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張說電影

    我覺得他演得很不錯,滿分100分的話,至少80分。他本來的人設是一個乖乖仔,但在這部電影裡,他成功地出演了一個叛逆、桀驁不馴、喜歡耍酷的青春期少年。

    今天,導演王小帥的新片《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大獎: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女演員獎,也成為第一部在柏林電影節上同時斬獲影帝、影后大獎的中國產片。

    首先恭喜獲得影帝大獎和影后大獎的王景春、詠梅,王景春被譽為“警察專業戶”,他早期在電視劇裡演的警察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近兩年,《引爆者》、《警察日記》中演技也很出彩。

    而詠梅是一位不顯山不露水的戲骨,早在15年前,就已經在陳道明、蔣雯麗主演的電視劇《中國式離婚》裡大受好評。劇中,她演一位知性、大方、善解人意的單身女性肖莉,令觀眾眼前一亮。

    這次柏林電影節上共有三部中國影片參加評選,只有這部《地久天長》走到了最後,同時斬獲影帝、影后大獎的優秀成績,給了大家一份驚喜。

    電影再現了80後的集體回憶。王景春和詠梅飾演一對夫婦,1986年,他們的兒子在水庫玩耍時出現意外。他們準備生二胎,但二胎又被計生委員沈英明(這委員是他們的好朋友)發現,強制流產加上手術失敗,導致女主無法再次懷孕。

    王景春詠梅一家於是和沈英明一家成了仇人,也對他們生活的這個地方失去了感情。於是,王景春夫婦到孤兒院收養了個孩子(王源飾),離開這個傷心地,跑到沒有人認識他們的福建小漁村生活。

    這個兒子叛逆、桀驁不馴,離家出走很久後帶著一群問題少年回家,而父親王景春也只能萬分無奈。

    在這個過程中,王景春飾演的中年人出軌了一次,出軌物件是一直暗戀他的姑娘(計生委員的妹妹),兩人交往中這個姑娘懷孕,但他們最後出於各種考慮沒有留下孩子。

    之後,王景春夫婦的生活中還發生了很多變故,這些變故也展現了一系列的時代鉅變:比如“嚴打”,一位工友因為聽了西洋的“靡靡之音”而獲罪入刑;體制改革導致工廠下崗潮,昔日快樂的集體時光一去不復返;房地產熱,有人因此發家致富,迅速出現貧富差距;出國熱,有人通過出國,與過去徹底告別……

    二十多年後,到了21世紀初,王景春夫婦老了,他們從福建小漁村從新回到了故鄉,與原來的仇人沈英明一笑泯恩仇。

    紅塵滾滾,地久天長。這部電影時長3個小時,3個小時的電影是中國現代化史的一部分。展現兩家人在這現代化浪潮裡的起起伏伏,也展現了人在面臨親情、故土、社會等一系列變化時的茫然。

    雖然東西方的價值觀、世界觀不同,但在面對親情,友情,故土情時,人類內心深處本真的東西是一致的,這也是這部中國意味很濃郁的中國產片獲得西方觀眾青睞,並引起共鳴的原因。

    電影在宣傳上主打“催淚”,很多80後觀眾看到電影中熟悉的場景和事件,聯想到自己身上發生的這些真實的歷史程序,忍不住流淚。而演員王景春表示:他在看到劇本後就為此流淚感動。飾演王景春出軌物件的演員齊溪說:拍攝結束已經兩年,直到今天她想到這個故事還是會為此潸然淚下。

    而王源在電影中的表現出乎意料地好,他本來的人設是一個乖乖仔,但在這部電影裡,他成功地出演了一個叛逆、桀驁不馴、喜歡耍酷的青春期少年。

    也要恭喜王小帥導演柏林電影節是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含金量一直很高,王小帥導演在柏林電影節上收穫頗豐。

    2001年,他的《十七歲的單車》獲得第51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2008年,他的《左右》獲得第5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加上這次《地久天長》收穫影帝影后,王小帥導演已經成了在柏林電影節上斬獲最多的國內導演。

    對於觀眾來說還有一個好訊息:《地久天長》已經獲得了電影主管部門的稽核批准,拿到了龍標,估計不久的將來就會在國內上映,到時候,大家可以在電影院欣賞高水平的中國產劇情片。

  • 2 # 影視口碑榜

    在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王小帥新作《地久天長》史無前例地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同時收入囊中,成為首個在歐洲電影節上包攬影帝和影后的影片,因而一炮走紅,備受關注。

    《地久天長》是由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之一的王小帥執導,由詠梅、王景春、王源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兩個原本親密的家庭因各種原因產生隔閡,甚至在搬家後身居祖國一南一北,三十年後又在年輕一代的牽引下重逢的故事。

    故事跌宕起伏,反映了兩個家庭幾代人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它所展現的故事和情感極具中國特色,能夠深入人心,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在播放時臺下觀眾哭泣聲此起彼伏的原因。

    該片導演王小帥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3年的處女座《冬春的日子》被英國的BBC評為一百週年裡一百部最佳影片之一。其後數年也拍攝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如《十七歲的單車》、《左右》等。

    王小帥的作品大多選用實力派演員,這部作品也是同樣。主演王景春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8年開始了演繹生涯,曾獲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等多個大獎。

    在《地久天長》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裡,王景春的表演十分克制,每分每秒都展現了自己精準的演技,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能表現出一個男人的隱忍堅強、一個父親的大愛無疆。許多人對其表演用“零瑕疵”形容,認為其獲獎是實至名歸之事。

    而影片的另一個主演詠梅有著豐富的家庭劇經驗,對《地久天長》這類影片拿捏準確。從1995年就開始演戲的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做配角,這一次,她不僅做了女主角,還成了中國內地女演員中獲柏林影后的第一人。

    不少網友表示“以前以為她是一夜成名,後來瞭解了詠梅之後才知道她是日漸成熟、破繭成蝶”。

    這部影片裡不僅有王景春和詠梅這樣的實力派,還有王源這樣的流量擔當,王源雖然年紀輕輕,但一直十分努力,曾得到陳凱歌導演的青睞和褒獎。他的加入也極大地提升了這部影片的知名度,使得這部影片成為了實力與流量的結合體。

    詠梅在合作後表示“王源的所有問題都問在點子上,他的表現太讓人刮目相看了。”而王源在得知王景春和詠梅獲獎後,也發微博祝福“爸爸媽媽”、祝福《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這部電影的獲獎打破了中國電影這三年沒獲國際大獎的尷尬,不少人表示,這也預示著中國電影新的春天即將到來,你怎麼看呢?

  • 3 # 曉言曉語名人背後故事

    《地久天長》

    上映日期:3月22日

    能“見”度:五星

    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王小帥最新力作,在柏林電影節拿下男主和女主兩座銀熊,創造中國電影新紀錄。

    電影講述患難與共的兩個家庭因為一場意外被迫疏遠,在經歷過人生的起伏跌宕後,最終選擇面對真相坦蕩向前的故事。

    從劇情來看是國內少見的家庭題材,並在之中融入時代和社會的烙印,描繪兩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據說電影在柏林放映時整個影廳“哭成一片淚海”,看來是要自備紙巾了。

    很喜歡電影的slogan“這就是生活”。電影本來就是生活,但生活可比電影難多了呀。

  • 4 # 小龍影音坊

    首先,王源只是主演之一,戲份並不多。然後王源在片中的比較比較令人驚喜,其表演和的融合度很高,前段是自覺悽苦的堅定與漠然,中段則是故作灑脫實則躊躇。

    片長175分鐘,創紀錄地同時拿下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王小帥導演作品,這些標籤固然很吸引人,卻也很容易讓我們這些非專業的平民觀眾產生距離感——因為會擔心它太風格化而難以理解。不過通篇看下來,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或許是因為王小帥在商業上終歸是不無企圖的,《地久天長》很藝術卻並不晦澀。

     《地久天長》不是順序敘事,也沒有刻意用色調來區分進行時和回憶,不過得益於蒙太奇應用的巧妙,影片敘事並不顯得凌亂。再加上高超的化妝技術讓人物年齡很容易區分,所以即便故事不斷在現實和回憶中轉換,卻也不至於混淆。

    從計劃生育到“嚴打”再打國企改革,時代特徵在影片中描繪的這些人物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以致於身邊不少平日裡遠比我要麻木的中年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卻先於發出了哽咽之聲。

    因此上足見影片的情感是充沛的,但其表現手法是綿長的。影片整體節奏的控制如此,鏡頭的運用亦是如此。譬如男女主兒子突生的那場變故。一開始只是用大遠景來交代河邊的事態。隨後一組人物奔跑的鏡頭先安排人物穿過隧道,然後才逐漸看到人物臉上焦急的表情。隨後醫院裡的長鏡頭先是固定鏡頭在樓梯口,拍攝焦急的一群人入鏡由遠及近到出鏡,卻又不忙著調轉鏡頭跟蹤,而是稍待片刻後才調整鏡頭,遠遠的拍攝在走廊盡頭幾近奔潰的一群人的反應,卻並不拉近,只停留數秒便戛然而止。全程循序漸進卻始終不忘剋制。直到後來回憶時才用距離稍近的全景來反映在河邊時大人們的表情狀態。

    按照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若是把現實題材的劇情用懸浮劇的表現手法拍出來或許會看的更起勁兒,但回想起來只怕終歸是沒味的。《地久天長》的拍法固然沒有立刻將劇情推到情感制高點,但到達情感高地時卻因其鋪墊而更感入骨,其感受不是看故事之“玄”,倒似是看社會新聞時的唏噓。且勁道持久,回味悠長。就像武學中一上來便使辣手固然殺傷力不小,終不及含蓄渾厚的內功來得持久,且絕非大家做派。

    雖然劇中人物的命運與時代背景關係緊密,但看下來卻絲毫不見宣洩歷史觀的痕跡,只是隨故事發展感慨人物際遇之多艱,於細節處產生共情。大抵是因為個體或群體的生命軌跡雖和時代與歷史呼應,但這呼應往往是順其自然的,被動的,不自知的。生命是隨時間而動的,縱然有些節點意義重大或艱難無比,卻終歸不會停滯不前,終會消解淡化。但情感若是刻骨銘心,卻往往不易消解,不過也會隨時而動,總會產生新的體悟。結合影片英文名《So Long,My Son》來看,更是頗具意趣。影片主人公夫婦對兒子的情感始終不能消磨,但情感寄託卻是不斷變化。所以,《地久天長》是生活,不是傳奇。

    《地久天長》在柏林收穫的是表演獎,演員的表演確實值得關注。談演員便離不開人物,因容易涉及劇透卻不便展開來說了,王景春和詠梅在片中有許多的情緒和動作,都刻畫得很生動,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王景春的怒和詠梅的淚。王景春發怒時眼神裡總會透著些哀傷,對劉星(王源)的怒帶著傷逝思念的哀傷,對婦女主任的怒則懷著自責和無奈的哀傷。詠梅的淚光中總是透著些倔強,她雖柔軟,卻隱隱有些對命運不甘心的執拗和韌性。是以二人一個剛中帶柔,一個柔中帶剛。齊溪的角色是個思想新潮有主見有個性的女孩。她常常目光犀利卻不乏柔情,雖驕傲卻能善解人意。這個角色本來處境尷尬,但透過齊溪的演繹卻能讓觀眾理解並確信。王源的表演確實和全篇的融合度很高,前段是自覺悽苦的堅定與漠然,中段則是故作灑脫實則躊躇。杜江、艾麗婭、徐程、李菁菁、趙燕國彰也是個個個性鮮明,拿捏得當,恕不能一一詳述。

    影片以在河邊玩耍的兩個兒子為始,以在一個兒子家中接聽另一個兒子電話為終,實是首尾呼應且切題(So Long,My Son)。一首《友誼地久天長》貫穿全片,故事實是講述了這群摯友跨越多年的情誼,不過地久天長的不僅是友誼,更是親情,故片名將“友誼”抹去,只叫《地久天長》。想來生活本自源遠流長,情誼更期地久天長啊!

  • 5 # 夢裡詩書

    橫跨三十年的中國社會變遷,刻意打亂的敘事結構,《地久天長》藉此透過發生在兩個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為觀眾所展開的是一場帶有鮮明時代烙印,屬於普通人的史詩畫卷,而在這幅畫卷裡所能打動人的不僅是那質樸的點滴所凝聚成的生活,更是在生活中負重前行的信心。

    《地久天長》對王小帥來說,可謂是他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在這部電影裡,作為導演,他不再是像《闖入者》,《我11》,《十七歲的單車》等作品那樣,單一的去表達一種感情或是一段故事,而是沉穩紮實的在屬於中國時代的脈搏中去發掘屬於小人物的故事,透過獨生子女,嚴打和下崗潮一系列的中國歷史事件,將一箇中國家庭在時代變遷中的的愛與痛呼之欲出,並藉此誘發著觀眾對過往時代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的共鳴。

    在《地久天長》裡孩子是劇情展開的契機,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不幸離世的長子,因獨生子女被打掉的二胎,以及叛逆的養子,都使一個本當幸福的家庭歷經了太多命運的苦難,而在這以親情為紐帶的劇情架構之下,電影中劉耀軍與王麗雲夫婦組成的工人家庭,他們的苦難不僅是因為命運痛失愛子與昔日的故交結下的仇怨,伴隨著時代的腳步,電影中的工廠老一代都只能身不由已的被裹挾進歷史的洪流裡,成為時代的棄兒。

    面對命運與時代的磨難,電影所聚焦的不僅是一個普通善良的家庭如何逐步走向了崩潰的邊緣,在懺悔和追憶裡,電影也讓我們看到了面對滄海桑田的時間,他們如何逐漸學會與生活和解,當三十多載的歲月被濃縮為三個小時的電影,電影大量的運用了插敘與倒敘來去解構時代,其不斷變化的時間和地域在為電影營造以戲劇性的同時,也在娓娓道來著王小帥希望一表的"地久天長"。

    什麼是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在電影的最後並沒有刻意的煽情,也沒有含沙射影的諷刺,而是以”都挺好“式的和解為電影畫上了一個句號,華人對情感的表達一貫都是剋制內斂的,面對無從改變的生死,無力阻擋的時代,善良淳樸,位居底層的他們只能在無奈中選擇隱忍,這樣的"地久天長"或許不能使電影作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充斥多少叩問現實的力度,但卻留給了所有觀眾一個近可能溫柔的結局,留給了人性以近可能的光輝。

    人生,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失去中成長,在看似過不去的生活中學會生活,如同《地久天長》裡劉耀軍夫婦的喪子之痛,這樣的傷痛其實縱然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癒合,但也希望終有一日你能與它坦然相對,地久天長。

    個人評分:8

  • 6 # 葉秋臣

    王源只打醬油?這些細節心如刀割,主演拿大獎不意外。

    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地久天長》,讓主演王景春、詠梅雙雙拿下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銀熊獎以及最佳女演員銀熊獎。看過電影你就會明白,他們兩人的表演,能夠拿獎的確實至名歸。除了在專業領域的高度認可,影片內容也在狠狠地擊打著人們的內心,細水長流一般地講述著人生無奈,歲月無常。

    整部電影足有三個小時(175分鐘),但每分每秒都看得人們心如刀割。

    雖然還未正式上映,但豆瓣上已有2w+的觀眾,打出了7.9的高分。對於中國產電影來說,實在極為難得,是頗為值得驕傲的成績。

    情感拿捏恰到好處,多一分太膩,少一分太乾,整體把握都在點子上,沒有脫離劇情的大框架,確實是難得的佳品。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部電影冗長無趣,那是因為片中的生活時代距離我們真的太遙遠,或者階層人群與身邊的朋友相差太多。但若是與角色曾有過相似經歷的觀眾,感慨會大不相同。

    以下涉及部分劇透,請謹慎閱讀。

    一、醫院,習以為常

    這部電影出現醫院的次數非常多,劉耀軍(王景春飾演)和王麗雲(詠梅飾演)的人生轉折點,大多發生在此。

    醫院裡的鏡頭,雖然涉及的劇情不同,但卻有著陌生的熟悉感。同樣的一個角度,你能看到嘶吼的病人家屬,旁邊站著對生死早已習以為常的醫生護士,還有久居於此的病人們。

    劉耀軍夫妻在醫院裡失去了親生兒子劉星,失去了還未有機會看到世界的第二個孩子,在醫院時也重新見到了別離多年的故友李海燕(艾麗婭飾演)和沈英明(徐程),同時見到了當年那個失手讓劉星溺水而亡的孩子,如今已經是醫生的沈浩(杜江飾演),他也是李海燕和沈英明的兒子。

    一個曾經無心將劉星置於死地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了救治病人的醫生。

    一者是死,一者是生。

    沈浩在懺悔中重生。

    二、孩子,有舍有得

    第一個孩子,真正的劉星,小時候因為沈浩所以溺水身亡。

    第二個孩子,王麗雲在劉星還未死去時懷的孩子,但卻不得不放棄,也因此烙下病根無法再生育。

    第三個孩子,劉耀軍與女徒弟沈茉莉(齊溪飾演)一夜情產生的,當時妻子王麗雲也知情。對於一直渴望孩子的劉耀軍來說,他在面臨艱難抉擇的時候,選擇了同自己風雨同路的糟糠之妻,所以這個孩子也沒有降生。

    第四個孩子,就是王源飾演的劉星。

    他身份神秘,影片並沒有交代是如何來到這個家的。雖然也叫劉星,但卻不是之前劉耀軍夫婦死去的那個,長得有些像罷了。他只是與這對夫妻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一個孤僻且不愛說話的怪小孩。之所以與兩夫婦生活在一起,是因為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在十八歲那年拿到身份證。

    看到身份證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個男孩叫做周永福。

    雖然兩代人多有磕絆,當初劉耀軍甚至差點擰斷這個“兒子”的手腕,但拿走身份證時,王源飾演的劉星跪拜養父母的那一幕非常感人,令人動容。

    王源這個角色,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出鏡時間不多的“打醬油”角色,但當他多年後重回這個家的時候,才將整個故事圓滿起來。是他讓失去三個孩子的劉耀軍夫婦,第一次感受到來自下一代的幸福觸覺。

    如果沒有王源這個角色,這個故事就不夠完整。

    三、生活,平淡是真

    整部電影在講述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時,深深印證了“平淡是真”這個觀點。畢竟生活裡我們並不是影視劇的主角,不能總是轟轟烈烈遇到什麼冒險奇遇,人生大多是這些平淡如水的日子組成的,但波瀾不驚裡隱藏著難以言喻的情感浪潮。

    就像劉耀軍一家人,一家三口經常相對無言地坐在餐桌前吃飯,幾乎不說話,所以很多片段的臺詞非常少。過程中甚至會有驅趕蒼蠅時來回揮動的手,因為生活拮据所以桌上永遠放著饅頭和花生米。劉耀軍偶爾會喝些小酒,就著小菜,砸吧著嘴。

    但這些平淡裡,劉耀軍夫婦也有常人非親身經歷而無法體會的痛苦。

    當初,劉耀軍和王麗雲的第二個孩子,就是因為好友李海燕才被打掉的。結果李海燕的孩子沈浩,卻意外讓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也離開了人世。

    他們本來是好友,但不得不走向陌生的兩條路。

    丟了孩子,丟了朋友。

    這世界上沒有都挺好,只有說不出口的不好。

    雖然電影整體非常沉重,但也有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例如與劉耀軍一夜情的女徒弟在美國時與大家影片,她說要請自己的孩子出來打招呼,等待的過程中這兩口子的心情糾結且複雜,直到出現時是一個金髮碧眼的小男孩,才略略鬆了一口氣。

    張弛有度。

    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著慢慢變老。

    在這個變老的時光裡,讓他們痛失兩個孩子的沈家成了人生贏家,兒子做了醫生,兒媳婦懷了孕,老沈做了房地產生意,他們變成了令人羨慕的一家人。

    但在這個變老的時光裡,劉耀軍和王麗雲依舊過著清苦的日子,沒有親生孩子陪伴在側,也不會有兒媳婦懷著下下一代,讓他們有機會抱上孫子。但值得欣慰的是,還有另一個劉星,回了家。

    這些時光裡,老友間久別重逢的擁抱最戳淚點,最終的釋然是因為李海燕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道歉。

    這些不完美,拼成了人生,雖然平淡,但卻真實。

    地久天長,平淡是真。

    ———————

  • 7 # 與Winter的五百天

    中國是現實主義的一片沃土。近幾年的《山河故人》,《我不是藥神》都是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地久天長》也不例外。中國的現實主義和日本的現實主義又不同,在日本的《怒》,《步履不停》中,情感多以細節展現。而在國內的現實主義作品中,展現情感的跨度往往需要藉助時間這個向量來完成。我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之後才有所理解。在《鋼的琴》裡,代表一個時代的宏偉建築在爆破聲中轟然倒塌的時候,我也有這種錯覺,感受到來自舊時代崩潰下渺小的自我與新時代站在前臺的自我的一種矛盾,當我們必然要從舊的生活中逃出來尋找新生活的意義的時候,某種情感就已然生根發芽。我們被時間所改變,但拒絕被時代所改變,這像是一種悖論,但是耀軍夫婦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如果能在在新時代找到某種寄託,那麼或許改變將會發生,所以電影最終的結局,展現出來的是對新生活的憧憬,我們可以選擇留下過去,也可以選擇忘記過去,但是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永遠不會。大概對於情感的細節而言,我們更認同家國的概念,無論何時,我們都不願意拋開多年的老朋友,在時代的洪流中,沖淡過去的仇恨,洗清身上的罪責,重新站在一起。《so long,my son》聽起來,更像是對世界的一種告白,而非悲觀意義的離別。

  • 8 # 宣謠別老閣

    王小帥新片有倆名字,中文“地久天長”,英文“So Long,My Son”——地久天長~時光長久,從80年代初到2000年代初,別離長久,生離與死別;My Son~3.5次喪子,用華人特有的隱忍面對這些由來已久的悲痛,細水長流地倒苦水。

    王小帥用3小時時長,說盡了這40年的苦難,角色和演員用剋制與隱忍的方式度日與表演。年華似水、細水綿長,卻在每一波流動中深刻體會著苦痛,苦盡了可否甘來,並不知。

    王小帥的電影,有他迷戀的七八十年代的變形時光,有不真實的三線小鎮風光,還有他放不掉的親子關係和少年情結。冷漠有時,溫暖有時,歡愉有時,悲痛亦有時。總是在跟歲月、跟時代、跟自己尋找和解方式,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生咽苦難,幸好偶有微光照進現實。

    難得的歡愉時光,用集體舞懷箇舊

    那時候的找樂方式都很簡單,但卻顯得特別快樂——比如80年代初的舞廳,業餘生活乏味的他們用這難得的集體狂歡聊以慰藉,卻在這難得歡愉的瞬間,將生活的苦痛即刻釋放。

    《地久天長》的片名,源自片中一對當時的前衛男女美玉(屈菁菁)×新建(趙燕國彰)的錄音帶帶出的兩首歌——先是兩人跟著英文歌【巴比倫】共舞,被左派的海燕(艾麗婭)認為“傷風敗俗”,才改放了勾起大家集體回憶的老歌【友誼地久天長】。這短暫的歡樂時光是全片唯二的亮色。時光可以地久天長,那友誼呢?

    《地久天長》,前衛的美玉×新建跟著英文歌【巴比倫】翩翩起舞三個家庭一起在舞廳集體狂歡,是全片唯二的快樂時光,也是耀軍×麗雲對海燕×英明的第一次釋懷

    王小帥這一代導演對80年代的迷戀有種特別的情愫,尤其是舞廳這種當時年輕人酷愛的娛樂活動。王小帥的早期作品《青紅》(2005)就有類似情節——秦昊演的時髦青年就戴蛤蟆鏡、穿喇叭褲跳了段“傷風敗俗”的迪斯科。

    賈樟柯《山河故人》(2015)+《江湖兒女》(2018)也同樣有趙濤×張譯+廖凡在舞廳的狂歡瞬間;還有刁亦男《白日焰火》(2014),廖凡也在舞廳跳了段自嗨舞。這可能是這一代導演用舞步懷自己的舊的集體致敬方式。

    王小帥2006《青紅》,秦昊跳迪斯科賈樟柯2015《山河故人》,趙濤×張譯共舞賈樟柯2018《江湖兒女》,趙濤×廖凡共舞刁亦男2014《白日焰火》,廖凡自嗨式狂舞

    永失我愛~3.5次喪子之痛

    歡愉時光總嫌太少,喪子之痛才是《地久天長》由始至終的主題。從頭至尾,耀軍(王景春)×麗雲(詠梅)共有過3.5次喪子,才有了英文片名“So Long,My Son”。耀軍×麗雲首次失子,其實是沒露過面的次子——他還在麗雲肚子裡就被一胎政策扼殺,實施者正是閨蜜、計生辦主任海燕(艾麗婭),雖然在產房前麗雲走得從容,耀軍卻痛心疾首、心有不甘。也這是這次的“喪子”,種下全片最慘痛的喪之主題的種子。

    麗雲首次“喪子”,是麗雲因一胎政策而被迫打下腹中懷著的第二胎實施者正是麗雲閨蜜、計生辦主任海燕耀軍×麗雲首次“喪子”,表面隱忍,內心暗潮洶湧

    如果說首度喪子只是隱性的——畢竟孩子都沒有見過面;那二度喪子就是顯性的,且無法挽回的人生悲劇了!兩個家庭原本形影不離、親密無間,而且倆小寶貝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可外向的浩浩慫恿內向的星星下河游泳而造成的悲劇,讓兩個家庭從此形同陌路,即使最終殊途同歸,依然無法彌補這兩家之痛。

    遠眺水庫邊哭喊的星星爸媽耀軍×麗雲,鑄成大錯的浩浩只能恐懼地發抖+失語失去長子星星的耀軍×麗雲跑過火車隧道,滿臉都是複雜表情,兩口子一生之喪就此啟幕兩個原本親密無間的家庭,全家福也被折成兩半

    兩度“喪子”讓善良隱忍的耀軍×麗雲放棄了原本居住的內陸城市,選在了自我流放在陌生的海邊小鎮——閣主覺得,他們選擇海邊,或許就是希望靠被淹死的兒子星星更盡一點吧?

    後來,他們收養了與星星長相酷似的孩子,還叫他劉星(王源),但養子星星到了叛逆期,對這對養父母有種仇視的態度,因為“積怨太深”離家出走,甚至取走了養父母為他辦好的身份證……這是夫妻倆的三度“喪子”,日子裡只剩下了無所謂流淌的時間,沒了任何希望。

    養子劉星是放逐後的麗雲唯一的生活寄託叛逆期的養子劉星並不念恩情,選擇離家出走夫妻倆的三度“喪子”,以劉星取走身份證告終

    還有半次“喪子”——早年在工廠名為師徒的耀軍×茉莉(齊溪扮演,英明妹妹),多年後重遇而產生了婚外情,善良的茉莉為幫哥嫂贖罪而懷了耀軍的孩子,她甚至承諾生下孩子交給耀軍×麗雲撫養,這讓耀軍陷入更深層次的喪與痛……以至於多年後旅居海外的茉莉向老幾位展示自己的孩子前,產生了巨大懸疑感。幸好露面的孩子是個混血兒,雖然懸疑解除,但耀軍還是經歷了半次“喪子”經歷。

    話說,王小帥真是把齊溪拍得真是太美了,也是她人設最順的角色——全片最不喪、最可人、最善良的人,不用隱忍、敢愛敢恨。

    在工廠裡,小茉莉(吳雙)是耀軍的女徒弟耀軍帶初長成的茉莉(齊溪)跳舞,兩人就此種下潛在的婚外情的種子茉莉帶著兩層愧疚面對耀軍×麗雲夫婦,場面尷尬懷著耀軍骨肉的茉莉,想把孩子生下來為哥嫂贖罪

    《地久天長》這對隱忍又善良的夫妻,被戲骨王景春×詠梅以不動聲色、細水流長的方式極度生活化、接地氣地呈現出來。按本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朱葉麗·比諾什的話說:“我從沒見過電影裡有這麼一對感情的夫妻”,兩人雙雙獲得柏林影帝影后,也是相親相愛、相濡以沫的結果,缺了誰都不成。

    閣主最愛的耀軍鏡頭之一,王景春把暴露在Sunny下卻怕耀眼光線的囧態,表現得複雜又細膩閣主最愛的麗雲鏡頭之一,對生活徹底的無望,以盲目地乏味切菜動作表露無遺閣主最愛的雙人最美鏡頭,耀軍看著巷子裡整理頭髮的麗雲,四目相對~“剩下的就是陪著對方過活”

    好心的柏林電影節評審團讓兩人雙雙獲獎,真是成全了這對毫無表演痕跡的苦命夫妻。

    最好的笑容都給了戲外的頒獎時刻,戲中的他們太苦太喪了,連唯一美好的給童小星星洗澡的溫馨戲碼,都被王小帥給剪掉了。

    柏林電影節頒獎時刻,苦了一輩子的耀軍×麗雲,終於換上日常的演員身份真情開心地擁抱

    點名推薦:說到這倆熟臉兒的戲骨,可是有好多熟悉的前作值得回味。新柏林影帝王景春跟小鮮肉合作可不是一兩回了,帶他們演戲才是正經事——《地久天長》跟王源演養父子,打一場架的勁兒都用在手上,火候用得特別得體。王景春跟王小帥導演的第一次合作是《我11》(2011),他在片中演個教兒子畫畫的溫柔好爸爸,跟11歲的演員劉文卿度過了一段平淡又歡愉的父子時光。

    2019《地久天長》養父子王景春×王源2011《我11》親父子王景春×劉文卿

    王景春早就跟鹿晗合作過了,還一起演了兩部——2015的《我是證人》、2016的《盜墓筆記》,戲內戲外,王景春都是鹿晗身邊成熟穩重的“引路人”。

    2015《我是證人》,王景春×鹿晗2016《盜墓筆記》,王景春×鹿晗

    看著一臉慈眉善目的“好媽媽”詠梅,之前在《青春派》(2013)當過董子健媽媽,但這回她可沒麗雲那麼隱忍,用的全是虎媽那套恨鐵不成鋼的手腕。

    2013《青春派》,詠梅是董子健的“虎媽”

    隱忍又理性的媽媽,詠梅也演過——侯孝賢的武俠鉅製《刺客聶隱娘》(2015),她是聶隱娘(舒淇)大氣又尊貴的母親。演她的俠義夫君、聶隱娘父親的,就是剛剛下線的《都挺好》“作妖爹蘇大強”的倪大紅

    2015《刺客聶隱娘》,詠梅演舒淇的母親大人聶隱孃的最貴父母,詠梅×倪大紅

    也是兩個孩子的地久天長

    太多喪與痛加註在兩對夫妻身上了。但這“地久天長”難道不也是兩個少年——浩浩和星星的友誼和“贖罪”之旅嗎?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星星和浩浩是兩家人的心頭寶星星和浩浩的少年時光太短暫了,誰又想過這對小夥伴的生離死別之痛呢?

    小時候的星星(吳佳宸)是耀軍×麗雲的好寶寶,只可惜去得太早;而王源演的劉星是他們後來的養子。其實反過來,對劉星來說也實在不公平——首先他只是個星星的替代品,其次處在青春期的他面對的是聊無生氣的養父母,壓抑的家庭他不想要。

    王源這次的起點不錯,雖然只出鏡20分鐘,但這不是青春片,而是王小帥的現實文藝片,演對手戲的是柏林影帝影后,至少這叛逆少年該有的樣子都有了,完成度很不錯,還有結局時那成熟背影也很加分(據說原本成年劉星是劉芮麟演,但最終沒現身成片中)。

    王源的選片起點不低~不同時期的劉星讓他很加分

    童年浩浩(張新園)有著少年該有的真實反映——釀成大錯後的顫抖和失語。

    杜江演的成年浩浩有著成年人該有的擔當,當他面對愧疚一生的耀軍×麗雲時,那棵長在身體裡快撐爆身體的“罪惡大樹”。被他親手挖出來,贖罪之旅也算有了個終結點。

    少年浩浩犯大錯後的顫抖與失語很真實成年浩浩面對愧疚一生的耀軍×麗雲,終於親手挖出了快撐爆身體的“罪惡大樹”

    杜江在一眾戲骨面前,將“贖罪”的好寶寶演得痛徹心扉,痛哭的拿捏都能讓觀眾看得飆淚,本片最釋放的淚點就在此處無疑啦!

    這幾年,杜江接拍的電影都很“文藝”也很重量級——從程耳《羅曼蒂克消亡史》(2016)加入大佬葛優的童子雞,到林超賢的戰爭片《紅海行動》(2018)的爆破手,再到巖井俊二《你好之華》(2018)的之華(周迅)老公……都有股子清新的飈戲既視感,愛惜羽毛就得這麼做,寧缺毋濫。

    2016《羅曼蒂克消亡史》,很文藝的童子雞2018《紅海行動》,很俊俏的硬漢狙擊手2018《你好之華》,愛吃醋哦的萌萌噠小老公

    少年情結,王小帥一直都有

    不同年紀對現實和電影的理解就會有不同的感悟,王小帥的作品有著不同時期的風貌。但其實,王小帥的作品中一直穿插著無法磨滅的少年氣與少年情結,也讓觀眾見證了他的內心成長。都說《地久天長》是他集大成的大作,但無論是主題人群是哪個年齡段的成年人,在三個時空中貫穿始終的依然是“少年”引子,這條暗線也穿插在了王小帥作品之中。

    《地久天長》,80年代末的少年群像《我11》,70年代的三線小鎮4個小夥伴《十七歲的單車》,2000年初的北京青少年群體《青紅》,70年代三線小城的青少年情侶

    《我11》(2011)中有個酷似賈樟柯的小朋友劉文卿,扮演11歲的“王憨”王小帥,這也算是王小帥回顧童年時代的自傳體電影。話說王憨比劉星幸福多了,至少片中父母王景春×閆妮給他的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小文卿也把這個11歲少年的爭上游、失落感與面對時代的懵懂、迷惘,都變現得可愛又無奈。

    《我11》,劉文卿演11歲的“王憨”王小帥王景春在《我11》裡,跟小文卿演一對歡樂多過苦難的父與子片中“虎媽”閆妮也沒多虎,大體是個甜美溫柔好媽媽

    《我11》的王憨是70年代的11歲三線小鎮少年,《青紅》(2005)的青紅就是70年代三線小城的17歲少女,她隨下鄉的爸爸生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雖然當年已26歲的高圓圓演17歲小鎮少女被嫌太成熟,但這怎麼都算是她的代表作;片中演愛青紅的當地少年小根的李濱,顯然比漂亮洋氣的高圓圓更像當地人。

    與高圓圓×李濱相對照的,還有當時最受第六代導演寵愛的秦昊,他演的前衛“三線小城古惑仔”,那造型真是70年代的時髦小夥。

    2005《青紅》,高圓圓演三線小城的17歲少女李濱演當地少年,還真挺土的秦昊演前衛的“三線小城古惑仔”

    高圓圓×李濱在2001年就一起主演了王小帥的青春片《十七歲的單車》,片中他們是在北京上學的中學生,校服造型好看極了,全片都洋溢著青春氣息。片中負責土氣的是另一少年男主崔林,他演外來打工的快遞員,為拼命賺來的變速越野單車與北京中學生李濱不打不相識。

    《十七歲的單車》,李濱×高圓圓的首度合作,負責洋氣的北京中學生另一男主崔林演來北京打工的快遞員,負責土氣為一輛越野單車,外來打工的快遞員崔林與本地中學生李濱不打不相識

    插播彩蛋:片中還有一位大咖客串——她就是王小帥的導演好友婁燁,當年十分寵愛的靈氣女主周迅。當時她剛演完婁燁的《蘇州河》(2000)不久,就來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劇組客串個沒一句臺詞的小角色——愛偷穿主人衣服上街買菜的、愛慕虛榮的小保姆,最後被少年的單車撞得不省人事……

    驚現客串《十七歲的單車》的周迅,演沒一句臺詞的豔麗小保姆最後被少年的單車撞到不省人事

  • 9 # 迷影生活

    看完電影《地久天長》,腦中反覆縈繞著的不是那首直點主題的《友誼地久天長》,而是《我們走在大路上》。這首紅色歌曲熱情洋溢、鼓舞人心,但我只記得澎湃的曲調下,表達出一個鮮明的訊號:時代大潮不可阻擋。

    無論被高度讚譽為“二十五年之後的《活著》”,還是被簡單粗暴的劃入傷痕文學、賣慘苦情戲甚至心靈雞湯的範疇,對《地久天長》來說,這些都有些過譽。

    其實,《地久天長》只是樸實無華的講了“好長的一段生活”(王小帥語)。本片以儘可能隱忍、剋制、平實的方式,對時代的期望與絕望,以及人物的生存狀態進行了一番文藝性、戲劇性的記錄與重現,進而釋放出驚人的情感力量。

    正是因為這種難得的樸實無華,才會讓觀眾拋開時代的隔膜、思想的桎梏和印象的偏見,將特定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還原、放大、重構,放在現代人的審美標準下,去看、去品、去感受。

    真實反而最能觸動觀眾的心扉,這就是《地久天長》的初心。

    榨乾生活的苦澀,留存美好的記憶,人們對情懷的理解不過如此,然而,這並非本片的關鍵傾訴點,時代沖刷下的人性迴歸,給了王小帥和《地久天長》無窮的創作動力。

    從健碩的中年到遲暮的老年,從家庭離合的悲愴與無奈,到時代變遷的迅猛與停滯,一代人的光景就這樣過去了。深陷本片情節的觀眾們,或許真切體會到了千萬家庭的喜樂與離別不過是時代洪流下的滄海一粟。

    現實主義的春天,離觀眾還有多遠?

    《地久天長》上映之前,是張猛的《陽臺上》和白雪的《過春天》,再往前,是曹保平的《狗十三》、饒曉志的《無名之輩》和忻鈺坤的《暴裂無聲》。《我不是藥神》的票房口碑雙豐收,標誌著國內院線的現實主義電影迴歸。

    現實主義題材彷彿是一下子就“吃香了”,普通觀眾眼中的文牧野和《我不是藥神》,就像是突然蹦出來。

    《我不是藥神》“井噴”前的2017年,周子陽的《老獸》和張艾嘉的《相親相愛》依然是走了“國外盛讚在前,國內上映在後”的老路,也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前者拿到了204萬票房,緊貼家庭和親情的後者要好得多,拿到了1800多萬票房。

    這些年,“吃力不討好”的現實主義題材遇冷,說到底還是觀眾緣不足。

    處於不斷變革的社會中,人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物質富足上,精神追求特別是影視娛樂需求,靠得還是“娛樂至死”指導下,被拍爛了、說爛了,卻依然有人愛看的所謂“商業大片”。

    觀眾的追求都是很簡單、很實際的東西,心累了就想看點輕鬆、搞笑的,給內心找找平。雖然在圈裡人們佩服甚至敬仰拍了現實題材的主創,但票房堪憂的現實和上映無期的尷尬讓這類題材越來越小眾。

    不知從何時起,現實題材越來越傾向於濃重的叛逆、盲目的宣洩、莫名的妖魔化,非要把電影拍得冰涼刺骨、慘絕人寰才符合人文、人性的藝術追求。

    殊不知,所謂的“普世觀念”是西方的舶來品,用一個西方標準去丈量和捆綁東方人的審美觀念,打一開始就是南轅北轍的存在。

    所以,講述“華人自己的故事”的《我不是藥神》,將“窮病”的根子剖開來,引發一連串的熱潮與熱議。

    文牧野的眼光毒辣,除了紮實、細膩、溫情的劇本,以及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震撼,還在於精準的把握住了痛點、淚點和笑點,給了觀眾一個認可和值得的感情宣洩出口。

    現實題材的飯並不好吃,就連功成名就的第五代導演們,都更傾向於構建奇幻的世界來抒發現實的感懷。《貓妖傳》和《影》的不倫不類,其實是一種藝術化的妥協。

    所以我才由衷欽佩王小帥,樂見《地久天長》的上映。只有坦然面對、不用迴避成為大多數普通觀眾的共識時,中國產現實題材影片才算得上迎來了真正的春天。

    兩家人的人生軌跡,悲愴中的坎坷前行

    將長達三十年的史詩級跨度,濃縮於兩家人的恩怨情仇,足見王小帥導演的野心。畢竟,一個點可以很具體、很形象,無數個點組成的面,就可能會讓人陷入迷失自我的困境。

    任何一位電影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繪時代,但只有具備足夠自信的人,才能以時代的高度,對歷史的橫切面進行藝術化的總結。

    在暢談拍攝體驗時,王小帥並不迴避本片包含的“敏感成分”:知青返鄉、計劃生育、嚴打、下崗潮、下海潮。《地久天長》將片中人物的命運與這些社會轉型的節點進行了有機的串聯,在增強時代感的同時,也無形中點出了主創的態度。

    被打亂的時間線就像一個奇異的拼圖遊戲,時間在感情的起伏中推進,觀眾緊跟著人物的情感變化和人生浮塵,將瑣碎的故事線拼接、重組,最終形成了一段獨特的時代記憶。

    平鋪直敘的敘述固然能節省觀眾的腦細胞,但浮於表面的“看”,與沉侵其間的“想”,帶來的感情體驗是不同的。《地久天長》故意打亂時序,試圖引導觀眾透過每一個故事節點的獨特性,強化時代大潮的厚重感。

    《地久天長》的故事紐帶,是代表未來的“孩子”,經歷了三次失去孩子的痛苦成了本片主角劉耀軍、王麗雲一家人永遠的痛,進而表現了被大時代裹挾的小人物,三度與未來失之交臂之後那種深深的無力感

    上世紀八十年代,北方內蒙古的筒子樓裡,劉耀軍、王麗雲還是國有企業包江機械廠的工人,和同事沈英明、李海燕夫妻走得很近,兩家人的獨子劉星與沈浩,發誓要做一輩子的“好兄弟”。

    在那個淳樸的年代,相對不大的貧富差距讓人們的關係變得很簡單、很融洽,好與壞之間幾乎沒有灰度的空間。所謂的合得來和知心,看起來很單純,其實也逃不過人性。

    工廠幹部李海燕發現王麗雲懷孕了,“不能犯政治錯誤”成了她唯一的念頭。禁不住李海燕的極力勸說和政策的高壓,王麗雲做了人流,卻意外失去了生育能力。

    第一次喪子,胎死腹中,直指政策實施的具體做法上。政策大環境的影響下,李海燕貪圖權利的本性暴露無遺,但王麗雲的終生不孕與其說是當時的條件限制,屬於醫療事故,不如說是對政策執行的死板僵硬致使強制墮胎的尖刻諷刺。

    幾年後劉耀軍的獨子劉星溺水身亡,慫恿並推搡他下水的,正是“好兄弟” 沈浩。揹負著“兩條人命”的李海燕和兒子沈浩,陷入“道德過失”的懺悔和內疚之中。

    第二次喪子,意外死亡,直指失獨家庭的成因與隱憂上。劉星的死,人為因素是主因,但本片給出了因政策執行的缺失引發獨生子女意外亡故後老人養老送終問題的社會現象。

    相繼遭受不能再生和喪子之痛,王麗雲承受不住沉重的心理壓力,正好趕上了下崗潮,劉耀軍帶著身心疲憊的妻子,和下海潮的人群一道遠走福建,相依為命。

    其間,劉耀軍夫婦收養了長相酷似喪子劉星的棄兒,取名“劉星”然而,當得知自己是養父母的“替代品”時,叛逆的養子“劉星”憤然出走。劉耀軍一家再次失去了孩子。

    “獨自淒涼無人管”的痛楚,對於失獨者來說,要麼透過合法的收養,要麼只能鋌而走險,選擇“人口買賣”。 劉耀軍夫婦的所謂“撿來”,遊離於法律之外,失去“劉星”,也是情理之中。

    當年心底默默愛著師傅劉耀軍的沈茉莉,竟心血來潮勾引他並懷上了孩子,心裡還想著生下孩子,作為劉耀軍夭折孩子們的補償。

    孩子,成了丈夫出軌的理由,當遍體鱗傷的王麗雲再一次倒在血泊中,劉耀軍選擇了妻子,這意味著,他與自己的理想徹底決裂。

    直到身患腦癌的李海燕發出了“臨終請求”,兩個家庭再次相聚。一晃多年,物是人非,李海燕生命垂危,沈浩長大成人,看著這奇妙的生命延續,聽著毫無意義的“真相”,劉耀軍和王麗雲在麻木中爆發,又在爆發後再次麻木。

    他們選擇了原諒,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還有未來。

    面對真相是最難的,尤其是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後,容貌日漸老去的劉耀軍和王麗雲,和解了、重生了、放下了,又怎樣?他們缺的不是時間、經歷和金錢,缺的是未來。

    片尾,一次次失去孩子、失去未來的他們,在兒子劉星的墳前,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憋屈了快三十年,他們已經習慣了。

    荒誕、感性、哽咽,一切盡在沉默中

    時代的滄桑鉅變,每個人都有了或悲或喜的人生故事。或許,劉耀軍和王麗雲的坎坷經歷更像是戲劇化和藝術加工之後的極端的個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順著時代的腳步,踩著點向前奔。

    一連串的變故與動盪讓跨越了三十年的生活,充滿了意外、詭異、掙扎和荒唐。《地久天長》中,每個人物都在努力適應著時代,不斷變化和成長,卻總也找不準前進的正確方向。

    這是一個精心打磨過的故事,主創將自己的態度、思考、心境和掙扎,掰開揉碎的融入到175分鐘的影片,並小心的保持著鏡頭的疏離感,那是王小帥保持克制的距離。

    在時間、空間和感情的變化中,事情一件接一件,情緒一次又一次的醞釀和發洩,引發一波又一波的共鳴,觀眾感受到了與電影劇情同步的真實與感動。

    特色的人物,成就特色的電影。憑藉《地久天長》,“患難夫妻”王景春和詠梅摘得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男、女演員。兩位老戲骨的演技自不必多說,作為親身經歷者和感情承受者,他們將時代變遷的無力感融入到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點滴生活中,催生出不盡相同的體驗與感覺,這才是本片感人至深的關鍵。

    地久天長是一個美好的願景,當一次次與未來失之交臂,時間和感情都平復不了被時代拋之腦後的痛苦。養子“劉星”的迴歸和那一聲晚叫了十年的“爸”,總歸是讓人們有了一絲希望。

    就像王小帥說的,他只是講了“好長的一段生活”。

  • 10 # 小黑妞娛樂

    由王小帥執導,王景春、詠梅、齊溪、王源、杜江等主演的電影《地久天長》,自上映之後觀眾反應響烈。《地久天長》是今年最感人的一部作品,人物細節刻畫惟妙惟肖,尤其是面部表情,演員情緒表達很到位,感動場景很多。兩次抱起自己最珍貴的人,奔跑中的焦慮不安,放下時的沉默與無助,全片閃耀人性的光輝。在這個喧鬧的世界,我們太需要這種真性情、真感情、真親情的東西。《地久天長》對鏡頭裡時間的轉換處理的非常到位,過去與現在互相穿插,是這部電影的亮點之一,演員們的演技也為這部作品加了不少分。在劇情上,沒有想象中的兩家人撕破臉的仇恨,最後兩家人、兩代人不再逃避,彼此和解,表達了華人骨子裡的東西,親情和友誼。在華人內心還是以家庭為重的,只要家在,再苦也幸福。

    除了影迷大讚這部影片,韓寒特意髮長文稱讚:不止一次用好酒比作電影,《地久天長》三類香氣滿滿的頂級好酒,一年喝不了幾次。雖然這部影片口碑俱佳,但不少影迷好奇的是導演王小帥為什麼選了王源?就連王源本人也有這樣的疑問,導演王小帥的回答很直接:不是因為王源是明星,看王源的臉,我就知道王源能演好,是一個好的演員胚子。

    王源在《地久天長》中的表現令觀眾感到驚豔,挑戰反差那麼大的角色,叛逆、怨恨、感激、不捨等矛盾演繹的非常到位,直接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好演員!而且王源為了更好的飾演劇中的劉星,不易長青春痘的王源吃了好多的海鮮,可惜最後臉上也沒長几個青春痘,但他的認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要求美軍基地儘快搬走,一向能說的特朗普為什麼這次還沒有做出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