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在考慮解僱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因為在本週加息和股市數月連續損失之後,他對作為央行行長的鮑威爾的失望情緒愈演愈烈。 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總統在過去幾天裡已經多次私下談論過解僱鮑威爾的問題。但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顧問並不確信他會對鮑威爾採取行動,他們希望特朗普最近的憤怒情緒會在假期裡消散。特朗普的一些顧問同時警告他,解僱鮑威爾將是一場災難性的舉動。
11
回覆列表
  • 1 # www錢眼觀世界

    美聯儲算是央行,但美國的央行有私企管理的,其實理論上美政府管不到美聯儲,總統只有在美聯儲提名的人選上圈定。

    再說美聯儲加息並沒有錯,美元迴流,購買美債,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拋美債,加息也是剪髮展中國家的羊毛,這些國家為了發展借了大量的外債,加息讓他們借更多的外債,獲利方還是美國!

  • 2 # 古姿觀察

    鮑威爾宣佈的年度第四次加息讓特朗普很惱火,正如他以前提到的那樣:“我認為美聯儲犯了一個錯誤(加息),他們非常緊張,我認為他們已經瘋了!”特朗普之所以對於加息很在意,原因在於其會影響到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讓市場和股市都冷卻下來,從而避免經濟過熱從而引發通脹等潛在經濟風險。特朗普一直以來都將經濟作為其主打的王牌,並且一直在強調股市和就業率。很顯然加息對於特朗普而言無疑是在摧毀他的政績。所以就有人指出特朗普連任與否完全掌握在鮑威爾手中。(記住別加息)

    鮑威爾是在今年2月被任命的,用以取代奧巴馬在任時任命的前主席耶倫女士。然而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鮑威爾無疑是一個耿直而堅持原則的人。其沒有因為得到特朗普的賞識而屈從於他的意志強行干預聯儲本身的加息計劃。所以現在特朗普就很生氣,想換掉鮑威爾。但是換聯儲主席這件事有很大的困難,面臨兩個棘手的問題,首先是“能不能換”,然後就是“後果如何”。(鮑威爾)

    能不能換?

    這個似乎並不可以,因為根據《聯邦儲備法》,總統可以提名主席,但是主席本人的權力卻是經過國會授予並確認的。美聯儲主席得的工作也向國會負責並受其監督的。想讓把主席在任內趕下臺,只能是在其犯罪的情況下,由國會對其進行罷免才可以。這也就意味著,特朗普任命鮑威爾之後,就跟他沒什麼沒什麼關係了。不過特朗普依然可以透過一些其他手段來向鮑威爾施壓,逼迫他自行辭職,讓其下課。比如在推特上的抱怨和指責就可以算是一種,責令司法部門對其本身的經濟行為進行調查等(鮑威爾以前是律師和銀行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後果如何?

    這個後果可能不亞於美國國債違約。因為美聯儲本身的獨立性是保證全球投資者對於美國金融體系和國家信用的信心支柱之一。一旦鮑威爾被特朗普搞下臺,也就代表著美聯儲本身獨立性的喪失,淪為白宮的政治工具,這有違美聯儲設立的初衷。鮑威爾一辭職,那麼這影響會馬上作用在美國的股市上,下跌幅度可能會遠大於加息。這也就是為什麼相傳,當特朗普私下談及要“解僱”鮑威爾時被幕僚們所勸阻的原因。這真可謂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任命鮑威爾鮑威爾可能是特朗普這輩子做過最後悔的事之一。(華爾街)

    結語

    按照計劃聯儲明年還將視情況進行兩次加息。可見特朗普的噩夢還沒有結束。現如今道瓊斯本週已經下跌了7%這是十年來最差的表現。特朗普關於鮑威爾去留的討論只會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讓投資者持續觀望,所以其如果沒有氣糊塗的話,還是安心過聖誕節微妙。

  • 3 # 不貳設計工作室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一、“能不能”。

    特朗普能不能解僱美聯儲主席,普遍都認為美聯儲是一個獨立機構、美國總統只有提名美聯儲主席的權利而沒有解僱美聯儲主席的權利,但是這種觀點特朗普絕對不認可。

    試想一下,如果法律明文規定了特朗普沒有這種權利、他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想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嗎?要知道,特朗普只是比較莽撞而已、並不是傻子,他在說一句之前必定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而且一定徵詢過相關法律專家的意見,既然敢說、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或許您會說,特朗普說這話只是想對美聯儲施壓、並不是真的會這麼做。

    施壓,這個詞用得很好,只要你可以控制得了的人或事、你才會去嘗試施壓,如果你一點權利都沒有的話、你拿什麼去施壓。

    所以,特朗普一定認為自己有這個權利、而且一定會找到法律去支援自己所認為的權利。

    二、“敢不敢”。

    迄今為止、所有預測特朗普不敢做某某事的人都被打臉了。

    對於特朗普這樣一個超級“耿直”的人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前幾天特朗普因為堅持從敘利亞撤軍、逼得國防部長不得不辭職,這件事情嚴重不嚴重,美國主流媒體紛紛發文指責“特朗普把敘利亞交給了俄羅斯、同時把盟友置於危險境地”,可是有用嗎?沒有用!特朗普一句“不想做中東警察”懟了回去,人家特朗普就是這麼“有個性”。

    至於為什麼要威脅解僱美聯儲主席,因為美聯儲主席經常和特朗普對著幹,或者說,特朗普和美聯儲主席認為的“美國偉大”是不一樣的?特朗普需要就業率、需要股票市值;而美聯儲需要的是利潤,需要控制通脹。這麼兩種徹底南轅北轍的思路,怎麼會不發生激烈的碰撞。

    如果美聯儲主席繼續這樣“做下去”,被撤換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三、“大影響”。

    如果特朗普真的這樣做了,將對整個國際市場造成如同天崩海裂一樣的影響。

    因為迄今為止,雖然以前的美國總統也屢屢對美聯儲看不順眼、也各種威脅,但是從來沒有一位美國總統真的敢透過解僱美聯儲主席的方法來貫徹自己的想法。

    因此,國際市場一直覺得美聯儲是一個獨立機構、而美聯儲這一群技術官僚的思路是有跡可循的,所以市場參與者可以預測下一步該怎麼做、從而去參與這個市場。

    如果特朗普解僱美聯儲主席成為現實,那麼所有市場參與者將陷入一個完全沒有辦法預測的市場環境中,因為特朗普經常朝令夕改,從此後市場將完全沒有規矩,這樣的市場沒有一個投資者願意參與。

    至於後續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吧!

  • 4 # 凱恩斯

    解僱鮑威爾的行為最大影響是動搖美國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我們之前很多次回答過關於美聯儲獨立性的問題,但是為什麼央行要維持獨立性。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崩塌,世界各國進入了信用貨幣時代。什麼是信用貨幣?也就是發行貨幣背後不需要有抵押物,也就是說,貨幣就是央行的負債。

    美元的發行,依賴於美聯儲。美聯儲有人說他是個私有機構,有人說他是個政府部門,實際上其兩者兼而有之。但所有制不是決定因素。其實如果美聯儲是私人部門,那麼貨幣發行很容易因為銀行家比如早年的摩根財團的影響而出現新的壟斷。而如果美聯儲是個政府公共部門,問題也一樣,在幾年一輪的黨派更替中,大家都想在自己任期內享受寬鬆,把洪水滔天踢給下一任。所以,真正能夠保證美元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還能夠穩定成為世界貨幣的,是美聯儲的獨立性。美聯儲體系中的聯邦儲備體系理事會是一個政府官員組成的理事會,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作為我們認為傳統美聯儲的核心委員會,其中有7名聯邦儲備理事會委員,有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和選出的其他4位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或第一副行長)組成,還有7名無投票權的儲備銀行行長列席會議。(習慣上,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擔任公開市場委員會主席,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為副主席。美國有12個聯邦儲備區,有12個聯邦儲備銀行,這些銀行是私有的,由成員銀行所有)所以,實際上美聯儲是一個透過政府和私人銀行溝通來制定貨幣政策的機構,其核心是在保證美元信用的前提下,多多發行美元。

    美元當然是一直在擴張,為什麼美元還保持世界貨幣的地位?因為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貨幣,其擴張還在可控的範圍,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加息和縮表是幹嘛?實際上就是美元發多了,如果發行更多,市場會拒絕美元,轉而考慮黃金或者其他貨幣。甚至於有人會考慮未來是否可用比特幣來替代(我並不支援這個觀點,但比特幣泡沫的確是這麼講故事的)。所以美聯儲急於將利率調整到中性,這樣貨幣供求基本在平衡狀態,既不會寬鬆,也不會緊縮。只可惜,美聯儲走太慢了,美國如今股市已經陷入頭部,下挫是必然。這一點,我們多次重複過了。

    特朗普的反應很正常,實際上他除了表現的很歇斯底里,心態上應該和歷次緊縮時期的總統大致相同。不過其尚未有許可權來干預到美聯儲。如果他真的實施了,那麼各位,要迎接黃金的崛起。又或者說,人民幣可能會有機遇,雖然在美國加息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很痛苦。

  • 5 # 回馬一腔

    在美聯儲成立105年的歷史上,美國總統與以美聯儲為代表的金融資本的博弈一直在延續。特朗普不是第一位想動美聯儲乳酪的總統,也肯定不是最後一位。

    (圖:特朗普與鮑威爾)

    一、總統不會也無權解僱鮑威爾,對此特朗普已表態

    美國總統跟美聯儲主席的關係向來顯得比較微妙,大家彼此都很客氣,凡事有商有量,幾乎從不公開撕破臉皮。因為按照美聯儲迷宮似的組織結構,美聯儲主席是由金融資本、國會、政府協商而產生的,並非由總統一言而決,同時美聯儲主席也並非是總統的僱員,所以總統從來沒有解僱美聯儲主席的先例。

    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之所以另類非主流,是因為他的確幹了很多前任沒幹過的事情,比如說跟特種行業的女性打官司,再比如說上任以來平均每天撒謊十次。至於指名道姓公開批評鮑威爾,在特朗普的推文中已屬於例行動作,打破了以往總統跟美聯儲主席之間‘’脆弱的平衡‘’。

    ——整天琢磨如何花錢省錢的人,一旦得罪印錢的人,那後果可是相當嚴重。

    二、美元是信用貨幣,而如今美元的信用正搖搖欲墜

    自從上世紀40年代中葉在佈雷頓森林達成共識,之前代表真金白銀的美元正式跟黃金脫鉤,變成了一種信用貨幣。而作為世界各國主要外匯儲備幣種,美元形成了維持全球金融貿易穩定的貨幣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美國憑藉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構建起國家信譽,世界各國相信的正是基於美國國力支撐下的美元信用。

    美元與全球石油交易掛鉤,透過石油貿易結算來確保美元地位。然而前一陣美國製裁伊朗受到普遍抵制表明,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拋棄美元採取其他結算方式,同時減持美國國債,美元信用已經發生了動搖。

    (圖:美元跟石油貿易掛鉤)

    在美元信用日益下滑的情況下,貿然解僱擁有美元發行權的美聯儲主席的職務,將加重人們對於美聯儲、美元信用的不安和質疑,引發全球拋售美元狂潮,加速美元貨幣體系的崩潰,如此一來真的可能導致全世界經濟的極度混亂,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三、 作為實際上的全球央行,美聯儲需要保持獨立性

    由於美元在世界貨幣籃子中的壓倒性權重,擁有美元發行權的美聯儲,實際上已經成了不掛牌的全球央行。前已表述,美元是信用貨幣,失去了信用,美元跟沒啥價值的高檔紙張無異。

    而這其中美聯儲相對獨立的地位至關重要,哪怕這種獨立僅僅是一種表相。人們無法容忍一個對美國總統言聽計從、亦步亦趨的美聯儲,否則世界央行就變成了美國的私家保險櫃,總統可以予取予求,各國的儲備外幣將變得非常危險。

    (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綜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不會解僱鮑威爾的,那樣將加速美元信用的崩潰。而美元一旦失去信用,美國總計21萬億美元的債務難以為繼,將發生雪崩似的垮塌,造成美國政府破產。因此就算特朗普極度反感美聯儲的加息政策及鮑威爾其人,他也不敢輕動鮑威爾的位置。

  • 6 # 小多米302

    總統惹惱資本家,資本家會讓總統下臺,第一大國的總統就是那麼弱,因為第一大國是大資本家在背後控制的國家,總統都是為上層階級服務的,順便把剩菜施捨一下窮人和無業者。

  • 7 # 瑞麒11

    特朗普做什麼我們沒必要糾結,是不是災難跟我們也沒關係。不過特朗普上臺後,棍子一通亂掃,的確有損國家形象,也極大傷害了中美兩華人民的感情,這卻是潛在的風險...

    當然,我們也需要思考...

  • 8 # 金者玉A

    鮑威爾如能把2019的6月需要做出的調查提前到1月份呢?時間儘管緊張,可市場畢竟等不到6月份了。大家都希望鮑威爾能夠從在市場的角度切身感受下市場情緒。畢竟鮑威爾也看到加息之後市場面臨的情形有多糟,可以說市場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一直在跌跌不休,對上市企業和經濟造成巨大傷害。不僅如此,從歐美到亞太,幾乎整個市場一片哀嚎。

    假如川普總統真的解僱鮑威爾,市場有可能會令陷入更加混亂的情形,從而削弱投資者的信心,造成破壞性的連鎖反應,美元、美債可能被拋售,而利率走高,還可能傳導至本來脆弱的股市。所以解僱鮑威爾這件事,尤其需要慎重,出於市場角度考慮。

  • 9 # 卞競婉

    鮑威爾的加息和特朗普的反對加息都沒有錯,因為他們都是為了美國的利益。加息是防止通脹造成金融危機;而特朗普反對加息是擔心影響經濟增速和實體企業執行。至於解僱鮑威爾的美聯儲主席職務的問題,顯然是“臆想”出來的。即使特朗普不懂“規矩”,但特朗普身邊的政策和法律顧問肯定懂。一來特朗普沒有足夠的理由“解僱”鮑威爾;二來特朗普沒有權力“解僱”鮑威爾,儘管鮑威爾是特朗普提名任命的;三來做出加息決定的並非鮑威爾個人,而是由美聯儲委員會7名委員及12個聯邦儲備銀行共同作出的。所以說,“解僱”鮑威爾這個命題不成立。

    美聯儲是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簡稱。負責履行美國中央銀行的職責。但它又不同於其它國家的中央銀行,它是半官方性質。美聯儲由設在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和分佈在美國主要城市的12個地區性聯邦儲備銀行組成。美聯儲的組建是根據《聯邦儲備法》於1913年12月23日成立的。有人也許會問,美國建國已經200多年,為什麼直到1913年才有中央銀行?這就是美國的特別之處,當然也是有原因和典故的。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同時又是聯邦制國家,主要權力其實都在各個州。所以,各州都特別擔心和害怕聯邦政府的權力過大。如果成立中央銀行的話,肯定會削弱地方的權力,所以他們一直反對成立中央銀行。不過,美國的歷史上也曾有過中央銀行,但卻又被取消了。

    在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力主下,美國於1791年成立了中央銀行,史稱美國第一銀行,但當時的第一銀行屬於私人性質,且70%的股份屬於歐洲人的。因為擔心被歐洲人控制美國的經濟,所以,當時的國會只給了第一銀行20年的運營時間。到期後,美國國會就沒有再批准。到1816年的時候,美國又成立了第二中央銀行,也僅僅運營了20年,又壽終正寢了。很多人都很納悶,美國為什麼就這麼害怕成立中央銀行呢?這其實是由美國的立國精神導致。美國特別強調個人權力。美國公民擔心州政府權力過大,州政府擔心中央聯邦政府權力過大。而且不論什麼事,他們首先是考慮自己的權力是否被削弱。所以,在沒找到既能保證地方權力又能保證金融良性執行之前,他們寧願沒有中央銀行。也就是史稱的“自由金融時期”。而且這個時期居然長達70年。

    在美國的自由金融時代,曾發生過兩次嚴重的金融危機,分別是1893年和1907年。在1893年的金融危機中,有500家銀行倒閉。而1907年的金融危機來勢更加兇猛,但最後卻只有100家銀行倒閉。是什麼原因呢?是摩根大通金融公司創始人摩根的功勞,金融危機之初,摩根即召集多家銀行商量,讓大家都拿出資金來共同應對“擠兌”潮,摩根身先士卒第一個拿出了大量資金投入金融市場,實際上摩根當時也是冒著巨大風險的,因為他當時完全都有傾家蕩產的可能。結果卻起到了顯著的遏制作用。為此,奧爾德里奇總結了應對這次金融危機的經驗。美國並以《奧爾德里奇計劃》為藍本制定了《聯邦儲備法》,並以此法成立了“聯邦儲備系統”。在討論該法案時,仍然有反對的,反對者主要擔心中央銀行會綁架地方經濟。所以,又設定了環環相扣的相互制約機制。

    首先,中央銀行不叫“中央銀行”,叫聯邦儲備系統。這個系統由聯邦儲備委員會和12家地區性質的聯邦儲備銀行組成。它的性質也很特別,它是聯邦政府機構加非盈利性質私營機構的雙重組織機構。它的執行機構聯邦儲備局由7名執委組成,執委的任期是14年,而且是每隔兩年才能有一名執委到期,也就是說,一屆美國總統最多隻能任命兩名執委,任命的形式是總統提名國會批准,一經批准,總統即無權解僱。如果確需解僱須經國會三分之二以上票數透過才行。美聯儲主席在執委中產生,任期四年,任免方法與執委等同。現在的美聯儲主席是傑羅姆·鮑威爾,他既是主席又是執委,如果他不幹主席了,但他的執委卻仍然未到期。即便是解僱了他的主席職務,但他仍然有加息的投票權。所以,解僱他並沒有實際意義。特朗普也不會“無知”到這種程度。最關鍵的是,鮑威爾並沒有錯。因為他的職責就是和其它12家銀行一起透過基本利率這種短期利率調整所帶來的市場連鎖反應,對金融市場進行“公開干預”,以防止發生經濟過熱而導致金融危機。所以特朗普沒有任何理由解僱鮑威爾。而特朗普之所以對加息表示出憤怒,那是因為這個“老小孩”心情太急躁了,他上臺和維持支援率本來就是打的“經濟牌”,加息就意味著經濟增速會減慢,股票下跌又會影響實體經濟,面對這種情況,他能不急嗎?至於解僱鮑威爾會帶來“災難性”後果,那就言重了!一來特朗普無法解僱鮑威爾,二來即使換個人,也同樣會以《聯邦儲備法》來操作。又何來的災難呢?有點杞人憂天了!

  • 10 # 李姓先生

    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確實有權解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但是如果特朗普真的因為不滿鮑威爾的加息政策而把鮑威爾給解僱,那這對於美國經濟體制和市場情緒確實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其結果甚至可以說是災難性的。(特朗普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它的工作職責是維持美國社會的就業率,同時讓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也就是說美聯儲既要防止美國經濟出現通縮,也要防止美國經濟過熱。目前因為美國的就業率和通貨膨脹資料都已經達到了美聯儲期望的理想水平,甚至美國經濟還有一點過熱的傾向,所以美聯儲在今年年內已經進行了四次加息操作。

    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思維方式跟美聯儲可是不一樣的,他更加在乎美國當前的經濟增速,美聯儲加息會推高美國企業的資金成本,美國股市甚至還會因為美聯儲的加息政策而出現大幅度下跌的行情,而這一切可都不是特朗普願意看到的。特朗普因為擔心美聯儲加息會拖累美國的經濟增長,所以他會對鮑威爾心懷不滿。(鮑威爾)

    自克林頓總統以來,白宮一直保持了不干預美聯儲政策的傳統,但是特朗普上臺以來不僅打破了這個傳統,並且他現在似乎正準備徹底顛覆這個自己不喜歡的傳統。美聯儲只是根據自己掌握的美國經濟資料制定政策,它不會根據總統的個人情緒而決定自己的政策,美聯儲加息雖然很可能會讓美國經濟增速下滑,但是從長期的視角來看,這可以避免美國經濟出現更大的危機。

    美聯儲加息可以防止美國經濟過熱並擠出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泡沫,20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是由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引起,而美聯儲最後只是透過加息引爆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可見如果不能夠提前抑制經濟泡沫的膨脹,那最後的危機必然會更加嚴重。美聯儲的政策應該要有自己的原則,如果僅僅因為總統希望經濟資料更加漂亮而一直維持低利率,這對於美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將會是一個很大的隱患。(美聯儲大樓)

    特朗普如果破壞美聯儲的獨立性並讓美聯儲按照自己的喜好維持低利率政策,那美國可能會暫時獲得非常亮眼的經濟資料,但是長期來看美國的經濟問題只會積累得更多。總統的個人政策往往是帶有主觀性色彩的,而美聯儲只是根據客觀資料制定政策,美聯儲獨立性的破壞對於美國成熟的經濟體制將會是一記重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的綜合國力到底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