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月沉沙
-
2 # 微T記錄
安德海一直是慈禧的老公——咸豐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太監,憑著過人的聰明和辦事能力深得咸豐和慈禧的看重。後來咸豐駕崩,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登基,善於心機的慈禧為了能夠牢牢的掌握權力,就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成功的扳倒了顧命八大臣,開始了她垂簾聽政的生涯,而這一些,這個安德海都起了關鍵的聯絡作用。所以慈禧掌權之後為了嘉獎安德海的功績,提拔他為六品藍翎太監,並且擔任總管大太監一職。
千萬別以為一個區區六品的太監能有多大的權力,這個六品太監的權力遠遠要高於朝中許多的一二品大員,甚至就連統治皇帝也得讓他三分!因為慈禧在權力面前可以說是六親不認,包括他的親兒子同治皇帝。所以面對親媽慈禧的嚴厲,同治皇帝反而對另一位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更加親近些。看著自己的親兒子胳膊肘往外拐,慈禧當然心中不悅,善於阿諛逢迎的安德海當然就極力挑撥,導致慈禧經常的“敲打"同治。有時候慈禧還經常讓安德海代替他履行家長職責來訓斥同治,當然有了尚方寶劍的安德海也絕不嘴下留情,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太監把皇帝訓的服服帖帖這種奇聞,所以說安德海的權力之大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有句話叫”人心不足蛇吞象“,安德海作為一名太監,能有如此權勢,對於他來說還是不甚滿意的。因為這些趾高氣昂飛揚跋扈只限於在皇宮之內,他的夢想就是能夠出了皇宮,能夠在民間耀武揚威,終於機會來了,由於同治皇帝要舉辦婚禮,安德海就以為同治採辦大婚用的龍袍為由,上奏慈禧批准他出宮。
慈禧也答應了他的請求,於是這個安德海就叫了一堆隨從,他抱著到皇宮外面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想法,擺足了“排面”出宮了。沒想到此一行,安德海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因為安德海平時威風慣了,就自封為欽差,但是沒有攜帶欽差的官方手續。所幸他所到之處大多數地方官員也知道他是慈禧身邊的紅人,無不對其禮遇有加,臨走還奉上錢財,生拍得罪了他。
但是安德海一行人等行至山東德州,卻遇到了一位“軸人"——德州知州趙新聞。趙新聞為官十分謹慎,再加上他作為一個地方小官,並不知道安德海是何許人也,只知道但凡欽差出行,必有官府下發的公文通知。但是安德海到此,他也並沒有得到通知,所以趙新聞對這個所謂的“欽差”的身份產生了疑問,於是他就把此事上報的他的上級——山東巡撫丁寶楨。
這個丁寶楨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他早就對安德海的行徑恨之入骨,於是他秘密上報軍機處,要求按大清例律“太監不許與外人交接,不得擅出皇城”等罪行懲辦這個安德海。密信發出後,丁寶楨就把安德海一行人給扣押了。
軍機處的人對於安德海也是恨之入骨,對於這個千載難逢的除掉安德海的機會,怎能輕易放過?三天之後,軍機處列舉了安德海此行罪狀,並且按照大清例律判處安德海死刑的密信也送到了丁寶楨的手中。丁寶楨接到指令,害怕夜長夢多,立刻把安德海就地正法。
至此,不可一世的安德海也因為自己的裝逼過頭死於非命,朝野上下都對其稱讚有加,就連曾國藩都對其豎起拇指,稱讚丁寶楨為豪傑之士。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讓大家為這個丁寶楨捏了一把汗。
要知道安德海可是慈禧身邊的紅人,甚至有人傳言安德海之所以受寵,是因為他是個假太監,因為和慈禧有一腿才能如此得勢。作為慈禧的心上人就這樣被丁寶楨給殺了,後果可想而知。
再說這個丁寶楨,也是智商超群,為了能夠避免慈禧對自己的報復,他心生一計,就是用慈禧和安德海的緋聞來做文章,拯救自己的性命。
丁寶楨殺了安德海之後,就把安德海的屍體扒光了,裸體展示在菜市口。百姓看完安德海的屍體,發現他真的是一名太監,於是民間關於安德海和慈禧的緋聞也就不攻自破了。
再加上殺安德海的諭旨是慈安、同治和軍機處商量後做的決定,根據:“太監不許出宮,不許結交外官,否則就地正法"的明文規定,可謂秉公執法,有理有據。
慈禧是何等聰明的人物?她也不會為了一個太監的死去和全天下的人做對,再加上丁寶楨用暴屍安德海這件事證明了慈禧的清白,慈禧權衡利弊之後也就不再生氣並且說“這安德海太無法無天了,丁寶楨殺得好。”
可見在權力面前,什麼樣的感情都無足輕重,縱使你安德海無比貼心,功勞再大,他的死和權力相比,在慈禧的心中可謂不值一提。這個丁寶楨也因為秉公執法為民除害,再加上他超高的智商和情商,被慈禧提拔,加官進爵。看來在大是大非面前,慈禧還是能夠分清孰輕孰重的,也難怪這個女人能執掌大清的江山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
3 # 歷史漫談君
1869年8月7日,在山東濟南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事,安德海死了,被丁寶楨給咔嚓了。這老丁膽子也太大了吧,竟敢太歲頭上動土,打狗還得看主人呢,人家那可是老佛爺慈禧身邊的大紅人,深受寵愛器重。到底咋回事呢?下面我們就詳細瞭解下事情的經過。
安德海進宮得寵
安德海,1844年出生於今河北省南皮縣,他小時候家裡太窮,由一位曾經在宮裡工作過的陳老爺的引薦,10歲時便進了宮,在咸豐身邊當太監,人稱小安子,他會察言觀色,咸豐帝和孝欽顯皇后都很喜歡他。
辛酉政變,穿針引線
後來,咸豐皇帝在承德死了,根據遺囑,由大兒子載淳繼位,即同治皇帝,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小皇帝,主持政務。可是載淳的生母那拉氏不是等閒之輩,暗中和咸豐皇帝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恭親王奕欣勾結,想發動政變。當時恭親王正在北京與英法聯軍談判,商談求和的事兒。
慈禧考慮再三後,讓自己的心腹太監小安子偷偷來到恭親王家裡,把慈禧的計劃告訴恭親王。第二天一早,奕欣就請求前往承德奔喪。顧命大臣肅順、載垣、端華幾個人一商量,覺得來者不善,有可能以奔喪為名,行奪權之實,必須阻止他的行動。
所以也找了個藉口拒絕了奕欣奔喪的請求。看到自己的如意算盤打了水漂,此時的那拉氏慈禧又生一計,與慈安皇后商量後下了一道密詔,蓋了"御賞"和"同道堂印章,又派安德海連夜進京,讓奕欣來承德商量下如何除掉肅順。奕欣接到密詔後,立即動身,還是以奔喪為名來到承德。
這次安德海又是幫了大忙,他周密安排,使兩宮皇太后與奕欣見面並商討如何奪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辛酉政變",他們成功奪取了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在這次政變中,安德海在兩位皇太后和恭親王之間,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立了大功,晉升為總管大太監,一舉成名。
彈劾奕欣,推波助瀾
安德海成了大總管之後,開始得意忘形起來,甚至想伸手到朝廷之上。他盤算了一下當時大清朝的形式,同治皇帝年紀太小,宮中兩位皇太后都是女流之輩,完全可以應付得過來,他成名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奕欣。
政變之後,恭親王奕欣成了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和總理衙門,這兩個部門都是實權部門,所以奕欣就成了安德的眼中釘,肉中刺。於是安德海經常在慈禧面前打奕欣的小報告,說了奕欣的很多壞話。而慈禧是一個權力慾望很強的女人,也想解除奕欣手中的權力。
雖然在政變中,慈禧和奕欣為了解除肅順等大臣手中的權力,形成了統一戰線,但是現在奕欣成了手握大權的議政王,經常不聽慈禧的招呼,慈禧發現奕欣不好掌控,也是想解決這個眼中釘。
這樣主僕二人一拍即合,終於在同治繼位第4年的時候等到了機會。這一年3月,有一個御史,上奏彈劾奕欣,慈禧借用這個機會,突然發了一詔書,以"雖無實據,事出有因"的罪名,撤了奕欣的議政王的職務,不準過問一切公事。
一個月後,又找了個理由,下令讓奕欣"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毋庸複議政名目"。就這樣慈禧幾乎毫不費力地解除了奕欣的權力,掃除了對自己的威脅。,安德海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此後慈禧對他更加器重。
高調結婚,收錢收到手軟
經過這兩件事後,安德海以前出門見了人低頭哈腰,現在是把頭抬得高高的,對誰都是不屑一顧,倒是那些王公大臣們反過來對他點頭哈腰,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得罪。現在的安德海春風得意,鮮花和掌聲無數。可是他有一件遺憾的事——沒有媳婦!
雖然他是太監,看到別人子孫滿堂,他也是羨慕。安德海用了渾身解數,終於得到了慈禧的同意。安德海24歲時,迎娶了馬賽花,馬賽花比安德海小五歲,大美人一枚,是一名唱旦角的演員,之所以嫁給安德海也是貪圖其權勢。
安德海高調結婚,在北京最大的酒樓天福堂張燈結綵,大擺婚宴。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員都 隨了分子,慈禧太后更是隨了一千兩銀子,一百匹綢緞的重禮,安德海也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太監娶老婆,大清朝頭一遭,很快全華人民都知道了。
安德海之死
隨著權勢的增大,安德海蠻橫無理,妄自尊大,連同治皇帝和奕欣等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裡。
1869年,安德海以為同治準備結婚用品為藉口,一再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採辦婚禮用品,獲得了慈禧同意。有了太后的支援,安德海帶著一家人,另有保鏢、太監、僕人等三十餘人,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坐著龍船浩浩蕩蕩地離開了京城,一路上招搖過市,搜刮錢財,沿路地方官員絲毫不敢怠慢,高接遠送。
根據大清祖宗定下的規矩,太監出宮需要登記的,而內廷事務應由內務府大臣辦理,太監不能插手,插手更是違規。若是奉旨出差,軍機處應該先明通告地方衙門,還要有兵部所發的“勘令”。
然而,安德海並沒有走這些法定的程式,也沒有“勘令”,他眼裡只有錢。安德海驚動了山東巡撫丁寶楨,老丁早就對安德海的行為看不慣,沒想到安德海斂錢斂到自己的地盤上來了。
丁寶楨(1820年-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咸豐三年(1853年),33歲的丁寶楨考中進士,此後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嶽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
丁寶楨為人耿直,性格豪爽,最恨阿諛奉承的小人,一生致力於報國愛民。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企業山東機器製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辦洋務抵禦外侮,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安德海剛到山東,立即有人秘密告訴了老丁。老丁安排人毫不客氣將安德海抓了,拘留審訊。為穩妥起見老丁還是將向上級做了彙報,等候處理此事。理由很簡單:違規出宮。
慈禧呢?她聽說安德海插了“日出三足烏”的旗子之後便放棄了。(有“日出三足烏”的旗子,表示領太后諭旨出行)。慈禧一方面想救,另一方面也得在慈安皇太后和恭親王奕欣面前裝裝,表示安德海該殺。
8月7日,老丁收到上級命令,安德海罪不可恕,就地正法。當慈禧密旨到的時候,安德海已經命赴黃泉。
處死安德海以後,丁寶楨也出名了。慈禧太后儘管心裡對丁老頭殺自己的奴才感覺很不爽,但是也沒有辦法。她不僅給老丁升了職,而且還寫了“國之寶楨”四個大字賜給丁寶楨。
就這樣,安德海在婚後第二年,也就是25歲時丟了小命。本來一手好牌,卻打得稀巴爛,自作孽,不可活。安德海之死要說有什麼積極意義的話,那就是給後來的接班人李蓮英樹立了反面教材,他謹小慎微,上下討好,在宮中呆了長達50多年之久。
校書郎工作室,玖月秋
-
4 # 黑白文史mcn
安德海是慈禧旁邊的大紅人,權侵一時,但終因張狂無比,難逃一死!!太監安德海的傳奇人生:雖是太后身邊的紅人,卻逃不過皇帝的追殺
安德海,清朝慈禧時代著名太監,一生只活了25年,卻取得了別人窮其一生都達不到的成就。 安德海從小父母雙亡,他又被人販子連續倒賣了好幾 安德海,清朝慈禧時代著名太監,一生只活了25年,卻取得了別人窮其一生都達不到的成就。 安德海從小父母雙亡,他又被人販子連續倒賣了好幾手,最後年僅八歲的安德海就被賣到了宮中淨身做了太監。
從小吃苦的安德海淨身入宮之後,發誓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那時的他和後來晚清著名太監李蓮英同在咸豐的掌印大太監後面學習,正是因為這層關係,兩人之間保持著深厚的友情。安德海的師傅從小就教育他和李蓮英兩人做事做人都要規規矩矩,“老實”的李蓮英聽從了師傅的叮囑,所以在勾心鬥角的皇宮活了好久,而擁有野心的安德海將師傅的話當成了耳旁風,最後死的很早。
咸豐十一年,即1861年,這年對於十七歲的安德海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1861年,咸豐帝病死承德,他在死前任命了八個大臣來輔佐自己年幼的孩子。當時被輔佐大臣困在熱河的慈禧太后為了奪權,決定聯合當時的恭親王進行政變,於是,慈禧和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慈安皇后商量後,就命安德海冒著生命危險偷偷的給恭親王送密信。 雖然慈禧的小心思被當時的輔佐大臣是識破了,但是最後在安德海的幫助之下,恭親王和兩宮太后成功見面,隨後發動了“辛酉政變”,慈禧成功掌握了政權。“辛酉政變”之後,安德海因為在政變中的優異表現,被提拔為太監總管。得勢後的安德海,爭權奪利的野心就表現了出來,他在朝廷中開始打壓當時政變中的親密夥伴恭親王,而恭親王也被他成功的打壓下去了。
到了同治八年(1869),同治帝14歲了,慈禧作為母親開始張羅起兒子的婚事,可精美華麗的龍袍北京的繡工是做不了的,只有江南那邊蘇杭織造才能做好。當時久在宮闈的安德海想趁機出宮遊玩並斂財,他跑去求慈禧準他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宮中婚禮所用之物。當然,安德海有這個想法也是因為之前他與同治帝結怨太深,他甚至天真地以為,等小皇帝看到他帶回的精緻龍衣,或許就不會記恨自己了。
慈禧原本是不答應的,入關之初,順治帝就頒佈上諭,對太監管理做出了一系列的規定,其中包括 “不許太監擅出宮禁,違者殺無赦”這一條。慈禧不敢公然違反祖制,可實在經不住安德海的再三請求,最後終於點頭同意了,並叮囑他一定不準聲張,要快去快回。
安德海擇選了良辰吉日,於幾天之後,帶上了幾十口人,還有十五六輛大大小小的馬車,威風赫赫地從京城啟程,浩浩蕩蕩地向南而去。因為太過得意,他已經忘了慈禧的叮囑。他這次出京不僅私挾婦女,張掛龍鳳旗幟,還抓差納賄,一路招搖,驚擾地方。
聽說安德海離開了京城,同治帝抑制不住心底的興奮,立刻找到了慈安,並召見恭親王,一同商量殺安德海的計策。三人都對安德海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仔細一合計,決定先按兵不動,將這個訊息迅速密報給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他見機行事,務必殺掉安德海。
丁寶楨接到密詔之後,伺機逮捕了安德海,並立即上報給了朝廷。當時恰好慈禧生病,慈安獨自處朝政。她接到奏摺後,立即召集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共同商議,最終大家意見一致認為“祖制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慈安當即表態,同意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就這樣,曾經權傾朝野的安公公終落得身首異處的結果,從逮捕到被斬,只用了短短5天的時間。待慈禧的赦免懿旨到達,早就為時已晚。事後,據說慈禧不僅沒有發作,還順勢下命將安德海暴屍三日,既顯示出自己的大公無私,又讓大家看清安德海乃真太監,澄清自己與其有私的謠言,一舉兩得。
丁寶楨經此事後,震驚滿清朝野,曾國藩更是讚歎他為“豪傑士”。安德海伏法,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時間“丁青天”的美譽傳遍了民間。
就這樣大名鼎鼎的安德海慘死刑場,慈禧也沒救他,反而為了自身利益,讓他暴屍三天。正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
5 # 筆下點史
說到安德海的死亡,很多人都有疑慮,為什麼慈禧動手救自己喜歡的太監,是不是慈禧有容人之量?畢竟死了的太監就沒有價值了。其實整個事情並沒有那麼複雜,所有的一切不過只是安德海自己作死罷了。
經過:
同治八年八月七日(時間還是挑的蠻不錯的),清朝的大太監被山東巡撫丁寶楨在濟南處決,安德海死亡慈禧沒有任何表示;丁寶楨沒有因為處決安德海獲罪,反而由此成為了朝野上下的標榜,一度躍升至曾國潘、李鴻章以及左宗棠等人的地位,一步登天也不為過。
為什麼安德海死後,慈禧完全不敢說話,甚至下令救援都做不到?
其實這個時候的清朝,並不是慈禧一手遮天,上面還有一個重量級人物,那就是“慈安太后”。
記載如下:
“同治八年,內監安德海出京,山東巡撫丁寶楨以聞,太后立命誅之。”--《清史稿·后妃傳》很多人看到這裡已經知道了,這個太后說的不是慈禧,而是慈安,慈安雖然不是很管事,但是慈安的正統地位擺在那裡,她才是皇后轉太后的正牌,慈禧僅僅不過是因為母憑子貴罷了,慈安說的話,慈禧還是需要聽的。
慈安太后知道安德海出宮後,覺得這個太監過於放肆了,宦官干政一直都是皇家心中的痛楚,並且安德海本身不算非常收斂,所以慈安太后毫不留情的出手了。
慈安太后下的命令,慈禧自然是不敢隨意動,但是丁寶楨作為執行者和聽命者,為什麼沒有受到慈禧的懲罰,乃至小鞋都沒有穿呢?
1.丁寶楨按照租律令以及祖制辦事,沒有人可以在這個關鍵點上面拿捏住缺點,處死安德海的是慈安,理由是因為安德海犯了太監私自出宮的律令(太監不得私自出宮是順治頒佈的,是祖制,無人可動搖以及更改)。
“太監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欽定宮中現行則例》所以,為什麼開頭要說是安德海自己作死,一個六品太監,仗著慈禧寵愛,在沒有手續的情況下瞎走,怎麼可能不被人逮到,如果安心在皇宮,哪裡會死。
2.在晚清時期,所有的地方大臣,都有著很高的自主性,中央的權威已經被削減到了最低,就算是慈禧想要治罪丁寶楨,也沒有什麼辦法,更找不到充足的理由。
3.前文說過,死了的人就不值錢了,慈禧還需要丁寶楨處理洋務等諸多事宜,安德海不過是一個太監,整個皇宮到處都是太監,沒必要因為一個太監得罪了地方大臣,畢竟“三條腿的狗不好找,兩隻腳的雞還能不見不成”。
慈禧假如非要因為一個太監就找機會治罪丁寶楨,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一個手段凌厲的女子,取捨方面必然是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結語:
不得不說一句,站在大義之上辦事,就沒有人可以找到漏洞,從側面看出太監地位的底下,不管你多受寵,死了就死了,沒人會為了一個死了的太監去找回公道。
丁寶楨因為誅殺安德海,最後得到了天下的讚譽,並且因為這件事一路仕途平坦,最後還升任了四川總督,死後追贈太子太保,在山東、四川以及貴州均有香火廟祠。
-
6 # 沉墨I方之城
整個大清朝干預過朝政的太監只有清同治皇帝時期的安德海,他的崛起源於權力鬥爭,他的死更是死有餘辜,慈禧想救也救不了他,更何況本來就是安德海自己找死。
安德海和李蓮英是清朝著名的太監,整個大清王朝對太監的監管非常的嚴格,他們吸取了明朝太監專政帶來朝綱崩壞的教訓,更主要的是清朝皇權比明朝更集中,權力更大,皇權的專政集權就不需要有其他的政治力量介入朝政。
安德海是河南人,九歲就淨身入宮當太監了,按說九歲的娃娃進宮既沒靠山,又沒文化,他怎麼就爬到了太監界的頂峰了呢?
安德海有兩個本事很大,一是情商高,善於察言觀色,這太重要了,因為他服侍的人是咸豐皇帝;二是安德海小小年紀很愛學習,據說他精通經史典籍,對於很多古籍經典更是頗有見解。
這就不簡單了,有了這兩樣本事,他在一群傻太監中間完全就是鶴立雞群,不但得到了咸豐皇帝的喜愛,連咸豐皇帝的兩個老婆,慈安、慈禧都喜歡安德海。
咸豐皇帝駕崩後,兒子載淳繼位,是為同治皇帝,載淳還太小,還足與立刻當朝理政,咸豐就給他留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個顧命大臣,此時的咸豐和同治都還在承德呢,咸豐躺在棺材裡,同治躺在他媽懷裡。
慈禧擔憂肅順等八大臣對他孤兒寡母的不忠心,把持朝政不歸還,要學年幼康熙年間的鰲拜,就打算對八大顧命大臣動手,太后夥同皇帝發動政變,這有點......
慈禧太后就聯絡了北京城裡的皇室宗親恭親王奕欣,他是咸豐皇帝的親弟弟,能力非常強,是清末時期少有的明白人兒,於是恭親王奕欣與慈禧裡應外合發動了著名的“辛酉政變”,除掉了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順利的把滿清的大權掌握到了慈禧的手中。
安德海就是“辛酉政變”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他在中間充當了慈禧和恭親王奕訢的聯絡人。
安德海這一票賭得漂亮,不但幫助慈禧除掉了顧命大臣,更是讓慈禧直接從一個後宮太后逐漸變成了皇權掌控者,直接把控了大清王朝後半個世紀之久。
安德海被慈禧升為總管大太監,宮中的權力非常大。這個時候的安德海就有點漂了,日益跋扈起來,仗著慈禧給他撐腰,把誰都不放在眼裡,甚至是小皇帝同治,恭親王奕訢都沒有讓安德海瞧得上。
安德海真正朝政的干預並不是“辛酉政變”,這個期間,他還只是個跑腿兒的,到了慈禧掌權期間,安德海有意的干預朝政,在他看來既然得到了慈禧的信任和支援,皇帝同治還太小,真正能夠阻止他逐漸染指朝政的只有恭親王奕訢,於是他刻意的打壓奕訢。
安德海利用了慈禧內心強烈的權力慾望和恭親王奕訢實際掌控朝政的衝突,找人彈劾奕訢,慈禧藉機罷免了奕訢的部分實權。
安德海越來越囂張,此時的權力有極大,雖然不能明面上干預滿清政務,但是他的實際影響力卻很強,因為他可以直接影響到滿清的實際決策者慈禧。
人一囂張就會膨脹,安德海也是如此,一個太監居然娶起了老婆,做去了富家翁,他討老婆的時候排場擺得大,甚至連慈禧都給掛了禮。
太監安德海找了老婆,就想著要出宮遊玩,並藉機斂斂財,因為馬上同治皇帝也要結婚了,安德海藉著去給同治皇帝辦彩禮的機會就出了宮,這就要了他的命了,因為他觸犯兩條祖制:1、清朝祖制規定,太監不得擅自離宮出京,如要奉公辦事,需要有相關的手續;2、他採購了龍袍鳳旗,並打著慈禧的個人旗號出宮。
安德海一路向南,走到了山東,就遇到了硬茬,山東巡撫丁寶楨是個剛烈正直的人,晚清名臣,他令人抓捕了安德海,並把相關情況快速上報了朝廷,朝廷給丁寶楨的回答是安德海違製出宮,這就沒話說了,既然是違制,那就殺吧。
從安德海到山東被抓,到他被丁寶楨殺了,前後才5天時間,這也太蹊蹺了,好歹他可是慈禧太后的紅人啊,就算要殺也是解往京城,由太后或者皇帝殺了,怎麼能讓一個山東巡撫給就地正法了呢?這說不通。
其實,說得通,殺安德海不是丁寶楨能夠自己決定的,那是皇帝的旨意,因為在殺安德海之前,丁寶楨接到了來自朝廷的秘旨:
“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Superb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看看,這樣的旨意完全帶著對安德海強烈的不滿,只能是出自小皇帝同治的手筆,同治對安德海非常的痛恨,因為小時候安德海沒少在慈禧面前說他的壞話,同治皇帝老是被慈禧批評教育,這正是要報仇的時候了。
要殺安德海,難道他的大靠山慈禧就沒有過問,甚至保他嗎?此時的慈禧還沒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正宮皇太后慈安還在呢,更何況皇帝同治已經發話要殺安德海,慈禧要阻攔已經來不及了。
最重要的是,慈禧壓根就沒打算保安德海,她的身邊已經有了一個更得力的太監李蓮英,至於安德海,殺了就殺了吧,再說了,安德海知道的事情也太多了點,畢竟太后發動政變殺顧命大臣這種政治事變也就那麼幾個人知道。 -
7 # 唐古看今
安德海是慈禧身邊第一個當紅大太監,他辦事機敏,又聰明伶俐,深得慈禧的歡喜,但安德海卻恃寵而驕,把很多人都不放在眼裡,最終導致了他的死亡,甚至連慈禧也救不了他!
紅人安德海!
安德海因為在“辛酉政變”中,幫助慈禧和慈安奪得政權而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併成為了慈禧的心腹之人,慈禧把什麼事都交給他打理,還時常的打賞他,因此宮中還傳出流言說“慈禧之所以那麼寵幸安德海,是因為他是個假太監”,而安德海背靠著慈禧這顆大樹恃寵而驕,把恭親王奕訢,同治皇帝,甚至慈安太后都不放在眼裡,宮中沒人敢惹他,朝中大臣人人畏懼他!
安德海之死!
這一年,同治皇帝即將大婚,安德海為大撈一筆,就主動向慈禧請纓,出宮幫同治置辦婚服,慈禧對於他的請求自然應允了,於是安德海帶領著一幫人浩浩蕩蕩的乘船從水路出發了!
一路上,安德海每到一個州府都會停船靠岸,對州府衙門進行一番搜刮錢財,而地方官員們都畏懼安德海背後的勢力自然不敢待慢,因此安德海每次都收穫頗豐!
這天,安德海來到了山東德州境內時,山東巡撫丁寶楨,早就聽說了安德海惡名,於是就下令將安德海一眾人等抓進大牢,還寫了份密摺呈與軍機處,在密摺中丁寶楨列舉了安德海此行的罪惡,即“安德海身為太監與外臣相交,沒有旨意擅出皇城,僕役沒有傳牌勘合”等罪行。三天後丁寶楨得到了軍機處的密諭,並將安德海斬首!
軍機處密諭:“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Superb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飾。”那麼,安德海作為慈禧跟前的紅人,在即將被殺時,慈禧為何不救他呢?丁寶楨在給安德海定的罪中,每一條對安德海來說都是死罪,大清的法規慈禧不能漠視,所以慈禧不能救他!安德海得罪人太多,當丁寶楨的密摺打到軍機處後,慈安跟同治都一致要求將安德海處斬,慈禧沒有必要因為一個奴才得罪他倆!對於安德海來說是死有餘辜,對於丁寶楨的做法當時很多人都給予點贊,而安德海對慈禧來說只不過是個奴才,慈禧沒必要為他得罪全天下!
-
8 # 金兔歷史
安德海是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殺死的。
話說,這安德海,和李蓮英一樣,都曾是慈禧的心腹,頗受慈禧的器重。然而,當安德海被丁寶楨殺死後,慈禧不僅沒有怪罪丁寶楨,相反,丁寶楨因為斬殺安德海,一下子得到朝野上下的熱烈讚許,聲望一度和李鴻章等人並駕齊驅,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金兔就來聊聊清末宦官安德海吧。
安德海是河北省南皮縣人,八歲淨身,進宮後在咸豐皇帝身邊當了御前太監。
安德海聰明伶俐,入宮後,很快就得到咸豐和慈禧的好感,咸豐死後,因為安德海在辛酉政變中冒死充當慈禧和奕訢的信使,政變成功後安德海就成了慈禧身邊的大紅人。
這一年,得勢的安德海只有16歲。
年輕的安德海很快就恃寵而驕,加之安德海本身性格狡詐多變,好搬弄是非,所以也很快就得罪了包括奕訢在內的諸多大臣。而安德海最不該得罪的,就是同治皇帝。
正因得罪了同治皇帝,直接為安德海的死埋下了伏筆,這其中的過程也很簡單。
當時還是懿貴妃的慈禧生下同治後,同治並非由慈禧親自撫養,而是由宮裡的其他人負責撫育,平時同治也多為皇后照顧。相比之下,慈禧更像是一個後媽,她對年幼的同治極為嚴厲,而皇后性子溫和,所以年幼的載淳就更喜歡皇后,對慈禧反而比較害怕。
這載淳,在當時可是皇位的唯一繼承人,可自己的兒子卻老往皇后那裡跑,這讓熱衷權術的慈禧感到幾分不安,於是乎,慈禧就派安德海前去皇后那裡監視載淳。
安德海人品雖然不咋樣,但對主子卻是盡忠職守,一天要給慈禧打好幾個小報告,比如小皇子今天讀了什麼書、和誰玩之類的。有時候安德海還根據自己的喜好添油加醋,而載淳一旦做了讓慈禧不滿意的事情,難免遭到慈禧的責罰。時間一久,載淳也知道了這些都是安德海的功勞,就非常厭惡安德海。
再來說說安德海又是怎麼死的吧。
話說,同治八年(1869年),作為慈禧身邊大紅人的安德海,想出宮看看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並趁機斂財,於是,安德海就再三懇求慈禧,希望慈禧能讓自己到江南替同治皇帝置辦龍袍、準備同治婚禮所需之物。
但清朝有鑑於明朝宦官專權亂國,於是對宦官的管理極為嚴格,其中一條就是不允許宦官出宮,違者殺無赦。慈禧自然也知道,所以就沒直接同意安德海的請求,但也沒有反對,而在安德海看來,慈禧算是默認了。
於是,當年七月,安德海準備兩艘船,帶著自己的媳婦馬氏、妹妹、叔叔、侄子和幾個想趁此撈取好處的小太監,還有十幾個安德海在通州僱傭的鏢師。船隊浩浩蕩蕩,從北京一路到天津,隨後船隊直下山東,一直行駛到了山東巡撫丁寶楨的轄區。
丁寶楨為官清廉,早就看不慣安德海,當得知安德海出宮,丁寶楨也有將安德海繩之以法的打算。而安德海自恃得到慈禧出宮的允許,也沒有將丁寶楨放在眼裡,於是就大模大樣進了山東,他準備的兩艘船,尤為引人注目,所以船隊一到德州,就被丁寶楨的人扣押了,再由丁寶楨親自審問安德海。
安德海也不慌,說自己是奉慈禧之命,前去江南採購物品,但卻拿不出旨意,而且也沒有軍機勘合。既拿不出證據,那就是假冒欽差,而太監不準出京的規矩人盡皆知。
這兩條罪名,不管是哪一條,都可以直接將安德海處死。但丁寶楨為了安全起見,就派人送出四百里加急的奏摺,這份奏摺第一時間交到了同治手中,同治對安德海可是相當不滿,於是就找來奕訢等人商討,這些人平時都看不慣安德海,於是大家心照不宣,都提議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殺了安德海。
同治硃筆御批,並八百里加急,而丁寶楨次日就收到旨意,當晚就處死安德海。
再說慈禧這一邊,同治不可能隱瞞慈禧,但也不可能放了安德海,所以,同治就等諭旨發出去後,才慢悠悠去面見慈禧。
當時還沒有電話,沒有汽車,送信只能靠快馬傳信,而前面已經八百里加急了,此時無論如何都追不上了。慈禧也知道這一點,於是不僅沒有怪罪丁寶楨等人,反而下令讓丁寶楨將餘下的幾名小太監都處死,而且還責怪內務府大臣對太監約束不嚴。
在慈禧看來,安德海只是一個小太監,死了固然可惜,但和自己的政治名聲相比,區區一個安德海實在算不了什麼。
-
9 # 黑水布衣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桃花扇》。這句話恰好概括了安德海的一生。
安德海,來自清代盛產宦官的直隸省南皮縣。在清文宗咸豐年間淨身入宮。入宮後跟了一位叫劉多生的老太監,這位劉多生就是文宗的寵嬪葉赫那拉氏寢宮的首領太監,這位葉赫那拉氏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安德海很聰明,在懿嬪面前很受寵,老太監退休後,他就成為了首領太監。
眼看他起朱樓——辛酉首功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咸豐皇帝攜一家老小去了熱河“避暑”,第二年就病死在了行宮。於是便有了“顧命八大臣”,兩宮太后為了奪權,必須聯絡恭親王。安德海自告奮勇,要隻身前往北京聯絡奕。於是某日,御前宦官安德海私下議論朝政,還說了輔政大臣肅順不少壞話。此事被西太后得知,賞了安德海五十棍子,責令其回京思過。一出“苦肉計”讓安德海理所應當的跑回了北京。後來發生的事兒,大家都知了。成功奪權的西太后沒有忘記獻苦肉計的安德海的大功,將他提拔為總管太監。
眼看他宴賓客——恃功驕橫
西太后的寵信和寵愛使安德海忘記了朝廷祖制,慢慢干預政事。他也開始籠絡朝士,使奔走他門路的人“勢焰駸駸”。慈禧對他的所為起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也就完全不管了,甚至對安德海言聽計從,安德海簡直成了慈禧的謀士!
身為西太后面前的紅人,安德海漸漸肆無忌憚起來。氣焰囂張的他不僅引起了以恭親王為代表的朝臣的不滿,就連穆宗皇帝也對他恨,他甚至參與了對恭親王的打壓和奪權。這成了他最後下場的導火索。
眼看他樓塌了——客死山東
同治八年(1869年),不可一世的安德海覺得在北京呆膩了,想出去散散心,於是藉口置辦龍衣,在慈禧太后的許可下,大搖大擺地出京了。要知道。清代對於太監的管理和約束十分嚴厲。順治皇帝入關以後,宮內設立太監,但立下了嚴格的規矩,特地在後宮正宮之乾清宮後面的交泰殿內,立下鐵牌,上面明明白白地寫著:宦官私自出京者,殺無赦。目無王法的安德海就這樣大搖大擺的出了北京,據說還帶著剛娶的媳婦。
當安德海進入到山東之後,就被當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盯上了,當丁寶楨得知安德海此次出京並沒有聖旨的時候,直接一份奏摺送到了北京。這份奏摺並沒有交給慈禧,而是交到了恭親王的手裡,他看到奏摺大喜過望:終於找到了讓這個權閹伏法的機會了。於是恭親王專門找了一個西太后生病的當口,在軍機處擬好了一份聖旨,讓穆宗在聖旨上蓋上了玉璽並以特快專遞的速度送回山東。穆宗平時對安德海也是深惡痛絕,此時自然積極配合。
接到聖旨的丁寶楨馬上扣押了安德海,宣讀聖旨,就地正法了安德海,一代權閹便命喪泉城。由此可見,西太后並不是幫不了他,而是被先斬後奏了,只怪安德海平時樹敵太多了。
安德海死時,年僅二十五歲。在他短暫的人生裡,品嚐過自戕的痛苦,也享受了榮華的滋味。在年少輕狂的年齡裡,安德海卻因自己的張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是可憎的,借西太后之威驕橫跋扈;他也是可憐的,終其一生不過是權力鬥爭中的一顆棋子;他是不幸的,弱冠年華便走上黃泉之路;他也是幸運的,不必在清末的風雨飄搖中沉浮掙扎。
最後要說的是:西太后並沒有因此事怪罪於丁寶楨。丁寶楨後來還升了官,最後死於四川總督任上,據說在四川還發明瞭“宮保雞丁”。其實關於安德海之死,野史也有描述:據說,安德海死後,被拋屍於市,還是裸身的,這件事在另一方面洗脫了西太后的傳聞。原來一直有傳聞說安德海不是真太監,這也是正值青春的西太后寵愛他的原因,而安德海之死可算是真正的“驗明正身”了,呵呵。都是野史罷了,博君一笑。
-
10 # 叨說歷史
安德海是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而死的,為什麼連慈禧也就救不了他呢,因為安德海自己作死唄。來看一下安德海是一步步如何作死的:
淨身入宮,辛酉立功安德海,他在八九歲時淨身進宮,十歲時他就開始在咸豐帝身邊侍奉,稱為小安子,聰明伶俐,辦事周全,深得咸豐帝和還是當時還是懿貴妃慈禧的信任,不久升級為御前太監。
咸豐帝死後,按照遺命,皇長子載淳繼位,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弼幼主,主持政務。慈禧與恭親王奕訢暗中發動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以奪取政權,而在這次的政變中安德海發揮了重要情報員作用,曾兩次冒死前往京城向恭親王奕密報軍情。辛酉政變最後顧命八大臣下臺,開啟了恭親王受封議政大臣,兩宮太后開始垂簾聽政時期。
在辛酉政變立下了大功的安德海,成為慈禧的心腹,任總管大太監,結交黨羽,權傾朝野。這時候小安子升級成了安公公,此時的安德海年僅16歲。
權傾朝野,埋下禍根畢竟安德海年輕,春風得意,難免容易飄,加上他性格狡詐多變,喜歡搬弄是非,很快得罪了一大批人,包括恭親王奕在內的諸多大臣,最關鍵的是還得罪了小皇帝載淳。
雖然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是開了清朝先例,都是兩宮在垂簾之初,就在詔書中約定,等載淳年長大婚之後,就還政於皇帝,所以,法律名義上天下終究是載淳的。但是安德海仗著自己有慈禧做靠山,根本不把小皇帝放眼裡,得罪了他。
安德海為主子辦事,那是盡忠職守,擅長打小報告,皇子做了什麼事情,他都能透過身邊的宮女太監打聽得來,報告給慈禧,甚至還添油加醋。如果載淳做了不合慈禧心意的事,難免受到責備,時間久了,載淳知道是安德海在背後搞事,從此記恨上了安德海。
不遵祖制,擅自出宮同治八年以同治帝大婚典禮為由請求慈禧,派他去江南採辦龍袍及宮中婚禮所用之物,得到了慈禧天后的默許後帶領隨從出京了。
安德海完全不顧清朝不許太監擅自出宮的祖制,依仗著慈禧太后的寵愛號稱欽差,在沒有攜帶任何公文的情況下一路張揚,魚肉百姓。安德海“所過招納權賄,無敢發者”,各地官員更是對他阿諛奉承,賣力巴結。
在途徑山東德州的地界時,德州知府趙新聞訊對既是欽差卻沒有收到軍機處所發的公文,而且欽差本身也沒有帶任何有關的公文。為了謹慎起見,趙新立馬上將此事上報給巡撫丁寶楨。而丁寶楨又恰恰是一位剛正、鐵面無私、不喜趨奉的清官。
他早就對依靠慈禧太后恩寵安德海的劣跡不滿。接到趙立新都奏報後立擬寫陳述安德海種種不法行徑的密摺,他派人送出四百里加急奏摺到京城請旨。
此時載淳早就知道安德海擅自出宮,因為按照時間推算,安德海應該進入了山東。此時慈禧已經給了他先行審閱奏摺的權力,所以丁寶楨的摺子,第一時間就到了載淳手裡。
一代權宦,就地處決載淳看了以後,立即召來恭親王奕為首的軍機大臣,心照不宣,當即決定,就地正法,軍機處擬旨,皇帝硃筆御批,以八百里加急送出,第二天晚上就到達濟南,這邊丁寶楨早就時刻準備找,收到諭旨,唯恐有變,半夜裡就把安德海押赴刑場,一刀斬首。一代權宦,就此身首異處,令朝野上下大快人心。
慈禧這邊,不能隱瞞但是可以拖延,載淳故意拖延到諭旨已發出,才去面見慈禧,稟告此事。此時就算慈禧想保安德海,也為時已晚了。慈禧是個善於權衡利弊的人,既然安德海性命已經不保,也就無所顧惜,慈禧反而趁此機會,反而能落個賢明的名聲。
所以她乾脆指示,其他幾名太監,驗明正身,由丁寶楨一起絞決,又召見內務府大臣,責備他們對太監約束不嚴,說要振鍅紀綱,明發上諭,申明朝廷的決心,上下官員,自然無不稱頌聖母皇太后聖明。
對於慈禧來說,安德海被殺固然可惜,但與政治名聲相比,區區一個安德海只是政治上的工具棋子。沒有安德海,自然會有下個安德海,沒必要為此事與皇帝和大臣鬧得不可開交,順便還因安德海裸屍暴市,驗明正身,之前因安德海因結婚娶媳婦被懷疑是假太監,破除了慈禧與安德海有姦情的說法,也是一件好事。
總結,安德海因年輕得意過頭,得罪一大批人,埋下了禍根,更是自己作死,不遵祖制,擅自出宮,讓載淳和朝中大臣抓住了機會,最後身首異處,被就地處決。而慈禧此時知道了無能無力,為了政治名聲,自然也順水推舟的默許這個事實。
回覆列表
安德海是慈禧手下紅得發紫的一個權監,何以被山東巡撫丁寶楨在濟南捉住?事情總是有前因後果的。究其原因是他在慈禧太后面前得寵後,連同治也不放在眼裡,表現十分傲慢,處處事事找小皇上的茬,因此載淳恨透了安德海。載淳還在當大阿哥時,就曾因安德海插話接舌,當著慈禧的面大發雷霆,讓安德海掌嘴一百。慈禧雖然不大高興,但為了維護皇子的尊嚴,也未加阻擋。咸豐死後,6歲的載淳就問:“我當皇上,能說殺誰就殺誰嗎?”貼身太監問要殺誰,載淳在其手上寫了“小安子”。
時機終於來了。同治得知安德海想出京為他置辦龍袍,於是靈機一動,來了個“我不管那閒事”。這時宮廷上下都知安德海是要找死,卻沒有一個人出來勸阻。
安德海離京,載淳立即到長春宮綏壽殿去找慈安太后商量。慈安早知載淳有除掉安德海之意,同時也認為安的確是一大禍害,如不除掉後患無窮。但如何除掉他,確實費了一番心計:安德海離京期間,必有摺子奏來,只要慈禧不知,事情就好辦。於是慈安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以慈禧近日身體欠佳為由,建議讓皇帝看奏摺,學習處理政事。慈禧也同意,就傳懿旨:內奏處的黃匣子先送給皇帝,讓皇帝每天下了書房到自己的翊坤宮看奏摺。這樣一來,就有了剪除安德海的良機。
八月初五夜,丁寶楨親審安德海。開始安德海傲然兀立,滿不在乎不開口。丁便大聲喝問:“安德海就是你嗎?”安德海說:“丁寶楨,你連安老爺都不認得,做什麼混賬撫臺?”這時,王心安伸手在安德海頭上使勁一按,來了個“泰山壓頂”。安德海雙腿一軟,跪倒在地,他才說是奉西太后懿旨出京。可地方既沒見到明發上諭,安德海手中又沒有奉準出京的勘合,當然丁寶楨不認可。安德海惱羞成怒,輕蔑地冷笑道:“丁大人,你想把我怎樣?難道還要殺我不成?”丁寶楨厲聲斥道:“你攜帶婦女,擅用龍鳳旗,還有小旗子上那玩意兒;你一路招搖,驚擾地方,不要說是假冒欽差,就算果有其事,凌遲處死,亦不為過。”安德海這才軟下來,求丁大人高抬貴手,放他一馬。丁寶楨為穩妥起見,先把安德海等人押歷城縣,並馬上修書一封奏明皇上,等候朝旨。
載淳終於盼來了丁寶楨關於安德海的摺子。他瞞著慈禧立即召見了恭親王奕和內務府大臣明善及其他有關大臣,決定讓恭親王馬上趕到軍機處,命軍機大臣寶望執筆擬密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旨曰:“覽奏曷勝駭異,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處,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
慈禧得知安德海泰安被捉和他家被抄的訊息後,非常生氣,派人召見皇帝。慈禧得知是乘她有病而發難,怒不可遏。皇帝同治雖心中十分緊張和害怕,卻強自鎮靜,從容地說:“安德海在外邊膽大妄為,無法無天;丁寶楨上了摺子,怕皇額娘氣得病更重了,不敢讓皇額娘知道。”慈禧看了摺子,問清了“日中三足烏”的意思,更加生氣,便問明如何處置。當她得知要就地正法,覺得惋惜心疼。心想,反正我的懿旨比皇上下得早,也許能保他一命,所以,慈禧就沒有再追究。第二天晚上,廷寄到了正在焦灼等待的丁寶楨手中。丁寶楨命臬司潘蔚立即批了斬標,由撫標中軍緒承監斬。歷城知縣即刻命人到獄中將安德海提到巡撫衙門,驗明正身,幾個戈什哈(滿語親兵)架著被綁的安德海來到西刑場。這時號筒吹響,劊子手大刀一揮,安德海這顆罪惡累累的腦袋便滾落在地上。
事後,慈禧考慮反正安德海已經死了,人死不能復活。建皇亭接懿旨形式是尊重她;安德海出京犯了大清律,一路僭越無度罪不可赦;丁、何等人奉旨殺安德海名正言順。不能為了一個奴才,怪罪皇上和大臣。心中雖有不滿,但事到如今,也只有這樣了,所以再也沒有過問。丁寶楨、何毓福等官員殺安為民除害,朝野讚許,聞名於世。