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故

    一樣米養百樣人,就算有類似的經歷,相似的心理歷程,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都不是誰能預料的。

    “優秀”也只是某些方面,現在說的優秀,大多是指賺的多,生活好。有的人生來就擁有很多,有的人一無所有,就算是我們所說的公平,其實也只是一個小範圍內。現在孩子接受的事物,五花八門,作為家長,是無能為力把孩子完全塑造成自己心裡的模樣,但我們能做的還是很多,以身作則,不要總是望子成龍,給與孩子太多壓力。

    我們只要給孩子一個有美好回憶的童年,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品質,這些就足夠了。

    不要總去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對此,就像那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何嘗不是優秀。

  • 2 # 喜歡唱歌的高三家長

    要因材施教,育兒書也不是對每個孩子都有用,畢竟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愛好性格也不一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遺傳因素和家庭氛圍也是很重要的等等,這些都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和性格心態。

  • 3 # 涵涵媽媽育兒

    看書只代表你當時知道了有這樣的育兒方法。

    但是這個方法有沒有在你的腦海中留下印象,有沒有讓你把它落實到實踐中,有沒有做到知行合一?這才是關鍵!

    如果我們只是把書讀完了,然後就放在一邊,但是書中教我們的方法,告訴我們的育兒經驗,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沒有去反思,沒有去思考它跟我們現實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關係,沒有去思考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究竟掉過哪些坑,針對書中所介紹的這些理念,我應該著重的去做哪些改進?

    我們只有不停地反思內省,向內看見自己,不停地去消化吸收我們從書中所學到的這些理念。我們才可能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那孩子才能在你優秀的教育引導下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可能一天都可以看完一本書。但是一群人才可以走的更遠。彼此相互支援、相互鼓勵才能讓我們堅持到底。

  • 4 # 行走的攻城獅

    這就是應試教育最可怕的一方面,明明學了那麼多卻並沒有用,對。就是沒有用,你以為看看書就好了?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樣的,時代在變,社會觀價值觀也在變,寫書的那些人都是寫的理想狀態,因為美好所以你才會買,但這些方法不一定適用於你家的孩子,所以,自己應該根據孩子的各種綜合原因,靈活調整教育方法。

  • 5 # 我們一起摩旅出發

    要因材施教,育兒書也不是對每個孩子都有用,畢竟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教育也有不同。所以呢不要盲目的看書教育,要因人而異

  • 6 # 小糊塗

    培養優秀的孩子不僅是個人對孩子教育的理解多麼深刻,還需要有家庭成員的和睦、對生活方面的照料有不同的分工等因素。

  • 7 # 金公木母

    最近幾年大家都懂了育兒的重要性,於是一幫嗅覺敏銳的商人就開始拿這個割韭菜,反正大部分人也不具備思辨能力,市面上到處都是一些偽概念的育兒書,甚至一些沒有養育過孩子,日常工作也不接觸兒童的人也能做網紅出書指點眾生,這樣的情況下看的越多人越傻

  • 8 # 李新全春華秋實

    我妻子除了特別勤勞外似乎沒有太大的優點,她有些任性。在人生規劃、家庭生活、孩子教育上,我們都有較大的分歧,兩個孩子夾在我們中間,心裡也是矛盾的。我自己忙於工作忙於未來的職業規劃,疏忽了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我常對兒子說,李曉晨,今天語文學什麼了,數學學什麼了,今天不高興,同學欺負你了?我們一起學唐詩、三字經,聽少兒音樂。我跟你一起做作業。我對女兒說,如果你願意,我可以跟你一起學任何科目,在家的時候。畢竟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為輔,我們家長要以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去指導孩子。不要讓孩子的思想輸在起跑線上。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 9 # 米小兔談育兒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她有自己獨特之處,不可能人為的修改其樣子。育兒書上講的也不見得都是對的。所以即使看了很多育兒書,也不會教育出自己“理想中的優秀孩子”。

    首先,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就像一粒種子,她有自己獨特的發現模式,很大一定程度不受外力作用,就像她是一粒蘋果種子,無論你怎麼修剪灌溉,她都結不出桃子來,你所能做的就是定時施肥灌溉,提供她成長所需的Sunny,養分,和適當的呵護。比如我家大寶,她天性愛動,坐不住,我開始很焦慮,引導她畫畫,想讓她靜下來,結果可想而知,總是不歡而散。後來,我就順其愛好,讓老公帶她拍氣球,踢足球,跑著玩。

    其次,很多育兒書講的也不一定正確。因為孩子是獨特的,就不可能用一個方式去管理各種各樣情況的孩子,因材施教才是正道,育兒書說講的,只是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式,可以結合自己的孩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比如,育兒書上講,夜奶不好,需要斷。可是,我家大寶就是斷不了,不讓吃就哭鬧不睡覺,我也焦慮過,怕影響她的睡眠,可是後來我發現,她就是沒有安全感,晚上吃幾次母乳會睡的更香,不然更頻繁的夜醒。後來就順其自然,後來大了,斷奶之後,就一覺到天亮。

    所以,那些照著育兒書培養孩子,很多培養不出自己理想中的優秀孩子。

  • 10 # 夭夭灼灼

    教育孩子,要讀書,要充實自己,這個觀念是沒錯的,是很有必要的。可是,是讀教育的書,就可以教育出好孩子嗎?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首先宣告,本人不是教育專業,更不是教育專家。只是願意探討這個問題,願意閱讀這方面的專著,外加對教育孩子有自己的心得體會而已。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細緻的、需要耐心、細心和愛心的事情。

    做為父母,孩子出生,就要用心來呵護。每天仔細觀察新生兒的睡覺、吃奶、排便,更要留意孩子哭鬧,玩耍等的規律。要掌握規律性。細心的媽媽爸爸,會透過孩子不同的哭聲知道他是要什麼,是餓了,還是要排便了,還是要換尿布了。透過睡覺,吃奶,排便等知道孩子是否正常。

    陪孩子時候,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知道。要跟他聊天,跟他說話。分別不同日齡讓孩子辨別聲音,辨別顏色和遠近。這些都是早期教育的內容。

    不要因為自己的心情起伏而對孩子耍態度,心裡留下陰影,會害他一輩子。

    隨著月齡增長,感情就會在教育中突顯出重要性。我們無需去看什麼教育方面的書,只要回憶一下,你自己小的時候,希望父母是什麼樣子,就會知道該怎麼做。你不要是一個父親和母親,而要是一個朋友、哥們兒、姐們兒。孩子接受你,而不是怕你,你的教育就成功一半了。因為,只有這樣,你說的話孩子才能發自肺腑的,而且是心悅誠服的接受。

    剛剛說的是交朋友。下面說正面形象問題。有句很經典的俗語,就是你想要孩子什麼樣,你就做給他看。想想看,你希望孩子文質彬彬,愛讀書,好學上進。可是你一天打牌喝酒罵大街,孩子在你的薰陶之下,會是你希望的那個樣子嗎?記得十餘年前,我在溫州的一個老闆,夫妻倆男的喝酒,女的打牌。家裡的事都是鐘點工做,女的也不去看婆婆。他家就一個獨子,當時十一二歲,有一次孩子對我說,她媽督促他學習,他就不學。我委婉的問他,為什麼,他說,她媽去打牌,他就不學習。夫妻倆總是說孩子不願學習,很煩惱,可是就是沒有什麼辦法。因為我喜歡孩子,這個小男孩兒也是蠻可愛的,每次他來公司,都要到我辦公室跟我聊天。有一次,他對我說,瑞安市有一個藏書樓,裡面有好多書。我就對他說,等你有時間,我帶你去參觀。後來他多次催我帶他去藏書樓,當我覺得吊足了他的胃口時(這時已經是至少二個月以後了),我用一個下午時間,帶他去參觀藏書樓。那個地方我去了不只一次了,很熟悉。我讓他仔細的看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圖片,每一段文字。那裡的資訊量是巨大的,對一個孩子來說,雖說不會看懂很多,可是對他是有衝擊的。看完藏書樓,在門口,我自己買了幾隻毛筆和字帖,也給他買了幾隻筆和兩本字帖。第二天,孩子的爸爸,我的老闆找我,對我說,要我以後多帶帶他的兒子。還說,孩子回家就打電話給他,讓他拿廢報紙回家,他要練毛筆字。還對我說,他們每天對兒子說學習都跟放屁一樣。而我只帶他出去一個下午,他就主動要求學習了。

    對孩子來說,父母這個榜樣太過重要,你的示範做得好,孩子就會好,做的不好,孩子基本上就是廢了。當緊,當緊,切不可輕忽。

    再說要有童心。孩子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什麼事他都要搞明白。如果你跟孩子一樣,有一顆真誠的探索者的童心,你就會與孩子達到共鳴,就會激起孩子的興趣,引導就不會是大問題了。

    樹立信心,培養自信心,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教育孩子第一重要的是自信心和自信的培養,學習成績和其它技能都在其次。這往往被很多家長和老師忽略。其實這很好理解,試想,一個人學歷很高,可是做事沒有自信心,那麼,這個人能做成什麼大事呢?沒有自信,一生都會一無所成。所以,本人主張絕不可體罰孩子和學生,打罵就更加不可。這些行為都是打擊孩子自信心的重武器。有一次跟一位執教多年的中學數學老師聊天,我提出我的觀點,就是樹立信心要優先於學習成績。對方非常贊同,而且說,在學校他們做的往往是剛好相反。

    還有一點,也是至關重要。就是讓孩子自主的去做事,不要怕他做錯。錯了可以修正,可是不做事連修正,改過的機會都沒有。這是培養孩子自立的必要手段。這裡說的做事,不是單指家務,家務其實還在其次,重要的是身邊的人際交往等。

    這些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如果就能有意識的去做,到孩子上學的時候基本上就成型了,再注意引導,可以說就是給孩子的一生打下了好的基礎。

    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我每次帶她出去時,看街上的牌匾,標語,就教她認上面的字,問她認識那個,不認識哪個,再大一點兒,就讓她辨別哪個標語的句子寫錯了,錯在哪裡。時間長了,她就會自己去看,去辨別哪個對,哪個錯,反過來告訴我。到她十二三歲的時候每要談起家裡或者外面什麼事該怎麼辦的時候,她都能一二三四的說出一些見解。那麼小的孩子,當時對一個親戚家開的影樓經營方向上提出的意見,到現在看還有一些具有指導意義(女兒現在三十歲)。

    讀一些教育孩子的專著是有意義的,可是更要結合實際。也不要太過相信專著,教育是與人溝通,需要理論,可是這個事的本身更是感性的。投入感情更加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亮是怎麼成為地球衛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