太行小路,將南韓一分為二。

    公元前二百六十七年,白起伐韓野王(野王在太行東南,春秋時為邢國),野王降。此年范雎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秦令左庶長王齕攻韓,奪取上黨。上黨民眾不投降反投於趙,於是秦以此為藉口令王齕轉而攻趙。趙令廉頗為將抵抗,廉頗率趙軍主力抵達長平後,立即向秦軍發起攻擊。由於秦軍勢大,趙軍連戰不利,損失頗大。廉頗鑑於此,及時改變戰略方針,決定轉攻為守,準備依靠有利地形,構築城壘固守,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使其陷入疲憊之中。廉頗的策略獲得成功,秦軍的進攻勢頭被很大的遏抑,造成兩軍對峙於長平的僵局,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攜千金入趙行反間記,言秦軍不懼廉頗,只怕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正好廉頗因為開始多敗,傷亡大轉為堅守不應戰,趙王此時已經比較不滿意,而又聽到秦國的反間之言,便派趙括代廉頗將對抗秦軍。

    秦國聞知此事後,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表面統帥王齕卻只為尉裨將,並嚴令軍中有如敢洩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到任後,研究了趙括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又驕傲自大,聽信謠言魯莽輕敵,決定採取誘敵深入,困敵聚殲的戰略方針,作出瞭如下部署:1將目前的前線部隊轉作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向主陣地長壁撤退,誘敵深入;2利用長壁地形構築口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準備抵擋趙軍的進攻,並組織一隻精銳突擊隊,準備趙軍被圍後,用於不斷出擊以消耗趙軍有生力量和磨損其銳氣;3,將二萬五千人埋伏在兩側翼,待趙軍出擊後,插到趙軍後方,切斷趙軍退路,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合圍;4用騎兵五千滲透到趙軍防禦陣地中,牽制和監視留守的趙軍。

    戰爭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預計的方向進行。趙括至軍後,更改廉頗不準出戰的約束,並置換了軍吏,出兵攻擊秦師,兩軍乍一交鋒,白起便佯敗後退。趙括不問虛實,立即實施追擊。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定陣地——長壁後,遭到了秦軍主力的頑強抵抗,攻勢大大受挫。趙括見作戰不利,打算退兵,但為時已晚,秦軍兩翼伏兵迅速出擊,及時插到趙軍進攻部隊後面,切斷了趙括主力的對外聯絡,構成了對進攻趙軍的包圍。另外的五千騎兵也迅速地前進到了趙軍的的防禦陣地,牽制、監視留守的趙軍。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攻擊被圍的趙軍。趙軍連戰不利,情況危急,被迫就地構築營壘,放棄進攻,等待救援,由於糧道斷絕,趙軍士氣日益低落。糧道斷絕四十六日後,趙軍開始自相殺食,趙括企圖突圍而出,分四隊突擊隊衝擊,皆全軍覆沒,趙括親率精銳突擊,被秦軍強弩射回,趙括死於亂箭之下,趙軍大敗,趙軍主將已亡,四十萬將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於是詐允趙軍降卻引趙軍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殺,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軍回趙。前後共殺俘虜四十五萬人。

    此為中國歷史著名戰役—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的一個傑作,白起在這場戰爭中,依靠自己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指揮秦軍給趙軍以毀滅性打擊,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長平之戰後秦軍一分為二分別攻打趙韓。韓、趙恐慌,於是使蘇代持重金見秦相應侯(即范雎)言若白起再建功滅趙則功大應侯,且秦此時滅趙並的不到多少土地。范雎被說動請秦王罷兵(代曰:“武安君禽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圍邯鄲乎?”曰:“然。”“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秦王讓韓割垣雍,趙割六城為求和條件,於是雙方休戰。白起聞後,從此與范雎有隙。九月,趙不行諾言,於是秦再次發兵,令五大夫王陵攻趙都邯鄲。此時白起生病,不能為將。

    公元前二百六十五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鄲,趙軍同仇敵愾頑強死守,急攻不下,秦再發兵助陵。結果王陵軍死傷日大。白起病癒,秦王想讓白起代王陵為將。白起拒絕(白起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再次親自任命,白起不去赴任;秦王派應侯去請,白起始終推辭,稱病。於是秦王令王齕代王陵為將,續圍邯鄲,還是不能攻克。楚春申君及魏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救援邯鄲攻秦軍,秦軍死傷頗重。白起得知後大發感慨:“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知道後,勃然大怒。白起繼續稱病,應侯又去請,繼續稱病不起。於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士兵,遷往陰密(在涇州,城西是古陰密國,密康公國)。白起繼續稱病,不肯去。

    過了三個月,秦軍前線吃緊,連連敗退。秦王派人催白起起行,不得留咸陽中。白起才出發,出了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郵,境上行舍,咸陽城在渭北。杜郵,今在咸陽城中)秦昭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便使使者賜秦王劍,令白起自裁。在杜郵,白起面對使節,孤自一人……自覺征戰半生到流放時卻無有一人送行,如今又要獨赴黃泉,何其淒涼……問天天不答乃自悟實是殺伐過重。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二百六十四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白起戎馬一生,勇冠三軍(據傳白起伐韓時落馬於地上用矛連人帶馬刺穿來殺他的騎兵),奇謀無窮,擅長野戰進攻,是中國戰爭史上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曆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大將。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37年,攻城不計其數,殲敵上百萬,未嘗一敗績,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不世之功。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雙方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有針對地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白起的軍事思想最突出的特點是包圍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長平之戰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戰神,卻不理權謀,配不上“梟雄”二字。至於英雄,那歷來都是送給後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於白起殺敵太多,也被這些“仁義道義”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後人往往把他稱作是殺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學家認為,白起根本就不配稱作是一個名將。但是我們都知道,實際上白起在世界軍事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為戰爭生的“戰神”!

    戰國名將中,吳國伍子胥、孫武,魏國吳起、龐涓,齊國孫臏,燕國樂毅,無不是先拜師修習,成為兵家名士後,前往心儀的國家“拜將”,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賞識——這是戰國良好的雙向選擇人才的氛圍,所謂“百家爭鳴,擇優而適”。而這些“名將”大多在退隱或失勢後著書立說,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論與實踐流傳後世。

    然而真正的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則都沒有經過系統的兵家學習,是純粹的“行伍出身”,從小兵開始,在殺戮與拼殺中憑藉戰功名留後世。

    秦趙在戰國中最血性好戰,尤其是秦國,因為徹底執行法家軍功制度,所以大將都是在戰爭中誕生,即便是世家子弟,沒有功勞,仍是老兵一個,不可封爵。在這種的環境下,才誕生了白起之類從基層將領一步一步憑戰功走向輝煌的一代戰神!。

    堅持依法治國的秦國始終被尊崇儒家的後世各朝所鄙棄,秦國的名將良臣也多被認為是殺人魔和酷吏,這其實是儒家千百年醜化的結果。其實秦國所崇尚的務實、清廉、大公、堅毅,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在啟蒙與發展階段能夠開荒闢壤,在艱難困苦中逐漸振興、一代代矢志不渝的表率。

    我們的民族有太多的謙恭與忍讓,我們的歷史有太多的無奈與屈辱,變質的儒學毒害了中國一千多年。

    如今中國世風靡靡,道德沒落,我們需要的是整個民族的務實求真。呼喚法家的剛毅果決,大公清廉。

    百家爭鳴不會隨著歲月的逝去而湮滅,也不會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統天下而窒息死亡!當歐洲人高呼“文藝復興”時,他們追求的是人類在初生期所具有的衝勁與創造力、勇氣與戰鬥力。

    當一個民族徘徊在進與退,左與右的十字路口時,回頭看看先輩浴血開伐的足跡,回頭看看歷史在殘垣斷壁中帶給我們的啟示,才能找到再次振興的原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西歐哪款夜光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