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己

    南斯拉夫是歐式民主與美式自由的犧牲品。在現在的歐洲,所有多民族國家最後都被肢解成一個民族一個國!這是歐美操縱的結果。

    所謂人多瞎搗亂,雞多不下蛋。在現在的歐式民主就是給每個人一人一票,最終得票率高的人獲勝當選。可是,歐洲現在的各大強國,實際上都是單一民族國家。這使得他們根本不會出現多民族國家所出現的問題。

    一人一票這種選舉其實完全是在搗亂,對多民族國家相當不利,因為血統與地緣關係,大家實際上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都選跟自己同族的人,這種方式最終只是讓整個國家的各個民族更加分裂。

    但是在美國這個虛偽的國度,同樣多民族的他們卻規避了這種選舉方式,他們的採用選舉人票方式,由選舉人加上議員票來選總統。獲得最多票數的候選人可全數取得該州的選舉人票。這就造成了選民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的選票跟自己一樣,直接杜絕了反對群體的壯大,這就是我們所定義的美式自由,假得一逼。比如,美國現總統的民意支援率其實是低於希拉里的,但是特朗普的選舉人票卻更多。

    南斯拉夫是多民族國家,最終就在歐美式的壓迫之下,各自加盟民族單飛,國家分裂。按著現在的趨勢來看,不僅南斯拉夫解體了,英國應該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解體。

  • 2 # 船伕

    這裡講一個關於南聯盟解體的軼事。

    人們往往被其意想不到的的事情打敗

    1999年3月24號當地時間晚上8點,臺北時間凌晨3點,北約轟炸開始,剛開始的對重要軍事目標的集中轟炸並沒有動搖南聯盟人民的抵抗決心,反而讓更廣大人民變得同仇敵愾,緊張關係愈演愈烈,遊行示威此起彼伏。

    而後北約改變了轟炸側重,將主要攻擊目標換為城市的供電、供水設施。瓦解南聯盟眾志成城的抵抗長城的竟然是無法使用抽水馬桶!無法使用的第一天,人們緊張地忍受了,第二天就發現已經無法體面地生活了,可以想象一下,城市中習慣體面生活的人們,紳士淑女只能在大自然的環境中解決五穀輪迴問題吧(北韓和大陸是僅有的幾個城市中普遍還有旱廁的國家,所以不要用國內情況類推。國外大城市都是抽水馬桶。)!到了第三天,抱怨的聲音已經開始此起彼伏了。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支援,北約的目的達到!

  • 3 # 布夫舟

    南斯拉夫解體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傳奇人物鐵托的去世,無人能夠維持國內的統治。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領導人是極其關鍵的。普京時期的俄羅斯國力遠遠不及戈爾巴喬夫時期的蘇聯,可是為什麼蘇聯解體了,而現在的俄羅斯影響力卻遠遠強於戈爾巴喬夫時期的蘇聯,葉利欽時期俄羅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國家領導人自身的能力。

    南斯拉夫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戰結束後的南斯拉夫王國,那個時候南斯拉夫王國凝聚力很差,國內不同民族內鬥嚴重。比如1934年克羅埃西亞族人在法國馬賽報復性的刺殺了南斯拉夫國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南斯拉夫王國據說只抵抗了12天,之後便迅速被德國和義大利瓜分了。

    可是鐵托是個厲害人物,他在這個動亂的時代崛起了。他領導了游擊隊給德國納粹以沉重的打擊。1941年,南斯拉夫全境三分之一的土地得到解放。1942年的時候,鐵托的游擊隊達到了20餘萬人。1943年,鐵托的游擊隊從義大利軍隊手中繳獲了大批武器,使得自己的武裝力量壯大到30萬人。1945年,鐵托已經解放了整個南斯拉夫。這個時候他領導的軍隊已經達到了80萬之多。

    正是由於鐵托在二戰的出色表現,使得他有足夠的實力和威望領導整個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維持了40多年的穩定和經濟繁榮。可以說,沒有鐵托,便沒有南斯拉夫。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鐵托去世以後,南斯拉夫的問題便顯示出來。比如南斯拉夫是集體領導。由8個組成單位派一名代表加上南共主席組成。這8個組成單位中的某一個人做一年的總統,另一個做一年的副總統,每個人輪流做總統或者副總統。這使得南斯拉夫形成了8個獨立的市場和經濟自治體。

    前面提到過,南斯拉夫歷史上形成統一的國家時間很短,國內各個民族融合不夠。南斯拉夫一共有6個主體民族,這些民族的風俗習慣、經濟發展水平很大。某種意義上來說,各個民族在歷史上還有很深的矛盾。南斯拉夫的民族政策是有問題的,過分強調民族自主權,忽視了各個共和國必須服從南斯拉夫聯邦的整體意義。特別是南聯盟一直對塞爾維亞進行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大塞爾維亞主義的發展。

    以上是南斯拉夫解體的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則是西方國家把南斯拉夫作為和平演變的突破口。西方國家的干涉,可以說是前南斯拉夫解體的催化劑。特別是南斯拉夫處於巴爾幹地區,那裡是歐亞大陸的戰略要衝。自19世紀以來,巴爾幹地區便是大國競爭的焦點。西方國家趁機扶持南斯拉夫國內的勢力。比如德國鼓動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兩個共和國獨立,以便獲得出海口。正是由於這些國家的干涉,才加速了南斯拉夫的徹底解體。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4 # 千佛山車神

    成也鐵托,敗也鐵托

    南斯拉夫這個國家其實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南斯拉夫的前身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這個國家是1918年建立的,到1929年易名為“南斯拉夫王國”,而在此之前歷史上是從沒有出現過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

    從南斯拉夫最初的國號中可以看出,南斯拉夫是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三國國家聯合組成的,其中塞爾維亞是這個國家的主體。

    這三個國家之所以能聯合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屬於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民族,這個民族起源於今天的波蘭境內,從公元四世紀開始,斯拉夫人開始了民族大遷徙,之後逐漸形成了: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

    東斯拉夫: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

    西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黑山、保加利亞、馬其頓(今天尚存的斯拉夫人國家)

    上述這幾個民族都是斯拉夫人,他們的語言和血緣非常接近,比如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國的語言就是可以無障礙交流,二者的區別僅僅在於文字的不同。

    在20世紀之前,斯拉夫的三大分支分別屬於三個國家。其實東斯拉夫人都處於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而西斯拉夫主要處於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地區則屬於奧斯曼帝國。

    14世紀,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奧斯曼帝國開始崛起。1389年奧斯曼帝國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敗了塞爾維亞王國,土耳其人開始登陸歐洲。到16世紀時,整個巴爾幹半島都落入了奧斯曼帝國手肘。

    土耳其人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9世紀後半葉,此後在俄國和英法的支援下,希臘、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等國相繼獨立。

    一戰之後,奧匈帝國解體,原先被奧匈帝國所控制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也宣告獨立。此後塞爾維亞聯合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共同組成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易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南斯拉夫王國建立的基礎南斯拉夫諸民族之間的血緣關係,但是在漫長地歷史發展中,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這幾個民族之間形成了巨大的文化隔閡。

    以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為例,兩個民族其實在血緣和語言上沒有什麼區別,但二者的文化卻截然不同。塞爾維亞屬於希臘文化圈,信奉東正教,語言使用西裡爾字母書寫。而克羅埃西亞則屬於拉丁文化圈,主要信奉天主教,語言用拉丁字母書寫。

    在20世紀以前,一個南斯拉夫人如果信奉東正教,那麼他就是塞爾維亞人,如果他信奉天主教,那麼他就是克羅埃西亞人,這兩個民族完全是透過宗教和文化區分的。

    南斯拉夫王國建立後,為了打破諸民族之間的隔閡,將全國分為33個省,把不同的民族都劃到一個省內,以便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

    南斯拉夫王國的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加強民族團結,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根除民族矛盾。

    二戰爆發後,由於南斯拉夫王國在外交立場上徘徊不定,最後被納粹德國佔領,隨後南斯拉夫王國遭到德國和匈牙利的肢解。在納粹的扶植下,克羅埃西亞人成立了“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克羅埃西亞法西斯分子在其控制區域內屠殺了數百萬塞爾維亞人,而塞爾維亞人也在報復性的殺害了大量克羅埃西亞人。克塞兩族在二戰期間的種族屠殺行為成為日後兩國難以消除的心結。

    二戰結束後,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其疆域基本繼承了南斯拉夫王國的版圖。(南斯拉夫政治強人鐵托)

    鐵托是一個政治強人,在冷戰時他是東歐國家中唯一一個敢跟斯大林對著幹的人。作為不結盟運動的發起人之一,鐵托拒絕加入華約組織,並且還接受美國援助,與英美等國保持了較為友好的關係。

    而在南斯拉夫國內,鐵托也是國父一樣的存在。憑藉著他強大的威信,暫時壓住了南斯拉夫國內的民族矛盾。不過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是塞爾維亞人,但鐵托確實克羅埃西亞人。在鐵托執政之後,他開始強勢打壓國內的大塞爾維亞主義,前後共計懲處了4萬名塞爾維亞官員。除此以外,為了削弱塞爾維亞實力,鐵托甚至硬生生地將塞爾維亞分成了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兩個民族。

    波斯尼亞在血緣上跟塞爾維亞沒有啥區別,二者的語言和文字上也沒有任何區別,二者的差異主要在宗教。

    上文曾說過,塞爾維亞曾經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四個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為了同化塞爾維亞人,推行了很多措施,比如減稅、當官等等,以此鼓勵塞爾維亞人改宗伊斯蘭教。

    為了少交稅賦,不少塞爾維亞農民開始信奉伊斯蘭教,這些人漸漸地形成了一個群體。到20世紀70年代,鐵托將這些信奉伊斯蘭教的塞爾維亞人劃分為“穆斯林族”,也就是今天的波斯尼亞人。

    當今世界上除了少數幾個國家是單一民族以外,大部分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在多民族國家中必須有一個主體民族,而且主體民族一定要再文化和人口上佔優勢,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統一,但鐵托的做法顯然沉重的打擊了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

    在鐵托死後,南斯拉夫聯邦以無人可以維繫,1992年南斯拉夫宣告解體。隨後,壓抑多年的民族矛盾瞬間爆發了出來,克羅埃西亞族人聯合波斯尼亞展開了與塞爾維亞人的戰爭。

    此戰給塞族、克族、波族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以至於到了今天,三個民族之間的仇恨仍舊不能消弭。

    (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上,塞爾維亞網球巨星德約科維奇曾發文支援克羅埃西亞隊,為此德約科維奇遭到國內一片指責)

    (塞爾維亞網球名宿德約科維奇)

  • 5 # 大將軍威武K

    南斯拉夫的滅亡有著深刻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國際矛盾。

    這個國家一共有5個民族,即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斯洛維尼亞族、馬其頓族、黑山族,再加上一個波黑,同時也就是6個共和國。然後又有4種宗教——東正教、天主教、耶穌教、伊斯蘭教和3種語言——克羅埃西亞語、馬其頓語、斯洛維尼亞語,匪夷所思的是還有兩種文字——俄文、拉丁文。

    這樣一個狀態如果放到中國,那絕對是春秋戰國、藩鎮割據這樣的局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係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命令與被命令關係,而是彼此商量。而在南斯拉夫首任元首鐵托時代,實際上就相當於中國的東周王朝初期、唐王朝中後期的狀態。

    作為最高領導人的鐵托,在爭取南斯拉夫的國家和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卻出現過嚴重失誤。他總是想在各個共和國和民族之間搞絕對的平均主義,雖然也搞改革開放政策,推行市場經濟,但是卻沒有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去辦事。比如想成立一家工廠,往往是每個共和國都要建一個。而整個國家卻沒有形成一個統一、高效的國內市場。雖然鐵托去世前後南斯拉夫人民生活水平已經相當優裕——人均住房面積18平方米,殊不知經濟繁榮的背後卻暗藏巨大的危機......

    從後鐵托時代開始,中央政府為了追求所謂的民主在搞市場經濟開放的同時不斷下方中央權力給地方,特別是經濟權。這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就如同在封建時代不斷下方軍權給地方,地方有了一定的軍權就敢叫板中央了。當時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實際上就只剩下外交權和國防權。更為嚴重的是,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政府居然仿效西方國家搞國家元首集體輪流的做法,結果導致無法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6個共和國成了各自為政的諸侯國,中央政府成了東周王室。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就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在一群民粹主義者的煽動下和西方國家的助推下開始爆發了。

    爆點是從經濟危機開始。80年代中後期和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肢解蘇聯同步,南斯拉夫的通貨膨脹率持續走高,最高時曾達到2400%,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時任國家元首的米庫利奇對此無能為力,只好於1988年讓位給馬爾科維奇。馬爾科維奇對於南斯拉夫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看的很透徹,只可惜在西方推動的“民主化”浪潮衝擊下也迴天乏力。整個南斯拉夫知識界如同被灌了迷魂湯,完全接受西方的政治話語——只要採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就可以全面解決南斯拉夫現有的困境。

    這樣一來,在南斯拉夫國內迅速形成了一種激進的革命氣氛。中央政府不得已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話語,在全國搞出來一個比一個激進的政治改革方案。

    比如,斯洛維尼亞地方政府於1989年3月首次提出實行多黨制的政策,公然向中央要權。其他各共和國也如法炮製,群起而上。這樣,中央政府從黨部到各機構部門基本被架空。

    1990年7月,南斯拉夫正式實行多黨制。幾乎是一夜之間,全國就出現了200多個有名有姓的政黨。而贏得最多選票的正是高喊“斯洛維尼亞屬於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屬於克羅埃西亞人”、“科索沃屬於科索沃人”這種極端而又激烈口號的民粹主義政黨。

    於是,多黨制實行了還不到1年,即1991年,斯洛維尼亞帶頭宣佈獨立,脫離聯邦,其他各共和國也後來居上,同時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援和進一步推波助瀾。

    於是,導致南斯拉夫內戰在素有“歐洲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全面打響。在這場內戰中,20餘萬南斯拉夫人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傷殘者更是數倍,還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失去了家園顛沛流離。南斯拉夫,這個昔日獨立抗擊納粹德國的國家也在內戰的戰火中化為烏有了。

  • 6 # 北玄武

    南斯拉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可謂成也鐵托,敗也鐵托。

    南斯拉夫是個多民族國家,不僅多民族,還是多宗教,什麼伊斯蘭、基督還有東正教,要啥宗教有啥宗教。南斯拉夫民族多其實不是壞事,不同風俗共存,多元共生豐富多彩,總比日本就一個大和族有意思多了。

    但是南斯拉夫壞就壞在南斯拉夫沒有一個主體民族,有了主體民族,整個國家才能保持穩定。話說南斯拉夫最開始也不是沒有主體民族,那就是塞爾維亞族,不過沒那麼明顯。而鐵托本人是克羅埃西亞人,為了防止塞爾維亞族坐大,於是使勁削弱塞族,將本就不明顯的塞族主體地位淹沒在了南斯拉夫民族大家庭中。

    沒有主體民族,如果有靈魂人物,國家也沒有問題。鐵托正是南斯拉夫的靈魂人物,有鐵托在,南斯拉夫穩定沒有問題。但是人是有壽命的,鐵托一旦死了,南斯拉夫粘合劑也就沒有了,於是南斯拉夫就陷入了分崩離析,又趕上蘇東劇變大氣候,那更加速了南斯拉夫的解體。

    如果將塞族作為主體民族,民族延續性顯然比鐵托個人生命長久,可惜了塞族人,更可惜了南斯拉夫這個曾經的大國。

  • 7 # 世界人文通史

    南斯拉夫聯邦是克羅埃西亞人鐵托在二戰結束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也曾經是南歐地區最大的國家,號稱“巴爾幹之虎”。在美蘇冷戰時期,南聯邦雖然奉行中立,但依然維持了60萬規模的陸軍常備軍,稱得上在巴爾幹半島上叱吒風雲。

    而且在鐵托統治前期,南聯邦經濟增長平穩,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早在70年代,南聯邦就基本實現了家家戶戶擁有汽車。不過,這個龐大的國家最終在1991年瓦解,至今已不復存在。

    南斯拉夫聯邦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體制與蘇聯類似。不過在鐵托時代,始終未能處理好各民族關係,導致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斯洛維尼亞族、馬其頓族和黑山族矛盾不斷,埋下了解體的隱患。

    而在1980年鐵托死後,南聯邦則進入了長達10年的動盪期,最終完全瓦解。一方面是因為鐵托的後承者無法建立起有效的中央集權政府,只能對南聯邦國內多民族各自為政的局面聽之任之;另一方面是南聯邦政府自身的腐敗動搖了群眾根基,喪失了公信力,這一點與蘇聯比較類似。

    因此在1991年~1992年的內戰中,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分裂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波黑是一個國家),這還只是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體。

    而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新生的南斯拉夫聯盟又在北約集團軍的打擊下進一步分崩離析,陸續肢解成科索沃(1999)、塞爾維亞(2003)、黑山(2006)這三個國家。如今,巴爾幹半島上已經看不到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蹤影。

  • 8 # 世界淺談

    南斯拉夫叱吒風雲?這個曾經的東歐國家無論是從經濟、軍事、政治上來對比與當時的蘇聯、美國、英國等世界公認大國都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可以說除了戰略地位還有一定價值之外,其他方面並無什麼優勢可言,即便是在鐵托時代也只能算得上一個一般國家,在當時國際舞臺上並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

    南斯拉夫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主體民族屬於斯拉夫民族的一個分支,與俄羅斯和烏克蘭所屬的東斯拉夫屬於一個民族,而且鐵托在組建南斯拉夫的時候也是參照蘇聯的模式,所以在西方眼裡南斯拉夫絕對是一個異類,只是因為當時西方的主要對手是蘇聯,如果西方對南斯拉夫動手勢必會讓其倒向蘇聯,也正是因為蘇聯對西方的牽制才讓南斯拉夫人民才過上了一段好日子。

    鐵托時期的南斯拉夫是不結盟運動的締造者和參與者,其目的就是避免南斯拉夫捲入美蘇爭霸的泥潭,雖然當時的美國和蘇聯都想極力的拉攏鐵托,最後都被鐵托拒絕了。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想要獨善其身是極其困難的,美蘇歐在南斯拉夫都佈下了規模龐大的間諜網,他們利用南斯拉夫多民族的特點採取了激化民族矛盾各個擊破的做法,這也為日後南聯盟的分裂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隨著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鉅變,南斯拉夫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在西方打敗蘇聯這個對手的同時,南斯拉夫這個西方臥榻之上的國家自然就成為了下一個被撕裂的國家,在西方國家的慫恿下南斯拉夫國內的分裂勢力開始蠢蠢欲動,1992年4月7日歐共體承認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國獨立。同日美國宣佈承認波黑、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獨立。這也標誌著鐵托時期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徹底解體。同年1992年4月28日,以塞爾維亞為主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宣佈建立,這個由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新南聯盟就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那個被西方推翻的那個國家。

    南斯拉夫的滅亡有其特定的必然原因,其一多民族混治沒有有效的調和好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其二地理位置夾在蘇聯與歐洲之間想要獨善其身可謂是難於登天。其三主要民族構架和意識形態與西方的差異決定了其政權不會被西方接納。其四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無論是蘇聯還是歐洲都不會允許一個強大而富裕的南斯拉夫出現,所以解體南斯拉夫對於蘇聯和歐洲任何一方都是利大於弊,也就是說從南斯拉夫建立伊始就已經決定了他最終的結局。

  • 9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南斯拉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從來沒有統一過。由於世界大戰和大國政治,南斯拉夫王國和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曾短暫建立,成為巴爾幹半島最強大的國家,號稱巴爾幹之虎。

    只可惜是虎頭蛇尾。

    南斯拉夫沒有一個主體民族,最大民族塞爾維亞人只佔總人口的36%,在民族、語言、宗教、文化、歷史、經濟上存在巨大差異和衝突。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最終分崩離析,大卸八塊,真的是分成了八塊。

    南斯拉夫分裂的八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之穆克聯邦,波黑之塞族共和國,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科索沃。

    1,南斯拉夫民族矛盾複雜,塞爾維亞人並不佔據多數。

    根據1991年的統計,南斯拉夫最大民族是塞爾維亞人,佔36%,其次為克羅埃西亞人(20%)、穆斯林人(10%)、阿爾巴尼亞人(9%)、斯洛維尼亞人(8%)。

    羅馬帝國蠻族大遷徙之後,在六世紀初,南部斯拉夫人來到南斯拉夫一帶。當時的南部斯拉夫人社會落後,開始僅僅是一些部落,後來成了一些小公國,先後成為保加利亞和東羅馬帝國的附庸,開始信奉東正教。

    十字軍東征時期,東羅馬帝國首都被法蘭克人和威尼斯人攻陷。

    1217年,塞爾維亞大公斯提芬·尼曼雅二世趁機擺脫東羅馬帝國的控制,加冕稱王。

    1331年,塞爾維亞最偉大的國王斯特芬·杜尚即位,他佔領了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中北部。

    1345年,杜尚學沙皇俄國一樣自稱皇帝,被東正教會加冕為"塞爾維亞與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定都科索沃斯科普里。

    塞爾維亞王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佔領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之地。這些地方一直是神聖羅馬帝國和義大利的地盤,信仰天主教。

    杜尚死後,塞爾維亞王國衰落,在科索沃一場慘烈失敗後,南部成了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地。塞爾維亞北部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

    奧斯曼土耳其在塞爾維亞強力推行信仰改宗,出現了大量塞爾維亞族的穆斯林。

    1),南斯拉夫有兩種字母,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採用拉丁字母;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採用西裡爾字母。

    2),南斯拉夫有三種信仰,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信仰伊斯蘭教的波黑穆斯林。

    3),南斯拉夫的經濟南部不均衡,北部發達,南部落後,最北的斯洛維尼亞最發達,現在已經是發達國家;其次是克羅埃西亞;科索沃最落後。

    在老大哥沙俄與奧斯曼土耳其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小弟塞爾維亞也逐漸獨立了。

    塞爾維亞已經被暗無天日地瓜分了300年。

    1830年,只有貝爾格萊德附近領土的塞爾維亞公國從土耳其獨立。

    1882年,塞爾維亞王國重新建立,地盤仍然很小,比現在的塞爾維亞共和國還小。

    但隨後發生了兩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王國的領土大大擴張,獲得了馬其頓的大部,成為巴爾幹最大受益者。

    1914年,一位塞爾維亞激進青年,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12月7日,塞爾維亞民議會在尼什召開,通過了把統一南斯拉夫作為基本戰爭目標的《尼什宣言》:

    “塞爾維亞政府將付出一切努力,為大業,為塞爾維亞國家,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民族服務。政府把‘保障成功地結束現在的大戰,同時讓它成為自由之戰,並且統一所有我們的不自由的兄弟: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看作自己最重要的,並且是在這個命運攸關的時刻的唯一任務。”

    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塞爾維亞王國趁機吞併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黑山,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

    形式上統一了,歷史上從來沒有成為一家人的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總是爭爭吵吵,糾紛不斷。

    這才是南斯拉夫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是非成敗轉頭空”,20年後被二戰肢裂,70多年後解體。

    這個國家名字也太長了。

    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

    2,南斯拉夫王國末代國王彼得二世時期,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的紛爭

    2013年1月22日,南斯拉夫末代國王彼得二世的遺骸從美國回到貝爾格萊德。1941年,彼得二世才17歲,就開始流亡,直到1970年在美國去世。

    1月26日塞爾維亞政府以國葬儀式重新安葬南斯拉夫的末代國王彼得二世,塞爾維亞總統和總理均出席國葬儀式。

    參加葬禮的一位老人流淚說:我們的國王一生被迫背井離鄉,現在終於重回故土了。

    1934年,南斯拉夫王國國王亞歷山大一世遇刺身亡,他的兒子彼得二世即位,年僅11歲,由彼得二世的叔叔保羅親王攝政。

    納粹上臺後,南斯拉夫在法國的支援下保持中立。法國戰敗後,南斯拉夫身處軸心國和附庸國的包圍之中。

    1941年3月25日,保羅親王和首相斯維特科夫簽署協議,使南斯拉夫正式加入軸心國。年輕的彼得二世則非常反感納粹和法西斯。

    兩天後,只有17歲的彼得二世發動政變,正式登基,推翻保羅親王和斯維特科夫政府,反對南斯拉夫加入軸心國。

    1941年4月6日,希特勒悍然下令30多萬德軍入侵南斯拉夫,陪同的還有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的僕從軍隊。

    南斯拉夫王國雖然有120萬軍隊,但現代化不足,大部分的部隊都不滿員。主要由克羅埃西亞人組成的第一集團軍,因為不滿塞爾維亞人主導的王國壓制克羅埃西亞自治,首先倒戈到了希特勒一方,使南斯拉夫門戶大開。

    南斯拉夫王國的百萬大軍瞬間崩潰。

    4月17日,南斯拉夫軍隊戰敗投降,戰爭發動才剛剛11天。

    彼得二世被迫流亡希臘,輾轉到巴勒斯坦、開羅,最後達到英國。

    南斯拉夫被大卸八塊,由德國、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瓜分。塞爾維亞國已被壓縮成一小塊,還是德國佔領軍的傀儡。

    1943年,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游擊隊政府,拒絕承認英國的南斯拉夫流亡政府。英國政府為了拉攏鐵托,不得不承認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政府,拋棄了彼得二世。

    二戰後,因為被英華人拋棄,南斯拉夫末代國王彼得二世痛恨英國,搬遷到美國去了,最後在美國去世。

    3,鐵托造成了南斯拉夫分裂的直接根源

    鐵托是抵抗納粹的英雄,締造了南斯拉夫聯邦,成為南斯拉夫終身總統。

    鐵托是克羅埃西亞人,出生於南斯拉夫西北部克羅埃西亞庫姆羅維茨村,父親是克羅埃西亞人,母親是斯洛維尼亞人。

    鐵托相當於是南斯拉夫的少數民族,他在位時不斷打擊南斯拉夫最大民族塞爾維亞,提升克羅埃西亞的地位。

    1)鐵托發動蘭科維奇大清洗,把大量的塞族幹部開除並懲處,並用克羅埃西亞人替代。

    2)塞爾維亞族原來佔南斯拉夫人口的45%左右,鐵托把塞爾維亞中信仰伊斯蘭教的人(佔總人口的10%)劃分出來,單獨成立了穆斯林族,造成了以後殘酷的波黑內戰。

    鐵托的民族政策導致第一大民族塞爾維亞人只佔全華人口的36%。

    3)鐵托去世後,遺囑安排南斯拉夫實施主席團集體領導制,國家元首由各加盟共和國的總統輪流坐莊。

    這一下,導致各個加盟共和國總統拼命為自己的國家撈好處,南斯拉夫很快就處於分崩離析的境地。

    4)鐵托在南斯拉夫工業化時期,將科索沃的大量塞族人遷往城市,導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口劇增,導致了後來的科索沃獨立。

    4,蘭科維奇事件

    亞歷山大·蘭科維奇是塞爾維亞人,在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時,他與鐵托並肩作戰。

    二戰後,蘭科維奇成為南斯拉夫第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鐵托。

    蘭科維奇相繼擔任國家安全部長和內務部長,掌管南斯拉夫特工部門。

    1948年蘇南關係破裂後,蘭科維奇和鐵托一起清洗了情報局分子,開除黨員近6萬人,懲處3萬多人。

    1960年,蘭科維奇和鐵托的路線主張發生分歧。

    鐵托是克羅埃西亞人,而蘭科維奇代表了塞爾維亞人的利益。蘭科維奇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自治,實際是增強南斯拉夫最大民族塞爾維亞人的權力。

    1966年,鐵托發動第二次大清洗,將原來的盟友蘭科維奇開除出黨,並在黨政軍中清洗塞爾維亞人。

    今天,很多塞爾維亞人認為蘭科維奇的下臺,是塞爾維亞人的失敗,是克羅埃西亞人獲利。

    隨著歷史矛盾的越積越深,強力人物鐵托1980年去世。

    再加上東歐劇變,意識形態崩盤。

    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南斯拉夫各民族主義者分裂了。

    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

  • 1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鐵托治下的南斯拉夫應該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中最為強大的一國了,在清一色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下,南斯拉夫實行有限制的市場經濟,發展得有聲有色的。然而國際局勢風雲詭譎,曾經強大的南斯拉夫最後還是解體了,這又是為什麼呢?小編以為原因有三其一,國際環境

    南斯拉夫由於實行限制的市場體制,經濟發展迅速,曾是東歐社會主義經濟強國,政府有錢了,所以南斯拉夫的福利也不錯,以至於國家醫療都是免費的,比迪拜還迪拜。然而好事不長,在經歷了西方經濟體對南斯拉夫十年的援助和五年的解體、戰爭、抵制和禁運後,南斯拉夫經濟崩潰了,國家自然不穩。

    其二, 國內環境

    南斯拉夫其實是個聯邦,聯邦體制就導致各個共和國的矛盾日趨嚴重,南共希望透過支援民族自決來提高自己的權威。可惜,1974年南斯拉夫憲法制定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獲得了大量自治權,這就是南斯拉夫分裂得矛頭!

    其三,民族主義

    1987年,為了減輕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科索沃省政府的抗議運動,塞爾維亞共產主義領導者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被調職前往科索沃。結果科索沃就變成了塞爾維亞暴亂的火藥桶!塞爾維亞人在科索沃獲得了絕對的控制權,於是在國內外勢力的支援下,科索沃戰爭爆發,南斯拉夫解體的倒計時已經開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留學面試時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