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坐古談今
李隆基的皇后乃王皇后,王后乃是太原王氏一族。唐玄宗最喜歡的女人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
(1)宮鬥必然導致太子之爭、帝位之爭
王皇后家族支脈龐大,武惠妃也有唐初第一外戚家族的榮耀。兩強兩美相遇,一山不能有兩虎。後宮內頓時血雨腥風,宮鬥頻頻。最終,武惠妃獲勝,王皇后被廢。
唐玄宗萬千雨露獨給武惠妃,可武惠妃不會做人非要萬千榮寵只她一人。權力永遠是越享受越喜歡,不久,武惠妃就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太子之位,到時候即使群臣反對她做皇后,她也是太后了。
由此,她就必須殺害太子。
(2)皇帝與太子,一把手和二把手,儲君也就是繼承人歷來不好當。無數的哥哥弟弟,無邊的人的慾望,兇狠的父皇
唐朝的皇族間父慈子孝的情況比較少,這不是啥壞事兒。動動才健康。最終成功的人,雖然智力、運氣、才能非最佳,但可以說不然是最恰當,綜合素質最高的。
李亨的成功就是如此,二哥、五弟、八弟被殺,對於他的打擊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再加上對唐朝歷史的瞭解。李亨學到了隱忍,而忍耐是玩政治的人的必學功課。
太子要忍主要是皇帝兒子太多。皇后皇妃如果生得太少,很可能跟沒生一樣。因此,皇子之間必然有各種組合。
皇二子敗就敗在結黨,過早的被人看清了勢力。武惠妃生了四個兒子可惜前兩個都沒長大,武惠妃的三子壽王很受喜愛但可惜,連自己的妃子都給了爹都沒成太子。
可見,為了當太子所有的皇子都是很拼的。作為皇子的母親也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
(3)三王無罪一日被貶,同日被殺。武惠妃為了兒子,與李林甫共同陷害之
武惠妃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為太子,謊稱宮內有賊人,三王立刻率兵進入,進入後才發現是詭計,武惠妃藉機現言,帶兵要做啥?李林甫也說,皇家的事兒,做臣的不敢說。
最後,兒子多的、帝位第一的兇狠父親李隆基殺害了三子。
然而,後面的事情就很難理解了。武惠妃被三王的鬼魂嚇死了。三王被殺後半年(開元二十五年,即737年四月到十月)也死了。其中,有三種考慮。
其一:宮中有三王同情者假借三王名義。
其二:李隆基想明白後暗害之。
其三:武惠妃良心發現,三王被殺甚至矯詔而為,三王的死狀非歷史記載。
綜上所述,皇家是無情的,鬥爭是複雜的。
-
3 # 二辻四畫生
唐玄宗殺的不僅是王,還是當朝太子。太子李瑛是唐玄宗的第二個兒子,按道理來講太子應該是嫡長子來當,而李瑛是趙美人所生,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為何會被立為太子?又為何被殺?
當時的皇后是王有容,她沒有兒子,所以就沒有嫡子一說了。而當時皇長子李琮倒黴,小時打獵時被野獸抓傷了臉,這皇帝可是九五之尊,李琮要是當皇帝就是有損國威,所以也當不了太子。於是排在第二的李瑛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太子。但是禍福相惜,當了太子,並不是幸運的開始。
唐玄宗這人大家知道,後期寵愛楊貴妃荒於朝政,其實在前期後宮專寵的是武惠妃,而李瑛的母親趙麗妃就受到了冷落。講道理,這個時候武惠妃所生的兒子必定會威脅到李瑛的太子之位,但是造化弄人,武惠妃一連生了三個孩子都夭折了。所以在生的第四子的時候,武惠妃也怕了,孩子也不留在身邊看著了,直接送到李隆基的大哥寧王府去,對外也謊稱是寧王的孩子。
開元十二年,李隆基廢掉王皇后,武惠妃雖然沒有立即封為皇后,但是在宮中的地位已等同皇后。第二年武惠妃的兒子李瑁就被接回皇宮封為壽王。第三年,李瑛的母親趙麗妃又死了。在這短短的三年時間裡,連續發生這樣幾件大事,讓李瑛的太子之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但是,能扳倒王皇后的武惠妃怎麼可能甘心,她一直就沒有放棄過讓李瑁當太子的念頭。在十幾年後,武惠妃終於等到了機會。當時,李林甫瞅準時機,許諾武惠妃要幫助李瑁。另外武惠妃的女兒嫁給了楊家公子楊洄,於是武惠妃在得到朝中大臣和楊家的支援後,開始在唐玄宗床頭吹枕邊風,李林甫則在朝堂暗中支援,楊洄則盯著李瑛的一舉一動,隨時抓他的把柄。
很快,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就取得了成效。楊洄發現李瑛宗室和兩個弟弟一個叫鄂王瑤,一個叫光王王琚混在一起,三個人還挺囂張,經常說些對皇帝不滿的話。其實這三個人抱怨的也挺簡單,無非是父皇對他們母親薄情寡義而已。但是,武惠妃就跑去告訴唐玄宗說,太子和兩個王爺結黨,想要密謀害死她和壽王李瑁。不僅如此,他們還說了您很多不好的話,太過惡毒,都不敢和您說出口。
李隆基這個時候已經有點老糊塗了,也不經過什麼驗證,第二天一上朝就提出要廢掉太子李瑛。這時宰相張九齡站了出來,他勸說太子是天下之本,不可輕搖,女人改換太子就是禍害,矛頭直指武惠妃。這時看宰相不支援,李隆基就有些猶豫。
“三人組”中的李林甫出現了,他一直覬覦宰相之位,所以他故意在宦官面前嘀咕:“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很快,這話就如他預料的一樣傳到了李隆基的耳朵裡。李隆基一聽李林甫這話,頓時“醍醐灌頂”,對啊,讓哪個兒子接班那是我李家皇室的家事,你張九齡管得著嗎?就在李隆基下定決心的時候,“豬隊友”武惠妃沉不住氣了,她派了個心腹宦官找張九齡,傳話說:“有廢必有興,公為之援,宰相可長處。”讓張九齡幫忙,可以讓他宰相做得長些。結果張九齡絲毫不慫,第二天就跑去告訴了李隆基。李隆基一聽,馬上又“醍醐灌頂”,斷了廢太子的心思。
但是保護傘也有倒的那一天,張九齡在開元二十五年被遠貶荊州,離開了政治舞臺。保護傘下的李瑛再次面臨著被廢的危險。張九齡剛剛離開京城,李隆基就招來了李林甫商議廢太子的事情,這時李林甫已經是宰相了,他還是上次的話,這皇帝您的家事,我們當大臣的不宜過問,您就自己看著辦唄。
於是,李隆基馬上下旨,廢掉李瑛太子之位,同時把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能當庶人也是奢求了,就在短短的十五天後,李瑛、李瑤、李琚就被賜死在長安城東的一個驛站裡。當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李琚從來沒出過什麼大錯,可到頭來還是被廢,就連自己的腦袋也沒能保住。不過也從另一面可以看出這李琚至少本事不是太大,不然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能讓李隆基說廢就廢了嗎?
-
4 # 青史回聲
“一日殺三王”意思就是說,唐玄宗一天殺了三個兒子。怎麼可能!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李隆基竟然下得去手?可事實就是事實。
那麼這當中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道來。這裡面的東西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李林甫,一個是武惠妃。
李林甫,咱們都知道,當李隆基的宰相,當得最久的一個,口蜜腹劍,形容就是李林甫。那麼武惠妃呢?說起來她和武家人頗有關係,她父親就是武則天的堂侄武攸止。因為父親死得早,所以被送到宮中撫養,後來武家覆滅,她得以倖存,李隆基登基以後,一眼就看上了她,並十分倍受寵幸。
開元十二年,李隆基封她為惠妃,雖然貴為妃子,但因為深受李隆基寵幸和偏愛,所以很多人都給她極大面子,將她等同於後宮皇后。
但武惠妃這人野心大得很,她要做的是那種有名有實的大唐皇后。
可是即使李隆基願意,朝中大臣可不幹了。因為她是武家的人,她的幾個叔叔和伯父都不是什麼好鳥,言外之意,這個武惠妃也不是什麼好鳥,武家人在當年犯下了多少眾怒的大罪,她武惠妃沒資格成為母儀天下的大唐皇后,所以陛下立她為妃,我們不服!望陛下收回成命!
這下子就讓李隆基打消了念頭。不過武惠妃並沒有放棄,既然你們不讓我當皇后,我就我讓我兒子當太子!
可是要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就得搞掉現在的太子李瑛。而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他們三個的母親早已經失去了李隆基的寵信,武惠妃想,這三個可憐蟲難保不會有怨言,於是準備抓他們一個把柄,給他們一個誣告。
開元二十四年,駙馬楊洄向武惠妃舉報,說他們三個最近相往甚密,經常在一起說陛下的壞話。這下武惠妃可樂壞了,於是立馬就在李隆基面前進讒言。本來就失寵的太子,這下子讓李隆基大為光火,於是想要立即廢掉太子,可是遭到了當時的宰相張九齡的反對。
一個反對罷了,重要的是,力保太子的大臣有一大群,這讓本來就多疑的李隆基更下定了決心:廢太子。
這個時候,李林甫抓住了機會,他暗中與武惠妃勾結,摸透了李隆基心思的李林甫趁機進獻讒言,導致張九齡被罷相,自己取而代之。這下子好了,張九齡倒臺了,廢太子一事再也沒有阻力了。
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設了一計,派人告訴這三人宮中有賊,請他們幫助抓賊。這三個傻小子傻乎乎地就去了,不知道有詐,就答應了,還帶了武器前去。
而這時,武惠妃趁機向李隆基進言,說太子他們正準備帶著兵器準備入宮造反。李隆基派人前去,正巧碰上了這三人帶兵器入宮,這下子有理也說不清了。而這時,李林甫也捅了一刀:李隆基詢問他如何解決?李林甫說這是陛下的家事,臣等外臣無權干預,言下之意,就是陛下你自己看著辦吧。
人贓並獲,李隆基當下決定就廢了太子李瑛三人為庶人。半個月後,三人被賜死在長安東德一家驛站裡。
還是那句話說得好,最是無情帝王家。古人誠不欺我也!
-
5 # 錢多多讀文史
唐玄宗“一日殺三王“實有其事。
話題還要從楊玉環的正牌婆婆說起。
起初,楊玉環嫁給壽王李瑁,而李瑁的生母正是武惠妃——武則天的侄孫女,李隆基的寵妃。
武惠妃,父恆安王武攸止,母楊氏,武惠妃長大後姿色豔美,能歌善舞。她遺傳了祖姑母武則天的美麗、聰明、但也繼承了她的多疑與陰狠。
開元初年,由於王皇后無子,而李瑛的母親趙麗妃正被玄宗寵幸,因而李瑛就被立為太子。與趙麗妃同時被寵幸的還有鄂王李瑤之母皇甫德儀、光王李琚之母劉才人。
武惠妃寵傾後宮後,欲立己子壽王瑁。三位王子的母妃漸漸失寵,皇太子李瑛也因母親的失寵漸被皇上疏遠,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當年還是個黃門侍郎的李林甫探知內情,乘機透過宦官向武惠妃表露:“願護壽王為萬歲計。”武惠妃就在玄宗那裡多次提及李林甫的優長好處,使玄宗漸漸對他關注起來。
李林甫多次與武惠妃勾結,陰謀除掉太子,讓壽王李瑁取而代之。太子李瑛和鄂王、光王在諸王宅相見後,談及父皇對武惠妃的偏寵,不禁口出怨言。此事正好被楊洄(武惠妃女咸宜公主駙馬)得知,馬上報告給了武惠妃。
武惠妃就在玄宗面前哭訴,稱太子拉幫結派,謀害她們母子。此言正中玄宗的心病。
唐玄宗李隆基身經多次政變,對於拉幫結派甚是忌諱。聞言之下,立派宦官宣制於宮中,廢瑛、瑤、琚為庶人。因此這件事又稱為“三庶人事件”,15天后,兄弟三人被賜死於長安城東的驛站之內。
一日殺三子的悲劇,有武惠妃的不斷陷害,也是玄宗自己多疑的性格造成的。在武惠妃多 次陷害太子時,朝堂重臣多次力保,而玄宗依然痛下殺手。是否太子已在位二十多年,羽翼已成,這不得不讓玄宗警惕太子有謀反奪位之心!
-
6 # 新知傳習閣
一
在最近比較火爆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靖安司的司丞李必是太子李亨的鐵桿兒。他與何監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保全太子,確保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夠實現。
這才引出了聖人李隆基一日殺三王的舊事,隋唐兩朝基本制度出於北魏,身體和文化中都有太多的少數民族血統。因此在李太子這件事上沒有立嫡立長的慣例,沒有固定的傳承製度,這就讓皇權的爭奪變得非常激烈。
唐玄宗早就立了李瑛為太子,但在開元年間,他最寵愛的妃子是武惠妃。這是一個不安分的女人,為了自己和孃家的榮耀,她開始運作把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推上接班人的位置。
這時李林甫尚且不是宰相,機靈的他早已洞悉了一切。當他發現武惠妃的意圖後,就表示願意傾其所能,保護壽王。在武惠妃枕頭風的吹動下,李林甫也成功的當上了宰相。
二
太子李瑛也不是酒囊飯袋,這個動向他也是清楚的。因此太子也加強了自己的政治佈局,拉攏了大批的朝臣加入自己的團隊。卻不料這個行為犯了一個大忌諱,這也把他送上了一條不歸路。
唐朝皇室的爭權奪利非常嚴重,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晚年他又廢太子李承乾。武則天也敢自稱皇帝,後來又發生了韋后之亂。在平亂的過程中,李隆基也曾經參加,還稱是殺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皇帝的權力太大,權力也是最好的春藥,容易讓人上癮。李隆基同樣如此,他非常擔心玄武門事變再度上演,對太子的行為本來就非常警惕。
在李林甫和武惠妃的策劃下,太子和他的兩個弟弟被廢為庶人並且賜死。這件事發生在公元737年,在這年底武惠妃病死,他的兒子也沒有被立為太子。
三
李隆基立第三子李璵為太子,改名亨。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李林甫的政治算盤並沒有打響,因為他並不支援李隆基立太子的事,和太子就成了敵人。
雖然李隆基把李亨立為太子,卻因為同樣的原因不信任他。晚年的李隆基和李世民一樣,開始藏在自己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認為當下的已經實現了天下大治,可以高枕無憂了。
壽王李瑁不僅沒有能夠成功的成為太子,連自己的老婆也被李隆基給搶走了。自從李隆基寵幸楊貴妃之後,兩個人就相見恨晚,決定朝夕相對,準備把朝政交給李林甫。
《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大背景就是如此。李林甫和空中的太監勾結,任用酷吏吉溫,打壓太子黨勢力,殺害了太子的親信刑部尚書韋堅、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等人。
四
因此正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太子的形勢岌岌可危。不幸生於帝王家,這也是許多宮鬥戲中皇子們的感嘆。確實在歷史上的很多太子命運下場都非常悲慘,不僅沒有能夠當上皇帝,反而送了命。
最關鍵的還不是被別人送的命,是被自己的親生父親皇帝滅口。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皇帝的權力太大,不管誰坐上這個位置,都不願意放棄。
最關鍵的是皇帝容易患上迫害妄想症,總覺得自己身邊的人不可靠,分分鐘想搶奪自己的皇位。在所有人中間,太子是讓他最不放心的。因為太子最有可能當皇帝,但在沒有當上皇帝之前又最有可能變成犧牲品,因此很多太子和皇帝之間缺乏互信,相互猜忌,容易鋌而走險造反。
李隆基既不願意料理朝政,卻也不願意放棄大權。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寧願把朝政交給李林甫,也不願意讓太子代政的原因。李隆基既然敢殺死自己的前任太子,自然也有可能對現任太子動手。
李林甫是太子李瑛之死的罪魁禍首,李亨對這一切洞若關火,但他明白目前只能隱忍不發,等待時機。終於在天寶11載,也就是公元752年,牆倒眾人推,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代替李林甫擔任了宰相。
-
7 # 史不知味
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殺三王”之事用史書上的說法是“一日棄三子”,李隆基所賜死的這三個兒子中有一人是皇太子,二人封王。
皇太子是李瑛,二王則是鄂王李瑛和光王李琚。
不過,讓人驚訝的卻是,李隆基之所以狠心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下死手,是因為他所寵愛的一個女人——武惠妃。
李隆基的一生,先後有過兩個最為寵愛的女人,一個自然是被史書狠狠批評的楊貴妃楊玉環,另一個便是致使李隆基“一日棄三子”的武惠妃,楊貴妃是在武惠妃死後得寵,更有趣的是楊貴妃曾是武惠妃的兒媳婦。
武惠妃是武攸止的女兒,在武攸止死後被送入宮中養育,後來成為了李隆基的女人。
李隆基自從廢了王皇后以後便沒有再立後,他也不是沒有想過立武惠妃為後,可是從武則天篡唐到武三思干政,武家人在朝堂上被人盯得緊緊的,李隆基想立武惠妃為後?顯然過不了朝堂這一關。
所以,李隆基為了讓武惠妃能夠享受到皇后的尊榮,在廢了王皇后之後便沒有再立皇后,一樣能夠讓武惠妃攝六宮之事。
武惠妃受寵之時正是李隆基春秋鼎盛之際,她也因此給李隆基生了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雖然兩個兒子早夭,可是李瑁和李琦卻活了下來。
她作為最得皇帝寵愛的女人,又有兩個活著的兒子,自然想仗著皇帝的寵愛為自己的兒子爭一爭,爭什麼呢?
當然是儲君之位,將來的皇帝寶座。
這也是為什麼武惠妃和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無冤無仇,卻對他們下手的原因,她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取代李瑛,坐上皇太子的位置,將來好繼承皇位。
只有李瑛死了,儲君之位才能空出來,她的兒子李瑁才有機會。
李瑤和李琚的母親也曾頗受李隆基的寵愛,所以為了在打垮李瑛之後,讓李瑁能夠順利地當上太子,武惠妃將李瑤和李琚也列入了她要對付的人的名單。
為了對付李瑛、李瑤和李琚三人,武惠妃授意女婿楊洄收集李瑛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汙點”,然後再利用這些“汙點”作為攻擊他們的武器。
她也不需要楊洄所收集到的證據一定是真,只要能夠在她的煽風點火之下發揮作用便可。
當武惠妃認為楊洄收集到的證據已經足夠的時候,她終於撕下了偽裝,對李瑛下手了,她跑到了李隆基的面前,哭哭啼啼地對他說:“皇上呀,您可要為我們母子作主呀!皇太子李瑛如今結黨營私,恐怕要對我們母子不利了!”
她一邊說一邊哭,哭得李隆基心都軟了,頓時一怒,拍著桌子說要召見宰相,商量廢了太子李瑛一事。
武惠妃見李隆基發怒,心中樂了。
此時張九齡任中書令一職,也是宰相,他一聽說玄宗要廢了,急忙勸道:“不能廢,不能廢呀!晉獻公因寵愛驪姬而至申生自縊,國家因此亂了;漢武帝時巫蠱之禍,致太子劉據自盡,悔之晚矣;晉惠帝司馬衷的太子司馬遹為賈南風所害,幾近亡國;隋文帝被獨孤皇后一忽悠,廢了太子楊勇而立楊廣,失了天下。如今太子李瑛沒有犯錯,你怎麼能廢了他?”
李隆基一聽張九齡口中這幾個血淋淋的教訓,也不禁一個哆嗦,放棄了廢掉太子李瑛的想法。
武惠妃的陰謀也在張九齡的三言兩語之下,被化解了。
但是,武惠妃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付李瑛的想法,張九齡也不可能永遠庇護李瑛。
737年,張九齡因為惹惱了李隆基,被貶出長安,李瑛因此在朝中失去了臂膀,李林甫則為了取得更多的政治利益和武惠妃勾結在了一起,武惠妃看準時機再一次將手伸向了李瑛。
這一次,武惠妃得到了李林甫的幫助,對付李瑛的手段更見狠辣。
她瞞著李隆基派人去對李瑛、李瑤和李琚三人說:“有賊人混入了皇宮中,為了皇上的安全,你們三人披甲執銳帶人入宮捉拿賊人。”
李瑛雖然心中也在害怕是武惠妃在故意給自己挖坑,可是,她畢竟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女人,之前他便已經因為她在李隆基說的一句話險些被廢,所以他雖然心中忐忑,卻還是不得不乖乖地披甲入了宮。
對於此事,李隆基當然是一無所知。
所以,李瑛、李瑤和李琚三人入宮後,武惠妃故作慌張驚恐地跑去見李隆基,顫巍巍地說:“皇上,不好啦,不好啦,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三個人反啦!他們披甲執銳入宮,恐怕要對您不利呀!”
李隆基聽了她的話,心中疑惑,李瑛他們真有這狗膽?為了印證武惠妃的說法,李隆基派人去探查,果然如武惠妃所言,李瑛三人皆是披甲入宮。
李隆基又怒了,所以又召見宰相們商議此事,李林甫心中雖然得意,可是嘴上卻說:“這是皇上家事,臣不敢摻和,您自己決定便是。”
這事換作張九齡的話自然是勸李隆基了,可是李林甫卻讓李隆基自己決定,在氣頭上的李隆基能作什麼明智的決定?
於是,李隆基很快便作了決定:“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三人罪不可恕,從今天起,將他們貶為庶人!”
李隆基原本打算將李瑛三人發配,可是還沒走幾步,武惠妃又吹起了枕邊風,李隆基被她這麼一吹,頓時又改變了主意,直接賜死了李瑛三人,這便是李隆基“一日棄三子”之事。
只可惜,武惠妃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自己在打垮了李瑛之後,也很快一命嗚呼了,竟然還沒有來得及將兒子李瑁扶上太子的寶座,反倒便宜了站在一旁看戲看得戰戰兢兢的李亨,讓李亨撿了個太子當。
李隆基對武惠妃的寵愛已經到了偏聽偏信的程度,後來他對楊貴妃的寵愛更甚,以致於引來了一場安史之亂和一場馬嵬兵變,從而丟了皇位。
所以,說唐玄宗李隆基是因女人而誤國、失國確實不為過。
-
8 # 布夫舟
知道唐玄宗的人很多,但是知道唐玄宗太子李瑛的人卻很少。李必所說的唐玄宗“一日殺三王”指的是開元二十五年四月甲子,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而次日,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被貶為庶人,並賜死。
我們知道唐朝的皇室權力鬥爭一直都是非常的激烈。眾所周知唐太宗是透過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皇李淵,這才做了皇帝。
可以說唐朝的太子處境都是非常尷尬,皇位繼承充滿了變數。唐朝二十六位太子中沒有繼承皇位的共計十二位,比例相當之高。
特別是早期唐玄宗之前的太子,絕大部分都是繼承不了皇位的。
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被殺。
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像自己的父親李世民一樣造反,兵敗被廢。
唐高宗的太子李忠被廢,被囚禁於前太子李承乾的古宅,隨後被武則天賜死。
唐高宗的太子李弘沒有被廢,也沒有造反,只是莫名其妙就死了,據說他是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所殺。
唐高宗的太子李賢以謀逆罪被廢為庶人,隨後被逼自盡。
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被阻於玄武門,在逃往終南山的途中被部下所殺。
唐睿宗的太子李憲考慮到前面的太子都悲劇了,加上自身實在是能力有限,所以他主動把自己的太子位讓給了弟弟唐玄宗李隆基,成功了活到了六十三歲,所以他的諡號就是“讓皇帝”。
所以唐朝中前期的太子真是大家一起手拉手,誰做皇帝誰是狗。
唐玄宗的太子李瑛被殺就毫不意外了。李瑛被廢的套路在歷史上非常常見,類似於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
當然,唐朝的宮鬥,大家可能不熟悉,大部分人更熟悉清朝的一些皇帝。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大概相當於康熙的太子胤礽。
他們這些人都是很小的時候就被立為了太子,並且都是做了很長時間的太子。李瑛做了22年的太子,而胤礽可謂是當代的查爾斯,做了近四十年的太子。
與其說他們不能繼位是因為個人問題,還不如說他們運氣不好,父皇實在是待機時間比較長,否則正常情況下他們都是可以繼位的。
說到底這就是古代權力的爭鬥。太子年紀大了,慢慢有了自己的勢力。對於大臣來說,自然太子的投資價值更高,而這往往會讓老皇帝處境艱難。
特別是做了很長時間的太子,老皇帝處境就非常微妙了,雙方自然而然就會有矛盾。所以老皇帝得刻意壓制太子,比方說康熙之於胤礽。為什麼諸子奪嫡,還不是康熙有意維持權力的平衡,否則幾十年的儲君,哪個皇子敢惹。
唐玄宗殺太子李瑛實際上亦是如此,說到底是權力的鬥爭。前面提到過,唐朝皇位繼承一直都是充滿著血雨腥風,政變起家的唐玄宗自然懂這個道理。
太子李瑛被殺以前,實際上是飽受打擊的。開元十三年以前,太子李瑛在政治事務中沒有任何作為,甚至唐玄宗不讓太子李瑛居住在東宮,這相當於變相撤銷太子的政治舞臺。
在唐玄宗之前,東宮體制非常完備,它能夠讓皇太子早日熟悉如何治理天下,並且與朝廷構成了極為密切的關係。
不僅太子,其餘皇子亦是如此。唐玄宗設立十王宅,諸位皇子不得出閣。十王宅一個重要的作用便是監視諸位皇子,使得他們處於皇帝的嚴格控制之下。
即使如此,開元二十五年四月,唐玄宗廢黜在位20餘年的皇太子李瑛依然是震動天下。至於說唐玄宗為什麼要廢黜李瑛,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是壽王母親受寵,李林甫為了討好壽王的母妃,故意陷害太子、鄂王、光王。
可問題在於唐玄宗既然聽信李林甫廢黜李瑛的太子之位,為什麼不按照他的意思立壽王為太子呢?
《舊唐書》的記載則是武惠妃得寵,而皇太子母妃失寵,他對唐玄宗心生怨恨,最後唐玄宗廢黜了他們。不過這種說法是存在問題的,因為當時李瑛的生母已經去世。
從李瑛被廢的過程來看,成敗的關鍵並不是李瑛有無過失,而是唐玄宗能夠牢牢的控制權力。唐玄宗廢黜皇太子李瑛也不是簡單的事情,當時中書令張九齡反對唐玄宗,他說:
“太子年長並沒有過失,而是兩位王子又非常賢明”。
為此,唐玄宗默默無語,只能暫時放棄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中書令張九齡如此厲害?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唐朝的權力結構。唐朝是以三省為主體的宰相制度,三省的長官是宰相,所以三省機構相當於宰相機構。
中書令以中書省首長的身份而任宰輔,它只是三省分職授政的一個環節。唐朝在確立三省制之初,中書令的權力和政治地位並沒有特殊之處。
不過在實際執行中,經過百年的發展,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的時候,中書令實際上成為了真正的宰相,中書門下體制取代了三省制,所以中書令在唐玄宗時期政治事務的作用和影響空前擴大。這這就是為什麼唐玄宗在廢黜的問題上為什麼如此重視中書令張九齡的意見了。
不過唐玄宗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藉機更換了中書令,以李林甫取代了張九齡,最終太子李瑛被廢。
最終唐玄宗選擇了忠王作為自己的繼承人。為什麼要選擇忠王呢?原因在於忠王沒有自己的政治勢力,不可能威脅到皇權。
所以李亨成了太子以後,戰戰兢兢,非常符合唐玄宗的政治需求,這也使得他沒有重蹈李瑛的覆轍。不過他等到了安史之亂,最後他把唐玄宗變成了太上皇。
-
9 # 史料未及爾
唐玄宗“一日殺三王”卻有其事,那到底是怎麼回事了?要搞清楚怎麼回事,先要知道,這三個王是誰?唐玄宗又為何要在一天之內了殺了自己三個兒子?
01
三王的母親都曾是玄宗寵妃
李隆基是一位生性風流之人,一生寵幸過的女人不計其數,晚年還搶了兒子李瑁的老婆楊玉環為自己的貴妃,這事鬧的最大,甚至還有人專門寫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洗白李隆基,說他是位感情專一的人,在楊玉環之前,李隆基不知有過多少寵妃。其中就有被殺三王的母親們。
被殺的三王分別是二子李瑛,五子李瑤,八字李據,他們的母親分別是趙麗妃,皇普德儀,劉才人,都是李隆基在潛邸時的寵妾,尤其是趙氏,是李隆基還是臨淄王出任潞州地方官時,在當地的一青樓看到趙氏清麗可人,能歌善舞,便納為妾氏,趙氏雖出生低微,卻寵極一時,後生下二子李瑛,李隆基登基後第三年就立李瑛為太子,趙氏的父親,兄弟紛紛入朝為官,趙氏的寵愛達到極點。
02
武氏的出現害死了三王
李隆基登基後,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氏得寵,被封武惠妃,從此武氏專寵,李隆基本想立武氏為皇后,後有人諫言恐重蹈武氏覆轍,對太子也不利,李隆基想想也後怕,就沒有立武氏為後,但一切待遇等同於皇后。之前的三位寵妃皆因武氏紛紛失寵,這三個女人倒沒說什麼,她們知道有些話不能亂說,但三個兒子背後怨言頗多。
這就被有心之人拿來做文章,武氏的女婿楊洄經常添油加醋說太子壞話,武氏有自己的兒子,而太子不是自己的兒子,當然要為兒子謀出路,武氏就到玄宗面前哭訴太子結黨隱私想要謀害她們母子,玄宗不明真相,要廢太子,被張九齡以江充,賈南風等人的故事勸下,才沒有廢太子。
開創盛世之後,玄宗開始飄飄然了,覺的自己很厲害了,逐開始貪圖享樂,對忠誠的諫言置若罔聞,沒有先前勵精圖治,節儉之風了,誰諫言就罷誰,喜歡聽溜鬚拍馬的好話,張九齡等人的位置就逐漸被善察言觀色的李林甫等人替代,從此玄宗再也聽不到剛直的真話,都是些為了迎合他而說的讒言。
03
武氏害人終害己
李林甫是何許人,他是李家的宗室,最會揣摩聖意,知道玄宗專寵武氏,經常在武氏面前說壽王李瑁的好話,武氏非常開心,在玄宗面前也說李林甫的好話,玄宗對李林甫非常信任,之後武氏設計陷害包括太子李瑛在內三王造反,玄宗不明真相,派人檢視確實如此,便找李林甫商議如何處置。李林甫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等應該干預的”。於是玄宗便把三個兒子先廢為庶人再賜死。
武氏因做賊心虛,害死三王后,經常夢魘到三王來鎖她的命,後盡然一病不起,一命嗚呼,死時才38歲,她去世之後,玄宗非常傷心,追封她為皇后,可是沒過多久,玄宗又看上了她的兒媳婦楊玉環,納為自己的寵妃,雖李林甫極力推薦,兒子李瑁也沒有被立為太子。
不管多清明的皇帝,在涉及到自己的政治利益時,對誰都不會手軟,帝王家的任何感情包括親情在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玄宗在武氏的陷害下,殺了自己三個兒子,而武氏自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自己嚇死了不算,兒子也沒立為太子,兒媳婦還被玄宗搶走了,自己死後的尊享被追封諡號和尊享也被唐肅宗和唐代宗廢除。
-
10 # 史論縱橫
一部大型歷史懸疑反恐劇《長安十二時辰》,連續火爆一個月,昨晚迎來了大結局,口碑爆炸似乎也難逃結局爛尾啊!
我認為這部劇最優秀的地方在於不斷的解釋唐朝時期的歷史,今天就來講講,劇中李必曾提到過唐玄宗“一日殺三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李隆基與武惠妃之間的那點事李泌提到聖人一日殺三王,這個聖人就是李隆基,三王其實就是他的三個兒子,其中一個是太子,以及鄂王李瑤、光王李琚。
哪有皇帝一天殺掉自己三個兒子的事情,在別的朝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在唐朝,李隆基做得出來。
李隆基年輕的時候剛剛登上寶座的李隆基的確做了幾年的好皇帝,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逐漸使唐朝走上了正軌,進入了開元盛世。
但是開創了盛世的李隆基並沒有能夠持之以恆,到了晚年開始沉迷於享樂,張九齡一類正直的官員也相繼被罷免。
我們都知道李隆基寵愛楊貴妃,其實,李隆基在寵愛楊貴妃之前,最寵愛的女人不是楊貴妃,而是武惠妃,一看這名,估計大家就知道必然跟武則天有什麼瓜葛,實際上她就是武則天的侄孫女,也算是武家的後人。
李隆基原來有一個王皇后,在李隆基最落魄的時候,不斷幫助李隆基,但是上位之後的李隆基嫌棄這個王氏沒有文化,家族又不顯赫,於是廢了王皇后。
當時李隆基想要立武惠妃為皇后,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原因是因為她姓武,在唐朝可以出現一個武則天,絕對不允許出現第二個。尤其是當時的已有太子李瑛,武惠妃又有自己的兒子,皇后的兒子不是太子,必然會產生變故,因此大臣都極力反對李隆基立武氏為後。
開元十二年,李隆基廢掉了當時的王皇后,特封武氏為惠妃,基本上等同於皇后了。
沒有被封為皇后的武惠妃,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自己的兒子李瑁身上,想要讓他繼承皇位。
李隆基為何一日之間殺掉自己三個孩子?本來李瑁是沒有任何機會的,因為太子李瑛在位多年,並沒有過錯,想要廢起來相當困難。
這個時候外廷的李林甫為了獲得武惠妃的支援,表示願意扶李瑁登基,前提是武惠妃要幫助他。
於是這個邪惡的聯盟就成立了,有了外援之後,武惠妃不斷向李隆基哭訴,說太子李瑛結黨營私,並且對自己不滿,常有怨懟之言。
其實,這哥三還真就有事沒事湊在一起喝悶酒,抱怨幾句,畢竟他們的母親在後宮遭受李隆基的冷落,又遭受武惠妃的打壓,酒後吐真言,抱怨幾句也很正常。
武惠妃並沒有就此收手,在做了很多鋪墊之後,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向武惠妃構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共謀異事。
武惠妃為了最後實錘,以後宮出現賊人為名,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帶兵進宮擒賊,據說這哥三也沒有懷疑,就帶著兵甲進宮了,正好被李隆基逮個正著。
武惠妃則向玄宗說“太子與兩位親王要謀逆,已經帶兵進宮來了。”李隆基最恨的就是有人惦記他的皇帝寶座,而武惠妃也正是因為深知這一點,採用這個理由構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
李隆基當時想要廢這三個兒子為庶人,遭到當時宰相張九齡的極力阻止,但是李林甫卻表示:“此乃天子家事,何必與外人商議。”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將三人貶為庶人,最後流放,不久又賜死。
其實上,《長安十二時辰》中李必說一日殺三王是不對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是一個太子,兩個王爺,也不是一日就殺了,而是哥三犯事在開元二十三年,被賜死的時候是在開元二十五年,兩年之久。
李隆基是如何從一個皇族混子晉升為大唐皇帝的?話說“虎毒尚不食子”,而李隆基竟然能一日之內處死三個兒子,也跟李隆基的上位史有著極大的關係。
李隆基能夠當皇帝,那是相當不容易的,我前面說李隆基的王皇后在他落魄的時候幫助過他,是因為最慘的時候,李隆基連飯都有點吃不上了,經常到老丈人家裡蹭吃蹭喝。
李隆基的爺爺是皇帝,奶奶是皇帝,叔叔是皇帝,父親是皇帝,按照道理應該是挺牛逼的身份了,但是事實上,因為這個緣故,李隆基沒當皇帝的時候備受打壓。
在武后稱帝期間,李隆基身為李家子孫受盡打壓,最終能夠平安長大成人可謂是一路坎坷、頗為不易,等武則天老的時候,在當時太子李顯的主持下,聯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發動神龍政變,最終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
李隆基本以為苦盡甘來,結果李顯跟他爹李治一個模樣,差點就讓自己的媳婦韋皇后把持朝政,想要做武則天第二,正好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相當“太皇女”(女版太子),母女倆一合計,毒死李顯(一說李顯是病死的,唐朝的歷史就是這樣撲朔迷離)。
韋氏集團的勢力日益強大,引起了李家人的不滿,唐隆元年六月,李隆基便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聯手,殺了韋氏和安樂公主,剿滅了韋氏集團,由此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成為皇帝,李隆基成為皇太子,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的勢力也更加強大。
然而幹掉了韋皇后,太平公主又有點相當皇帝了,真是一山放過一山攔,為了爭權,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鬥智鬥勇,姑侄大戰,最後太平公主被李隆基打敗,被賜死。
李隆基在逼迫李旦退位後,自己登基當了皇帝,這才算是政治穩定,建立了一個穩定的政權。
一路走上,李隆基先後參加多次政變,扳倒自己的奶奶(武則天),父親(李旦),大娘(韋皇后),姑姑(太平公主)才登上皇位,可謂艱難了。
正因為李隆基一路過關斬將,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因此他最忌憚的,就是有人想要謀權篡位。他的寵妃武惠妃也就是抓住了他這一心理,才有了後來的“一日殺三子”。
唐朝的政治生態也就是這樣,於皇帝而言:防火防盜防太子;於太子而言:只有把爹幹倒了才有機會登基!
回覆列表
在熱播大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李必在勸告太子不可指使皇甫惟明彈劾右相林九郎時,曾憂心忡忡地提及聖人當年“一日殺三王”的事件,希望他能引以為戒,切不可莽撞行事。其實,唐玄宗“一日殺三王”在史上確有其事,而遇害的“三王”分別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那麼這三人究竟犯了何罪,以至於在同一天被殺呢?一切,還要從李瑛被立為太子說起。
唐玄宗即位之初,雖然冊立髮妻王有榮為皇后,但由於後者沒有子嗣,再加上長子李琮面部有殘疾(在苑中打獵時面部為豽所傷),所以次子李瑛便“後來居上”,坐了上太子的位置。其實,李瑛之所以能被立為儲君,固然緣於他在兄弟輩中位次靠前,但更重要的一點,則是他的母親趙麗妃當時很受寵。
據史書記載,趙麗妃出身低賤,本是潞州的倡伎,因為容貌豔麗、能歌善舞,由是遠近聞名。唐中宗復辟後,皇侄李隆基出任潞州別駕,因為對趙氏一見傾心,便將其納為側室,對她極為寵愛(“瑛母趙麗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見《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七》)。次年,李瑛誕生,並在李隆基稱帝后被立為太子。
然而再美好的感情都有一個“保鮮期”,“過期”之後必然是厭倦。唐玄宗雖然寵愛趙麗妃,但隨著後者年紀漸大、容顏日減,時間一久便生出厭煩的感覺,轉而去寵幸新歡武惠妃。作為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惠妃不僅出身極為高貴,而且容貌絕美、狡黠柔媚,特別能討取皇帝的歡心,由是漸漸地成為後宮最得寵的妃子。
等到王皇后因為“符厭事件”被廢為庶人後,武惠妃的地位陡轉直上,一度還要被冊立為皇后,只因朝臣們出於對武氏的反感集體反對,此事才半途而廢。武惠妃既然無法成為皇后,便把希望寄託在三子李瑁的身上(武惠妃共有四子三女,其中長子李一、次子李敏皆早夭),想助其奪得太子之位,然後再借助兒子,幫助自己謀得皇后或太后之位。
武惠妃既然想把兒子扶上位,那麼此時佔據儲位的李瑛,便成為不得不剷除的“絆腳石”。為此,武惠妃便與女婿楊洄、心腹李林甫等人多次密謀,準備將太子李瑛,以及跟他關係最為親密的兩位皇子鄂王李瑤(皇五子,生母為皇甫德儀)、光王李琚(皇八子,生母為劉才人)一網打盡,以便徹底為李瑁上位肅清道路。
正因如此,武惠妃利用太子天性仁孝、毫無心機的“短板”,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使出陰謀詭計,以宮中有盜賊為由,召喚李瑛、李瑤、李琚入宮捕捉。與此同時,武惠妃特別叮囑李瑛等人,稱宮內盜賊人數眾多、身懷利器,需要他們身披鎧甲、攜帶武器前來。李瑛等三人不知是計,果然按照武惠妃的要求前來緝盜,結果剛一入宮,便發現中了圈套。
原來,李瑛等人進宮後並未發現盜賊的蹤跡,反而看到大批禁軍守護在宮中,並且明顯對他們態度不善。正當李瑛狐疑之際,武惠妃卻趁勢發難,以三人身披鎧甲、攜帶武器入宮,有圖謀弒君的嫌疑為由,喝令禁軍將他們全部拿下。緊接著,武惠妃又派人稟報唐玄宗,堅稱李瑛等三人意圖不軌。
唐玄宗素知李瑛、李瑤、李琚恭謹孝順,不大可能會做出“謀逆”之事,但是在“事實”面前,卻又不得不懷疑自己的判斷。皇帝深知茲事體大,便將奸相李林甫召來,向他徵詢處理意見。作為武惠妃的心腹,李林甫並沒有正面表達意見,只是說此事純屬皇帝家事,人臣不得干涉。李林甫這樣講,明著是要求皇帝自己拿主意,但暗含的意思卻是鼓勵他重罰李瑛等三人。
聽後李林甫的意見後,唐玄宗最終做出決定,廢黜太子李瑛及兩位王爺李瑤、李琚為庶人,並將他們囚禁起來。不久,在武惠妃的進一步煽動下,唐玄宗又下令將李瑛、李瑤、李琚三人賜死(李瑛的妻兄薛鏽,也一併被誣殺),此即“一日殺三王”事件。李瑛等人被殺後,華人多以為冤,稱呼他們為“三庶人”。
李瑛等人遇害後,李瑁本應獲得儲位,但此時唐玄宗卻對“一日殺三王”事件深感懊悔,並開始察覺到武惠妃等人的陰謀。為了不讓武惠妃、李林甫的陰謀得逞,唐玄宗便便拒絕他們的建議,而是立皇三子李璵(唐肅宗李亨)為太子。立儲決定公佈後,武惠妃恚恨不已,再加上她此時患上嚴重的疑心病,屢次看到李瑛等三人的鬼魂作祟,最終竟被嚇死,時在當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