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老頭拒聊

    海子去了

    帶著他憤怒的吶喊

    在天堂裡尋覓他的歸宿

    也許沒有大海

    但一定春暖花開

    他早已知道

    也早已明白

    生命:只有一次

    但又能值幾文金幣

    那人生的求索

    幾幹年的答案

    他要用燃燒的軀體突破實現

    並把腐臭和邪惡一同燃盡

    讓一個新生的靈魂

    在這片土地上高歌

    我的回答

    這就是結果和沒有什麼

  • 2 # 八斗12

    世界上生前作品不被認可,死後受人高品的作家,何止海子一人?大概是他們具有某種超前意識,一騎絕塵吧!等我們趕到跟前,才看到他們的足跡,才知道,“嗯,他們確實來過,你看,這是他們留下的痕跡”

  • 3 # 天空是雲朵的牧場

    孩子的詩歌超凡脫俗。

    當時的詩歌達人大致兩種型別,一是寫著傳統的詩歌,在圈子內功成名就。比如北島、舒婷。他們詩歌的特點是敘述方式傳統,易懂,也有相當的美感,相對於文革時期的賀敬之、郭小川、艾青、臧克家等老派詩人,語言更鮮活,思考更深刻。但缺點是語言太“規矩”,創造力不足;另一派是舉大旗、劃流派的離經叛道者。印象中有什麼非非派、達達派、莽漢派等。特點是離經叛道,破壞特色鮮明,注重製造語言和敘述方式的陌生感。這部分人數量驚人,但總體水平不高,破壞性有餘而建設性不足,大部分被淹沒於歷史長河之中。比較成功的有于堅、李亞偉、韓冬、歐陽江河等。

    而海子的出現,令人耳目一新,奠定了新詩發展的總基調(當然是追求語言美學的詩歌型別,有一些風格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伊沙),海子詩歌語言的創造性、意象的美感、敘述方式的新穎,都是其他詩人所不及的。可以說,海子構築了一座詩歌美學的殿堂。

    但海子是孤獨的,他入不了任何一個圈子。而因為詩歌美學欣賞的小眾性,決定了詩歌的推送,是需要圈子的互捧的。因此,海子的詩歌讓任何一個圈子都無所適從,因此,他出不了名。特別是在紙媒時代,編輯的喜好,基本可以決定詩歌的流傳度。來自紙媒編輯的本能的拒絕、排斥,導致他的詩歌得不到推崇。

    當然,海子有些詩歌是超越當時閱讀者的美學習慣的。我記得中學時,在雜誌上讀到海子的兩首詩。一首是《白蛇傳》,第一句是“大水漫過村莊,小白和小青端坐我的床上”,當時那種驚豔感至今還記憶猶新,先是震驚:詩歌還能這樣寫!接下來自然是愛不釋手。而另一首是《罈子》,第一句是“我張開雙手所要述說的事”,看了後就覺得晦澀難懂,喜歡不起來。

    當時是八八年或者八九年,海子還一點不出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彪西是美國音樂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