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K趣影視

    項羽 彭城之戰 鉅鹿之戰

    韓信 井徑之戰 濰水之戰

    曹操的 官渡之戰

    周瑜 諸葛亮 赤壁之戰

    謝玄 淝水之戰

    李世民 虎牢之戰

  • 2 # 蔡哥很社會

    第五:高句麗之戰

    薛仁貴這個人跟霍去病十分相識。霍去病24歲死的,而薛仁貴30歲從軍。薛仁貴從軍時,漂亮完成了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奇蹟。在征戰高句麗的時候,薛仁貴用本部2000人橫掃了敵軍總數達25萬之巨的戰役。薛仁貴先後進行了新誠保衛戰、金山會戰、扶余川奇襲戰,取得了滅高句麗戰役的決定性勝利,為古代中國開拓東北、治理東北起到了先鋒性作用。

    第四: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大戰是指宋龍鳳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統一江南之戰中,朱元璋率軍在鄱陽湖(今江西鄱陽湖)擊敗陳友諒軍的一場著名水戰。這場戰役,是朱元璋當皇帝、建大明最為關鍵的一場惡戰。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雙方投入總兵力達80萬,而朱元璋以23萬的兵力最終勝利而告終。此次水戰,從七月二十日開始到八月二十六日結束,前後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隻之多、戰鬥之激烈都是空前的。這次戰役也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這場決戰的勝利決定了朱元璋政權興起,奠定了朱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的基礎。

    第三: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第二: 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時爆發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乘項羽在進攻齊地,聯合眾王進攻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劉邦一方有六十多萬軍隊;項羽聽說後,只帶了三萬騎兵快馬加鞭來打劉邦,劉邦做夢都沒想到項羽會來的那麼快,當項羽開始進攻的時候,劉邦等人還在縱情享樂,當聽到項羽開始進攻的時候,由於沒有統一的指揮,劉邦等人的軍隊被項羽殺的潰不成軍,最終項羽大勝,開創了以少勝多的首例。

    第一: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爆發在公元208東漢末年,曹操因為這一戰錯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曹操平定北方後開始著手南下一統天下,戰爭的主角劉備、孫權、曹操,曹操一方號稱有八十多萬的軍隊,孫劉約五萬軍隊,由於曹操的軍隊不習水戰於是他將船隻用鎖鏈鎖住,東吳大都督周瑜用計謀黃蓋詐降曹操,乘東風火攻曹操,最終曹操大敗,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出色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 3 # 中山東路313號

    中國

    鉅鹿之戰:秦末大起義,項羽率領5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40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的一場決戰。結果:項羽大勝,各路諸侯紛紛投靠項羽。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赤壁之戰:曹操帶領本部精兵二十餘萬南征,後與孫劉聯軍五萬餘人激戰與赤壁。結果:曹操大敗,劉備入蜀自此天下三分。

    官渡之戰:袁紹帶領河北部曲十一萬人,與曹操兩萬精兵激戰與官渡。結果:袁紹大敗,自此曹操成為天下第一大軍閥。

    世界

    高加米拉戰役:亞歷山大大帝四萬餘人,波斯帝國百萬大軍。結果:亞歷山大帝國建立,波斯帝國滅亡。

    溫泉關戰役:波斯大帝薛西斯,帶領百萬波斯大軍攻打希臘語世界。在溫泉關被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所帶領的三百斯巴達軍以及友軍與奴隸共計七千餘人阻擋三天。結局:列奧尼達戰死,整個希臘語世界共起反抗波斯。

    阿金庫爾戰役: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英王亨利五世率領不到六千的英國軍隊,與法國貴族聯軍(注2)三萬六千人激戰與阿金庫爾。結果:英國大勝,法華人聽到英語都能嚇得直哆嗦。

    征服印加帝國:西班牙200餘人,印加帝國十萬餘印加戰士。結果:西班牙大勝,印加帝國滅亡。西班牙得到了無數的財寶。

    征服阿茲特克:西班牙征服者1000餘人阿茲特克帝國十餘萬戰士。結果:西班牙先敗後勝,西班牙的到了無數黃金迅速崛起。建立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 4 # 鬥天鬥地鬥自己

    首先宣告我只寫了中國戰役。而歷史上為啥記錄下這些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因為太稀罕,中國歷史上戰爭何止成千上萬。但以少勝多寥寥可數。所以以多勝少,才是王道!

    1、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兵力5萬對20萬,孫劉聯軍勝。存疑,據說曹操沒有帶主力來!

    2、白溝河之戰

    1400年,建文帝軍大將軍李景隆率軍60萬人,號稱百萬人,進抵白溝河,謀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燕王聞訊,率馬步軍20萬人迎戰。

    兵力20萬對60萬,朱棣勝!史實無疑!

    3、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鉅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3—5萬對40萬,項羽勝!但章軍受到了趙高的影響,軍心糧草不穩!

    4、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

    4萬對40萬,朱元璋勝。存疑!農民水軍,實力有限!

    5、陰晉之戰

    陰晉之戰發生於前389年,秦國起兵50萬討伐魏國西河郡,被郡守吳起以少勝多擊敗秦軍的著名戰爭。

    10萬不到對50萬,吳起勝。無疑!這是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職業軍人打非職業軍人的戰役。10萬打100萬我都相信。因為兩種軍制差距太大。

    6、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在公元前205年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

    3萬對56萬,項羽勝。無疑項羽軍團太猛了!

    7、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在昆陽一線,故稱為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

    不知道是誰?就是穿越之子王莽和位面之子劉秀的決戰!

    1.7萬對40萬,劉秀勝。誰叫人家有位面武器:流星攻擊呢?我是真的不想相信有穿越和位面只說。可惜歷史到這兒完全解釋不下去!

    8、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乃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兵力2萬對10餘萬,曹操勝。無疑!

    9、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

    周軍聯軍總數達4.5萬人。據《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

    4.5萬對17萬,周武王大獲全勝。存疑!商軍主力在外地進行領土擴充套件,而自己軍團主要是奴隸!

    10、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謝玄統率的八萬軍力大勝苻堅、苻融率領的八十餘萬前秦軍。

    8萬對80萬,南方勝利!無疑!

    11、薩爾滸戰役

    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後金以六萬兵力大勝明君十萬,後金大勝,掌握戰略主動權。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6萬對10餘萬,努爾哈赤勝!留下了“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爭名句!

  • 5 # 行話歷史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的主角是曹操和袁紹,袁紹可以說是公認的沒腦子的統帥之一,最大的特點是長得帥,四世三公。這場大戰,袁紹大約有11萬左右的軍隊,而曹操這邊大約5萬人左右。

    在戰爭前期,曹操是處於劣勢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不足,一旦拖下去那就沒有任何疑問失敗。這時候出來一個關鍵人物——許攸。他給了曹操一個計策,放火燒了袁紹在烏巢的糧倉。後來取得了成功。

    赤壁之戰

    這個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這場戰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三方分別是魏蜀吳,這場戰鬥以劉吳聯軍的勝利告終,曹操主要是輸在不擅長水戰這個因素。

    最後的敗走華容道也是非常有趣的一幕,當然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有著比較大的爭議。

    淝水之戰

    如果說歷史上最不可思議,最讓人震驚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鬥,我覺得必須是淝水之戰。

    兩者的實力差距主要是太過於懸殊,雙方分別是東晉的謝安和前秦的苻堅,一方是前秦有80萬人,東晉只有8萬人,而且前秦的80萬中有30萬是嫡系的王牌部隊,最後結果則是前秦輸了,東晉僅僅死亡5000人。

    當然,這樣的事例非常的多,還有鉅鹿之戰等等,等別人補充吧。

  • 6 # 小先生玄靈奇說

    中國古代戰爭不斷,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時常發生戰爭,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也不少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

    一、長勺之戰(以弱勝強)

    長勺(shuo)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齊襄公於周莊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孫無知暗殺,月餘後 (前685年春季)公孫無知亦被華人所殺。公子糾及公子小白各自從魯國及莒國返國。小白先至即位,是為齊桓公。 魯莊公為護送公子糾回國,與齊軍戰於干時而大敗 ,僅以身免。齊國隨後計劃再進攻魯國。

    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齊國軍隊進攻魯國。魯人曹劌往見魯莊公,詢問其作戰的理由。魯莊公以平時用度與臣下分享及祭祀時不濫設祭品為理由,均未被曹劌接納。魯莊公隨後稱自己在司法方面儘量做到合情、公平,曹劌便認為魯"可以一戰",並獲魯莊公批准隨行督戰。 同年齊軍仗著兵強馬壯,侵入魯境。魯莊公暫時避開齊軍鋒芒,撤退到有利於反攻的地方--長勺(今萊蕪苗山鎮)。由於干時戰爭的勝利,鮑叔牙以下將士都輕視魯軍,認為不堪一擊,於是發起聲勢洶湧的攻擊。魯莊公見齊軍攻擊魯軍陣地,就要擂鼓下達應戰的命令。曹劌勸阻說:齊兵勢銳,我軍出擊正合敵人心願,勝利沒有把握,"宜靜以待",不能出擊。 莊公遂令魯軍固守陣地,只令弓弩手射擊,以穩住陣勢。齊軍沒有廝殺到對手,又衝不進魯軍陣地,反而受到魯軍弓弩猛射而無法前進,只得向後撤退。經過稍事休整,鮑叔牙又下令展開第二次攻擊,曹劌勸莊公仍然不要出擊,繼續固守陣地。齊軍攻勢雖猛,但仍攻不進陣內,士氣不免疲憊,再退回到原陣地。 齊軍兩次進攻,魯軍都沒有應戰,鮑叔牙和齊軍將領都認為魯軍怯於應戰,決定再次發動進攻。於是齊軍聲勢浩大的第三次進攻,迅即出現於魯軍面前。曹劌看到這次齊軍來勢雖猛,但勢頭沒有上兩次大,認為出擊時機已到,立即向莊公提出反擊齊軍的建議。莊公親自擂起戰鼓,發出攻擊命令,隨後魯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魯軍戰勝,莊公傳令追擊。曹劌認為齊乃大國,兵力素強,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敗,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莊公下達追擊令。他登軾而望,見齊軍旗鼓雜亂,兵器倒曳,又下車觀察到齊軍戰車的車轍十分混亂,判定齊軍是真正潰敗,才向莊公提出大膽追擊的建議。 莊公令下,魯軍猛打猛追,給齊軍以沉重打擊,俘獲大量甲兵和輜重,把齊軍趕出國境,並射殺齊桓公子公子雍,洗滌干時之戰所蒙受的恥辱,國勢為之一振。 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六月,齊國聯合宋國再次進攻魯國。魯莊公與宋國戰於乘丘,取得大勝。齊國軍隊隨後撤退。 次年 五月,宋國伐魯以報乘丘之敗,但魯國再次戰勝。 齊國於前681年與魯國在柯舉行和會。終魯莊公之世齊魯關係相對和睦,齊僅於前675年聯合宋、陳兩國進攻魯國西部。

    長勺之戰是齊桓公爭霸鬥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鬥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

    主要由於魯莊公戰前實行了"取信於民"的政治準備,因而得到人民支援,使魯國取得長勺之勝;這是歷史上可以與井陘、淝水等大戰相併列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體現戰略防禦思想的著名戰例。

    二、鉅鹿之戰(以少剩多)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 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 )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項羽率楚軍到達鉅鹿縣南的黃河(一說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河,援救鉅鹿。二將渡河後初戰小勝,趙將陳餘又催促進兵。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一說為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鉅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戰鬥終於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鉅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此時,楚軍的雄威壓倒了諸侯軍;援救鉅鹿的諸侯國的軍隊有營壘十多座,卻都不敢發兵出擊。待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諸侯軍的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見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諸侯軍人人都驚恐不已。這樣打敗了秦軍後,項羽便召見諸侯軍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從此始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他統帥了。

    三、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鄴城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1、於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2、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3、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4、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5、以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同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死,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葉。 章陵郡太守蒯越及東曹掾傅巽等勸劉琮投降曹操,對他說:"逆順有一定的道理,強弱有一定的形勢。以臣屬的身份去抗拒天子,是對國家叛逆;以剛接手的荊州去抵禦朝廷大軍,必會陷入危險;依靠劉備去對抗曹操,一定失敗。這三個方面我們都不行,拿什麼去對付曹操大軍?而且將軍您自己考慮一下,您比得上劉備嗎?如果劉備擋不住曹操,則即使是投入荊州的全部力量,也不足以自保;如果劉備擋得住曹操,則他就不會再居於將軍之下子。"劉琮聽從他們的意見。九月,曹操到達新野縣,劉琮就以荊州投降曹操,派人用朝廷過去頒發的符節去迎接曹操。曹軍將領都疑心劉琮是詐降,婁圭說:"現在天下分裂,各地割據勢力都貪圖用代表王命的符節來抬高自己的身份。這次送來符節,這必定是真心誠意。"曹操於是接受劉琮的投降,繼續進軍。 九月,曹操到達新野。曹操南下的訊息,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一直不知道,直至曹軍到達宛的附近時才發現:而劉琮已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劉備發現狀況,於是派親近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劉備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立即棄樊南逃。

    東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派魯肅到夏口窺探虛實,魯肅抵達後,聽說曹操大軍已向荊州進發,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達南郡時,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已經向南撤退。魯肅便直接去見劉備,在當陽的長坂與他相會。魯肅傳達了孫權的意圖,與劉備討論天下大事,對劉備表示誠懇的關心。並且詢問劉備說:"劉豫州,如今您打算到什麼地方去?"劉備說:"蒼梧郡太守吳巨是我的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魯肅說:"孫將軍聰明仁惠,敬重與優待賢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傑都歸附於他。現在已佔有六郡的土地,兵精糧多,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如今為您打算,最好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東去與孫權將軍聯絡,可以共建大業。而您卻想投奔吳巨,吳巨不過是個凡夫俗子,又在偏遠的邊郡,即將被別人吞併,怎麼可以託身於他呢?"劉備聽後大為高興。魯肅又對諸葛亮說:"我是諸葛子瑜的朋友。"於是諸葛亮與魯肅也成為朋友。劉備採納魯肅的計策,進駐鄂縣的樊口。 曹操從江陵出發,將要順長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危急,我請求奉命去向孫將軍求救。"於是他就和魯肅一起去見孫權。諸葛亮在柴桑見到孫權,對孫權說:"天下大亂,將軍在長江以東起兵,劉備在漢水以南召集部眾,與曹操共同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基本已經消滅北方的主要強敵,接著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在曹操大軍面前,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劉備逃到這裡,希望將軍量力來加以安排。如果將軍能以江東的人馬,與佔據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與操斷絕關係;如果不能,為什麼不早點解除武裝,向他稱臣?現在,將軍表面上服從朝廷,而心中猶豫不決,事情已到危急關頭而不果斷處理,大禍馬上就要臨頭了。"孫權說:"假如像你說的那樣,劉備為什麼不服從曹操?"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的壯士,還堅守節義,不肯屈辱投降;何況劉備是皇室後裔,英雄才略,舉世無雙,士大夫們對他的仰慕,如同流水歸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這是天意,怎麼能再居於曹操之下呢?"孫權勃然大怒,說:"我不能把全部吳國故地和十萬精兵拱手奉送,去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劉備以外,沒有能抵擋曹操的人,但劉備新近戰敗之後,怎麼能擔當這項重任呢?"諸葛亮說:"劉備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大敗,但現在陸續回來的戰士和關羽的水軍加起來有一萬精兵,劉琦集結江夏郡的戰士,也不下一萬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已經疲憊。聽說在追趕劉備時,輕騎兵一天一夜賓士三百餘里,這正是所謂"強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盡的時候,連魯國生產的薄綢都穿不透"。所以《兵法》以此為禁忌,說"必定會使上將軍受挫"。而且,北方地區的人,不善於進行水戰。另外,荊州地區的民眾歸附曹操,只是在他軍隊的威逼之下,並不是心悅誠服。如今,將軍如能命令猛將統領數萬大軍,與劉備齊心協力,一定能打敗曹軍。曹操失敗後,必然退回北方,這樣荊州與東吳的勢力就強大起來,可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勢。逃成敗的關鍵,就在於今天!"孫權聽後非常高興,就去與他的部屬們商議。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線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 敗曹軍。"於是,選取蒙衝戰船十艘,裝上幹荻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時升起船帆,其餘的船在後依次前進。曹操軍中的官兵都走出營來站著觀看,指著船,說黃蓋來投降了。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在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濘,道路不通,天又颳起大風。曹操讓所有老弱殘兵背草鋪在路上,騎兵才勉強透過。老弱殘兵被人馬所踐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但已經來不及。 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四、肥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佔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充套件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戰。

    根據《晉書·帝紀第九·簡文帝孝武帝》記述: (東晉太元)八年(383.2.19~384.2.7)春二月癸未(383.4.12由"兩千年中西曆速查"軟體查得),黃霧四塞。三月(4.19~5.17),始興、南康、廬陵大水,平地五丈。 丁巳(5.16),大赦。夏五月(6.17~7.15),輔國將軍楊亮伐蜀,拔五城,擒苻堅將魏光。秋七月,鷹揚將軍郭洽及苻堅將張崇戰於武當,大敗之。八月(9.13~10.12),苻堅帥眾渡淮,遣征討都督謝石、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距之。九月,詔司徒、琅邪王(司馬)道子錄尚書六條事。冬十月,苻堅弟融陷壽春。乙亥(383.11.30),諸將及苻堅戰於肥水,大破之,俘斬數萬計,獲堅輿輦及雲母車。十一月庚申,詔衛將軍謝安勞旋師於金城。壬子(384.1.6),立陳留王世子(司馬)靈誕為陳留王。

    歷史上還有很多。比如:官渡之戰、牧野之戰、涼州之戰、太原之戰等!

  • 7 # 石碧史家

    兵力,是影響一場戰爭勝敗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孫子兵法》裡說:“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白話來說就是,如果你的兵力是敵人十倍,就能打包圍戰,五倍,便打進攻戰,一倍,便打分割進攻戰,兵力相當,可以打,輸贏不定,兵力比敵人少,則趕緊逃,兵力比敵人少很多,就要早早避開。可見,就連兵聖都認為軍隊人數的多寡能很大程度的影響戰爭結局,多勝少、強勝弱似乎是人們公認的常識。但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有時候歷史程序並不是按照人們所認為的常識來發展的,因此,也就有了弱小軍隊打敗強大軍隊的經典戰例,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反常規”的戰例吧。

    1.商周牧野之戰。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兵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會盟於孟津,共同討伐商紂王。紂王調集都城所有精兵,並武裝大批奴隸、戰俘,出發迎戰周軍,雙方對陣於牧野。此戰,周軍有兵力五萬左右,而商軍兵力達十七萬,戰爭的結果似乎沒有什麼懸念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周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因為商軍第一線的是臨時武裝的奴隸和戰俘,這些人本就沒有什麼鬥志,在周軍精兵的衝擊下紛紛潰散,有的還倒戈攻擊壓陣的商軍精銳。就這樣,在周軍精兵和倒戈奴隸的衝擊下,商軍徹底失敗,都城失陷,紂王自焚,商朝滅亡

    2.齊魯長勺之戰。

    公元前684年,鮑叔牙領齊軍三十萬進攻魯國,而魯國僅有三萬士兵可以禦敵。魯國國君聽從曹劌的建議,避敵鋒芒,退到長勺,令曹劌率軍於此迎戰齊軍。齊軍實力強大,上來就發起聲勢浩大的衝擊,曹劌不派兵出戰,只以弓箭禦敵。齊軍連衝兩次,都沒有佔到便宜,士氣開始消退。第三次攻擊時,已經沒有前兩次那樣旺盛的鬥志了,於是,曹劌抓住戰機,一舉擊敗了齊軍,這就是著名的《曹劌論戰》裡的戰役。

    3.鉅鹿之戰。

    公元前208年十月,項羽率五萬楚軍援救被秦將章邯、王離率領的四十萬秦軍包圍的趙國鉅鹿城。由於雙方軍力相差懸殊,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後,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鉅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經過激戰,楚軍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瓦解了圍困鉅鹿的秦軍。

    4.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率軍兩萬與袁紹的十萬大軍相持於官渡。雙方暫時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袁紹實力強於曹操,相持下去,曹操肯定是要失敗的。正在曹操頭疼如何取勝的時候,袁紹的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採納其建議,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襲烏巢。殺了烏巢守將淳于瓊,燒燬了烏巢的所有糧草。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自此,北方再也無人能與曹操抗衡。

    5.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收降荊州,進佔江陵。此時,曹操擁兵二十餘萬,還有荊州投降的水軍相助,積極準備順江而下,進攻東吳。孫權為自身存亡計,派周瑜率軍與逃到樊口的劉備聯合抵禦曹操。孫劉聯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曹軍不習水戰,初戰失利,於是兩軍在赤壁隔江對峙。周瑜先借蔣幹之手,用計除掉熟悉水戰的荊州水軍將領蔡瑁、張允,又派黃蓋行使苦肉計,假投降曹操,用火船燒光了曹軍的戰船和陸上營寨,大破曹軍。

    6.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8月,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大舉攻晉,妄圖消滅東晉。東晉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戰鬥力較強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與秦軍對峙淝水。苻堅命令軍隊後退列陣,打算等晉軍渡河列陣後展開決戰。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晉軍安插在秦軍的奸細趁機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北方也重新陷於混亂。

    7.昆陽之戰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為了徹底消滅綠林軍,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為統帥,率領集結到洛陽的兵力42萬多人,號稱百萬大軍,向綠林軍佔據的昆陽進攻。綠林軍統帥雖然為王鳳,但由於王鳳等人面對絕對優勢的新莽大軍,缺乏作戰的堅定性,劉秀成了昆陽戰役的實際領導者。劉秀率領綠林軍,奮勇衝擊,一鼓作氣打垮了王邑、王尋的部隊,斬殺了王尋。王尋被斬殺後,新軍各部隊失去了指揮中樞,立即混亂,新莽的四十二萬大軍迅速土崩瓦解。

  • 8 # 視而必見

     班超,以36人“橫行”西域諸國,被王夫之贊毀為“古今未無奇笨神怯而能此者。”其間,一度被地方召回,可西域人平易近不捨,竟無痛哭而刎頸者,於是,班超留於西域,一呆就是三十年。而當他年邁,不得不回到洛陽時,零個西域就像被抽走了定海神針,頃刻大亂。

      公元73年,東漢當局對北匈奴起頭攻擊,上將竇固深切天山,正在伊吾盧沉設屯墾區,並調派他的一位部將班超出使西域。

      北匈奴的勢力此時未根深蒂固,班超起首抵達鄯善王國,鄯善最後暗示很是歡送,可是不久即行冷淡,那現象使班超警惕到必然無什麼工作發生。他的部下指摘他:“不必神顛末敏,莫非一個國度一輩女都沒無此外工做,而只陪同使節?”

      班超說:“否則,聰慧高的人能正在危機未發生時,即察看到危機,況且危機曾經發生。我判斷必然是匈奴使節達到,鄯善王反正在仿惶不定,不曉得該當跟隨我大漢?或是繼續跟隨匈奴?”於是詐問款待人員:“匈奴使節來了幾天?住正在何處?”

      班超召集他的全體部下——分共只36人,研究對策。大師說:“我們正在求助緊急關頭,存亡都聽你放置。”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女。現正在只要一條路,我們乘夜攻擊匈奴使節,把他們全數覆滅,使鄯善王國得功匈奴,必需依託我大漢。”於是當晚奇襲匈奴帳幕,匈奴使節團130缺人,全都葬身火窟。

      鄯善王公然震駭,願送王女做為人量,臣服東漢當局。那時于闐王國(新疆和田)未取代莎車王國稱霸,北匈奴汗國派無使節駐正在那裡。班超達到後,于闐王的歡迎並不強烈熱鬧,而他的巫師跟匈奴使節勾搭,表演天神附體說:“不成跟漢敵對,漢使節無一匹黃馬,把它殺掉祭我。”

      于闐命他的殺相向班超討馬,班超欣然當允,但要求巫師親身把馬牽走。巫師公然來了,班超把他斬首,又把殺相綁縛起來,打了數百鞭。于闐王大為驚慌,即殺掉北匈奴汗國使節,向東漢歸降。

      龜茲王國(新疆庫車)跟北匈奴汗國最為親密,依仗匈奴力量,攻殺疏勒王國(新疆喀什)的國王,另立龜茲籍上將兜題當國王。班超派他的部將田慮出使疏勒,兜題當然拒絕漢當局的朋情。於是田慮出奇制勝,把兜題劫持囚禁。班超也趕到疏勒,另立故王的侄兒榆勒當王。

      公元74年,東漢上將竇固進攻車師,前王國(交河城·新疆吐魯番)跟后王國(務塗谷·新疆吉木薩爾),先後降服佩服。那時東漢當局才反式調派陳睦擔任西域分督(都護),駐紮烏壘王國(新疆輪臺東北)故分督府所正在地。

      至此,班超兩次出使,憑仗笨怯,不費兵兵,先後使鄯善、于闐、疏勒三個王國恢復了取漢朝的敵對關係。而他手下的全數人馬,就只要那三十六人。

      從那三次收復不難看出,班超正在具體和術上極為矯捷,順水推舟、借力打力。而正在計謀層面上的準確決策,更成為收復、不變西域的理論基石。

      公元87年,班超出兵攻擊一曲抗拒漢朝的莎車國,班超無兵,但徵調了西域多國部隊共計二萬五千人。聯軍勝,莎車國降服佩服。西域南道從此暢達。班超名震西域。

      公元90年,月氏國要求娶漢朝公從,班超認為那屬於非分之想,奪以拒絕。月氏國王大怒,派七萬兵攻擊班超。班超發西域列國兵,逼退此次抨擊打擊,月氏國歸附。

      公元94年,班超徵調龜茲國、鄯善國等八國武拆部隊,共約七萬缺人,攻擊焉耆國,使其歸附,北道完全打通。至此,西域五十國,悉數歸附,班超果而被封定近侯。

      班超正在西域運營30缺年,東征西和,威名近播,打通了西域通漢的南北要道,使西域五十缺國皆納貢歸附漢朝,成立了不成磨滅的功勳。

      公元75年,漢明帝歸天,西域再度陷入混和,本來消聲匿跡的北匈奴捲土沉來,嚴沉衝擊了漢朝正在西域的勢力。76年,方才繼位的漢章帝決定放棄西域,撤銷西域都護和戊、己二校尉,封閉玉門關,並讓班超級人回國。疏勒國傳聞班超級人要回國,都很害怕,一個都尉竟然引頸他殺了。當班超級人走到于闐國時,于闐國的人也不讓班超歸去,嚎啕大哭,抱滅馬腿不願撒手。班超此時想起本人西域封侯的理想未酬,決然撥轉馬頭,決定留正在西域。

      班超回到疏勒後,制定了以疏勒為,結合南道諸國,一一打破被匈奴節制的北道諸國的計謀。公元78年,他率領疏勒、于闐等國聯軍1萬多人,打破姑墨。80年,班超把他正在西域採納的計謀、西域的形勢以及此後的計謀等問題,細緻地漢章帝。漢章帝看到後很對勁,又前後給他派去了1800缺人,讓他正在西域大施拳腳。

      公元89年至91年,漢朝對匈奴屢次用兵,大破北匈奴,迫使其西遷,根基解除了北匈奴對漢朝的要挾。北道諸國得到了匈奴那個後臺,便先後歸附漢朝。91年12月,漢朝從頭設放西域都護府,以班超為西域都護,管轄西域諸國。94年,班超集結列國戎行7萬缺人攻下尚未歸附的焉耆、尉犁和危須三國。

      至此,西域大小50缺國均歸附了漢朝,漢朝經西域至外亞的絲綢之路從頭打通。公元95年,漢和帝封63歲的班超為定近侯,使他實現了西域封侯的抱負。

      封侯後的班超正在西域繼續細心管理,天山南北欣欣茂發。公元97年,他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試圖溝通遙近的歐洲。可是甘英一行到了安眠西界的西海(現波斯灣)沿岸一帶就行步不前了。不外,甘英此行進一步豐碩了漢朝對於外亞以至歐洲的認識,具無外西交換的主要意義。

      西域一天天不變,而大哥體衰的班超思念家鄉的表情也一日甚似一日。公元100年,班超漢和帝,但願本人的風燭殘年之軀可以或許回到故鄉,書外無“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之句,讀來令人唏噓。

      皇帝看了那個書奏,加之班超的妹妹班昭又繼續,備述班超之苦,打動之下,就讓班超回來了。102年8月,顛末長途跋涉,班超末究回到了洛陽,拜為射聲校尉。但果正在西域久經和陣,再加上大漠風沙,班超遲就無胸痛的弊端,回國後病情加劇,同年9月取世長辭,享年70歲。

      機會,說的是時局。西漢時,漢武帝幾乎傾盡全國之力,也不曾達到班超期間的形態。其時的匈奴汗國,如日外天,漢王朝軟碰軟才能不變場合排場。而東漢時,北匈奴汗國內部紛讓,殘缺不勝,西域列國也不滿於匈奴的壓榨,無心向漢,所以以險制險方可見效。

  • 9 # 六六談古今

    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個,第一場是(官渡之戰)在公元200年的時候,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戰,袁家軍遠超曹家軍數倍以上。在曹軍眾人消極時,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為曹操打敗袁紹建立了信心,鼓舞了士氣。隨後曹操派人突襲了袁紹的糧倉烏巢。又擊潰了袁軍的主力。此戰獲勝後,曹操基本統一北方,為三國爭霸拉開序幕。

    第二場是(即墨之戰),就是在春秋戰國年間,發生在齊國即墨的一場戰役。當時燕國大軍壓境,燕王任樂毅為帥。齊國接連失陷了七十多座城池,只有即墨和莒城。齊國即將面臨亡國的滅頂之災。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田單的勇士挺身而出。先派人到燕國散佈樂毅的流言,使燕國臨陣換將。又在即墨附近透過激將法刺激燕軍刨齊軍的祖墳和割下齊軍俘虜的鼻子。促使齊軍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接下來安排幾個人喬裝打扮裝成富翁,去燕軍投誠,示弱以保全性命。這下子齊軍的主帥騎劫完全放下心來。而後藉著夜色,田單挑選了五千名敢死隊殿後,以1000多頭牛為主力,每頭牛頭都有兩把尖刀,牛身披著被子,上面畫著各種奇怪的圖案。牛尾巴捆著稻草。只聽一聲令下,牛尾巴的草一點著,1000多頭牛忍受不了疼痛就往對方燕軍的軍營衝去。燕軍此時還在夢中,見到此情景大亂,同時被火牛上的圖案,尖刀嚇破了膽倉皇逃竄。齊軍5000敢死隊,借勢衝入人群,見人就殺,燕軍潰不成軍。局勢瞬間向一邊倒,燕軍以壓倒性的勝利戰勝齊軍。這個訊息很快傳遍了齊國,一時間那些被佔領城池的百姓和士兵們紛紛響應。在眾人的配合和田單的努力下,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收復了齊國失陷的70多座城池。

  • 10 # 賤議你讀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和你分享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115師在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的率領下,在山西大同靈丘縣平型關,對日軍發起了伏擊戰,以落後的裝備獲得勝利。

    自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連連敗退,“日軍不可戰勝”的言論不脛而走,神州大地上處處充滿戰敗的陰霾。

    那時候的中國,是多麼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人心!

    雖然115師佔據了地理優勢,但是他們所面對的敵人,是一支裝備精良,有著“鋼軍”之稱的第五師團第21旅團。而其旅團領導者板垣徵四郎,是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是日本昭和時代的重要人物。他所率領的21旅團自進入中國現場以來,如入無人之境,從無敗績,可見其戰鬥力之強悍。

    面對如此強悍的敵人,林彪和聶榮臻反覆實地考察地形,對兵力部署進行了詳細的計劃。

    為了不走漏風聲,115師不得不冒著夜雨,摸黑走在山道小路上,深秋的雨夜,也阻止不了戰士們前進的步伐。經過一夜艱難的行軍,115師按照既定時間順利達到伏擊點。

    隨著日軍旅團的到來,槍聲響了。戰鬥從早上持續到下午三點,日軍的從起初頑強抵抗,到後來逐步敗退。

    平型關一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讓日軍知道了中國軍隊也是有血性的。

    平型關一戰,殲滅了日軍一千多人,日軍在一次戰鬥中損失這麼多人,之前是沒有先例的,狠狠打擊了其三月滅亡中國的氣焰。

    平型關一戰,是我軍對日軍的首勝,這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伏擊戰,其政治意義影響深遠,鼓舞了全華人民抗日計程車氣,讓黑暗的神州大地上看到了一抹曙光!

  • 11 # 小吒哥Man

    鉅鹿之戰、濰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些歷史上的著名戰役,都是以少勝多的典範。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打仗不在人多,能贏就行!俗話又說,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 以少勝多是真能耐,是四兩撥千斤,是臥薪嚐膽,是借勢東風,是百般機靈!

    至於具體自行百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盛唐老百姓的生活飲食起居方式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