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銘蘇先生

    第一、西德經濟發展水平高,先進帶動落後。

    上個世紀90年代,西德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東德就要落後的多。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進出口貿易為西德的1/10,平均月工資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西德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工資高,生活條件好,這也是當時數十萬東德人翻過柏林牆,逃亡西德的重要原因。

    由於東西部差距過大,德國統一以後為了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德國付出了高達1.5萬億歐元的經濟代價。兩德統一以後,大部分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失業率高達20%。為了支援東部發展,德國實施《團結公約》,從1995年-2019年,德國西部為東部籌集2500億歐元的建設資金,每年的轉移支付更是高達GDP的5%。這也是東德併入西德,德國為此付出的代價。

    第二、蘇東劇變,拋棄蘇聯模式成為浪潮。

    戰後東歐各國開始採用蘇聯模式,這種模式對於戰後初期恢復發展經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注重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展,忽視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模式,到了後期各種弊端就顯現出來。一方面經濟僵化,對於人員的限制過多,社會環境比較壓抑,工人工資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於過分發展重工業,導致社會商品的短缺,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為了擺脫這種生活狀態,以致於到了80年代末期,每年都有數十萬的東德人員逃亡西德。

    蘇東劇變的浪潮席捲東歐各國,各國開始進行改革,擺脫蘇聯模式的限制。東德作為蘇聯模式的受害者,也想盡快擺脫這種經濟局面,而加入西德或與西德合併無疑是不錯的選擇。當時兩德統一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兩國合併,成立一個新的國家,這樣的話需要重新制定一部新的憲法,合併程式比較複雜;另一種是東德加入西德,這樣只需要修改西德憲法就可以,但是這方式忽視了東德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東德好像西德附庸。不過,最後為了儘快實現兩德的統一,還是選擇的後一種方式。

    第三、兩國政府的有意推動。

    在德國的統一過程中,西德一直想掌控德國統一的主導權,而東德由於受蘇東劇變的影響,政府及執政黨領導人變動頻繁。東德先是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領袖埃裡希·昂納克宣佈因為健康原因辭職,選舉埃貢·克倫茨上臺執政。面對複雜而混亂的局面,東德政府宣佈集體辭職,然後統一社會黨政治局也宣佈集體辭職,選出以克倫茨為首的新政治局。在此後的政局變動中,德國統一社會黨失去執政地位,東德成為多黨執政國家。此後新政府和西德談判兩德統一的各項條約,最終東德地區改為5個州集體加入西德。

    可以說,從開始到結束,西德一直在掌控兩國統一的程序,東德由於政局變動頻繁,原來的執政黨失去執政地位,新政府更傾向於加入西德。

    第四、各方妥協的結果。

    當時德國的統一遭到一些歐洲國家的強烈反對,為此英、法、美、蘇和東、西德舉行了多輪的二加四會談,對德國統一後的領土邊界、軍事力量、國際地位等方面做了規定。其中就包括德國統一以後要保留在歐共體和北約內,這就決定了統一後的德國不可能是社會主義制度,而是資本主義制度。這樣的話,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東德,只有加入資本主義國家的西德。

    綜上,蘇東劇變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而對德國來說卻迎來了再次的統一。西德由於經濟發達,並在兩德統一的過程中掌握主動權,再加上當時國內外形勢綜合的影響,最終東德併入西德,實現了德國國家統一。

  • 2 # 書生115

    窮唄!還能怎樣?東歐包括東德常年被蘇聯薅羊毛,都薅禿了,加上自己官員的腐敗,他們倒是想讓西德併入東德,人西德又不是二傻子

  • 3 # Muandkamu

    德國統一是東歐鉅變的結果之一,東歐劇變說白了就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經濟不行,生活困難,在資本主義和平演變攻勢下推翻了原政府還有資本主義道路。既然過的不好,能跟著西德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 4 # 優己

    這與德華人的傳統文化有關!德華人是日耳曼民族,這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戰鬥民族傳統的種群。他們一直都是採用部落制度的,各個部落推舉各自的首領,再由各個部落首領舉總首領。比如,德國的前身,普魯士聯合王國裡面有一百多個部落,每個小部落都是一個小國,普魯士國王則是這些小國的聯合國王。這種方式即便到二戰以後也沒有改變,德華人依然是民主選州長(原部落首領)。而東德領導人則是由這些州長共同推舉產生,只是國策上是親蘇的而已。

    德國的聯邦制度看似原始實際上與現代民主選舉制度相差不遠,既,每個日耳曼的人的首領都是以所有日耳曼人的利益為首的。在德國重新統一當時,東德國的百姓選擇了統一,那麼東德國的領導人是沒有權力阻止的。

    其次,德國的特殊制度實際上也保留了東德領導人競選新德國國家領導的權利!東德併入西德以後,州市一級的領導人並沒有因此變更,他們依然是各司其職。而原東德執政黨則成為德國的在野黨,只要他們透過法律選舉的方式登臺,他們同樣可以再當德國的執政黨!

  • 5 # ZHANGKingJames

    因為德華人敢說真話 敢承認錯誤 本來就是洗腦忽悠的玩意 精英人士誰會相信 只不過有些是選擇逃避 強行走下去 有些人勇敢的承認失敗擺了

  • 6 # 歷來現實

    “實現黨的領導,改造每一個人都是值得的!”這一句標語口號醒目的掛在東德Bauzen監獄的正門口。

    Bauzen監獄雖是東德成千上萬個監獄之一,但與其他監獄相比,這裡也搞點特殊,因為這裡關押的都是政治類別的犯人。

    通常會有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比如國家明明規定,在押囚犯的腳鐐不能連續施用三個周,所以管理方會在第20天貼心的為囚犯解開,過了一天再佩戴上,重新開始20天的迴圈。

    這裡關押的犯人所犯罪行花樣很多,比如:“背叛國家傳遞情報罪”,向西德的親友寫信和在西德等西方國家出版書籍者歸於此類;“煽動敵視國家罪”,這說明你聊天的物件裡,恰好有286000名史塔西成員其中之一,這些成員佔據國家人口近2%,能保證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隨時受到監控;“危害國家與社會穩定罪”和“叛逃罪”都是為了喜歡越界的人眾準備的,這幫傢伙為了幫助國家宣傳制度的優越性,不惜冒著被槍擊的風險要跑到西德,這種精神不被鼓勵,要給予適當懲戒。

    公道的說,在東德存在的這幾十年裡,還是比較講究人道主義的,被處死的政治類別的犯人只有一百六十多位;死於柏林牆等邊界地區的也只是寥寥數百人,大部分還是被關押在Bauzen監獄裡,接受思想教育,然後是漫長的等待,他們在等待什麼?

    他們等待的是一輛藍白相間的大巴士。

    這輛大巴車從1963年底到1989年,從西德到東德,接上人後再回到西德,26年裡,一共拉回來33755人,他們都是東德政治類別的犯人。

    這是一場國家間的交易,對於西德來講,沒有人會指責他們不道德,他們耗費了巨資,把這些東德的犯人拉回西德,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給他們自由。

    1963年的第一宗交易是8名犯人,西德政府付出了32萬馬克,為此西德的代表進行了艱苦的談判,目的當然是為了講價錢,東德政府報價中,知識分子和醫生等群體價格太高,達到了18萬馬克,西德代表最終砍到了每人4萬,不管被捕前身份如何,這是最後的打包價格。

    後來的主義天堂東德這邊,對價格不斷提出異議,認為總有通貨膨脹,而且你西德財大氣粗,於是贖金價格就慢慢上漲,到了1982年,金額翻了一番,超過9萬馬克,加上犯人家屬,至少需要10萬馬克。

    西德的現金也不是很湊手,於是建議能不能用貨物代替?雙方達成了妥協,西德方面,水果、穀物乃至化肥、石油、礦石開始源源不斷的抵達東德,換來了一車又一車的犯人。

    透過這種方式,26年間,西德名義上付出了34億馬克的現金和貨物,實際上由於東德國情,還必須付出人情費用,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賄賂,成本遠遠不止名義上的支出。

    這些名義上的費用最終都匯入了兩個東德大人物的賬號,一個是總書記昂納克,一個是史塔西負責人米爾克。

    西德換來的除了33755名犯人,還有25萬左右的家屬,或許還有全德百姓的民心。

    迴應題目,假如東德肯為西德的百姓哪怕花上一分錢,都有可能改寫最後的兩德統一結果,沒準兒能出現西德人民踴躍建議西德“放棄自身地位”併入東德的大好局面,可見,西德這種帝國主義的邪惡購買行徑,殊為可恥!

  • 7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東德之所以放棄自身地位加入西德,有著深刻的內外因素。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獲得統一,東德以5個州集體加入西德。德國的統一也宣告了東德模式的失敗,統一後的德國走向資本主義。

    1、蘇聯集團的失敗導致了東德的被動

    作為一個小國,在國際舞臺上難以有自己的自主權,他們的命運,掌握在世界大國的手中,這種情況在二戰後的冷戰時期尤其明顯。

    作為戰敗國,二戰後德國被一分為四,美蘇英法對德國進行了分割佔領,隨後英美法佔領區合併,成立聯邦德國,而蘇聯佔領區則成立民主德國,柏林也被美蘇陣營一分為二,德國從此分裂成東西兩部分。

    分裂後的德國,分別跟隨著美蘇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中聯邦德國受益於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經濟迅速復甦,20世紀50年年代就超越英法成為西歐第一。而民主德國在蘇聯模式的支援下,走上高度集中的道路,經濟一度繁榮,擁有很高的社會福利水平。

    但是,從蘇聯勃列日涅夫時代後期,蘇聯發展陷入停滯,共產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逐漸削弱,蘇聯的衰落深刻影響了東歐小國,特別是德國。

    作為冷戰的最前沿,一直以來東德和西德都是美蘇重點關注的地區,在美國影響下,西德經濟持續繁榮,一直領跑歐洲經濟,加上德國雄厚的技術積累,西德的重工業水平領先世界。而東德服務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大局,有蘇聯發展重工業,東歐小國只能發展加工業、零售業等輕工業,這導致東西德國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

    東德和其他東歐國家一樣,經濟深受蘇聯影響,所以蘇聯的興衰直接影響東德的起落。

    進入80年代,蘇聯的經濟更趨停止,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一籌莫展,不得不著手政治改革,導致蘇聯解體趨勢加強,在這樣的情況下,東歐國家也開始紛紛離心,加上蘇聯經濟的衰落,對東歐國家的控制力不從心,東德的命運開始出現變數。

    由於蘇聯控制力的減弱,東德政局開始激烈變動。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臺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8月31日,兩國簽署了兩德政治統一的國家條約。規定民主德國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併成一個州,東德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兩德合併的趨勢讓西歐各國比如英法緊張不已,尤其是鄰國法國。但是此時的法國早已淪為二流強國,無力阻擋兩德統一。法國將阻擋兩德統一的希望寄託在對手蘇聯身上。但戈爾巴喬夫不表態,默許兩德統一。

    9月12日,兩德外長與美蘇英法外長簽署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德國統一得到前戰勝國的同意。

    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德國統一!

    2、不可抑制的移民潮拖垮了東德

    東德的失敗,除了老大哥蘇聯的失敗,東德內部問題的處理失當也是導致東德失敗的重要原因。

    東德建立後,實行共產主義制度,由於不同於資本主義的野蠻掠奪,東德只能透過犧牲國內其他行業的發展進行自己的工業化程序。

    由於借鑑蘇聯的粗暴階級劃分模式模式,導致東德建立初期,東德內部的富人階層、知識分子以及部分技術人才最先受到嚴厲打擊。為了生存,他們選擇向西德地區流動。

    長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東德及蘇聯集團進行妖魔化宣傳,導致東德境內人心浮動,外逃西德的人數越來越多。

    從東德建立到1961年“柏林牆”修築前,已經有超過300萬的東德人進入西德地區,而當時的東德全國總人口超不過2000萬人!東德外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人力資源的流失直接損失約70億至90億美元,年輕勞動力的流失造成225億馬克的教育投資損失。

    1961年,民主德國修建了“柏林牆”,表面上柏林牆是隔離東西方世界,防止兩方人口相互偷渡的重要工事,但實際上當時幾乎沒有西部的人要主動到東德去,所以柏林牆成為東德政府阻擋本華人外逃西德的囚籠工事。

    柏林牆的修建,讓很多來不及舉家搬遷的東德家庭分崩離析,再加上西方的扭曲宣傳,更加坐實了西方的宣傳!

    待到東德完成自我犧牲式的資本積累,全面構築起高福利的國家制度時,看樣子應該不會有東德人外逃了,但是東德外逃的數量還是有增無減,因為此時的西德經濟復甦,國家發展更有活力,就業機會更多。

    由於長期的計劃經濟,東德的經濟發展和西德相比越來越力不從心,這使得東德的發展陷入困境。這讓東德發展再次陷入困境,因為福利制度水平提高很容易,但是一旦降低,勢必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當東德的經濟發展無力支撐高福利制度時,很多生活質量下降的東德人就會再次義無反顧地向西德流動。

    因為人才的大量流失,統一前的東德幾乎已經停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東德已經不具備在經濟上擊敗西德甚至吞併西德的能力,相反,越來越大的經濟差距給了西德吞併自己的機會!

    所以東德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地位,透過加入西德扭轉自己的被動局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8 #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德國統一】

    1、國家體量。面積:西德約25萬平方公里,東德約11萬平方公里。人口:西德約6300萬人,東德約1800萬人。西德面積是東德的2倍以上,人口是東德的3倍以上,兩國合併(加入只是方式)一般是小國併入大國。舉個更懸殊的例子,夏威夷加入美國聯邦,成為第50個州,反之,美國聯邦的體量能加入夏威夷嗎?東德形式上也是“停止存在”,以各個聯邦州為單位加入西德。

    【德國統一總理科爾】

    2、經濟實力。西德經濟得益於“馬歇爾計劃”和冷戰的有利國際環境,在戰後迅速恢復,統一前早已超越老牌歐洲列強英國和法國。東德在蘇聯扶持下,號稱“世界10大工業國”,和西德比,差距還是非常大。兩德統一時,西德政府開出的條件,東德馬克按照1:1兌換西德馬克(實際市場匯率大約2:1),可以從側面反應出經濟實力的差距。

    【法國的心理陰影面積——德意志第二帝國】

    3、大國博弈。東德放棄自身地位加入西德,亦或反之,只是形式,起決定作用的是美蘇的態度,英法作為當事國,雖然也有態度,但是鑑於自身實力,話語權在其次。統一後的德國仍然是西方的一員,不會危害美國利益,蘇聯此時已經自顧不暇,統一程序水到渠成。

    綜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實力遠超蘇聯集團,東德加入西德也可以理解為被西德和平吞併,是否放棄自身地位,完全由實力決定。

  • 9 # 人生觸底反彈

    當柏林牆砌起的時候,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開始;當柏林牆倒塌的時候意味著那個時代的終結。而在這堵牆一砌一塌之間包含著令人心酸的艱辛。有骨肉分離的無限思念,有痛失親人的撕裂般疼痛,有人們抗爭的血淚控訴,更有人們痛定思痛後的思考。那段歷史到底是人類艱辛的探索,還是妖魔鬼怪對人類的殘害? 柏林牆的倒塌原因和東西德的合併方式,足以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歷史雖然有反覆,但卻絕不會倒退 ! 柏林牆倒塌後的良心和法律結合的審判,足以證明正義可能遲到,卻絕不會缺席 ! 東西德的合併方式則說明嚮往光明是人們的樸素追求。

    柏林牆的倒塌由很多因素共同促成。有世界大環境的變化,有同宗同族德意志人渴望統一的助推力,有勇敢踐行者不惜犧牲的前期鋪墊,有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等。二戰結束後不久,即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國家集團和以美國為首北約國家集團的對抗。俗稱"冷戰"。包括東德在內的東歐國家皆屬於蘇聯集團,包括西德在內眾多中西歐及其它一些民主國家屬於美國集團。在雙方的博弈中,美國一方逐漸佔據了上風。由於違背了發展規律的非人性化統治,華沙集團的國家出現了集體性衰退。各華人民已經非常痛恨統治者,只得在高壓狀態下不得不隱忍而已。到80年代中期戈爾巴喬夫上臺時,老大哥蘇聯也已經搖搖欲墜,戈爾巴喬夫雖然試圖透過改革挽救蘇聯,但顯然已經無能為力。蘇聯對東歐國家的控制也不得不放棄了,隨即,在89年的時候東歐國家發生了鉅變。就是這種背景下,東西德在1990年實現了統一。

    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是不可思議的,本來是一家人卻要因為某種勢力或某種思想而被人為的分離,這種痛苦是那些弄權者體會不到的,或者是他們的心靈已被魔鬼控制。而這種分離有時靠一堵牆或者是一條經緯線。而令人無法逾越的就是統治者手中的槍。從柏林牆建好那天起就有人不顧危險翻牆,起初是因為親人間彼此的思念,而後來就變了性質。牆的東邊是紅色制度,牆的西邊是資本主義制度,至於誰優越咱就不予評論了,我們以"現象"來說話,據統計,從柏林牆砌起來到柏林牆被推到的那天,從西往東翻牆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例,基本上都是從東往西翻牆的,而且是不懼槍林彈雨。這足以驗證了"鞋子是否合腳只有腳知道"。

    在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後,法庭以良心和法律相結合的方式對東德集團進行了審判。之所以將良心加上,意思是審判的目的並非治罪,而是彰顯正義可能會遲到,但卻不會缺席。也在警醒人們絕對不能讓悲劇重演。在審判向翻牆民眾開槍計程車兵時曾引起過激烈的辯論。這些僅僅是執行命令計程車兵到底該不該判呢?關於這個問題,曾有過一個有點詼諧的橋段,說是有個士兵在庭審時不認罪,理由是他們是軍人,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所以他辯稱自己沒罪。而法官質問他為什麼不能將槍口抬高一寸呢?當然,這只是一個有著深層含義的冷幽默罷了。最後涉案計程車兵都被判了,但服刑的但卻不多。這就是良心和法律相結合的審判,旨在讓這樣的人間悲劇不再重演。

    至於東西德合併為什麼會以東德"投降"的方式來完成的問題,首先,東德人是自願的。其次,西德的經濟條件好,而且符合經濟規律,受夠計劃經濟折磨的東德人嚮往市場經濟。再者,也是最主要的,東德人已經深惡痛絕那種一家人也要被逼的互相告密的統治方式。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那就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

  • 10 # 邱震海

    嚴格說來,1990年10月3日的德國統一,並非兩個主權德國之間完全平等的統一,而是當時的西德完全把東德吞併的過程。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完全不平等的吞併過程,有大背景和小背景兩個因素。從大背景上來說,1985年當時的蘇聯開展透明化和改革以後,東西方關係迅速緩和,然而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也開始逐漸面臨瓦解的過程。

    從小背景上說,1989年夏天開始,大量的東德居民逃進西德駐東德代表處,試圖前往西德。在這種情況下,1989年11月,柏林牆被開啟,東德被迫對西德開啟國門。這就是東德放棄自身地位,全方位加入或被吞併露西德的主要原因。

    這樣的大小背景共同作用之下,東西的國迅速展開了統一談判。而當時的東德,完全是以弱者的形象出現在西德面前的。這種弱者的形象,不但體現在經濟實力上之弱,而且也體現在人心向背方面的之弱。再加上當時東德的保護傘蘇聯也已經搖搖欲墜,根本無暇也無能力來保護東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友沒房子,住在一個老女人家,說等他買房子就和老女人分手,是愛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