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久丶會膩

    唐朝北方有一個遊牧民族突厥,時常侵犯邊境,後來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李淵為防備突厥,命李靖屯兵大谷。當時與突厥交戰,諸將多敗,只有李靖的軍隊完好無損。 李世民繼位後,趁東突厥內部分裂時,派李靖率精銳三千騎兵去定襄征討。突厥頡利可汗大驚,說:“唐兵沒有傾國而來,李靖哪敢孤軍來此?”於是軍心大亂。李靖派間諜離間突厥可汗的親信,趁夜襲擊,大破突厥,可汗逃遁!

    西突厥與東突厥的生活風俗相近,語言稍有差異。當東突厥汗國在金山(今阿爾泰山脈)以東的蒙古高原稱霸的時候,西突厥汗國也在金山以西廣開疆土,控制著西域各國。 唐貞觀年間,西突厥各部落發生了內訌,誰也不服從誰,彼此征伐。 638年至641年間,西突厥最強大的是咄陸可汗。咄陸可汗兼併了其他可汗國的一些領土,在西域稱霸。他又派兵進攻唐的伊州(今新疆哈密市),但被打敗。唐太宗為了制約咄陸可汗,冊封了反對他的人為射匱可汗。射匱可汗在唐朝廷的支援下,發兵把咄陸可汗趕到了西邊的吐火羅國(今屬阿富汗)。

    咄陸可汗有一名手下,名叫阿史那賀魯,驍勇善戰,野心勃勃。當射匱可汗追殺咄陸可汗時,阿史那賀魯意識到自己率領的部眾恐怕也要保不住了,就向唐太宗表示歸順。唐太宗封他為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讓他和他的人馬居住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之北)。 然而,唐太宗去世後,阿史那賀魯漸漸生髮了反唐之心。公元651年,他和兒子咥遠奪取了咄陸可汗以前統治的地區,自封為沙缽羅可汗,統治著十個部落,西域各國也紛紛歸順於他。 652年,阿史那賀魯欲佔領庭州。唐高宗派大將梁建芳、契苾何力率領唐兵和回紇兵討伐阿史那賀魯。此後幾年間,阿史那賀魯部眾又先後遭受咄陸可汗的兒子和唐軍的打擊,但其主力仍能存活下來,繼續在西域稱霸。 657年,唐高宗決定要摧毀西突厥的政權,任命右屯將軍蘇定方為行軍總管,率一萬多人進攻阿史那賀魯。唐軍行至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西岸時,阿史那賀魯率領兩萬多騎兵在河對岸列陣以待。蘇定方命令步兵持兵器守在原地,自己和副總管任雅湘帶領騎兵衝上去與對方交戰。

    阿史那賀魯一方面想要擊潰步兵,另一方面又要應付蘇定方進擊的騎兵,未免手忙腳亂,最終大敗而逃。這一仗打出了唐軍的威風,阿史那賀魯的很多部眾前來歸降於蘇定方。 阿史那賀魯和兒子咥遠騎著快馬逃到了石國(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帶)西北的蘇咄城旁,人馬疲憊,再也走不動了。蘇咄城城主伊涅達幹帶著酒和食物,出城迎接他們,假意說道:“你們逃亡很辛苦,唐兵馬上又追來了。不如進入蘇咄城好好休養幾天吧。” 阿史那賀魯不知是計,感激不盡,隨著伊涅達幹進了城,隨即被拘禁起來。 唐兵一到,阿史那賀魯就被交給了唐軍的將領。阿史那賀魯託人給唐高宗帶話道:“我是敗亡的俘虜。先帝本來對我很好,但我卻背叛了他。所以上天發怒懲罰我,讓我遭受今天失敗的下場。等我到了京城被殺時,請讓我面向昭陵,向先帝請罪。”唐高宗免除了他的死罪。 過了兩年,阿史那賀魯逝世,高宗把他埋葬在頡利可汗的墓旁,刻碑記錄他的事蹟。 阿史那賀魯是西突厥最後一個強大的可汗,他被俘以後,他的部落被唐朝分別安置在兩個都護府裡管轄。原先受他役使的各個國家,此時也紛紛投降了唐朝。唐高宗都在各地設定州府,派官員進行管制。

    從此以後,西突厥就一蹶不振,再也沒能統一起來。唐朝在西北邊陲除掉了強敵,又重新控制了絲綢之路,貿易漸漸繁盛起來,人民生活也獲得了安定。

  • 2 # 糯糯苡苡

    突厥汗國六世紀中葉崛起於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以遊牧為主的部落聯盟國家。自隋朝開皇三年突厥汗國分裂,分為東西突厥,而東突厥就南下臣服於隋朝,與其一起對抗在中亞地區獨霸一方的西突厥汗國,在629年唐太宗命李靖統兵10萬將東突厥打敗,三月,東突厥滅亡。

    583年東西突厥分裂後,西突厥射匱可汗廣開疆土,強盛時疆域囊括整個中亞,野心勃勃的突厥人獨霸西域,一直髮兵攻打唐朝,與唐朝不停的打仗,大大小小戰役不斷打打停停長達半世紀之久,突厥人頑強的性格最終在657年被打敗。唐朝派出兩路人嗎向西突厥進發,蘇定方率軍至曳咥河西,賀魯舉西突厥十萬起兵來拒,蘇定方以唐及回鶻萬餘騎兵迎敵,賀魯大敗,第二天唐軍繼續追擊,賀魯西逃到石國,石國王將賀魯父子交給唐將蕭嗣業和阿史那元爽,西突厥國亡。

  • 3 # 晨鏘鏘

    李靖滅了東突厥國,李靖在唐使出使接受頡利可汗求和的時候,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出兵生擒了頡利可汗,一舉滅了東突厥國。

    傳統上都把室點密視為西突厥第一任可汗,其實是不大準確的。西突厥長期以來,並非獨立於東突厥的獨立政權,而是突厥汗國(東突厥)的兩個小可汗政權的結合。

    在隋朝年間,沙缽略可汗時期,突厥汗國除沙缽略可汗外,有七個小可汗。加上沙缽略自己有八個可汗,但因為貪汗可汗、紇支可汗、潘那可汗勢力弱小,所以一般都將他們忽視,只說其他五個,稱之為“五汗並立”。

    五汗並立時代,沙缽略可汗作為可汗(大可汗),是汗中之汗,居於鬱督軍山。

    突利可汗(和頡利可汗時期那個突利可汗區分,這是兩個人)為一個小可汗,統治蒙古高原東部。

    第二可汗,統治蒙古高原北部。

    阿波可汗,統治突厥老家阿爾泰山。

    達頭可汗,統治新疆西部到中亞。

    而如果按照東西突厥的劃分,突利可汗、第二可汗的地界基本就是後來東突厥汗國的雛形,他兩人的許可權基本可以對應後來東突厥汗國常設的突利設(東方節度使)、達頭設(西方節度使)。

    阿波可汗和達頭可汗的地界就是後來西突厥汗國的雛形,他兩人的地盤基本可以對應西突厥汗國的傳統政治區分,咄陸和弩失畢。咄陸區域,就是唐代的昆陵都護,弩失畢區域,就是唐代的濛池都護(原叫瑤池都護,後改名)。

    沙缽略可汗被隋朝擊敗後,突厥汗國淪為隋朝臣屬。啟民可汗甚至自稱是給隋朝“典牛馬”的臣子,親自跑到大興城(長安)跪拜隋煬帝。可謂是大辱國格,一直到始畢可汗時期才得以復興。也就是在沙缽略臣服隋朝後,西邊的阿波和達頭,就開始對突厥汗廷視若無睹,自己稱汗了,也就是說,突厥才真正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了。

    統治咄陸(阿爾泰山周圍及新疆東部)的,是阿波可汗後裔。源出於阿史那土門(突厥汗國開創者、伊利可汗)一系。

    統治弩失畢(新疆西部及中亞)的,是達頭可汗後裔。才是源出於阿史那室點密(阿史那土門的弟弟、金山葉護、後升任西面小可汗)一系。

    這兩系本來並非一個政權,而是互相結盟,各有野心。

    在全突厥的大大大可汗沙缽略可汗,大舉入侵隋朝遭到慘敗不得不臣服隋朝後。首先是阿波可汗宣佈沙缽略喪權辱國,於是自立為大可汗,率軍殺入蒙古高原君臨漠北。這時候達頭可汗則是選擇與阿波結盟。而阿波可汗雖然是在漠北自立,但基本可以認為他是西突厥的一任大汗。

    結果……沙缽略可汗的兒子莫何可汗,選擇與壞蛋隋朝結盟,以臣屬的名義請求隋朝援助,然後和隋軍聯手,殺敗了阿波可汗,阿波可汗被抓到了隋朝都城大興城(長安)養老。

    阿波被抓後,阿波可汗的殘部依附達頭可汗。然後達頭可汗做了西突厥第二任大汗。

    究其原因,是因為全突厥的大大大可汗居然臣屬隋朝了,實在有辱突厥,所以西邊倆小可汗就結成了互助團體自己選自己為大大大可汗。這才有了東突厥、西突厥的分裂。

    達頭可汗做了西突厥大汗後,也一度攻入蒙古高原。依附隋朝的東突厥新可汗都藍可汗被部下殺死,隋朝又扶持啟民可汗。達頭可汗因為殘暴,死於鐵勒人的叛亂中。

    達頭可汗死後,達頭一系的首領,在經過漫長的空白期後,最終傳入射匱可汗(大概是達頭的孫子輩)之手。

    阿波一系的首領,傳入阿波可汗的孫子泥利可汗之手。

    這兩系合併的西突厥汗國,可汗是阿波的孫子泥利可汗。大略阿波一系緩過來了,而達頭一系剛剛受到嚴重損失,不得不暫時依附阿波系。

    泥利可汗上位後,由於有阿波、達頭殺入漠北稱汗卻慘遭失敗的教訓,於是選擇與東突厥和平共處。於是有學者認為,泥利可汗之後,才真正有了東西突厥的劃分,而之前的阿波可汗、達頭可汗其實完全可以視為全突厥可汗或者至少是個僭主。

    泥利可汗早死,繼位的是一個漢人平民女子向氏生的泥撅處羅可汗。

    泥撅處羅可汗非常崇尚暴力,對中亞、對鐵勒各部都有赫赫武功,甚至也試圖重現阿波、達頭在漠北稱汗做真正突厥可汗的輝煌。但由於泥厥處羅可汗的殘暴,導致了西突厥境內兩大鐵勒部落契苾、薛延陀的叛亂,叛亂者擊敗了泥厥處羅可汗,建立了鐵勒汗國(或者稱之為契苾-薛延陀汗國)。

    被鐵勒汗國擊敗後,泥撅處羅可汗選擇臣服隋朝,想學東突厥。隋朝派薛世雄進佔伊吾(哈密),然後假意援助泥撅處羅可汗,卻秘密聯絡真正蟄伏的達頭後裔射匱可汗,說射匱可汗只要臣服隋朝,隋朝可以幫助他做西突厥可汗。

    於是在這場陰謀下,泥撅處羅可汗最終被淘汰出局,不得不率領殘部直接投降隋朝,被隋朝帶到中原。唐朝開國元勳史大奈,便是泥厥處羅可汗一系,隨泥撅處羅可汗一起投降的隋朝。以及在隋末大亂時,被隴西軍閥李軌消滅的闕可汗(泥撅處羅可汗的弟弟),也是跟著泥撅處羅可汗投降隋朝,被安置在河西走廊的泥撅處羅殘部。

    射匱可汗得到隋朝冊封后,成了西突厥的新可汗。

    在射匱可汗統治期間,中亞的石國(塔什干)國王、安國(布哈拉)國王,本來都已經被突厥人篡奪王統,但都被射匱可汗廢黜後換過人。大概是兩個國王本是泥撅處羅可汗一系,射匱可汗上臺後,清洗了他們。鐵勒汗國也被射匱可汗殘酷鎮壓,參與鐵勒汗國的契苾、薛延陀二部被射匱可汗流放。

    射匱可汗本是達頭一系,即室點密後裔。長期居住在新疆西部和中亞,對在漠北鬱督軍山稱汗已經沒有多大執念,於是開始向西開拓,汗廷也遷往了新疆西部的龜茲(庫車)附近,求龜茲國王(此時的龜茲國是西突厥臣屬)的心理陰影……

    射匱可汗死後,弟弟統葉護可汗繼位。統葉護可汗遷汗廷於中亞千泉(今吉爾吉斯山脈),西征波斯,在裡海北岸設立可薩葉護,在阿富汗設立吐火羅葉護,波斯帝國甚至給西突厥稱臣納貢,西突厥的疆域到了鼎盛期。

    統葉護可汗晚年,也想謀求赴漠北稱汗,先求唐朝(嗯,此時已經是唐朝了)和親以穩定唐朝,然後準備東征東突厥。然而李世民派人告訴統葉護,說你要和親可以,你得自己來長安結婚。

    去長安,那是不可能的。於是統葉護和親唐朝的計劃破產。

    接著東突厥的拓設(官職)阿史那社爾西征,攻佔西突厥境內的可汗浮圖城(新疆吉木薩爾)。

    東方邊境的不穩定,導致阿波一系後裔的不穩,這時候統葉護可汗被阿波一系的首領莫賀咄可汗(《通典》記載是統葉護的伯父,其實並不是親伯父,只是伯父輩)所殺。

    莫賀咄可汗殺統葉護可汗自立後,達頭一系團結在統葉護之子肆葉護可汗麾下,然後爆發內戰。最終肆葉護可汗勝利,西突厥汗位還是落在室點密後人手中了。

    肆葉護可汗雖然戰勝了莫賀咄可汗,但在其他方面則是輸得一塌糊塗。他叔叔可薩葉護脫離西突厥汗國自立為可汗,是為可薩汗國。他哥哥吐火羅葉護達度設的後裔也脫離了西突厥汗國。

    肆葉護可汗為了挽回顏面,挑了新興的薛延陀汗國(新興的蒙古高原政權)下手,結果慘敗於薛延陀汗國之手。

    慘敗於薛延陀汗國後,肆葉護可汗又率軍到了中亞,大抵不是去打可薩汗國就是去打吐火羅葉護國的,結果半路上搶掠了一個佛教寺廟,受到僧人詛咒而死。

    肆葉護可汗死後,突厥人擁立了另一個室點密的後裔、正在通知咄陸(阿爾泰周圍部落)的阿史那泥孰為可汗,是為咄陸可汗。

    阿史那泥孰也是室點密後裔,大抵在肆葉護可汗擊敗莫賀咄可汗後,阿波一系遭到清洗,咄陸的首領也歸室點密後裔掌管了。

    咄陸可汗在位期間,東突厥汗國派遣拓設阿史那社爾征討薛延陀汗國,結果漠北鐵勒強部回紇歸附薛延陀汗國,阿史那社爾慘敗。慘敗後,阿史那社爾畏懼頡利可汗(東突厥可汗)懲罰,於是率軍返回新疆可汗浮圖城,然後投降咄陸可汗。

    咄陸可汗在接受阿史那社爾歸降時,阿史那社爾忽然發難,擊潰了咄陸可汗的部眾。然後阿史那社爾自立為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爾自立後,自恃兵力強盛,於是攻打薛延陀汗國,欲血洗前次慘敗的恥辱,結果再次被薛延陀汗國擊敗。阿史那社爾招降的西突厥部眾紛紛叛變,於是他選擇投降了唐朝,最終成了唐朝的一代名將,再也不混可汗了。

    阿史那社爾投降唐朝後,室點密後裔咥利失可汗倚仗咄陸地區的部族支援,恢復了西突厥汗國。

    咥利失可汗時期,整合了西突厥部落,設立了“十箭”,也就是西突厥十姓的由來。這也是為什麼契苾、薛延陀這些本來也是西突厥屬下的部落,卻沒有納入“十箭”的原因。另外,此時處月、葛邏祿、處密、哥舒等部落似乎也不受咥利失可汗控制,而是被室點密另一個後裔莫賀咄葉護(官職)阿史那彌射控制,所以也沒有納入“十箭”。

    這時候,咥利失可汗又犯了咄陸可汗的錯誤,咄陸可汗接受了東突厥逃來的阿史那社爾歸降,結果阿史那社爾篡位。咥利失可汗則接受了阿史那社爾的老同事——東突厥汗國的欲谷設(名字不祥)的歸降,結果欲谷設來到中亞,煽動中亞的弩失畢地區的部落支援他,欲谷設在中亞自力為汗,是為乙毗咄陸可汗。

    乙毗咄陸可汗(即原先東突厥的欲谷設)最終擊敗了咥利失可汗,盤踞在東部邊緣的莫賀咄葉護阿史那彌射則選擇投降唐朝。

    唐朝冊封了咄陸可汗的侄孫為乙毗射匱可汗,乙毗射匱可汗聯合唐軍進攻乙毗咄陸可汗,最終乙毗咄陸可汗敗死。唐朝遙控的乙毗射匱可汗成為西突厥可汗。

    李世民死後,控制弩失畢諸部的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咥利失可汗侄子)趁機叛亂。

    乙毗咄陸可汗的兒子,則率領餘部自稱真珠葉護可汗,並聯系唐朝,約定一起討伐阿史那賀魯。

    蘇定方最終消滅阿史那賀魯,一般都將此時視為西突厥政權的滅亡。

    但阿史那賀魯之後,西突厥依然有三個可汗。

    一個是盤踞在雙河的真珠葉護可汗,乙毗咄陸可汗(東突厥的欲谷設)的兒子。

    一個是被唐朝冊封,招撫弩失畢各部的濛池都護、既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室點密後裔)。

    一個是被唐朝冊封,招撫咄陸各部的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室點密後裔)。

    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彌射,都忠於唐朝。所以唐朝要消滅的,是真珠葉護可汗。

    最終,阿史那彌射率軍攻入雙河,擊殺真珠葉護可汗。西突厥從此完全被唐朝掌控。

    唐朝掌控西突厥後,設立安西大都護府管轄西突厥,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彌射名為可汗,實際只能控制突厥各部,西突厥曾經管轄的西域各國(如龜茲、于闐、羯盤陀)都被唐朝各自安排新建制管轄了。

    在這一時間,吐火羅葉護阿史那烏溼波主動降唐,被封為月氏都督。不久後吐蕃發兵,阻斷了去往吐火羅的南路交通,阿拉伯帝國趁機大舉入侵吐火羅葉護國。

    唐朝為了援助吐火羅葉護國,派蘇海政帶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率軍攻打吐蕃,以打通走吐火羅的南路交通。

    結果,行軍路上,阿史那步真誣陷阿史那彌射謀反。阿史那步真和阿史那彌射在西突厥內亂期間,曾經互相為敵,阿史那步真曾經殺害阿史那彌射弟侄二十餘人,兩人不共戴天。蘇海政聽信讒言,殺死阿史那彌射,結果導致這次出征完全失敗。

    阿史那彌射死後,其部眾擁立阿史那都支為可汗,並依附吐蕃,發動叛亂。

    阿史那步真回到封地弩失畢後不久病死,其部眾擁立李遮匐為可汗,依附吐蕃發動叛亂。

    兩人叛亂後,被裴行儉平定。

    叛亂平定後,唐朝決定不再設立傀儡可汗。

    結果阿史那車薄再次造反,旋即被王方翼平定。

    茲時東突厥發動復國叛亂,阿史那骨咄祿復辟了東突厥汗國,史稱後突厥。

    武則天為避免西突厥也受影響復辟,於是再度恢復傀儡可汗,讓阿史那元慶(阿史那彌射之子)擔任興昔亡可汗兼任昆陵都護,阿史那斛瑟羅(阿史那步真之子)任既往絕可汗兼任濛池都護,招撫弩失畢各部。

    1、弩失畢之地歸屬突騎施

    阿史那元慶並無統軍之才,在他的治理下,咄陸各部紛紛叛離,吐蕃趁機進佔安西四鎮。武則天廢黜阿史那元慶。

    阿史那斛瑟羅(阿史那步真之子)為既往絕可汗兼任濛池都護後,結果收復安西四鎮的唐軍漢兵又為吐蕃所敗,西突厥很多人都暗通後突厥汗國,導致後突厥少數兵力冒險殺入碎葉,雖然後突厥迅速撤離。但阿史那斛瑟羅畏懼弩失畢各部叛離導致更大禍患,於是在上書請示獲得批准後,收攏數萬部眾遷入內地。

    阿史那斛瑟羅遷入內地後,弩失畢之地被新崛起的突騎施人佔據。堅守弩失畢之地的阿史那忠節受到突騎施威脅,於是求武則天讓阿史那斛瑟羅返回。

    阿史那斛瑟羅返回碎葉後,除阿史那忠節還有一支兵力外,弩失畢各部大多數都已經投靠突騎施。阿史那斛瑟羅及唐朝冊封的阿史那斛瑟羅的繼承人阿史那懷道,都成了光桿司令。於是唐朝在依然保持這個光桿司令的前提下,接受突騎施人的提議,冊封突騎施人統治弩失畢之地。

    2、咄陸之地的歸屬

    突騎施人崛起後,阿史那斛瑟羅、阿史那懷道父子成了光桿司令,繼往絕可汗已經是個擺設了。而且後突厥多次進攻,新疆的漢人兵力捉襟見肘,所以武則天不得不考慮重設興昔亡可汗。

    流放海南島的阿史那獻,是阿史那元慶之子。在這個時候被徵召返回新疆,成為新的興昔亡可汗。

    然而,只有可汗,沒有其他官職,導致阿史那獻在很長時間內只能招撫咄陸部落,沒有其他權力。但阿史那獻的才能還是被大夥所肯定,於是在李顯統治的時期,阿史那獻先後被加封兼任“招慰十姓使”和“北庭大都護”。

    “招慰十姓使”意味著阿史那獻可以不限於招撫咄陸各部,還能招撫被突騎施人控制的弩失畢各部了。“北庭大都護”則意味著阿史那獻成了北庭的負責人,有了更大權力。

    阿史那獻獲得權力後,新疆的環境為之逆轉。

    首先是,阿史那獻的副手郭虔瓘擊敗後突厥入侵。然後是阿史那獻剿滅了危害中亞多年、勾結阿拉伯帝國的胡祿屋部反賊都擔。

    接著,阿史那獻和張孝嵩反攻被阿拉伯帝國蠶食的中亞,獲得大勝利。阿史那獻甚至率軍抵達鐵門關。此後,阿史那獻被晉升為“節度已西諸蕃國”,成為新疆第一個節度使。

    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突騎施可汗蘇祿崛起,蘇祿和阿史那獻開始了對唐朝在西域中亞的代理人的爭奪戰。

    唐朝政府偏向於聽話的阿史那獻,可是阿史那家在西突厥各部已經完全喪失人心,最終阿史那獻慘敗於蘇祿之手。蘇祿被晉升為金方道經略大使、忠順可汗。阿史那獻回到長安後鬱鬱而終。

    蘇祿對唐朝效力後,戰功赫赫,最終也引起了和唐朝的矛盾。唐朝消滅蘇祿,又封阿史那獻之子阿史那震為興昔亡可汗、阿史那懷道之子阿史那昕為既往絕可汗,欲圖招撫西突厥各部。

    結果就是,阿史那震一事無成。於是唐朝加封阿史那昕為十姓可汗,讓他好好幹,結果阿史那昕為突騎施新興強人莫賀達幹(官職)闕律啜(官爵、根據阿拉伯文獻二次轉譯為庫爾蘇勒)所殺。

    莫賀達幹被唐朝平定後,唐朝再也沒有設立西突厥傀儡可汗。

  • 4 # 小編虎哥

    突厥源起於阿爾泰山南麓,後南下建立汗國。北周時,突厥汗國內部產生矛盾,隋開皇二年(582年),突厥沙略可汗命阿波可汗南侵,但被隋軍擊敗。沙略藉口阿波先退,襲擊阿波。阿波投奔西部達頭可汗,達頭聯合阿波與沙略對立,開皇初年,在隋反擊突厥戰爭中隋文帝挑撥分化及軍事打擊下分裂突厥成東西兩部。

    隋煬帝大業七年(611),西突厥處羅可汗降隋入朝,華人立其叔父(達頭可汗之孫)號射匱可汗。射匱開拓疆土,東奎金山(今阿爾泰山),西至西海(今裡海)。射匱卒,其弟統葉護可汗立。統葉護勇而有謀,“北並鐵勒,西拒波斯,南接廚賓,悉歸之。控弦數十萬,霸有西域。……其西域諸國王,悉授頡利發,並遣吐屯一人監統之,督其徵賦。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西突厥統葉護可汗遣使入貢。武德八年(625),統葉護可汗遣使請婚,高祖許之,因頡利可汗作梗,未果。

    貞觀二年(628),統葉護可汗為其伯父所殺,伯父自立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華人立統葉護之子為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兩可汗相攻不已,皆遣使來唐求援,太宗拒絕他們的請求,勸各守分地,勿再動兵。西域諸國及鐵勒皆叛之。肆葉護戰勝莫賀咄,被推為大可汗,西突厥暫時統一。

    貞觀六年(632),肆葉護誅殺有功酋長,諸部起而攻之,肆葉護逃康居而死。華人立咄陸可汗為主,咄陸遣使要求內附,願去可汗名號。太宗遣使立咄陸為奚利邲咄陸可汗,賜給旗鼓,以示支援。

    貞觀八年(634)咄陸可汗死,弟沙缽羅咥(dié)利失可汗繼位。咥利失分西突厥為十部,每部有酋長一人,號為十設,每設賜箭一枝,又號為十箭。再分十箭為左右廂,每廂管五箭。左廂號五咄陸部,置五大啜,居碎葉川(今楚河)以東;右廂號五弩失畢部,置五大俟斤,居碎葉川以西。左右兩廂,合稱為十姓。咥利失失眾心,為其部下擊敗,西部另立乙毗咄陸可汗。乙毗咄陸與咥利慶大戰,殺傷甚眾,自是西突厥分裂,伊列水(今伊犁河)以西屬乙毗咄陸,以東屬呸利失。咥利失死,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繼位,龜茲、鄯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史、可、穆、康等國皆附之。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終骨、火藜、觸木昆等皆附於乙毗咄陸。沙缽羅葉護可汗數遣使入貢,太宗立之為西突厥可汗,並賜旗鼓,未幾,為乙毗咄陸擒殺,部眾亦為其所並。

    貞觀十六年(624),乙毗咄陸自恃強大,拘留唐使,侵暴西域,攻擾伊州(治今新疆哈密),為郭孝恪所敗,又敗其處月、處密二部。弩失畢諸部遣使來唐,請廢乙毗咄陸,更立可汗,太宗遣使立莫賀咄之子為乙毗射匱可汗。乙毗射匱禮遣過去拘留之唐使。

    貞觀二十年(646)乙毗射匱可汗遣使入貢並請婚。太宗許之,使割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以多聘禮,事未果。乙毗咄陸西奔吐火羅,遭乙毗射匱追擊,部落亡散,其所立葉護阿史那賀魯於貞觀二十二年(648)率其餘眾數千帳降唐,安置於庭州(治金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北)莫賀城(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縣東)。拜左驍衛將軍,立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以旗鼓,使招討西突厥之未服者,並置瑤池都督府,隸安西都護府,以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

    高宗永徽二年(651),賀魯羽翼漸豐,聞唐太宗死,擁眾西走,擊破乙毗射匱可汗合併其部眾,建牙於雙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布),自號沙缽羅可汗,五咄陸部、五弩失畢部皆歸之,勝兵數十萬,與乙毗咄陸可汗連兵,入寇庭州,殺掠數千人。高宗命大將梁建方、契苾何力等發府兵三萬及回紇騎兵五萬擊退沙缽羅軍。

    永徽四年(653),乙毗咄陸可汗死,其子真珠葉護與沙缽羅不和,與五弩失畢其擊沙缽羅,斬首千餘級。

    顯慶元年(656)以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擊西突厥,先敗葛邏祿、處月二部,斬首千餘級。副總管周智度撥突騎施、處木昆等部斬首三萬級。十二月,程知節軍至鷹娑川,遇西突厥騎兵二萬,鼠尼施等部二萬餘騎繼至,前軍總管蘇定方率五百騎擊之,西突厥大敗,追擊二十里,殺獲千五百,獲馬及器械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其功,矯稱得詔旨,因程知節恃勇輕敵,委王文度為之節制,收軍不許深入。蘇定方請囚王文度,飛表奏聞,程知節不從,遂班師。王文度以矯詔罪除名,程知節追敵不力免官。

    蘇定方(刑國公)

    顯慶二年(657)高宗發大軍攻沙缽羅,以蘇定方(刑國公)為伊麗道行軍總管,率漢兵及回紇等兵自金山進軍為北路,以降唐的西突厥酋長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為流沙安撫大使,自西州(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南)進軍,從南路招集舊眾,約定兩軍在雙河會師。北路軍至金山北,先擊破處木昆部,降其萬餘帳。泥孰部曾為賀魯所破,至是從唐軍共擊賀魯。至曳咂河西,沙缽羅率兵十萬拒戰。蘇定方以萬餘人擊之,大敗沙缽羅,追奔三十里,斬獲數萬人,五弩失畢部悉眾來降,沙缽羅率百騎西走。時阿史那步真出南道,五咄陸部聞沙缽羅敗,皆降步真。蘇定方率部追擊沙缽羅,適大雪平地二尺,諸將皆請俟雪晴繼進,他說:“虜恃雪深,謂我不能進,必休息士馬,亟追之可及,若緩之,彼遁逃浸遠,不可復追。”於是踏雪晝夜兼行。至雙河與南路軍會師,距沙缽羅駐地二百里,長驅直入,直至其牙帳。沙缽羅方將出獵,蘇定方攻其不備,縱兵擊之,斬獲數萬人。沙缽羅渡伊麗河西逃石國(故地在前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一帶),被石華人擒獲,交給唐追兵,西突厥亡。

    阿史那賀魯被擒,對唐將蕭嗣業說:“先帝(指太宗)遇我厚而我負之,今日之敗天所怒也。吾聞中國刑人必於市,願刑我於昭陵(太宗墓)之前,以謝先帝。”高宗憐之,令免其死。未幾賀魯死,葬於頡利墓側。

    唐分西突厥地置昆陵、廻池二都護府。昆陵都護府居碎葉川東,任阿史那彌射為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統率五咄陸部。迪池都護府居碎葉川西,任阿史那步真為迪池都護、繼往絕可汗,統率五弩失畢部。各部落酋長,按其部落大小,資望高下,授刺史以下官。其所役屬諸國皆置州府,西盡波斯,並隸安西都護府,西突厥領土全部歸唐所有。

    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分安西都護府置北庭都護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統率昆陵、漾池兩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掌天山南、北兩路。北庭都護府轄境東起今阿爾泰山,西達今鹹海。

  • 5 # 沙麓書院

    唐太宗如何收編東突厥:中原王朝的第二次收編

    收編東突厥

      唐朝的疆域三面都靠著海,東到大海,西到鹹海,南到南海,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極盛的時候是1600萬平方公里,可惜只維持了三年。鹹海雖叫海,實際上是一個湖,在今天的哈薩克境內;外興安嶺,今天叫斯坦諾夫山脈,在俄羅斯境內;庫頁島今天叫薩哈林島,也在俄羅斯境內。隋唐時期,中央王朝的統治者,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統治者,比如唐太宗,比較重視民族關係,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交通的發達也使得中原邊疆往來密切。北方有突厥和回紇、靺鞨;西南有吐蕃、南詔先後建立政權,他們開發了祖國的邊疆。

      突厥興起於阿爾泰山,它可能是匈奴的後裔或者別種。阿爾泰山是今天蒙古國跟新疆交界的地方,它又叫金山,產黃金,所以蒙古人一誇你,就說你純潔的跟阿爾泰山的金子似的。現在估計也沒了,都是沙土了。六世紀中期的時候,阿爾泰山的人建立了突厥汗國。到隋朝初年,分為東突厥、西突厥,其中東突厥特別強大。

      貞觀初期,唐太宗大敗東突厥。這是前面講過的,唐朝名將李靖以三千鐵騎,大破突厥於陰山。頡利可汗正喝酒呢,李靖神兵天將,俘虜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

      東突厥降眾有好幾十萬人,這要這麼處理。魏徵上奏皇帝,突厥狼種,這幫人是狼的後代,因為他們的國旗就是一個大狼頭,不可以仁義教,不可以刑法威。這幫人軟硬不吃,所以建議殺盡其酋首,分散其子民於大江南北。另一個大臣給唐太宗建議,把他們移到內地來,好監視他們,弄到山東。就像唐朝滅了高句麗,滅了百濟,都把人遷到中原內地來了。

      但是要把它移到內地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它的故地怎麼辦?把突厥人從陰山那個地方移過來,陰山那個地方怎麼辦?那地方派漢族人去駐守,誰都不願意。如果放棄那個地方不要,被別的遊牧民族佔領的話,如何保證佔領該地的遊牧民族一定跟唐朝是友好的。所以又有大臣給他出主意,“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為中國捍蔽”。這叫興滅繼絕。眼看這個國家已經快滅,要絕種了,你興滅繼絕是最了不起的,在中國古代的是最高尚的事兒。唐太宗採納了他的建議,突厥的可汗貴族還都是在長安居住,但讓當地人任都督,管轄當地自己的部落。等於我打敗了你,我還讓你當官,我還讓你管轄,就跟諸葛亮七擒孟獲一樣,以夷制夷。

      唐太宗不改變原有部落組織風俗,設都督府管轄,所以這些人對朝廷感恩戴德,尊唐太宗為天可汗。可汗是北方各族對君長的尊稱。唐太宗自己講,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我對他們一視同仁,他們才把我當做了父母。

      因為李唐王朝也是大有胡人氣,皇帝都有鮮卑語的名字,本就是鮮卑人和漢人的混種。而且唐太宗說過這麼一段話,“漢武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髮之地,盡為編戶乎”。漢武窮兵三十餘年,長城萬里盡烽煙,結果也沒拿到什麼好處,還不如像我一樣,以德服人,把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收編,全都作為國家的編戶,入了版圖,我比漢武帝還厲害吧!是那麼一個感覺。

      其實唐太宗這話有點大了,你不是先把他打敗了才收編的嗎?如果不把他打敗了,不先以武服人,後面哪能那麼容易以德服人。沒有武力光有德,誰理你呢,不打服了不行。先以力,後以德,才能將他們徹底征服。

      東突厥處羅部的可汗阿史那杜爾,為叔父所迫,率部投奔唐太宗,尚以南陽公主,授大將軍,歷侍太宗、高宗兩朝,一生戰功卓著,堪與李靖等名將比肩。他橫掃西域,殺得那些突厥同族哭天喊地的;滅大小國二十四個,為唐朝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的創立者。太宗每天晚上讓阿史那杜爾佩刀執槊站在寢宮門口,給自己站崗,他不在那站崗,唐太宗睡不著。阿史那杜爾拿著長矛,挎著刀戈站著,如果他心中想起國仇家恨,進去一下子,唐太宗就完了。皇上躺在那兒,一會兒一聽,呼嚕聲響起來了,不是考驗你呢!真睡著了。對他這麼信任,阿史那杜爾對皇上能不是感恩戴德嗎。所以阿史那杜爾為唐朝出生入死,死後陪葬昭陵,也是跟皇上埋在一塊了。這就是突厥貴族。

      唐王朝,開闊、宏博、多彩,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人,都有在唐朝當官的。突厥人、契丹人、回紇人、北韓人、日本人、伊朗人、阿拉伯人,都能在唐朝當官。所以唐太宗一去世,北方各族君長,如喪父母。戳瞎自個兒眼的,拿刀割自個兒臉的,腦袋上點香的,自殺殉葬的什麼樣的都有,無法形容自己心中有多悲痛。由此可見,唐太宗時期的民族關係非常開明。

      打跑西突厥

      東突厥滅了以後還有西突厥,西突厥當時在新疆地區,控制了天山以南各國,影響了絲路的暢通。唐太宗先征服高昌,置安西都護府,到公園657年,唐高宗派蘇定方等征討西域。蘇定方是個猛人,之前曾經和李靖一起滅了東突厥,現在又俘獲賀魯,滅了西突厥。

      那個時候朝廷對西域特別重視,因為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唯一通道。東南都是海,北邊是蒙古大沙漠,大戈壁,你翻過去幹嗎去?西南青藏高原你翻得過去嗎?路上只能從西域那一塊走。

      朝廷在西邊設立的管轄機構一般叫都護府,這個就是維護絲綢之路的,用漢族擔任都護。然後東邊兒的一般設立的叫都督府,是任用這個當地民族,用本地人擔任都督,實際上等於是一種懷柔羈縻之策。所以武則天置北庭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

      都護府是有品級的,正式朝廷命官。“胡天八月即飛雪……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它都寫這個,表示那個地方受都護府們管轄。班超就是西域都護。

      北庭都護府,顧名思義,肯定是管北邊了。安西都護府就管南邊,主要管轄今天新疆地區,下轄四鎮,疏勒、龜茲、于闐、碎葉。李白就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管轄的碎葉鎮,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所以要按出生地定國籍,李白是吉爾吉斯斯坦公民,三歲才回到中原內地。但是吉爾吉斯斯坦好像沒人知道李白,也不以這個為驕傲,不然可以申請一下,說他是他們國家傑出的公民李白。

      突厥人被打敗了之後,就往西遷了,其中的一支遷到了今天的安納托利亞高原,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們皈依了伊斯蘭教,其中的一支在首領的奧斯曼率領下建立了國家,就是奧斯曼突厥帝國,又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和突厥發音很相似,其實是一回事,“土耳其”是英語發音,“突厥”是突厥語發音,就跟“China”和“中國”是一個國家似的。

      土耳其建國,地跨歐亞非,縱橫三大州,盛極一時,然後從17、18世紀開始走下坡路。他跟中國一樣,比中國衰落的還早,苟延殘喘了那麼多年,屬於西亞病夫。

      到了20世紀初,青年土耳其党進行改革的時候,為了重振土耳其的國威,一部分人就提出來,歷史上突厥民族曾經統治過從日本海到黑海的龐大領土,使整個日本海到黑海都是亞洲北部民族的語言,都屬於突厥語系。所以它就認為,凡是講突厥語的地方,全都應該統一建立成一個國家,等於整個亞洲北邊都應該歸他們管,

  • 6 # 榮耀歷史

    在中國北方的蒙古高原廣袤的草原上,時不時就會出現一個強大遊牧民族,從秦漢時期的匈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柔然,再到隋唐時期的突厥,他們憑藉著強大的作戰能力給中原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今天就來剖析下突厥這個龐然大物。

    突厥的前世今生

    突厥,原來是柔然的奴隸,後來逐漸壯大,統一了周邊小部落,最後擊敗柔然,成為中國版圖北方的龐然大物,此時的中原地區正處於南北朝分裂時期,與突厥接壤的東魏和西魏都沒有能力與突厥抗衡,所以努力與突厥交好,求得邊境平安。來一張圖直觀地感受下突厥的龐大。

    北周篡奪西魏政權,北齊篡奪東魏政權,不久北周滅北齊,後來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

    隋朝期間,突厥發生了一件大事!

    突厥為了管理龐大的疆域,設立了小可汗管理阿爾泰山以西地區。突厥可汗去世後,沙缽略繼承汗位,但是西邊的小可汗達頭可汗拒絕承認他,於是乎突厥在公元583年分裂成東、西突厥。

    隋末群雄並起,突厥在北方虎視眈眈,不少勢力都投靠突厥,就連李淵也給突厥可汗寫親筆信,表示交好之意。

    唐朝建立之後,唐太宗時期,東突厥可汗率騎兵肆無忌憚地來到距離長安城40公里外的渭水,李世民被迫答應了“渭水之盟”,向突厥稱臣進貢,引為奇恥大辱。

    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這口氣他沒忍過3年,就派遣李靖率領10萬大軍進攻東突厥,在大唐軍神李靖的帶領下,10萬唐軍一舉蕩平不可一世的東突厥,俘虜了東突厥頡利可汗。為此李世民獲得了“天可汗”的稱號。

    唐高宗時期,西突厥也不安分,拒絕臣服於唐王朝,於是李治派遣程咬金領大軍進攻西突厥,此戰名將蘇定方表現亮眼,數次擊敗突厥大軍,1年後滅亡西突厥,自此原突厥汗國的版圖全部納入唐帝國。

    西突厥滅亡數十年後,原來臣服於唐朝的突厥人又再次反叛,建立後突厥汗國,隨後唐帝國一直與突厥處於交戰狀態,期間偶爾有突厥臣服,但是都是表面上的,唐帝國已經失去了突厥這片土地。

    然而此時北方又崛起了一個新興遊牧民族——回鶻,唐玄宗時期,趁著突厥內亂,唐軍聯合回鶻進攻突厥,最後突厥末代可汗白眉可汗被殺,突厥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一部分融入回鶻,一部分融入唐朝。

    突厥見證了中原的分裂,也見證了唐帝國的崛起,它是中國歷史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 7 # 良人一品

    強漢盛唐,然漢王朝時北有匈奴,而唐王朝時的北方則是突厥。

    突厥,是中原王朝的北方――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柔然之後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公元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

    突厥最初歸附於柔然,公元552年,突厥大敗柔然,佔據了整個蒙古草原,突厥汗國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游),西瀕裡海,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南臨阿姆河南。

    突厥,赫赫一時,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王朝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唐初的突厥汗國

    公元583年,突厥在隋王朝的分化離間下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其中東突厥可汗汗室為原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後,故東突厥仍經常被直呼為“突厥”。

    公元630年,李靖滅東突厥。

    公元657年,蘇定方滅西突厥。

    公元680年,南遷內附大唐的東突厥北返復國,並於公元682年建立後突厥汗國。

    公元745年,後突厥在唐和回紇的聯合打擊下徹底滅亡,蒙古草原從此成為回紇的天下。

    原突厥汗國所屬諸部部分歸附於回紇汗國,部分則內附於大唐,突厥退出了中國北方的歷史舞臺。

    那之後的突厥就此消失了嗎?沒有。

    1、內遷大唐的突厥人

    公元907年,唐王朝亡,大批的沙陀人乘機在中原起兵。沙陀人,是西突厥的一支。

    公元907年唐亡至公元960年宋朝建立,是中國的五代十國時期,而五代(梁唐晉漢周)中的後唐李克用、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均為沙陀突厥人。

    五代十國

    這些內遷的突厥人最終漢化,融入華夏,與西遷的突厥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2、西遷的突厥人

    應當說,唐朝末年的突厥人與波斯伊斯蘭世界的密切度,要遠遠大於華夏世界。

    此時的波斯人隸屬於阿拉伯帝國,但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已經衰落,波斯地區的薩曼王朝只是名義上尊阿拉伯帝國為哈里發,其王則稱“艾米爾”。

    薩曼王朝

    西遷的突厥人便是受薩曼王朝的影響,接受了伊斯蘭教。

    公元962年,伊斯蘭化的突厥軍閥阿爾普特勤以加茲尼為基地建立伽色尼王朝,在隨後的30年內,伽色尼王朝聯合喀喇汗王朝共同對薩曼王朝發起進攻,並於公元999年滅掉了薩曼王朝。

    薩曼王朝的滅亡,這一事件的影響深遠而重大,這不僅意味著中亞居民突厥化程序加速,而且意味著突厥人通向西亞和中東的大門被徹底開啟。

    1、塞爾柱帝國(公元1037年―1194年)

    塞爾主帝國,以其酋長塞爾柱(Saljuq)的名字命名,是突厥人在波斯地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

    塞爾柱帝國

    公元1040年,塞爾柱之孫圖格魯克伯克佔領呼羅珊,進而征服波斯全境,並於1055年進入巴格達。阿拉伯帝國哈里發卡伊姆封圖格魯克伯克為蘇丹,號為“東方和西方之王”。

    公元1071年,圖格里勒伯克之侄和繼承者阿爾普-阿爾斯蘭在曼齊克特大敗拜佔廷軍,俘獲拜佔廷皇帝羅曼努斯四世,是塞爾柱帝國達到極盛。

    塞爾柱帝國最終亡於花剌子模之手

    2、花剌子模王朝(約為公元1077年~1231年)

    花拉子模王朝是一個起源於突厥族馬木魯克的中亞伊斯蘭遜尼派王朝。

    花剌子模

    花拉子模最初是塞爾主帝國的附庸,後來崛起滅了塞爾柱帝國,曾統治了整個波斯地區,公元1231年,花剌子模被崛起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所滅。

    3、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

    蒙古帝國崛起後,西亞被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所統治。

    帖木兒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出生在西察合臺汗國。公元1369年,帖木兒殺死具備兄弟情誼的西察哈臺汗忽辛,宣稱自己是察合臺汗國的繼承人,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帝國與大明

    從1380年開始,帖木兒帝國先後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進而攻佔兩河流域。帖木兒帝國鼎盛時期,其疆域以中亞烏茲別克為核心,從今喬治亞一直延伸到印度,囊括箇中、西亞各一部分和南亞一部分。

    公元1507年,朮赤(成吉思汗的長子)的後裔昔班尼汗率領烏茲別克族遊牧部落攻佔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建立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帖木兒帝國滅亡。

    4、奧斯曼帝國(公元1299年―1922年)

    奧斯曼帝國為突厥人西遷至小亞細亞後建立的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帝國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

    奧斯曼帝國與大明

    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千年帝國拜占庭滅亡,奧斯曼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並改名為伊斯坦布林。

    從此,奧斯曼帝國以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因此奧斯曼帝國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東西文明在此地得到融合。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這是突厥人的鼎盛期,也是伊斯蘭文明最後的輝煌。

    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於協約國之手,導致分裂。

    公元1922年,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5、莫臥兒帝國(公元1526年-1857年)

    帖木兒帝國滅亡後,公元1526年,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在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帝國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地區。莫臥兒帝國上層建築是穆斯林,而基礎則是印度教,波斯語是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極盛時的莫臥兒帝國

    公元1258年,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滅後,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波斯人的薩菲帝國並稱伊斯蘭三大帝國,而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均為突厥人所建。

    突厥人建立的國家遠不止這些,這些只是最主要的政權。應當說,以對歷史的程序而言,突厥人比蒙古人更有影響力,蒙古人驟興驟滅,而突厥人對中亞和西亞的影響力則大得多。

    突厥人本是阿拉伯帝國的僱傭軍,但其隨後建立的塞爾柱帝國主宰了整個阿拉伯世界,蒙古人的崛起雖然短暫的中止了突厥人的擴張,但隨著蒙古人的崩潰,突厥人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最終主宰了整個中亞和西亞。

    阿拉伯帝國之後的中東史幾乎就是突厥人的歷史。

  • 8 # 歷史閒賦者

    可能大家對突厥的概念很模糊,事實上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如今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大多是歷史上受突厥人統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後裔,主要民族有哈薩克、土耳其人、土庫曼人、韃靼人(塔塔爾人)、雅庫特人、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人)、撒拉爾人(撒拉人)、亞塞拜然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圖瓦人、阿爾泰人等。

    突厥與中原王朝的戰爭可以追溯到兩晉南北朝時期,突厥興起之前,突厥部落是柔然汗國的臣屬。後突厥聯合西魏消滅柔然汗國,西魏(北周)與東魏(北齊)政權並立,雙方均懾於新興突厥汗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也互相為了消滅對方,均採取向突厥納貢、和親的政策,以換取突厥帝國的支援,至少是中立。而突厥則藉機以和平或戰爭手段,獲得大量經濟利益。突厥一般採取與北周聯盟,共同壓制比較強大的北齊,有時候也處在中立位置。突厥的擴張並沒有停止,560年左右,突厥征伐吐谷渾,征戰西域,乃至聯合波斯滅白匈奴,今天新疆以及中亞河中地區成為突厥汗國的疆土。突厥強盛時期疆土東到大興安嶺、遼河流域,西到鹹海和中亞河中地區。581年楊堅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歲貢。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從甘肅一帶向隋朝發起大舉進攻,隋文帝不得不發兵抵禦,並修築長城。同時,東突厥沙缽略可汗即位,西突厥達頭可汗拒絕承認沙缽略可汗名義上的宗主地位,583年東西突厥正式分裂並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內戰。當時處於隋朝時期,突厥與隋朝也多次發生戰爭,重大的戰役有突厥攻隋之戰(581年),隋反擊突厥之戰(583年),隋擊突厥之戰(599年),楊素擊突厥之戰(602年),李淵擊突厥之戰和隋王仁恭擊突厥之戰(616年),突厥攻擾晉陽之戰(617年)等。

    唐朝建立後,東、西突厥屢次協同鐵勒、薛延陀等諸部南下襲擊北方邊城,於是就有了唐朝與突厥一系列的戰爭,其中主要的戰役和事件有五隴阪之戰(624年)、涇陽之戰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戰(629年)、陰山之戰(630年)、庭州之戰(651年)等,直至唐太宗封咄摩支為右衛大將軍,在薛延陀地設定燕然都護府,至此原東突厥所有的地區皆臣服於唐朝。

    說完了東突厥,我們再來看一下西突厥。

    在唐同東突厥交鋒的時期,西突厥控制著西域地區,並擁有如高昌、焉耆、龜茲、于田、疏勒等附屬國。唐消滅東突厥之後,這些西突厥的附屬國與唐西部的疆域接壤,開始受到唐朝的影響,開始跟唐進行交往。 628年,西突厥發生分裂,原來有十個主要部落(稱十姓部落)分裂為西南方的弩失畢五部(稱南庭)和東北方的咄陸五部(稱北庭),統葉護可汗在內亂中被殺死。之後雙方征戰不斷,削弱了西突厥的實力。公元637年,高齡的代國公李靖率領十萬大軍襲擊了青海北部、西突厥南翼的鮮卑人的王國吐谷渾,其國王慕容伏允敗走後身亡,從此吐谷渾王國一蹶不振,淪為吐蕃的附庸,後為吐蕃所滅。至648年,唐軍又陸續攻取了焉耆、龜茲等小國,原西突厥的附屬國都脫離西突厥轉而歸附於唐。西突厥為阻撓這一趨勢,開始對唐發動戰爭。北庭(咄陸部)乙毗咄陸可汗於642年發兵入侵大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被安西都護陽翟郡公郭孝恪擊敗。644年,繼位的乙毗射匱可汗開始與唐修好,646年其下的葉護阿史那賀魯歸附唐,被封為左衛將軍,征討其他不歸附唐朝的西突厥各部,至此,西突厥各部也歸順唐朝。

  • 9 # 子玄講歷史

    六世紀初突厥族盛起於阿爾泰山南麓,後南下建立汗國。北周時,突厥汗國內部產生矛盾,隋開皇二年(582年),突厥沙略可汗命阿波可汗南侵,但被隋軍擊敗。沙略藉口阿波先退,襲擊阿波。阿波投奔西部達頭可汗,達頭聯合阿波與沙略對立,開皇初年,在隋反擊突厥戰爭中隋文帝挑撥分化及軍事打擊下分裂突厥成兩部。

    雙方相互攻擊,於是突厥正式分裂為東西兩汗國。東突厥沙略可汗在隋北境,西突厥達頭可汗則在隋之西北。

      公元(618年5月),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等的支援下正式取代隋朝而建立了唐朝,不久重新統一全國。這時,突厥的統治者意識到:中原只要一方坐大,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從群雄割據中獲得諸多利益,因此將主要對手確定為唐,試圖扶植其他勢力與唐相抗,但不幸的是:失敗了!不甘心之餘,便趁唐朝建國之初人心未定、國力不強之際,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

      突厥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幷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武德九年(626年)8月,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在發動“玄武之變”兩個月後登上皇位。而在他剛剛即位之時,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合兵20萬攻佔涇州,進至武功,京都長安震動。

    頡利可汗又領兵至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裡),唐太宗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與頡利隔水而語,責以負約”,頡利見唐大軍趕至,且軍容威嚴,見狀“請和”,雙方在便橋上,殺白馬,訂立盟約,太宗許以金帛財物,突厥軍隊乃撒離唐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渭水之盟”。便橋訂盟的屈辱使李世民“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他即位後,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注重經濟發展,國家與軍事實力持續增強。而此時突厥因安於現狀、屬國抗爭、上層分裂,導致實力逐漸下降。

      貞觀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眾將統兵10萬,分道出擊東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逃竄,大將李世綪在白道截擊,降其部眾五萬餘人。兩將又督兵疾進,大破敵軍,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時值當年三月,東突厥滅亡。懾於大唐天威,“西北諸蕃,鹹請上(唐太宗李世民)尊號為天可汗”。

      從617年到629年的這12年裡,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如何解決突厥問題,無時無刻不在為突厥問題而咬牙切齒,終於抓住時機,徹底消除自己心中隱忍了12年的陰影,結束了寫大唐帝國突厥的臣服歷史。這時,唐太宗才30歲,當皇帝也就3年。貞觀十二年(638年),東突厥正式併入唐朝版圖;高宗顯慶四年(659年),西突厥為唐朝所滅而統一於唐。高宗調露二年(680年),南遷的東突厥之後北返復國,建立後突厥汗國,宣宗天寶四年(745年)亡於回紇(唐德宗時改稱回鶻,即現在維吾爾族的先祖)。

      唐朝太宗時期疆域形勢圖唐太宗作為中國歷史上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創造出“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而名垂後世,同時他為統一全國及時調整與突厥關係的大局意識和他12年來不惜向胡狄之國稱臣納貢的忍耐能力,敏銳地感受到“突厥之眾雖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賄是求”,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10 # 風光藝境

    東、西突厥汗國先後滅亡於大唐;李靖掛帥滅東突厥,蘇定方掛帥滅西突厥。

    **突厥:突厥為古族名、汗國名。六世紀初,突厥遊牧於今阿爾泰山,役屬柔然;中葉崛起,土門可汗大破柔然,建立突厥汗國。史家稱之為突厥第一汗國或東突厥汗國(亦作北突厥)。汗國全盛時,疆域東起遼海,西抵西海(今鹹海,一說裡海),南至阿姆河以南,北過貝加爾湖,控制中西交通及絲綢貿易之路。土門可汗弟弟室點密遠征西方,滅嚈噠,敗波斯,自立為西面可汗,分治汗國西境。

    582年,突厥西面達頭可汗與大可汗沙缽略不睦,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兩汗國。

    **東突厥:東突厥汗國處阿爾泰山以東,由大可汗沙缽略統領,因其地在漠北,故又稱北突厥。東突厥自汗國分出後,大可汗沙缽略威望下降,境內數小可汗互爭雄長,各部離異,加之又頻遭罕遇天災,勢力漸衰,遂頗受西突厥欺凌。東突厥只好向隋朝稱臣納貢,並遷居無漠南。隋末大亂,東突厥國勢復盛。唐初,頡利可汗立,屢擾邊境;後因重斂各部,搞得內外多叛。唐太宗初年(627),頡利可汗政亂,又逢茫茫大雪覆蓋千里草原,弄得民飢畜羸,國力大滑,軍力大減。回紇、薛延陀等屬部趁機反抗,東突厥更是雪上加霜。

    629年八月,薛延陀毗伽可汗遣使赴長安朝覲,進貢修好。頡利可汗懼怕唐、薛聯手夾擊之,趕緊向唐請求稱臣、尚公主,企圖與唐通好。唐太宗拒絕,並命李靖掛帥,統領李世勣、柴紹、薛萬策、李道宗、衛孝傑五大總管北擊東突厥。

    630年正月,李靖等大敗東突厥,頡利可汗退守磧口。二月,李靖復大破之於陰山,斬首萬餘級,俘獲男女十餘萬口,雜畜數十萬,其大酋長皆降。頡利可汗逃奔蘇尼失;三月,部下將其擒送唐軍,東突厥滅亡。唐以其地置六州,設雲中、定襄二都督府統領之。

    682年,頡利可汗疏屬骨咄祿復起,重建東突厥汗國,史家稱為突厥第二汗國或後突厥;745年為回紇等部所滅。東突厥汗國前後共歷一百六十餘年;自此,突厥在中國北方退出歷史舞臺。

    **西突厥:567年,土門可汗弟弟室點密遠征西域,滅嚈噠,敗波斯,自立為西面可汗,統領突厥西部。582年,其子達頭可汗與東面大可汗沙缽略關係搞僵,突厥汗國遂一分為東、西二汗國。

    西突厥盡得烏孫故地,其疆域悉有今新疆和中亞大部地區,東起伊吾(今新疆哈密市),西至雷翥海(裡海或鹹海),北至阿爾泰山以北,南至於闐、疏勒;下分十部,號十姓或十設。西突厥地處中西交通要道,溝通大唐與波斯、印度、東羅馬等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唐玄奘西上取經路經西突厥境時,曾得到統葉護可汗接待。首領阿史那賀魯曾一度歸唐,唐廷授其瑤池都督府都督;後自稱沙缽羅可汗,叛唐擾邊,弄得邊境不寧。

    655年五月,唐高宗任命程知節(程咬金)為蔥嶺道行軍大總管,討伐禍亂邊陲的西突厥沙缽羅可汗。656年八月,程知節大破西突厥歌邏祿與處月兩部,副將破突騎施、處木昆等部,斬首三萬級。十二月,程知節揮師挺進至鷹娑川(今新疆焉耆縣境),前軍大將蘇定方大敗西突厥及別部鼠尼施等,意欲乘勝深入追擊之。程知節不許深入,引軍東還,坐逗留不進被免職。

    657年閏正月,唐高宗任命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再討沙缽羅可汗。蘇定方揮師北進至曳咥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西。十二月,唐軍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倉皇南逃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被擒送唐軍。西突厥汗國滅亡,共歷七十六年。

    唐廷於其地設定昆陵、濛濛二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統轄五咄陸部落;以阿史那步真為濛池都護、繼往絕可汗,統轄五弩失畢部落。都護府的設定,加強了唐對西突厥地區實施有效的行政與軍事管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者如何進行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