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藍醫生
-
2 # 白老師談健康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在歐美國家,乳腺癌佔女性惡性腫瘤的25%~30%。20世紀末的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約有130萬人被診斷為乳腺癌,約有40萬人死於該病。在中國,乳腺癌的年均增長速度高於高發國家1~2 個百分點。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衛生部衛生統計資訊中心2002年9 月份公佈的12 市縣1993~1997 年腫瘤發病和死亡登記資料顯示:上海市、武漢市乳腺癌發病率位居全國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 北京、天津、哈爾濱等城市乳腺癌發病率位居第2位。
乳腺癌屬於中醫“乳巖”、“乳石癰”的範疇。
【病因病機】 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歷代醫家都有所認識。陳實功認為,“憂鬱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願不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汪機主張,乳巖“乃七情所傷,肝經血氣枯槁之症。”薛己和張介賓則強調毒邪蘊結在本病發病中的作用。綜合古代文獻和近代的研究成果,乳腺癌的病因病機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正氣不足,氣血兩虛
《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諸侯四》曰:“有下於乳者,其經虛,為風寒氣客之,則血澀結成癰腫,但結核如石,謂之石癰。”氣血虛可引起邪客於乳絡而患本病。
2.情志內傷,憂思鬱怒
《外科正宗》曰:“憂鬱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願不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根據臟腑經絡學說,乳頭屬足厥陰肝經,肝脈絡胸脅,肝宜疏洩條達。鬱怒傷肝,肝失疏洩則胸脅脈絡氣機不利。乳房屬胃,脾胃互為表裡,脾傷則運化無權而痰濁內生。無形之氣鬱與有形之痰濁相互交凝,經絡痞塞,日積月累,結滯乳中而成本病。
3.肝腎不足,衝任失調
腎為元氣之根,衝任之本。腎氣充盛則衝任脈盛,衝任之脈上貫於乳,下濡胞宮。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衝任之脈繫於肝腎。肝腎不足,衝任失調而致氣血虧虛,氣血執行不暢,氣滯血凝,阻於乳中而成本病。《瘡瘍經驗全書》曰:“陰極陽衰,血無陽安能散,致血滲入心經而生乳巖。”竇氏所述陰極陽衰是指衝任失調,與現代所謂體內激素分泌失調,雌激素水平過高,雌孕激素平衡失調等導致乳腺癌發生是一致的。
4.毒邪蘊結
氣鬱痰濁結聚或氣滯血凝,積久化火成毒,以致毒邪蘊結而成堅核。臨床見區域性蒼腫,色紫氣穢,腫塊表面潰爛如石榴翻花,或潰後滲流臭穢血水。這些證候皆與毒邪蘊結有關。薛己謂:“亦有二三載或五載六載方潰陷下者,皆曰乳巖,蓋其形巖凸,似巖穴也,最毒,填之可保十中一二也”,指出了乳腺癌晚期潰爛、乳頭陷下的特徵。
5.瘀血凝滯
乳腺癌中晚期可見痛引胸脅,腫塊堅硬,表面高低不平,乳頭溢液,舌紫,有瘀斑等,乃由於“久病血瘀”,“久虛夾瘀”,或肝鬱氣滯,氣滯血瘀,病久氣鬱化火,氣火內盛,氣血津液被煎熬,痰濁瘀血互結,經絡痞塞,結滯乳中而成。
6.厚味所釀,痰濁凝滯
恣食肥甘厚味,脾胃運化失司,以致痰濁蘊結,痞塞經絡而成乳癌。朱丹溪《格致餘論》曰:“厚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得通而不得生。”現代研究表明,高脂肪飲食可以導致肥胖,絕經後肥胖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脂肪組織可產生雌激素,肥胖婦女的雌激素水平高,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正是肥胖婦女患乳腺癌風險增加的原因。一些研究顯示,隨著絕經後體重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也增加。
【發病機制】
1.家族史與乳腺癌相關基因
乳腺癌有時表現為家族聚集的特徵,即父系或母系中至少有3個親屬患乳腺癌,同時有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一般而言,家族聚集性乳腺癌的形成機制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多種基因的改變而導致乳腺癌的發生,另一種則是由於某單一基因突變而發生的遺傳性乳腺癌。美國的研究認為,僅5%~10%的乳腺癌是由某種遺傳基因突變引起。目前已證實,45%的遺傳性乳腺癌和80%的乳腺癌伴卵巢癌患者中有BRCA-1基因的突變。另一項研究顯示,具有BRCA-1基因突變的婦女在50歲時發生乳腺癌的機率為50%,而至60歲時其機率可增加至80%,同時卵巢癌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BRCA-2基因突變的臨床意義和BRCA-1相似,但和卵巢癌發生的相關性不大。
2.生殖因素
(1)初潮和停經年齡:無論初潮早還是絕經晚,均可使婦女一生的月經時間延長。有資料報告,有40年以上月經者比30年以下月經者發生乳腺癌的機率增加1倍。
(2)月經週期:月經週期短者黃體期相對較長,而雌激素與孕激素在黃體期中均為高水平,故月經週期較長,無論是否規則,都會降低乳腺癌的危險性。
(3)第一胎足月妊娠年齡: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未育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生育過的婦女大,而婦女第一胎妊娠年齡越小,其一生患乳腺癌的機率也越小。足月妊娠可以使乳腺上皮趨於成熟,而成熟的乳腺上皮細胞具有更強的抗基因突變能力,因此足月妊娠年齡越早,乳腺組織受內外環境因素影響而導致突變的機率越小。一般生育後乳腺癌危險性較未育婦女下降不是立刻顯現的,而是要經過10~15年後才趨明朗。
(4)產次:研究發現,高產次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率小。
(5)哺乳史:未哺乳婦女易得乳腺癌,這符合乳腺的生理特點和乳腺癌的發生學特點。
3.性激素
生殖相關的乳腺癌危險因素多與體內性激素水平有著本質的聯絡。
(1)雌激素: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證實,內源性雌激素與絕經前婦女乳腺癌的危險性相關。
(2)雄激素:大部分研究證實,絕經後婦女體內雄激素水平與乳腺癌危險呈正相關性。
4.其他激素
研究顯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及其主要的結合蛋白IGFBP-3的水平與乳腺癌的發病呈正相關。
【病理表現】 1978年,全國乳腺癌早期診斷座談會將乳腺癌分為非浸潤型癌、非特殊型浸潤性癌及特殊性浸潤性癌3大類。1983年,全國乳腺癌病理協作組會議將乳腺癌的分類方法修訂為非浸潤性癌、早期浸潤性癌、浸潤性特殊性癌、浸潤性非特殊性癌4大類。
美國腫瘤研究會與國際抗癌聯盟聯合制訂的TNM分期法認為,一側乳腺含有多個腫瘤時,應按其中最大者確定病理性質,雙側乳腺癌則應各自分期。
【臨床表現】
1.乳房腫塊
乳腺癌多為單發腫塊,乳房外上方是乳腺癌的好發部位,約佔36%。
2.乳頭改變
(1)乳頭溢液:乳頭溢液性質可呈乳汁樣、水樣、漿液樣、血液性、膿性。國外資料報道,2.4%的乳腺癌伴有乳頭溢液。臨床僅有溢液而未捫及腫塊者,多為導管內早期癌或大導管內乳頭狀瘤,或乳腺囊性增生病。50歲以上婦女見單側乳房導管溢液者,應警惕乳腺癌的可能性。
(2)乳頭回縮:腫瘤位於乳暈下方及其附近,侵及大導管時,可使乳頭較健側抬高,有時在內陷的乳頭下或周圍可捫及腫塊。乳頭回縮是由於腫瘤位於乳腺深部,侵犯較廣,使大導管硬化,收縮,造成乳頭固定,常是晚期乳腺癌的徵象。乳腺急慢性炎症也可造成乳頭回縮。
(3)乳頭搔癢、脫屑、糜爛和潰瘍:這些屬於乳頭溼疹樣改變,是乳頭Paget病的臨床表現。
3.面板異常
(1)酒窩徵:腫塊表面面板凹陷。腫瘤侵犯面板的cooper韌帶時,可使乳房完整的弧形輪廓發生改變,腫瘤表面面板凹陷,形如酒窩。
(2)橘皮徵:瘤細胞堵塞皮下淋巴管時,可引起腫塊表面面板水腫。由於表皮毛囊處與皮下組織連線緊密,周圍水腫較重時,可使毛囊處表現為點狀凹陷,形成“橘皮徵”。
(3)面板紅腫發熱:乳腺癌皮下淋巴管網內充滿癌栓,可導致癌性淋巴管炎,與急性乳腺炎表現相似,但全身發熱及疼痛症狀不明顯。
(4)衛星結節:腫瘤侵入皮內淋巴管,可在周圍形成小的癌灶,稱為衛星結節。
(5)鎧甲狀癌:當面板廣泛受侵時,可在表皮形成多數堅硬的小結節或小條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變延伸至背部和對側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鎧甲狀癌。
4.乳房疼痛
乳腺癌早期一般不痛,至晚期侵犯神經時可出現劇痛,並放射到同側肩臂部。該疼痛不隨月經週期而變化。
5.區域淋巴結腫大
腋窩和胸骨旁同為乳腺淋巴引流的第一站,鎖骨上和縱隔淋巴結同為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的第二站。臨床上,腋窩淋巴結轉移最為常見,轉移發生率為50%~60%。內乳淋巴結轉移率約25%。原發癌在乳房外側,腋淋巴結為陰性時,內乳轉移率約為5%;腋淋巴結陽性時,內乳淋巴結轉移率為25%。如果原發癌在乳房內側,腋淋巴結陰性時,內乳淋巴結轉移率為15%;腋淋巴結陽性時,內乳淋巴結轉移率為50%。
【臨床分期】
1.TNM分期
T 原發腫瘤
Tx 原發腫瘤無法評估。
T0 無原發癌證據。
Tis 原位癌,包括導管原位癌(DCIS)、小葉原位癌(LCIS)和沒有瘤塊的乳頭Paget病。
注:有瘤塊的Paget病按瘤塊的大小進行分級。
T1 腫瘤的最大直徑≤2cm。
T1mic 微浸潤的最大直徑≤0.1cm。
T1a 腫瘤最大直徑>0.1cm,但≤0.5cm。
T1b 腫瘤最大直徑>0.5cm,但≤1cm。
T1c 腫瘤最大直徑>1cm,但≤2cm。
T2 腫瘤的最大直徑>2cm,但≤5cm。
T3 腫瘤的最大直徑>5cm。
T4 無論腫瘤大小,只要直接侵及胸壁(a)或面板(b),應細分級如下:
T4a 侵及胸壁,但不包括胸大肌、胸小肌。
T4b 乳腺水腫(包括橘皮樣變)或面板潰瘍,或同一乳腺內出現面板衛星結節。
T4c T4a加T4b。
T4d 炎性乳腺癌。
N 區域淋巴結轉移
Nx 不能確定是否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
N0 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N1 腋窩淋巴結轉移,但可活動。
N2 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融合固定,或臨床提示明顯的同側胸骨旁淋巴結轉移,但無腋窩淋巴結轉移。
N2a 同側腋窩淋巴結相互融合或與其他結構固定。
N2b 臨床僅提示明顯的同側胸骨旁淋巴結轉移,但無腋窩淋巴結轉移。
N3 同側鎖骨下淋巴結轉移,伴或不伴腋窩淋巴結轉移;或臨床提示明顯的同側胸骨旁淋巴結轉移,伴腋窩淋巴結轉移;或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伴或不伴腋窩或胸骨旁淋巴結轉移。
N3a 同側鎖骨下淋巴結轉移。
N3b 同側胸骨旁和腋窩淋巴結轉移。
N3c 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注:“臨床明顯的”是指影像學檢查發現(但不包括淋巴管閃爍造影術),或臨床查體或病理大體標本可見。
PN 病理檢查
PNx 不能確定是否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淋巴結以前被切除或切除後未做病理檢查)。
PN0 組織學檢查無區域淋巴結轉移,未檢查是否有孤立的腫瘤細胞團。
注:孤立腫瘤細胞是指單個癌細胞團或直徑不超過0.2cm的小細胞簇,通常只有免疫組化(IHC)或分子生物學技術能檢測到,有時也能被HE染色證實。孤立腫瘤細胞(ITCs)並不顯示惡性行為特徵,如增殖或基質反應。
PN1 有1~3個腋窩淋巴結轉移,和/或前哨淋巴結切片鏡下發現胸骨旁淋巴結病灶,但臨床檢查“陰性”。
PN2 有4~9個腋窩淋巴結轉移,或臨床明顯的胸骨旁淋巴結轉移,但無腋窩淋巴結轉移。
PN3 有10個或10個以上腋窩淋巴結轉移;或鎖骨下淋巴結轉移;或臨床明顯的同側胸骨旁淋巴結轉移,伴一個或多個腋窩淋巴結轉移;或3個以上腋窩淋巴結轉移,同時透過前哨淋巴結切片檢查發現同側胸骨旁淋巴結轉移,但臨床不明顯;或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M 遠處轉移
Mx 不能確定是否有遠處轉移。
M0 無遠處轉移。
M1 有遠處轉移。
2. TNM臨床分期
0期 TisN0M0。
Ⅰ期 T1N0M0。
Ⅱa期 T0N1M0,T1N1M0,T2N0M0。
Ⅱb期 T2N1M0,T3N0M0。
Ⅲa期 T1N2M0,T2N2M0,T3N1M0,T3N2M。
Ⅲb期 T4N0M0,T4N1M,T4N2M0。
Ⅲc期 任何TN3,M0。
Ⅳ期 任何T,任何N,M1。
【診斷】 對乳房無痛性腫塊、乳頭內陷、乳頭固定或有血性乳頭溢液者應做進一步檢查。影像學檢查在乳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檢查包括:
1.乳腺鉬靶X線攝片
即使在最佳的投照和診斷條件下,乳腺X線攝影檢出乳腺癌的敏感度也只有85%~90%左右。
2.數字化乳腺攝影
其診斷準確率是否較傳統X線攝片有所提高,尚待進一步總結。
3.計算機輔助檢測
將計算機數字化影象或直接數字化乳腺攝影的資料輸入,利用計算機軟體指出可疑惡性病變,再由放射科醫師複閱以提高檢出早期乳腺癌的能力。
4.B超
B超是乳腺X線攝影最重要的補充。二者是乳腺影像學檢查的黃金組合。
5.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無放射性、無損傷、高對比解析度等優勢,但MRI空間解析度低,腫物的細節不如X線攝影清晰,不能顯示微小鈣化。增強掃描有助於提高診斷和鑑別診斷的準確性。
6.免疫組織化學
免疫組化技術是利用已知的抗體和抗原特異性結合的特點,透過化學反應使標記的特異性抗體(如酶、金屬離子、同位素等)顯示一定的顏色,並藉助顯微鏡、熒光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觀察其顏色變化,從而確定抗原抗體結合部位的技術。
7.判斷乳腺癌的生物學潛能和預後的腫瘤相關抗原
(1)CA153:其表達與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和雌激素受體狀態有關,分化好的腫瘤和雌激素受體陽性者CA153的陽性率較高。
(2)CEA:絕大多數浸潤性導管癌CEA為陽性,原位癌和小葉癌的陽性率僅為30%,而良性病變很少見陽性。
(3)T和Tn抗原:絕大多數乳腺癌表達T和Tn抗原,而交界性病變和良性病變很少表達,一些間變性腫瘤也可能為陰性。
8.與乳腺癌預後有關的標記物
ki67、PCNA均是與細胞增殖有關的核抗原,可反映細胞的增殖活性,與乳腺癌的組織學分級、核分裂指數和淋巴結轉移情況密切相關。
P120核仁抗原與乳腺癌患者的存活時間有關。無論淋巴結是否轉移,P120陰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要高於P120陽性的患者。預後最好的是淋巴結和原發癌P120均為陰性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而淋巴結和P120均陽性的患者5年存活率僅為27%。
9. 癌基因
乳腺癌患者Her-2/neu的高水平表達不僅可提示預後,而且對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也有指導意義。Her-2/neu基因在乳腺癌組織中的過度表達與生存期短、腫瘤進展及轉移有關,是乳腺癌的不良預後因素。
【治療】
1.治療原則
手術是乳腺癌治療的首選方法。以往的乳腺癌手術一般同時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目前,乳腺癌的手術範圍逐漸縮小,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術和根治術療效相當。研究表明,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就可以考慮不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個體化規範治療包括手術及術後輔以化療、放療和內分泌治療,是當今較通用的治療原則。乳腺癌經上述治療後,癌細胞未必能全部被消滅,但患者大多已正氣虛損,氣血陰陽失衡,衝任失調。正氣的虛損既是腫瘤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復發轉移的重要因素,所以,經過術後西醫綜合治療的患者應採用中醫中藥扶正固本為主,祛邪解毒為輔的治療,防止復發與轉移。
2.中醫辨證施治
(1)肝鬱氣滯證
證候: 情志抑鬱不暢,或急躁易怒,胸悶脅脹,舌紅苔黃,脈弦滑。
基本治法:疏肝解鬱,化痰散結,活血消癰。
方藥運用: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柴胡10g,當歸12g,白芍15g,茯苓15g,白朮15g,鬱金12g,枳殼10g,香附10g,瓜蔞皮15g,浙貝母10g,赤芍10g,炮山甲(先煎)10g,山慈菇10g。
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茯苓、白朮健脾和胃;鬱金、枳殼、香附理氣解鬱,助赤芍活血化瘀;炮山甲活血消癰;山慈菇軟堅散結;瓜蔞皮、浙貝母清熱化痰,寬胸散結。諸藥合用,疏肝解鬱,化痰散結,活血消癰。
加減:乳房脹痛加橘核15g,青皮10g;肝火偏旺加丹皮15g,山梔10g。
(2)衝任失調證
證候:腰痠背痛,膝軟腿弱,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汗出,月經不調或閉經,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基本治法:補益肝腎,調理衝任,軟堅散結。
方藥運用:左歸丸(《景嶽全書》)加減。
熟地15g,山萸肉15g,菟絲子30g,牛膝10g,龜板(先煎)30g,女貞子12g,旱蓮草12g,枸杞15g,仙茅9g,仙靈脾15,首烏15g,生黃芪30g,炮山甲(先煎)10g,山慈菇10g,炙甘草6g。
方中熟地、龜板、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何首烏滋陰補腎,補血益精,是為陰中求陽之用;菟絲子、仙茅、仙靈脾、牛膝溫腎壯腰;黃芪益氣生血。此方寓陰中求陽,陽中求陰之意,使衝任得以調和,陰陽相濟,精血得以充足,從而達到補益肝腎、調理衝任之功。
加減:陰虛盜汗,手足心熱者,加鱉甲(先煎)30g,地骨皮30g,牡蠣15g,浮小麥30g。
(3)氣血兩虛證
證候:頭暈目眩,面色㿠白,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失眠盜汗,舌淡苔白膩,脈濡細無力。
基本治法:益氣養血,祛瘀散結。
方藥運用:香貝養營東加減。
香附15g,浙貝母12g,陳皮10g,桔梗10g,太子參15g,茯苓15g,白朮15g,當歸10g,白芍15g,熟地15g,姜半夏10g,炒棗仁30g,遠志6g,生黃芪30g,雞血藤30g,阿膠珠20g,炮山甲(先煎)10g,山慈菇10g,甘草10g。
方中太子參、茯苓、白朮、甘草益氣健脾,資生血之源;陳皮、香附理氣活血;當歸、熟地、白芍、黃芪、雞血藤、阿膠珠養血柔肝以生血,氣血盛則邪易消;炮山甲活血消癰;山慈菇軟堅散結;桔梗、浙貝母、半夏清熱化痰散結;配合炒棗仁、遠志養心安神定志,以利疾病的恢復。全方扶正藥與散結藥合用,益氣養血,祛瘀散結。
加減:偏寒者,加桂枝10g;偏熱者,加夏枯草15g;疼痛者,加延胡索10g,乳香5g,沒藥5g;骨轉移者,加骨碎補10g,透骨草15g,鹿銜草15g。
(4)瘀毒內阻證
證候:乳房、腋下、胸鎖乳突肌下有堅硬的腫塊,皮下結節累累,甚則破潰,性情急躁易怒,脅肋攻竄刺痛,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滑數。
基本治法:祛痰散結,清熱解毒。
方藥運用:海藻玉壺湯(《醫宗金鑑》)加減。
海藻15g,昆布15g,海浮石15g,清半夏10g,浙貝母10g,陳皮10g,青皮10g,石見穿30g,重樓30g,半枝蓮30g,貓爪草30g,山慈菇6g,醋柴胡10g,炮山甲(先煎)10g,生黃芪30g,甘草6g。
方中海藻、昆布、浙貝母、清半夏、山慈菇、海浮石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石見穿散結消瘤,炮山甲活血消癰,配合柴胡、陳皮、青皮寬胸理氣,使前述藥物的清熱化痰、散結消癰之功尤佳;重樓、半枝蓮、貓爪草清熱解毒以抗癌。全方共奏祛痰散結,清熱解毒抗癌之效。
加減:痰溼夾熱,苔黃膩者,加黃芩10g,魚腥草10g,川貝母10g,生苡仁30g;癰腫破潰,流膿水者,加蘆根30g,冬瓜仁15g,或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或區域性塗玉紅膏。
3.中成藥
(1)小金丸:由麝香、木鱉子(去殼去油)、制草烏、楓香脂、制乳香、制沒藥、五靈脂、當歸(酒炒)、地龍、香墨組成,具有散結消腫、化瘀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多種腫瘤。
(2)平消片:由鬱金、仙鶴草、白礬、五靈脂、硝石、制乾漆、枳殼(麩炒)、馬錢子粉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結、清熱解毒、扶正祛邪之功效,用於治療多種腫瘤,對放化療具有增效減毒作用。
4.單驗方
(1)生蟹殼10只。置瓦上焙乾研末,每次2g,每日2~3次。破瘀散積,治療乳癰。
(2)狼毒500g,大棗500g,共煮,去狼毒,食紅棗。每次5個,每日2~3次。破積聚,療痰飲癥瘕。
(3)龜板數塊,炙黃研末,黑棗肉搗爛為丸。每日10g,白開水送下。滋陰潛陽,補腎健骨,破癥瘕。
(4)慈菇雄黃散:山慈菇15g,雄黃6g,露蜂房15g,先分別研末,再和勻共研。每次1.5g,每日2次。清熱解毒抗癌,消腫散結。
(5)馬錢子0.1g,活蝸牛0.5g,蜈蚣1.5g,露蜂房0.5g, 全蠍0.3g,乳香0.1g(以上為每日量),共研細末,水泛為丸,分3次服。清熱解毒抗癌,消腫散結。
(6)人工牛黃10g,制乳沒各15g,海龍15g,黃芪30g,山慈菇30g,香櫞30g,炒三仙30g,夏枯草60g,三七粉60g,首烏60g,薏苡仁60g,紫花地丁60g,莪術60g,仙靈脾60g。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次3g,每日2次。清熱解毒抗癌,軟堅散結,治療多種腫瘤 。
5.外科手術
手術切除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目前手術範圍逐漸縮小。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的區段切除術療效肯定,患者形體良好。因此,現在更多的患者適合保乳手術。保乳手術的絕對禁忌證僅僅是那些原發病灶位於2個以上象限和切緣持續陽性的患者,而達不到預期美容效果的患者則只是相對禁忌。即使那些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病變位於乳暈區,有高危轉移因素的患者,醫生也不應該拒絕患者保乳的要求。在乳腺癌治療領域,國際上常用的有Stgallen共識、美國NCCN治療指南等。2006年在孫燕院士的倡導和直接指導下,本著保持國際治療指南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結合中國具體國情的原則,專家組充分討論後頒佈了中國“乳腺癌骨轉移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06版)”和“2006年中國版cNCCN乳腺癌治療指南”,認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術和根治術療效相當,但患者本人的生活質量大不一樣。治療指南並不強調一定要保乳,但專家組建議醫生應該給患者和家人提供選擇保留乳房的機會。以往乳腺癌手術一般同時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研究表明,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就可以考慮不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所以前哨淋巴結(SLN) 檢測代替腋窩清掃術是乳腺癌外科手術的又一次革命。前哨淋巴結活檢預測腋窩淋巴結陽性的準確率可達90%~98%,而假陰性率可以控制在5%~10%,且手術創傷小,術後上肢水腫發生率不到1%,因此在美國已逐漸成為常規處理方法。專家組認為,國內目前應該是有條件地開展此項技術。
6.化療
乳腺癌的化療藥物從20世紀70年代的環磷醯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到80年代含蒽環類藥物阿黴素、表阿黴素的聯合應用,再到90年代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問世,經歷了一次次重大突破。蒽環類作為乳腺癌化療最常用的藥物,無論在乳腺癌術前輔助治療、復發轉移時解救治療,還是在早期乳腺癌術後輔助治療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早期乳腺癌術後輔助化療:早期乳腺癌術後輔助化療加用蒽環類藥物能顯著提高療效,而且常規劑量並不增加心臟毒性。在蒽環類基礎上加用紫杉類藥物可進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術後輔助化療的療效。
2005年Stgallen共識關於早期乳腺癌輔助治療的基本原則提出,首先要考慮腫瘤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性(分為內分泌治療有反應、內分泌治療無反應、內分泌治療反應不確定三種),並按照其他因素(如月經狀況和風險)分低度危險、中度危險和高度危險進行化療。
①低度危險:腋淋巴結陰性,並同時具備以下所有特徵: PT≤2cm,病理分級Ⅰ級,未侵犯腫瘤周邊血管,HER-2(-) ,年齡≥35歲。可以選擇的方案包括:
A.CMF方案:環磷醯胺500mg/m2 ,第1和第8天靜脈滴注;甲氨喋呤50mg/m2,第1和第8天靜脈滴注;5-FU 500mg/m2,第1和第8天靜脈滴注。28天為一個療程,共6個療程。
B.AC方案:多柔比星60mg/m2,第1天靜脈滴注;環磷醯胺6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 21天為一個療程,共4個療程。
C.EC方案:表柔比星1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 環磷醯胺6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 21天為一個療程,共4~6 個療程。
②中度危險:腋淋巴結陰性,並至少具備以下特徵中的一項:PT>2cm,病理分級為Ⅱ~Ⅲ級,有腫瘤周邊血管侵犯,HER-2 基因過度表達或擴增,年齡<35歲。可以選擇的方案包括:
A.CAF方案:環磷醯胺5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 5-FU 500mg/m2,第1和第8天靜脈滴注;多柔比星50mg/m2,第1天靜脈滴注。28天為一個療程,共6個療程。
B.FEC方案:環磷醯胺5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表柔比星1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5-FU 500mg/m2,第1和第8天靜脈滴注,21天為一個療程,共6個療程。
A.ACT方案:多柔比星60mg/m2,第1天靜脈滴注;環磷醯胺4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多西紫杉醇1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21天為一療程,共4個療程。
B.TAC方案:多西紫杉醇1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多柔比星75 mg/m2,第1天靜脈滴注;環磷醯胺5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21天為一療程,共6個療程。
(2)乳腺癌復發轉移的解救化療:目前,蒽環類聯合紫杉類仍是既往未用過蒽環和紫杉類的乳腺癌復發轉移患者最有力的聯合方案之一。卡倍他濱是腫瘤選擇性靶向化療藥物的代表,可以用於紫杉醇、蒽環類耐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卡倍他濱聯合多西紫杉醇的Ⅲ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聯合組療效優於單藥組,且安全性良好。在晚期乳腺癌,吉西他濱顯示出毒性低的優勢,其緩解率達25%~46%,而紫杉類與吉西他濱合用也成為乳腺癌蒽環類耐藥者的又一選擇 。
乳腺癌復發轉移化療藥物的選擇原則是:
①輔助治療僅用內分泌治療而未用化療的患者可以選擇CMF 或CAF 方案。
②輔助治療未用過蒽環類和紫杉類化療的患者首選AT方案(蒽環類聯合紫杉類)。
④蒽環類輔助治療失敗的患者,可以選擇XT(卡培他濱聯合多西紫杉醇)和GT(吉西他濱聯合紫杉醇)方案。
⑤紫杉類治療失敗的患者,目前尚無標準方案推薦,可以考慮的藥物有卡培他濱、長春瑞濱、吉西他濱和鉑類,可採取單藥或聯合化療。
7. 內分泌治療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是腫瘤內分泌治療中研究得最成熟和最有成效的,歷史也最久。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內分泌臨床上研究最多、應用最廣的藥物,可以用於乳腺癌復發轉移的解救治療、術後預防復發轉移的輔助治療以及高危健康女性預防乳腺癌。
絕經後雌激素受體陽性者,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可供選擇的方案包括:
(1)術後5年用阿那曲唑或來曲唑。
(2)用三苯氧胺2~3年後,再序貫使用依西美坦或阿那曲唑2~3年。
(3)用三苯氧胺5年後,強化使用來曲唑5年。
(4)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承受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仍然可以用三苯氧胺5年。
絕經前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術後輔助內分泌治療可供選擇的方案包括:
(1)用三苯氧胺2~3年後,如進入絕經期,可以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劑。
(2)如果三苯氧胺2~3年後依然未絕經,可以繼續使用三苯氧胺至5年,如5年後絕經,再用5年來曲唑作為後續強化治療。
(3)對部分不適合用三苯氧胺治療或有高危復發轉移因素的絕經前患者,可以考慮在卵巢去勢後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劑作為輔助治療。
8.分子靶向治療
分子靶向治療是在分子水平設計針對不同靶點的新型藥物。赫賽汀(Herceptin)是針對HER-2的單克隆抗體,為腫瘤分子靶向治療的代表。近幾年,針對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家族血管生成通路、細胞增殖通路、細胞週期調節、凋亡通路等靶點的治療已取得可喜的進步 。
【預防與調護】
1.預防
(1)嚴密監測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癌的嚴重高危婦女是有明顯乳腺癌家族傾向,一級親屬絕經前患乳腺癌以及乳腺癌相關基因陽性的婦女。另外,既往有乳腺癌、乳腺導管內癌、小葉原位癌或非典型性增生者亦列入此類。乳腺癌的預防有手術和化學預防等方法,乳腺癌的常見化學預防方法包括飲食成分的改變及內分泌藥物的應用等。近年來,一些大型的臨床試驗已經開展,但大部分工作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2)糾正成年婦女的不良生活及行為習慣: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 常吃煎炸類、燒烤類食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高,原因是這類食品含有較多的苯並芘、丙烯醯胺等致癌物。日常應多食牛奶、魚類、肉類、家禽類、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多食含維生素豐富的水果及新鮮蔬菜,多食穀物,少食高脂肪食物。
(3)普及婦女自我檢查法:檢查者站立在穿衣鏡前,仔細觀察兩乳房外觀有無改變,然後平臥於床上,將枕頭墊於肩下,使肩部抬高,將手臂舉過頭,左手指併攏,平放在右乳房表面,利用指端掌面輕柔地進行乳房各部位的觸控。檢查從乳房外上象限開始,沿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然後用右手以同樣方法檢查左側乳房。該檢查最好在月經乾淨後的1周左右進行。
2.調護
(1)心理護理:腫瘤患者伴發抑鬱是常見的,至少有25%的住院患者伴有精神抑鬱。有報道,在不同腫瘤患者的SDS 和SAS 評定結果中,乳腺癌抑鬱反應排第1位,焦慮反應排第2位。具體來講,擔心形體改變、擔心手術影響性功能、擔心治療效果及預後、擔心住院費用等對乳腺癌患者術後影響較大。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重視並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障礙,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措施,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在護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從患者入院起,就應以優質的服務贏得患者的信賴,以文明的語言、豐富的知識與患者進行廣泛的交談,並注意收集各方面的資訊資料,包括患者對疾病的擔心,以採取針對性護理。如患者常擔心治療的效果及預後,應該向患者解釋腫瘤並非不治之症,並向其介紹同類病友和治癒病例,或向其介紹一些相關書籍,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針對患者對住院費用、事業工作受影響等擔心,應告知患者,目前的任務是治病,並告知家屬及單位,多關心和探望患者,幫助其減輕心理負擔。
②心理疏導。患者常由於自己形體的改變而產生自卑心理,不敢面對現實,不願與他人接觸,甚至厭惡自己,並對健康的身體有強烈的渴望。根據這些心理特點,應進行耐心細緻的心理疏導,尤其是年輕、文化層次較高的患者,容易受外界和家屬情緒的影響,所以應理解、安慰和鼓勵患者,建議其多與性格開朗、積極樂觀的病友接觸,同時說明術後形體的改變只是暫時的,待病情穩定以後,可戴義乳或重塑乳房,恢復形體,使患者看到希望,提高自尊意識。
③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腫瘤不僅給患者個人造成痛苦,也會影響其家庭成員的正常生活,破壞家庭的正常秩序。因此,患者家庭同樣經歷了一個強烈的應激和適應階段,同樣需要關心和指導。乳腺癌患者能否改善消極情緒與其家庭的支援程度密切相關。所以,應注意引導患者家屬,不僅要給予患者精心適度的生活照顧,還要給予精神鼓勵,尤其是患者的丈夫,應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意念。
④採取多種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的疼痛。疼痛是乳腺癌術後的常見症狀。疼痛與患者的情緒密切相關。疼痛達到一定程度可伴有某種生理變化和情緒反應,多表現為痛苦、焦慮。此時,可給予止痛劑,並採用轉移注意力、積極的語言暗示、深呼吸訓練等措施,減輕患者的疼痛。
(2)上肢腫脹的護理:上肢腫脹是乳腺癌根治術後或放療後較常見的併發症,其發生率高達63.3%。腋窩淋巴結切除、放療等可使結締組織纖維化,並累及該區域毛細血管間隙和淋巴管結構,使腋靜脈受到疤痕壓迫,造成上肢淋巴液或血液迴流障礙。此外,放療可引起腋靜脈內膜炎症,造成血管內壁纖維增生及管壁增厚、閉塞,從而加重上肢腫脹。
①生活護理:臥位時應以枕頭墊高患側上肢,使其高於胸骨平面。術後3周內患側手臂不要上舉或推拉超過1公斤重的物品,傷口癒合後不要上舉超過體重1/4的物品;術後3個月內要避免推拉過重的物品,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較劇烈的體育活動。保持患側(胸部及手臂)面板清潔,不要在患側手臂測血壓、抽血、注射和輸液,縫紉時要用頂針,洗碗時可帶寬鬆的手套,不要讓帶刺植物扎傷,避免蚊蟲叮咬,不要撕拉手指表皮或倒刺,不要將手錶或首飾帶於患側手臂,避免穿腕部、肘部或上臂有彈性的衣服等以防止感染。做飯、洗碗及吸菸時避免燙傷,不要手持香菸,勿將患側手臂伸進熱烤爐,不要空手端熱鍋,患側手臂不要做熱敷,沐浴時水溫不要過高,避免洗桑拿浴,避免強光照射和高溫環境等。
②肢體按摩:可由遠端向近端按摩患側上肢以幫助淋巴迴流,每日3次,每次15分鐘。
【臨證經驗】 古人描述的“山岩崩破如熟石榴,內潰深洞如巖穴,凸者如泛蓮”的乳腺癌晚期症狀,臨床已罕見。現今之臨床應診者大多均已做過乳腺癌根治手術,因此,乳腺癌辨證施治的重心應轉移到術後、放化療時或放化療之後。
1.常用藥對
(1)地龍6g,雞血藤30g 活血化瘀,通絡消腫,用於術後上肢腫脹。
(2)橘皮、竹茹各12g,丁香、柿蒂各6g 一熱一寒,相互為用,用於化療後寒熱錯雜之噁心嘔吐。
(3)凌霄花6g,八月札10g,龜板15g,鱉甲15g 養肝柔肝,破瘀消癥,用於乳腺癌肝轉移。
(4)骨碎補10g,補骨脂10g 用於乳腺癌骨轉移疼痛非陰虛者。
(5)鹿銜草20g,透骨草20g 用於乳腺癌骨轉移屬氣陰虛者。
(6)晚蠶砂30g,澤蘭15g 用於化療後尿素氮、肌酐升高者。
(7)山慈菇5g,露蜂房4g 用於防止乳腺癌轉移與復發。
2.驗案舉例
案一.吳某,女,40歲。2001年12月5日初診。
患者於1998年10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行右乳腺癌根治術,腫塊大小3cm×3cm,術後病理:浸潤性導管癌,腋下淋巴結5/5,鎖骨下淋巴結1/5,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術後行CAF方案化療6個週期,放療30次,並服用三苯氧胺。2001年5月發現骨轉移。ECT示:左第五肋骨異常濃聚。當地醫院給予博寧針劑12次,後慕名來京就醫。
症狀:神疲乏力,面色㿠白,骨骼疼痛,頭暈目眩,易出汗,口乾,失眠,便秘,舌質淡苔白膩,脈濡細。WBC 32×109/L。
辨證:脾腎兩虛,脾失健運,氣血不足,心失所養,痰瘀結滯於經絡骨骼。
治則:健脾益氣,補腎壯骨,養心安神,解毒化濁,祛瘀生新。
處方:生黃芪30g,太子參30g,白朮15g,茯苓15g,黃精18g,鹿角片(先煎)9g,龜板(先煎)9g,靈芝12g,仙靈脾15g,補骨脂15g,骨碎補15g,杜仲15g,肉蓯蓉15g,薏苡仁15g,白花蛇舌草15g,龍葵10g,貓爪草30g,露蜂房9g,莪術15g,五味子10g,炒棗仁20g,延胡索10g,枳實10g,陳皮10g,姜半夏10g,蘇梗12g,紅棗20g,生甘草6g。治療期按症狀、四時加減用藥,病情穩定,外周血白細胞恢復正常,無骨痛、病理性骨折和高鈣血癥,體質增強,至今病情穩定近8年,未發現新的轉移和復發。
按語:骨轉移是最常見的乳腺癌術後併發症,表現為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等。西醫治療的主要方法是放療、同位素內照射治療、手術、雙磷酸鹽藥物治療等。骨痛無非“不榮則痛”,“不通則痛”,一為虛,一為實,整體為虛,區域性屬實。腎主骨生髓,腎虛則骨弱,痰瘀易乘虛而入,膠著於經絡骨骼之上,致疼痛纏綿。因此,常用仙靈脾、補骨脂、骨碎補、杜仲、延胡索補腎壯骨止痛,療效滿意。
案二. 孫某,女, 57歲。
患者1998年1月在某醫院行乳腺癌左側乳房改良術,腫瘤3cm×2cm,腋下淋巴結4/17,病理診斷為浸潤性導管癌,ER、PR陽性。患者術後已經接受CAF方案化療6個療程,現正在服三苯氧胺。
症狀:時常潮熱多汗,口乾欲飲,乏力嗜睡,胃納欠佳,大小便正常,舌質紅,舌苔薄白膩,脈細弦。
辨證:肝腎不足,痰濁內阻。
治則:滋養肝腎,豁痰通絡。
處方:一貫煎加減。
生地30g,沙參15g,麥門冬、當歸、枸杞子、川楝子各10g,八月札15g,王不留行10g,夏枯草15g,海藻10g,漏蘆、瓜蔞皮、山慈菇、蒲公英各15g,白花蛇舌草30g。服藥至30劑,潮熱多汗等明顯改善。服藥2個月後,患者陰虛症狀已不明顯,故將主方改為逍遙散。堅持服中藥5年餘,定期做理化檢查,至今未復發轉移。
案三. 張某,女,52歲。
1984年6月因乳腺癌在某醫院行左側乳房改良手術,腫瘤3cm×2cm,腋下淋巴結4 /17,術後接受CAF方案化療6個療程。服三苯氧胺5年後,雙側腹股溝淋巴結、骨、腦轉移,因拒絕接受進一步化療,於1989年5月就診。
症狀:雙下肢腫脹,不能行走,上肢疼痛,胃納可,大小便正常,體胖,舌淡苔白,脈沉細。
辨證:脾腎虧虛,瘀阻絡脈。
處方:仙茅10g,仙靈脾10g,骨碎補10g,菟絲子15g,女貞子12g,旱蓮草12g,巴戟天10g,太子參10g,白朮10g,地龍10g, 當歸10g,川芎10g,桃仁10g, 蜈蚣2條,皂角刺10g,豬苓15g,扁豆10g。服用15劑後自覺下肢腫脹減輕,囑患者將藥渣煎水洗下肢,更覺下肢輕鬆。自此後患者間斷治療5年,以初診時處方為基礎加減,現在每年春季仍服藥3~4個月,病情穩定。
按語:該患者患病日久,脾腎虧虛為本,瘀阻絡脈為標,以仙茅、仙靈脾、骨碎補、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巴戟天、太子參、白朮健脾補腎,當歸、川芎、桃仁活血通絡, 蜈蚣、皂角刺、地龍疏通經絡,豬苓、扁豆淡滲利溼。全方標本結合,攻補兼施,療效顯著。
案四.邢某,女,49歲。
1991年行乳腺(右)癌根治術,腫塊3cm×3cm,術後病理:浸潤性導管癌,腋下淋巴4/5,鎖骨下淋巴1/5,ER(+),PR(-)。術後行CAF方案化療6個週期,放療30次後,於1992年3月16日就診。
症狀:周身酸楚,倦怠不適,頭痛,乳房疼痛,且有硬核,大便乾燥,飲食睡眠尚佳,舌苔正常,脈弦澀。
辨證:營血不調。
治則:活血通絡。
處方:酒川芎5g,酒當歸10g,制乳沒各6g,桂枝1.5g,薤白10g, 豨薟草10g,柴胡5g,全瓜蔞20g,炮甲珠10g,杭白芍10g,炙甘草5g,山慈菇10g。
二診:服藥5劑後,除周身酸楚減輕外,餘症依舊,擬前方加力,並加強軟堅散結以治乳房硬核。處方:酒川芎5g,酒當歸10g,制乳沒各6g,桂枝1.5g, 薤白10g,柴胡5g,全瓜蔞15g,炮甲珠10g,杭白芍6g,炙甘草5g,山慈菇10g,生鹿角(先煎)12g,片薑黃6g,白蒺藜12g,白殭蠶5g,蔓荊子10g。
三診:服藥頗效,遂連服8劑,頭已不痛,全身感覺舒暢,乳房痛減,硬核尚未見消,大便每日1次,已不燥結。以前方10倍量配製丸劑,每丸10g,早晚各服1丸,冀其痊可。
按語:《產寶方·序》曰:“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女子調其血,氣血者,人之神也。然婦人以血為基本,苟能謹於調護,則血氣宣行,其神自清。”此語雖非金科玉律,但有其實際意義。婦女之病多偏於血,尤以更年期後月經閉止,所生各種病症多可從理血著手獲效。本案以瓜蔞散加柴胡、桂枝、薑黃、川芎通調血脈,化瘀散結,生鹿角、炮甲珠、山慈菇治療硬核頗效。血氣宣行,諸症均除也。
案五.肖某,女,38歲。
1977年6月發現左乳腺腫物,同年8月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病理報告為腺癌。術後未進行其他治療。1982年3月發現手術部位皮下有多個腫塊隆起,邊界不清,中等硬度,小者0.5cm×0.5cm,大者1.0cm×1.5cm,活檢病理診斷為轉移性腺癌。因恐懼化療,於 1982年4月8日來診。
症狀:心煩急躁,納食少,胸脅脹痛,苔薄黃,脈弦細。
辨證:肝鬱氣滯。
治則:疏肝理氣,軟堅散結。
處方:炒柴胡7g,當歸10g,杭白芍12g,香附7g,鬱金10g,青陳皮各9g,草河車15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15g,山慈菇10g,生牡蠣(先煎)15g。另服西黃丸,每次2粒,每日2次。服藥半年腫物未見長大,症狀緩解,自行停止治療。
1983年2月5日二診:自1月開始咳嗽、胸痛、腰疼,活動後加重,心煩面紅,陣發潮熱,小便短赤,舌質暗,有瘀斑,脈弦數。正側位胸片示雙肺轉移癌。證屬瘀毒壅肺,治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抗癌法。處方:桃紅四物湯合銀花甘草東加減。桃仁7g,紅花10g,赤芍12g,延胡索12g,鬱金12g,銀花30g,甘草3g,浙貝母10g,鼠婦6g,蒲公英15g,草河車15g,半枝蓮15g。水煎服,24劑。
1983年3月5日三診:服藥24劑後疼痛減輕,但仍有咳嗽,痰稀色白,氣促浮腫,腹脹便溏,四肢無力,舌質暗紅,苔厚,脈濡。證屬肺脾兩虛,治以益肺健脾,解毒去邪。處方:黨參30g,白朮12g,茯苓15g,清半夏12g,桑白皮10g,桔梗6g,生苡仁15g,葦莖15g,冬蟲夏草3g,草河車12g,川貝12g,焦神曲、焦山楂各15g。另服加味西黃膠囊,每次2粒,每日3次。服藥半年病情穩定,拒絕化療。
1985年2月3日四診:停藥12個月後於1984年12月開始頭痛,噁心嘔吐。腦CT檢查示顱內佔位病變,腦轉移。行全腦放療,放療中口乾頭暈,納呆便幹,脈數,苔黃,伍用扶正解毒沖劑養陰清熱,涼補氣血,減輕了化療反應,使放療順利完成。放療後腫瘤縮小,症狀緩解,但仍有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納少腹脹,舌質淡,脈沉細無力。證屬氣血雙虧,予以補氣養血,佐以抗癌。處方:益氣養榮湯合當歸補血東加減。黨參15g,炒白朮12g,茯苓15g,炙甘草3g,陳皮9g,當歸10g,地黃12g,杭白芍10g,香附6g,川貝12g,黃芪30g,全蠍5g,蜈蚣2條,白花蛇舌草15g,山慈菇10g。另服加味西黃丸,每次2粒,每日3次。連續服藥2年,帶瘤生存5年。1987年1月12日,患者左胸壁潰爛,雙肺、腦及骨轉移,全身衰竭死亡。
按語:此例患者乳腺癌術後5年復發轉移,開始接受中醫治療。在雙肺轉移後生存4年,腦轉移後生存2年1個月,給我們的提示是:乳腺癌即使早期作根治術也應定期檢查。很多學者認為,腫瘤區域性復發和遠處轉移都說明患者雖經各種治療後仍難保證體內沒有殘存的癌細胞,為防止萬一,術後應接受其他治療。臨床許多中晚期患者經中醫治療後,帶瘤生存多年,有的在姑息術後亦生存多年,未見覆發或轉移,也有的患者在術後或放化療後不久即出現復發或轉移。這些除與手術的徹底性、腫瘤的病理型別和生物學特性有關外,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身的防禦機能及整體機能的下降和失調情況,所以,有效地防止復發和轉移,除了做徹底的根治術,儘可能使體內無殘留的瘤細胞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保持內環境的穩定和平衡。採用中醫中藥進行辨證施治,可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各家經驗】
1.賈英傑診治經驗
賈英傑認為,乳腺癌放化療之後的調治應以健脾和胃、疏肝調衝任、解毒祛瘀為原則,特別應該注重脾胃在整個調理過程中的地位。
(1)虛虛相得,治取中焦:乳腺癌的發病機理為“正氣內虛,毒瘀並存”,治療應以健脾和胃、平衡陰陽為大法,可採用三步健脾法:化療前1周以健脾益氣為主,化療中以降逆止嘔為主,化療後以健脾開胃為主。臨證往往用香附、浙貝母等理氣化痰,紅花、益母草等調理衝任,陳皮、半夏等和胃止嘔,沙參、麥冬、石斛等養陰生津,蜂房、半枝蓮、半邊蓮等清熱解毒。
(2)調理衝任,治療併發症:疏肝解鬱、益腎養肝、調和衝任對於乳腺癌術後出現的內分泌紊亂諸症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賈英傑常以柴胡疏肝散合歸芍地黃丸加減,為加強疏肝解鬱的療效,多加用合歡花、遠志、酸棗仁等鎮靜安神。
(3)謹守病機,提高遠期療效:體內殘留之癌毒及臨床治療之放射線、化療藥物等均屬熱毒之邪,以解毒祛瘀法祛除體內餘毒,防止癌毒復燃是重要的治療理念之一。賈英傑常以黃連解毒湯和復元活血東加減,解毒與祛瘀並舉。為進一步提高療效,臨床常加山慈菇、莪術、半枝蓮、半夏、浙貝母等軟堅化痰抗癌之品。
2.陳玉琨診治經驗
陳玉琨認為,雖然乳腺癌表現為痰凝結節,但肝氣鬱滯是其病機關鍵。在治療上,化痰散結為治標之法,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才是治本之法,氣行順暢則痰凝結節可逐漸消解。陳教授常以四逆散或逍遙散為基礎,另加香附、八月札加強疏肝解鬱行氣之功效;肝與脾關係密切,“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故加北黃芪、黨參等補脾益氣之品,以防傳變。
3.王錦鴻診治經驗
王錦鴻認為,七情內傷在乳腺癌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長期的精神抑鬱可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性激素失調。雌激素過多可使細胞分裂失控,導致癌變。機體正氣不足,七情內傷,脾氣虧虛,肝腎虧虛均可導致氣血紊亂,衝任失調,臟腑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最終氣滯痰凝血瘀,毒聚於乳絡而成乳腺癌。臨床上常用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益氣健脾,仙靈脾、乾地黃、枸杞子、菟絲子等補腎益精,三稜、莪術、當歸活血化瘀,皂角刺、王不留行通經活絡,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鬱,浙貝母、夏枯草、山慈菇化痰軟堅,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蚤休等清熱解毒。對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常加竹茹、姜半夏等降逆止嘔;放療引起的津虧口燥,加石斛、天花粉生津潤燥;有骨轉移者,加鹿角霜、炙龜板等填精益髓;骨轉移並疼痛較甚者,加乾地龍、全蠍等通絡止痛;放療引起的血細胞減少,加補骨脂、雞血藤、阿膠等養血升白。
【述評與體會】 乳腺癌總體說來進展緩慢。如今在個體化方案積極有效的治療下,絕大部分患者遠期療效較好,可獲得長期生存,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復發與轉移。乳腺癌經過手術、放化療等,大量的瘤細胞已被殺滅,但不等於瘤細胞被徹底清除,中醫謂之“伏邪”,“餘毒”。此時,醫者應做到未病而先治,即“治未病”。根據人體臟腑之間的生克乘侮關係,可以預見影響到的相關臟腑。《難經·七十七難》說:“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這種“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思想用於預防腫瘤轉移是有現實意義的,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以扶正祛邪為治療乳腺癌的根本大法
乳腺癌是虛實夾雜之證,正虛是第一位的,邪實的程度在不同的階段有所差異。乳腺癌患者多因正虛而致病,手術創傷後氣血受損,又兼放化療對臟腑的損害,表現為肝脾受損,心腎虧虛,或肺腎陰傷,故而乳腺癌術後整體屬虛是其基本的方面。乳腺癌根治手術不僅將區域性之癌灶切除,而且將其最易轉移的腋淋巴結一併切除,然而癌細胞及毒素早已侵襲或滯留於血液之中,蟄伏於臟腑之內,是為邪滯之一,術後放化療藥毒續擾,為邪滯之二,病者體內代謝不斷產生溼熱痰濁,膠結為毒,為邪滯之三,故而邪滯亦是乳腺癌術後辨證之本。正虛、邪滯缺一不可。
2.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乳腺癌辨證可分為4型:肝鬱氣滯型,衝任失調型,氣血兩虛型,瘀毒內阻型。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尚需結合辨病論治。如手術後皮瓣壞死,在辨證基礎上加益氣活血、化瘀解毒之品;術後上肢瘀腫,加活血通絡、化瘀消腫之品;化療後噁心嘔吐,加益氣和胃、芳香醒脾之品;放療後舌紅光剝,咳嗽頻頻,加益氣養陰、清肺救燥之品;化療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加健脾補腎和血肉有情之品;乳腺癌術後肝轉移,加養肝柔肝、破瘀消癥之品;肺轉移,加清肺化濁、逐痰散結之品;骨轉移,加益腎壯骨、祛瘀解毒之品;腦轉移,加平肝醒腦、搜風解毒之品; 化療後腎功能下降,加血肉有情之品等。利尿解毒活血,常用晚蠶砂、茯苓、澤瀉、大黃、黃柏、丹參、失笑散、益母草、澤蘭、桃仁、三七粉等。
乳腺癌是“惡毒蘊積”所致,蘊積日久必生火邪,所謂“痞堅之處,必有伏陽”,因此在抗腫瘤的治療中多選用清熱解毒之品,並根據腫塊的部位、淋巴結轉移與否及輕重程度上的變化靈活用藥。腫塊在外側象限,腋下淋巴結無轉移的,可選用植物類抗癌解毒藥,如白花蛇舌草、龍葵、石見穿、山慈菇、薏苡仁、半枝蓮、莪術、八月札、綠萼梅等;腫塊在內側象限,有腋下淋巴結轉移的,依據“久病重病入絡”之意,選用搜剔之蟲類藥,如蜈蚣、全蠍、九香蟲、蟾皮、天龍等。
乳腺癌是激素依賴性腫瘤,因此雌孕激素受體陽性者,內分泌治療是一個重要途徑。由於內分泌藥物從不同環節阻斷雌激素的作用,干擾了人體內正常的內分泌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副反應,如潮熱汗出、肝功能異常、白帶增多、尿頻尿急、子宮內膜增厚等。這些症狀應從肝腎虛損、衝任不調進行辨證。同時,可對症運用龍骨、牡蠣、蓮心治療潮熱汗出,垂盆草、五味子、虎杖治療肝功能輕度異常,白果、芡實固澀止帶,車前草、蠶繭治療尿頻尿急,夏枯草、海藻、當歸、生地治療子宮內膜增厚等。
3.健脾益腎,理氣通絡為重要治則
乳腺癌的治療過程應遵循慢性病的治療規律。臨床上透過培補脾腎,可使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加強。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之樞紐,主運化水谷,化生精微,灑陳六腑,調和五臟,故在乳腺癌術後各個階段均應顧護胃氣。腎得脾之補濟才能滋養諸髒,李東垣謂:“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之。”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肝腎同源。乳腺癌術後肝腎虧虛,無以灌注衝任,故在益氣健脾的同時調補肝腎,培補真元,有助於調整機體臟腑陰陽氣血的平衡,有利於患者“元氣”、“正氣”的恢復。扶正法常選用補益氣血、益氣健脾、滋養肝腎等藥物增強體質,調節免疫力,提高機體抗癌能力,防止復發轉移。同時,應不妄用苦寒之藥,補益而不滋膩,注意保持脾胃的升降功能。用藥方面,一般補中益氣用黃芪、太子參、白朮、白扁豆、山藥、紅棗,調中用木香、蘇梗、砂仁、蔻仁,化溼用厚朴、蒼朮、陳皮、半夏、茯苓、生苡仁、佛手片,溫陽用乾薑,洩瀉用藿香、神曲,噁心嘔吐用姜竹茹,納谷不馨用谷麥芽、大腹皮、雞內金。腎為“先天之本”,腎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包含腎陰腎陽兩個方面。腎陰是物質基礎,“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陽是生命動力,“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補腎填精是扶正祛邪的重要環節,治療上還應注意陰陽平衡。補陽常在滋陰的基礎上進行,需溫而不燥,滋而不膩。滋腎養陰藥常用生地、熟地、山萸肉、黃精、龜板、枸杞、女貞子等,溫腎助陽多用鹿角霜、仙茅、仙靈脾、肉蓯蓉、巴戟天等。
乳腺癌雖然可以由多種致病因素所引起,但氣機鬱滯、乳絡壅阻常是乳房疾病的直接發病原因或誘發因素。女性一般多愁善感,易情懷不暢,肝氣常鬱而不舒,氣鬱則外邪易侵,或乳汁壅塞,或痰濁凝聚,或血脈瘀滯,進而導致乳絡壅塞不通,乳房諸疾由此而生。因此,臨床治療乳腺癌時,無論是虛證還是實證,也無論用藥是補法還是攻法,用溫熱藥還是寒涼藥,都不可忽略了氣阻絡脈這個關鍵的病機,需配合運用疏肝理氣、疏通乳絡的藥物,使氣血得以流暢,乳絡得以疏通。值得注意的是,疏通乳絡的藥物並不只限於王不留行子、漏蘆等催通乳汁的藥物,亦包括多種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藥物。
-
3 # 乳腺外科醫生周鑫
手術是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手術方式包括乳房全切,保乳,乳房重建等,依據不同的病情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目前的醫學來講,手術是必須的!現在有一些研究在開展,例如乳房病灶冷凍治療,消融治療等,利用物理技術殺滅癌細胞,而不採取手術切除。但目前僅僅處於研究階段,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無法用於臨床實踐!
-
4 # 中醫腫瘤科胡治春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病,一般女性居多,在乳腺癌的治療過程中,方法很多,比如手術、放療、化療、靶向藥物、中醫中藥等等,這些都能夠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的發展。所以說乳腺癌並不是只能手術切除。但是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那就是乳腺癌發展的階段。在中醫上講,治病要標本兼治,那麼對於癌症,這個標就是發生在身體上的腫瘤,而這個本呢,就是產生這些腫瘤的原因。只有這樣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所以對於乳腺癌,無論任何階段,大家都不要放棄治療,因為時代在進步,治療方法,也不是隻有手術一種,但是提醒大家,健康的人群,在生活中,一定要少生氣,少些情緒,少吃油膩、含糖、含鹽高的食品,多鍛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我們才能夠少生病甚至不生病。而已經患病的人,無論是處於哪個階段,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疾病,永遠記住,邪不勝正。
回覆列表
手術是癌症治療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拿掉可見腫瘤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不難理解。其實不只是乳腺癌,其它任何癌症都是如此,只要還有手術機會,手術切除仍然是癌症治療最重要的手段。
手術也並非是癌症治療的唯一手段,以題目中提到的乳腺癌為例:
1、早中期患者
這類患者,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沒有手術禁忌,手術是一定要做的,也是乳腺癌有望治癒最根本的方法。如果存在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過大,手術不能保證能清除乾淨所有可見腫瘤,可以考慮做術前化療,然後再手術,後續再次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
這部分患者如果放棄了手術,極有可能因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導致失去治癒機會,是萬萬不可的。
2、晚期患者
這些患者因為出現了遠處轉移,基本失去了根治術的機會,所以也就不再首先考慮手術了,而應該以保守治療為主。
乳腺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型,可以根據分型及腫瘤轉移程度的不同,考慮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這些手段也有望能夠較長時間控制腫瘤進展,甚至是維持數年、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