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申家音影視匯
-
2 # 有趣的阿遠
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就會讓人覺得實在是一部好電影,因為這樣的劇情本身就很能吸引人。我覺得這樣的電影其實並不像傳統的商業電影那樣給我們直接灌輸一些電影本身的觀念和思想,這部電影只是講述了導演對事情的看法而已。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類電影在國內出現的機率並不高,不過我們國家的影片在世界範圍內還是有幾部非常不錯的。但是這樣的比較是不合理的,我們不能就這樣簡單的做橫向比較,但是我還是希望我們國內的電影行業向世界高水平靠攏,這樣目光短淺的行為對中國的電影行業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影片的緣由起始於一件槍殺案,我們都知道,美國對槍支的管理可以說是非常不嚴格的,在各個百貨商場中都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槍支,並且可以大量的購買,沒有人會問你為什麼要買這麼多槍。而就是當時不合理的制度導致了一個案件的發生,一個曾從事證券經紀的人拿著很多把槍支衝進了自己曾經工作的地方,然後對著裡面的人一頓掃射。其中有一個受害者的鏡頭在電影開始的時候描述得十分先詳細,它本身是要給自己的兒子回家過生日,但是卻在這場事件中喪命,所以我們首先對在這樣的劇情已經有了解就更偏向自己本能同情心了。
而影片的主角叫做尼克,他一開始在電影中表現出來的形象是不想參加陪審團的一個普通市民而已,但是其實看到最後我們才知道原來他一直在隱藏自己的真實面目。這場案件絕對是被告以及原告兩名律師之間的較良,一個叫做藍金,代表著唯利是圖的機械製造商,而道爾卻是孤身奮戰想要給死去的證券經紀人的妻兒發聲。尼克在參選陪審團之後才表現出了自己一部分真實面目,原來他想操控陪審團,從而達到自己目的,而就在開庭的時候,他則是直接給原告和被告的律師都寄了一封信,上面寫著陪審團待價而沽。
其實說到挑釁,我個人覺得你的做法可能真的是一種挑釁,因為藍金是打過多場官司的人了,對於讓藍金以為只是想要錢的人來說絕對是沒有任何威脅的。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讓藍金最後非常後悔。原告律師叫做道爾,他堅信這一次自己絕對會贏。於是兩個律師就開始了關於權力和金錢之間的較量,不過看到這裡的觀眾可能就會有一種直覺,這樣明顯是藍金的贏的機會更大一點,但是最後結尾一定會是藍金的失敗,不過到底劇情發展有什麼具體的變故這個我們還是需要看完電影之後才知道,不過變數就在尼克這裡,所以這裡我們對劇情還是有所期待的,畢竟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也想知道尼克怎麼起作用。
但是直到鬧出人命之後警方決定直接隔離陪審團,於是陪審團又到了尼克的手中,就在藍金已經假裝妥協跟尼克見面的時候,瑪麗卻被綁架了,但是幸好瑪麗身手矯健脫離了危險,而最終的要價卻漲到了一千五百萬美元。藍金現在已經沒辦法了,所以只好捏著鼻子認了。但是劇情的走向卻並沒有向著藍金,花了錢的藍金最終還是輸掉了官司,而且最終失去丈夫的妻子也得到了她該有的賠償。因為尼克在之前就是因為槍支而受害,尼克的高中女友更是死在了這場校園暴力當中,而當初的這個案件被告的律師也是藍金以及他的團隊,才導致在這場案件中沒有得到一點好處甚至輸得很慘。也導致了尼克的怒火一直蔓延到了這次案件。
於是這一次尼克就瞅準了這個機會,混入了陪審團,然後使得藍金人財兩空,其實電影中尼克的角色性質變化十分的大,一開始我們觀眾還以為這只是一個輕鬆的電影,導致觀眾們在最後隨著劇情的進展才看出來原來尼克是這樣的一個人。而尼克也說了:我為了防止藍金,然後讓人們遵守自己內心是非的選擇判斷罷了。
-
3 # 妹紙影片
這一層較量才是本片的重頭戲。一開始,藍金•芬奇自以為控制住陪審團成員的組成,就能穩操勝券,但還是讓尼克•伊斯特潛入到陪審團了,因為藍金•芬奇根本就沒有防備到這一點。
隨著審判過程的進展,瑪麗給他的信件及電話告訴他,真正左右陪審團的另有其人時,藍金•芬奇才知道自己失算了。 然而藍金•芬奇不承認自己的失算,自認為手下有著強大的律師團和一幫走狗,完全能控制住尼克•伊斯特及其女友瑪麗。
首先搜尋尼克•伊斯特的住所,想找出硬碟來,然而沒有得手。第二次居然派出了摧毀部隊,找出了硬碟(MP3儲存器)並燒燬了尼克•伊斯特的家。 對於瑪麗,藍金•芬奇剛開始想低價搞定,但遭到拒絕,藍金•芬奇遂殘忍出手,想抓住瑪麗並從而控制住尼克•伊斯特,但對手瑪麗真的不簡單,居然被俘後仍然能逃脫。
藍金•芬奇與瑪麗的較量的最終結果是讓瑪麗怒憤了,並提高了交易的價格到1500萬。 雖然藍金•芬奇派出了人手去調查瑪麗的初衷,但由於案件審判結局快速的來臨,最終藍金•芬奇在得到瑪麗的初衷訊息之前,沒能抵制住誘惑,匯出了1500萬給了瑪麗。
藍金•芬奇承認與瑪麗之間較量的失敗,在金錢上作出了妥協,他的目的是想在官司上獲得勝利。
然而,他們的較量是有著淵源的背景的,這背景是藍金•芬奇先前所不知的,直到金錢已匯出時,他的調查人馬才把較量的淵源搞清楚,但一切為時晚矣。
損失金錢1500萬事小,敗了官司才事大。這部電影的真正較量,最終以藍金•芬奇失敗而告終,藍金•芬奇敗的真是一敗塗地。 槍械製造商敗了這場官司還能上訴,還有翻案的可能性,但藍金•芬奇敗的是名聲,再也沒有槍械製造商找他打官司了,而且他還將接受國稅局、司法部和聯邦司法監察部的調查,他的律師團也將解散了,藍金•芬奇徹底地完蛋了。
估計以後藍金•芬奇再也無法在律師這個行業立足了。 這一切,只因多年前印第安納州的加德納鎮校園槍擊案藍金•芬奇幫助黑色財富槍械公司打勝了官司,而被害人,正是他的對手尼克•伊斯特的女友瑪麗的親人。
報應終於來臨,惡人終將受懲
-
4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英美法系中,誰控制了陪審團,誰就控制了判決結果。控辯雙方都試圖挑選偏向於自己的陪審員以獲得有利結果,但卻有不速之客混入陪審團裡,以操縱陪審團決議為籌碼向雙方勒索鉅額金錢。最後的真相卻不僅僅是關於金錢的博弈,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復仇。
小時候也一直以為陪審團制度是最公正的制度,一群人總比一個人要難以左右,然而一群軟弱的人和一個意志如鐵的人比起來卻如蚍蜉和大樹。公正來於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只存在於個人的思想和意志中。做個自由的人。
追求正義,是追求結果的正義?還是追求過程的正義?豈是三方都是為了各自利益在控制著所謂的“正義”,即使陪審團制度也無法追求純粹的司法正義,只要有“人”的影響,民主自由的外衣永遠沾著灰塵。
即使你贏了,你有能獲得什麼呢?Nothing……
不,良知,正義……即使只是那麼短短的一刻,那也是美好的。
我們不厭其煩的組織,篩選,或推倒再組織,耗時費心,勞民傷財的堅持陪審團制度,因為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生命,盡力讓每一場罪惡都受到應得的懲戒,讓受冤屈的靈魂得以申訴。雖然我們從來就不認為它是一個完美的制度,只是找不到一個比它更好的制度。
法庭只是專業技術人才在司法流程中的競技場。在競技的同時,職業倫理與社會倫理的衝突必然暴露無疑,而這正是影片所要反思的社會現象,是保護當事人還是推翻一個幕後集團?當走的太遠,誰又能依舊清楚自己的目的?
只要是人,就一定有隱秘的不可告人的地方,只要是人制定的規則法律就一定有漏洞可尋,陪審團某種程度上可以被左右,但至少法律不是權貴的看法,終有良知會站出來,正義不會永遠失控。
-
5 # 樂優影視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公證的吧
不太瞭解英美法系的我對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有了認識。根據資料顯示,陪審制度最初萌發於古希臘古羅馬,現代意義上的陪審制度則起源於英國,之後又隨著英帝國的殖民擴張遠播於美洲、非洲、亞洲等地。雖然現代陪審制度源於英國,但美國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生長的沃土,陪審團制度已經成為美國司法制度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普遍規則,美國的州和聯邦陪審團審判案件必須在刑事罪行或民事糾紛發生的地區進行。每個法院必須不斷傳召大量的該地區的公民前往法院,為某個特定日期開庭的案件陪審員。而每個滿足特定最低個人資質要求的美國成年公民都必須根據傳召的要求出現於法院。在美國,對陪審員的典型最低資質是:美國公民;至少年滿18週歲;居住在涉案區域;有說與理解英語的能力;智力正常;無重罪定罪記錄。而整個陪審團制度的流程是,首先陪審員拿到案件中所提交的證據,法官接著解釋陪審團必須遵守的規則,然後陪審團會前往審議室裁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或被告應承擔的相關責任。在陪審團最終審議開始之前,律師會向陪審團作結案陳詞,提供理由以說服陪審團做出相應裁決。當然,陪審團最終的審議是在法官、律師甚至法庭工作人員都不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審議開始之前,庭審法官總是會指示陪審員們只能在審議廳裡討論案件證據,且必須所有的陪審員都在場方才可以。在多數刑事案件中,陪審團的判決必須是一致透過的。而在民事案件中,根據庭審所在州的不同,判決可能是一致透過,也可能是絕大多數陪審員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審議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成判決。
美國陪審團制度是美國一項十分重要的司法制度,是美國司法民主化的最明顯體現。陪審團的審議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美國前總統傑弗遜在公開評價美國民主制度時曾說,陪審團制度在維護民主的作用上,比選舉權還要重要。無論是在案件的審理範圍上、陪審團成員的遴選、陪審團在裁判中擔當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上,還是在陪審團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自我改革以及自我修復上,美國的陪審團制度都在最大程度上儘可能地確保了司法對社會公平公正和公民平等自由權的維護、保障和指引作用。陪審團制度的優點表現在:行使陪審職責使公民透過參與到司法實踐中;限制公權力,防止公權力的濫用;減少誤判或司法偏見的可能等等。
不可否認,世界上法治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美國,擁有一個龐大而成熟的法律體系,而陪審團制度是其中正義的護衛者,司法公正的瑰寶。但是,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並不是完全盡善盡美、毫無缺陷的,每種制度都有其利弊之處,即使是在彰顯公正,保護人權,致力完善法律制度的美國,其引以為豪的陪審團制度也存在著消極作用和負面影響。有一種觀點認為,你可以出錢賄賂一個法官 ,但是你沒有辦法去賄賂所有的陪審員。其實不然,在《失控的陪審團》這一影片中,反映陪審團制度最明顯的弊端便是陪審員易被操控。在利益的誘惑和金錢的強大力量面前,正義被操控,陪審團制度所維護的公平公正遭到挑戰。民主不一定代表正義,保證民主並不代表正義也能被保證。陪審員這一群體可能很容易被遊說,被操縱,群體效應和集體意識容易使某一觀點主導其他陪審員,影響其他陪審員的心理傾向。當身處一個群體當中,團隊裡的其他人可能會對個人產生不可想象的重要影響,無論是思想認識層次,還是行為決策方面。這也是陪審團制度的一大弊端。另一方面,陪審團的成員可能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和把柄,正像影片中被告方律師所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把柄,只要抓住了就能左右他們的決定。也就是說,只要找到每個人的缺點和致命點,就能夠操控陪審團,從而左右案件的判決。回看“世紀大審判”,轟動一時的辛普森殺妻案無疑反映了這一現象。雖然辛普森斥巨資打造的號稱“夢幻團隊”的律師指控警方的幾個重大失誤,導致有力證據失效,最終使辛普森戲劇性地得到翻案,但在這一過程中,被告律師團也用種種手段成功影響陪審團的決定,從而做出出人意料的判決。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正義容易被操控之外,陪審團制度還存在著諸如司法效率低下,陪審團審案成本過高(包括陪審團成員的補貼、前期挑選陪審團、組織陪審團工作以及每天的伙食和其他開支等),面對當代紛繁複雜的法律和疑難案件,陪審團成員知識視野難以應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陪審制甚至容易產生偏見、帶來審判的不確定性等負價值。在如今的審判中,多數陪審團成員對案件漠不關心,草草敷衍了事,而且陪審團成員的素質和教育程度參差不齊,也影響到他們對事實的判定。根據查閱文獻發現,近年來有些政府為庭審法院提供的資金日益縮減,許多公民不願應召履行陪審員的義務。在財政緊縮時期,政府不能為陪審員提供足夠的補貼。所以,很多公民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參加庭審,履行陪審員的義務。在很多大城市,應召擔任陪審團的比例僅僅為20%。按照美國法律規定,陪審團成員應當是非法律專業。陪審團成員挑選具有隨機性,而所選擇的不同背景的陪審員決定了他們多數情況下並不能理性的按照嚴格的法律程式作出判斷,而往往只是基於感性的個人直覺做出結論。由此可看出,陪審團制度存在著有待改善的地方。
從失控的正義縱觀整個陪審團制度,改進是必要的,但是,“對陪審團審判制度的改革只會加強該制度的生命力,而決不會終止該制度的生命”。任何制度都不完美無缺,任何設計出來的制度發展到成熟階段肯定有被人操控、鑽空子的可能,雖然存在著不足,但總體來說陪審制維護和促進了美國的司法框架和司法程序。我相信,對制度的完善是對公平正義的有力保護。
看完此部電影,有一個問題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制度一旦被操控了,那所謂的公平公正何以得到實現?我們用什麼來保衛正義?影片的最後,企圖影響法庭判決,而其實只是設了一個圈套的主人公尼克•伊斯特說,他並沒有主導陪審團的討論,他所做的只是防止陪審團被人控制,讓每位成員都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去投票。正義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只有堅守自己的良心,才不會輕易地被惡勢力操縱。只有這樣,失控的陪審團和被操控的正義這樣的事情才不會再出現。思考和審視自己的內心,遵循我們的良知,聽從內心的正義去做出每一個選擇。司法是最後一道防線,道德和良心被放棄了才交給法律去做出最後判決。而司法防線一旦被破壞,將會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對公民意識造成無以復加且無法彌補的衝擊力,社會的公平正義,公民基本權利的實現將會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當維護正義的制度被操控了,公平公正便無以保護。當法律都沒法站在正義的那邊,是需要些許內心有良知的人來喚醒公眾的良知。
哪裡有正義,哪裡就是聖地。
哪裡有正義,哪裡就有而不斷完善的維護正義的制度,陪審團制度也是如此
-
6 # 音影逐夢人
《失控的陪審團》講了西方陪審制度下由一宗槍殺案引發的對槍械製造商審判的故事。一邊是原告槍支合法社會下無辜的受害人,一邊是被告掌握著資本的槍械大戶,在這個舉世矚目案件中,陪審團成了決定結案的關鍵。
被告律師藍金企圖透過不擇手段的方式掌握陪審團底細,攻破陪審員精神與物質的防線;原告律師秉承著正義與良心,努力去為槍械案中的受害者妻子討回公道,去改變美國槍支氾濫的現狀。
對於陪審團來說,這是一場貪婪與良心的抉擇之戰。
最終,陪審員之一的尼克與女友瑪麗(也是十幾年前校園槍支案的受害者家屬),透過巧妙的操作,將陪審團引向支援原告一方,打擊了藍金與槍械製造商,完成了夙願。
西方陪審團的優點:
1、參與案件的陪審成員都是平民,每一個人可平等的參與法律事件,有利於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在陪審團制度下,公民參與到司法審判已經成為了公民義務,在這個過程中富有影響力的法制教育形式潛移默化使更多公民瞭解法律,從而提高了社會的法律意識
2、案件結果的權利被分解,是遏制司法腐敗的保障。12名陪審員都是從公民中隨機選取,並且被強行與外界隔離!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賄賂陪審員從而影響案件的走向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12為陪審員相互制約,使得決定案件的最終權利被分解,保證了案件較為公平的判決。
3、陪審團制度有利於保障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陪審團制度透過分權制衡,審判監督,堅持讓公眾分享司法權力,保證了司法的民主和公正。還使普通公民直接參與司法權的行使,做到了民主司法。
-
7 # 王暢
影片的結局陪審團最終判定槍支製造商敗訴,Nicholas和Marlee的用心和苦心也得到了回報,Nicholas的妹妹死於一場槍擊案件中,因為槍支不受控制的隨意銷售,遭到槍支暴力傷害的家庭所承受的痛苦卻一生也無法痊癒,Nicholas堅持多年,只想討個說法,給槍械製造商銷售的隨意性一個懲罰。Nicholas說:“我沒有做任何事,他們,只是聽從了自己心靈的選擇……你以為那些普通的陪審員是所羅門王嗎?不,他只是揹負著貸款的普通人……這樣的人他媽的一點兒也不會在乎真理、法律、公正和你所謂的什麼美國價值觀!”我們都知道這個案子陪審團正好是被操控在想實現正義的Nicholas手中。而如果操縱人的目的正好相反,但只要是人就不是十全十美的,就會有缺點,就有可能會被加以利用。
-
8 # 寶哥撩影
首先,讓我們回顧《失控的陪審團》這部電影:
一開始,藍金•芬奇自以為控制住陪審團成員的組成,就能穩操勝券,但還是讓尼克•伊斯特潛入到陪審團了,因為藍金•芬奇根本就沒有防備到這一點。隨著審判過程的進展,瑪麗給他的信件及電話告訴他,真正左右陪審團的另有其人時,藍金•芬奇才知道自己失算了。
然而藍金•芬奇不承認自己的失算,自認為手下有著強大的律師團和一幫走狗,完全能控制住尼克•伊斯特及其女友瑪麗。首先搜尋尼克•伊斯特的住所,想找出硬碟來,然而沒有得手。第二次居然派出了摧毀部隊,找出了硬碟(MP3儲存器)並燒燬了尼克•伊斯特的家。
對於瑪麗,藍金•芬奇剛開始想低價搞定,但遭到拒絕,藍金•芬奇遂殘忍出手,想抓住瑪麗並從而控制住尼克•伊斯特,但對手瑪麗真的不簡單,居然被俘後仍然能逃脫。藍金•芬奇與瑪麗的較量的最終結果是讓瑪麗怒憤了,並提高了交易的價格到1500萬。
雖然藍金•芬奇派出了人手去調查瑪麗的初衷,但由於案件審判結局快速的來臨,最終藍金•芬奇在得到瑪麗的初衷訊息之前,沒能抵制住誘惑,匯出了1500萬給了瑪麗。藍金•芬奇承認與瑪麗之間較量的失敗,在金錢上作出了妥協,他的目的是想在官司上獲得勝利。
然而,他們的較量是有著淵源的背景的,這背景是藍金•芬奇先前所不知的,直到金錢已匯出時,他的調查人馬才把較量的淵源搞清楚,但一切為時晚矣。損失金錢1500萬事小,敗了官司才事大。這部電影的真正較量,最終以藍金•芬奇失敗而告終,藍金•芬奇敗的真是一敗塗地。
槍械製造商敗了這場官司還能上訴,還有翻案的可能性,但藍金•芬奇敗的是名聲,再也沒有槍械製造商找他打官司了,而且他還將接受國稅局、司法部和聯邦司法監察部的調查,他的律師團也將解散了,藍金•芬奇徹底地完蛋了。估計以後藍金•芬奇再也無法在律師這個行業立足了。
這一切,只因多年前印第安納州的加德納鎮校園槍擊案藍金•芬奇幫助黑色財富槍械公司打勝了官司,而被害人,正是他的對手尼克•伊斯特的女友瑪麗的親人。
報應終於來臨,惡人終將受懲。
所以個人覺得還是公正的
-
9 # 俠叔影視匯
假如一個人拿著剛買的槍到大街上殺死了一個無辜的人,那麼出售這把槍的或者製造這把槍的人是不是也應該被起訴呢?
如果這個問題交由華人來回答,將會有一部分人這樣反問道“假如一名拿刀行兇的罪犯被起訴,那麼是否也要追究賣刀人的怎熱呢?”“當你有了雞蛋後,你何必去管這隻下蛋的雞是什麼樣的呢?”其實,華人在很多問題上都是深思熟慮的,可是如果在道德層面上華人總喜歡將問題簡單化,問題的癥結出在哪我們就直指哪,但我們忽略了是什麼引起的癥結,這次解決之後,會不會再次出現?
如果這個問題發生在美國,換做以前也不會追究製造商的責任,但是現在這種問題就有可能被追究,很多人說美國是一個什麼都有可能的國家,儘管某些事情在一開始看起來是那麼不可思議。話說回來,那究竟是什麼讓這種可能在美國得以實現呢?答案是陪審團制度,這種最早來源於英國的審判制最終在北美大陸發揚光大。影片《失控的陪審團》就講述了一個關於陪審團制的案例,一名股票商兩年前被髮瘋的同時開槍射死,兩年後股票商的妻子將槍支製造商巨頭們告上了法庭,要求鉅額賠償,進而引發了一場無比艱難而又驚心動魄的審判。在美國,被告可以申請由法官來審判還是由陪審團來審判,如果被告申請陪審團來審判,法官就只有做出宣判的權力,最終裁定則掌握在陪審團的手裡。美國的陪審團是由法院根據電話號碼隨機抽取的,被抽到的人必須接受法院的召喚,最終所有的人中經過法院的篩選原被告雙方律師的一致同意後才能留下來,一般來講陪審團的人數都控制在12人,另外還要有12人的候補陪審團一旦主陪審團員出局則補上。在案件的審理期間,陪審員都要被隔離,防止受到任何形式的干擾。說道這裡,我們先回到案件上,在以前美國出現過眾多的類似於這樣的槍擊案件,但最終都是以槍械製造商的勝訴告終,在這部電影裡,幾大製造商花費近千萬美金僱傭藍金這為著名的心理師來替他打贏這個案件,藍金根據每個陪審團的弱點制訂了不同的政策。而令影片精彩的是陪審團居然有人也在左右陪審團,雙方進行了一場生死的較量。影片快到最後時才證實了這名陪審團員的妹妹正是死於一場槍擊案件中,他只為討個說法,最終的結局是陪審團員判定製造商敗訴。
在這個案件裡,我們關注的並不只是案件本身的輸贏,陪審團只需要做出最終的裁決而不用給任何理由。那為什麼本案如此惹人們關注呢?在美國的審判案件中,只要某種類似的案件有了判決的先例,專業名稱是“判例”,那麼以後再遇
-
10 # 念念混剪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即使全世界都毀滅了,正義是不能沒有的。但是,當維護正義的制度被操控的時候,真正的公平公正何能得以保護?法律何以保護民眾的基本合法利益以及合理的訴求?
影片中的故事源於一場槍殺案,男子及其同一公司的十幾位同事被射殺,兩年後,這名男子的妻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製造出售兇槍的槍械公司進行賠償。而此時,被告方槍械公司的律師堅信:只要選擇到了合適的陪審員,並且透過掌握每個陪審員的弱點來操控他們的投票,這樣就能掌握此案件的勝利。於是,辯方律師從陪審團下手,對其加以利用,威逼利誘陪審員做出有利於槍械公司的判決。相較於被告方,在有一名陪審員從中製造混亂,企圖影響法庭判決的情況下,原告律師始終堅信法律的公正和人們心中的良知。他認為正義一定會戰勝惡勢力。
觀看此影片,不太瞭解英美法系的我對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有了認識。根據資料顯示,陪審制度最初萌發於古希臘古羅馬,現代意義上的陪審制度則起源於英國,之後又隨著英帝國的殖民擴張遠播於美洲、非洲、亞洲等地。雖然現代陪審制度源於英國,但美國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生長的沃土,陪審團制度已經成為美國司法制度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普遍規則,美國的州和聯邦陪審團審判案件必須在刑事罪行或民事糾紛發生的地區進行。每個法院必須不斷傳召大量的該地區的公民前往法院,為某個特定日期開庭的案件陪審員。而每個滿足特定最低個人資質要求的美國成年公民都必須根據傳召的要求出現於法院。在美國,對陪審員的典型最低資質是:美國公民;至少年滿18週歲;居住在涉案區域;有說與理解英語的能力;智力正常;無重罪定罪記錄。而整個陪審團制度的流程是,首先陪審員拿到案件中所提交的證據,法官接著解釋陪審團必須遵守的規則,然後陪審團會前往審議室裁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或被告應承擔的相關責任。在陪審團最終審議開始之前,律師會向陪審團作結案陳詞,提供理由以說服陪審團做出相應裁決。當然,陪審團最終的審議是在法官、律師甚至法庭工作人員都不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審議開始之前,庭審法官總是會指示陪審員們只能在審議廳裡討論案件證據,且必須所有的陪審員都在場方才可以。在多數刑事案件中,陪審團的判決必須是一致透過的。而在民事案件中,根據庭審所在州的不同,判決可能是一致透過,也可能是絕大多數陪審員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審議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成判決。
美國陪審團制度是美國一項十分重要的司法制度,是美國司法民主化的最明顯體現。陪審團的審議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美國前總統傑弗遜在公開評價美國民主制度時曾說,陪審團制度在維護民主的作用上,比選舉權還要重要。無論是在案件的審理範圍上、陪審團成員的遴選、陪審團在裁判中擔當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上,還是在陪審團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自我改革以及自我修復上,美國的陪審團制度都在最大程度上儘可能地確保了司法對社會公平公正和公民平等自由權的維護、保障和指引作用。陪審團制度的優點表現在:行使陪審職責使公民透過參與到司法實踐中;限制公權力,防止公權力的濫用;減少誤判或司法偏見的可能等等。
不可否認,世界上法治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美國,擁有一個龐大而成熟的法律體系,而陪審團制度是其中正義的護衛者,司法公正的瑰寶。但是,制度的制定和實施並不是完全盡善盡美、毫無缺陷的,每種制度都有其利弊之處,即使是在彰顯公正,保護人權,致力完善法律制度的美國,其引以為豪的陪審團制度也存在著消極作用和負面影響。有一種觀點認為,你可以出錢賄賂一個法官 ,但是你沒有辦法去賄賂所有的陪審員。其實不然,在《失控的陪審團》這一影片中,反映陪審團制度最明顯的弊端便是陪審員易被操控。在利益的誘惑和金錢的強大力量面前,正義被操控,陪審團制度所維護的公平公正遭到挑戰。民主不一定代表正義,保證民主並不代表正義也能被保證。陪審員這一群體可能很容易被遊說,被操縱,群體效應和集體意識容易使某一觀點主導其他陪審員,影響其他陪審員的心理傾向。當身處一個群體當中,團隊裡的其他人可能會對個人產生不可想象的重要影響,無論是思想認識層次,還是行為決策方面。這也是陪審團制度的一大弊端。另一方面,陪審團的成員可能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和把柄,正像影片中被告方律師所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把柄,只要抓住了就能左右他們的決定。也就是說,只要找到每個人的缺點和致命點,就能夠操控陪審團,從而左右案件的判決。回看“世紀大審判”,轟動一時的辛普森殺妻案無疑反映了這一現象。雖然辛普森斥巨資打造的號稱“夢幻團隊”的律師指控警方的幾個重大失誤,導致有力證據失效,最終使辛普森戲劇性地得到翻案,但在這一過程中,被告律師團也用種種手段成功影響陪審團的決定,從而做出出人意料的判決。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正義容易被操控之外,陪審團制度還存在著諸如司法效率低下,陪審團審案成本過高(包括陪審團成員的補貼、前期挑選陪審團、組織陪審團工作以及每天的伙食和其他開支等),面對當代紛繁複雜的法律和疑難案件,陪審團成員知識視野難以應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陪審制甚至容易產生偏見、帶來審判的不確定性等負價值。在如今的審判中,多數陪審團成員對案件漠不關心,草草敷衍了事,而且陪審團成員的素質和教育程度參差不齊,也影響到他們對事實的判定。根據查閱文獻發現,近年來有些政府為庭審法院提供的資金日益縮減,許多公民不願應召履行陪審員的義務。在財政緊縮時期,政府不能為陪審員提供足夠的補貼。所以,很多公民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參加庭審,履行陪審員的義務。在很多大城市,應召擔任陪審團的比例僅僅為20%。按照美國法律規定,陪審團成員應當是非法律專業。陪審團成員挑選具有隨機性,而所選擇的不同背景的陪審員決定了他們多數情況下並不能理性的按照嚴格的法律程式作出判斷,而往往只是基於感性的個人直覺做出結論。由此可看出,陪審團制度存在著有待改善的地方。
從失控的正義縱觀整個陪審團制度,改進是必要的,但是,“對陪審團審判制度的改革只會加強該制度的生命力,而決不會終止該制度的生命”。任何制度都不完美無缺,任何設計出來的制度發展到成熟階段肯定有被人操控、鑽空子的可能,雖然存在著不足,但總體來說陪審制維護和促進了美國的司法框架和司法程序。我相信,對制度的完善是對公平正義的有力保護。
看完此部電影,有一個問題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制度一旦被操控了,那所謂的公平公正何以得到實現?我們用什麼來保衛正義?影片的最後,企圖影響法庭判決,而其實只是設了一個圈套的主人公尼克•伊斯特說,他並沒有主導陪審團的討論,他所做的只是防止陪審團被人控制,讓每位成員都能按照自己的良心去投票。正義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只有堅守自己的良心,才不會輕易地被惡勢力操縱。只有這樣,失控的陪審團和被操控的正義這樣的事情才不會再出現。思考和審視自己的內心,遵循我們的良知,聽從內心的正義去做出每一個選擇。司法是最後一道防線,道德和良心被放棄了才交給法律去做出最後判決。而司法防線一旦被破壞,將會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對公民意識造成無以復加且無法彌補的衝擊力,社會的公平正義,公民基本權利的實現將會成為水中月,鏡中花。當維護正義的制度被操控了,公平公正便無以保護。當法律都沒法站在正義的那邊,是需要些許內心有良知的人來喚醒公眾的良知。
哪裡有正義,哪裡就是聖地。
哪裡有正義,哪裡就有而不斷完善的維護正義的制度,陪審團制度也是如此。
回覆列表
關於《失控的陪審團》判決到底公正不公正我總結了兩大類來分析問題!
一、假如一個人拿著剛買的槍到大街上殺死了一個無辜的人,那麼出售這把槍的或者製造這把槍的人是不是也應該被起訴呢?
如果這個問題交由華人來回答,將會有一部分人這樣反問道“假如一名拿刀行兇的罪犯被起訴,那麼是否也要追究賣刀人的怎熱呢?”“當你有了雞蛋後,你何必去管這隻下蛋的雞是什麼樣的呢?”其實,華人在很多問題上都是深思熟慮的,可是如果在道德層面上華人總喜歡將問題簡單化,問題的癥結出在哪我們就直指哪,但我們忽略了是什麼引起的癥結,這次解決之後,會不會再次出現?
如果這個問題發生在美國,換做以前也不會追究製造商的責任,但是現在這種問題就有可能被追究,很多人說美國是一個什麼都有可能的國家,儘管某些事情在一開始看起來是那麼不可思議。話說回來,那究竟是什麼讓這種可能在美國得以實現呢?答案是陪審團制度,這種最早來源於英國的審判制最終在北美大陸發揚光大。影片《失控的陪審團》就講述了一個關於陪審團制的案例,一名股票商兩年前被髮瘋的同時開槍射死,兩年後股票商的妻子將槍支製造商巨頭們告上了法庭,要求鉅額賠償,進而引發了一場無比艱難而又驚心動魄的審判。在美國,被告可以申請由法官來審判還是由陪審團來審判,如果被告申請陪審團來審判,法官就只有做出宣判的權力,最終裁定則掌握在陪審團的手裡。美國的陪審團是由法院根據電話號碼隨機抽取的,被抽到的人必須接受法院的召喚,最終所有的人中經過法院的篩選原被告雙方律師的一致同意後才能留下來,一般來講陪審團的人數都控制在12人,另外還要有12人的候補陪審團一旦主陪審團員出局則補上。在案件的審理期間,陪審員都要被隔離,防止受到任何形式的干擾。說道這裡,我們先回到案件上,在以前美國出現過眾多的類似於這樣的槍擊案件,但最終都是以槍械製造商的勝訴告終,在這部電影裡,幾大製造商花費近千萬美金僱傭藍金這為著名的心理師來替他打贏這個案件,藍金根據每個陪審團的弱點制訂了不同的政策。而令影片精彩的是陪審團居然有人也在左右陪審團,雙方進行了一場生死的較量。影片快到最後時才證實了這名陪審團員的妹妹正是死於一場槍擊案件中,他只為討個說法,最終的結局是陪審團員判定製造商敗訴。
在這個案件裡,我們關注的並不只是案件本身的輸贏,陪審團只需要做出最終的裁決而不用給任何理由。那為什麼本案如此惹人們關注呢?在美國的審判案件中,只要某種類似的案件有了判決的先例,專業名稱是“判例”,那麼以後再遇到這種案件就容易解決的多。所以,在本案中,只要判定槍械製造商敗訴,那麼以後的案件中就會有更多的類似於原告這種無辜人的勝訴。其實,這種做法在美國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中國的手段一般很隱蔽,但美華人更加聰明,叫陪審團來判定。陪審團會根據第三國對中國是否構成傾銷做出判定。注意,陪審團管裁決,他們可以不去描述細節,至於為什麼的事他們會認為華人比誰都清楚,所以,一旦開庭,因為有判例,中國企業敗訴絕對是板上釘釘。
任何制度也不是完美的,在本案中體現的陪審團被收買的現象可以說是很常見,最主要的是陪審團因為是隨機抽取的,人員參差不齊,近些年來,美國關於陪審團的存廢問題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但回想一下,正如美國法官自己說的“想一下還有比別的國家的更糟糕的制度嗎”,從這一點上出發,雖然有問題,但相比其他國家卻還是最公正的,最有效的。
至少現在美國的陪審團制是控制在可控範圍內的,因為有時候,正義不僅僅靠法律的公正和法官的無私,這個社會還需要一種道德的審判,判例本身就是為正義壯行,法律不能只是精英的法律,它為保障民權而生,更要靠平民來維護。
二、《失控的陪審團》同樣是一部以法律為基礎的電影作品,講的是一起狀告槍支商的影片。從影片的開始,律師雙方就選擇陪審員展開了一場“激戰”。雙方都想選擇傾向己方的陪審員,起碼要篩去有明顯偏見的陪審員候選人。在挑選過程中,雙方律師採取了提問的方式選擇陪審員,除此之外,讓我影響深刻的是維輕公司的陪審員顧問蘭金芬奇。以他為首,由各界精英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透過監控,心理分析等眾多途徑來了解陪審員從而達到控制他們為自己服務的目的。即便藍金芬奇用如此多的人力和心智,他還是沒有排除異己的勢力,讓尼克伊斯特成功成為9號陪審員。
我們從影片的最後可以知曉,尼克並不是僅僅在履行他的公民義務。由於幾年前的槍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雙胞胎妹妹,而在審判中槍械公司卻勝訴了。尼克和女朋友瑪麗的用意很明確,他們就是要讓槍支公司付出代價。而意圖如此明確的人被選進陪審團,無疑是該影片名字的由來,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審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在前面敘述最多的便是“陪審團”三個字,我覺得,要深刻的瞭解這部影片的意義,首先要對“陪審團”這一名詞有著明確的認識。
陪審團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實的團體,多見於英美法系國家。目前於司法制度中採用陪審團制度的有美國、英國和中國香港等。
陪審團按照英文的意思應該稱臨時公民審判團,或者公民審判團。 陪審團是指向法官宣誓並且對給定的案子做出裁決的一組人員,尤其是指被法律召集聽取並且在法庭上做出案子最終裁決的一組人員。
案件事實的認定是初審法院的重要工作,在採用陪審團的審判制度裡,由普通民眾所組成的陪審團通常用來認定純然客觀之事實。陪審團所認定的結果僅具事實認定之效果而非正式判決,法官會據以參酌法律判斷做出判決。如果陪審團認定事實不合乎常理,或者有違背法官所給的法律指示,法官得一一找之申請排除陪審團的結論而逕為判決。
由此可見,在一定程度上,陪審團的權利與法官同等,甚至高於法官。
作為陪審團組成成員的陪審員,他們的任務就是認定事實,探求被告人內心的道德內容,這不僅僅是陪審員的權利,也是他們首要的職責,判斷法律是否公正,使不公正的帶有壓迫性的惡法失效,讓陪審員們成為與政府的專政和壓迫相抗爭的希臘自由女神帕拉斯的象徵,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實現了陪審制度的宗旨——被陪審團審判,也就意味著被國民審判。
在簡單的瞭解了這些知識的基礎上,重溫《失控的陪審團》,我就對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有了更深的思考。
美國陪審團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數、享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的、決定對嫌疑人是否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這是一個從英國沿襲過來的制度。哲學裡面有這樣一個命題,叫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陪審團制度在美國沿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之所以歷經這麼長時間而不衰,足以證明這項制度的社會價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陪審團中的一員呢?
美國法律規定,除不滿18歲、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曉英語、聽力有缺陷、有過犯罪記錄的人外,都有擔任陪審員的義務。美國的法律還規定,刑事案件要有12名陪審員,民事案件要有6名陪審員。無論是控方還是辯方,只有人認為陪審員中的任何一個人的家庭背景、本人經歷等有可能對公正審判有影響的,都可以提出調換,直至雙方包括法官都認可了,才能做為正式的陪審員。這就是說,陪審團將憑著一個正常人的良知、基本的是非標準和簡單的法律知識來判斷一個嫌疑人是否有罪。這就是陪審團制度存在並發展的深厚的社會基礎、廣泛的群眾基礎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基礎。
但是,面對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我們不免會心生疑問:讓那些毫無法律知識基礎的普通人參與案件的審判,決定案件的審理結果,他們有這個能力嗎?
可能有人要說,在陪審團審理過程中,法官和陪審團是有嚴格的分工,陪審員只對案件事實問題作出裁判。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只要是個正常的人, 具有一定的常識和生活經驗都可以勝任,甚至有時候比法官更加公正。其實不然,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的區分只是理論上為了方便研究而作的完美假設。在實踐中,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常常以不可分解的方式糾結在一起,難以區分。基於法律問題與事實問題相互糾纏而難以釐清,一位研究案件事實認定問題的學者感嘆:區分法律問題和事實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法律問題。
有學者提出,期盼未曾受過法律訓練, 沒有法律工作經驗的普通公民能夠出色地完成司法審判任務,恐怕只是一種樂觀的願望。有的學者甚至認為由不懂法律知識的人從事審判活動,其所依據的不是法律而是個人的知識和觀念,這不是實行法治,而是一種人治。
儘管陪審團的裁定能力廣受質疑,但是無可否認,陪審團的意義還是十分重大的。
1、有助於遏制司法腐敗有助於遏制司法腐敗。如果審案由法官一錘定音,那麼行賄的物件就是明確的,因為法官也是人,不能指望所有的法官都是包青天。而在陪審團制度下,法官只能主導法庭辯論和定案後的量刑。斷案的是陪審團,法官無權干涉。那麼要想行賄只能行賄於陪審員,而陪審員是從平民中隨機挑選出來的,直到開庭,控辯雙方才知道誰是陪審員,陪審團也才知道要開庭的是什麼案子,搞清楚了陪審員的來龍去脈,案子早已審完。況且,在陪審團期間,是不可以與外界接觸的。重要的案子,連離開陪審團室都要有法警陪同。可以說,司法腐敗在陪審團制度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有助於提升司法公信力。陪審團制度規定,陪審團員中,有一人持否定意見,這個案子就不能判決。這樣做可能帶來審判效率不高,但它絕不會出現冤假錯案!而一次次公正的判決,帶給人們的訊號就是,審判是公正的,判決結果是不容質疑的,因而極大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
3、有助於減少涉法涉訴案件的發生。分析近年來我們的涉法涉訴案件,原因無非是審理不公,讓當事人不服,多次不公正、不嚴肅的判決結果,使當事人對法官甚至對審委會失去信任。陪審團制度則可以較好地解決審判不公的問題。
4、有助於增進公民的法律意識。參加了陪審團,不僅在開庭前要接受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庭審過程中,受法律專家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及語言的影響,直接體驗法律與生活的關係。特別是在討論判決的過程中,是一次最好、最生動、最有針對性的法治教育,使陪審員從一個個具體的案子中,懂得了法律規定了什麼?他為什麼違法了?怎樣才是不違法的?違法要受到什麼樣的制裁?從而使公民的法律意識大大增加,無形中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法律素質。在我們正處在改革特別是司法改革的今天,陪審團制度的做法、意義無疑對我們是一種極好的啟示。
有人認為陪審團造成辦案效率很低,象日本地鐵毒氣案的主謀麻原明明是罪犯還審上幾年,象張子強這樣的人,為什麼在國內就能迅速把他崩了遏止了他繼續為惡,而在香港他囂張了這麼多年?我們認為,在中國有刑事案件審判效率極高的一面,但往往是犧牲犯罪嫌疑人的人權為代價,在一個文明法治社會,是不會輕易判定一個人為法律意義上的有罪,寧可漏掉一個壞人,也不枉斷一個好人。陪審團制度是一種很和諧、很人性化的制度。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陪審團制度在世界各國的執行中仍有缺陷,但這一制度所體現的人民主權思想是值得我們擁護的。
經過了解與比較,我發現,雖然中國陪審制有一些不足,但也是從民主和正義的法的精神出發,倘若我們能立足中國的司法現狀,吸收陪審團制度的優勢,經年發展,中國的陪審制也能發揮其本來作用,充分體現司法審判的公平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