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正述

    表面是劉邦賄賂了匈奴單于的老婆而得救,其實是上天的安排,還有鴻門宴,以及其他幾次戰爭危機都使劉邦化險為夷,其實都是天不滅劉,需要劉邦完成他的歷史使命而為。告訴大家,許多情況,人是做不了主的。

  • 2 # 在野武將

    既然匈奴已經包圍了劉邦,為什麼不獅子大開口呢?為什麼獲得和親的口頭許諾之後,就把劉邦放回去了呢?表面上,好像是單于聽信枕邊風,錯過了大好機會。但其實,深層的原因恰恰是匈奴在軍事上並沒有絕對優勢,與劉邦議和才是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選擇。

    我們知道,劉邦率領先鋒,進入平城之後,又出城北上,遭遇匈奴主力以後,轉守白登山高地。匈奴雖然將劉邦團團圍住,但如果要強攻,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事實上,劉邦離開這裡的時候,還聽取了夏侯嬰的建議,弩皆持滿外向。這就是說,當時劉邦所部,其實是漢軍的精銳弩兵,在據高臨下的情況下,如果匈奴試圖強攻,勢必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那麼,匈奴是否可以透過圍困劉邦,等其糧草用盡之後,再行進攻呢?這確實是匈奴的方案,也是劉邦所擔心的。然而,此時,漢軍主力此時正在漸次進入平城一線。雖然劉邦被圍白登,但其他各路人馬仍然在周勃的指揮排程之下,匈奴要圍點打援、各個擊破,可能性不大。反倒是漢軍步、騎漸次向平城集結。白登山下,匈奴與漢軍主力決戰,匈奴優勢不大。因為匈奴的優勢,本來就在於長距離迂迴,避開漢軍主力,在邊防的薄弱處抄掠,等漢軍趕到,匈奴早已揚長而去。如果要在相對有限的空間內,與漢軍硬碰硬,這有利於漢軍的強弩發揮優勢。

    因此,當時對匈奴來說,無論是強攻白登山、擒賊擒王,還是持續圍困劉邦,等待決戰,都會付出相當慘重的傷亡。即使能夠慘勝漢軍,收益也不明顯。

    這樣一來,對於匈奴來說,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利用劉邦的困境,直接與劉邦協商——這樣溝通起來,效率也高一些。很快,雙方達成協議:

    (1)漢與匈奴和親,給予匈奴大量物質上的好處。

    (2)匈奴放棄直接介入燕、趙、代一線,不再尋求把燕、趙、代等諸侯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一協議的內容,其實對雙方都有好處。與漢聯姻,可以強化單于在匈奴諸部中的經濟與政治地位,便於其鞏固對匈奴的統治。對於漢來說,最棘手的還不是匈奴在邊境的抄掠。而是邊境的諸侯,直接導向匈奴——就像韓王信這樣。透過和親與經濟利益,使長安和匈奴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有利益劉邦削弱異姓諸侯、強化對地方控制的大戰略。

    所以,雖然在後人看來,白登之圍、城下之盟,是一種奇恥大辱。但其實,在當時的實際情況下,匈奴沒有絕對優勢,劉邦也完成了自身戰略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其實,當時匈奴可能到協議對芳芳都有利,所以他們也願意相信即使劉邦回到長安以後,仍然會執行協議的內容。

  • 3 # 歷史風暴

    冒頓單于沒有錯失良機,反而是劉邦錯失了打敗冒頓的機會!

    先看白登之圍的經過,公元前200年秋,匈奴大軍南下攻打代地,韓信向匈奴人投降,代地被攻下後匈奴繼續南下進攻晉城,照這麼打下去,不久匈奴人就能看到長安城了。

    於是,漢高祖被迫御駕親征,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這幾乎是漢朝所能調動的所有軍隊,而且大多數都是步兵。

    當時匈奴有40萬大軍,而且全是騎兵,在機動性上遠超漢軍,這就導致匈奴人可以從容排程,而漢軍只有被迫在匈奴人設定好的戰場上作戰。為了誘敵深入,冒頓單于派老弱病殘和漢軍作戰。

    劉邦剛剛打敗項羽,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看到匈奴人如此不堪一擊,就率領先頭部隊追擊敵軍。

    當劉邦到白登的時候,大部隊已經和他拉開了距離。此時,冒頓指揮40萬鐵騎將白登圍的水洩不通。

    劉邦這才知道中計了。於是只能採用陳平的計策,和匈奴人和親,並每年給匈奴人大量的物資換取匈奴人不要大規模南下侵擾!

    沒想到冒頓單于很爽快的答應下來,並給漢軍開啟一個通道,劉邦終於突圍而出。從此漢朝對匈奴人採取守勢,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開始反擊。

    正如題主所說,為什麼冒頓單于不將劉邦抓住,反而放他一條生路呢?

    確實,從軍隊的對比上劉邦的32萬大軍與40萬草原騎兵作戰劣勢非常明顯。但,當時匈奴的處境比劉邦還要糟糕,再不回草原有可能會全軍覆沒。所以,只能見好就收。

    因為匈奴人圍困白登的時候正是冬天,而且氣候非常寒冷,很多士兵的指頭都凍掉了,“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山西都冷成這樣,草原上呢。

    當時的溫度已經不可考,但是今天的氣溫還是有參考意義的。

    2018年1月太原最低溫度零下15度,內蒙古鄂爾多斯最低溫度零下22度,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最低溫度零下39度。當時的戰場在太原附近,這裡和蒙古高原上的最低溫度至少差了24度!當白登地區把士兵的手指凍掉的時候,草原上就要凍死大批的牲畜和人口了。所以,此時圍困白登的匈奴人除了和漢軍一樣經受嚴寒的考驗外,最考驗他們的是能否克服對家鄉親人的擔心。

    這場戰爭,匈奴人青壯年男子盡數出征,留下老弱婦女在家備災,肯定準備的不如往年充足,沒想到又趕上了這莫一個寒冷的冬季。如果戰爭繼續下去,等匈奴人回到草原的時候,可能面臨的是家人全部凍餓而死的慘狀。

    要是這樣,冒頓單于會失去匈奴人的民心,從而被激動計程車兵殺掉。沒有了冒頓單于的領導,草原將再次陷入分裂。所以,當時最著急的是冒頓,劉邦議和不議和,他都得趕緊回去。要是正好趕上漢軍大部隊趕來,劉邦裡應外合一起攻打歸心似箭的匈奴人,一定會取得白登大捷!

    所以我說,劉邦錯失了打敗匈奴人的機會!

  • 4 # 逸聞軼事

    有時候女人也是能起到作用的,劉邦之所以能脫出圍困,都是因為單于身邊的一個妃子說了好話。

    秦始皇一統中國之後,北方的匈奴被蒙恬打的沒有脾氣,直到楚漢相爭時,匈奴才敢冒出來,一步步吞併邊境地區。到了劉邦繼位時,匈奴已經完成了北方的大統一,此時的國力已經能夠與漢朝一較高下,單于冒頓也有想進兵中原的打算。

    此時的韓王信正好起兵造反,聯合了匈奴人,這個韓王信不是被呂后殺掉的韓信,是舊南韓貴族的韓王信,被劉邦封為韓王。

    劉邦率領32萬大軍平定叛亂,打的韓王信落花流水,碰到匈奴人的時候,看到匈奴都是一群老弱病殘,劉邦輕敵冒進,結果進了匈奴人的包圍圈,孤立無援,也聯絡不上外面的軍隊。

    這時正值寒冬天氣,士兵們手指頭都被凍掉了,劉邦組織了幾次突圍都沒有成功,被圍了七天七夜,這時陳平就看到匈奴人營地裡單于冒頓總和妃子閼氏進進出出,兩人你儂我儂,於是陳平獻計讓劉邦在閼氏身上下手。

    趁著一個大霧天,劉邦讓使者給閼氏送去了一大堆金銀財寶,目的就是讓閼氏說點好話,閼氏也沒有讓劉邦失望,她對冒頓說,漢朝的皇帝被圍在這裡了,肯定有幾十萬大軍前來救援;閼氏又說劉邦被圍了七天都還沒死,這一定是上天選中的人,咱們還是不要太過為難他,不然會引來危難,因為北方遊牧民族極其信賴神,他們大祭司說的話就代表著上天的旨意。

    冒頓有點猶豫,但此時已經到了自己與韓王信約定的會師時間,韓王信一直都沒有出現,冒頓就懷疑韓王信和漢軍聯合起來對付自己,要是在白登山丟了性命可不好,匈奴還有廣闊的土地等著自己統治呢,於是冒頓採用了閼氏的建議,包圍圈鬆了一個口子,讓劉邦逃出去了。

    劉邦回去之後,認為現在匈奴勢大,招惹不得,就和匈奴議和,送去金銀財寶和絲綢等物品,也定下了與匈奴和親的政策,此後漢族和匈奴就一直保持著和親的傳統。

    其實單于冒頓和呂后還有過一段小故事,冒頓聽說劉邦駕崩了,就寫了一封情書給呂后,內容是說冒頓很嚮往中原,而呂后又喪夫,寂寞難耐,不如兩個人結合。呂后看到這封信羞憤難當,漢朝和匈奴之間差點爆發一場大戰。

  • 5 # 鐵馬冰河wu

    《史記》載:大約在公元前209年到前128年這段時間內,也就是匈奴最有能力的幾位單于冒頓、老上、軍臣在位期間,其勢力曾一度達於鼎盛。他們依靠其強悍而迅捷的騎兵不斷襲擾中原王朝的北部邊境,大肆燒殺搶掠,給漢北境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不是淮陰侯韓信,是和他同名的另一位諸侯王)因為恐懼劉邦屠戮功臣,於是逃入匈奴,並勾引匈奴騎兵南下攻入晉陽。

    第二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身經百戰的老兵進行反擊,攻打屢屢寇邊的匈奴。此時的匈奴正處於強盛期,其傑出領袖冒頓單于不僅剽悍善戰,而且很有智謀,他施計引誘漢軍大舉深入,然後用40萬匈奴騎兵將漢軍牢牢圍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上難以脫身。

    當時,劉邦也被困在白登山上,漢軍糧草告急,天氣又異常寒冷,士卒們個個面無人色,驚恐異常,情勢十分危急。

    漢軍幾次突圍均告失敗,眼看就要全軍覆沒,劉邦逼不得已採納陳平之計,用重金賄買單于的閼氏(匈奴王的皇后 ),用詐術騙匈奴大軍放開一個缺口,劉邦這才率殘餘漢軍從豁口中衝出,僥倖逃出生天。

    之後,劉邦意識到國家初定,實力不足,尚不能徹底擊敗兵雄勢大的匈奴,於是對其採取“和親政策”,把一些宗室女遠嫁匈奴,並贈送大量財物,還開放邊境與匈奴展開“互市”貿易,以圖韜光養晦,換取暫時和平。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為網圖】

  • 6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按照事後的推斷,劉邦肯定是被匈奴人抓住了,但是匈奴的前線指揮放了他,因為劉邦答應向匈奴進貢大量的錢財。匈奴人的道德倫理和漢地的人是不一樣的,如果類似於劉邦那種人在這種情況下是一定會把對手殺死的,但是匈奴人一般不會這樣。大家可以想一想李陵的遭遇!李林帶領士兵5000去進攻匈奴,與匈奴打了一場惡戰,匈奴人的傷亡一定也很大,但是匈奴人並沒有殺死李陵,而是招納了他!這裡面就涉及到道德倫理了,匈奴人在那個時代還算是驕傲但是有底線的蠻族武士,他們大概和美國剛建國的時候的美國民眾差不多,按照文明人來說,他們可能很愚昧,但是,有自己的驕傲,也有自己的底線,算得上是言出必踐的男子漢。

  • 7 # 楊早講史

    公元前200年,也就是漢高祖七年,那個時候漢王朝初建,國力衰微,匈奴單于冒頓興兵南侵。在這場戰爭中,冒頓偽裝敗退,劉邦不聽探軍劉敬的勸阻,率32萬大軍追擊,結果在平城的白登,就是今天的大同市東北被冒頓圍困了,這就是歷史上的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

    但是,劉邦被圍困了七天七夜,危在旦夕,冒頓單于怎麼就放棄這大好機會,放虎歸山了呢?據說,劉邦解圍是由於他買通了閼氏,也就是冒頓的的妻子,閼氏勸冒頓放走劉邦。這也很是蹊蹺,難道冒頓真的只是因為妻子的勸告就放了劉邦麼?

    要知道,冒頓作為一方之主,也是一個很精明的人。其實在這裡,他的圍困就是一種威脅,是一種迫使漢朝就範的方式。當時的漢匈關係是胡強漢弱,但匈奴也並沒有具備滅了漢朝的實力。所以冒頓的放棄是為了讓其生存,好去盡一個被臣服者的義務。何況匈奴是遊牧民族,以畜牧業為主,逐水草而居,受自然條件的約束和限制特別大,所以他們的遊牧經濟是極為不穩定的。既然匈奴的長項不在農耕,留著農耕民族年年送糧食和物資不是比直接滅了他們更好麼?同時,這場戰爭之後,劉邦採納了劉敬的建議,要嫁嫡長公主與匈奴和親,雖然後來改為了由宗室女冒充公主,但是和親這一緩和兩國關係的方法也就一直延用下去了。

    (冒頓單于時期的匈奴[深色區域])

  • 8 # 歷史咖啡

    「白登之圍」的詳細過程記載於《史記-匈奴列傳》,冒頓單于在多方面權衡下放了劉邦一馬。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此戰是亞洲史上一個劃時代事件,標誌著中原-遊牧對抗的千年戰爭史詩正式拉開帷幕。因為此時的匈奴已經是第一個「草原帝國」,中原也恰逢秦漢帝國剛剛穩定,雙方可謂棋逢對手,可惜劉邦代表的中原文明卻遇到了重大挫折。具體說:

    一,大戰的歷史背景

    根據前蘇聯考古學家吉列謝夫的《南西伯利亞古代史》一書研究,公元前4世紀-3世紀是歐亞大陸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亞洲也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騎兵,其次是鐵製武器的應用。吉列謝夫認為此時的東方草原已經有「鎧馬」,即重灌備騎兵。

    於是,從中亞到東北亞的廣大地區裡,出現了一輪殘酷的遊牧民族爭霸戰爭。在劉邦與項羽對峙期間,匈奴王子冒頓忽然打敗東西各部,建立了亞洲史上第一個「草原帝國」。此時的匈奴帝國實力驚人,《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控弦三十萬人」、「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疆域從中亞到東北亞,北到貝加爾湖區。

    此時的匈奴人已經有了穩定的手工業,弓箭製作、鐵器冶煉製造都已有獨立分工。這就與早期的戎狄大為不同了。另外,冒頓單于具有雄才大略,且飽經憂患,加之春秋鼎盛,政治軍事能力處於高峰期。因此可以說,匈奴的軍事能力要強於漢朝。

    二,軍事戰略的得失

    匈奴人不久前曾被蒙恬擊敗遠遁,對中原第一帝國的威力是非常熟悉和警惕的。從整個戰略佈局來看,冒頓單于顯然是精心策劃的,有意在恰當時機,選擇有利現場,給中原這個新興帝國一次重創。結合地緣特徵,朔方地區就是首選之地。匈奴首先挫敗異姓王韓王信,在韓王信投降後,即深入河東攻擊晉陽。

    此時漢朝才看清了匈奴的決戰動機。劉邦大怒之下興兵40萬,在短期內即收復黃河以南郡縣。但這卻是匈奴戰略佈局中的一環。因為冒頓的整個戰略就是誘敵深入,不惜從晉陽一線連續潰敗,引誘漢軍進入邊塞地區。戰前,劉敬曾指出匈奴的險惡戰略,但劉邦不為所動。冒頓單于的特點是心機深刻、權變無常。為了引發這一戰,他甚至做足了掩飾功夫。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漢七年,韓王信反,高帝自往擊之。至晉陽,聞信與匈奴欲共擊漢,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輩來,絋言匈奴可擊。上使劉敬復往使匈奴,還報曰:“兩國相擊,此宜誇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匈奴不可擊也。

    想要讓劉邦這種人上當是不容易的。因此匈奴戰略的重點是「有序潰敗」,在潰敗中集結,而後突然圍困。這個戰略類似二戰中曼施坦因指揮的「羅斯托夫戰役」,對統帥的控制能力要求極高:軍隊必須一邊潰敗,一邊集結,不能讓對手察覺,還要能在統帥一聲令下時迅速集結到決戰地點。

    劉邦被連番勝利衝昏頭腦,與大約8萬車騎部隊孤軍深入到平城的白登山,與漢軍32萬步兵拉開了距離。此時冒頓單于忽然集結40萬騎兵將白登山團團圍住。這40萬騎兵顯然不是後備隊,而是一路詐敗下來的。若非如此,劉邦也是不可能上當的。

    《史記-匈奴列傳》: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三,解圍的真正原因

    各種說法誇大了陳平奇計的作用,也誇大了單于閼氏的作用,須知,冒頓與東胡決戰前,曾把自己的一位閼氏白送給東胡王。解圍的原因還是純軍事的,一方面是韓王信部將的軍隊遲遲未來,害怕他們突然反水,冒頓也缺乏步兵和攻城裝備,久戰無益;另一方面是戰略目的已經基本達到,這個新興的中原帝國已經領略了遊牧兵團作戰的威力,應該感受到了恐懼,匈奴解除了秦朝蒙恬那種威脅。

    陳平、劉敬等自然也看透了形勢,於是賄賂閼氏,冒頓單于做個順水人情,撤掉包圍圈的一角,劉邦得以逃脫,與32萬步兵匯合。戰後,劉敬又獻上「和親政策」,漢匈雙方即進入均勢平衡格局。

    《史記-匈奴列傳》: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

    這場戰役明顯是劉邦一生最大的失敗,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來講,都堪稱完敗,應該說主要失敗原因還是視野問題,他對敵人太缺乏瞭解,也沒有意識到這將是決定百年格局的一戰,因怒興師,貿然投入了這場決戰。非常可惜,這戰像一個預言,預示後來兩千年敗多勝少的結局。

  • 9 # 沙中土大溪水

    白登之圍發生在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病逝於沙丘;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既爆發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然後六國隨並起,是時燕國、齊國、趙國、魏國均已自立為王,公元前208年立楚王的後代楚懷王的時候,就只有韓因為沒有留下嫡系後嗣,所以才立了南韓諸公子中的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定陶之戰章邯破項梁軍之戰後,楚分兵兩路,一路項羽北上救趙,一路劉邦西進伐秦。到公元前207年劉邦和項羽鴻門宴時,秦已滅亡。此時項羽在霸下分封諸侯後,開始了(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長達四年多的楚漢相爭。公元前202年(漢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戰後算是結束了楚漢爭霸,漢朝算是建立穩定了。

    但在這四年中,不僅僅是楚漢相爭,中間還夾雜著楚漢和各地諸侯以及六國貴族的戰亂,楚霸王其實在打仗層面是戰無不勝的,但在戰後安撫上,可以說也就政治層面上不及格。最後敗亡也是在劉邦先後收復魏、趙、燕、代、齊等國後,對項羽戰略上已成壓倒之勢,烏江自刎也是突圍後發現自己已無可用之兵,只能如此。

    說了這些看似和白登之圍無關的事情,其實是想說明這其中的時間線。從中可以看出楚漢爭霸僅僅兩年後就爆發了白登之圍。

    在這之中還有一個與白登之圍有關的關鍵人物就是韓王韓信,但大家注意不要和淮陰侯韓信混淆,這是兩個人物。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四月,項羽大封諸侯時,封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後因南韓司徒張良降漢,項羽就將韓成留在彭城,不久後就把他殺了。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八月,項羽又立鄭昌為原南韓地方的韓王,以抵禦漢軍。但劉邦平定三秦後,公元前205年(漢二年)派韓信(這個不是淮陰侯)攻取原韓地,鄭昌投降。在楚漢爭霸期間,韓王信一直跟隨著劉邦。楚漢爭霸後漢五年(公元前202年)一月,漢王和韓信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郡,都陽翟。但第二年劉邦就反悔了,以韓王信封地戰略位置險要,放潁川不合適;並且雄壯勇武(韓王信據考證有近兩米高),就命韓王韓信的封地改到山西的太原靠北地區以防備匈奴,建都晉陽(太原)。估計韓王信心裡有氣,又不得不服從命令;你不是讓我防備匈奴嗎,那我不建都晉陽了,乾脆更北些得了,我建都馬邑得了。劉邦一看那更好就答應了。

    大家可以看看潁川郡在哪裡,潁川郡的陽翟,即今河南省禹州市, 潁川郡也就是洛陽的東南方向一帶。潁川郡是個好地方啊,直到現在潮汕民間還有不少陳姓家族稱“潁川舊家”,指的就是這個潁川郡。看一下地圖就知道,可以看出這個地方威脅和著洛陽,進出關中另一個道路的關隘武關也是在其威脅範圍內。劉邦進關中時,攻洛陽不克,就是繞道從武關進入關中的。所以,一開始劉邦就對此不放心,剛楚漢爭霸後,趁韓王信立國還不久,就開始對個封國動手,這是必須的。

    其實當時天下初定,為防止再次出現春秋戰國的混戰情況。楚漢爭霸剛已結束,劉邦就開始準備消各個異姓王,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漢朝的四百年。公元前201年,就以包庇鍾離眛為由消去韓信楚王的名號,改淮陰侯;這個就是那個多多益善的韓信,然後把他軟禁在洛陽。

  • 10 # 優己

    錯!匈奴雖然佔據明顯優勢,但是硬拼起來匈奴未必陪得起。劉邦被圍白登山,但是這只是劉邦的先頭部隊,大約是15萬人左右,當時就近的漢軍還有大約20萬左右正在加急趕來,合計總兵力大約有35萬人左右。匈奴人總兵力40萬人,匈奴人略佔優勢。但是呢,由於匈奴是部落族兵制度,匈奴單于的精銳親兵只有大約5萬人,其他的30幾萬全部是民兵,這些人戰鬥力相對來說就弱得多了,比漢軍也強不了多少。比如匈奴王曾下令進攻白登山,結果在7天的進攻戰當中匈奴人就損失了一萬多部隊。

    其次,在大平原上想要以40萬人包圍35萬的部隊肯定是辦不到的,因此只要是援軍一到,劉邦很可能在裡應外合之下成功突圍。打仗總會死人的,以40萬硬拼35萬,就算能夠獲勝那麼死傷個八九十來萬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當時的漢朝總人口是匈奴人的20倍,漢軍就算把35萬人全部打光那麼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匈奴只要損失個10萬人就是天大的數字了。

    最後也是最關鍵一點,當時的匈奴帝國並非是漢武帝時期那個臣服天下的龐然大物。冒頓單于統一蒙古高原也不過一二十年而已,整個匈奴西方還有大量的遊牧部落尚未歸附,其中包含匈奴人宿敵大月氏。匈奴調兵40萬實際上已經調走了所有部隊,一旦不能在短期內解決戰鬥,這些西方的敵對勢力肯定會趁機而動,到時候匈奴兩線作戰未必能勝,一旦慘勝則同樣是失敗。這些都是風險!所以,冒頓單于接受漢朝和談是考慮再三才下決定的,絕對跟老婆吹枕頭風無關,冒頓要有那麼懼內就不可能統一蒙古草原了!

  • 11 # 老威觀史

    實際上,冒頓並沒有在白登之圍中錯失良機,自始至終他都沒有放棄過任何全殲劉邦的機會,只是在突圍過程中,劉邦行事縝密,沒有露出破綻而導致冒頓無機可乘,這才讓劉邦逃出了生天。

    白登之圍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與匈奴多次交手,韓王信不敵,便向匈奴求和。此舉引起了劉邦的懷疑,劉邦擔心韓王信暗通匈奴,嚴厲斥責了韓王信:

    “專死不勇,專生不任,寇攻馬邑,君王力不足以堅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責於君王。”——《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

    韓王信擔心劉邦會對他不利,便投降了匈奴,割讓了馬邑等地,還與匈奴一起南下攻漢,拿下了漢朝的太原郡。

    PS:韓王信是韓襄王庶孫,原名韓信,後世為與韓信相區別,故稱之為韓王信。

    劉邦得知韓王信投降匈奴的訊息後大怒,隨率軍32萬北上,打算在韓王信的部隊與匈奴會合之前將其消滅,再與匈奴人決戰。漢軍兵分兩路,劉邦親率主力從洛陽出發進攻晉陽,韓王信則在劉邦趕到之前攻下了晉陽,陳兵上黨;另一路由樊噲、周勃、夏侯嬰、灌嬰等人率領,繞到了太原後方,從代郡出發,往西進攻馬邑,收服婁煩(今陝西神池)以北六縣,在武泉(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擊敗匈奴一部,又往北攻佔雲中,將邊境掃蕩了一遍後南下太原,計劃與劉邦主力會師。

    韓王信在南北兩路漢軍的夾擊下大敗,只得帶殘部投靠匈奴。劉邦隨後在晉陽城下與韓匈聯軍交戰,殺匈奴將領胡白題,攻佔了晉陽。接著漢軍收復太原等地,劉邦進駐晉陽,漢軍繼續追擊,在離石(今山西呂梁離石區)、婁煩等地連敗匈奴。

    匈奴人的連敗,助長了漢軍驕傲的心理,而匈奴之所以接連被漢軍擊敗,並不是因為匈奴人戰鬥力欠缺,而是在山西那樣的山地作戰並非匈奴騎兵所長,匈奴人善於草原作戰,一旦深入中原,再加上地理環境不熟,被久經戰陣的漢軍擊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冒頓吸取了先前失敗的教訓,打算誘敵深入,把劉邦引到利於騎兵發揮優勢的地帶再予以消滅,對此冒頓命令匈奴不與漢軍交戰,一旦交戰就詐敗,並且將精壯計程車兵和馬匹都藏了起來,當漢朝使者來到匈奴大營的時候,看到的全是老弱病殘,這又助長了漢軍輕敵的心理。

    迅速消滅韓王信主力,接連擊敗匈奴大軍,又收復了山西北部大片土地,此時的劉邦正志得意滿,當他得知冒頓單于主力在代谷,又從使者哪裡得知冒頓的部隊不堪一擊,便想一舉殲滅匈奴主力,將北方邊患的問題一次性解決。不過畢竟劉邦也久經沙場,即便他之前派出的十多個使者都跟劉邦說,匈奴人很弱,但劉邦並沒有完全打消疑慮,他又派了婁敬出使匈奴打探情況,婁煩到了匈奴大營後,很快就識破了冒頓扮豬吃虎的計謀,回去奉勸劉邦不要輕敵冒進。但此時三十多萬漢軍主力已經越過句注山北上,劉邦害怕婁敬的話會擾亂軍心,便將其囚禁了起來,自己親率大軍北上。

    其實冒頓的計策並不算高明,劉邦會上這個當,主要是因為:一是劉邦本身軍事才能並不高,楚漢戰爭的勝利主要是依靠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人打贏的,對戰場形勢的反應不夠敏銳;二是此時的劉邦對匈奴人的真實戰力還缺乏瞭解;三是這個時候的劉邦剛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又在之前的作戰中屢次擊敗匈奴,產生了嚴重的輕敵心理。

    劉邦就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下,帶領三十多萬漢軍北上,此時已是深冬,大雪紛飛,來自中原腹地的漢軍缺乏禦寒裝備,被凍傷者十之二三,行軍速度被嚴重拖緩。劉邦求勝心切,便帶了少量騎兵來到了距離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南十餘里的白登山,而漢軍二十多萬主力則被他遠遠甩在了身後。

    冒頓得知訊息後,馬上帶領三十多萬匈奴主力將白登山迅速包圍了起來,匈奴騎兵嚴陣以待,佇列整齊:西面騎兵乘白馬,東面騎兵乘青馬,北面騎兵乘黑馬,南面騎兵乘黃馬。劉邦一看這形勢,立馬就反應過來:自己是上當了。

    白登之圍的詭異突圍

    就這樣,劉邦被冒頓在白登山整整圍困了七天,既得不到救援也沒有補給,幾乎陷入了絕境。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劉邦最後能突圍,是陳平的計謀:

    陳平帶著大量的財Bora到匈奴大營,找到了冒頓的閼氏,希望閼氏能勸說冒頓放開重圍的一角,讓劉邦帶領漢軍突圍。閼氏在收下了禮物後,便在冒頓身邊吹起了枕邊風,冒頓竟然被閼氏說服,真的在重圍之中放開了一角,然後漢軍就趁著大霧從放開的一角突圍而出了。

    這個說法見證於《史記》,可信度極高,但是陳平究竟是怎麼樣說服閼氏的呢?難道只是一些財寶就真的把閼氏打動了麼?其實在陳平說服閼氏的過程中,美人圖應該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們很難知道陳平具體跟閼氏說了什麼,按照《史記》的說法,是“其計秘,世莫得聞”,但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從中推測其情節出來,陳平肯定跟閼氏是這樣說的,我家皇帝知道打不過冒頓,就獻上了這些財寶,希望單于能網開一面放我家皇帝一條生路。如果單于還不願意放行的話,我家皇帝就只好把漢朝最美的女子獻給單于了。說著,就把一幅美人圖交到了閼氏的手上,這幅美人圖是漢軍中的畫工繪製的,就相當於用了我們今天的PS技術,畫了一個世間不可能存在的美女。想必閼氏看了這幅美人圖後,女人的嫉妒心馬上就起來了。

    ▲PS技術畫出來的美女,肯定會比真人好看不知多少倍

    對於閼氏來說,這幅畫上的美人實在太美了,美到連閼氏自己都黯然失色,如果劉邦真把這幅畫上的美人獻給了單于,那自己肯定會失寵。於是就跟陳平說,美人圖你拿回去吧,這些財寶我收下了。陳平的計謀不可謂不高明,他就用了一幅美人圖,就牢牢地把閼氏綁架在了漢朝一邊,閼氏也不得不使出深身解數來說服冒頓,因為一旦劉邦真的被冒頓擊敗,獻上了漢朝那位最美的女子,閼氏基本也就完蛋了,她就絕對不會得到冒頓的寵愛了。

    冒頓放走劉邦的詭異之處

    但問題在於,冒頓不是一個會被女人所左右的人。想當初他還是匈奴王子的時候,為了訓練自己計程車兵,便做出了一支鳴鏑箭,只要他射出了這支箭,無論射向哪裡,他計程車兵們都要朝這支箭的方向放箭。第一次冒頓把鳴鏑箭射向了他心愛的戰馬,一部分士兵射向了他的戰馬,一部分士兵猶豫沒有射,於是冒頓就把那些沒有射箭計程車兵給處決了;第二次他又把鳴鏑箭射向了他最心愛的妃子,還是一部分士兵將箭射向了他的妃子,一部分士兵猶豫沒有射箭,於是冒頓就把那些沒有射箭計程車兵又給啥了。到後來,只要他射出了鳴鏑箭,他計程車兵就不會有半分的猶豫,馬上就會朝著鳴鏑箭的方向射箭。最後,冒頓就把鳴鏑箭射向了自己的父親老單于,老單于就這樣被他幹掉,他就這樣奪取了匈奴的單于之位。

    從冒頓的崛起我們就能看出,他是個為了利益而心狠手辣的人,無論是自己心愛的戰馬、心愛的妃子,以至於自己的老爸,他都毫不手軟,甚至為了利益,他還殺死了繼母和弟弟,對於如此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只是閼氏的枕邊風就讓他錯失殲滅劉邦的良機,這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冒頓放走劉邦的真實原因——戰術選擇

    所以在這裡我想給出更為合理的解釋:冒頓對劉邦網開一面,其實是一種戰術選擇,當時冒頓無法拿下劉邦,他打算先對劉邦大軍網開一面,如果劉邦大軍在突圍的時候士兵爭相逃命,陣容不整,那麼他就可以乘亂髮動突襲,一舉將劉邦大軍全數殲滅。

    而且冒頓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的:

    第一,被包圍的實際上只是少數騎兵,絕大多數主力部隊正在外圍趕來,而韓王信之前派遣的王黃、趙利等人的部隊還沒到,冒頓又懷疑他們與漢軍勾結了起來。如果圍攻劉邦久攻不下,匈奴主力就可能被白登的劉邦、漢軍援軍和韓王信軍殘部三面夾擊,到時候就真的會危險了。即便發動強攻拿下白登的劉邦,自身也會損失慘重,而且殺了劉邦也不能滅了漢朝,因為此時的太子劉盈還在首都,劉邦死了以後劉盈就會在呂后的扶持下繼承漢朝皇位,帶領漢朝繼續與匈奴作戰。並且匈奴人也不擅長步戰,缺乏攻城利器,根據之前的交戰情況,冒頓也知道匈奴人一旦深入漢朝腹地,作戰將會十分不利,到時候就會陷入與漢朝曠日持久的戰爭當中;

    第二,匈奴剛剛征服渾窳、屈射、丁零、隔昆、新犁等國,打敗了東胡和大月氏,而這些部族也只是屈服於匈奴的武力。如果匈奴陷入了與漢朝的長久戰爭,主力深入漢朝腹地而南下,這些被匈奴人征服的部族就會乘機在後方起事,匈奴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

    第三,匈奴人是遊牧民族,即便征服了漢朝的土地,他們也不懂得如何農耕、發展工商業和城市,無法治理漢朝的領土,由此匈奴人必不能久居漢地,這也正如閼氏所言“今得漢地,單于終非能居之”,還不如在漢朝搶劫一些財富更為划算。

    《孫子兵法》中有圍師必闕的說法,意思就是對撤退回國的敵軍不要阻攔,對被包圍的敵軍留下逃走的缺口,對瀕臨絕境的敵軍不要過分逼迫。雖然草原民族沒有讀過兵法,但歷史上很多偉大的領袖人物都是無師自通的兵法家,想必這也是在他們平時打獵過程中所領悟到的。

    在冒頓“網開一面”後,劉邦突圍的時候並沒有出現慌亂的情景,他讓夏侯嬰殿後,由弩兵掩護兩翼,然後乘著匈奴人開啟的間隙突圍而出。在突圍過程中,漢軍陣列整齊有序,冒頓看了也知道就漢軍這架勢,他就是發動突襲也起不了作用,就索性放漢軍而去了,留著這點情面,以後還好跟漢朝談判,從漢朝哪裡要到更多的金銀財寶,才是當時冒頓的最佳選擇。

    因此縱觀整個白登之圍,如果我們按照《史記》這些歷史資料的記載,會覺得劉邦最後能突圍是個非常窩囊的事情,還是靠著女人的枕邊風才撿回了一條命。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當時的形勢,把我們自己代入當事人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一個全新的場景:

    匈奴人將劉邦圍困在白登山的7天時間裡,雙方發生過多輪激戰,由於被圍的漢軍戰力強勁,匈奴人一時也拿不下白登山。到了第7天的時候,漢軍外圍增援部隊即將趕到白登山,而韓王信增援匈奴的人馬還遲遲未到,在冒頓看來韓王信有可能背叛了他而投靠了漢朝。既然漢朝派人找了閼氏,要讓閼氏說服自己“網開一面”,不如就將計就計,放開一個缺口,這樣劉邦部隊在撤退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混亂的情景,匈奴人便可以乘亂髮動突襲,一舉將劉邦殲滅。

    總的來說,白登之圍,是劉邦的實力讓他撿回了一條命,是漢軍的奮勇作戰才保全了全軍,而不是女人的枕邊風和冒頓的仁慈。在兇悍的匈奴人面前,如果只是靠著油嘴滑舌和金銀財富就能撿回一條命,那才是真正的滑稽了。

  • 12 # 龔柳輝

    在楚漢相爭時期,匈奴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的入侵漢地。

    事實上匈奴人內部一直存在反對戰爭的力量,她們不會因為戰爭而帶來利益。而且反而會帶來損失。

    這就是匈奴的婦女們,這就是匈奴的“半邊天”。

    匈奴婦女們的反對!

    匈奴的婦女們為什麼要反對戰爭呢?

    首先,如果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他們的丈夫和孩子可能會戰死沙場。

    所以,戰爭對他們來說最大的風險是失去丈夫和孩子,對她們來說也是最大的痛苦。

    最令人氣憤的是,即使匈奴獲得戰爭的勝利了,婦女們也得不到好處。

    因為,他們的丈夫和孩子會從漢族那裡獲得更多的女人。這些女人自然是比她們長得更加漂亮。

    這樣的話,匈奴與漢朝的戰爭,如果匈奴打敗了,他們會失去丈夫和兒子,如果打勝了,他們照樣會失去丈夫的寵愛。

    所以,匈奴的婦女們是最不願意看到匈奴和漢族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的。

    再一個就是當時匈奴王的女人非常的受寵愛。她事實上就代表了這麼一個反戰的力量。而且她透過個人的才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她白天透過吹耳旁風,夜晚又不斷的“吹枕頭風”,最後她的話產生了作用。

    這個是在漢代之前,就一直存在的一種反戰力量,只是這種力量一直以來被壓抑著,沒有表現出來。

    劉邦的謀臣陳平這些人發現了匈奴內部的這些反戰力量。他們就是利用了匈奴內部的這樣的一些反戰勢力來作為突破口。

    來達到和平的目的。

    與匈奴重建和平的目的,對匈奴的婦女們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更為要命的是匈奴這個時候,僅僅是圍困劉邦。僅僅是把劉邦圍困在白登山!

    圍困了這麼久,也沒有打下來。

    繼續打下去,漢軍的援軍可能會隨時出現。

    可見表面上看,匈奴佔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但是並不存在“放虎歸山”的事情,因為漢軍可能源源不斷的增加!源源不斷的趕到白登山,這個時候匈奴就面臨被反包圍的風險。

    這是從軍事的角度看,匈奴大軍也不佔有絕對的優勢,只是處於暫時的戰役上的優勢,在戰略上並沒有取得絕對的優勢。

    時過則境遷,繼續打下去的話,漢軍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這個時候匈奴就會“人財兩空”。

    如果匈奴“識趣一點”,能夠接受陳平的建議,儘早實現漢匈和平。

    那麼,以後匈奴軍隊可以得到漢朝源源不斷的物資保障,而且還能獲得大量的賠款。

    所以匈奴選擇了和平的辦法。也就是選擇了“見好就收”的這樣的一個策略,主動的撤離了白登山。

    ♦♦♦♦♦♦♦♦♦♦♦♦♦♦♦

  • 13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冒頓單于在白登山之戰中放過劉邦,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漢軍在白登山的防守嚴密,冒頓單于無力殲滅白登山的漢軍。第二個原因是漢軍的增援部隊已經接近白登山,如果冒頓單于繼續圍攻劉邦,很可能會被漢軍反敗為勝。第三個原因是劉邦許諾跟匈奴和親,冒頓單于本身就無力滅亡漢朝,和親對於冒頓單于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結果。

    匈奴圍攻了白登山七天七夜

    在冒頓單于允許漢朝從白登山撤走之前,冒頓單于已經率領數十萬匈奴士兵圍攻了白登山七天七夜。漢軍在士兵缺少過冬衣物的情況下,仍然堅守了七天七夜,擊退了匈奴的無數次進攻。劉邦從白登山撤走的時候,漢軍仍然牢牢控制著白登山的險要之處,匈奴軍隊再打半個月的時間,也不見得能夠攻克白登山。

    匈奴人無法攻克白登山,主要是因為匈奴人都是騎兵,擅長打平原作戰,卻不擅長打攻堅戰。匈奴人缺乏強弓勁弩,也沒有漢軍堅硬的鎧甲,這就註定了匈奴軍隊在打攻堅戰的時候處於劣勢。儘管史書沒有記載白登山之戰中匈奴人和漢朝軍隊的戰損情況,但是從匈奴七天七夜沒有攻克白登山來看,匈奴在白登山之戰的損失肯定不少。

    漢朝增援部隊已經趕到白登山附近

    根據史料的記載,劉邦離開白登山之後,很快就遇到了漢軍的增援部隊。漢軍本來有32萬人之眾,只不過劉邦在和匈奴的作戰中貪功冒進,只帶了少量精銳部隊追擊匈奴敗兵,因此才導致了白登山之圍。白登山之圍時期,匈奴的總人口不過百萬人,冒頓單于率領的40萬軍隊包含了很多老弱病殘。

    而劉邦率領的32萬漢朝軍隊都是精銳部隊,如果漢軍主力和匈奴主力硬碰硬的決戰,匈奴主力取勝的希望並不大。冒頓單于也很明白這個道理,在漢軍和匈奴軍隊剛剛接觸的時候,冒頓單于就一直避免跟匈奴軍隊正面決戰。當漢朝主力到達白登山附近的時候,冒頓單于已經有了退兵的打算,剛好這個時候劉邦派出使者求和,冒頓單于也只能見好就收,放劉邦離開了白登山。

    劉邦許諾給單于和親

    很多人認為冒頓單于在白登山之戰中放劉邦離開,是因為劉邦賄賂了冒頓單于的老婆,冒頓單于聽老婆的話,才答應放過了劉邦。其實冒頓單于絕不是一個聽老婆話的妻管嚴,當年冒頓單于奪取匈奴單于之位的時候,就先讓士兵射殺了自己的原配夫人。

    冒頓單于之所以放過劉邦,是因為劉邦派出的使者許諾漢朝和匈奴和親。和親對於冒頓單于來說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和親的時候漢朝要送給冒頓單于美女,第二個好處是和親的時候漢朝要送很多的陪嫁品。冒頓單于辛辛苦苦南下入侵漢朝,為的就是搶奪美女和金錢。現在漢朝透過和親主動把這些東西送給冒頓單于,冒頓單于也就不用再辛辛苦苦南下劫掠,這樣對於冒頓單于來說無疑是最划算的結果。

    總結

    以匈奴的綜合國力,即使冒頓單于能夠俘虜劉邦,匈奴也不可能滅亡掉漢朝。而且漢朝軍隊的戰鬥力強悍,劉邦的援軍已經到達白登山附近,真打起來冒頓單于不見得就能夠戰勝劉邦。在沒有把握戰勝漢朝的前提下,冒頓單于同意劉邦和親的建議,放劉邦離開白登山,對於劉邦和冒頓單于來說無疑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 14 # 任0懷0玉

    劉邦的白登之圍,那展現的是整個劉邦集團的智慧,尤其是老陰逼陳平,靠著一張嘴,硬是說退了40萬匈奴大軍。

    那到底老陰逼陳平說了什麼,能讓匈奴直接放掉了劉邦呢?

    劉邦被困白登山,匈奴大軍可以直接殺死劉邦,從而造成漢朝的大動盪。

    可陳平一出馬,事情立刻就變了。

    陳平並沒有去找匈奴王談,他直接找到了匈奴的胭脂,也就是匈奴的皇后,陳述了幾個利害關係。

    第一,中原王朝那是以農耕為主,匈奴是遊牧為主,匈奴就算攻佔了中原的土地,那也沒用。

    第二,你把劉邦殺了,漢朝會立馬再擁立1個皇帝,皇帝的價值沒有那麼高,尤其是劉邦這種土埋半截子的,根本就不值錢。

    其實這就是老生常談的話,但這並不足以打動匈奴胭脂,讓她勸說匈奴王退兵。

    這是記載在歷史上的,這種話是可以說出來的。

    但真正打動匈奴胭脂,讓匈奴胭脂不遺餘力的把匈奴王給拉回來的原因,那是老陰逼陳平說的下面一句話。

    陳平告訴匈奴胭脂:

    我們才是一夥兒的,我是來幫你的。

    你也知道我們的皇帝劉邦是個流氓出身,這傢伙老不要臉了,為了活命,他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劉邦已經在蒐集全國的美女,準備獻給匈奴王。

    你想一想,你們匈奴人整天風吹日曬,生活環境那叫一個惡劣,你再看看我們中原王朝,那女人長的一個比一個漂亮水嫩。

    要是我們的流氓皇帝把數千美女都送到了匈奴王面前,你這個胭脂還怎麼當?匈奴王還記得你是誰?

    咱就不說待綠帽子的事。

    咱就說:你胭脂的位置能不能保得住?

    不但這皇后之位不保,要是這些美女獲得了匈奴王的寵幸,生下一大堆兒子來,以後你的兒子和你的部族那說不定都得遭殃了。

    所以,你趕快要勸說匈奴王退兵,不然的話,劉邦這個老不要臉的,那就真的瘋狂給匈奴王申塞美女了!

    陳平為了說明中原的美女有多美,還特意帶了一幅畫,給匈奴的胭脂展示。

    匈奴的胭脂一聽,這還得了!

    她根本不關心匈奴的利益。

    匈奴是不是佔領漢朝的土地?匈奴是不是可以獲得大量的戰爭賠款?這都沒有她皇后的位置來得重要!

    她需要守護的是自己的地位,她要的是他兒子可以繼承匈奴王的位置!

    所以,匈奴胭脂就立刻跑去勸說匈奴王,並且發動了自己在匈奴部族中的勢力,使勁給匈奴王拖後腿。

    說什麼我們佔了漢朝的地沒用,漢朝的皇帝也是有神明庇佑的,什麼王不見王。

    還有之前投靠我們的韓王信,他現在按兵不動,是不是有詐,要跟漢朝皇帝裡應外合突襲我們?

    總之,匈奴胭脂那是一頓忽悠。

    這才在各種利益的牽扯下,硬是把匈奴王從戰場上給拖了回來。

    所以,這次白登之圍,劉邦並沒有割地賠款,就只是陳平帶著厚禮,然後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愣是讓匈奴撤兵了。

    陳平愣是把中原王朝後宮宮鬥劇情搬到了匈奴的胭脂那裡,關鍵是匈奴的胭脂還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房裝修後需要做甲醛檢測治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