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言l無語
-
2 # 通城云溪
袁崇煥實際能力有限! 可以說殺毛文龍這一行為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本來就嚴重的邊防,一個戰略眼光線上的統帥都不會在內憂外患的時候做這種低能的事出來。偏偏他做出來了,這樣的人你能相信他的能力???
-
3 # 如來藏
袁崇煥能力才幹均不堪大任.事實上崇禎將大明江山的未來都託付給了他.能夠給予的支援都給了.而袁崇煥回報給崇禎帝只是一個五年平遼的夢想.。
夢想映照現實.大明江山的崩潰是必然.。
-
4 # 靜得像影子
袁崇煥死不死本來就不是個太大的事。明亡於黨爭和天災。如果中國早200年引進土豆和玉米,也許會有改朝換代,但一定沒滿清啥事。
其實滿清那邊也是很無辜的,本來就是想
沒事過來搶點東西拉個饑荒,沒想到大明把自己給玩死了。李自成戰鬥力又實在不夠看,這才撿了個便宜。其實當時明朝軍隊戰鬥力還是可以的,單獨對抗農民起義軍和清軍都沒問題。明朝最後一個機會是和清朝議和然後徹底搞死農民起義,然後只需要坐等清朝內亂就行了。遊牧民族的特性就決定了他們很難維持一個長期的大帝國,可以參考匈奴和蒙古,基本就是幾十年就內亂。
-
5 # 嘲諷者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討論下明朝滅亡的原因,再來探討你這個假設的可能性。明朝後期皇親貴族,有功名在身計程車族擁有大量的土地和商業資源,而這些人是不需要繳稅或象徵性地繳納一點點。特別是皇親貴族還要從國庫領取大量的供奉。隨著滿清的壯大和國內農民起義規模的擴大,國家財政支出爆增,但國家財政稅收絕大部分來之底層貧苦大眾,對滿清做戰規模越大,稅收越大,則農民起義越大,繳稅的更少,從而陷入死迴圈。檢視歷史你會發現,往往農民起義快要被剿滅的時候,滿清會加強對明朝的進攻。讓明朝一直緩不過勁來。毛文龍部駐皮島一直騷擾滿清後方,一直是滿清的心腹大患,後方不穩騰不出全力進攻明朝。但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後,你會從歷史脈絡中發現明朝對滿清的形式急轉直下。回頭來看你的假設則不能成立,因為攘外必先安內,且袁崇煥的制遼方略有大問題,要不然他不會斬殺毛文龍。其實崇禎斬殺魏忠賢就失去拉回大明陷入深淵的機會,因為他沒聽懂他哥天啟皇帝遺言:要想治理好天下,一是要靠張皇后,二是要靠魏忠賢,崇禎皇帝把前一句話奉為真理,而對後一句話冷笑不已。這個有機會我們再探討,你會發現木匠天啟皇帝權謀遠遠高於崇禎。
圖1紅圈為毛文龍部駐守地,看見其對滿清戰爭中的戰略地位。
-
6 # 古海遊
完全有可能。
1、明朝人口有1億,滿清(後金)人口才50萬,人口對比,資源對比,火器對比,差距懸殊,只要好好組織,是完全可以戰勝後金,五年平遼的。
袁崇煥領兵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信心倍增,提出五年復遼的措施。那時後金兵雖然說野戰能力強,但人家又不是三頭六臂,身高體重跟漢人還不是差不多。假以袁崇煥三年時間,完全能訓練出一支十幾萬的精兵,敢於與其野戰,憑藉兵力優勢(後金騎兵最多十萬)就能戰勝後金。明軍攻城又有紅衣大炮,瀋陽不難攻取。故袁崇煥五年復遼完全有可能實現。
2、《明史》袁崇煥許譽卿對話,袁說五年平遼是“聊慰上意”,這一段是偽史。
如果袁說過這句話,那是確確實實的欺君,後來給袁崇煥所定罪名中就應該有“大言欺君”之類的罪名,但是給袁羅織的罪名中沒有這一條,由此可知“聊慰上意”是用來抹黑袁的偽史,清修《明史》採用這一偽史無非是藉以宣揚滿清不可戰勝而已。
3、己巳之變實是重創皇太極的極好時機。
崇禎二年(己巳),後金十萬重兵,繞過袁崇煥防區進攻北京,袁崇煥千里馳援,以九千騎兵對後金兵二萬,取得廣渠門大捷。雖然說取勝,但有些僥倖,這是因為皇太極在北京城下必須分兵對付其他明軍,導致兵力分散。在皇太極來說,速戰速決對其是有利的。而明軍各地兵力前來勤王,戰鬥力本來也不高,所以應避免與其決戰。堅壁清野是個好辦法。後來的拿破崙進攻俄羅斯,俄羅斯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最終戰勝了拿破崙。
袁崇煥也是想採取這種戰術的。可惜,此時崇禎皇帝中了反間計,將袁崇煥下獄,任命滿桂為武經略,催促其出兵,與清軍決戰。滿桂兵才三萬,而皇太極的後金兵是十萬,結果可想而知,一戰盡歿。從此後金兵肆意搶掠,滿載而回。
如果當時避免決戰,堅壁清野。皇太極十萬兵力所需糧草是個大問題,其要麼透過攻城解決,但守城易,攻城難,明軍守城,以逸待勞;要麼後金分散兵力,各處野外搶掠,但這就容易被明軍各個擊破了。所以如果崇禎一直信任袁崇煥,崇禎二年就能予皇太極以重創。五年復遼可以提前實現。
-
7 # 我心與明月
如果崇禎真能信任袁崇煥,他就會聽從袁崇煥的建議加強薊州的防務,在遵化增設總兵,袁崇煥的部將謝尚政、趙率教援薊也不會受到刁難,皇太極也就不可能從薊州繞道進攻北京。只要袁崇煥還是薊遼督師,就不會有孫承宗的大淩河慘敗,也就不會有孔有德等人的叛變。若是崇禎能聽從袁崇煥的建議答應了皇太極議和的請求,明朝就有了喘息之機,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也不足為慮。
-
8 # 布夫舟
崇禎接手的明朝形勢也沒有那麼差,雖然內憂外患很嚴重,但是大臣還是受控制的。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如果崇禎處理得好,滿清是不大會有機會能夠進入關中的。清朝統一中國是有著很大的運氣在裡面的,以當時雙方的實力來看,崇禎掌握的明朝實力依然是最為強勁的。
崇禎皇帝雖然非常勤勉,但是能力真的是很一般。即使他一心一意信任袁崇煥,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明朝滅掉滿清也是很難得。因為滿清那個時候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雖然打不進山海關,但是明軍也是很難滅掉他們的。畢竟滅亡一個國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當時滿清的確離中原地區太遠,大規模的戰爭是需要大量錢糧的。崇禎皇帝最後亡國,說白了就是手裡沒錢沒糧了,如果朝廷有錢,安置好流民,誰會跟著李自成造反?袁崇煥如果真的能夠剿滅滿清,需要崇禎皇帝提供多少兵馬,提供多少糧餉?隋煬帝亡國不就是因為濫用民力,多次遠征高句麗,勞民傷財,最後落個這樣的結局麼?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崇禎皇帝只需要和滿清簽訂一個條約就行了,最壞的結果不就是每年進貢一些銀子。然後,崇禎好好對國內進行改革,讓老百姓日子沒那麼難,朝廷國庫裡有銀子,再好好練兵,滿清自然不是問題。
像大明那樣的國家,如果自己沒有大的問題,別人是不可能有機會的。崇禎治理的明朝,老百姓都活得那麼困難,這樣的朝廷是遲早會被取代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9 # 靜夜史
不能。
一心一意信任袁崇煥,這本身就很為難崇禎!
事實上,不要說袁崇煥,從1627年崇禎繼位到1644年自縊煤山,但凡崇禎能夠完完全全地信任一位嘔心瀝血的文臣,或是一位精忠報國的武將,哪怕能力遠遠不如袁崇煥,崇禎都不會走到自縊煤山這一步!
正是因為崇禎的不信任,用人也疑,不用人也疑,才讓滿朝文武紛紛離心,失去了對崇禎的忠心,這才導致了最後崇禎的眾叛親離!
崇禎的能力,和民國時期的委員長比較相似,本身軍事指揮就是一個排長的水平,偏偏成了全軍最高總司令。而且這樣的領導還經常越級指揮,將手伸到軍隊第一線。而導致了戰敗後,又第一時間將責任推給前線指揮官。很多指揮官就是這樣被玩殘的!比如盧象升,比如周傳庭。
玩到最後,所有的忠臣都被玩死了,剩下的一幫阿諛奉承的無恥小人,不僅不幫忙還幫倒忙,大難臨頭還不忘朝崇禎踹上一腳。
所以,從崇禎的性格來說,讓他放心大膽地將軍隊交給袁崇煥,本身就不現實。某種程度上說,對於嗜權如命的崇禎,這是要了他的命!
但是民族危機確實越來越嚴重了,有沒有可能突然大徹大悟的崇禎就把軍隊交給了袁崇煥,自己穩坐紫禁城呢?
1、明朝國家實力嚴重不足
很多人喜歡拿人口說事,比如崇禎時期明朝人口已經達到1.5億,很多人說達到了2億人,而此時的滿清人口不過50多萬,1億人對50萬,這是200:1的懸殊比例,就是每個人吐口唾沫,也把滿清給淹死了。
說這話的人,大概腦子讓門擠了。
看過《亮劍》的朋友都知道,面對幾百人的山崎大隊,周邊數十個團上萬人進攻愣是打不下來。按照以上這些人的說法,指揮官真蠢,把所有人押上去,擠也把鬼子擠死了。
是嗎?如果能全部押上去,還至於一個團一個團上?
明朝和後金的情況就是這樣,明朝人是很多,難道就可以全部擠到遼東?讓兩廣地區的人也來遼東消滅後金人?
所以拿人口說事絕對是不現實的比較,和人口相對應的是資源,這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事實上,在1619年薩爾滸之戰後,明軍損失軍隊5萬人,北方精銳已經掃蕩一空了,在遼東區域性,明朝絕對不佔優勢!
而且,自南宋後,南方人口已經超過北方人口,這意味著北方可徵兵的人口也遠遠不如南方,而且,北方需要守衛的據點還非常多!事實上,明朝需要的是以遼人守遼土,錦州以北的地區已經全部丟失,遼西走廊還有多少遼東百姓?可供徵用計程車兵又有多少?
所以,明朝的軍力是嚴重不足的,即使袁崇煥全心全意造武器,聚精會神打後金,也是無能為力的。
戰爭的本質拼的還是國家實力,以崇禎朝的實力,能夠守住遼東已經非常不容易。
2、明軍野戰能力嚴重不足
明朝收拾後金的最佳出擊時間是什麼時候?是1616年努爾哈赤剛剛建立後金之時,此時的遼東地區,明朝還擁有瀋陽、遼陽、開原、鐵嶺等大城市,努爾哈赤只是攻佔了撫順以東的一些偏遠地區,明朝在遼東地區還佔據著主動。
但是1619年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從此明朝在遼東被迫轉入防禦。此後,努爾哈赤挾勝利之威,攻取鐵嶺、開原,鐵嶺和開原是明朝中後期東北地區勢力範圍的最北界,兩地的失去意味著明朝在遼東再也無力阻擋後金西進,隨後,廣寧失守、瀋陽失守,錦州失守,明朝在遼東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
薩爾滸之戰暴露出明軍野戰能力的嚴重不足,此後明軍更沒有可以和後金野戰的能力。
野戰能力不足意味著明朝必須修建大量的堡壘群應對後金的突襲,隨後孫承宗構築的“關錦防線”橫空出世。
關錦防線的設定彌補了明軍野戰能力的不足,“憑堅城用大炮”成為明朝後期的主要作戰思想,袁崇煥也正是在寧遠城取得寧遠大捷。
但是關錦防線太燒錢了,對於明朝這樣一個只能依靠農業的帝國而言,這條防線意味著吞金巨獸。而恰在崇禎初年,陝甘地區大旱,農業數年顆粒無收,所以明朝的壓力越來越大!
最終,關錦防線成為明朝經濟崩潰的一個推手!
明朝不具備野戰實力意味著明朝只能不斷修堡壘,依靠這樣的方式耗死後金,恐怕最先倒下的是明朝自己!
3、明軍後勤補給嚴重不足
從明朝到後金作戰,對明朝的後勤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要知道,此時的遼東錦州以北地區已經成為後金的地盤,而且努爾哈赤為了取得該地的統治權,大量屠殺遼東漢人,將遼東變成千裡無人煙的白地,這意味著即使明朝大軍開到遼東,也只能面對著黑土地乾著急,因為得不到補給。
所以,從關內運糧成為明朝的後勤補給形式。
那麼,明朝的後勤補給有什麼困難呢?
首先就是自南向北運糧,越往北,氣候越寒冷,消耗的熱量越大,要知道,後金統治的區域最北到達了松花江、長白山流域,這意味著明朝的後勤補給線至少要有1000公里長。
即使明朝從山東沿海以海運的形式將糧食運到遼東各港口,明朝還是需要從遼東沿海運到遼東後金的內陸腹地去,這對明朝的後勤考驗是空前的!
而且,明朝士兵自南向北作戰,要比自北向南作戰面臨更大的困難。所以要想徹底消滅後金,在不具備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基本是不可能的,兩個袁崇煥也不可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0 # 一壺濁酒半盞茶
完全不可能,以其後種種來看,袁崇煥的五年平遼明顯是信口開河忽悠崇禎的,無論如何這一個欺君之罪都是跑不了的。
看有些回答又鼓吹寧遠大捷,那我們就好好說說這個所謂的寧遠大捷。
寧遠大捷,是明末的一場廣為人知的戰役,也是袁崇煥的成名之戰。然而,如果告訴你這場戰役只斃敵數百,一定很難符合你對這場“大捷”的心理預期。“大捷”在人們潛意識的觀念之中,是指具有轉折意義的決定性戰役,是對敵方兵力的重大殲滅與摧毀,通常也是決定敵我雙方最終勝敗的分水嶺。
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庚辰兵部覆遼東經略高第題:寧遠捷功奴夷首級二百六十九顆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獻俘報可.....薊遼總督王之臣奏:其覺華島敗而死忠足錄者姚與賢、李士登...與中千把諸人俱當錄者也。計上首虜至二百六十有九,皆得其名,系降夷與回鄉所識認者……覺華島之喪者七千有餘,商民男婦殺戮最慘。
而後金一方的史料,據《滿洲實錄》記載:二日攻城,共折遊擊二員,備禦二員,兵五百(其時,後金以功序列五爵, 置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備禦)。
從明軍的斬首數以及後金的史料來看,後金在寧遠一役中被斃數百都是可信的。有人認為是後金瞞報傷亡數量,但這是不可能的。一則,後金記載的傷亡數量,並不是用於雙方政治的宣傳,而是作為一種傷亡體恤的檔案記錄。二則,明軍報捷的斬首數量,經確認只有二百六十九顆。三則,後金的兵力也並沒經此役而大損。
事實上,後金軍攻擊寧遠城僅有兩天時間,後金見寧遠城堅炮利而無機可乘,便轉而進攻離寧遠約30裡的覺華島。覺華島為明軍在遼西海上囤積糧料的重要基地,其時島上有明軍七千餘、商民七千餘,糧草8萬餘石,船2000餘艘。而時值隆冬,海面結冰,無險可守,明軍鑿開冰濠卻旋被凍結。最終,島上一萬四、五千軍民悉遭後金屠戮,糧草及軍、商船皆被付之一炬。直至毛文龍率部襲擊後金的後方,努爾哈赤才聞訊從寧遠一線退兵。
單純寧遠守城戰來看,可以說是後金遭遇小挫。而把寧遠守城戰及覺華島之戰綜合來看,明軍可以說是慘敗之極,更遑稱是“大捷”。
後金軍多騎兵,機動靈活,原本就善野戰而不利攻城,遇堅城不克也在情理之中。後金在與大明的征戰中,更是利用其騎兵突襲的優勢,避實擊虛、各個擊破,而很少強攻堅城。寧遠之戰,乃被動防禦,不掌握戰爭主動,並非野戰圍殲,故而,不可能給後金軍隊以致命的重創。再從後金此戰之後,其軍隊的動員情況來看,也佐助了後金軍隊並沒有因“寧遠大捷”而大傷。
而那些所謂“(寧遠)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火星所及,(後金軍)無不糜爛”等等之類含糊之語,不過是出於明軍“謊報”戰功的習慣以及一些文人的意淫與想象,並不足為信。
綜合來看,所謂的寧遠大捷不過是為大明樹立了“固守堅城”的典範,而就戰績而言,其實並無太大的意義,甚至得不償失。
簡單籠統來說明末何為大捷,依託堅城火炮,城不被八旗攻破即為大捷。上奏朝廷,君臣彈冠相慶。何曾敢與八旗野戰?根本就打不過。
以當時的種種來看,明朝唯一的辦法確實就是穩紮穩打,依託堅城火炮步步為營,努力安定發展自身以求反攻,畢竟明朝人口基數眾多,物產豐富。而對比大清,滿洲人在能打,全族也不過三十多萬人,一共才六萬多的滿洲八旗,雖然這六萬多的滿洲八旗打明朝,平蒙古,侵北韓,所向無敵。但畢竟人口基數太少並且當時的東北生存環境更是險惡,打消耗戰肯定耗不過明朝。這也是孫承宗包括袁崇煥等明朝一系列有識之士的清醒認識,但對比而言大清極為優秀的領導階層根本就不可能給明朝這個喘息發展的機會,所以才有了皇太極時期大清六次入關,極大的消耗了明朝國力,也導致了袁崇煥的死亡,甚至明朝的滅亡。
戰爭不光是士兵層面的較量,更關鍵的是領導階層的決策,幾位當家人心機謀略的較量。以當時明末各方勢力看來,無論心機,手腕,謀略,無論是崇禎還是林丹汗何人可與皇太極相比?皇太極都是當世無能出其左右者。
袁崇煥死有很多理由,哪一條他都不冤枉。無論是他信口開河五年平遼的欺君之罪,還是他擅殺毛文龍,都足以論死。我認為最主要就是他的信口開河,本就疲弱的明朝為他用盡人力物力,崇禎對他不可謂不優待,然而還是眼睜睜讓清軍入關,大肆劫掠,整個北方糜爛,崇禎明顯感覺到被這個蠻子忽悠了,才導致了他的死亡。
坦率的說明末被這些朱家職業混混兒皇帝玩了二百多年的朱明王朝,換誰來都是無解,早已經病入膏肓,迴天無力。
更何況碰到大清這麼優秀的對手,無論領導還是士兵階層都相差巨大,焉能不敗?
天意如此,人可奈何?
回覆列表
不能!無論崇禎信任誰,無論崇禎給誰最大權利,哪怕換個皇帝,明朝還是逃脫不了覆滅的下場!
明朝根本就不是被滿清打敗的!明朝是被滿朝文武,勾結的官商,貪婪的世家大族打敗的!你能想象偌大的王朝國庫竟然沒錢嗎?你能想象李自成圍攻北京,崇禎苦求大臣捐獻軍費卻只得幾萬兩白銀嗎?雖然民間橫徵暴斂,但朝廷卻沒錢,以至於軍隊欠餉譁變!但明朝真的沒錢嗎?從李自成打下北京從滿朝文武手中搜刮到數千萬兩白銀就可見一斑!明朝沒錢的是皇帝,是百姓,是軍隊,是國家!明朝有錢的是官員,是豪門,是大族!改變不了這個局面換誰都是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